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物教学方法及策略

生物教学方法及策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物教学方法及策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物教学方法及策略

生物教学方法及策略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物课堂  电化教学  教学目标

    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教学,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在生物课堂电化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从而正确合理地使用电教媒体,充分发挥不同电教媒体的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我们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在以往的生物教学实践过程中,有些生物教师在运用电教媒体时,往往带有较大的随意性,以致不能获得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方法不得当、不注重教学实效、为电教而电教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对课堂电化教学的设计缺乏必要的研究。为此,笔者就生物课堂电化教学的设计问题谈些粗浅的认识。

    一、整体考虑课堂电化教学的总目标

    教学设计就是应用系统的方法研究教学问题和要求,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过程与操作程序。课堂电化教学设计从属于教学设计,但与教学设计又有所不同,主要是课堂教学中介入了电教媒体,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着眼于从整体上考虑课堂电化教学最优化这个总目标。

    课堂电化教学即借助于现代教学媒体并结合传统教学媒体,应用系统的方法研究课堂教学最优化的一种教学形式。最优化教学其实是教师所期望的一个理想目标,生物教学实践表明,教师进行课堂电化教学并不一定都能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这也是相对而言的。要实现课堂电化教学最优化的目标,是有一定条件的。首先,教师要具有较好的教学基本素质、教学能力等。因为课堂电化教学效果的优劣,主要取决于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否则就难以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目标。

    其次,课堂电化教学也不是每堂课都能进行的,因为中学生物学科配套的音像教材,并不是每个章节的内容都配有的。因此是否进行电化教学,这就要进行具体的分析与研究,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而定。教师在进行课堂电化教学的设计时,无论选择哪些教学媒体、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应从整体上考虑教学最优化这个总目标。如果不从整体上去考虑,而是从局部去考虑,那么就较难取得最优教学的效果。

    二、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定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师对学生达到的学习成果或最终行为的明确阐述。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和展开的。就其本身而言,它具备支配教学实践活动的内在规定性,起着支配和指导教学过程的作用,也是教师进行课堂电化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定是教学设计的起点,它首先确定教学对学生学习内容所达水平程度的期望,使教学有明确的方向;其次它给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提供测量和评价的标准。

    美国着名心理学家布鲁姆(B.S.Bloom)等人把人类学习分为三个主要的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我国中学生物教学的教学目标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布鲁姆等人的分类方法来分类的。生物学科也同样包括这三个领域,由于《生物学科课程标准》里只规定了认知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因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意认知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比较忽视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那么在课堂电化教学设计时,教师如何来分析与确定教学目标呢?应从哪些方面去考虑呢?首先,教师应处理好《生物学科课程标准》里规定的学科教学目标与章节教学目标的关系。学科教学目标是宏观的教学目标,它“统帅”章节教学目标;而章节教学目标是微观的教学目标,它受宏观教学目标的制约。生物教师在分析与确定教学目标(章节教学目标)时,既要考虑《生物学科课程标准》里规定的教学目标,又要考虑教学内容的深浅及学生原来的学习基础,其次,教师应处理好全体与个别的关系。教师确定教学目标的等级时,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生物学科课程标准》里规定的章节教学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所以教师在确定实际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认真加以分析,不能机械地照搬。教师在分析与确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如果能根据《生物学科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无疑为实现生物教学最优化的目标创造了可能的条件。

    三、教学策略的制定与媒体的选择

    教学策略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的程序与方法、媒体的选择与优化组合等。教学策略是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和确定的。教师制定的教学策略必须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所以教学策略的制定是课堂电化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制定教学策略与选择教学媒体时,教师应重点考虑如何通过教学策略的制定,尽可能地发挥电教媒体的技术优势,并与传统教学媒体有机地结合,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生物教学方法及策略范文第2篇

一、整体考虑课堂电化教学的总目标。

教学设计就是应用系统的方法研究教学问题和要求,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过程与操作程序。课堂电化教学设计从属于教学设计,但与教学设计又有所不同,主要是课堂教学中介入了电教媒体,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着眼于从整体上考虑课堂电化教学最优化这个总目标。课堂电化教学即借助于现代教学媒体并结合传统教学媒体、应用系统的方法研究课堂教学最优化的一种教学形式。最优化教学其实是教师所期望的一个理想目标,生物教学实践表明,教师进行课堂电化教学并不一定都能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这也是相对而言的。要实现课堂电化教学最优化的目标,是有一定条件的。首先,教师要具有较好的教学基本素质、教学能力等。因为课堂电化教学效果的优劣,主要取决于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否则就难以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目标。其次,课堂电化教学也不是每堂课都能进行的,因为中学生物学科配套的音像教材,并不是每个章节的内容都配有的。因此是否进行电化教学,这就要进行具体的分析与研究,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而定。教师在进行课堂电化教学的设计时,无论选择哪些教学媒体、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应从整体上考虑教学最优化这个总目标。如果不从整体上去考虑,而是从局部去考虑,那么就较难取得最优教学的效果。

二、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定。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师对学生达到的学习成果或最终行为的明确阐述。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和展开的。就其本身而言,它具备支配教学实践活动的内在规定性,起着支配和指导教学过程的作用,也是教师进行课堂电化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定是教学设计的起点,它首先确定教学对学生学习内容所达水平程度的期望,使教学有明确的方向;其次它给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提供测量和评价的标准。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等人把人类学习分为三个主要的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我国中学生物教学的教学目标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布鲁姆等人的分类方法来分类的。生物学科也同样包括这三个领域,由于《生物学科课程标准》里只规定了认知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因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意认知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比较忽视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那么在课堂电化教学设计时,教师如何来分析与确定教学目标呢?应从哪些方面去考虑呢?首先,教师应处理好《生物学科课程标准》里规定的学科教学目标与章节教学目标的关系。学科教学目标是宏观的教学目标,它“统帅”章节教学目标;而章节教学目标是微观的教学目标,它受宏观教学目标的制约。生物教师在分析与确定教学目标(章节教学目标)时,既要考虑《生物学科课程标准》里规定的教学目标,又要考虑教学内容的深浅及学生原来的学习基础。其次,教师应处理好全体与个别的关系。教师确定教学目标的等级时,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生物学科课程标准》里规定的章节教学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所以教师在确定实际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认真加以分析,不能机械地照搬。教师在分析与确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如果能根据《生物学科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日标、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无疑为实现生物教学最优化的目标创造了可能的条件。

生物教学方法及策略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突破策略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1 引言

1.1 教材分析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这节课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知识相对抽象、微观,新的专业名词多,重难点为核酸的结构和功能。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两种,其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根据碱基的不同,核苷酸分为8种。学生对碱基的记忆有一定的难度。在一节新课中,学生要一下子接受这么多新的名词,所以学生容易相似,造成概念混淆。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大部分也是教学难点,如核酸的分类、核酸的分子结构和功能、核苷酸的种类。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的总体思路

查阅文献,确定实验步骤,编写问卷,研究教材,确定教学方案并完善。前测调查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以及教材出现的重难点的看法,根据反馈完善教学策略。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堂观察,结合教材内容的特点,比较哪种教学策略适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易被学生接受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实验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特点及前测结果,对知识点进行不同处理,设计出不同教学策略的方案,即对照方案(按教材知识顺序即现成的教学方案1以及实验方案(根据前测结果和教材分析重新设计的方案),并应用于课堂教学。课后对前后测调查问卷、考查问卷等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2.2 问巷设计

问卷分为前测问卷、后测问卷、知识点考查问卷三大块。前测问卷与后测问卷题型、题量相同,各8小题。其中1-5题考查学生对生物课程的认识、生物学习的兴趣以及生物学习的动力;6~8题调查学生对老师的教学风格、教学策略、教学方案的看法。知识点考查问卷有10题,主、客观题各半。其中1-6题考查学生对这节课重难点的把握;7~10题针对同一节课不同知识点设计习题(客观题),考查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 结果与分析

3.1 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

3.1.1 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

按选择的频次高低排列,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依次是:①教师讲解,学生听记;②教师结合教具、模型讲解;③实验;④用多媒体播放教学短片;⑤指导学生自学;⑥组织小组讨论。其中,第一种教学方法占主导地位,前3种方法在所有教学方法中占了约77%(图1)。

3.1.2 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方法

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方法依次是:①教师结合教具、模型讲解;②教师讲解,学生识记;③用多媒体播放教学短片;④实验等。其中,前3种教学方法受欢迎程度相当,共约占3/4的比例(图2)。交叉分析发现,在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中,①②④点也是教师采用较多的,而第③点教师应用略少。总体来说,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与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相符。

3.1.3 学生最不喜欢的教学方法

学生不喜欢的教学方法较分散,按出现频次多少依次为:教师指导学生自学;小品表演;组织小组讨论;小组竞赛等(图3)。前四种教学方法总和超过了3,4,其中名列第一的“指导学生自学”比例最高,占了1/3。组织小组讨论这一方式处于“尴尬”的地位,既是一部分学生(13.0%)最不喜欢的教学方式又是少数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方式(图2)。

学生希望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有效的方法突破重难点,如希望教师多举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讲解透彻、归类总结并板书列出重难点。此三者共占学生总数的82.7%(表1)。

可以看出,学生对教师能力的要求非常高。教师必须非常熟悉教材、钻研教材,找出教材的内在联系才可能达到这几项要求。

综上,现实是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教师采用得较多,而学生不喜欢的教学方法教师较少采用。故在教学方法上不必有较大的变动。高中学生不喜欢教师上课有太多花样,如小品表演、小组竞赛等,而希望教师能综合地运用多种方法突破重难点。教师的专业知识必须很扎实,还要有深厚的教师基本功,如语言表达能力、板书能力、课堂组织能力等。

3.2 学生学习兴趣:前测、后测问卷调查分析

在本教学实验前后对照班、实验班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都有所提高,但都没有达到统计学上差异显著的水平(表2]。这可能是因为相关教学改革尝试的时间较短。

3.3 课堂检测分析

在考查的4个知识点中,2个班对于其中的知识点二和三都掌握得较好,尤其是实验班仅有2人没有准确掌握知识点三。而实验班对知识点一和知识点四的答题正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班(表3)。

知识点一考查的是核酸的分类,是本节课的重点,题目选项中设有(脱氧)核糖核苷酸和(脱氧)核糖核酸等概念。在实验方案中,为了突出这一重点,笔者将DNA和RNA这两块相似的内容分开讲述并进行对比,这一安排使实验班学生对该知识掌握得更好,正确率比对照班高23.3个百分点。

知识点四考查的是核酸的功能,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备选项有:A、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正确);B、核酸与蛋白质生物合成无关(错);C、除病毒外,一切生物都有核酸(错);D、核酸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错)。这道题目的难度较大,正确率都偏低,对照班很多学生选择C(23.3%)或者D(34.9%),答对率仅4成。实验班除了选择A以外的学生,选其他选项的比率为B(9.3%)、C(13.0%)、D(7.4%)。显然,实验班排除混淆选项的能力比对照班高得多,说明笔者设计实验方案的目的达到了,即通过类比、加强名词的解说让学生深入掌握这一节内容中出现的名词的准确含义。

4 讨论

4.1 实验方案可提高教学质量的可能原因

本节课的实验方案分四个部分:①核酸:讲明其单位是核苷酸,核苷酸是由磷酸、五碳糖、含氮碱基3部分组成的;②DNA:强调DNA的中文名称,其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的,结合中文名称进行记忆,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进行第一次知识回顾;③RNA:强调RNA的中文名称,其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的,又一次,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又能复习旧的知识;④DNA与RNA的异同。从整体来看,实验方案的教学设计可以概括为总――分一总,不同部分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虽然结构安排看起来比较累赘,明明是相似的知识点却重复讲,但对于刚接触这么多陌生名词的学生而言,这点“累赘”还是必要的。正是因为实验方案“累赘”的处理方法,学生对知识点一和知识点四掌握得更好,教学质量比对照班好很多(表4)。

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层次、归纳、总结、比较显得尤其重要,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视这些。为了使这节课的教与学效果更好,结合本节课不同概念相似度高的特点,在实验班的教授过程中对学生容易混淆的名词、概念进行反复比较,每个知识点环环相扣,学生即使第一个知识点听不懂,教师在讲授下一个知识点时会帮助学生攻破上一个知识点;若学生对第一个知识点已经听懂,则可以在教师讲授下一个知识点的时候进行两个知识点之间的比较。这样就很好地突出了本节重点,讲透了难点。

本研究做到了将重难点突破方法与生物教学实践相结合,实验方案达到了提高教学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这种实验方案也应该适合大部分中学,实验相关资料(包括问卷、习题检测及实验方案等)齐全,能够随时供一线教师查阅、借鉴,为今后一线教师教学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应用价值。

4.2 在一定条件下对照方案也是可行的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班的教学质量比对照班好,实验方案在教学设计上略胜一筹。但并不意味着对照方案一无是处,其教学设计条理很清晰,依次讲授核酸分类、核酸分布、通过比较基本单位的不同讲授DNA和RNA的区别,知识点一条线到底。与实验方案相比就是少了归纳、类比,而且节奏较紧凑,对于刚接触的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这样的方案适合基础较好的学生。

参考文献:

[1]郑云郎.解决生物化学教学难点的探讨[J].医学教育,2002,(05):59―60

[2]张日新.“突出重点,讲透难点”之我见[J].医学教育,1994,(09):22―23

[3]宋秀和.层层分析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难点的突破[J].科学教育,2009,(01):19

生物教学方法及策略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生物 创新 思维训练

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重要意义。生物教学是高中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物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在生物教学中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生物学科是一门探索生命奥秘的学科,因此生物教学既包含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也包含了实验操作技能的学习。在生物教学中开展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一、高中生物教学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高中生物教学不仅要实现科学知识的传授,还要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重视高中生物教学现状的调研对做好当前的教学改革有重要意义。

1、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能力训练重视不够。国内教育体系经历了几次大的改革。国内教育最初定位是精英教育目标,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视知识的教学。随着国内教育发展越来越大众化,教育体系的教学目标不在是为培养精英服务。受教育环境的变化,国内教育由之前的应试教育转型到素质教育阶段。但传统应试教育的许多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法还在影响当前的教育。受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习惯的影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在教学中并没有很好的落实。

2、教学方法落后。高中阶段的学习面临着高考的压力,教学往往是为了高考的升学率。受高考压力的影响,许多学校压缩和调整生物课程教学时间。生物教学过程中往往压缩实验教学内容,增加考试训练方面的教学。在许多高中的生物课堂上,教师不停的讲,学生不停的记,整个课堂缺乏互动,更缺乏创造。落后的教学方法还表现在模式的落后,传统的说教教育、填鸭式教学模式等等都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要求了。

3、当前高中生物教学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受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影响,在一些高中生物教学课堂,教学氛围非常枯燥。枯燥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学习索然无味,受其影响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表现出兴趣不高,甚至有些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表现出畏惧情绪。另一方面生物课程的学习过程涉及到较多的实验过程,因此生物课程的学习需要学习有较好的动手能力。但很多学生由于综合能力不高,对生物课程的学习表现比较吃力。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

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关键阶段,同时高中阶段也是培训学生综合能力的最佳时机。但受国内教育环境和教育现状的影响,学生综合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是学生综合思维能力中最重要的考核指标。为适应新教学改革的要求,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对高中阶段生物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1、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兴趣也是创新思维的基础。重视学生生物课程学习兴趣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体验学习过程。其次,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调动课堂气氛。除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外,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重视探究式教学、活动教学等教学方法的应用实践。最后,重视理论与实验课程的教学安排。重视实验教学有效开展,在教学中做到理论与实验教学同步开展,实现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共同提升。

2、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质疑,打破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是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形成固定思维习惯。思维定势源于经验习惯,但同时思维定势也是影响学生创新的关键。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首先要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首先,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解放学生的手脚。其次,在教学中多给予学生鼓励,对学生在教学中表现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要及时给予肯定。最后,在教学内容选择上要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放在教学重要位置,有意识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内容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3、重视学生类比思维能力的训练。类比思维能力在问题分析处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生物学科探索和解决的是生命规律问题,因此在知识学习和探索过程中需要从大量的生命现象中总结发现规律。类比思维能力是学习生物学科知识的必备能力。同时类别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习由此及彼,形成思维衍生。因此类比思维能力是学生创新思考的基础能力。在类比思维能力训练过程中可以采用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的教学方式,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其一个科学系统的生命体系。例如:泌尿系统、心血管循环系统的学习。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类比联想生活的生活现象,理解肾脏、心脏等器官在整个系统中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生命系统中的很多生命现象都可以在生活中得到验证。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鼓励学习应用学习到的知识分析生活的生命现象,实现学生思维分析能力的训练。

4、重视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发散思维能力是创新思维能力中的重要思维能力之一。发散思维能力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寻找多个解决问题的答案。发散思维在解决一些疑难问题方面有重要作用,通常可以帮助学生突破传统知识和思维方法的禁锢,寻找新突破点。因此,发散思维能力在创新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相关教学内容串联起来举一反三。例如:糖尿病的病因分析,呼吸系统与血液循环系统的氧气运输原理。

三、结束语

生物学科作为理工学科在训练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有一定的优势。重视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类比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通过有效的教学训练一定能促进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丁彩平.生物教学中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03).

生物教学方法及策略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初中生物 合作学习方法 教学应用

初中生物是学生初步接触的学科,学生学习起来会感到吃力,因此教师需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解决学生学习吃力或者对此门学科不感兴趣的问题。合作学习教学法是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采取此种方法,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1.初中生物合作学习教学法的必要性

1.1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

加强对生物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和创新,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在生物教学活动中实施合作学习方法,可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合作学习教学法符合初中生物教学体制的改革的发展进程,并能达到教育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只有将合作学习教学法应用于日常教学中,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真正实现教学体制的改革。

1.2学生学习的需求。

现阶段的初中生具备自身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其对于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要求。学生希望通过对生物学科的学习,能全面了解生物世界内生物的产生与发展,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开阔眼界,同时能够提高学习能力和想象能力。因此,将合作学习方法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活动中,能有效促进学生深层次了解生物世界,提高学习积极性,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

2.初中生物教学合作学习教学法应用

2.1采取分组教学,明确合作学习的责任。

在初中生物教学活动中应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法,需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在分组教学时需依据生物学科的内容和学生实际的操作水平,分别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性格取向采取差异化分组,满足每个小组内生物学习能力强与生物学习能力弱的学生的学习需求。此外,在生物学合作学习中教师还需对学生的责任进行明确分配,让每位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的作用发挥到最大[1]。

例如,在生物教学课程中关于显微镜的使用方面,教师可先对学生的显微镜使用水平进行简单检测,再对学生实施分组,每组人数为4―6人最佳。在每个小组内需分配一名熟知显微镜的学生,让其帮助其他学生了解显微镜。同时小组中需选出1名小组长、1名记录员及1名报告员等,并明确分配各自责任,从而有助于开展合作学习。

2.2提供合作素材,强化合作引导

在合作学习中,师生的互动与交流、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等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资料,能够让学生提前深入了解合作学习的主要内容,便于教师课程的讲解,也可优化学习效果。教师可通过相关教育网站、论坛、微博等渠道,为学生下载与生物合作学习相关的资料,学校还可建立一个公众的网络平台,在线分享和交流合作学习的经验。教师还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2]。

例如,在植物细胞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网站下载部分与植物细胞相关的图片,也可在相关的专业论坛内获取植物细胞分解图,在讲课之前让学生通过图片基本了解植物细胞的构成。教师再分小组让学生分析已有的植物细胞素材和资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植物细胞,教师还需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提出与植物细胞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2.3增强学生的竞争和分享,提高合作效率。

初中生物的合作学习需让学生树立合作与竞争意识。在合作学习中,组员之间既要相互帮助、相互合作,又要相互竞争,从而实现共同努力和共同进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生物教学中,教师需引导小组学生对所处环境中的生物进行观察,并采集标本,撰写有关的调查报告等。

例如在《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的教学中,教师可为小组成员分配相关任务,让学生对身边的植物进行分类,并明确小组成员的其职责,共同完成调查任务,最后把调查的结论和心得分享给全班学生。教师还可以采取奖惩措施,对于表现较优秀的小组予以表扬,对于表现较差的小组予以辅导讲解,促使每位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全身心投入到生物的合作学习中,学好生物。

3.初中生物开展合作学习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3.1突出教师的指导性。

初中生物教学中,合作教学方法的应用主要是实现学生之间的合作和竞争,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通过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扮演的是学生的引导者和辅助者,教师的引导对于学生的合作学习效率极为重要。只有教师正确指导和辅助,学生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达到理想的学习状态,提高自身的学习成绩[3]。

3.2注重培养小组长能力。

生物合作学习中,小组分配合作学习十分必要,因此小组长的选举显得很重要。教师应安排学习能力和责任心强,具备领导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也可通过民主投票选举小组长。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小组长的领导和组织能力,让小组长协助教师开展学习活动,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完全符合当前教育体制改革,也是实现现代化教育、素质化教育、创新化教育的最佳手段,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的有效开展,还需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总结经验,对教学内容反复研究,确保在合作学习开展的过程中发挥出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1]顾彪.电子白板在生物教学中的使用现状及对策[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2(5):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