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培训学校内部管理

培训学校内部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培训学校内部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培训学校内部管理

培训学校内部管理范文第1篇

1.办公室负责会务筹备、文字材料起草审核、文书档案管理;负责信息反馈、文件接收传递;负责来往人员安排接待;负责系统计划生育及机关安全保卫、环境卫生、车辆管理等工作。

2.监察室负责党员干部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负责精神文明建设、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团队建设工作;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对违规、违纪干部教师进行调查处理。

3.人事科负责教职工调配、调资、考核、职称评聘、评优评先、奖励、退休及教师资格认定的具体工作;负责师范类毕业生的接收和推荐就业;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老干部管理、关心下一代、家长学校工作。

4.教育科负责基础教育行政管理、教育执法检查和素质教育推进工作;规范办学行为,加强中小学教育常规管理;负责德育教育、学籍管理、小学初中招生、师资培训和语言文字工作。

5.教学仪器站负责教学仪器装备、实验室内部建设、配备、管理和应用;负责全市现代教育装备(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班班通、校园网)的建设与管理;负责图书馆建设、图书配备、管理和应用;负责管理局信息中心;协助各科室及学校做好重大活动的摄录和宣传工作。

6.工会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和民利,组织教职工参与本单位的民主管理,教育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四有”职工队伍。

7.财务审计科拟定教育经费筹集、管理和使用政策、规定;提出经费预算、专款使用建议计划,核算教育成本;负责财务管理、内部审计、国有资产管理、使用;负责机关财务工作。

8.招生办公室负责普通高校报名、体检、考试、电子档案的建立;负责高中会考、报名、考试;负责中考报名、考试、阅卷、登统、录取等工作,制定高中招生计划;组织成人高考、自学考试报名。

9.教育督导室对贯彻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履行教育职责的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学校的办学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对教育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10.成职教科统筹管理成职教育和社区教育工作,负责对成人学校、职业学校和社区教育中心的业务指导,组织初中生“三加一”教育工作。

11.基建科依据国家教育基建政策和本市学校布局调整规划谋划新建项目,做好项目申报、报建、项目建设过程管理等工作;做好学校建筑安全检查;制定全市校舍建筑维修、维护年度计划,督导、验收学校建筑维修、维护工作。

12.勤工俭学管理办公室负责对学校的勤工俭学、后勤服务及劳动实践基地建设管理和指导;加强学校食堂、小卖部管理工作,监督指导食品卫生工作;对校办产业进行管理与改革。

13.档案室收集、鉴别和整理干部人事档案,做好档案的查阅、借阅、转递、安全、保密和保护工作,为国家积累档案史料,为有关部门提供干部的有关资料。

14.幼特教研室负责对全市幼特教师进行辅导、培训;组织教研活动和开展教学、论文等评比活动;制定并实施幼特学校目标管理考核方案,督导幼特学校的建设工作。

15.小学教研室负责小学教科研的组织指导工作,深入开展教学研究,组织并指导落实教学计划,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负责目标管理方案的制定和考核评价工作。

16.初中教研室负责初中教科研的组织指导工作,深入开展教学研究,组织并指导落实教学计划,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参与目标管理方案的制定和考核评价工作。

17.高中教研室负责高中教科研的组织指导工作,深入开展教学研究,组织并指导落实教学计划,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做好业务考核、评先及教学评价等工作。

18.安全卫生科负责对学校安全、卫生工作进行日常监督和全面检查,督促学校安全隐患的整改;负责学校安全管理人员及校园保安人员的管理、培训及考核工作;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宣传工作;负责对学校的安全、卫生工作进行检查评定和考核。

培训学校内部管理范文第2篇

一、基本情况

随着经济发展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增加,近年来。市各级政府强化依法管理,使民办教育取得长足的发展。全市现有民办中小学(含职业中学)共有219所,校生6.7万人,占全市中小学在校生总数的11.5%三城区民办小学在校生3.8万人,占三城区小学在校生总数的32.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民办职业培训学校69所,年培训量为5万人次。

占全市普通中学教师的9.88%民办小学专任教师2262人,民办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439人。占全市小学教师的12.33%职高教师173人,占全市职高教师的16.27%教师的学历以中专、大专为主,其中除聘用的退休教师具有教师资格外,大多不具备教师资格。教师的平均工资约500元,幅度为250至1500元以上。

与全国名校合办,民办学校办学水平参差不齐。由企业举办的办学水平高。如四中、中学、川外附中学等学校。管理规范,教学质量好,设施设备较为先进,收费较高,学生大多是来自中、高收入的家庭。个人举办,以外来务工农民子女为主的民办学校,办学水平在逐步提高。如白云兴农中学,办学理念新颖,内部管理机制灵活,发展为现该校已拥有学生2000余人,教职员工250多人,学生公寓、实验室、运动场等教学设施齐全的完全中学,2009年高考成绩名列我市前列,并被教育部评为优秀民办中学。由于该校教学质量高,设施设备先进,一些市常住人口子女也要求进入读书。达兴学校在充分依托28中的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解决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方面积极探索,初见端倪。

制定《市民办中等学校审批暂行办法》和《民办流动儿童少年初中必备办学标准》成立了民办中学设置评审委员会,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我市民办教育的现状。规范民办学校的办学标准。从2001年起,每年拨民办教育专项补助经费20万元,帮助民办学校购置教学设备,其中80%用于帮助流动人口子女学校。2009年,市政府拨专款300万元用于民办学校建校贷款贴息,帮助民办学校的发展。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民办学校的学籍管理、教学业务、德育工作、师资培训、教师职称评审等方面进行统一的管理,加强民办学校规范管理。

二、问题和困难

相关政策不配套。调查中感到民办教育促进法》中规定“民办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国家鼓励金融机构运用信贷手段,1义务教育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宣传力度不够。支持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新建、扩建民办学校,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公益事业用地及建设的有关规定给予优惠落实得不好,认识普遍不到位。民办学校申请信贷,不能以举办者投资兴建的校舍作为抵押,制约了民办学校的发展。征用土地新建、扩建民办学校,没有相应的优惠政策,手续复杂。民办学校的学生由于不具有本市户口,不能升入本市重点高中,而升入普通高中也需交3000元借读费,民办学校认为这直接影响民办学校初中阶段的办学规模及水平,也是不平等待遇,同时我市也失去一批优秀的高中生资源。一些办学者对教育的公益性认识不足,办学急功近利,对学校建设和发展缺乏长远规划。

办学规模小。办学者有热情,2民办学校内部管理不规范。市民办学校90%流动人口子女学校。但缺乏现代教育管理知识,常常是家族式管理,而聘用的校长没有管理权,缺乏监督制约机制,不利于学校的规范管理和学校的长远发展。

设备简陋,3相当一批民办学校教育教学设施不能达标。办学条件差。多数学校是租赁民房作校舍,教室面积窄小,采光不足、通风不良,有的教室就是通道。课桌椅多是公办学校淘汰的新旧不一,教具配置不齐,实验设备简陋,影响学校教学质量。一些学校缺乏安全保障措施,学生活动场地少,课外活动受限制。以流动人口子女为主的学校收费往往较低(约80-500元)仅能维持教育教学低水平运作。

稳定性差。生源以流动人口子女为主的民办学校里,4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教师的来源是进城打工的乡村教师和外地非师范毕业的大中专生,大多不具备教师资格和职称。教师工资偏低,大多没有办理养老、失业、医疗保险,教师没有安全感。学校与教师之间没有正规的聘用手续,双方缺乏制约机制,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相当一部分民办学校的生源是外地进城务工农民子女,5教学质量令人担忧。除兴隆中学等少数学校外。家长对学校的教学质量要求不高,学生基础差别大,加上教学水平的原因,至使教学质量难以达到义务教育规定的要求。初中生的毕业合格率低。

但市场需求量大的家政服务、药业加工等专业却很少,6职业培训专业结构不尽合理。市的职业培训设置的专业虽然有四十多种。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

三、建议

提高全社会对民办教育的认识。通过各种宣传方式,1加强对《民办教育促进法》宣传。形式多样的宣传民办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国家鼓励民办教育的政策和法规,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民办教育的积极性,引导民间资金流向教育,多渠道筹措教育资金,扩大教育资源,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不同层次教育的需要。让更多的人了解民办教育,支持民办教育,为民办教育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各级政府应将民办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制定民办教育发展规划。对各类民办教育的布局规模、办学条件、生源、师资进行全面的统筹,制定民办教育的发展规划,引导民办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审批民办学校,合理布局,保护合法办学,严厉查处违法办学,遏制恶性竞争。同时在流动人口密集地区,整合公办学校的办学资源,尽快实现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以流入地的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目标。

改善办学条件。随着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3加大民办教育的扶持鼓励力度。外来人口子女入学需求日益增加,市民办教育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政府应依法逐年增加对民办学校义务教育的专项投入,促进教育公平,积极探索有效可行的办法,帮助民办学校解决贷款发展问题。

提高办学水平。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将民办学校纳入统一管理,4加强校长及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学籍档案和教师人才档案,对民办学校的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定,业务培训、评先评优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制定相关的政策,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积极鼓励公办学校的教师向民办学校流动,以吸引优秀教师到民办学校任教。

培训学校内部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 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017-01

加强专业建设是职业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学校抓内涵、提质量、上水平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是学校做大做强做优的根本途径。多年来我校在专业建设上做到了三个“加大”、两个“确保”。即加大管理创新的力度,加大投入和联合的力度,加大队伍建设的力度;确保一流的教学质量,确保稳定的发展势头;实现了学校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一、明确方向,确立专业建设在学校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目前各职业学校在专业建设上还存在种种误区。一是一味贪大,追求“热门专业”,无实验实习设备和场所,教学质量无法保障。二是盲目追求专业多样化,没有“品牌专业”,造成教学资源浪费,发展后劲不足。陷入了上述误区,不仅会失去发展的机遇,甚至会丧失生存的机会。我校在二十几年的办学实践中,从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出发,依托地方经济的发展,瞄准人才市场的需求,开设适合当地发展需要的专业;并把专业建设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从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设备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做到优先满足专业建设和发展需要;稳扎稳打,避免了许多学校的那种大起大落,忽左忽右的局面,使学校一直按照健康的道路稳步向前发展着。

二、面向市场,确立适合自身发展的骨干专业

作为骨干专业应具备的主要条件:一是充分占有资源;二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三是在与同类专业的比较中居有利的竞争地位。我校认真分析了办学以来所拥有的教育资源,紧紧抓住我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契机,通过市场调查论证,有计划地陶汰了过时的专业,增设新专业,逐步形成了电子电气、计算机应用、汽车维修、机械加工、学前教育、畜牧兽医六大类重点专业体系。这些专业的设立,满足了社会对多项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把学校引向了发展的快车道。

三、注重投入,奠定专业发展的根基

实验实习基地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几年来,我校在国家、省、市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扶助下,共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建起了大农实习基地、汽车驾驶员培训学校、汽车维修实习基地、汽车修配厂、机械加工实习车间、机械加工厂、焊接实习车间及电子电气实验室4个、计算机室6个、学前教育实训室8个等等,基本满足了各专业教学实习的需要。并通过校办产业的生产经营,既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实现了学校与工作岗位零对接,又为学校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收入。而且我们在学校自有资金的使用上,每年拨出一定比例用于专业建设,使我们的专业投入实现了系统化、规范化、实效化;不断增强了我校的办学活力和竞争实力,为我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校企合作,拓展专业发展空间

校企合作是加强专业建设最经济有效的途径,是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我校实现了每个专业至少与当地企业共建1个实训实习基地的目标,并与北京、天津、沈阳、大连等大中城市的三十余家企业联合,充分吸纳、利用企业教学资源,在实习实训、课程设置、教材开发、师资交流与培训、技术开发与服务、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合作,将学校的课程设计与企业的生产岗位相结合,学校的教育目标与企业的生产需求相结合,解决了学校实训投入不足和设备更新跟不上生产实际变化的矛盾,实现了学生毕业就能上岗的目标,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校的发展能力。

五、锤炼队伍,铸造专业发展栋梁

拥有一流教师才能拥有一流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在专业建设中居于核心地位;师资队伍的水平决定学校专业建设的水平。

近几年来,我校通过外引与内培相结合的办法,构建起了与各专业教学基本相适应的教师队伍。每年都要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10人以上。除利用好国家、省、市各级培训外,学校每年自主派出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和联合高校培训。在校内我们加大校本培训力度,每学期都进行了系统的教育理论、教学法、信息技术、专业操作技术等系统培训,使教师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教育理念站在了生产的前沿,基本满足了教学的需要,为专业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内部管理上,我们注重强化主人意识,实施量化管理,引进竞争机制和奖励机制。施行专业部负责制,将基地建设与管理、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实习资金的管理、专业教学人员及班主任的安排等权利下放到专业部,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潜能。以教育科研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了每个专业都有省、市级科研立项,已获得省市级优秀科研成果三十余项,大大推动了专业建设的发展。形成了一支教学能力强、科研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队伍,成为了学校专业建设栋梁。

六、强化技能,提升专业发展的活力

学生技能水平的高低,是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是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校各专业得以不断发展壮大的内动力。

我们在专业教学管理上,采用了以下办法。首先制定了详细的各专业实习教学计划,使各科、各项实习及技能训练项目有计划、有准备、有实效地进行,实现了实验实习开出率90%以上。其次,我们加大实习管理的力度。制定了实习管理制度,引进竞争奖励机制,对实习进行量化考核。建立学生技能考核档案,每学期进行严格的技能考核,增强了师生搞好实习工作的主动性。第三,我们坚持每学年开展一次全校性的学生技能竞赛,并积极参与国家、省、市组织的技能大赛,每年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涌现出了大批技术能手和标兵,这些都对推进专业教学,加强专业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专业建设是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我校在多年的专业建设实践探索中,做到了五个结合:一是骨干专业建设与普通专业建设相结合,二是上级评估验收拉动与自身改革创新推动相结合,三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与努力增加自身投入相结合,四是强化硬件设备建设与狠抓内涵管理相结合,五是抓住市场走向与保持学校特色相结合。适应了市场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了大批合格人才,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学校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逐年增加,成为了省级标准化职教中心和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

培训学校内部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生源减少;中职校;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2/03C-0057-04

近年来,中职校所面临的发展形势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明显变化,既有宏观环境积极向好的一面,也有困难和挑战增多的不利一面。所以必须正确把握当前的形势,正视存在的不足,切实增强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提高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全力攻克当前发展中的难关险隘,推动中职校发展行稳致远。

一、中职校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中职校的事业发展正面临新的机遇

1.职业教育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全面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江苏省进一步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要求,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职校改革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同时,宿豫区委区政府态度鲜明地大力支持中职校建设,也必将成为助推中职校发展的强大动力。

2.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作用更加明显。国家经济建设步入新常态,“实现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双目标”,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思维,必将对职业院校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3.省级品牌专业建设为中职校内涵发展注入新活力。以品牌专业建设为龙头,带动其他专业的发展,形成若干个现代化专业群,提升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国际合作,强化特色、树立品牌,这是未来中职校专业建设乃至内涵提升的重大责任。

(二)中职校的事业发展正面临新的挑战

1.生源减少给中职校办学带来严峻考验。未来5年,宿豫区初中毕业生年均在3000人左右,2018年降至谷底,仅为2500人左右。与此同时,同类院校之间竞争日趋激烈,招生工作将面临很大压力,直接影响到中职校的生存与发展。我们必须在拓宽招生路径和生源渠道、扩大社会培训规模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

2.人才培养质量亟待进一步提高。从学历层次上来看,我们主要培养的是中专生,高职教育规模偏小;从技能等级上来看,主要以中级工培养为主,高级工及以上技能人才培养总量偏低。随着企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对中职校的办学层次和人才培养规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已经成为制约中职校发展的瓶颈问题。

3.竞争优势日渐式微。一段时期以来,我们综合办学实力一直位居全市前列,特别是在专业创建、高考质量和大赛成绩等一些核心指标方面,我们都是“领跑者”。但是近几年来,各校都在积极抢抓机遇谋发展,在办学规模、办学实绩等方面已经追赶或超越了我们,我们已经从“标兵”变为了“追兵”,正面临着“标兵越来越多,追兵越来越近”的严峻形势。我们还应清楚地认识到,目前全市共有2家技师中职校,办学资源较为分散,由于体制的原因,我们在政策扶持、资金争取、资源配置等竞争中还相对处于弱势。

4.产学结合一头热现象仍然十分突出。从宏观政策上看,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的w制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办学活力不足;从中职校层面看,校企合作的内容、形式和途径有待创新。

5.中职校内涵建设还需要不断夯实。省级品牌特色专业数量虽然不少,但是专业优势和特色还不明显;教育教学改革尚需进一步深入,教科研力度亟待加强;有影响的名师以及专业发展领军人物不多,教师的实践能力不足,严重制约专业水平的提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6.办学资金制约的矛盾依然存在。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新一轮院校间的激烈竞争将会加剧,办学条件要改善、设施设备要投入,运行成本也在日渐增高,基础设施建设和内涵建设受办学资金制约的矛盾依然存在。

二、中职校发展对策

新形势下,怎样更好地策应国家大的发展战略,激发办学活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内涵的量变与质变促进中职校综合实力的提升,就必须运用新的发展思维推动新的发展实践,在实践中探索中职校发展的新思路。

(一)要始终坚持“五个引领”的发展理念

1.坚持创新引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创新是第一理念。对于事关中职校发展全局性、关键性的问题,我们要勇于探索、大胆实践,重点在教育教学、机制体制、政策资金等方面,用原创性、突破性的创新来解决难点问题。

2.坚持产业引领。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就是要服务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创业。目前,全市乃至全省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结构性就业问题非常突出,省委、市委全委会都明确提出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主要包括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的大力发展三方面内容。我们要积极对接三大产业领域,建立符合产业和市场需求的专业体系。

3.坚持特色引领。职业院校办得好不好,关键是要有特色。特色就是强化精品意识、强化品牌意识,集中力量办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特色优势专业,努力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发展态势。如,我们为了策应全区电商产业的发展,专门设立了电子商务系,就是坚持产业引领、特色引领的重要举措。

4.坚持人才引领。创新驱动本质是人才驱动,人才是中职校发展建设的关键。我们要将师资队伍建设放在核心的位置,着力打造结构合理、能力突出、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培养更多的大师、名师。

5.坚持道德引领。职业教育和其他教育一样,就是要教书育人,从某种意义上讲,育人的任务更加重要。我们要加强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教育,促进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高度融合,使培养的人才具备健全的人格、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二)实施“七大工程”,全力开创中职校发展新局面

开拓进取方能引领新高,重点突破方能带动全局。我们一直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更加突出内涵建设,增强办学能力和活力,全力推进“七大工程”建设,实现中职校各项事业实现新发展、新跨越。

1.实施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一是推进实训基地建设。按照“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的总体思路,通过多种渠道筹集经费,对现有实训基地进行科学合理布局规划和调整,逐步建成与生产技术同步、集产学研于一体的现代化实训基地。要做好与电商产业园的对接工作,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带第三方呼叫中心)建设。二是推进专业建设。加强传统专业改造,适度开发一些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急需的新兴专业,调整或撤并一些社会需求少且建设水平低的专业。切实推进由相近相关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共同组成的专业群建设,着力打造电子商务、机电工程、汽车工程、餐旅服务、财会审计、幼师艺术等6大类主干专业群或专业链,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三是推进信息化校园建设。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统一平台、资源共享”的原则,注重系统性和融合性,对现有的信息化资源进行统筹规划、重新整合,实现教学、管理、生活全面信息化。

2.实施品牌特色打造工程。坚持软件与硬件建设同步推进的总体思路,进一步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着力打造中职校的办学品牌和特色。一是要打造中职品牌。力争创建成省首批现代化示范中等职业中职校立项建设单位;遴选1-2个基础好、实力强的专业群进行重点打造,确保建成省现代化中职专业群1个,创建省现代化实训基地1个;着力抓好对口高考和技能大赛,力争2016年本科上线人数突破130人大关,各级技能大赛成绩取得重大突破。二是要打造高职品牌。当前,市区内职业院校竞争日益激烈,我们要紧紧抓住目前主城区尚未有一所综合型公办高职校的有利契机,加快做好高职办学的申报工作,力争尽快加入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中职校,取得高职独立办学权,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差异化发展,着力打造中职校的特色和品牌。

3.实施优秀人才强校工程。坚持“人才强校”战略,着力打造两支队伍。一是要努力打造一支务实高效、勇于开拓、敢于担当、乐于奉献、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积极探索干部轮岗制度。实行动态管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形成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和大局意识。树立正确用人导向,牢固树立“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和“实绩突出、群众认可”的用人导向,强化干部实绩的综合研判,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严格干部监督管理。制定和出台中层干部考核办法,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严格执行谈心谈话、岗位、末位淘汰等制度,及时调整清退不胜任、不称职干部,形成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干部动态调整机制。二是要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生机与活力、能够满足中职校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继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积极引进优秀大学毕业生来校任教,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或操作技能的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积极开展教师全员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全面提高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积极鼓励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不断提高师资队伍学历层次。要进一步完善教师企业实践制度,保持专业教师技能水平与生产技术发展同步,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

4.实施教育科研引领工程。坚持“科研兴校”战略,实施教育科研引领工程。一是突出抓好教学研究。要高度重视教学研究工作,完善教科研建设与管理办法,努力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创造良好条件,充分发挥教科研工作在内涵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要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科研团队,使他们真正成为学科带头人、科研骨干、教学能手和高水平的业务管理者。要继续做好国家、省、市级课题申报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争取有更多的课题列入国家和省级立项,并确保按期高质量结题。同时,对在教学研究工作中真正依靠个人努力取得学术成绩的教师予以重用,通过政策引导,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投身于教学研究活动的积极性。二是着力抓好调查研究。开展调查研究是掌握情况、打开思路、创新工作的重要前提,是坚持科学发展的关键环节。我们既要“低头拉车”脚踏实地干工作,还要学会“抬头看路”谋定而动。要研究政策,引领发展。注重对职业教育相关政策的解读,加强对各项工作前瞻性、规律性的研究,明确发展方向。要研究别人,壮大自己。总结兄弟院校的办学经验和特色做法,为中职校发展抢占制高点提供借鉴。要研究自己,打造“智库”。加强对中职校自身办学经验的总结、凝炼和提升,形成一批有质量的研究成果,为中职校的发展规划和重大决策提供有益⒖迹不断提升中职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5.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育人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把学生塑造成为“品德高尚,技术一流,勇于开拓”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技能型人才。一是要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加强德育阵地建设,不断完善德育课程体系,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面推进“6S管理”,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综合职业素质。二是要提升学生技能水平。不断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和国际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行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深化多种模式的课程改革,进一步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力争毕业生“双证”获得率稳步提升。三是要提升学生学历层次。继续拓展“3+2”“3+4”分段人才培养联合办学的高校和专业范围;积极做好高职办学申报工作,扩大高职生规模,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的学历层次。

6.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坚持“以德树人”的育人理念,进一步细化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推进校园文化、专业文化、优秀企业文化、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互为补充。一是加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形成以创新、创业、创造“三创”精神为核心的中职校特色文化。二是引进先进企业文化,将专业建设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形成“一系一品”“一专业一特色”的内涵丰富、外延清晰的专业文化。三是加强各项制度建设,不断优化内部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和能力,形成规范严谨的制度文化。四是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类文体、学术活动,着力打造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精神文化。

7.实施社会服务提升工程。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不断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一是加强招生就业工作。立足区内、市内,拓展市外、省外招生市场,积极开辟生源基地,在生源不断锐减的情况下,招生人数保持在年均2500人以上,在全市一直保持领先地位。就业方面,与本地的秀强玻璃、玖玖丝绸、长江润发、中粮集团、京东商城、娃哈哈以及市外的南京奥特加、江阴长电、台湾王品、上海大众等70余家大中型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其中本地实习就业率达50%,对口就业率达80%以上。二是加强社会培训工作。依托自身优质培训资源,大力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民持证培训、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在职职工培训、家政服务培训、退役士兵培训、电子商务网络创业培训等内容丰富的社会培训,通过“送技下乡”“送教入企”、开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年均培训规模达7000人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学校先后多次被评为清华大学现代远程教育优秀教学站、全省退役士兵教育培训工作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