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校应急预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2)0210604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担负着保障学生学习对文献信息需求的重任,保证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和学生的生命安全是高校图书馆的重大职责。当前各高校图书馆为了方便学生学习,纷纷推行“藏、借、阅、咨”一体化服务模式,读者人数大量增加,馆藏文献利用率大幅度提高,以成都理工大学图书馆为例,该校图书馆自2002年全面推行“藏、借、阅、咨”一体化服务以来,读者到馆人数成倍增加,每日接待读者稳定在10000人次以上[1]。在开放服务模式下,读者可以便捷地进出图书馆,在图书馆内自由阅览,图书馆已经具有众多公共场所的属性,建立这种具有高度动态性特征的安全防范措施和管理机制是当前各高校图书馆共同面临的问题和严峻挑战。各高校图书馆只有更加重视安全工作,面对新情况,分析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措施,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预案,从容应对各类突发安全事件,才能有效保障图书馆及广大师生的安全。
一、图书馆突发安全事件的特征及
危害 图书馆突发安全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危害读者健康、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损坏国家财产以及其他产生严重后果的事件。图书馆每日进出读者众多, 保管的各类文献集中而珍贵, 一旦发生灾害, 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将不可估量。
突发安全事件具有高度紧迫性、不确定性和破坏性,事件在毫无预见的情况下发生,十分偶然,常常是“第一次”,几乎没有规律可循和经验可用,用常规性规则很难判断;事件进展迅速、瞬息万变,在各种诱因综合作用下,会出现次生、衍生、耦合、变异、扩大等变化,蔓延迅速,酿成危害,轻者造成秩序混乱,重者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突发安全事件的破坏性不仅表现在直接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可能对社会的稳定造成重大影响。
高校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资源和读者密集场所,具有较高安全风险性,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遭受的损失和不良影响将难以估计。2008 年3 月13 日南京东南大学火灾, 10 个实验室被烧毁, 师生积累多年的学术资料付之一炬, 老学者们十分痛心, 泪流满面, 遗憾终生。1994年吉林省吉林市图书馆发生的大火和2004年德国魏玛“安娜.阿玛丽娅公爵夫人图书馆”遭受灭顶之灾所引起的事故教训更需要各高校图书馆深刻汲取[2]。各高校图书馆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认真分析所处地区发生地震、雷电、冰雹、飓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可能性和疫情、传染病、恐怖袭击、骚乱等形势,进行科学地评价,采取严密的措施进行预防,并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安全事件,制定科学、有效的应急预案,将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降到最低。
二、制定应急预案的原则
应急预案是针对要发生的安全事件而制定的应急计划,是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行动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它是在分析、评估图书馆潜在的危险性、突发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造成后果的严重性的基础上,图书馆应急机构对突发安全事件在组织保障、技术保障、设备保障、物资保障、资金保障、人员配备、协调机制等方面做出的具体安排。
应急预案的制定坚持依法编制、科学系统、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分类分级、统一指挥、迅速反应的原则[3]。
(一)依法编制
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图书馆应急预案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图书馆内各级组织、工作人员和读者必须严格遵守和服从。
(二)科学系统
应急预案是在对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科学评价的基础上制定的,其指导思想、方针、产生程序是科学的,应急预案的内容和目标是非常明确、具体的,对人员、物资、设备、技术、信息等进行的系统安排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预防为主:应急预案本身就是一个预防计划,其根本目的是预防安全事件发生,或者减少事件造成的影响和损失。
(三)以人为本
要求应急预案把保障图书馆内人员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同时要求通过增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防范能力,依靠图书馆工作人员减少发生安全事件的可能性或降低事件造成的影响和损失。
(四)分类分级
制定应急预案时,要对可能造成图书馆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重大社会影响的安全事件进行分类,并针对各类安全事件类型、影响范围、危害程度、表现形式等进行分级应对,制定具有很强针对性的分类分级应急预案。
(五)统一指挥
应急预案中明确统一的指挥权限,由于应急的关键在于快,往往不允许进行充分协商,因此应急行动的统一指挥和协调是有效开展应急救援的关键。
(六)迅速反应
应急救援不允许耽误时间,要求一切响应都要快,快能制止危害扩大,快能降低解决问题的难度,快能降低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应急预案的内容
制定应急预案的前提是对潜在突发安全事件进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三个环节,如图1所示。风险识别是根据高校所处地区、环境,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和自身安全事件进行分析认识的过程,只有认识到风险的存在,才会真正采取措施进行防范。风险评价是在对各类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性质、发展过程、演变规律、发生概率等进行科学分析,对事件危害严重程度进行评价,制定风险控制级别标准。高校图书馆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根据突发安全事件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影响程度和处置难易程度等情况采取四级风险控制机制[4],一级为特别重大安全事件,二级为严重安全事件,三级为较重安全事件,四级为一般安全事件。风险控制就是采取措施对风险进行控制,避免或降低风险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制定应急预案就是控制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预案行文如同应急操作手册,即按突发事件发生前、发生中、刚结束的几个阶段,规定每一步的操作内容和要求,突出事前预警、事件响应、应急处置和事件善后等各环节的应急工作措施。如应急救援行动的指挥与协调;各工作组的职责分配;应急救援中可用的设备、设施、物资、经费保障和其他资源;紧急情况下馆内人员的安全转移、撤离的安排;事故灾害发生时保护人员生命、图书馆财产、设施和环境安全的措施;现场恢复、善后处理等。
图1 风险评价程序示意图高校图书馆的应急预案应针对突发安全事件的类型和风险级别进行专项制定,制定应急预案时,要充分考虑高校图书馆所处的自然条件和空间环境、内部结构、设施情况、工作人员素质和读者安全意识等因素[5]。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包括预防程序、准备程序、应急程序和恢复程序。
(一)预防程序
就是对高校图书馆可能发生及衍生的安全事件进行分析,为防止安全事件发生或降低其危害程度所制定的办法和采取的措施。
(二)准备程序
就是做好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准备,包括对应急组织、人员队伍、物资器材、设备设施等作出安排,以及组织演练和开展安全知识培训等工作。
应急程序:是突发安全事件发生后的响应措施,是应急预案的核心内容,开放服务模式下的高校图书馆应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谁当班、谁负责”的原则,在突发安全事件时对人员响应、信息传递以及物资、设备调度等方面作出部署和规定,包括警报与报警、指挥与控制、事态检测与评估、读者疏散与安置、贵重物品转移与管理、抢险与救灾、警戒与治安、医疗与卫生、公共关系处理等各种工作程序。
(三)恢复程序
是在突发安全事件的威胁和危害得到控制或者消除后,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和恢复生产、生活、工作和社会秩序所采取或者继续实施的必要措施,包括对突发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进行统计评价;制定救助、补偿、抚慰、抚恤、安置等善后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查明突发事件的原因,总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经验教训,制定改进措施;以及对应急救援过程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人员给予表彰或者奖励,对造成安全责任事故的人员进行处罚等作出规定。
以火灾应急预案为例,火灾是对图书馆安全威胁最大的一种灾害。图书馆被国家列为一级防火单位,其安全重要性非同一般。火灾应急预案应包括馆舍重点部位的布置和人员的位置,初期火灾灭火方案和疏散措施,火灾前、中、后阶段图书资料的抢救转移方案、火灾现场的医护抢救等。一个完善的预案能使馆员在火灾发生时冷静应对,并且按程序实施应急方案,不会造成惊慌失措、手忙脚乱、无所应对的局面。
四、实施应急预案的保障措施
(一)物质保障
高校图书馆应对突发安全事件,必须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消防报警系统、消防灭火系统、应急供电系统、应急照明系统、应急通讯系统、应急指挥广播系统是必须建设的;灭火器、破门、破窗工具等器材根据图书馆规模和结构必须配备齐全;图书馆内部分布图、重点部位标识、疏散路线图、应急电话表等必需张贴在醒目位置;对讲机、手提喇叭等通讯设备、器材,安全带(绳)、安全楼梯、毛巾等逃生器材,以及担架、药物等救生物品,根据各高校图书馆的具体情况可以适当配备。
(二)机制保障
图书馆要建立健全监督保障机制,指派专人负责,必要时,还应设置急办公室。定期邀请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和综合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对图书馆的安全状况进行评价,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决策建议、专业咨询、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使应急管理军事化、措施科学化、指挥程序化。制定预警报告,发出风险警报,预警报告分为平时状态、警戒状态、战时状态,使常规应急物资与战时应急物资相补充,常规应急设备与战时应急设备相适应,从而构建具有全面性、层次性、集成性、操作性的应急管理体系。
(三)信息保障
应急响应突发事件的关键在于快和准,快能够保证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处置,准能够保证突发事件得到正确处置。迅速了解突发事件状况、进展情况,准确把握突发事件本质特征的关键,就是建立突发事件通讯与信息系统。根据突发事件类型、性质、特点,在应急预案中预先对通讯与信息的人员、内容、范围、设备、设施做出安排,在突发事件处置和恢复阶段,必须保障通讯畅通,指派专人或部门进行信息,避免因信息失真耽误突发事件的处置,或因信息错误产生其它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四)宣传教育保障
定期在广大师生中深入开展宣传工作,提高读者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十分必要。在图书馆张贴告示,发放宣传单,让读者正确掌握避灾减灾知识;设立公告栏,各种通告,公示图书馆的布局图,指示逃生线路,让读者熟悉应急疏散路线等,都是重要的宣传教育措施。图书馆员还可以深入院系,以讲座形式逐一讲解图书馆应急预案要点,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宣传教育工作要做到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化。
(五)应急演练保障
加强应急预案的演练, 提高读者对应急预案的实施能力与实践能力,使读者一旦遭遇紧急情况,可以保持头脑清醒,做到临危不乱。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每周有限的闭馆时间, 分期分批组织应急演练,指挥读者有序疏散,组织读者从各个楼层对应的应急出口逃生,以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五、结语
开放服务模式下的高校图书馆,读者阅览的自主性强、流动性大;馆内书籍、设施多属易燃物品,许多图书馆还珍藏了大量文物和古籍等。在社会各种安全事件频况下,各高校图书馆要结合自身情况,做好应对各种突发安全事件的准备,制定科学、合理、可靠的应急预案,从容应对各种突发安全事件,尽最大努力降低图书馆内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1]李勇,叶艳鸣.高校图书馆“藏、借、阅、咨”一体化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10.
[2]段小虎.图书馆消防安全:隐患、制度和法律责任[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4):23-25.
[3]张涛.地方公安机关应对预案建设研究[D].西北大学硕士论文,11.
一、成立领导机构
二、工作任务
1、安排校园内部的日常巡查工作。主要负责校园内外来人员、车辆的登记检查,学生校内正常活动的监督检查,以及校内各商业网点、摆摊设点的登记检查工作。及时查处违反学校规定的集体活动、商业活动,尤其针对近期“6.4文化衫”问题进行密切检查监督,一旦发现校内有穿着、贩卖此类物品的情况,及时进行检查登记并向有关部门汇报。同时加强对流动人员的登记管理工作。2、强化保卫处与学校维稳工作小组其他部门的联系,配合学生管理处、学院(系)、学生公寓、后勤部门,结合学校综合治理工作的安排,对*现阶段存在的学生校外饮酒、上网包夜、长期租住廉租房、打架斗殴等问题进行集中整治。针对大三学生即将离校,校内学生管理欠缺力度的情况,配合各学院对校内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规范在校学生的行为,杜绝校内不安定因素的产生。
3、加强同市局文保大队、辖区派出所、区维稳办及工商文化稽查部门的联系,结合区维稳办工作会议精神,在近期严查影响学校稳定的各类问题,掌握学生动态,规范校内集体活动,发现问题及时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迅速处理,防止发生影响学校稳定的事件。
当前网络信息技术在飞速地发展,单机版的教务管理系统和本地型数据库己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单机版教务管理系统主要是C/S模式,C/S模式采用数据库服务器完成从数据库中查询客户端所请求的记录,较之传统的模式性能有了很大改善。但随着网上浏览器功能的进一步扩展,当前较先进的网络体系结构B/S 模式便应运而生,它是C/S结构的换代技术,基于网络的教务管理系统正是基于这种先进的网络技术。
【关键词】网络安全 教务系统 设计应用
1 网络安全技术的基本理论因素分析
总的来说,目前网络安全技术主要有:密码技术、防火墙技术、虚拟专用网技术、病毒与反病毒技术等。
(1)密码技术:密码技术是信息安全与保密的核心和关键。通过密码技术的变换或编码,可以将机密、敏感的消息换成难以读懂的乱码型文字。采用密码技术可以隐蔽和保护需要发送的消息,使未授权者不能提取信息;
(2)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用于在企业内部网和因特网之间实施安全策略的一个系统或一组系统。他决定网络内部服务中哪些可被外界访问,外界的哪些人可以访问哪些内部服务,同时还决定内部人员可以访问哪些外部服务,所有来自和去往因特网的业务流都必须接受防火墙的检查。防火墙必须只允许授权的业务流通过,并且防火墙本身也必须能够抵抗渗透攻击;
(3)虚拟专用网技术:虚拟专用网是一种利用公共网络来构建的私有专用网络。目前,能用于构建VPN的公共网络包括Internet和ISP所提供的DDN专线、帧中继、AMT等,构建在这些公共网络上的VPN 将给企业提供及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管理性于一身的私有专用网络。
2 高校教务系统的安全因素分析
(1)物理层安全分析:物理层安全是保护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以及其他媒体免受一些不可抗力的因素,如:地震、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以及人为的操作失误或错误,及各种计算机犯罪行为导致的破坏过程。保证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中各种硬件设备的物理安全,是实现教务系统为高校日常教学管理服务的前提。
(2)网络层安全分析:解决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网络层安全问题,需要清楚网络中存在哪些安全隐患或薄弱点,同时,对整个网络的安全情况做出评估。漏洞扫描是保证系统和网络安全必不可少的手段。面对互联网入侵,如果我们能够根据具体的应用环境,尽可能早地通过网络扫描来发现安全漏洞,并及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进行修补,就可以有效地阻止入侵事件的发生。
(3)系统层安全分析:安装教务管理系统服务器的操作系统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隐患:第一,操作系统与应用系统共用一个磁盘分区。在安装操作系统时,将操作系统与应用系统安装在同一个磁盘分区,会导致一旦操作系统文件泄露时,攻击者可以通过操作系统漏洞获取应用系统的访问权限,从而影响应用系统的安全运行。第二,采用FAT32 文件格式安装。FAT32 文件格式不能限制用户对文件的访问,这样可以导致系统的不安全。系统在运行时的风险主要表现在:1.默认共享。系统在运行后,会自动创建一些隐藏的共享。这些默认共享给系统的安全运行带来了很大的隐患。2.默认服务。系统在运行后,自动启动了许多有安全隐患的服务,这些服务在实际工作中如不需要,可以禁用。
(4)应用层安全分析:应用层服务主要集中在主干网的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上。用户访问应用系统可能直接访问服务器,也可能访问数据库,或者服务器也同数据库进行交互数据。从安全角度考虑,应该对用户对服务器以及数据库进行严格的身份认证,而服务器同数据库交互数据,交互之间则无须进行身份认证。
目前,国内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有三种模式,即单机管理模式、部门局域网管理模式以及校园网上的全校管理模式。前两种模式都存在数据重复录入、统计口径不一致、管理不规范的现象。因此,要探讨基于校园网的全校MIS,是以各部门管理系统为基础的。香港城市大学采纳的是第一种方案,但这种完全按照国外的模式在我国很难实行。北京大学采纳的是第二种方案,在一定的时间段内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但开发周期一般太长,难以适应当前的高速发展的教育改革步伐。云南大学所采用的是第三种方案,是以不改变现有的管理模式为前提,将分散在各部门的管理信息集成到校园网络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各部门原有的信息管理职能和维护权限不变,是目前阶段比较适宜的解决方案,在较短时间内就可见到效果。
二十一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及应用,高校教务管理工作逐渐探索处理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教务管理系统的使用。但是使用基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所设计的高校教务管理系统,是一项对细致性、准确度要求很高、并且非常烦琐的工作。实现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周到、先进、高效、准确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是,随着近几年办公电脑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再加上用户操作水平的提高,高校教务管理系统面临的主动攻击和非主动攻击和被破坏的机会越来越多;而且现在的网络大环境非常恶劣,网络的入侵等事件越来越多,手段越来越隐蔽,对校园网的日常运行和维护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对保证校园网上的数据安全,尤其是教务管理系统的数据安全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挑战。一旦教务系统受到攻击,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保证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安全、稳定的运行是现在急待解决的问题。网络系统安全包括系统物理层面的安全性、网络层面的安全性和应用层面的安全性,高校教务管理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分析就是要研究这个问题。
3 结束语
随着我国教学体制改革的发展,更加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政策。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及方向、课程的选修机制、成绩审核、学分制管理等方式的改革向传统的管 理软件提出了新的挑战。基于这种广泛的需求。在充分综合院校特点的前提下,在多年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推出了一整套能够适应新的教学体制、能够最大程度满足 院校现代化管理要求的教务管理系统。当前, 全国1200 多所高职院校有部分是由几所中专学校合并升格成立, 校区分散在一座城市的不同地区,给教务管理的带来带来许多问题:第一各分校区在合并前都有一套传统的教务管理方法, 合并后需要统一; 第二学院缺乏对各分校区教务管理相应的监督体系和控制手段:例如学籍管理的政策性很强,应该严格按照上级部门和学院的有关政策和规定办事, 然而,由于传统的教务管理模式缺乏有效的监督措施,使有关政策规定难以得到及时准确的贯彻执行, 给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关键词:高校;灭火;疏散;预案;消防控制室
一、灭火与应急疏散预案的概念
火灾,是指因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造成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的无效燃烧而形成的灾害。火灾燃烧有其自身的特点,一般固体火灾0~15分钟为火灾的初起阶段内,而火场人员的最佳逃生时间一般却只有2到6分钟。在火灾初起阶段,因为着火面积不大,烟雾扩散速度较缓慢,燃烧释放出的辐射热能较少,是火灾扑救和人员逃生的最佳阶段。灭火与应急疏散预案即是为迅速、有效地扑救初起火灾和开展应急疏散行动而预先制订的行动方案。
二、灭火与应急疏散预案的科学性分析
1.灭火与应急疏散预案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即灭火与应急疏散
灭火与应急疏散预案一般都设有灭火行动组,而现实中的火灾具有突发性的特点,火灾发生的时间、场所等均没有可预测性,所以突发火情时不能仅仅依靠预案中的灭火行动组人员,在第一现场的人员应首先承担起灭火责任。因此,消防教育培训工作中必须注重师生员工的全员灭火技能培训和对灭火器、消火栓的实际操作训练,唯有如此,才能做到人人都能及时处理身边发生的火情,使小的火情不至于发展成恶性火灾事故。
由于火灾具有突发性、多变性、高温性、烟毒性、低可视性等特点,火场中极易使人们产生恐慌心理。调查表明:有73%的人火灾逃生时会表现出惯,即选择平时使用的上下楼路径;有25%的人火灾逃生时会表现出从众行为,即跟随大多数人的逃生路径;有67%的人火灾逃生时会表现出暂避行为,即选择原地避难。由于大学内部群体熟悉所在建筑物的结构及逃生路线,周围人员相互熟悉,这些因素会使他们比身处陌生火场环境的人们更有心理优势。但师生员工危机状态下的生存教育不能仅仅限于大学校园里,在应急疏散演练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难得的机会,对参演人群进行相应的逃生技能培训,使参演人群通过演练,逐步克服置身危机环境下的心理障碍,懂得冷静分析自身所处环境,能够正确选择最佳逃生路线,知道不得已情况下的求救位置选择和快速通过浓烟或小范围高温辐射区的方法,养成身处危机环境下的团结互助习惯,懂得烧伤、窒息应急救护常识。如此,才能够在突发火情时避免或减少疏散过程中的人员伤亡,达到应急疏散演练的真正目的。
2.合理制订不同层级的灭火与应急疏散预案
不同层级的灭火与应急疏散预案具有不同的任务特征,这里仅讨论高校内部的灭火与应急疏散,不涉及各级政府和消防部队的灭火与应急疏散预案。
(1)高校校级灭火与应急疏散预案
校级灭火与应急疏散预案一般都设有灭火疏散指挥部,其职责是充分利用校内有关部门的专业救援力量,合理分配学校拥有的人力、物力和技术资源,做到灭火、疏散、人员救护、秩序维护等各功能组统筹兼顾,使救援工作有序进行。待地方政府和消防部队到达现场后,及时向地方政府和消防部队汇报火场情况,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和消防部队制订科学有效的救援方案。火灾过后,积极参与火灾调查,做好善后工作,尽快恢复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
(2)建筑物的灭火与应急疏散预案
建筑物灭火与应急疏散预案应力求简洁明了,便于理解、记忆和实战操作,一些常识性的知识和各功能组的技能要求应该放在培训过程中讲解和训练,可不出现在预案文本中。建筑物的灭火疏散预案原则上以一栋整体建筑为单位进行制订,但预案中的功能组划分要视建筑物功能设置和人员分布情况而定。各楼层人员均相对固定的建筑物,如学生公寓、单身宿舍楼、办公楼、图书馆、食堂(餐厅)、校医院、超市、招待所、幼儿园等。这类建筑物可制订一个总预案,而各楼层构成若干分预案(由报警组、通讯联络组、火灾扑救组、疏散组、救护组等构成)。根据各楼层相对固定人员的分布情况划分楼层功能组,各楼层功能组均是本楼层的应急行动第一梯队,同时是其他楼层的应急行动第二梯队。对于各楼层或部分楼层工作人员不固定的建筑物,如教学楼、实验楼等,亦可制订建筑物总预案,但可根据这类建筑物内相对固定的工作人员分布情况,预案中设置一个或几个分预案。如某学院处于教学楼3至5层,但办公室均处于教学楼3层,那么该学院在本楼的灭火与应急疏散预案作为该建筑物的分预案,是该楼3至5层应急行动的第一梯队,同时是其他楼层应急行动的第二梯队。综合教学楼除管理人员外往往没有其他相对固定的工作人员,所以综合教学楼灭火与应急疏散预案的各功能组只能由该楼管理人员构成,其作用在于一旦发生火情,根据功能组职责分工分别组织现场人员采取相应的应急行动。
(3)大型活动灭火与应急疏散预案
大型活动灭火与应急疏散预案可分为校级大型活动(包括二级单位承办的面向全校或社会性的大型活动)灭火与应急疏散预案和二级单位大型活动灭火与应急疏散预案。校级大型活动的灭火与应急疏散预案可由保卫处与活动牵头部门共同制订,经分管校领导批准后执行,预案的应急疏散组可由举办大型活动的牵头部门与活动场所的门卫人员组成,灭火组可由与保卫处、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和舞台灯光音响管理人员共同组成,医疗救护组可由校医院组成,现场警戒组有保卫处组成;二级单位大型活动灭火与应急疏散预案可参照本单位的灭火与应急疏散预案,但要把活动场所的门卫人员及舞台灯光音响管理人员、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纳入到预案中,特殊情况可要求保卫部门予以协助。
(4)灭火与应急疏散预案中的火灾报警与通讯联络
预案的制订是为了战时应用,当消防自动报警系统出现火警时,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必须立即到现场进行确认,出现真实火情时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必须立即启动消防应急程序,启动建筑物灭火与应急疏散预案;无消防自动报警系统的建筑物如一般学生公寓等,任何首先发现火情的人都应该立即进行报警,包括拨打119火警和拨打校园110报告火警。有消防自动报警系统的建筑物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和校园110值班人员均担负着通讯联络的任务;无消防自动报警系统的建筑物应该由该建筑物的的主管部门负责人和校园110值班人员担负通讯联络任务;大型活动发生火情应该由牵头举办活动的部门负责人和校园110值班人员担负通讯联络任务;当地方政府已经参与时,校长办公室应当承担对外通讯联络任务。
三、灭火与应急疏散预案演练
灭火与应急疏散预案演练的目的主要有四个:一是锤炼灭火与应急疏散指挥部的应急反应和组织协调能力;二是使预案中各功能组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和需要掌握的技能;三是使参演人群掌握火场逃生的基本方法,养成互帮互助、快速有序疏散的良好习惯;四是检验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通过灭火与应急疏散预案的演练发现问题,不断修订完善预案,锻炼参演人员,进而达到演为战的目的。
高校内部的实验楼、图书馆等重要建筑物均设有消防自动报警及其联动系统,在这些建筑物的灭火与应急疏散预案演练中绝对不能忽视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的作用,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在演练开始后应立即进入应急程序,全程模拟操作,包括火警确认、将消防联动系统由手动转到自动状态、拨打119火警、启动应急疏散广播、启动本建筑物灭火与应急疏散预案、报告校园110启动校级灭火与应急疏散预案等。
四、结束语
由于高校火灾的政治敏感性强,舆论关注度高,社会影响大,所以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对高校的消防安全工作历来高度重视,高校根据消防法律法规的要求,也均制订有灭火与应急疏散预案,但预案都有一个不断修改和完善的过程。在预案的修改完善过程中,要充分兼顾各功能组人员的专业性和能够第一时间到达火场的可能性,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人员分布情况,制订科学可行的灭火与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才能在火情真正发生时把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降到最低,杜绝重特大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高伟,孙金华.宾馆与高校学生宿舍类建筑火灾荷载分布规律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9(4):153-156.
[2]周清宇.单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编制[J].河北企业,2007(5):24-24.
[3]张树平,殷霓,贾江美.某高校宿舍楼火灾逃生行为反应的调查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8(2):108-112.
[4]陈彪,邓亚超.高校学生宿舍楼火灾模拟与疏散演习研究[J].安防科技,2012(3):43-47.
关键词:高职院校 非英语专业 英语学习 培养方案设计
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英语越来越获得理性上的优势地位,互联网上85%的信息是用英语表达的。英语成为人们从事工作、学习和科学研究的必要工具。同时由于社会对掌握外语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大,英语能力成为一项重要的求职和生存技能。基于此,大多数国家都普遍重视英语教育,并在诸多考试中设置了英语科目,而学生也都把英语作为“主课”来对待,大学生更是花大量时间来学习英语,以应付大学四六级、研究生、自考等考试,以至于有“上N年大学就是学了N年英语”的说法,大学生英语学习状况令人担忧。高职院校学生亦不例外。因而,在当下的高职院校,就学生的学习这一主要的教学活动和环节而言,从英语学习这个节点上可以凸显和折射出各种所存在的棘手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将产生极大的“学习效率倍增”效益。
一、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及原因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既掌握专业知识又精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到青睐。从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各高校到广大师生、家长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关注。近几年来,我国大学生英语水平不断提高,英语教学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与社会的发展和需要相比仍存在诸多问题,急需对当前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进行改革,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英语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
1.英语学习现状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存在“先天不足”──基础普遍较差、“后天缺乏”──英语学习氛围不好、激励机制缺乏等情况。学生花掉大量时间学习英语,然而效果很不理想,事倍功半。学校由于没有大学英语四六级评比上的竞争压力,也往往缺乏像本科院校那样的重视程度。这种局面带来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二是英语学习效率低下往往会引起英语学习时间的增加,并进而影响到专业课的学习和其他课外知识的涉猎。
2.原因分析
对学生的英语学习问题,高职院校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体制、机制和软环境层面的东西更是严重缺乏,一些部门作出的些许尝试也根本无法满足高职院校学生对英语学习环境日益增长的需求。而平时掌握学生英语学习情况较多的公共外语老师,也仅仅是从英语学习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着手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而这种指导的收效往往是非常有限的。因为英语学习与学生的语言基础、生活状况、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职业规划及学校英语学习氛围这些外在考量因素不无相关,公共外语老师仅是在英语学习自身内在层面予以指导,所以往往不能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有全面的掌握,其采取的方法也往往因为缺乏可行性而“夭折”。公共英语老师付出许多努力,然而,学生的英语水平依然是“涛声依旧”。所以,一方面学生的英语学习存在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学校、公共英语老师似乎又没有采取被证明是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来加以解决;另一方面,就此问题理论层面的研究也鲜有深度的成果,即使有不多的几篇论文,往往也是出于科研的目的而不是从解决问题的初衷来定位,更是缺乏多部门联动作业、不同专业教师深度合作、英语学习过程内外两重监测及纵横双向突破的研究模式。
二、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改革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培养了大批有专业懂外语的复合型人才,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但当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仍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这主要体现在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模式、教学管理体系和教学测试手段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