首页 > 文章中心 > 次贷危机应对措施

次贷危机应对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次贷危机应对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次贷危机应对措施

次贷危机应对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次贷危机 影响 金融业

一、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 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

(1)国内金融机构损失有限

国内一些金融机构购买了部分涉及次贷的金融产品。由于我国国内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从事境外信用衍生品交易管制仍然比较严格,这些银行的投资规模并不大。虽然还没有明确的亏损数据,但这些银行的管理层普遍表示,由于涉及次贷的资金金额比重较小,带来的损失对公司整体运营而言,影响轻微,少量的损失也在银行可承受的范围内。

(2)国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

随着国内外金融市场联动性的不断增强,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的持续动荡,必将对我国国内金融市场产生消极的传导作用。一方面,会直接加剧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另一方面,外部市场的持续动荡会从心理层面影响经济主体对中国市场的长期预期。以2008年年初为例,部分国际知名大型金融机构不断暴露的次贷巨亏引发了一轮全球性的股灾。1月份,全球股市有5.2万亿美元市值被蒸发,其中,发达国家市场跌幅为7.83%,新兴市场平均跌幅为12.44%,中国A股以21.4%的跌幅位居全球跌幅的前列。

持续动荡所导致的不确定性会影响到市场的资金流向,加之香港市场与内地市场的互动关系日益密切,香港市场的持续动荡很可能对内地市场形成实质性的压力。在直接融资比例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很可能会引起国内资产价格的调整,从而进一步影响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

2 人民币升值预期可能加大

在美国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可能会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的汇率政策,来应对次贷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这些都可能加剧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一方面,在美国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同时,中国趋紧的货币政策会加大人民币的升值压力。近几年,在国际收支不平衡和流动性偏多的情况下,为了缓解国际游资投机人民币的压力,我国央行倾向于把人民币存款利率与美元存款利率保持一定的距离。自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为应对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采取了减息等货币政策措施。目前,中美利差已经形成了倒挂。如果中美货币政策继续反向而行,扩大的利差将增大热钱流入的动力,人民币将面临更大的升值压力,央行的对冲也将变得更加困难。另一方面,弱势美元政策在不断向全球输出流动性的同时,会直接影响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的贬值。

3 货币政策面临两难抉择

全球经济的复杂多变,严峻挑战着我国的货币政策。一方面,美欧等主要经济体开始出现信贷萎缩、企业获利下降等现象,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出现衰退的可能性加大。另一方面,全球的房地产、股票等价格震荡加剧,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市场粮食、黄金、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加大。所以,我国不但要面对美国降息的压力,而且要应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这些都使货币政策面临两难的抉择。目前,次贷危机还没有结束,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还有待作进一步的分析和观察。然而,可以明确的是,在现阶段必须高度重视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影响,防止外部环境恶化作用于国内整体经济运行。尤其是要重视观察前期宏观调控政策的累积效应,结合外围和内部情况的变化适时做出灵活反应,熨平经济波动,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二、次贷危机中我国金融业的应对措施

1 金融机构应加强对风险控制的重视

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流动性较为宽裕的背景下,投资者对经济发展的前景较为乐观,往往会低估风险。但是经济发展具有周期性,处在经济周期上升阶段的经济主体基于盲目乐观情绪购买的资产不一定就是优质资产。美国次贷危机就是一个最新的例子。低利率和房价上涨使房地产市场的投机气氛迅速激发,然而在利率提高和房价持续走低后,次贷危机迅速暴露。因此,作为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永远要将风险控制放在第一位。以商业银行为例,近年来,我国的商业银行纷纷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各家银行十分重视利润的增长,纷纷加大了信贷投入。与此同时,在我国市场上也存在着低利率和局部地区房价上涨过快的问题,因而住房抵押信贷一直被认为是优质资产。虽然我国的情况与美国有所不同,但是我国的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有必要吸取美国、欧洲等国有商业银行在此次危机中遭受损失的教训,保持清醒的头脑,从预防经济周期波动和外部冲击的角度出发充分估计风险,实现自身的稳健经营和持续发展。

转贴于

(1)加强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提高征信体系数据质量

在抵押品持续升值的背景下更要重视贷款管理的基本原则,即收入所得是第一还款来源,而不是过度依赖第二还款来源。所以必须针对贷款者的所得情况进行征信,而不是仅凭贷款者自己提供的数据。因此我国商业银行接受个人住房贷款申请后,应及时通过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对借款人信用状况进行查询;贷款申请批准后,应将相关信息及时录入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详细记载借款人及其配偶的身份证号码、购房套数、贷款金额、贷款期限、房屋抵押状况以及违约信息等。

(2)关注贷款抵押物的价格风险

抵押物价格风险指随着经济环境、房地产市场状况的变化而导致房屋价格下跌的风险。按揭贷款期间发生突然变故,贷款人无法偿还银行贷款时,银行不得不面对抵押物的处置问题,一旦房价下降,房屋处置变现后就不能补偿银行贷款的损失。而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正处于上升周期,房价上涨较快,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不仅要对商品房实行价格,而且要对二手房交易价格、上市后房改房的交易价格进行监督与管理。通过建立科学的定价、估价管理制度使各类房屋成交价格最大限度地接近市场实际价值,以达到规避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价格风险的作用。

(3)正确认识评级机构的评级风险,审慎调险标准

在美国这次危机中,评级机构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众多投资者由于盲目信任评级机构对次贷的评级,而对次贷证券进行了巨额的投资,因此遭受了巨额的亏损。我国资产评估机构是重要的市场中介机构,商业银行往往根据资产评估机构的报告确定抵押物的价值,进而确定发放贷款的金额、利率和期限等要素。信誉好的评估机构不但能够为银行提供客观公正的评估结果,有助于减少房贷风险,提高信贷资源分配效率,还能根据宏观经济的走势,合理确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和未来风险。同时,商业银行还应建立规范的评估报告复核制度,该制度不但可以确定资产评估机构股价的准确性,还能有效防止资产评估机构评估的随意性,从而达到降低信贷风险的目的。

2 金融机构应兼顾加强创新和完善监管

在美国的次贷危机中,金融创新一方面通过广泛的证券化分散了美国房地产融资市场上的风险,另一方面也加剧了金融风险的传染性和冲击力,造成了难以计量的损失。因此,我国要在不断加强金融创新的同时,完善对相关产品的监管。

(1)要加强金融创新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市场工具的创新正在不断加快,如果不能跟上这一发展趋势,就会在将来的全球化金融竞争中处于相对不利的位置。就目前而言,对金融衍生产品以及一些复杂金融产品的定价能力是我国金融机构的薄弱环节,因此,要努力提高定价能力,确保对风险一收益进行较为准确的评估。

(2)要正确认识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其产品虽然可以对冲和分散风险,但不会消灭风险。层出不穷的金融衍生产品拉长了资金的链条,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通过MBS,ABS、CDO等典型的金融衍生工具,使得高风险的房地产资产以证券化方式进入投资市场。目前,我国正处于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初期阶段,虽然规模较小,但是要从起步阶段就注意有效控制和化解市场风险,提高银行业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审慎稳步地开展资产证券化。

次贷危机应对措施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 次贷危机 外贸 对策 建议

自2007年8月以来,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美国、欧洲金融市场受到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并导致美欧经济放缓甚至衰退。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经济也难以独善其身。特别是我国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将首当其冲的受到负面影响。

一、次贷危机对我国外贸影响日益加深

次贷危机的爆发与蔓延,从国际需求、人民币汇率、生产成本等多个方面对我国外贸进出口都产生了严重影响。

1.国际经济放缓缩减了我国外部需求。随着次贷危机逐步向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转化,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也进一步加深,正如格林斯潘所说,次贷危机的真正根源在于全球经济扩张。美国、欧盟和日本三大经济体经济增长前景黯淡甚至出现衰退迹象。国际经济低迷,日渐收缩我国外部需求,出口增速减缓和贸易顺差的缩减将不可避免。

2.人民币汇率升值导致丧失价格优势。为应对次贷危机,美联储不断降低利率,为银行注入流动资金,加速了美元的贬值速度,人民币升值步伐也因此明显加快。同时,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资金市场调整及可能的货币政策的放松也会增加我国对外资的吸引力,并可能引发对华投资的新一轮,将对人民币升值形成更大压力,从而直接导致我国出口产品丧失在价格上的竞争优势。

3.成本上升挤压利润空间。受全球范围内投资和消费需求强劲、部分资源产品供给公司垄断,以及航运成本提高等因素的影响,国际市场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等能源资源产品,以及粮食、大豆等大宗农产品价格一直以高位运行,直接导致世界范围内的通货膨胀形势严峻。由于我国对初级产品进口依赖不断加大,结果导致我国输入型通胀压力进一步上升。作为制造业大国和贸易大国,中国已成为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主要承担者,出口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对我国外贸运行的影响将日益加深。而且我国劳动力成本、环境资源压力等要素价格调整具有不可逆转性,这使得我国出口企业的利润已经到了极其微弱的境地。

4.经济下滑使得贸易保护措施进一步加强。近年来,随着我国出口的快速增长和贸易顺差的持续扩大,美欧的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我国与美欧等国的贸易摩擦不断发生。富裕国家中保护就业免遭低成本国家竞争的呼声越来越高,美欧遥相呼应,纷纷高筑贸易壁垒。我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当前,世界经济环境复杂、全球贸易可能出现持续滑坡,必将引发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潮流,导致贸易摩擦增多,我国外贸发展外部环境不容乐观。

二、应对次贷危机的对策建议 尽管次贷危机给我国外贸进出口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也为我国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等诸多改革方面提供了契机。

1.加强内外贸易政策的协调性。从化解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来看,要综合考虑外贸政策(出口退税、加工贸易政策等)与汇率政策、货币政策、资源价格、劳工和环境政策的协调与配合,增强协调性,使国内改革与政策调整要充分考虑出口产业和企业的承受能力。如货币政策在对投机性大的房地产行业继续从紧的同时,可以对关系国计民生的,有助于稳定物价、扩大就业和技术进步的农业和相关制造业实行区别性灵活政策。还可考虑将出口退税政策回归到“出口货物零税率进入国际市场”的制度设计中,将优化外贸结构、提高出口质量和效益的主要任务由国内的资源价格、劳工和环境政策来承担。

2.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保持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基本稳定,有利于减弱人民币升值预期,消除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的汇率传导机制,避免汇率成为美国转嫁危机的政策工具。同时,要密切关注美元兑欧元、日元等其他主要货币汇率的变化调整,特别是美元汇率可能出现的触底反弹引起的国际货币汇率关系新变化。加快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弱化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管理,合理确定人民币对不同货币的比价关系,完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框架。

3.深化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目前,中国正在同亚洲、大洋洲、拉美、欧洲、非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建设12个自贸区,这些自由贸易区涵盖了中国外贸总额的四分之一。因此,我国外贸发展战略在继续巩固和深化发达国家市场的同时, 应当加快借助于新兴市场扩大出口,通过向中东、俄罗斯、拉美等地区的出口增长,来缓解对发达国家出口的放缓。相信随着我国自由贸易区网络的逐步形成,将进一步拓宽国际市场空间,增加贸易渠道,分散出口过度集中少数发达国家的风险。

次贷危机应对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建议

一、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现状以及问题分析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源于其资产负债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矛盾,然而缺乏对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及积极的应对措施是造成流动性风险进一步发酵因素。我国各大商业银行通常使用流动性比率、存贷比率、不良贷款率等指标来反映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风险状况。本文以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交通银行的部分财务数据为代表来研究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状况。

(3)统计上的不良贷款率较前几年有很大下降。

各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的高低对于流动性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管理好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就能提高对流动性风险的管理。不良贷款率越低,说明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越高,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就越高。

最近几年我国部分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下降较大,四大商业银行除农行外,其他三个银行不良贷款率都降低较多,主要原因在于2005年资产管理公司对四大国有银行不良资产进行了核销、剥离等一系列措施。然而这种简单的物理式的剥离如果不跟进相应的体制的改革和创新,这种统计上的暂时的数据变化不可持续。

二、商业银行应对流动性风险的措施与建议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给银行业带来的重要启示之一,就是流动性状况可以在短期内逆转并持续相当长时间,流动性风险管理对于金融市场运行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现出来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国商业银行要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可能带来的影响则需要加强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最主要就是商业银行从自身内部来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

(1)加强对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控制意识

此次金融危机中诸多商业银行因为流动性枯竭而破产倒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银行经营者在提高杠杆率以追逐高额利润的过程中,主观上忽视了流动性风险管理。在货币政策转向稳健的背景下,突发的流动性压力会使商业银行面临空前的流动性危机。

(2)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加强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监测

商业银行应当采用概率和统计分析的方法来监测和控制流动性风险,并结合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等多种方法,对未来特定时段的流动性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更加深入和准确的分析、判断,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流动性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

(3)降低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提高信贷资产管理水平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不良贷款率还比较高,而且更大一部分不良贷款是由其相应的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了的,这没有深入地改善商业银行贷款质量问题,我国商业银行很大一部分资金放贷给了大型国有企业,以及一些产能过剩的企业,要增强信贷资产的流动性,必须降低不良贷款率,商业银行要采取有力措施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完善审贷、放贷、贷后管理等业务流程,提高贷款质量。(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胡爱娟。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实证分析(D)。浙江:浙江大学,2009

[2]王浩。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0

次贷危机应对措施范文第4篇

一、美国次贷危机的最新发展及特点

(一)美国次贷危机的最新发展

次贷危机持续已经近两年,但至今仍在继续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无力还贷或放弃还贷的数量仍在增加。2008年6月,美国国内抵押品赎回权丧失案数量达25.2万件,比去年同期上升53%,平均每502户居民就有一户房产被收回。二是中小银行破产倒闭仍在持续。2007年,有3家美国中小型银行受累于次贷危机而被迫倒闭,而2008年1-7月,美国就有7家银行破产。在美国大约8500家银行中,2008年第一季度有90家银行出现在“有问题机构”名单上。三是美国负资产家庭继续增多。不仅银行业面临危机,随着房价的持续走低,许多家庭进入负资产状态,这种负资产危机直接侵蚀到银行业的优级贷款。类似的问题同样存在于信用卡领域,美国最大存贷款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的2008年第二财季报告就显示,该行信用卡部门出现了1.75亿美元的亏损。四是两家最大住房抵押贷款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陷入危机。为避免次贷危机进一步升级,2008年7月11日美国国会参议院批准一项救市议案。议案批准美国联邦住房管理局向陷入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危机的房主提供总额3000亿美元转按揭贷款担保。议案还授权美国财政部无限度提高两大住房抵押贷款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的贷款信用额度,必要时可不定量收购两机构股票,以及购买两家抵押贷款,以避免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两大房贷机构破产。

从历史经验看,美国房地产市场调整一般经历3-4年的调整期。本次危机持续的时间取决于房地产市场调整时间的长短、美联储2008年至2010年间的货币政策,以及美国是否能够在危机过后形成强有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鉴于美国经济对于中国的重要性,无论如何都应该密切关注次贷危机的最新发展,以及对中国经济,尤其是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而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促进对外贸易又好又快发展。

(二)美国次贷危机的特点

与东南亚金融危机和拉美金融危机不同,当前的次贷危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影响具有世界性。它在美国爆发,并且通过各类新的金融衍生工具迅速影响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美国在世界经济和贸易中的地位,决定了此次危机对世界的影响将超过发生在东亚和拉美的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危机。二是危机传导更加复杂。次贷危机起始于信贷危机,由于高度证券化,进一步导致金融危机,如果处理不当,还可进一步升级为经济危机。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资本市场都是传导金融危机的重要形式。三是表现形式相对温和。和其他金融危机不同,美国次贷危机并没有表现出剧烈的货币危机和债务危机,它更多是隐性的,而不是显性的。四是发生时期正处于美国和世界经济调整和动荡阶段。2006年美国和世界经济达到周期性波峰后,2007年以来世界经济开始出现较大动荡,美元持续贬值、国际石油等原材料和粮食价格上涨等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而次贷危机的发生,则加速了美国和世界经济进入调整和衰退周期的历史进程。

二、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中国出口的传导机制

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有两种影响途径:一是直接影响,即次级债危机对中美双边贸易的影响,尤其是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影响。二是间接影响,即美国次贷危机可能会对欧盟、日本,以及世界经济贸易产生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中国对欧盟、日本,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出口增长。无论直接影响还是间接影响,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种传导途径。

(一)需求传导

次贷危机发生后,美国国民财富大幅缩水,信用规模急剧收缩,使得美国居民消费支出减少。次贷危机还影响人们对未来经济增长前景的预期,从而减少当前消费。美国消费支出占到GDP的70%以上,2007年美国国内消费规模约10万亿美元,而同期中国消费者支出约为1万亿美元。短期内,中国国内需求的增加无法弥补美国经济对华进口需求的减少。因此,美国与世界经济增长的前景及消费者信心是影响我国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据测算,美国经济增长率每降1%,中国对美出口就会降5%-6%。这是美国经济对中国出口的直接影响,如果考虑到美国对世界其他国家经济增长的间接影响,中国的出口会进一步下降。

(二)汇率传导

与东南亚和拉美金融危机不同,次贷危机并没有导致美元爆跌,但却进一步强化了美元的弱势地位,并加速了美元的贬值速度。为应对次贷危机,美国联邦储备局不断降低利率,为银行注入流动性资金。但这与中国国内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形成了矛盾,即美元利率不断降低,人民币利率不断提高,使得人民币利率大大高于美元利率,导致大量热钱流入中国,加速了美元贬值和人民币升值的过程,从而中国出口产品价格优势进一步降低,对美出口形成挑战。对于目前的产业和贸易结构而言,价格优势仍然是形成中国出口企业竞争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的侵蚀始终是一大威胁。

(三)价格传导

鉴于美元的国际地位,国际原材料价格大多以美元定价,美元的贬值使得国际能源和资源价格上涨加速,这又进一步增加了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了中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输入型通膨使得2007年中国CPI指数上涨达4.8%,是1997年以来中国物价上涨最高的一年,2008年前6个月CPI上涨均在7%左右。食品和住房价格上涨会进一步蔓延到其他制造业领域,如家电、纺织服装等行业,而这些行业与出口高度关联。因此,原材料价格上涨引起的出口制造业价格的上涨,将进一步削弱我国出口产业的竞争力。

(四)贸易政策传导

次贷危机使美国经济增长前景担忧,企业销售下降、利润下降、开工不足、失业率上升。据美国劳工部的数据,2008年1-2月减少的工作岗位共计15.2万个,远高于之前8.5万个的预期,失业率从4.8%激增至5.1%,创下自2005年9月以来最高水平。以中美巨额贸易顺差为由,压迫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浪潮还未消去的同时,美国次贷危机又必然进一步加剧美国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情绪。前者主要由美国政府主导,以逼迫人民币汇率升值为主要手段,而后者将以美国企业为主导,将利用形形的贸易保护手段保护国内市场。因此,预计未来一段时间美国对华反倾销、技术性、标准性、绿色的贸易保护手段会更加频繁出现。

三、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及未来趋势判断

最近一年来,尤其是2008年以来,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分析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十分复杂。但理论分析和大多数专家判断,美国次贷危机必然会对中国出口产生持续的较大负面影响。为此,本文通过2008年1-6月的最新数据,对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做简要分析,并进一步对这一影响的未来趋势做初步判断。

(一)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1、对美出口金额大幅下降

2008年1-6月,中国对美出口金额比上年同期增长8.88%,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低于2007年同期对美出口增长速度。但从出口数量看,2008年1-6月比去年同期增长16.62%,远远高于全国8.84%的水平。可见,2008前半年,我国对美出口数量的增长大大高于出口金额的增长,这可从次贷危机发生后,尤其是美元大幅贬值,使得美国国民财富收缩,增加了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而减少了对高档次的耐用品和奢侈品的需求,使得中国对美在价值较低的生活必需品方面的出口增长较快,而价值较高的耐用品和奢侈品的出口增长动力不足。

2、全国出口呈现减速迹象

2007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出口增长开始减速,2008年1-6月延续了这种趋势。从出口金额看,2008年1-6月比上年同期增长21.87%,虽然比2007年同期27.55%的增长速度有所降低,但仍与2007年全年20.39%的增长速度持平。随着这种趋势的进一步发展,预计中国2008年的出口增长速度将回落到15%-20%的水平。从出口数量看,2008年1-6月,中国比上年同期增长8.44%,也明显低于2007年同期10.11%的增长速度。导致中国出口增速下降的原因很多,次贷危机产生的综合效应,导致外部市场需求不足,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

3、对发展中国家市场出口增长仍然强劲

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市场,相反,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出口增长仍然十分强劲。2008年1-6月,中国对拉美、非洲出口金额增长都在40%以上,远远高于对欧洲和北美的出口金额增长速度。但对大洋洲的出口增长也保持了30%的较高速度,而对亚洲的出口增长21.12%,与全国出口总体增长速度持平。

从出口数量的增长看,除北美地区以外,中国对其他各大区域的出口数量增长都低于出口金额的增长,表明我国出口产品的单位价值在增加,这种发展趋势符合我国国内贸易政策调整的预期,即加快外贸结构的优化,进一步提高出口产品质量与效益,这有利于促进我国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但对美国的出口数量增长却超过了出口金额的增长,这主要是因为美国次贷危机导致国民财富下降,使得对中国低价值产品的生活必需品消费相对增多所致。

(二)次贷危机影响中国出口的未来趋势判断

虽然影响中国出口的因素很多,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政策和环境变化的因素,但在对其他地区出口增速回落并不明显,甚至仍然强劲的情况下,对美国出口增速大幅下降,表明次贷危机的确对中国出口构成了较大影响。随着次贷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与国内政策调整和环境变化产生“叠加效应”后,中国出口未来增长前景令人担忧。另外,随着次贷危机进一步发展与扩散,中国对欧洲国家,甚至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也会受到影响。从目前来看,中国对美国出口金额增速下降较为明显,而对欧盟和大洋洲(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出口并未受到明显影响。而对拉美和非洲等发展中地区的出口金额却出现了强劲增长态势。但未来如果次贷危机进一步升级扩散,导致其他地区经济和金融动荡,将会对中国整体出口增长构成严峻挑战。

四、应对次贷危机的策略建议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还在不断发展,必须密切关注最新进展,充分认识此次危机对我国经济贸易影响的严重性,结合国内经济贸易发展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将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外经贸发展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建议之一:利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加强国际经济政策协调,防止次贷危机向中国过度传导

美国为应对次贷危机而不断调低利率,美元汇率持续贬值,已经影响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经济和贸易的稳定发展。为此,必须加强世界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世界经济大国要担负起稳定世界经济的责任,构建世界或区域性的应对国际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的合作机制。为应对美国次贷危机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美国应对次贷危机的政策应充分考虑世界经济的承受能力,加强与欧盟、日本经济政策协作,防止危机进一步扩大或恶化。对中国来说,可考虑充分利用中美高层对话机制,将次贷危机作为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重要议题,就利率、汇率政策、贸易保护主义等问题进行沟通与协调,敦促美国肩负起稳定世界经济和中美双边经贸关系的责任。

(二)建议之二:稳定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减弱人民币升值预期,消除汇率传导因素

自2005年7月21日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到2008年7月25日,人民币累计对美元升值达18%。这很大原因在于美国次贷危机加速了美元贬值,使得人民币升值速度有所加快。美元的贬值和人民币的升值给中国企业的出口带来了压力,中国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无法消化汇率的升值幅度,加之原材料价格及人力成本的上涨,以及国内信贷紧缩等因素,使得中国出口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随着美国次贷危机进一步发展,美国经济将继续走弱,从近期看,美元贬值还将持续。然而,从目前的情势看,人民币汇率的升值速度大大超过了生产率的提高,而且与其他国内政策叠加后,出口企业已经很难承受。为此,建议稳定人民币汇率,减弱人民币升值预期,消除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的汇率传导机制,避免汇率成为美国转嫁危机的政策工具。

(三)建议之三:高度重视美方激进的贸易保护行为,有效化解中美贸易摩擦,防止次贷危机的贸易政策传导

次贷危机引发的综合效应使得经济增长下滑、国内消费不振,企业投资减少、利润下降,这必然会反映到美国的贸易政策上,即美国的贸易政策会在利益集团的游说下趋紧,甚至出现比较激进的贸易保护行为,对此,中国应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2007年,美国对中美贸易采取了很多行动,开征中国铜版纸反补贴税,将知识产权保护争议提交WTO,以及美国国议员提交逼迫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否则就对中国出口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的提案等等。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加之国外出口商的竞争,美国企业的经营将更加困难,这很有可能会激起一股新的贸易保护浪潮,以转嫁国内危机给企业带来的压力。可以预见,美国未来的贸易壁垒会更多,贸易保护措施会更加频繁使用,中美贸易摩擦也会进一步增加。为此,中国政府和企业应有预见性地做好应对措施,务实、有效化解中美贸易可能出现的纠纷。如有必要,还可联合其他相关国家,在WTO框架下联合抵制美国可能出现的通过贸易保护向国家社会转嫁危机的做法。

(四)建议之四:深化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大力开拓发展中国家和周边国家市场,转换美国市场的进口需求

中国出口高度依赖美、欧的风险早已存在,当前的次贷危机使这一风险变为了现实,这使我国加大市场多元化战略实施力度显得尤为紧迫。从目前来看,中国对拉美、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增速加快,这是我国过去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的成果,也增强了进一步开拓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市场的信心。结合十七大提出的自由贸易战略,我们认为,当前加大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自由贸易区谈判,是开拓发展中国家和周边国家市场,拓展出口市场渠道的重要手段。2008年前半年的数据也显示,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下降,很大程度上被其他市场消化了,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增长弥补了对美国出口的下降。目前,中国正在同亚洲、大洋洲、拉美、欧洲、非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建设12个自贸区,这些自由贸易区涵盖了中国外贸总额的1/4。相信随着我国自由贸易区网络的逐步形成,将进一步拓宽国际市场空间,增加贸易渠道,分散出口过度集中少数发达国家的风险。

次贷危机应对措施范文第5篇

(一)金融危机到经济危机的演化

1.从次贷危机到信贷危机。

美国的次贷危机爆发后并迅速向各种信贷活动领域蔓延,很快发展为全面的信贷危机。这些信贷危机不仅包括各种金融机构与个人间的信贷危机,还包括与企业间的信贷危机。

2.从信贷危机到银行危机和金融危机。

从美国的次贷危机到随后引起的信贷危机,开始愈演愈烈,最终演变成为一场严重的银行危机和金融危机。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的破产为标志,美国信贷危机开始已经发展成为银行危机,接着,银行危机又迅速发展成全面的金融危机。银行和客户违约率大幅上升,银行营运失灵,正常业务中断或停止,直至若干重要银行破产和倒闭,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极大地震撼了整个美国。

3.从金融危机到经济危机。

美国这场危机先在由股票、证券等各种有价证券形式存在的虚拟资本在交易和流通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虚拟经济中爆发和蔓延,从次贷领域扩张到信贷领域、投资银行领域和商业银行领域,直至整个金融领域,然后,危机从虚拟经济延伸到由商品和服务在生产、交换和消费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实体经济,美国的建筑业、汽车制造业和钢铁工业都是美国实体经济的重要产业,使失业队伍不断扩大,贫困人口越来越多,各种商品和服务的需求量越来越下降,金融危机很快发展成为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二)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金融危机对GDP的影响。

最先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的是金融业,银行业由于不良贷款数目过大以及购买大量的次级债衍生品而遭受到巨大的损失。银行业的亏损直接导致了资金链条的中断,市场流动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实体经济因此遭受了空前未有的重创,并很快向全球蔓延,使本来欣欣向荣的世界经济急转而下,表1反映出全球和世界各国在金融危机期间的经济增长率变化。

2.金融危机对股市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冲击也直接引起了全球股市的剧烈震荡。道指是目前世界上影响力最大、最具权威性的股票价格指数,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道指在10月见顶后掉转直下,时常出现暴跌,从2007年10月到2009年3月的14198点一路下滑至6763.29点,不足一年半的时间内,跌幅累计超过52%。中国的上证综指2006年初在中国股市迈入牛市通道,2007年10月上证指数达到历史高点6124点后,便一直下跌,基本上没有比较大的反弹,在政府4万亿经济刺激政策出台前,上证指数下跌至最低的1664点,跌幅已高达72.8%。

3.金融危机对全球贸易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世界贸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国际市场的需求明显萎缩和金融危机重创国际贸易,导致贸易保护主义明显重新抬头。在过去的30年内,贸易不仅一直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之一,也是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随着金融危机的日趋严重,美、日、欧盟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都相继陷入了严峻的经济衰落,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速度也明显的放慢,国际市场的需求量大幅减少,国际生产网络也相应的受到影响,贸易、融资形势日益严重。

二、世界各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及效果

(一)美国应对金融危机的部分政策、措施及效果

2007年以来,美国联邦储备局(简称美联储)为了应对这次金融危机,实施了扩张性货币政策,并根据市场需要,创设了一系列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在货币政策的调控下,市场信心才得以恢复,金融机构倒闭现象得到了一定的遏制,并阻止了经济进一步的衰退。

1.美联储应对危机的常规货币政策。

第一,大幅下调基准利率。美国从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的9月到12月三次下调了联邦基金利率,由5.25%降至4.25%,此后从2008年1月到12月美联储又七次调整了联邦基金利率,最低降至0.25%,下调联邦基金利率累计达到5%,这在美联储历史上是稀罕的。第二,进一步下调再贴现率。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随着美国次贷危机日益严重,金融体系的流动性变得越来越迟滞,为了恢复市场的流动性,到2007年8月,美联储不得不宣布把再贴现率从6.25%下调至5.75%,直到2008年末,再贴现率已降到0.5%的水平,而且再贴现的期限由原来的30天延长到目前的90天。第三,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通过购买部分短期债券、开展回购操作等形式来增加金融体系的可用资金。同时,美联储对公开市场操作中的一些规则制度作了一些相应的调整以适应货币市场和金融机构的资金需求,如增补长期性的公开市场操作手段、扩充可供交易的有价证券的种类等。2008年,美联储为了增加银行体系的可用资金,缓解一部分信贷紧缩状况,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累计向市场注入了8600多亿美元的流动性。

2.美国应对此次金融危机的效果。

第一,货币政策操作增加了市场的流动性。美联储采取的融资融券操作不但扩充了市场交易的可用资金,还为市场交易提供了安全抵押物,扩大了市场上无风险金融资产的数量,这不仅促进了金融交易活动,还对恢复市场信心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第二,积极的货币政策成功的避免了金融机构的大量倒闭。2007年下半年,美联储与另外相应的部门开展了一轮又一轮的金融救援,通过多种多样方式向问题机构提供了资金的支持,使得大量金融机构避免了倒闭,从2008至2010年,美国倒闭的商业银行只有322家,而且大多为中小型的。而且自2010年来,美国一些大型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也基本缓解了流动性紧张问题,人们逐渐恢复了对金融体系的信心,金融危机的影响日趋减小。第三,扩张性货币政策措施使得经济深度衰退得到遏制。

(二)日本和欧盟应对金融危机的部分政策

针对这次金融危机,日本银行采取传统的救市措施:第一,下调利率。第二,积极提供资金,以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第三,保障企业融资需求。其救助对象主体是企业和金融机构,确保企业的融资需求和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自危机爆发后,日本及时采取了有效措施,大力遏制了资产价格急剧下跌引起的恶性循环。欧洲中央银行也不仅推出了下调主导利率、扩大再贴现规模和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等常规性货币政策操作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的措施,还采取了一系列包括实施证劵市场购买计划、向金融机构注资或直接提供信贷资金或信用担保和开展货币互换等非常规性货币政策措施。同时,欧盟批准一系列新的经济激励计划。

三、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及效果

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外需大幅减弱和国际市场重要商品价格波动所带来的影响,为了增强消费者对市场的信心,减轻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冲击,刺激经济增长,中国政府及时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政策:第一,及时对宏观调控目标作出调整。截止2008年初,中国经济已经持续5年以高于10%的速度增长,并在2006年突破到11%,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有由偏快转为过热的风险。为消除经济运行中存在不健康和不稳定因素的风险,在2007年底确定了下一年的宏观调控政策目标,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随即年初确定了“防经济过热、防通货膨胀”的双防政策。随后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又在第四季度确定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目标。第二,推出40000亿投资计划。在2008年11月5日中国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由于来自世界经济金融危机的严重挑战,抵抗来自国际经济环境的不利影响,必须采取慎重灵活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局面,如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关于扩大国内需求更加有效的措施,加快建设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生态环境建设等,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推出40000亿投资计划用于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医疗、教育、生态环境建设等多项工程建设。第三,出台关于十大产业的调整和振兴的规划政策。受到金融危机影响,钢铁、石化、汽车、装备制造等一些重要支柱性产业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为了防止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加速下滑的影响,确保2009年中国经济增速能保持在8%以上的增速,制订和组织实施了关于汽车、钢铁、纺织、装备制造、船舶、电子信息、轻工业、石化、有色金属和物流的十大产业的调整和振兴的规划政策。第四,布局新的经济发展版图。从2008年开始,先后出台的发展规划政策,意味着这些重要经济区发展规划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振兴正逐步形成保增长的一种新手段。相继出台的区域振兴规划和区域发展政策布局了新的经济发展版图,成为经济增长又一大引擎。应对这次金融危机,中国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国家统计局在2009年7月的数据显示,第二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9%,增速比第一季度多1.8个百分点,这是中国经济自2007年三季度以来连续七个季度增速回落后的首次上升,我国上半年经济同比增速达到了7.1%。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1321亿元,同比增长33.5%,增速比上一年同期多7.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711亿元,扣除价格等因素,实际增长16.6%。从2009年上半年市场运营情况来看,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在不断增多,国民经济企稳回升,这些都充分证实了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四、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建议

由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经波及全球,国际市场的需求收缩,世界经济增速同比变缓,给大部分国家的经济带来严重困境。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种种严峻挑战,我们必须要了解一些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建议,提前预防和遏制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恶化。

1.中国应对金融危机具体政策和措施。

首先,金融危机不仅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学会化危为机。在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际市场外需锐减,我国不得已改变当前严重依赖出口为导向的增长模式,把目标放眼国内市场,去积极寻求和发展国内消费市场,不但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还能提升我国产业和企业的竞争力。金融危机带给我们不仅是严峻的挑战,其中还蕴含着种种机遇,只要及时对相关政策作出调整,大胆改革,我国经济一定能化危为机,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第二,扩大国内消费市场,拉动内需。近年来,在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是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当前的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必须进一步扩大消费,实施更加积极的消费策略,拉动自身的内需,才能抵制外部国际环境的干扰,减小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第三,进一步加大投资,保持经济增长。加大基础设施和产业的投资,是有效缓解金融危机的一项重要措施,尤其在困难时期。第四,优化外贸出口,调整出口结构。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断扩大,国际市场购买力下降、人民币升值等因素,2008年我国的外贸出口急速减少,所以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改变出口导向的战略模式,建立内生型出口的战略模式,优化出口结构。

2.国际应对金融危机整体政策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