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外阅读指导教学反思

课外阅读指导教学反思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外阅读指导教学反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课外阅读指导教学反思

课外阅读指导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历史课外阅读现状;调查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6-020-1

笔者是一名农村初中历史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常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每当在课堂上要涉及课外知识或历史人物时,课堂下总是一片沉寂,煞是难堪。我们学生的知识面太窄了,几乎不知道中学课本以外的其他历史知识,这种学科知识功底显然不能适应新课标下的历史学习。因此,课外阅读是开启历史教学的又一把金钥匙。但可惜的是这把金钥匙却常常被遗弃在角落里,其现状实在令人担忧。

一、学生历史课外阅读现状调查

为了更真实全面地了解学生历史课外阅读的现状,笔者对本校近1000名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习惯、阅读方法等方面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出如下结果:

每天阅读时间:15分钟以下的约占82%,15分钟以上的约占18%;

每周内阅读量:极少阅读的约占40%;

阅读书籍范围:课内的读物约占72%,课外的读物约占28%;

课外读物种类:历史故事、小说类约占92%,历史文献类约占8%;

部分名著阅读情况:《岳飞传》、《三国演义》看过的约占8%,《汉武大帝》看过的约占5%,《史记》看过的几乎为0;

历史课外阅读缺乏原因:无兴趣的学生约占44%,没时间进行阅读的约占49%,其他原因的约占7%。

二、学生历史课外阅读现状的分析及反思

(一)学生阅读量和阅读时间少

据调查数据统计:学生一周内阅读量极少的约占40%。每天阅读时间在15分钟以下的占82%。这足以说明我们的大部分学生课外阅读量和时间都是少的可怜!反思此类现象,原因大致如下:

1.书源不足。学校的图书馆建设和藏书量的不足,各级的重视力度不够。许多农村初中由于经济原因,学校忙于房屋、教学设备等硬件的添置,而无力购置新的类似于图书的软件。有的学校根本没有组建图书室(馆),有的图书室仅被作为“摆设”而已。

2.家庭重视不够。农村学生的家长受自身认识的限制,对子女的课外阅读采取了一种相当敌视的态度。他们把学生看的课外书籍一律视为闲书,把学生观看有意义的影视节目视为是浪费时间,把学生进行历史课外活动视为不务正业。一句话,凡是“不用考的就不准读”。而学生大多数的课外阅读都应该是在家中进行的,如果学生的学习得不到家长的正确理解与支持,那么课外阅读是根本无法正常进行的。

3.被其他信息渠道抢占。多数农村初中生的家长忙于外出打工赚钱,致使家庭教育的管理出现真空状态。因而意志力薄弱、自控能力不好的学生便会以电视、游戏作为自己在家休息的主要内容。

4.课业负担偏重,能够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很少。学生在校的课外时间(尤其是后进生)多数被老师“好心”的辅导和补课所挤占。而回到家则有一大堆的作业要完成,哪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5.年级越高历史课外阅读量越少。据调查,经常阅读历史课外书的学生,随年龄增长呈下降的趋势,不同学段学生的历史课外阅读频率和痴迷程度极不平衡。尤其是初三年级学生,学业负担尤为繁重,那些“主科”“大科”已把他们累的够呛,哪还会有时间理会历史课外阅读啊!

(二)学生历史课外阅读兴趣不浓

造成学生历史课外阅读量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自身对历史课外阅读的兴趣低。据问卷中“是否有意坚持自觉地进行历史课外阅读”这一问题进行调查,给出否定回答的学生占68%,为了出历史手抄报和老师布置的作业而选择进行历史课外阅读的人占79%。

笔者反思这一问题的出现是有其主客观原因的:教师对教学工作不敢掉以轻心,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学,更谈不上引导课外阅读。另外,学生每天在课堂上要坐七八节课,每周要应付呆板繁多的考试,课外还要做大量的习题,课外阅读时间少之又少。而对于面临中考的学生来说,基本上就没有课外阅读的时间了。除了必要的体育课外,他们都只能在题海中苦苦挣扎。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不仅强占了学生课外学习的时间,而且还扼杀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使得学生忽略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轻视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三)缺少必要的阅读方法的指导

在调查中发现,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对如何有效地阅读历史课外读物这类问题大都未能很好作答。他们对历史课外书的阅读随意翻翻者居多。从教师和学校的角度来看,受新课程理念的影响,初中历史教师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意识日益强烈,他们也都在教学当中或多或少地围绕活动课开展了一些历史课外阅读活动。但更多的是,许多农村中学的历史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基本处于放任状态。在他们的教学计划中,既没有学生的历史课外阅读计划,也没有学生的历史课外阅读活动。而对于指导学生怎样阅读,为学生创造阅读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体验阅读带来的成就感却是很少去关注和尝试。这导致学生的阅读活动也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达到阅读所应有的功能。

课外阅读指导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

[摘 要]英语课外阅读是增加英语知识,扩大词汇量的重要途径。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应选择难度适中的文章,指导学生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英语 课外阅读 指导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3-052

课外阅读是学生学习英语言语,提升英语素养的重要方式。但课外阅读能力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课内英语阅读教学中悉心引导。学生只有享受课内阅读的成功体验,才能充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笔者通过不断实践探索,从不同的课型给予学生不同策略的指导,从而提升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一、入门指导课:感知内容,习得方法

课外阅读基础课型针对能力相对薄弱,经验相对匮乏的学生,旨在帮助其整体感知英语文本大意,掌握基本学习方法。下面,以阅读《The Five Little Monkeys Bake a Birthday Cake》为例。

1.“I think”:激发好奇,猜测内容

教师根据阅读文本的内容和故事情节以问题的方式引领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对文本故事的内容进行大胆猜测,对情节的发展进行预测。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环节中,教师以“What will happen in the story?”这一问题将学生的关注聚焦到文本情节中,学生的阅读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

2.“I know”:激活思维,感受价值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基本读懂故事大意,并对前期的猜想预测进行对比验证。这是入门课型的核心环节,是学生形成初步阅读能力的基础。

英语故事总会围绕一条鲜明的线索和中心进行描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紧扣文本的显性线索,删繁就简感知故事情节。本课教学中,教师就以猴子反复的“Don’t wake up Mana”引导学生贯穿整个教学,并相机渗透相关阅读策略,提升学生英语词汇积累。

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强化学生英语阅读人文因素的挖掘,使其在阅读过程中与故事意蕴形成强烈的情感共振,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为以后深入有效地持续性阅读奠定基础。

3.“I hope”:激起想象,创编故事

学生对故事的续写与创编既是对故事阅读的检测,也是促进学生自主阅读的延续,更是在创编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在这一课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设问:“What do you hope will happen tomorrow?”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五花八门。通过学生的自主创编,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有效释放,更为之后的阅读埋下了伏笔。

二、问题解决课:收集整合,指导跟踪

当学生的自主阅读已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必然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共性问题,该课型的价值就在于运用学生共同的文本为载体,通过教师教学前后的策略运用,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为自主阅读扫清障碍。

1.指导前置:提炼中凸显共性

教师在确定了阅读书目《Mole and the Baby Bird》后,随机给学生发放了阅读记录卡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通过阅读记录卡可以培养学生在英语阅读中的问题意识。教师定期收集学生的记录卡,然后将学生的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并提炼出学生共性以及核心价值的问题,为指导课的教学奠定基础。

2.指导过程:释疑中深入理解

在这一课型指导中,教师以学生记录卡中的共性问题为蓝本设计组织课堂教学。这些问题可以涉及英语词汇的认知理解、故事内容情节疏通、英语阅读方法的习得等方面。如:“Does the word ‘cry’ have different meanings in the different pictures?”教师借助“cry”情境的不同,通过上下文选择合适的意思,从而理解“hard”。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深刻把握Mole从发现小鸟,到悉心照顾,再到最终放生环节中的心路历程等,并在最后通过“What do you think of Mole?”引发学生对观点的阐释,激发学生在文本阅读中批判性思维。

3.指导后续:调研中反思调整

课堂指导之后并不意味着教师职责的结束,教师还可以通过访谈表继续对学生阅读进行跟踪调查。这样既可以检测课堂指导效益,随时反思调整自身的指导策略,同时也可以现场解决学生的个性问题,让学生的课外阅读向更有效的方向发展。

三、文本拓展课:综合训练,成果展示

该课型主要建立在学生文本阅读已经具备一定成果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延伸之中进行阅读能力的综合训练,并在形式多样的成果展示平台中提升自我能力。以阅读《The Emperor’s New Clothes》为例。教师在学生深入阅读的基础上将英语故事排练成为课本剧,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英语故事的理解以及对文中人物个性的把握进行自主性的表演。表演过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积极评价。教师在学生评价时提供足够支撑评语体系的平台,并对文本中人物个性进行阐释与剖析,让学生在评价交流中深入挖掘文本内涵,分享阅读心得。面对学生各种层面的评价,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给予学生足够的表达空间,为学生的大胆评论创设宽松民主的氛围。

课外阅读指导教学反思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发挥 课外阅读 积极作用

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开发学生智力,而且可以启迪学生心灵。课外阅读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中学生发展的动力之一。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学者名人,几乎都有广泛涉猎各种读物的经历。语文学得好、思想品德好的学生,也大都得益于博览群书。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的确,书海浩瀚。既有社会生活的写照,也有未来世界的召唤,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青少年的人生指路标。

一、培养阅读兴趣,打好智力基础

人的智力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根据心理学家布卢姆的研究,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智力发展最迅速、最关键的时期。多数中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后,对扑朔迷离的大千世界,对光怪陆离的知识海洋充满了好奇,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个特点,适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课外阅读兴趣,增加知识,开发智力。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智力发展的基础。

1.掌握心理,巧妙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具有明显的年龄差异。中学生渴望与人交流,发表自己的感受。高中生的这种愿望尤为强烈,驱使他们喜爱文学作品,不少学生甚至迷恋于课外阅读。此时,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必要的引导。要注意两点:⑴推荐方法多样化,调动阅读兴趣。⑵读后评价经常化,促使阅读兴趣持久。

2.注重方法,增加容量。鲁迅曾对爱好文学的青年说过:“读书如蜜蜂采蜜,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知识是相通的,中学生应各种门类的书都读一点,开阔自己视野。

二、加强阅读指导,发展思维能力

学生阅读了一定的课外读物后,知识变得更丰富,思维变得更活跃,逐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时就要求老师善于启发,加强指导,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其它能力的发展。

1.指导辨别。中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旦形成,不再满足于原有的阅读范围,需要阅读更多更新的材料。而电子刊物的出现和网络的普及能够满足学生的这种需求,阅读不再限于纸质材料,可以上网游览,可以阅读光盘,阅读的容量变大,但质量参差不齐,其中不乏黄色的、暴力的、邪恶的不健康成份,如果任学生自由阅读而不指导辨别,后果将不堪设想,这方面的事例屡见不鲜。因此,教师需教会学生识别不健康读物,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身心特点的课外书,培养他们的识别能力,自觉抵制垃圾读物的诱惑,真正实现“开卷有益”的目标。

2.创设情境。老师有目的地创设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解答,训练多角度“思辩”的能力。思维往往产生于控索求知中,创设了问题的情境,也就揭示了矛盾:现有的知识不足,需要新的知识。

⑴学生阅读历史故事,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分析能力的训练中提高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⑵学生阅读游记,老师可先要求找出作者的游览路线,或列表介绍所到之处的见闻、特产、风土人情,既训练了思维的条理性,又训练了思维的灵活性,思维能力得到较快发展。

3.鼓励质疑。学生在大部分问题解决后,还有一些问题无法解决,怎么办?这时,老师要鼓励学生存疑、质疑,使他们懂得认识客观世界是一个无限思考的过程。对待新问题的认识应该有“信以存信”、“疑以存疑”的科学态度。

学生有疑难,证明他们动了脑筋,通过质疑促使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南宋朱熹对“疑”能促进思考的作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认为:“群疑并兴,寝食俱废,乃能骤进。”对学生课外阅读产生的疑,指导他们做好摘记,并鼓励他们自己动脑筋去解决,或在课后评论时提出来供大家讨论,教师切不可过早给答案,以防止中学生的独立思考,造成学生不肯动脑筋,思维懒惰。更何况有些问题也不是老师随时可以解答的!

三、开展阅读实践,完善思想品德

中学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语文教师理应开辟最广阔的空间,引导学生与古今中外最优秀的作家、作品“对话”,从而真正在他们心灵中“树立善和美的道德理想”。通过参加读书实践活动,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调整,把认识内化为品德,逐步完善自己的人格。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当学生思想迷茫时,他们可以从书中找到人生的正确方向。

1.交流感受。在与文章作品亲密接触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世界细腻了,思想世界拓宽了。他们在阅历文学中的人生的同时,开始了遐想和反思,渐渐有了个性化的充满文化内涵的价值观念,迫切需要与他人交流,听取别人的评价。在交流中,学生确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引导反思。学生读书之后,往往会自我反思,与书中的人物比较,自己做得怎么样,但这种反思较为肤浅,可能稍纵即逝,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人,从中寻找自己的精神同伴与人生榜样,反思之后实践,反思之后读书,“反思一实践一阅读”应当是一个不间断的循环。“与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处读书。”只有融入现实生活,才能不断得到人生前进的动力。

3.倡导体验。读书内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只有亲身体验,亲身实践,才能获得宝贵的人生经验。鼓励学生课外开展社会调查、参加社区活动、进行科学考察、游览祖国名胜,让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完善自我。帮助学生制定活动计划,让他们自主开展各种活动,注意课内教学、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三者的有机搭配。

⑴根据课文和课外读物的体裁及思想内容,结合时令、节日、活动、学校思想教育的重点等来确定活动内容。

⑵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组织丰富多彩、小型多样的活动:办小报、开朗诵会、举办专题讨论会。

⑶语文课文后都有“语文综合学习”栏目,安排活动时一定要结合课文的某些特点,参考教材编者的建议,做到科学而又合理。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叶圣陶.叶圣陶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

[3]陈鸿仙.柯城区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调查报告.

[4]中学生语文教学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6]阅读改变人生.东方出版社,2004.

课外阅读指导教学反思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课程标准;课外阅读;阅读材料;阅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2-0051

一、引言

《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标准)阅读技能目标五级中明确要求初中生“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字以上”,在听、说、读、写技能全面提升的过程中,要着重对阅读能力的培养,并且根据目前的英语教学环境和学业考试的题型来看,阅读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不过单单从教材中提供的语言材料作为阅读的量是不够的,英语的应用毕竟没有像母语那样的环境,因此对英语语言掌握不牢固,这就需要课外阅读来充实,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加以巩固和提升。众所周知,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巩固英语阅读教学成果、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

课外阅读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尽管大多数英语教师都会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但仅仅只是有阅读要求而没有积极、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很难使得课外阅读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预期。学生本身也以学习课内知识为主,自学能力不强,因此初中英语课外阅读面临的问题是如何通过合理、适度的教学干预,帮助学生从课外阅读中获得最大的效益,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二、课外阅读的目标设定

英语课外阅读又指泛读,是通过鼓励学生进行大量阅读与其语言能力水平相当或略高的材料,达到提升阅读水平的一种教学方法,目的是使学生成为独立、自信的阅读者。英语课外阅读目标的设定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每个年级段都要达成相应级数的目标要求,初中生最终应达成五级阅读目标:能够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读懂相应水平的常见体裁的读物;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能利用词典等不同时工具书进行阅读;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

根据课标要求,英语课外阅读的目标定位是:学生通过大量课外阅读,扩大词汇量,加快阅读速度,拓宽知识面,增强理解、分析、推理和鉴赏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并且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尽管课外阅读是学生高度自主的学习活动,但是中学生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课外阅读普遍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外阅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三、教师在课外阅读中的角色定位

根据课标的要求,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教师只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引路人,在课外阅读项目中主要担任咨询者、监督者和评价者的角色,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帮助学生制定有效可实施的阅读计划;2. 与学生共同商讨、选择和制定课外阅读材料;3. 定期向学生了解他们的阅读情况,严格监控课外阅读过程;4. 多方位评价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

中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因此课外阅读需要教师的引领和监控,教师只有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准确,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进行大量、高效的课外阅读。结合课标要求,围绕课外阅读的目标,笔者通过这几年的课外阅读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四种有效控制课外阅读质量的策略。

四、课外阅读的计划制定

课外阅读质量控制策略之一:课外阅读作为英语教学的第二课堂,制定好计划是课外阅读质量得到保证的关键之一。教师和学生共同设计计划表,在班内组建课外英语阅读小组,阅读材料人手一本,每月每人大概阅读一本,每日阅读时间为20分左右。阅读完之后,以小组为单位可以进行轮流借用,这样组内成员可以互相监督,彼此促进。制定的计划可以分为短期的周计划和长期的学期计划。下面以学期计划为例,如下表:

以上表格中的内容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每个年级的阅读量是不一样的,七年级为每月2000字左右,八年级每月为3000字左右,九年级每月为4000字左右。

五、课外阅读材料的合理选择

课外阅读质量控制策略之二:课外阅读材料应符合阅读材料选择的五个原则,涵盖课标阅读技能目标描述中的各类体裁的读物,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课外阅读,实现扩大词汇量、增加语言结构知识和拓宽知识面的课外阅读目标。

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应遵循以下五个原则:1. 层次性,指材料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2. 趣味性,指材料要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课堂教学的需要;3. 发展性,指选择课外阅读材料要结合课内阅读内容,并作为其延伸,以弥补教材的不足,进而实现课内外知识的连接和扩展;4. 拓展性,指所选择的课外阅读材料要有利于拓展思维和开阔其视野,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阅读实践能力;5. 真实性,指材料是供英语为母语的人阅读的材料,或真实地使用语言交际的材料。此外,提供给学生选择的材料在编排上要提供阅读帮助,便于学生自学。

选材需跟课标所要求的文本类型相符合,以学生兴趣为导向,教师可选择一些适合中学生阅读的辅导材料、英语报刊和杂志、英语文学作品等,学生也可以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自主挑选。教师要指导学生参照材料的阅读分类等级,选择难度不超出自身阅读能力的课外阅读材料,生词量控制5%左右,确保有愉快的阅读体验,保持长久的课外阅读动机。

六、严格监控课外阅读过程

课外阅读质量控制策略之三:设定高于课标要求的阅读量,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策略、监控和反思阅读过程,达到提高阅读的流畅性和理解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课外阅读目标。

依据元认知策略理论,我们设计了学生课外阅读档案,如表二:第1项至第7项由学生自己填写,第8项由教师填写。师生每周课外阅读过程进行监控,把好自我管理和策略运用能力关。师生每周对课外阅读过程进行跟踪监督,把好自我监督关。

1. 自我监控:走向自主阅读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认知活动,在 阅读过程中需要思维的积极思考,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自我监控起了起了很大的作用。课外阅读档案呈现了自主管理课外阅读的过程;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习内容,选择合适的阅读策略,自我监控阅读过程,评价学习结果。他们通过不断地阅读、记录、反思课外阅读过程,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增强自信心,享受成功的乐趣,进而主动进行更多的阅读,成为自觉的阅读者。

课外阅读档案体现了元认知策略在课外阅读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阅读前做好了阅读计划,选择了课外阅读材料(第3项),根据自身水平和其他因素,自行调整阅读量(第1、2项),确定阅读关注点(第4项),第5、6、7项是学生对课外阅读的评价。总结阅读材料的主旨大意或写读后感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投入更多心智,与作者进行思维交流和碰撞,构建阅读与思维之间的联系。

2. 教师监控:提高策略运用能力。通过定期检查学生课外阅读档案,教师可以跟踪学生的课外阅读进展、监控学生的认知活动,在课外阅读档案第8项及时提出改进意见。

教师在监控课外阅读过程中要时时关注学生阅读策略的使用,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提高阅读能力。教师要在课外阅读教学之初,以课外阅读档案为载体,向学生介绍认知策略。从制定课外阅读计划、制定课外阅读材料、监控策略和评价阅读效果四个方面,将元认知策略细化成可以理解、方便操作的具体内容,要求学生始终运用元认知策略指导课外阅读实践,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水平和阅读学习自觉性。

七、结束语

课外阅读指导教学反思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语文教学观;课外阅读;现状;对策

一、课外阅读的意义及实施建议

关于课外阅读的意义及价值,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阅读的价值曾作过这样的论断:“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教学目标与内容”中对课外阅读总量作了明确的规定: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由此可见,课外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引起广大教师的足够重视。

二、课外阅读现状调查分析

1.当前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的现状

为充分了解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笔者从我镇几所小学校中、高年级选取3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我镇目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状况是:①阅读内容单一。大多数学生的书包里除了教科书,就是教辅类书籍和作文选,也有个别学生书包里装有一些漫画书。②阅读效果不佳。82%的学生的课外阅读只是处于娱乐性阅读、快餐式阅读、浅表性阅读的层面。69.4%的学生仅读过《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的少数篇目,没有人读过整册书籍;而对于长篇文学名著《西游记》、《水浒传》等仅通过影视途径有所了解,对于少儿版的《西游记》、《水浒传》,84.4%学生从未读过;对于《稻草人》、《宝葫芦的秘密》、《格列佛游记》、《童年》,92%的学生根本没有读过。这些数据表明,学生的课外阅读距《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差甚远、不尽人意。

2.关于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现状的反思

笔者通过与部分教师及学生家长座谈,认为导致当前阅读现状的原因有:①教育思想功利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一度未能走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众多老师的观念滞后,片面追求考试分数,不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其目光只局限在课本上,为考试而教,反复讲,反复练,布置机械重复的作业,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原本生动活泼的语文教学丧失了生机。另外,家长功利思想亦根深蒂固,他们认为孩子读书就是为了考试、升学,阅读故事、小说等“闲书”肯定会耽误孩子时间,影响孩子成绩。他们全然不懂得丰富的阅读对扩大孩子视野、塑造孩子心灵会起到多么重要的作用。②阅读引导不得力。家长只知道给孩子买作文选,学生也只认得教辅类书籍。对于古今中外的名著、当今流行的风靡校园的一些名家小说,学生根本不去买或不去想法借阅。知道郑渊洁、杨红缨、曹文轩这些当今作家姓名的同学更是寥若晨星,屈指可数。这是因为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在阅读指导方面做得不够到位。通过调查,发现日常教学中对课外阅读充满热情,能鼓励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并定期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教师仅占18%左右;多数教师很少指导或根本不指导,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采取听之任之、放任自流的态度。③阅读氛围未形成。由于受整体社会文化环境及家长文化程度的影响,农村成年人对读书不感兴趣,许多家长在闲暇之余,其休闲方式往往沉迷于看电视、打扑克、玩麻将上,这种行为给正处于童年时代的孩子带来了负面影响,学生的吸引力渐渐地也被电视节目或电脑游戏紧紧牵引,课外读物无缘得到学生的青睐。④课外读物太匮乏。当前课外读物价格较贵,许多家长舍不得买。农村小经济条件的相对薄弱,图书室藏书较少而且陈旧,很少对学生开放,甚至从未开放过。这样也就不能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良好的环境,使得学生缺乏课外阅读资源。

三、改变当前阅读现状的对策

针对当前课外阅读不容乐观的现状,笔者认为当前语文教师应大力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走“大阅读教学”之路,引导小学生以书为友,努力使阅读成为小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1.加强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①借课文搭桥,向学生推介课外读物。如学习上《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等课文,可鼓励学生去读一些民间故事;学习《伊索寓言》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伊索寓言集》、《克雷洛夫寓言集》等。关键是教师要抓住课文这个引子,打开相关链接,从而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②以故事会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都喜欢听故事,教师可定期在班级里举行故事会,一人讲,大家听,轮流讲,因势利导地把讲故事的热情转移到读书上来;对于未讲完的故事,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笔者利用这种心理,每每给学生讲故事讲到精彩处便戛然而止,用“且听下回分解”式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③开展名著知识竞赛,引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小学生好胜心强,读书竞赛活动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如学习完《林冲棒打洪教头》后,可在班里开展《水浒传》知识竞赛活动,设必答题、抢答题,分小组进行。学生为了小组的荣誉,必然要会乐此不疲地去阅读名著,查阅资料。

2.注重课外阅读方法的传授。学生不仅要爱读课外书,而且要会读课外书——这有赖于教师的精心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针对不同的文章或书籍,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筛选等方法进行课外阅读。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初读感知,然后精读鉴赏,最后评议摘录。还要辅导学生坚持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做好课外读物的推介工作。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选择读物:①有益于巩固课堂学习的读物。如学习《装满昆虫的衣袋》,可以让学生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学习《我和祖父的园子》,可以向学生推荐《呼兰河传》。这样可以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拓展与补充。②有益于身心发展的读物。可向低年级学生推荐童话类读物,中年级可增加科幻类读物,高年级学生可推荐名人传记、中外名著等。③与生活紧密相关的读物。主要包括风土人情、风景名胜、地理环境、文史人物等方面的读物,并辅以适当的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