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老年护理基础知识

老年护理基础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老年护理基础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老年护理基础知识

老年护理基础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高血压;护理措施;体会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6(b)-144-01

年老本身就是病残和死亡的重要因素,合并高血压更使患者处于较高的危险状态。有研究证明,对老年人高血压进行积极的降压治疗,预防并发症的成功率要高于中年人。为此,在临床工作中笔者加大了对住院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力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5年1月~2008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高血压患者300例,均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其中,男208例,女92例;年龄38~86岁,平均56.7岁。住院期间根据患者掌握高血压知识、经济状况、个体差异开展护理措施。

2 护理方式

2.1 详细的入院评估

患者入院24 h内责任护士及时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入院评估,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等一般情况,以及掌握高血压的基础知识、病因知识、症状知识、危害知识和治病知识。除进行必要的体检外,着重了解患者的生活、饮食习惯、工作压力及家庭社会环境。

2.2 循环式教育

责任护士每天至少与患者接触1次,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要求患者控制各种危险因素(包括戒烟、低盐、合理饮食、经常运动等),以及向患者介绍高血压的基础知识,即血压的正常范围,高血压的主要症状、危险因素、使用的药物及坚持服药的重要性。

2.3 提供有关宣教资料

向患者与家属发放高血压健康知识小册子,使他们尽快掌握高血压的健康知识,加深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3 护理内容

3.1 心理指导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高血压是一种终身性疾病,目前虽然不能根治,但病情是完全可以控制的。教育患者与家属正确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控制的特点,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情,避免激动,做到心平气和,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坚持合理治疗,使病情长期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是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从而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3.2 饮食指导

教育患者要有合理的膳食结构, ①低盐,每日限制钠盐摄入量,每日钠盐控制在5 g以下。②补充钙和钾盐,多食水果,每日食新鲜蔬菜400~500 g,每日补充钙400 mg,钾1 000 mg左右。③减少脂肪摄入,忌食油炸食物和动物内脏,脂肪量应控制在总热量的25%以下,适当补充鱼蛋白。④戒烟。

3.3 药物治疗指导

①提高服药的依从性:一旦确诊为高血压,要长期坚持服药,且从不间断,而且服用降压药时,要严格按照医生要求每日服药的次数、剂量、时间服药,不宜随便停药、改药或增减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②注意各种药物的副作用,特别要注意预防性低血压,从卧位(如睡觉)或蹲位(如入厕)起立时,动作应缓慢,以防止脑部供血不足而发生意外。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首次服用降压药物时,应注意补足血容量、低剂量及卧床。

4 讨论

高血压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预后等方面均有特殊性。因此,临床工作中要反复强化健康教育,提高老年患者对自身疾病的重视程度,配合治疗和护理。健康教育后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患者能自觉戒烟忌酒,注意运动,血压控制良好。

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较低,主要与患者服用降压药物的依从性有关。笔者的调查也有类似情况,追究治疗不依从的原因,为患者未理解服药依从性的重要性。另外,有些高血压患者认为血压一旦降至正常后,就没有必要继续服药。针对这些原因,要反复向患者讲解按时、按量服药的重要性,以及自行停药的危害等。通过健康教育,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得到明显提高,血压均能控制在正常范围。

治疗老年人高血压的同时,开展健康教育意义重大。能使患者重视疾病,提高服药依从性,建立积极向上的健康信念,从而提高老年人高血压的治疗、控制率,改善其生活质量。

通过对高血压患者实施一系列有效的护理措施,使其改变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基本掌握有关高血压的基础知识与自我保健知识,减少了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护理措施不仅能使高血压患者在住院期间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血压得到控制,而且出院后也能坚持接受治疗,定期到专科门诊复诊,大大提高了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性和治疗的依从性,从而达到坚持长期服药,促进病情稳定,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其致残、致死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志诚.改善饮食营养习惯预防慢性病[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2,(2):11.

[2]叶晓青,刘雅玲,陈维清.高血压患者有关该病知识、信念及其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1):624-626.

老年护理基础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心血管;冠心病;内科护理;诱发因素;预防对策

在临床当中,冠心病的发病原因至今尚未有一个清晰的解释,目前较多的认为和体内的脂质代谢紊乱有着一定的相关性。在临床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当中,主要是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以及吸烟;其次则是糖尿病,肥胖以及神经精神方面的因素;再者为一些无法改变的因素,比如家族遗传史、性别(男性)、年龄等[1、2]。本文对我院137例临床冠心病患者的诱发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对其予以了有针对性的临床预防措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具体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3月~2010年7月我院137例临床冠心病住院患者,男79例,女58例,年龄41~82岁,平均67岁。其中125例患者有心绞痛病史,43例患者有心肌梗塞病史。

1.2方法

对137例临床冠心病患者的诱发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并予以针对性的临床预防措施, 重点对患者进行疾病基础知识、日常饮食、心理调护、规律运动、合理服用药物等相关方面健康教育。

1.3诱因分析

1.3.1运动量的突增及情绪的变化:多数患者在发病前出现过较为急速的运动或者是情绪的波动,从而进一步引发了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1.3.2气候的多变:问卷结果显示,天气的较大变化往往对许多老年人的户外活动以及血液循环造成了一定影响,从而使得疾病的发生率有所增加,;

1.3.3本组患者中75例(54.7%)体重超标,61例(44.5%)糖尿病,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血脂、血糖等相关因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一定的相关性。

1.4预防措施[3、4]

1.4.1疾病基础知识教育:认真向患者讲解临床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预防疾病的主动性;

1.4.2合理调整日常饮食:低胆固醇、低饱和脂肪酸、低盐饮食,适当补充VitC、B、E;

1.4.3积极心理调护:帮助患者树立平和乐观的心态,及时有效的调节心理平衡;

1.4.4的良好运行;

1.4.5合理服用药物:积极遵医嘱服用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相关疾病的药物,有效的控制临床各项相关性指标。

2结果

通过对患者实行有效的临床预防措施以及相关的内科护理,患者的医疗保健知识以及自我保健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疾病的临床复发频率有了较为明显的减少,患者的愈后康复有了较好的改善,同时也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形成了较为和谐的医患氛围。

3讨论

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中老年健康的最大疾病之一。依据相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饮食习惯和临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较为密切的相关性,平素喜食高脂肪及高胆固醇等食物的人群,其心血管病的发生率通常比较高。运动量的突增及气候的多变在心血管疾病诱发因素中所占的比例最高,因而加强临床心血管内科的护理质量及管理对于提高临床疗效有着积极的意义。心血管疾病护理质量也已经逐渐受到了临床医护人员的普遍重视。提高心血管科临床护士的管理水平及服务质量已是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的关键所在[5]。

本文通过分析心血管疾病当中冠心病的临床发病的诱因,并就其预防措施及内科护理体会做出相应的总结得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正确健康的教育,及时的实行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提高患者自我保健能力,减少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复发率,最大限度的降低临床死亡率以及更好的提高心血管患者的生活质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参考文献

[1] 马慧霞,马淑芳. 心血管疾病一般护理体会 [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15):236-237.

[2] 郑军,洪波,张世范,徐迪辉,杨俊峰,孟辉,高明,林勤燕,唐娜. 硝酸甘油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护理体会 [J],内蒙古中医药,2010,(1):70-72.[3] 刘延凤. 浅谈心血管疾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体会 [J],中国医药指南,2009,8(25):168-169.

老年护理基础知识范文第3篇

糖尿病病程迁延,长期患病可引起多器官损害,导致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缺陷及衰竭,时刻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1]。近年来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预计2010年将达到14%,其中2型糖尿病占90%以上[2]。2型糖尿病的有效控制依赖于患者长期良好的自我护理。但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由于自我护理的长期性、复杂性,患者的依从性常常不够理想。为了强化患者的自护行为,提高其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让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学会自我管理方法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和关键[3]。

1 临床资料

2007年2月~2008年2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30例,均符合1999年WHO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38~85岁,平均61.5岁,病程2~9年,胰岛素治疗者11例,有合并症者5例。通过查阅病历、问卷调查、沟通交流等方法收集资料,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饮食控制状况、遵医嘱用药情况以及对注射胰岛素的态度、对低血糖反应的预防与处理能力、自我监测能力及患者家属的相关疾病知识与照顾患者的能力等。

2 护理指导

2.1 健康教育 糖尿病教育是一切治疗的基础[4],据统计,接受过相关教育的糖尿病患者较少,老年患者仅为28%[5]。因此,对患者进行糖尿病基本知识、饮食、运动、药物疗法等系统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2.2 心理疏导 糖尿病病程长,目前仍然不能彻底根治,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因而导致70%的患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悲观失望,甚至抗拒治疗等情绪。护士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及时纠正患者认识上的误区,为患者提供强有力的心理支持,使患者消除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3 饮食指导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必要的饮食指导,使患者充分认识饮食治疗的重要性,主动自觉地控制饮食,掌握每日需摄入的总热量及饮食量、主副食的搭配及三餐的合理比例,必须定时、定量进餐,不可随意加减,适当限制钠盐的摄入,少食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多食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2.4 运动指导 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型、饮食习惯、劳动强度等情况,制定具体的运动项目、运动频率、运动强度和运动量[6],需特别注意的是,运动锻炼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贵在坚持。步行是老年人最安全、最易坚持的首选运动方式,一般在饭后1 h 左右运动最为合适。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坚持运动,2~3次/d,20~30 min/次。

2.5 足部护理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让患者接受有关足部护理以及预防糖尿病足的健康指导是十分重要的。指导患者坚持每日用40°C以下的温水洗泡双脚,一般时间为5~10 min,不要赤脚行走,穿着柔软透气的鞋袜,以免异物损伤足部皮肤。同时,要养成每天检查足部的习惯,一旦发现有磨伤、水疱、感染等要及时处理。

2.6 使用胰岛素的指导 临床中对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外源性胰岛素替代治疗已越来越普及。本组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11例,出院后仍需注射胰岛素者5例。通过护士的讲解指导、操作示范,本组患者及家属基本掌握了注射胰岛素的方法、药物注射单位的计算、注射时间的安排以及注射部位的选择和更换等。教会患者或家属用试纸或血糖仪定时测尿糖、血糖。

2.7 低血糖的预防和处理 告知患者低血糖的特殊症状(如头晕、心慌、乏力、出冷汗、手足或嘴唇麻木等)和防治知识。最易出现低血糖的时间是在注射胰岛素后2~4 h,嘱患者身边常备一些糖果和饼干等含糖食品,以便在出现低血糖症状时迅速服用。经指导,本组患者基本掌握了相关知识,住院期间均未发生低血糖。

3 结果

实施护理指导后,患者及家属的糖尿病知识水平和患者自我行为管理能力增强。通过问卷调查,本组患者28例能够掌握糖尿病基础知识、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27例能够积极控制饮食;26例能够坚持每日适当运动;25例能够坚持每日进行足部检查和护理;29例能够按要求服药、知晓低血糖的症状及如何预防和处理;28例能够主动监测血糖、尿糖;11例胰岛素治疗者9例能够掌握注射方法和技巧;患者家属绝大部分能够掌握糖尿病基础知识、技能和防治方法,并协助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本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及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指导和健康教育,增强了患者对糖尿病的正确认识,自我行为管理能力不断提高,逐步形成了良好的自护行为,有利于充分发挥患者在护理活动中的作用,使患者在医疗活动中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逐步实现良好的自我护理。同时,患者家属的积极支持、协助和配合,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自护行为、控制疾病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敏丽.慢性病护理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20.

2 国秀娣,成琦.老年糖尿病的护理.护士进修杂志,1996,11(8):2930.

3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210.

4 陈家伟.糖尿病教育的重要性.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6,4(2):5152.

老年护理基础知识范文第4篇

1 开滦总医院赵各庄医院 2 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 河北省唐山市 063000

【摘 要】目的:观察优质护理模式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368 名冠心病患者,年龄在60-80 岁之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冠心病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常规护理及优质护理。结果:试验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住院时间及再住院次数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结论:优质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有临床收益。

关键词 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护理

我国是世界上拥有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 也是老龄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老龄化和慢性病化相伴随,尤其是在65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中,慢性病患病率高,常见的健康问题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脂代谢紊乱,阿尔茨海默病,慢性肺心病,帕金森病等[1]。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老年护理护士对老年人的健康相关结局有深远的影响,如可以改善病人的不良用药情况[2],减少病人重复入院率[3],降低国家的医疗花费[4] 等。优质护理是护理模式的新型体现[5],作者选用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优质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用我院2012 年1 月至2014年12 月之间收住院的368 名60 岁-80 岁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的心电图、心脏彩超、冠脉造影等指标均符合冠心病的标准,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中男性患者90 例,女性94 例,平均年龄73.3 ± 1.8 岁;试验组男性患者96 例,女性88 例,平均年龄71.3 ± 1.1 岁。两组患者在文化程度、患病程度及基础疾病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冠心病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冠心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具体如下:

1.2.1 常规护理

为患者介绍管床医生及护士,了解患者症状;为患者提供安静、温馨、干净的病房环境,定时开窗通风,调节舒适的室内温度,每日进行床铺和病房湿扫,确保床铺干净整洁,定期用紫外线消毒病房;询问患者的饮食、睡眠、排便及病情转变情况,必要时协助患者进行翻身、拍背、排痰,指导正确咳嗽;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饮食方案,嘱托患者进食一些低热量、低盐、低脂以及易消化的食物,多食用蔬菜、水果等粗纤维食物,以避免患者发生便秘;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体温等变化。

1.2.2 健康教育

研究结果显示[6],老年人对护理服务需求的优先顺序为教育护理,心理护理,治疗护理和躯体护理。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向患者讲解冠心病的基础知识、预防方法、诱发因素等,使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全面、客观的了解,减轻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心理,并教育患者犯病时正确的处理方法,日常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适当的体育锻炼,健康的饮食。

1.2.3 心理护理

语言[7] 行为是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微笑是脸部表情最突出的体态语言,微笑会使患者倍感亲切,消除不安心理,能缓解患者的情绪,在与患者交谈过程必需学会礼貌语言。研究结果显示[8],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并有益于患者病情好转,所以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微笑与心理护理,减轻患者陌生、孤独感,增加患者与护理人员的亲切感,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1.2.4 舒适护理

每周为患者修剪指、趾甲、洗头、洗澡,协助患者更换衣物,调节舒适的室内温度。

1.2.5 患者安全护理

护理人员要按时巡视病房,查看患者护栏,外出检查患者应有护工陪同。

1.3 观察指标

心绞痛发作次数( 次/ 周/ 人),住院天数(天/ 人),再住院数(次/ 人)。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 检验,P <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给予优质护理的冠心病患者心绞痛每周发作次数、住院天数、再住院次数较常规护理组明显减少。

3 讨论

冠心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近年发病率逐渐增高,尤其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住院率、死亡率明显高于青年人及中年人,在药物或冠脉支架植入术等治疗的基础上,对该类病人提供优质护理亦起到了重要作用[9,10],作者通过试验观察到为老年冠心病患者提供优质护理可明显减少患者心绞痛发作的次数,缩短住院时间,并降低再次住院可能;同时优质护理可减轻患者的主观感受、心理负担,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并能正确服用药物[11]。

因此,护理人员不仅要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性护理,还要具备多学科知识和技能,包括伦理学、心理学、沟通技能,并注意仪表仪态,同时要指导老年人学会预防应对冠心病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保持健康的自信心,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Malone M L, Danto-Nocton E S.Improving the hospital care ofnursing facility residents.[J].Ann Longterm Care.2004,12(5);42-49.

[2]Mahoney DF,Ladd E.More than aprescriber: gerontological nursepractitioners&acute;perspectives onprescribing and pharmaceuticalm a r k e t i n g . G e r i a t r N u r s , 2 0 1 0(31):17-27.

[3]Enguidanos S.From hospital tohome:a brief nurse practitioneri n t e r v e n t i o n f o r v u l n e r a b l eolder adults.J Gerontol Nurs,2012,38(3):40-50

[4] 于放. 美国老年护理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中国护理管理,2011,11(4):9-12.

老年护理基础知识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8(a)-0145-02

随着人口的老年化加快,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越来越多,临床多数是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手术治疗一般采用局部麻醉,只有少部分才需要全身麻醉,其中多数是高龄老年人,且合并有较多的基础疾病;由于年龄大,血压高,或长期血糖控制、饮食限制等原因,术中不易配合,需要全身麻醉下才能手术,故做好针对性的护理非常重要。该文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0例患者拟探析在老年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行全麻术中应用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为该院接收的70例老年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纳入标准:经过常规眼科检查、视力检查、裂隙灯等检查确诊为白内障;实施血糖监测并参照WHO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糖尿病;裸眼视力0.05),对比性强。

1.2 方法

研究对象均实施全麻下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基础护理及术前访视,安排同一名?o理人员进行健康宣教,解答患者对手术的相关疑问。然后应用胰岛素来控制患者血糖指标,合理搭配饮食,给予运动干预与指导。术前3 d指导患者使用抗生素滴眼治疗,术前采取相关眼药水散瞳,术后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实验组为针对性护理:①心理干预:术前由护理人员针对不同心理问题的患者给予心理疏导与宽慰,让患者认识到消极心理会影响到眼压与血糖指标的重要性。告知患者不良心理会影响病情及手术效果,了解患者心理感受及状态,按照患者个性特点及家庭背景、社会背景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心理安慰,指导患者保持良好心态配合手术治疗[2]。②血糖护理:在患者围手术期严密监测血糖状况,告知患者血糖控制的重要性,向患者介绍糖尿病疾病基础知识、血糖控制方法,严格按医嘱给予患者药物控制血糖,并指导患者通过饮食、运动控制血糖,避免低血糖出现;控制患者术前空腹血糖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糖情况,用同一型号血糖仪和同一品牌的血糖试纸采集两组患者术前1 d、麻醉诱导前5 min、手术开始后15 min、术后气管拔管后30 min的血糖值;术后3 d的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②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焦虑及抑郁情况[5],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均由患者自评分,每项共20道题,SAS评分>50分表示焦虑,SDS评分>53分表示抑郁。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通过SPSS 18.0统计学软件给予处理,均数±标准差来(x±s)表示,用t检验做组间比较。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糖分析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糖值分析,详见表1、表2。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分析

实验组SAS与SDS评分远比对照组低(P

3 讨论

当前人口老龄化不断深化,白内障合并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长,对患者的生活与身心带来不良影响。白内障超声乳化是临床治疗白内障的常用方法,老年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耐受性较差,且术前常因担忧手术效果及预后而出现负面情绪,影响手术过程。因此临床常需对部分特殊患者实施全身麻醉。但需注意的是,全麻会影响血糖的波动,因此术前控制血糖,并对患者当前情况进行正确评估、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血糖等指标变化,合理使用麻醉药,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