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门诊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立具有眼科专科特色的门急诊工作的管理和运作流程,建立突发事件的应急程序,如突发停电、火灾、晕厥、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的应急预案,急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门诊治疗室危重患者抢救预案及门急诊高峰时段分流患者应急预案等。培训护士掌握各种应急流程,每季度进行急救知识的培训与考核,提高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门诊部成立护理突发事件应急小组,规定小组成员接到科室抢救通知后,上班时间应在5min内到达现场,组织和参加抢救工作,班外时间应于30min内到达现场协助抢救工作。
2眼科技术操作分级管理
在门诊治疗室实施技术操作的分级管理,每一项眼科技术操作都有严格的准入标准,如眼科的高难护理技术包括角膜铁锈异物或爆炸伤后角膜多发异物取出、小儿泪道冲洗及探针、小儿结膜下注射等,规定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精湛技术的护理组长完成;角膜浅层非金属类异物取出、睑腺炎切开排脓、成人泪道探通等,要求由具有护师以上职称、有5年以上护理临床工作经验、在眼科门诊接受2年以上系统的眼科技术操作培训的高级责任护士完成,确保每一项技术操作均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护士负责,保证技术操作的质量,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3加强护患沟通
建立门诊患者的回访制度。通过对输入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角膜铁锈异物剔除术后、眼部脓肿切开排脓术后、泪道探通术后的患者进行电话回访,掌握患者病情恢复情况,了解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促进了护患沟通。
4结果
实施护理危机管理前后,护理不良事件、护理投诉、医源性眼部组织损伤(泪道冲洗损伤角膜、泪点或泪小管)、意外事件(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发生晕厥、意外损伤、跌倒等)的发生呈下降趋势。
5讨论
5.1危机管理的应用可提高护理抗风险能力
门诊是医院前沿窗口,人流集中、突发事件多,是医院危机事件高发科室。尤其是当前医患关系紧张,患者对医疗护理质量要求日益提高,为了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护理管理者应切实将危机管理融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通过运用危机管理的模式,不断对护理行为中现存和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查找安全隐患及现有制度和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积极采取相应管理对策,可有效地减少、化解护理危机事件,把其危害降到最低,保证患者安全,并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事件对医院的潜在危害,提高护理抗风险能力,保障医院护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5.2危机管理的应用提高了全科护士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地震 药事应急 管理
公元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山崩地裂,江河鸣咽,四川汶川发生理氏8.0级特大地震,中国科技城绵阳也有强烈的破坏性地震,作为灾区的门户医院,顷刻间大量危重地震伤病人涌入,需要接受紧急的手术和药物治疗。抢救药品是挽救病人生命的重要的物资基础,药剂科的首要任务是保障抢救药品的供应。现将我院抗击“5.12”特大地震灾害药事应急管理总结于后,供同仁们参考。
1 人员的组织
地震发生不到3分钟,我院便收治了第一例地震伤病人。时间就是生命,必须马上将药学人员集中起来,迅速开展药学救治,但是通信、电力完全中断,门诊广场内又有大量的疏散病人和群众,这时只好用一块纸板标明药剂科的临时集合点,希望药剂科的职工按照《药剂科突发事件药事应急预案》的要求向指定地点集中。
2 启动突发事故应急响应
地震发生后,药剂科立即启动突发事件紧急预案,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分工合作”的原则,所有工作由科主任统一领导和协调,并迅速成立抢救药品发放组、麻醉性镇痛药品管理组、药品搬运组、药品采购组及临床药学服务组,实行专人负责,各施其职,相互配合。
2.1 抢救药品的准备 地震发生后不到5分钟,常备的院前急救药箱就搬运到指定地点,建立起第一个抢救药品发放点;在15分钟内就将门诊药房现有的,以止血、止痛、抗惑染、扩容、破伤风抗毒素为主的急救药品搬运到指定位置,建立起第二个抢救药品发放点,由抢救药品发放组具体负责药品管理和发放。同时,在余震随时可能发生的情况下,紧急将住院药房和库房的抢救药品转运到两个抢救药品发放点,保证抢救药品的不间断供应。
2.2 特殊药品的准备 由于地震伤病人以砸伤和挤压伤最常见,很多病人伴有剧烈疼痛,所以需要使用较大量的麻醉性镇痛药。麻醉性镇痛药属于国家强制管制的药品,必须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管理,为了保证保证紧急情况下,品使用安全、有效、帐物相符,我们特组建了麻醉性镇痛药品管理组,专人负责,双人发放,使用登记。
2.3 药品应急采购 绵阳是汶川大地震重灾区之一,我院是绵阳的门户医院,救治形势十分严峻,院内储备药品毕竟有限,不能满足地震伤病人的需求,必须应急采购。科主任立即安排药品供应组和临床药学服务组,根据地震伤的用药特点,迅速拟定应急采购计划,但是通信电力尚未恢复,无法同配送公司联系。时间就是生命,挽救患者生命的药品不能缺、不能断,决定让库房工作人员驾驶摩托车到配送公司联系,千方百计保证后续药品供应渠道畅通。
2.4 把好药品质量关 药品质量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符合质量标准要求,才能保证疗效。在特大地震发生后,医院收到了社会各界的捐赠药品330多个品规,必须对所有药品按入库要求一一验收,以保证药品质量。
2.5 临床药学也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重要内容 临床药师首先根据地震灾害伤的性质和特点,协助拟定应急药品采购计划,保证采购的药品准确有效;其次就是参与病人的抢救和治疗,同医生一道拟定应急给药方案,特别是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通过临床药师的参与,药物的使用规范,治疗效果良好,避免了院内感染的发生。
3 总结
为了有效控制突发事件给人民生命和健康造成严重损害,一旦发生必须迅速、正确的应对,所以我们认为医疗机构药剂科必须建立比较完善的药事应急预案。
3.1 建立应急管理组织 成立科主任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药事应急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日常演练。明确在紧急情况下,科主任因故不再,副主任立即递补为药事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组长,指挥和协调应急工作。
3.2 建立应急联络反应体系 将科内药学人员的联系方式制成小卡片,人手一卡。药事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成员随时处于待命状态,接到指令15分钟内赶赴现场;重特大突发事件导致通信中断,这时灾情就是命令,所有药学人员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赶到指定地点。
3.3 按照日常使用与应急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编制有代表性的《医院突发事件急救药品目录》,如按地震等自然灾害、群体性食物中毒、传染病流行分别编制。根据日常使用情况,储备一定量,我们认为50~100人次3日量即可。
3.4 保持药品采购渠道畅通 药品供应室应多渠道获取药品信息,详细留存《医院突发事件急救药品目录》所列药品的主供应商、被选供应商的联系方式。
一、制定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充分调动应急卫生资源,有效实施预防、控制、救治措施,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事件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根据《中山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我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如下: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四个级别。
(一)特别重大公共卫生事件(Ⅰ级)
1、在我区范围内发现鼠疫、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病例。
2、霍乱在我区1周内发病30例及以上,并有扩散的趋势;或有1例以上死亡病例;霍乱疫区发现新的流行菌株。
3、其他乙类、丙类传染病在我区暴发、流行,流行范围波及绝大部分街道办事处,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的。
4、一次食物中毒发病人数l00例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
5、环境(水源、大气、公共场所、土壤等)污染事故出现死亡病例(家庭煤气中毒除外)。
6、发生急性职业中毒50人以上或死亡人数5人以上;或者职业性炭疽5人以上。
7、发生放射性事故,造成1人以上死亡。
8、在我区范围内,短时间出现30例以上临床症状相同但原因不明的疾病或中毒病例。
9、发生生物、化学、核辐射等恐怖袭击事件。
(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Ⅱ级)
1、在我区范围内发现鼠疫、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疑似病例,以及发生动物间鼠疫、禽流感。
2、在我区范围1周内发现20—29例霍乱病例和带菌者。
3、其他乙类、丙类传染病在我区范围内暴发、流行,流行范围已波及大部分社区居委会,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的。
4、一次食物中毒发病人数l00例以上或出现死亡病例;或一次中毒发生人数在30—99例,中毒事故发生在学校、幼儿园,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
5、环境(水源、大气、公共场所、土壤等)污染事故造成严重器质性病变3人以上或发病人数在30人以上。
6、发生急性职业中毒30—49人,或者死亡4人及以下;或者职业性炭疽发病人数1—4人。
7、发生放射性事故,人员受超剂量辐射事故分级定为三级的;或丢失放射性物质事故分级定为重大事故的。
8、在我区范围内,短时间出现20—29例临床症状相同但原因不明的疾病或中毒病例。
(三)较大公共卫生事件(Ⅲ级)
1、在我区范围内,对鼠类动物进行血清学检测发现鼠疫阳性。
2、在我区范围内1周内发现5—19例霍乱病例和带菌者。
3、其他乙类、丙类传染病在我区范围内暴发、流行,流行范围波及2个以上社区居委会,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的。
4、食物中毒一次中毒发生人数在30—99例。
5、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29人。
6、发生放射性事故,人员受超剂量辐射事故分级定为二级的;或丢失放射性物质事故分级定为严重事故的。
7、环境污染事故造成明显生态环境影响,造成停供自来水、停用分散式供水水源的。
(四)一般公共卫生事件(Ⅳ级)
1、在局部范围,短时间内发现较多自毙鼠,有鼠类动物间鼠疫可疑。
2、在我区范围内1周内发现1—4例霍乱病例和带菌者或水及外环境检出霍乱菌株。
3、其他乙类、丙类传染病在我区范围内暴发、流行,影响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的。
4、一次食物中毒发病人数在10—29例。
5、发生急性职业中毒少于9人。
6、发生放射性事故,人员受超剂量辐射事故分级定为一级的;或丢失放射性物质事故分级定为一般事故的。
7、环境污染可疑对人群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
8、在我区范围内,短时间出现4例及以下临床症状相同但原因不明的疾病或中毒病例。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与通报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
1、责任报告单位: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单位;②辖区各医疗卫生机构;③区教卫办;④区办事处。
2、责任报告人:①执行职务的医疗卫生单位的医务人员;②个体医疗机构医生;③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单位成员。
3、报告时限和程序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相关单位发现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在2小时之内向区教卫办报告:
(1)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2)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3)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工中毒事件的。
区教卫办接到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后,应当在2小时内报告区办事处,同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区办事处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市人民政府报告。
4、报告内容
(1)未经调查确认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隐患的报告内容包括:信息来源、危机范围、事件性质的初步判断、拟采取的主要措施。
(2)经调查确认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内容应包括:事件的性质、波及范围、危害程度、流行病学分布、势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必须真实及时,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通报与举报
各有关单位对已经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者发现可能引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形时,应当及时向区教卫办通报。
区教卫办接到上级卫生部门或者毗邻地方卫生部门的通报,应当立即向区办事处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区教卫办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患,举报辖区有关部门不履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职责,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职责的情况。对举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功的单位和个人,区办事处予以奖励。
五、应急反应
(一)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的应急反应
1、区教卫办应急反应
突发事件发生后,根据实际情况,协调市疾病控制中心和有关医疗单位立即采取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取证、致病致残人员隔离救治治疗、密切接触者的隔离、环境生物样品采集和消毒处理等紧急控制措施,初步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类别、性质,并及时向区办事处和市卫生局报告调查处理情况。
2、区办事处应急反应
区办事处接到区教卫办的报告后,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做好疫情信息收集、组织人员的疏散安置、依法进行疫区的确定与封锁、隔离和舆论宣传工作;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医疗救治和预防防护设备、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供应。
(二)重大及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和Ⅱ级)应急反应
当重大及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区办事处及区教卫办除了立即实施上述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措施外,应立即请求市人民政府和市卫生行政部门的支援。
(三)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的应急反应
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区办事处和有关部门要在实施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措施的基础上,在市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结合我区实际,组织开展应急处理工作。
1、区教卫办应急反应
立即处于应急状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实施方案,认真履行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职能,并向区办事处提出应急处理意见和建议,及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情况,并请求支援。
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积极配合,支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专业机构进行现场调查处理、采样、技术分析、检验以及应急处理救治技术指导等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妨碍工作开展。
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
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专家组、医疗救治专家组、流行病学调查队、医疗救护预备队、职业中毒救治队、食品卫生监督执法队、消毒队,设立发热门诊。
(一)流行病学专家组、流行病调查队、消毒队由市疾病控制中心组建。
主要任务: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初步判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类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提出控制措施建议,对疫区实施消毒。
(二)医疗救治专家组、医疗救护预备队。由苏华赞医院、华侨医院负责组建,必要时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支援。
主要任务:服从区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对突发事件感染患者进行排查、确认、制定救治方案,实施院内或疫区救护工作,及时对易受感染的人群和其他易受损害的人群采取应急接种、预防性投药、群体防护等措施。
(三)职业中毒救治队。由苏华赞医院、华侨医院分别组建,主要任务是对职业中毒者进行调查、确认、救治。
(四)发热门诊。由苏华赞医院、华侨医院组建。
主要职责:对发热病人接诊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对需要转诊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的复印件转送至接诊的医疗机构;采取卫生防护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
(五)食品卫生监督执法队。由苏华赞医院、华侨医院组建。
主要职责:协助市疾控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依法对经营场所进行控制,提出处理意见。
七、相关部门的职责
区财政所:筹集专项资金,积极协调,争取上级财政部门支持,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所需的设备、器材、药品等物资经费,并做好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
区教卫办:组织实施各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校园内发生和流行;做好在校学生、教职工的宣传教育和自我防护工作。
公安分局:密切关注疫情动态,依法及时查处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妥善处置与疫情有关的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做好流行病学调查,落实各项强制隔离措施。负责交通疏导、现场秩序维护及封堵等。协调有关部门,对乘座交通工具的人员进行交通检疫、检验工作,防止传染病通过交通工具传播。优先安排疫区紧缺物资和人员疏散的运送。
工商分局:规范对集贸市场的监督管理行为,督促业主严格生产、加工、进货渠道,协助做好维护市场秩序。
区社会事务办:组织应急物资的储备、调度,维护市场秩序,保持物价稳定。做好捐助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经费和物资的管理使用工作以及救济物资的发放等。
区农业办:组织做好家畜家禽疫病的防治工作,开展与人类接触密切的家畜家禽及野生动物相关传染病的监测和管理工作。
区宣传文体办:做好文化娱乐场所、外来旅游人员的登记、观察、管理和宣传工作。
区城管办:搞好城乡环境卫生,清除垃圾、消灭“四害”,阻断疾病传染途径。
区宣传文体办、区司法所:积极开展突发性公共卫生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知识宣传,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稳定人心,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防治技术的宣传报道。
各社区居委会:按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上报时限,准确、详细地报告事件发生地等具体情况。组织力量,团结协作,群防群治,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人员分散隔离、公共卫生措施的落实等工作,向企业职工、村(居)民宣传相关防治知识。
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保障措施
(一)贯彻落实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工作预案。
各成员部门单位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明确责任,依法履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案。
(二)成立机构,提供组织保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要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各责任单位要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组织机构,指定专人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协调工作。
(三)加强机构建设,提高应急能力。
各有关医疗卫生机构要依照本预案的要求认真做好医疗卫生救治队伍的建设,并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结合实际组织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相关知识、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卫生救治队伍应急救治和现场处置的能力。
(四)落实工作经费,提供物资保障。
区办事处要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合理确定并安排工作经费,并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区财政所要支持卫生部门组织、协调、指导本行政区划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监测、调查和评估、控制、医疗救治、卫生监督和科学研究等工作,切实做好应急处置资金的保障和监督管理,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体系的正常运转。
各医疗卫生单位要结合实际,做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物资储备。包括车辆、药品、疫苗、医疗器械、快速检验检测技术和试剂、传染源隔离、卫生防护用品、急救设施等。
(五)建立健全信息网络建设。
进一步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网络建设,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网络,建立健全区信息报告体系,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报告、沟通、评价等工作,增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九、组织领导
为保证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有效地开展突发事件控制、救治工作,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成立*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卫工作的党工委成员担任组长,教卫办主任及辖区两家医院的院长担任副组长,成员由教卫办、两家医院的有关人员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教卫办,由教卫办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
【摘要】按照国家新一轮医院评审的要求,通过运用PDCA循环,查找分析现阶段医院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灾害脆弱性分析、应急体系完善、应急培训开展和实践演练4个方面进行改进,最后评估改进取得的成效。其改进思路和方法为医疗机构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PDCA ;医院应急管理;改进
Application of the PDCA Cycle on Hospital Emergency Management Improvement/MA Xin,MAO Huiping,ZHANG Zeyue,et al./Chinese Health Quality Management,2015,22(1):130-132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new national hospital evaluation, by using the method of PDCA, the problems at present stage in hospital emergency management were analyzed. Furthermore, it was improved from four aspects including the disaster vulnerability analysis, the improvement of emergency system, emergency training and practice exercises, and finally the effect was evaluated. The ideas and methods for improving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provided an effective reference for hospitals.
Key wordsPDCA;Hospital Emergency Management;Improvement
First?author’s address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Medical College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61, China
医院应急管理是应急管理学科的一个分支,《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中就将医院应急工作作为核心条款并提出明确要求[1],JCI的评审标准中也有相关内容[2]。
PDCA循环又称戴明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医院评审标准制定过程和评审实施均遵循PDCA 循环原理[3]。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在2012年~2013年间应用PDCA循环原理,对医院应急管理工作进行梳理和整改,取得了一定成效,医院的应急能力得到提升。
1计划阶段(P)
在改进之初,医院召开应急工作专题会议,对应急工作现状进行评估。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医院应急工作体系不够健全。按突发事件类别,现有应急工作分别由医务部、总务部、保卫部等部门负责。例如公共卫生事件由医务部负责,火灾由保卫部负责等。现有的应急工作体系虽然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工作统一规划和协调性不强等问题。(2)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判断和制定应急工作重点,未应用科学方法确定应急工作的重点环节。(3)培训工作的计划性不够,实际演练较少,各种资源未整合等。
针对这些问题,医院计划在2013年完成以下工作:明确组织机构,有统一管理部门;开展脆弱性分析,完成应急预案;培训统一规划,有重点地开展应急演练。
2执行阶段(D)
2.1灾害脆弱性分析
医院灾害脆弱性分析根据医院实际展开,对曾发生过或可能发生的灾害风险事件,如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医疗纠纷、医院感染、火灾、地震,供电、供水、供氧、信息通讯等,从发生概率、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服务影响、应急准备、内部反应、外部支持7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并对风险事件进行分析排序。
医院采用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国际部(JCI)推荐使用的HVA分析工具开展工作。按要求设计《医院灾害脆弱性调查表》,召开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全体成员会议,解读脆弱性分析概念、集体讨论各打分项目,分别填写调查表。最后将调查表数据填入KAISER模型[4]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各灾害的风险度(0%~100%),并对各灾害的风险度进行排序[5]。见表1。
2.2应急体系
通过调研及筹备,医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医院应急管理工作的通知》[6]。成立医院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小组组长由院长、书记同时担任,工作职责包括年度应急工作计划审核,应急预案修订的审批、总结协调等。
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医院应急工作办公室,负责医院应急日常管理工作,督导落实应急领导工作小组决定事项。同时规定了突发事件中医务部、护理部、门诊部、网络信息部、保卫部、总务部等各职能部门的具体工作职责。
根据脆弱性分析结果,重新修订《医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从应急办到各职能部门,分别对自己负责的应急工作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最终整理完成的应急预案包括院级层面47个,科级层面82个,重新修订后的《医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简短、清晰、易懂,实际操作性强。
2.3培训工作
培训工作是应急管理工作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应急办成立后,对全院应急培训工作进行统一安排。每年年底由各职能部门上报下一年度培训工作安排,应急办将这些培训进行整理和整合,分为院级层面和科级层面培训。2013年医院开展了覆盖4 000名职工,为期20场的应急培训专场,培训内容包括脆弱性分析、灭火器使用、洗手方法、心肺复苏等。随后各部门针对自己的业务内容开展了一系列专项培训。培训后采取考试方式评估培训结果。
2.4实践演练活动
医院日常的各种突发事件本身就是对实战的考验。医院根据各阶段工作重点,结合脆弱性分析的结果,重点组织了医院消防演练、成批伤员收治演练、食物中毒演练等。对每次演练的各个环节进行梳理,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做好应急准备。灭火器、消防栓等设施定期检查并做记录;救护车定期维护;应急物资设备设有清单,并由专人管理、定期检查。
3检查阶段(C)
通过一系列应急措施,医院应急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从组织体系上,明确了专门负责部门;从制度上,修订后的《医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更有针对性和实际操作性;从培训上,做到全员培训和重点培训相结合;在实践中通过不断的演练整改,提高了实战能力。
另外,我们分别访谈了院办、医务部、保卫部、总务部、网络信息部、护理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具体工作人员共18人,对改进后的应急工作效果进行访谈。基本意见如下:(1)应急体系的完善使得应急工作的推动更加有力,各环节更加顺畅;(2)全院职工通过培训和演练,应急意识明显增强,突发事件的处理流程知晓度更高;(3)应急的各种设备实施也更加完善,保障了及时开展工作的效果。
4持续改进阶段(A)
在开展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召开应急工作总结会,对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找出新的改进目标。其中包括适时修订应急预案,使之对实际工作更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加强人员培训,改进课程和授课方式,提高培训效果;继续有目的地开展不同规模的应急演练,比如火灾、食物中毒等。
5小结
医院按照PDCA循环的各个步骤,找问题、求改进,并将PDCA 循环融入到应急管理工作中[7]。实践证明,PDCA 循环在医院应急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完善了应急处置各项程序与职责分工等,还能够创新应急管理的内容和思路,拓宽应急管理的范围。在应急工作的持续改进中,应逐步把医院人员培训与应急、应急设施维护、应急制度建设、应急体系完善等提高到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办公厅.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版)[Z].2011.
[2]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著.王羽,庄一强,孙阳译.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医院评审标准[M].4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2.
[3]阚全程.PDCA 循环在医院战略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医院管理, 2009, 29(8):47-49.
[4]陈晋,桂鸿斌,闫若玉,等.基于Kaiser模型的医院灾害脆弱性分析[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4,21(3):40-43.
[5]张宗久.中国医院评审实务[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321-327.
[6]王飞,邱海鸥,王乐民.新医改形势下医院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和评估[J].外科研究与新技术,2014 ,3 (1):74-78.
[7]李明宝,高华斌,黄洁,等.PDCA循环在医院等级评审中的应用浅析[J].中国医疗保险,2013,55(4):55-56.
通信作者:
马欣: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办公室副主任
E-mail:maxin2003@126.com
收稿日期:2014-06-10
修回日期:2014-07-27
责任编辑:张盼盼
Int J Qual Health Care Table of Contents for December, 2014; Vol. 26, No. 6
《国际卫生质量》目录 2014年12月 第26卷第6期
Yoshinori Ohta,Mio Sakuma,Kaoru Koike,et al
Editor’s choice: Influence of adverse drug events on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theJADE study (编辑的选择:药物负性事件对急症监护中心患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JADE研究)
Milisa Manojlovich,Mickey Kerr,Barbara Davies,et al
Editor’s choice: Achieving a climate for patient safety by focusing on relationships (编辑的选择:建立针对关系的病人安全文化)
Natasha J. Verbakel,Marije Van Melle,Maaike Langelaan,et al
Exploring patient safety culture in primary care (探索初级保健中的病人安全文化)
Mona Haugum,Kirsten Danielsen,Hilde Hestad Iversen,et al
The use of data from national and other large-scale user experience surveys in local quality work: asystematic review (在局部的质量改善工作中使用国家级和其他大型使用者体验调查数据:系统回顾研究)
Russell Mannion,Carl Thompson
Systematic biases in group decision-making: implications for patient safety (集体决策的系统偏差:对病人安全的蕴意 )
J. Bardfield,B. Agins,M. Palumbo,et al
Improving rates of cotrimoxazole prophylaxis in resource-limited settings: implementation of a qualityimprovement approach (在资源缺乏的场所改善复方新诺明预防性用药使用率:某质量改进方案的实施 )
(一)重大火灾安全事故
1、办事处、社区指挥组织居民紧急集合疏散,迅速将事故信息上报市政府及上级部门,并及时报告119、120等相关部门请求援助。
2、办事处应急领导小组干部在接到火灾事故报告后,它发出紧急动员信号,组织社区干部指挥居民按顺序疏散,及时将居民带到远离火源的安全地带(可指定安全地带为广场、学校操场等开阔地)。
3、社区干部可利用一切救火设备救火,必要时组织居民开展救火。
4、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二)重大交通安全事故
1、社区指挥组织居民紧急疏散至安全地段,迅速将事故信息上报市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并及时报警110、119、120等相关部门请求援助,保护好事故现场。
2、办事处应急领导小组要迅速组织人员抢救受伤居民,在最短时间内将受伤居民送至医院救治,及时通知医院做好急救准备。
3、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三)危险药品安全事故
1、社区危险药品要求专柜存放,专人(医护人员)负责管理。
2、社区门诊在诊治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医疗事故,社区要及时拨打120,在最短时间内将病人迅速转移到大型医院进行救治。
3、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四)工程建设、危房安全事故
1、辖区在建、改建和维修的建筑物要树立警示牌,设有隔离栏。
2、汛期,社区干部发现危房立即停止居住,并做好人员转移安置工作。
3、辖区发生建筑物、危房安全事故,相关社区迅速组织居民、施工人员疏散至安全地段及时将事故信息报告市政府及上级部门,及时报告110、119、120等相关部门请求援助。
4、对受伤居民、工地工人组织抢救,封闭事故现场。
5、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五)大型活动安全事故
1、办事处组织居民开展的大型活动,必须将活动事先做好安排部署,周密细致,认真做好活动前的安全宣传教育和组织沟通工作。
2、若发生安全事故,办事处工作人员要迅速抢救受伤居民,及时将事故信息报告市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并及时报告110、120请求援助,保护好事故现场。
3、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六)流行传染病安全事故
1、发生大规模流行性疾病特殊时期,社区发现有常见传染病症状的居民,及时隔离,应立即通知患病者到医院检查就诊。有传染病的居民不得带病随意外出,凡患传染病的居民须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后才能外出。
2、社区发生特殊传染病,要迅速配合有关部门利用社区设施对患者进行隔离,通知患病居民亲属,送定点传染病医院诊治。
3、社区对传染病人居住场所及涉及的公共场所要及时消毒,对传染病人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
4、及时将发现的疫情上报市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卫生防疫部门,并做好病人的跟踪工作。
(七)暴雨、大风、地震等自然灾害性事故
1、对不可抗性自然灾害,未雨绸缪,加强预警预报。
2、发生重大自然灾害事故,及时启动专项应急救援预案,组织人力、物力迅速抗灾施救,及时疏散群众,妥善转移安置受灾居民。
3、事发社区在最短时间将灾情上报办事处公共突发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4、办事处及时将灾情上报市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协调配合,提供一切可以提供的保障。
(八)其它安全事故
办事处依据事故性质和,参照上述程序,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正确、科学地进行教育、引导、疏散、处理,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二、应急管理工作原则
(一)听从指挥,认真负责。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响应救援工作各项政策、措施,各社区居委会要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重特大突发事故应急救援处置预案。按照属地管理分片分委责任制,社区书记负总责,包片包委责任到人,工作部署落实到位。
(二)积极配合,协同一致。各社区要积极为参加应急救援工作部门单位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做好配合和协调工作,为抢险救灾工作及时有效开展创造有利条件。根据“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工作原则,积极参与依法动员的组织部门、单位和社会力量进行的重特大突发事故演练和救援工作。
(三)防治结合,以防为主。树立常备不懈的安全防范意识,经常性做好应对重特大突发事故的思想准备、预备准备、机制准备的事前工作准备,加大安全生产、安全生活的宣传教育力度。并要从根本上排除影响居民安全生产生活的潜在隐患,注重源头,常抓不懈。
(四)科学扑救,以人为本。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作为应急处置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的减少重特大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提高科学救援水平,切实加强社区应急管理人员的防护和培训,确保事故得到安全、快速、有效处置,把重特大事故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三、应急管理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摆上日程。各社区要把应急管理工作摆上社区日常重要议事日程,转变麻痹大意思想,加大对企业、居民安全生产生活的教育宣传力度。利用社区市民学校组织开展专项集中宣传教育活动,利用排查走访或其他业务工作机会,留意观察,进行日常安全生产生活宣传,指导企业单位、居民纠正不正确的或落后的生产生活习惯,坚决杜绝安全隐患,有效遏制突发事件发生。
(二)提早安排,按部就班。各社区要通过走访调查,明确掌握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居民基本生产生活情况。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预防、早处置的原则,建立应急事故处置预案,要做到救援应急工作开展有的放失、有条不紊。及时整改有安全隐患的企业,对易于发生自然灾害地域加强巡视巡查。
(三)精心准备,预警预测。建立常规数据检测(排查分析),收集发生在本区内可能造成重特大突发事故的有关信息,根据突发事故类型、蔓延发展速度、波及范围以及救援资源调用数量、救援难度等因素。各社区要随时做好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同时,有针对性地搞好各种可能出现的灾害事故的实地演练,熟悉地形、交通,进行突发事件救援工具器材的基本操作使用培训或练习,达到熟练掌握使用程度。
(四)应急响应,高效协调。若发生突况,及时上报区办事处,最快时间内赶赴事发现场进行救援组织工作,积极采取应急管理措施,防止事态蔓延扩大,并启动本级应急处置预案。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提供数据信息,全力支持消防、公安、医疗、交通运输、民政等相关救援部门单位开展救援抢险、治安维护以及事故调查、灾后安抚等工作。
(五)畅通通信,全面动员。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完善灾情数据库和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与上级及各部门之间的灾害灾情信息共享。完善办事处、社区灾害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建立办事处、社区灾害管理人员队伍,不断提高应对御灾救灾应急管理能力。以办事处为单位,动员工、青、妇、民兵组成应急救助志愿者队伍,形成一支召之能来、来之能战的社会救助应急力量。建立和完善社会捐助的动员机制、运行机制、监督管理机制,规范突发事故和灾害社会捐助工作。统一由民政办接收和管理发放社会捐助款物。
四、应急工作组织体系
办事处成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领导中心组,统一指挥和组织社区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根据应急处置的需要,领导小组可以随时调集人员,调用物资及交通工具,各社区、各科室必须全力支持和配合。办事处主要领导是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第一责任人。其主要职责是:制定和完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部门联动机制;加强现代化预警设施和信息系统建设,提高紧急情况预警能力;根据职责分工负责组织处置重大紧急情况,协调解决处置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根据办事处突发公共事件领导小组的部署,指挥和协调各社区处置各类公共事件紧急情况的专项工作。为有效地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办事处成立应急指挥办公室。下设各突发公共事件工作组,在办事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领导小组指挥机构下开展工作。
办事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办公室由办事处党委副书记任任总指挥,办事处副书记、副主任、各站办所负责同志为主要成员,综治办、联防队、各社区、相关职能部门为应急主体。应急指挥中心设在办事处办公室,实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等职能。应急指挥中心下设各应急行动组。
1、信息宣传组。由办事处党委副书记任组长,办事处组织、宣传和社区等负责人参与。主要职责是实时记录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发展及处置工作情况,组织起草有关公告、通报、简报等文字材料,开展新闻报道等工作。
2、治安救助组。由办事处副书记任组长,联防队、司法社区、办事处站、办、所等负责人参与。主要职责是迅速组织人力和专业力量对突发公共事件危害地区和危险源实施警戒,维持社会治安,实行交通管制,疏散和撤离受灾人员。
3、工程抢险组。由办事处武装部任组长,联防队、民兵预备役、社区工作人员、事发地等负责人参与。主要职责是组织抢修社区中被损坏的公共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开展工程抢险、清理现场等工作。
4、医疗救护组。由办事处副主任宋扬任组长,社会服务中心、计生、社区居委会等单位负责人参与。主要职责是迅速组织专业救护机构、人员开展现场救护、院前急救、专科医救、卫生防疫等工作;快速查明社区主要污染种类以及污染影响,在职责范围内及时控制污染的扩散,消除危害,并对潜在危害继续监控。
5、后勤保障组。由办事处副主任于任组长,办事处办公室、财政所、民政、劳动保障等负责人参与。主要职责是根据指挥部要求,统计、组织生产、配送、调拨、监管、采办各类应急物资,提供应急救援人员和受灾人员的车辆和生活保障。
6、综合协调组。由办事处纪检书记任组长,事件主管办公室领导和综治办、宣传负责人参与。主要职责是综合信息,及时传递动态,传达批示精神,协调上级开展事故调查,配合事件主管办公室、专业救援队伍等相关单位开展工作。
五、事故预测和预警
1、预测
办事处、社区要加强公共突发事件监测预报体系建设,建立常规数据监测、风险分析制度,提高预测、预报准确性,发现可能引发Ⅰ级响应、Ⅱ级响应的突发公共事件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应先采取有效的预防和防范措施,要及时向上级报告。
2、预警
突发公共事件预警级别要严格按照严重性与紧急程度,分为特别严重(Ⅰ级)、严重(Ⅱ级)、较重(Ⅲ级)和一般(Ⅳ级)四个预警级别,并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根据各部门职责的分工,重特大自然灾害的预警,由办事处自然灾害指挥部负责;事故灾难的预警,由办事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局、各社区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分别由办事处综治、医疗卫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预警,分别由办事处综治、司法所、社区、城管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各有关部门要按突发公共事件预警级别的原则、条件和程序,及时、全面、准确的预警信息。
六、应急处置与管理
1、强化宣传教育。办事处各部门、各社区要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贯彻执行力度,要通过广播、宣传栏、板报、墙报等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预案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减灾等常识,悬挂安全宣教图版,张贴安全生产生活条幅,增强公众个体的责任观念和自救、互救能力,提高全社会的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
2、加强预案演练。办事处应急管理办公室要按照“统一规划,分项实施”的原则,协同相关应急指挥机构或有关部门制订应急演练计划并付诸实施。各社区应结合工作实际,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演练。要通过建立社区应急网络,发现应急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发动社区志愿者队伍,不断完善应急预案,以提高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3、应急处置步骤。办事处相关领导要在接报后第一时间亲临现场,启动应急预案、指定现场联络员、向市政府值班室报告现场信息、负责续报现场处理情况;快速组织当地先期处置队伍,控制事态、排出险情;根据各工作组分头展开应急处置,安全疏散转移危险地带人员研究临时处置措施;当上级政府或主管部门现场指挥部到达现场后,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现场情况,协助开展应急处置至事件处置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