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

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

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范文第1篇

1.主体性原则

初中生物在“新课标”的教学模式下,应当结合当前的实际教育背景进行有效的教学。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在进行实验探究模式学习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首先需要学生参与其中,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成功有效。因此,在进行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应当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能自觉参与到其中,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良好的学习。

2.激励性原则

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主要的学习动力就是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保证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要不断地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性。初中学生由于升学压力,学习压力比较大,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容易产生挫败感,从而打击其学习的积极性,此时就需要教师及时激励疏导,增强其学习的积极心态,保证乐观的心态,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

3.平等性原则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个体之间具有差异性,因此,不同的学生对于相同的问题具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传统教学模式下,对学生的创新思维造成了严重的束缚,对于一些新颖的想法不能表达。在新课标模式下,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倡学生表达新颖想法,让学生在平等的立场上公平公正的发言。

二、实验教学在初中生物中的应用策略

1.理论结合实践,培养动手能力

初中生物课堂上,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通过科学的方式培养学生实验时的动手能力,从而使学生在进行生物实验时得到更多的体会以及乐趣,全面提升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2.独立完成实验,发挥主体作用

实际操作生物实验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目的并积极有效地进行实验教学内容,对于一些合理的课外实验,应当合理地选择,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自由空间,使学生在实际的实验中更有信心。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明确实验目的,提醒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变化以及问题,详细记录实验结果,并得出实验总结,这些都应当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只是起监督的作用,这样对于学生主体的作用也就更加凸显,能提升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3.融入生活元素,拓展知识视野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把生物和生活相结合,将一些生活中的元素融入教学实验中,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得到快速提升,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效率。

4.转变学习方式,提高自学能力

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范文第2篇

一、以良好的活动带动来激发学生对生物实验的积极性

如何优化实验教学环境,转变制约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发展的主观因素、改善实验教学的客观因素,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质量。这是初中生物教学必须关注的。生物实验教学环境主要包括物理因素即实验室环境和社会因素即实验教学中的教师、学生及师生关系等。笔者认为目前初中生不正确的生物学实验学习心理,如轻视心理、猎奇心理、紧张心理和逆反心理等是制约初中生物实验课取得成功的关键,只有激发初中学生对生物实验课的兴趣,优化学生实验心理,明确学习目的,克服随意心理,消除恐惧,合理巧妙分组,排除自卑,优化实验过程,调整学习心理,鼓励“自由”实验,发展创新心理,以良好的实验活动为契机,将是带动学生对生物实验产生兴趣的重要一环。教师应从思想上更加重视实验教学,在实践中要切实将实验教学落到实处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实验素质。良好的教学环境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促进学生智力活动的进行和个性的发展。在日常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新颖独特的活动,提出有思考性的问题,调动学生思维,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探索活动中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设计问题情境掌握探究过程

实验研究的程序和方法体现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绝大多数的初中生物实验都体现了这个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教师应结合每个具体实验,帮助学生由了解到理解,最后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把这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程序内化为学生的思维习惯。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是枯燥的,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巧妙设计实验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深厚兴趣中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有些实验问题本身就体现了一个非常好的实验设计构思。一个完整的生物学实验问题,就是一个实验设计的雏形。因此,引导学生对这类生物学实验问题进行练习,通过对实验问题的解答,同样可以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三、生物实验方案可以运用简易的实验材料来完成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实验设计能力的训练可以围绕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手段的改进等多种途径和方法进行。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有些实验难以完成。但是,运用简单易得的实验材料,巧妙设计实验方案,同样能够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

四、在生物实验中巧妙创设探究情境,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

实验探究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个个独立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作为学生实验探究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思维能力,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任务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出满足教学要求、学生喜闻乐见的生物实验课来。

例如在“探究蚯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这一教学环节中,有的老师通过播放视频资料,或者按照课本上的实验步骤,把现象直接告诉学生。学生没有经过积极思考,被动接受知识,课堂死气沉沉。针对这一情况,笔者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每组分发一条蚯蚓,请大家自己设计一些小实验,探究蚯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尽量得出别人不知道的结论。同学们纷纷把蚯蚓放在解剖盘中,按照自己的方式研究起来。一个同学对着蚯蚓拍手、叫喊,蚯蚓没有任何反应。可是,当他用铅笔敲击解剖盘的边缘时,蚯蚓开始翻滚身体,表现出焦躁不安的情景。于是这个同学发言说:“蚯蚓没有听觉,但喜欢安静的环境。”另一个同学用铅笔、不同颜色的纸在蚯蚓面前不同的方向晃动,发现蚯蚓没有任何反应;然后,他把蚯蚓放在一个黑暗的纸盒中,用聚光的小手电筒照射,发现蚯蚓作出明显的躲避光线反射,从而得出结论:蚯蚓没有视觉,但体表有感光细胞,可以感受光线的强弱。有的同学分别把蚯蚓放在硬纸板上和玻璃板上,比较它们在哪个平面上爬得更快。还有的学生更是别出心裁,用文具盒、硬纸板搭了一个45度的斜坡,把蚯蚓放在斜坡上,观察蚯蚓向哪个方向爬等等

在这次实验过程中,每个实验小组的同学都齐心协力,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积极动脑动手,充分发挥自主思维能力,努力解决问题。不同组的学生做同样的实验,有时得出截然不同的结果,他们分析过程,查找原因。教师在引导过程中,注重探究的过程,重视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同学们通过探究活动,拓展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增强了创新意识,培养了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范文第3篇

一、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实施家庭化的益处

1.充分体现新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体验过程

如七年级上册的《无土栽培》①用具:玻璃瓶:②植物:万年青或者吊兰等观叶植物;③要求:用适当的方法将幼苗固定在瓶内,使幼苗的根浸入营养液,放温暖向阳的地方;④学生反馈:只要给植物提供它所需要的水和无机盐,固定植物、注意通气,植物离开土壤也能成活;⑤我的思考:开展这样的课外活动,提倡学生在自己房间用无土栽培方法种上自己喜欢的植物。关注同一种植物不同的生长期对各类无机盐需要,观察植物生长过程,还可以欣赏到根的艺术美,美化自己居住环境,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缩短生物课堂上实验操作时间,提高生物实验课的效率

如七年级下册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实验时间上至少要四天,特别适合在家庭里开展,让学生有充分时间观察和记录数据。设置对照组,记录幼苗生长状况,再讨论模拟的酸雨和真实的酸雨有什么差别,学生先在实验中亲身感受到用食醋做酸雨对植物的危害,再分析自然界中酸雨是怎样来?它对人类建筑物和户外雕塑腐蚀,使植物枯萎,酸雨是本地区的有害排放物造成的吗?无形中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增强了学生公民意识和责任感。

3.实验材料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实施灵活方便

在观察《种子的结构》,让学生选择自已喜欢菜豆和玉米种子,在家里泡一天,第二天带到课堂上观察,在观察完种子的结构后,老师收集学生手上10多种不同种子,有黄豆、绿豆、花生、玉米、小麦、水稻种子等等,让学生观察种子子叶数目,非常容易总结出,有两片子叶的是属于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营养物质贮存在双子叶上;只有一片子叶属于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营养物质贮存于胚乳中。单、双子叶植物概念很抽象,是教学难点,但通过观察实物,学生就易于理解接受了。生物家庭化实验过程中,实验材料和仪器准备都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动手改造,从生活用品及生活垃圾中收集来代替实验材料,既培养学生环保节约的习惯,也培养学生实验创新能力,充实丰富了学生课外活动,也替学校节省部分实验经费。

二、初中生物教学实施家庭化实验

1.适时布置家庭实验内容,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探究

从七年级入学开始,实验难度由易到难。以前老师在课堂上演示实验,讲解相关知识后,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这样学生实验中很少会出现预期不到的异常现象。其实课堂上学生大部分是看热闹,并没有真正去参与和动脑思考实验本质内容。而生物家庭化实验可以让学生有充分发挥自由的余地。

如七年级上册的《种子的萌发条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假设设置多种探究方案,倡导学生相互讨论,从空气、阳光、水、温度等多种因素中选出最可能影响的因素,除设计课本上3个因素的实验方案外,我们还多设计一组有无光照的实验方案。由于种子的萌发需要较长时间,不可能在有限课堂时间内完成探究实验得出结论。就根据学生家庭距离远近进行分组,选好组长,组织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重点解决实验操作中遇到问题,如选什么样种子?每组要多少粒合适?计划多长时间观察记录?怎样控制变量温度?如何为种子萌发创造无光条件?学生思考、讨论实验操作越详细,实验失误就越少,还增进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第二周各组把实验成果带到实验室,交流汇报实验过程和结果,最后教师作出合理的评价。

学生完成探究种子萌发实验后,得出种子萌发受温度、空气、水影响大,而种子在有光或者无光下,都会萌发。由此说明,家庭化实验教学,极大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意识。拓展了学生探究未知的欲望,学生通过实践进行了探索、归纳。经过初中两年生物家庭教学尝试,学生逐步养成科学观察和分析实验问题的良好习惯。

2.适时指导,反思实验的成败

如八年级上册《制作甜酒》,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按一定比例购买酒曲,并在家长指导下一起蒸熟糯米,放在坛子里密封好。一个月后酿成酒,带到学校。整个实验过程还要用数码相机拍下、制作成幻灯片,在生物课上进行交流,学生在闻酒香、品尝美酒时,甜酒制作成功感由然而生。有的小组改用葡萄酿葡萄酒,老师也不反对,让学生自己上网查资料大胆去尝试,也在一个月后将酿好葡萄酒让大家品尝。有的小组购买杨梅,制作可口好喝的杨梅酒。有的小组酒没酿成,米发霉了变酸了。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原因,原来是由于操作过程坛子没消毒好,实验过程中经常打开盖子观察,让细菌和真菌进入瓶里繁殖所致。学生明白科学实验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不仅要经得起时间考验,要经得起挫折的考验,要学会总结经验继续实验直到成功为止。

3.选择适合家庭化探究实验的题材,服务家庭生活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感受到家庭有生物,生物在家庭。学生学了七年级下册《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一课后,能根据长辈和自己的健康状况,合理营养搭配,设计一日三餐的食谱了。八年级下册《关注健康》一课后,学生预先收集常用药物和药品标签,学生走访医生或参观药店,对安全用药有初步了解后,列出家庭成员的常见疾病,有针对性选择药品,在家长支持下,去药店购买药物,配备家庭药箱。让学生养成关注健康、自我保健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情感。

4.实验场所延伸至社会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调查“血液和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这些活动学生要想探究好,就得走出校门到社会上与人合作交流,进行沟通才能采访到需要的信息。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注重过程,其实走进社会就是最大的课堂,学生通过这大课堂可以捕捉到无数的信息,教师应该不时引导学生如何处理和利用信息。学生在调查“动物在人们日常中的作用”过程,采用访谈法,到养鸡养鸭场去调查,到超市询问禽畜产品销售情况,到中药店了解哪些动物可以当药材等等。在调查过程中学生真的学到不少在学校中学不到东西,掌握了科学调查、研究的方法,乐于与人合作,充分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5.合理评价学生家庭化实验成果

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 实验教学 探析

一、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激发学生的生物兴趣

在生物教学尤其是实验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开学生的手、脚,不要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让学生去模仿,教师要相信学生都能成功地解决问题或者完成实验,允许学生在探索的路上失败,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找原因,直至问题成功解决,要让学生从探索的过程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但在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实验时,首先要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实验、去探究,把知识从实验中体会出来,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种子的呼吸作用》的演示实验时,我提前几天进行安排,让学生以罐头瓶代替广口瓶,用水杯代替试管,用吸管代替导管,选取水稻、玉米、花生等种子为实验材料,通过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来复习种子萌发的条件。把萌发种子和煮熟的种子分别放在瓶中,24小时后,观察蜡烛在两瓶里的燃烧情况,再把萌发的种子按书中所示装起来,过二、三小时,往瓶中注入清水,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是否发生变化。用两个暖水瓶(甲瓶装有萌发的种子,乙瓶装有煮熟的种子)各插入温度计,过两、三小时后,观测这两个暖水瓶中的温度是否发生变化,让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经过思考、分析、比较,最终概括出种子呼吸时吸收氧,释放二氧化碳,放出热。课堂上,学生们很轻松地把自己观察、记录的内容表述出来,相互补充、印证,从而得出正确结论,了解种子的呼吸作用。

二、掌握步骤,规范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前先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再指导学生在预习中抓住每一步的关键,并在每个实验步骤中规范操作,这样才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如在学习使用显微镜时,如果用左眼观察,要注意纠正学生用右眼观察或闭着右眼的习惯;转动转换器时,应及时纠正学生转换物镜的错误操作。这样学生才能很快掌握好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观察到标本在视野中所呈现的图像。

同时,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观察、分析。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观察前教师应强调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壁上,不易辨认,有些细胞核也不太清楚,要调好光圈,光线强弱要适当。再如,在观察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形态、结构时,首先向学生强调两种植物的显著区别,一是叶脉的结构:平行脉与网状脉;二是种子胚的结构:一片子叶与两片子叶。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 观察,就能达到观察的目的。

三、让验证性实验上升为探究性实验,增加实验的探究性

教育家布鲁纳曾指出,“教学不应该奉送真理,而应该叫人发现真理”。传统的生物实验一般是重结果、轻过程、重接受、轻参与的验证性实验,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减少了学生探索与发现的机会。若变换一个角度把适合研究探索的验证性实验上升为探究性实验,恢复生物探究性的本来面貌,使学生由旁观者变为承担者,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究者,有助于学生去主动探究学习获取知识。并在实施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的去构思,去实施他们想要做的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思维及创造能力。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中安排了一个验证性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在教学中我认为该实验从选材、遮光、光照、脱色到检验的整个过程,体现了一种科学探究过程,展现了一种科学探究思想。因此我把该实验改为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经历。待实验结束时,为什么要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为什么一半要遮光,一半不遮光?为什么要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如何来检验淀粉的产生?等疑问就迎刃而解了。并在此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可让学生进一步去探究“叶绿素的形成是否与光有关”“光合作用的原料需要水和二氧化碳”等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四、开发设计实验习题,通过某些问题的探究性实验教学,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深化拓展

在教学中教师精心设置实验习题,并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且独立完成实验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了呼吸作用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请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实验(一组或几组)说明动植物的呼吸需要氧气。学生自己通过查阅资料相互商讨,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如吸烟时,当吸一口气时烟头一亮,说明有氧气进入;把小白鼠放到钟罩中,一段时间后死亡,把点燃的蜡烛放入熄灭;把萌发的种子放入广口瓶中,一段时间后把染着的蜡烛放入熄灭;鱼在水中不停的吐水;把一株植物和一只小白鼠放入一个钟罩内,另一个钟罩内只放一只小白鼠,观察有植物的小白鼠活着,另一只死亡等实验方案。对于这些方案不要急于评定其优劣,最好让他们通过实验去证明自己方案的可行性。虽然他们探究的实验早有定论,但他们乐此不疲的去探究、去发现,真正体验和领悟到科学探究的乐趣。这是以往教学中很难有的。

五、合理安排和组织实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避免了死记硬背。例如: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时,学生先分别观察四个部分的外形及细胞特点,教师将课文讲授穿插于其中。当学生将实践上升到理论后,教师再次要求进一步观察,以发现四部分之间的动态联系:生长点既受根冠保护,又为伸长区和根冠源源不断地提供新细胞;伸长区的下部逐渐混同于生长点,其上部则趋向于根毛区。例如:学习“蝗虫”一节前,我布置给学生一个兴趣小实验,回家捉两只蝗虫,并将甲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而将乙蝗虫的腹部浸入水中,请仔细观察哪只蝗虫先死,并思考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很快就对知识理解和掌握了,而且也记得牢,印象深刻。

六、结束语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如果能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实验,把“外在”的信息,即生物课题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学生面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会产生良好的效果。更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学知识、用知识。为生物学的研究、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七年级生物(上.下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2]八年级生物(上.下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3]裴爱莉.实验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N].教师报,2006.

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4-199-01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生物实验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加深理解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或直接获取生物学知识、掌握生物实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能力都有重要作用。因此生物实验教学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改进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工作,使生物实验教学能发挥其正常功能,促进学生发展,是值得我们广大初中生物教师认真思考的一个课题。

一、合理有效的考评制度,保证实验教学正常开展

首先教育主管部门要有合理有效的督导评估机制,对学校实验教学装备配备、实验教学装备管理、应用水平进行定期的督导评估,激励学校采取相关保障措施保证实验教学正常开展。例如学校要配足生物实验教学装备;安排专职生物实验管理员,协助学科教师进行实验教学;可以将对学生实验水平的考查纳入对教师教学工作考核的内容;适当增加课时,合理开放实验室等。

二、提高教师水平,保证实验教学有效性

一方面教师的教育观念要转变。教师要能够全面认识实验在生物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要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把实验课看成是理论课的补充,看作是一种辅的教学方法,用“讲实验”、“看实验”代替“做实验”,使学生失去了动手实践的机会,造成学生想象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缺乏。

另一方面教师要提高教学能力。教师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带领学生做实验课前准备;在实验教学特别是在演示实验和验证性实验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做演示示范;在教学过程中还要为学生做好实验规范性、细节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指导,让学生掌握实验的规范性操作,使实验课堂得以高效、顺利地进行,这些工作都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能力水平才能胜任。

三、拓展实验教学方式,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传统的生物实验教学方式大都是操作模仿式,即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实验――小结实验结果。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被动性”大于“主动性”,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只是“观察者”、“验证者”,而不是“探究者”、“发现者”,没有机会去发现问题,也不需要去分析、解决问题,最终会扼杀学生的探究欲望,抑制学生探究、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贯彻新课改所倡导的探究性理念,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构建“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师要深入了解并科学调控探究实验过程,做一名“引导者”,让学生独立设计,分组探讨,通过动手实践来探究实验过程。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合作与交流,通过互动体验,实现资源共享、差异互补、协同发展。

四、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优化生物实验课堂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作为一项新的现代教学工具正逐步进入我们的生物实验课堂。想要得到更好的实验效果,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多样化的实验手段,如,借助幻灯机进行实物投影,有助于学生更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电教化设备,可把一些教师做不了的实验和不合适做的实验制成教学软件,在课堂上反映,也能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的展示功能播放视频、动画,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索欲望;学生可以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图片拖动功能,组装仪器,演示实验流程,更好地熟悉实验步骤;利用白板存储记忆功能收集处理大量实验数据;另外电子白板的截图放大功能、记时功能以及软件中携带的测量、绘图工具在实验课上也经常用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交互性技术引入和呈现数字化信息资源,根据需要随时增减调整教学内容,增强师生参与和互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运用多元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动手实验

目前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评价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形式为选择题或填空题的书面试卷,另一种就是生物实验操作考核。这些评价方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无法对学生在生物实验过程中情感、态度的变化和观察、分析等能力进行评价,极易养成学生投机取巧,不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的坏习惯。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可采用多元评价方式,鼓励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验操作,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收获的快乐。

六、尝试开放性实验教学,发展学生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