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家庭教育心理辅导

家庭教育心理辅导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家庭教育心理辅导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家庭教育心理辅导

家庭教育心理辅导范文第1篇

思考:改变孩子,家长必须先改变

教育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部分组成,家庭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作用重大。但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在咨询过程中却发现,孩子的很多问题都是由家庭环境或家教方法不当导致的。

每一个品行优异的孩子身后都有一个优秀的家庭团队。每一个出现成长问题或心理问题的孩子,一般都与家庭环境有一定的关联。比如成绩下滑严重、不上学、不遵守校纪班规、打架、网瘾等等,家长往往会找孩子的原因,找学校的责任,却完全没有意识到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孩子是家庭塑造出来的,有什么样的教养模式就有什么样的孩子,从孩子身上就能看到家长的影子,从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举止就能大概猜到他成长的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因此,要想帮助学生解决成长问题,家长首先必须改变。

另外,从学生的成长特点来看,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是一个特殊而敏感的成长期,极易激发亲子矛盾。不愉快的亲子关系会内耗学生的精力,影响学习效率。和谐的亲子关系带来的安全感、爱和信任会变成孩子学习的动力。因此,改变教育还必须从改变亲子关系开始。

基于这种考虑,在心理辅导老师的支持带动下,学校家委会开始酝酿“关注心理健康,改善亲子关系”的工作内容和目标,开始从关注孩子健康心理入手,全面展开家委会工作。

实践:关注问题,沟通从心开始

家长委员会是参与班级、年级和学校管理的重要力量,他们经常在班级活动中摇旗呐喊,为班主任或学校工作出谋划策。无疑,他们也成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在家委会的一次座谈会上,一位委员代表建议学校关注某些学生的撒谎问题。会后,心理辅导老师对全校师生做了调查,并总结出学生撒谎的原因,如:“我说真话,爸爸会打我,妈妈会骂我,打骂都不舒服,所以不能说真话。”“我特别想要某些东西或特别想做某件事,父母却不愿意和我平等交流,只好出此下策了。”“父母根本不懂我,还经常训斥我,我只有投其所好,编谎话让他们开心。”“父母思想太过时了,代沟太大了,有时只有撒谎才能满足我正当的需求。”……

原来,孩子出现撒谎行为,家长竟然就是诱因。当家长要求过高时,当孩子犯错时,当家长态度粗暴时,孩子为求自保,不得不选择了撒谎。在家委会会议上,心理辅导老师和家长们交流,并提出建议:“当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就能明白孩子撒谎很多时候是家长‘逼’出来的。只有改变我们对待孩子的方式和言谈举止,消除逼迫孩子撒谎的环境,才能避免孩子撒谎。”

一次,学校要求交250元书本费,一个高一男生却向妈妈要了350元,把100元当作自己的零花钱。妈妈知道后很气愤,狠狠批评了孩子,结果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后来,在参加了关于“撒谎”主题的心理辅导交流后,这位妈妈冷静下来,和儿子展开了真诚的谈话。妈妈说:“首先,妈妈向你道歉。我希望我们母子能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作为朋友,应该给你一个安全的环境。其实,撒谎是一件无奈且不舒服的事……妈妈希望以后你有任何想法都和我商量,不要撒谎。妈妈相信你是一个诚实的孩子。”儿子哭了,向妈妈道歉,母子关系得到了改善。

一位高一男生谈恋爱,被妈妈发现后引发了一场“风暴”――全校纷纷扬扬的议论,导致孩子成绩下滑,亲子关系恶化。这位妈妈向心理辅导老师求助,心理辅导老师提出建议:一是理解、尊重孩子的感情,告诉孩子,内心真实的情感是美好的;二是帮助孩子确立高中奋斗的目标,让孩子为了理想而努力奋斗;三是父母要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尊重和温暖,因为许多孩子恋爱是一种感情补偿,如果家庭不能给予孩子温暖、安全、尊重、接纳和理解的环境,孩子就会向外寻找――“外”包括异性、不良团体等。因此,让孩子健康成长,必须首先构建健康的家庭环境与亲子关系。后来,这位妈妈认真反省,改变了错误的家教方法,陪伴孩子从“恋爱”状态顺利过渡到正常的学习状态。

为孩子营造健康成长的环境,并不能仅仅依靠在孩子出现问题行为后的诊断治疗,采取补救措施,更要时刻具有“防患于未然”的意识。为此,学校家委会依托家长学校平台,组织家长来校集中学习,并选择针对性的学习主题。针对高一新生家长的学习时间安排在每学年的9月开学前一个星期的晚上。学习主题包括:校史校情介绍、初高中学生与家长的角色转变、高中学法指导、家庭教育的技巧等。

除了高一新生家长集中学习外,家长委员会每学期都会组织1―2次家长学校课堂,一般在开学、期中或期末召开。家长学习的主题内容主要由心理辅导中心的老师组织策划。除了常规主题外,每学期还有侧重点。如:帮助孩子适应高中的学习和生活(高一上学期);建立良好亲子关系(高一下学期);帮助孩子度过青春期(高二上学期);做孩子学习上的参谋(高二下学期);帮孩子确定人生目标(高三上学期);和孩子共渡高考难关(高三下学期)。目前,家长集中学习的活动已经纳入学校的传统教育项目中,并得到了家长的积极支持和好评,甚至吸引了不少校外的家长慕名前来。

深化:从校本教材开发到心理网站建设

依托家长学校的讲座每个学期只能举办1-2次,如何长效地保证家委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弥补高中阶段家长教育指导的不足,学校心理辅导中心的老师编写了十几万字的校本教材《和孩子一起成长》。教材以学校真实的案例,让家长了解高中学习和生活的特点,把握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效性,有效地实现家校合作。

校本教材主要内容包括:亲子关系培养、同伴交往训练、青春期问题指导、男女生交往问题、学生积极心理的培养、高中学习指导、高考指导等共36讲,包含了高中生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会遇到的绝大多数问题。

以校本教材为基础,学校网站的“心理之窗”栏目专门开辟了 “怡心文苑”“典型问题”“心理课堂”三个子栏目,共同助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站由心理辅导老师及有经验的班主任汇聚高中生成长过程中的典型心理问题,并集中回答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另外,网站设立了“知心姐姐心理援助活动室”,聘请经验丰富的心理专家、老师和志愿者担任心理辅导员,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开导和抚慰。“心理之窗”构建起学生、家长和心理辅导老师交流的良好平台,成为了校园网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家庭教育心理辅导范文第2篇

[关键词]心理营养 城乡结合部 家庭教育 中学生心理问题

城乡结合部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土地利用方式混合、城市与乡村人口混杂,性质既不同于典型城市、又有异于典型农村。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过程中,特别是对那些典型的有心理缺陷的“问题学生”,根据萨提亚家庭治疗理念,从家庭入手,分析学生的成长经历,发现这些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由其童年的心理营养缺失造成的。城乡结合部家庭具有其特殊性,家庭教育存在诸多问题。研究城乡结合部的家庭教育及其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对于改善城乡结合部中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城乡结合部家庭教养方式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所必需的时间和精力不足

一部分家庭由于经济状况不佳使家长被束缚在辛苦劳作、养家糊口的经济活动中,每天工作10几个小时,早出晚归。有的家长晚上要10点多才能回家,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少,家庭教育所必需的时间和精力严重不足。

(二)学龄前将孩子交由他人抚养

一些家长把教育的义务片面理解成是让孩子衣食无虑、尽可能的满足孩子在物质生活方面的需求就可以了。所以相当一部分家长,在孩子出生后不久,便把孩子交给自己的父母或一些亲戚长辈抚养,孩子的日常教养责任也转移给父母或亲戚长辈。

(三)只注重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求

有些家长对自己的生活状态不满意,把改变生活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应试教育使家长把分数看成几乎是唯一评价学生的标准,一旦孩子达不到家长的要求,就会被责骂甚至挨打,教育孩子的方法过于简单、粗暴,孩子与家长缺少正常的情感交流。

二、城乡结合部中学生心理问题实例分析

案例:小A,女,初中二年级学生。教师反映:该生经常违反学校制度,打骂同学,并与社会上不良青年经常来往。对学习不感兴趣,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旷课逃学、上网吧打游戏等,属于问题学生。家长反映:该生在小学阶段无论是学习还是品行都很优秀,到了初中突然出现了一些问题,开始不听家长管教,与父母顶撞,偷拿家长的钱,多次离家出走,当与家长冲突严重时,要跳楼自杀。

用萨提亚的理念来分析小A的心理问题及行为偏差根源,在小A不足8个月时,中断了母乳喂养,交由爷爷、奶奶抚养。0-3岁,由父母提供的心理营养(爱和安全感),在这个成长阶段内小A缺少母爱和父爱,安全感没有建立起来。4-5岁,主要由父亲提供的心理营养(认同、肯定、鼓励),在这个成长阶段内小A仍然缺少母爱和父爱,她会缺乏自信心。6-7岁,孩子要向榜样学习如何处理和解决问题。这时,小A尽管与父母在一起生活,但父母解决问题的方式有问题,母亲是指责,父亲是打骂。父母是孩子的模范,所以小A学会了用指责、打骂的方式解决问题。在小学阶段,孩子往往屈于父母的压力,在行为上没有表现出偏差,但到了青春期,随着孩子的长大,心理上的问题引起的行为偏差就会突显。

三、解决方案及引起的思考

下面通过解析小A的辅导过程,探讨城乡结合部类似的中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对小A的辅导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

(一)舒缓学生情绪。因为小A在成长过程中,6岁前的心理营养没有被满足,与父母一起生活后,她会继续寻求,但是父母不懂得如何补偿孩子未被满足的心理营养,与孩子也没有建立起情感连接,造成亲子关系紧张,长期以来在孩子心理积累了很多负性情绪。

所以我根据小A喜欢玩游戏的特点,采用沙盘游戏技术,在陪伴孩子玩沙游的过程中,逐渐帮助她把积压的负性情绪进行疏导和宣泄,稳定了小A的情绪。在此过程中并给予小A无条件的接纳,使她感受到了老师对她的爱。

(二)对其家庭进行指导,这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第一步,与父母交流,使其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转变父母的教子观念,引导父母,不要只是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把家庭教育的重点放在孩子健康人格的培养上。

第二步,改善亲子关系。指导父母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并帮助她的父母学会用语言和肢体语言向孩子表达爱,例如对孩子说“我爱你”,与孩子拥抱等。还可以做家庭亲子沙盘游戏,来改善亲子关系。(逐渐补偿0-3岁缺失的心理营养)

第三步:指导父母在与孩子的互动中多使用肯定和鼓励性的语言,尤其是父亲的肯定与鼓励更重要。例如:指导父亲愿意欣赏并发自内心的对孩子说:孩子你很棒,你让我骄傲,你这样做我很高兴等。(逐渐补偿4-5岁缺失的心理营养)

第四步:指导父母与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互动模式,以温暖、理解、民主的家教方式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解决问题的典范。

通过对小A的心理辅导以及对其父母进行家庭教育辅导,小A有了奇迹般的变化:与父母关系明显改善,学习努力,尊敬老师,再也没有打骂同学及其他一些不良行为的现象发生。

通过这个实例我们了解到,在七岁之前给足心理营养,对形成健康的人格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工作上有以下几点思考,以促进城乡结合部家长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一)学校的心理辅导工作与家庭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加强对学校管理人员、班主任等心理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心理方面的知识,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能够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校园环境。同时积极开展家长委员会及家长学校活动,例如,家庭教育知识讲座,成立由心理老师带领的家长互助成长小组等,在活动中向家长渗透心理学知识和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长的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

(二)利用社区、妇联、民间团体等社会力量,开展家庭教育宣讲进社区活动,在社区中传播新家庭教育理念,以促进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提高。

参考文献

家庭教育心理辅导范文第3篇

〔关键词〕青少年;厌学;心理辅导;微生态系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2)24-0007-04

学生厌学正逐渐成为世界教育尤其义务教育阶段的共同难题。国内外的心理学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均在坚持不懈地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与方法。从影响厌学学生心理成长的微生态系统环境的改善入手,探讨心理辅导的具体操作,这是一种尝试与创新。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尤里·布朗芬布伦纳(Urie Bronfenbrenner)1979年提出的生态系统理论认为,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与之相互作用的不断变化的行为系统环境中,该系统可分为四个层次,由小到大分别是: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和宏系统。这四个层次是以行为系统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直接程度划分的,从微系统到宏系统,对儿童的影响也从直接到间接。也就是说,影响青少年儿童成长与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学校、同学或同伴因素,还有各种社会因素,如文化、网络等,但家庭、学校、同学或同伴等在青少年的成长初期,对青少年儿童的影响是最为直接、最为重要的。只要我们能为青少年儿童营造一个和谐的微生态系统环境,其他的社会负面影响应该都能在家长、教师和同伴的共同努力下被降到最低。

一、微生态系统视野下的厌学学生心理辅导操作技术

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多种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个体生活的周围环境虽不会最终决定一个人的发展,但对于生活在其中的每个人来说,既可能成为资源,也可能成为冲突和压力的来源。

微生态系统视野下的心理辅导是旨在通过家庭成员、教师以及同伴和儿童自身的共同努力,形成具有良好情感氛围的积极互动模式,能够促进儿童心理安全、身心自由健康发展的和谐组织系统,从而消除儿童心理与行为问题发生的环境因素,减少儿童心理与行为问题发生的可能性,使儿童健康快乐地学习和发展的一种心理辅导模式。笔者结合厌学学生的实际,认为辅导操作技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辅导教师,创建和谐师生关系和亲师关系

尽管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有赖于教师、学生乃至家长的共同努力,但从根本上说,它主要取决于教师。首先,教师要擅用赞扬。生活中,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信任和尊重,这是“人性中最根深蒂固的本性,也是一个人保持愉悦心境和旺盛工作热情的需要。”厌学学生在这方面的需求尤其强烈,真诚的赞扬正好能满足他们的这种需要,它是人自身价值的重要体现。得到赞扬后人们就会信心倍增,并且还会爱屋及乌,会喜爱赞扬他的人,喜爱给他带来赞扬的那件事。难怪大文豪马克·吐温会感慨:靠一句美好的赞扬我能活上一个月。其次,还要给予厌学学生合理的期望,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当然,教师自身人格的完善也是必要的。一般而言,青少年喜欢和善、耐心、公平的教师,不喜欢严厉、批评责骂、惩罚、脾气坏的教师。此外,一些研究也表明,热情的教师相对冷漠的教师教出的学生更乐于助人,他们也更易成为青少年的行为榜样(P.H.Mussen,1981)。另外一项研究表明,热情与容许对于原来成就水平低、缺乏学业动机的青少年有良好影响。总之,要促成亲密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教师需要研究学生,实行个性化的教育;要尊重学生,进行亲情化的教育;要欣赏学生,施行激励性的教育;要信任学生,奉行宽容性的教育。

一名优秀的教师总是会主动建立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以促进家校沟通与合作,共同助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在我们当前的教育实践中,尽管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校通”网络被许多学校作为家校沟通的平台,但有许多学校的这个机制仍处于形式状态,并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成为了主要的话题。这样,势必使那些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家长因碍于面子,主动放弃与老师交流和沟通的机会。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教师首先应学会公正全面地评价学生,这对于有厌学情绪的学生显得尤为重要,他们也许学习成绩不突出,但一定有值得肯定和赞扬的闪光点。其次,教师应利用家校沟通平台,主动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既关注学生在校学习情况,也关注其身心状况与品行发展;既有家校之间关于青少年情况的交流,也有亲师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良好的亲师关系。

(二)辅导家长,建立良好亲子关系和亲师关系

青少年儿童讨厌学习,产生厌学行为,这与其父母的教养方式有着密切关系。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厌学儿童基本都是在专制型、忽视型或者放任型家庭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可以决定儿童主要的个性品质,家庭教育不良是造成儿童品行缺陷的重要原因。我国心理学者从“溺爱、忽视、专制、民主、惩罚、成就要求、教育”七个维度调查440名母亲的教育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母亲的基本教育方式在“成就要求”和“溺爱”两个维度得分较高,在“民主”和“忽视”两个维度得分较低,说明家长希望孩子成才的要求已达较高程度;过分关心孩子,迁就依从孩子过分要求的溺爱倾向较为突出。儿童年龄对母亲的教育方式有一定影响,母亲对儿童的惩罚与成就要求随儿童年龄增长有增加的趋势。所以,要促进良好亲子关系的形成就必须纠正家长的教育价值观,指导家长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期望,转变自身的不良教养方式。不管工作多忙,父母都应该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倾听他们的内心,加强情感交流。权威型养育方式虽然被认为是最费时费力的方式,但是也是最有效的养育方式。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理所当然应该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但随着孩子步入学校,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与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家长,应主动与孩子的老师进行沟通与交流,努力去为青少年学生营造和谐的微生态系统环境。但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家长的这种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很不够。笔者深切体会到,亲师关系的融洽与否会影响家长对教师的评价,而家长对教师的评价又往往会影响教师对儿童的教育效能;亲师关系的融洽与否也会影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程度,最终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亲师关系的融洽程度也往往会影响儿童青少年被教师关心与关注的程度。所以以“助人自助”为己任的心理咨询工作者在此时完全可以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为厌学学生的老师和家长搭建沟通和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共同参与到厌学学生的辅导和矫正工作中来,家校联合,促进良好亲师关系的建立。

(三)辅导同伴,形成团结友爱的同伴关系

随着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独立性的增强,与同伴交往的需要越来越强烈,同伴交往成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动因。同伴既是儿童行为的强化物,又是儿童评定自己行为的参照物。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与同伴交往的时间逐渐超过与成人交往的时间,对同伴的依恋显著增强,儿童更愿意以同辈群体规范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而不愿意采取成人为他们制定的行为准则。可见,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同辈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小学儿童选择朋友表现出明显的同质性和趋上性的特点,他们喜欢把学习成绩的好坏当作衡量一个人能力大小和在班集体中地位高低的标准。每个青少年儿童都有一定的群体归属感,在班级中遭嫌弃和孤立的儿童成为了班集体中处境不利的人。我们可以通过心理辅导活动来进行推动,如通过“我来帮帮你”等活动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友善地对待他人,学会真诚地帮助别人;也可以借班会课的契机,进行启发引导;或是通过教师对厌学学生的关心行为来对班级其他学生产生示范影响,让厌学学生感受到来自群体的温暖,找到归属感。

(四)辅导学生本人,进行矫正转化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对厌学学生的辅导最终还得落实到当事人身上,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1.辅导心理,纠正不良行为,培养良好习惯

厌学心理的产生不仅会影响青少年儿童的学业进步,程度严重的话,还会影响其身心健康,阻碍其人格的全面发展。随着全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的提升,运用专门的技术和手段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做法也越来越普遍。厌学学生一般都有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如注意力不能集中,经常开小差,没有良好的听课习惯;作业拖拉,书写不整洁,没有良好的做作业习惯;上课打瞌睡,课后精神十足,没有良好的作息习惯等。行为主义咨询理论认为,异常行为习惯同正常行为一样,都是学习的结果,既然人的行为习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同样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改变或消除。厌学学生所出现的异常行为完全可以借助行为疗法来加以矫正。如代币法对于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就相当有效。代币可以是小红旗、带有分值的小卡片等许多形式,辅导者(可以是专职辅导者,也可以是学校老师或家长)用代币作为奖励,强化小学生的正向行为,然后小学生可以用获得的代币换取自己喜欢的东西。通过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心理辅导,可以使其养成良好的有规律的学习习惯,科学地安排、组织学习时间,以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习的压力。这对于厌学心理的矫正是很重要的一环。

2. 补习功课,教会学习方法,缩小学习差距

在学校情境中,厌学群体中大多是学习跟不上的孩子,厌学程度深的也一般是学习跟不上的孩子。因为学习跟不上,学习成绩不好,求知的需要得不到满足,长此以往,就会失去对学习的内在动力,厌学心理必然会产生。所以说厌学心理不是天生的,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是可以矫正的。其中,补习落下的功课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在某些情况下,提高学习动机最适宜的方式,是把学习辅导的重点放在认知而非动机方面,依靠优良的学业成就来增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这时教师和家长应给予厌学学生足够的耐心和时间,循序渐进地进行。因为学科知识体系是逐层推进的,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我们才能够举一反三,掌握更多的知识。当然,对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指导也是不容忽视的。其中包括学习计划与步骤的制定、做课堂笔记的方法、知识记忆的方法、辞典与参考书籍的利用方式、复习预习的方法、考试和答题的对策等。根据笔者与合作者的长期调研发现,大多数厌学学生都没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因此,只有让他们真正学会了学习,学习成绩才会稳步提升。与其他同学的学习差距缩小了,厌学学生看到了自己努力的成果,有了学习的内在动力,厌学情绪才会逐步缓解。

3.训练自信,改善自我认知,提高学习动能

学校心理学家德夏姆(Decharms,R.)认为学习的主体性在于自我,自我的行为和自我所选择的目标是决定自我发展方向的重要原因。所以我们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心理特征,对自己的能力、智力、性格特长有所认知。厌学学生对学业和学校生活产生的反感、厌倦甚至背叛、逃离,是他们在学校里多次遭受失败体验后,为了自尊心免遭进一步威胁的具体表现。信心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志向、经验和日积月累的成功哺育而成的。困难和挫折固然可以激励人的意志,但对于成长中的儿童少年来说,成功更能激发其向上的愿望。所以对于厌学心理的矫正,必须训练自信,以改善自我认知,提高学习动能。对于厌学学生自信心的训练,首先可以运用埃里斯(Ellis)的理性情绪疗法帮助其发现并纠正自己的不合理信念,然后再进行成就动机训练、归因训练,引导学生在教师、家长、同伴等共同营造的和谐微生态环境中,不断肯定自己的进步,使自己的学习动机维持在合理恰当的水平上。

二、微生态系统视野下心理辅导的优势分析

通过前面的对微生态系统视野下的厌学学生心理辅导操作技术的介绍,我们应该不难发现,微生态系统视野下的心理辅导其实是集合作式咨询、人本主义咨询、行为治疗、认知治疗和生态系统治疗优势于一体的一种心理辅导模式。相比于其他单一的心理辅导模式来说,笔者认为其有如下优势。

(一)能发挥心理辅导者熟悉微系统环境的优势

对于学校心理辅导者来说,微系统环境是其最为熟悉的。从个体成长发展的历程来看,个体最初发展的是与父母以及抚养人之间的纵向人际交往,自接触学校情境之后,先是有了与老师之间的纵向人际交往,然后随着班级、团队组织的建立,与同伴之间的横向人际才得以发展。父母、老师、同伴对于个体来说都是很熟悉的,这是个体直接体验着的环境。同时,微系统环境也是学校心理辅导者的主要职业工作空间,学校心理辅导是以学校教育活动为背景的心理辅导和咨询,被援助者不仅仅是青少年学生,也包括学生家长和教师;不仅关注青少年学生的学习、适应、人格成长等中心问题,而且关注与学校教育相关联的父母教养方式、教育问题以及教师心理健康、教学心理等问题。此外,大部分的心理学研究也是在微系统水平上进行的,例如对于家庭中儿童与母亲的谈话和家庭言语的关系,或者学校中儿童的悦群性与其攻击性之间的关系等。微生态系统视野下的心理辅导促成了学校心理辅导者在学校心理辅导活动中能充分利用以上优势,以提高学校心理辅导的实效性。

(二)能发挥多种心理辅导理论和技术的优势

学校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的理论流派形形,有精神分析法、来访者中心疗法、行为疗法、团体心理辅导法、角色扮演法等。心理辅导工作者在运用上述技术和方法时,由于各人学识和经验不同,在心理辅导和咨询过程中对技法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如果心理辅导工作者把自己固定在某一理论流派中,把自己所依据的咨询、辅导的技术模式绝对化,无限地夸大其作用,认识不到每一种心理咨询技术都有其局限性是非常危险的。同时,每种心理咨询技术自身也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各种心理咨询理论和技术在其发展过程中,又会相互影响,相互取长补短、融会贯通。面对学校教育中出现的复杂多样的心理问题,如想单纯依靠某种特定的理论、特定的方法和技术来“快刀斩乱麻”,是不够的。微生态系统视野下的心理辅导倡导综合地掌握、使用各种学校心理辅导和咨询的理论和技术,并且从发展的观点来把握它们。心理辅导工作者不仅要了解某种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术对哪一种具有心理问题的人适用、最有效果,而且要了解这种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术的界限是什么以及支持它的实践成果有哪些,有无发展的可能性。这不仅能充分发挥各种心理咨询理论和技术的优势,同时也能促进学校心理辅导研究工作的开展。

(三)能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沟通与合作

微生态系统视野下的心理辅导以系统论和生态系统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注重以整体和系统的观点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将个体与其周围的环境看作是一个整体,强调对个体心理问题的解决必须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进行。关注辅导系统中的关系,从多个角度和方位来讨论系统中各种变化的可能性,而不仅仅集中在某个具体的问题上。既将系统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导背景,也将其作为辅导的对象。学校心理辅导者让对儿童有重要影响的父母和教师都参与到辅导过程中,构成一个辅导的系统,共同为辅导过程提供各种信息,从而有助于儿童问题的解决。辅导不是一种孤立的形式,合作不仅局限于辅导者与学生之间,还涉及辅导者与父母、辅导者与教师、父母与教师之间,并力图在所有参与者之间建立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父母、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从这种辅导模式中受益。

家校合作是当今教育界的一个趋势,本文提出的辅导模式符合这一趋势,能推动父母参与子女的教育活动,有利于改善家校合作。通过交流与沟通,会让家长使用积极的养育方式,会花更多时间与子女相处,从而有利于亲子关系的改善。教师也能从父母参与对儿童的辅导活动中获益,能更有效地促进教学。

注: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会心教学研究”——和谐微生态系统视野下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课题编号:[滚]C/2009/01/08)的阶段研究成果。

注释:

[1]沈永江.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与会心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3).

[2]李维.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53.

[3]吴庆麟.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03.

家庭教育心理辅导范文第4篇

在市教体委和市园区实验工作指导小组的领导下,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园区实验方案于2000年年初正式启动。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区域性整体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和研究已初见成效。在园区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努力营造一种氛围、把握两条主线、做到三个落实、加强四个渗透、达到五个结合、抓好六个环节。

一、营造一种氛围

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形成需要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及学生、家长、社区的共同参与。所以,我们在推进实验过程中,要求通过各种教育形式和教育手段全面启动心理健康教育,全体教职员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全员参与和全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期的实践证明,这种全员参与、全方位渗透、整体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做法,对顺利开展园区实验工作,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高,是行之有效的。

二、把握两条主线

园区实验研究的主要任务是:1、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2、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地摆脱烦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在推进园区实验过程中,我们始终抓好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预防性心理辅导和面向个别学生的补救性心理辅导两条主线,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发其潜能,增强适应能力,预防、矫治学生的问题行为,促进学生生活上自理、行为上自律、心态上自控、情感上自悦,最终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

三、做到三个落实

1.组织落实

(1)园区成立上虞中学校长为组长、学区负责人和百官镇教办主任为副组长、务实验学校校长为组员的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园区中小学的心理健康工作,负责园区实验的组织协调和后勤保障工作。

(2)成立学区负责人为组长、务实验学校分管领导为组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园区实验工作小组,负责园区实验方案的制订、实施和考评,具体指导园区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园区日常管理工作。

(3)园区各中小学建立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和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学校实验工作小组,建立校长领导的、以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和团队干部为主体、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

2.计划落实

2000年年初,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和市教体委的工作思路,我们制订了《上虞市心理健康教育园区工作计划》。根据工作计划,我们又制订了《上虞市心理健康教育园区实验方案》。在实验方案中,我们对园区实验研究的基本原则、主要任务、教育途径、基本内容、研究方法与步骤、保障机制和研究成果作了充分的说明和论证。园区各单位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深化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认真研究,并积极创造条件稳步组织实施,将其列入议事日程,结合学校的实际条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制订了各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计划。

3、措施落实

(1)在推进园区工作中注重典型示范、以点带面、科研先导、经验引路。我们首先确定8所中小学为园区实验学校,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区域性整体推进策略研究》总课题为龙头,要求8个实验校都进行课题研究,把科研、教育教学实践与行政推动结合起来,边研究边推进,边推进边研究,注意及时总结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实验学校典型引路的作用,探索最优化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2)抓住关键,选准切入口,构建全方位的、立体的、开放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运作机制。我们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作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来抓。把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和开展心理辅导作为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切入口。我们先后举行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观摩、活动课优秀教案评选、优秀论文评比和心理辅导现场会等活动。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掘学校每项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有目的有意识地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全过程之中。

(3)学校之间加强合作交流、纵横联动、相互促进,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阶段性、层次性和序列性。由于学生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因此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各学段、各年级之间都特别注意衔接,小学、初中、高中加强纵向联合,同时各学段的学校之间也注重横向联合,加强协作研究,经常进行经验交流,并实行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园区坚持每月一次在各实验学校轮流召开实验工作小组例会制度,会上认真交流各校工作,及时总结。

四、加强四个渗透

1.渗透到班主任工作中

在目前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缺乏的情况下,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在很多时候、很多情况下都是由班主任老师承担的。园区各中小学始终把班主任当成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一方面给班主任压担子,规定每周一天的晨会课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每月一节班队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每学期初每位班主任制订好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计划;另一方面通过每月一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例会,组织评选“最佳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最佳心理健康教育个案报告”、“最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等手段,引导班主任不断提高心理辅导水平。

2.渗透到少先队、共青团活动中

各实验学校在全面了解、研究学生心理现状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以“班队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模式,在模式运作过程中,学校先对学生中可能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归类、列出序号,对各班主任进行全面的培训,对以班队活动为载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形式进行开发性研究,全面推进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举行纪念革命烈士的团队活动中,学习革命先辈,增强奋发向上、立志成才意识;在开展“干部轮换”的团队活动中,进行“对待落选的心理调适”、“干部轮换与人际关

系”的专题辅导,让干部们积极参与,培养竞争意识,通过“自我发现”“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发展”,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3.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我们始终把课堂教学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围绕以下六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1)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2)以问题为中心,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3)以活动为中心,加强心理训练,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4)以激励为原则,对学生施以积极的心理暗示。(5)以方法为重点,使学生掌握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方法。(6)以自身为榜样,激发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

4.渗透到家庭教育中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务实验学校定期举办家长学校,对学生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教育,指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配合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紧紧依靠园区内各居委会、村委会,在社区教育活动中广泛渗透对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合力。通过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等途径,向家长传授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家教方法,使家长能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心理辅导,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五、达到五个结合

1、全面教育与个别辅导结合。

2、专兼职心理教师和全体教师结合。

3、校内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

4、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日常教育活动、团队活动、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相结合。

5、常规工作与课题研究结合。

六、抓好六个环节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目前,园区各中小学都普遍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有的设在晨会课,有的设在班队活动,也有的专门开设心理辅导课,但都是以活动的形式将所要传授的心理知识寓于活动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2.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为全面推进园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园区前后举办了三次由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参加的全市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市教体委在暑期也组织了由全市中小学教师参加的辅导报告。除此之外,各校也纷纷邀请专家给师生作辅导报告,这对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3.开展小型多样的以心理健康教育专题为主的系列活动

学校经常开展以学生为主体、小型多样的以心理健康教育专题为主的系列活动,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培养。各校开展的“悦纳他人,悦纳自我,自信地笑对每一天”和“与父母的心灵沟通”等系列活动,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4.开设“热线”电话、“知心”信箱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现在,园区许多中小学开设了热线电话和知心信箱。热线电话的开通和心理信箱的设立进一步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和感情交流。

5.建立心理辅导室,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加强面向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活动,主要侧重于解决个别学生存在的心理困扰。通过建立学校心理辅导室,务实验学校进一步加强了辅导的针对性,对学生心理问题的了解更加深入。

6.利用板报、宣传窗、广播、电视、报刊等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家庭教育心理辅导范文第5篇

一、学生活动

主题班会活动,高一年级主要开展学习心理辅导和性心理生理卫生教育,主要内容有:“提高学习的自信心”、“我能行”、“如何提高自己的记忆力”、“注意力训练”、“调整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怎样看待中学生早恋”、“正确处理异往”、“成功的友谊”等。

高二年级主要开展情感教育和人际关系教育,主要内容有“感恩”、“愿你有个好心情”、“把握情感的度”、“调节情感的八种方法”、“正确宣泄你的情感”、“学会信任,学会合作”、“学会赞赏”、“告诉老师”、“告诉同学”、“人贵有自知之明”等活动,我们既让学生正确地对他人做出评价,也正确地评价自己,在活动中学习、体验和感受与他人相处、合作、欣赏的重要性。

高三年级主要开展排除考前焦虑辅导和就业心理辅导。主要内容有“应试方法辅导”、“如何进行系统而有效的复习”、“自我放松”、“自信训练”、“职业兴趣与职业选择”、“面试心理辅导”、“创业精神培养”、“悦纳自我,完善自我”等活动,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心理准备,以帮助学生考试成功和实现顺利就业。

学生参与学校日常学生行为规范的检查和考评、学校运动会、校园文艺汇演的组织、后勤、服务,校园广播站、校园电视台的组稿、播出,“红十字会”活动、大型社区活动等,既锻炼了学生的组织才能、生活才能,让学生融入到广阔的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又让学生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自己的自信心。学校组建学生“心理训练营”,创办“关注心灵”报社,创建“一只眼”心理剧团,建立学生心理兴趣小组等,全面提升了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参与度。

二、教师活动

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我校从三个层面开展这项工作,一是对专职教师的工作、科研、对外交流和学习给予全力支持;二是重点培养骨干,主要针对学校的专兼职班主任进行培养,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力度,鼓励老师的和参加评比等;三是全员普及性学习、提高,我校所有老师均参加了珠海市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C证培训。心理学专家为我校教师开设了“教师的心理调节”、“心理咨询技术若干”、“团体训练辅导”、“无条件地接纳、热爱、尊重每一个学生”等专题报告。通过学习,我校老师了解和掌握了心理调适的方法,增强了应对工作紧张和心理压力的能力,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心理辅导核心小组活动

心理辅导核心小组活动成员由班主任、对心理研究有兴趣的领导和老师组成。

心理核心小组提出了工作宗旨――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工作目的――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心理辅导核心小组既定期开展活动,又有分工与合作,并形成了研究共同体。

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

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强调从学生实际出发,开展集体备课,利用集体的力量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教育和尊重理解、真诚同感相结合的功能。我校还订有多套教材供教师选择,作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参考资料。我校独立申请了省级、市级心理课题,加大了我校教师参与教研的面和个性化的选择。

三、家长活动

职业学校的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未来丧失了希望。父母不再督促和指导孩子的学习,没有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有的父母更说出“你只要帮助我看好孩子,只要不惹出什么事情就好”的话。然而,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学生家长中开展了以下活动。

专题讲座

我们面向全体家长开设了“赏识你的孩子”、“给孩子信心与希望”、“家庭教育与孩子的心理健康”、“好孩子是教育出来的”、“陪着孩子一起成长”、“关注孩子的未来”等专题讲座,家长们积极参与,并向学校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个别咨询

针对个别家长在教育子女中出现的种种困惑,我们对家长开展个别咨询,让家长多看到孩子的长处,找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和可爱之处,注意与孩子的平等对话,调节对孩子过低的期望值等。我们还主动约请家长,及时处理各种事件,积极介入危机之中,主动干预和解决危机。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在学习技能、人际关系、自信心、耐挫能力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教师在善待学生、善待同事、善待自己等方面有进步;家长在亲子关系、家庭和睦等方面有明显改善。它们共同作用,体现在学生身上就表现为心理关怀、心灵呵护,学生感受到了更多的温暖与关爱,体验到了更多的正面、肯定的情绪,从而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