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环境处罚办法

环境处罚办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环境处罚办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环境处罚办法

环境处罚办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数字出版;时代背景;传统出版;困局表现;对策措施

1 引言

受互联网、移动传播和数字信息阅读等技术蓬勃发展的影响,近年来国内的出版业态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数字出版以它的高效率低成本优势一路高歌猛进,导致整个出版业态链上的内容呈现,阅读与销售方式等各环节都实现了数字化。从新闻出版研究院《2010--2011 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数据中看出,2010 年,数字出版业收入达到了1051.71 亿[1],不仅在书、报、刊领域迅速发展并且还形成了如清华同方、中文在线等品牌,也促进了如数码印刷等相关行业领域的不断提升,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条件。面对巨大潜力,传统出版受到挑战,要实现成功解脱目前发展困局,在未来发展中必须充分考虑与数字出版的对接,实现二者合作共赢局面。

2 在数字出版环境下传统出版目前存在的主要困局表现

传统出版整个业态链如介质、流通等环节都被深刻改变,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颈,主要表现为:

2.1 竞争环境受到国际化严竣挑战

网络技术打破了出版国界限制,这对封闭、守旧、安于现状的传统出版,受自身信息服务与产业化创新能力等运作模式、格局的状况影响,在参与国际出版市场竞争中非常被动,赢得网络生存空间非常困难,面对数字出版的必然发展趋势,只有打破僵化固有态势,用产业集群的形成带动业内整体力量, 从而保持在国际市场上的有利地位。

2.2 单位管理机制和理念相对滞

传统出版单位的事业属性和国企特点沿用传统经营模式仍旧明显,认为自己是有文化资源积累和内容话语权的正统单位,对数字出版缺乏认真研究,认识也只停留在片面阶段。而事实上如北大方正等数字化出版已潜在垄断了电子图书市场的90%份额,导致传统出版在产业链中处于劣势威胁到生存。

2.3 传统出版模式有可能被完全所取代

在数字出版环境下,媒体市场受众呈现分众化发展态势,传统出版原有读者群被流失,同时作者因数字出版没有那些内容品质、编辑偏好和印刷成本等发表门槛因素干扰,纷纷绕开传统出版机构选择网络出版体系造成资源流失,如现社会反响较大的国内最大文学阅读与写作平台的起点中文网。

2.4 传统出版营销模式中心被转移改变

原有传统出版的纸介产品是机械化车间生产,处于投入大于产出,往往出版产品的知识利益回报基本固化在单次消费上,销售多少直接决定出版商和作者的回报。而数字化出版实现了向消费者、成本、消费者的便利和沟通转变,全天候的丰富多元网络传播,突破了用一次性销售来实现出版商与作者利益的桎梏,

2.5 传统出版单位从业人员素质急待提升

在数字出版环境中,出版整个流程都将发生重大变化,出版人员要求除扎实编辑业务基础知识外, 还需在新型媒体出版中具有市场营销和社交公关的较强能力, 需综合运用知识考虑多种媒体的互动与融合,以便胜任更为复杂的编辑筛选把关要求。而目前的传统出版人员素质是远远达不到要求,差距甚大。

3 在数字出版环境下传统出版未来取得发展出路的对策措施

面对种种困难, 传统出版业要在未来发展上寻找出路,就只有从出版链上数字出版有赖传统出版业的各要素介入,创新手段,突出重围,走出困境。

3.1 创新经营机制与转换管理理念

传统出版要借助数字出版发展良好机遇,努力加速机制改革,积极推广和应用高新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改变原有业态环节惯用管理理念,从加快纸介质依赖向多种介质出版产品共存,加强与数字提供商及作者合作整合资源技术优势,探索新业务模式拓展更为广阔的新兴市场,丰富传统媒体的传播手段内容等等方面,加快转型步伐实现双赢。目前,已有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等传统出版企业实现了数字化技术的部分应用。

3.2 提升资源整合与加工内容深度

传统出版要想在数字出版领域掌握主导权和市场控制权,必须使整个运转过程围绕以内容资源为核心的集约创造和转化,更新和增值的整合能力,包括对多种符号、媒体、载体与传媒形态等整合,实现特色内容为中心的多媒体经营。同时对出版数字化内容产品资源须深度加工,可利用先进技术把内容资源以独建的精确、垂直和应用性的搜索引擎展示出特色、优势和技术力量,在充分满足读者灵活便捷获取信息的迫切要求同时,提升核心竞争力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3.3 拓展营销品牌与增值赢利服务

面对未来出版业发展,传统出版单位在主动向数字内容服务转变中, 细思研发生产、营销、市场等环节模式,探索新的再造流程。并根据产品特点与实际情况, 通过挖掘利用单位内容资源与品牌优势, 巩固提升数字出版品牌建设,从而拓展出多种衍生增值产品开拓新空间。目前大多出版单位为开展数字出版做好了相应准备。如清华大学出版集团将数字出版品牌建设、经营发展纳入到资源优势内,制定出了相应教材与图书期刊的数字化出版发展战略[2],实现了根本性

变革。

3.4 提升人员素质与强化业务能力

要适应数字出版所有环节的特性的变革,需建设业务素质过硬,基础专业知识扎实的数字化出版人员队伍。出版单位应通过强化培训,为出版人员提供更多业务学习,计算机技术普及和外语能力提高的机会, 使他们在熟悉数字出版技术特性下,同时得到策划、出版运作、市场营销、品牌推广等多方面知识能力的提高,促进队伍多面

手化。

总之,传统出版在数字出版环境下,只有主动出击顺势而上, 才能获得主导权与话语权走出发展新路来。

参考文献

[1]李淼.电子阅读将迎来井喷之年[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03-04.

[2]常凌.数字视域下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的博弈探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0,(4).

环境处罚办法范文第2篇

随着各种新型出版形式的不断涌现,图书出版不再是传统纸质出版的天下,数字出版逐渐开始崭露头角,成为出版业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作为出版中心工作的编辑活动,在数字出版时生了很大变化。这就要求编辑无论是策划选题还是编辑加工,无论是编辑方法还是编辑手段,都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1.选题策划上的转变

图书内容来自于选题,选题资源是图书产品的核心部分。只有好的选题策划才能真正满足读者的需求,才能带来良好的出版业绩。就目前来说,大多数出版社还做不到一开始就针对数字出版的选题策划,但是在这样的一种全新的出版形式下,传统编辑在策划选题时需同时关注:该选题的内容是否可以同时转化为数字产品?能够转化为何种数字产品?是以手机阅读还是网络阅读的形式出现?是作为单独的数字产品还是图书的附赠品以提高图书的附加值?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前思考可以更好地帮助传统编辑策划出适合数字出版时代的选题,从而提升所策划选题的盈利空间,扩展其市场前景。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魔术笔记》是一套科普漫画图书,该图书在策划之初便以“实现涵盖图书、影视、网游、移动及电子阅读及相关衍生产品在内的全媒体产品形式”为目标,其以科学、漫画、魔术、故事四位一体,以全新的“快乐学习看漫画”体验,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学习型漫画图书,更以试水全媒体出版、进行全产业链运作获得了多种奖项及资助。在纸质图书出版之前,《魔术笔记》电子书便成功借助苹果iPad实现全球发行,成为全球首批iPad中文应用软件之一。这主要得益于该选题在策划之初就将目光放在了全媒体开发的高度上,没有仅仅将策划的目光局限在纸质图书,而是从一开始就将开发电子书纳入了选题策划的视野中。

数字出版时代,编辑加工的工作内容及工作方法均产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不同于传统出版的只注重纯粹的文字加工,数字出版环境下编辑加工更强调的是内容资源的深度加工和多重利用开发。编辑应遵循“一次加工、多重利用”的原则,做好内容资源的深度加工与开发,使经过开发的内容资源能适应多种不同的用途,满足用户的多样需求,从而具有更强的生命力。面对这些新鲜的载体形态,编辑要充分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并根据自身的选题内容属性、分类、出版特点等,做好适当载体的选择和相应的开发与加工。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感知生活图画书》便是利用纸质图书美轮美奂的图画,加以动画效果的转化,推出了《云朵变的小羊》等网络出版物。该图书在网络上一经推出便深受家长和幼儿的喜爱,下载量逾20万次。其纸质图书也在传统销售渠道深受欢迎,多次加印。同一内容一次生成之后的多角度开发及深度挖掘、充分利用模式,不仅可以节省编辑的时间与精力,更可以节省成本,达到该产品商业价值的充分实现。

编辑活动在数字出版时生的变化,对作为出版主体的编辑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和编辑思维等诸多方面,都需要提升、完善和发展。与此同时,创意作为内容产品的灵魂,是内容产品实现其商业价值的关键。而目前许多媒体的产品内容质量不高,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缺乏创造力。正如学者吴平所言:“编辑有了思维才能正确认识编辑对象的发展规律。编辑思维决定着编辑活动的层次和质量。”编辑主体要适应数字出版工作,要使自己策划的选题具有与众不同的特征、创造性的特色,就需要以全新的编辑思维来应对已经变化了的编辑活动。

1.充分开启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指与集中思维相对的一种思维方式,它对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索,从不同层面进行分析,从正反两极进行比较,因而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可以产生出大量的独特新思想。著名的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指出:“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发散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主要部分。”编辑在编辑活动中,要充分开启自己的发散性思维,从策划选题开始就尽量地拓展思路,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进行思考,使所策划的选题方案不仅仅只针对某一个销售渠道,或者是某一种出版形态;而是从源头开始便考虑到不同版本形式、不同阅读方式,以及不同消费群体的个性化选择和个性化需求。作为图书编辑要正视这种变化,客观分析这种变化给出版带来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在编辑工作中积极采取方法应对,合理利用和扩大有利因素,积极规避不利因素的影响。

2.积极增强与读者的互动意识

互动意识在传统出版工作中也有所体现,但是更多地局限于编辑主体与作者之间的互动,而在数字化出版环境中,编辑主体除了要与作者继续保持更加密切的沟通外,还要尽最大的努力与读者保持频繁的互动,只有如此,数字出版的优势才可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在数字出版环境下,对编辑的要求,尤其是对其与读者之间互动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因为,数字出版环境下的读者(受众)无论是从阅读方式,还是从阅读需求、阅读导向,均与传统阅读时代不同。“作为一种表现时代精神的思想性范畴,‘后现代’所要表达的是一种‘不确定’‘模糊’‘偶然’‘不可捉摸’‘不可表达’‘不可设定’‘不可化约’的精神状态、思维模式、品味模式和事物状态。”受众的阅读方式出现了很明显的后现代特征;传统阅读推崇的“读万卷书”已经逐渐被后现代阅读推崇的“一览无余”“网行天下”逐步侵蚀。面对这种变化,图书编辑惟有不断加强与读者的互动与沟通,切实掌握读者个性化的阅读需求,重视读者的多样化选择,才能不断开发出适合不同市场的、富有多样化的形式与多元化内涵的阅读产品。

环境处罚办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复发性;初发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432-01

脑梗死又名为缺血性脑卒中,是因为人体局部脑组织的血液循环出现阻碍,引起缺血、缺氧现象,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多发于中年或老年人群[1]。患脑梗死之前,患者会有头疼、眩晕等症状,如果不能及时治疗,会导致残疾甚至死亡,因此,该病已经受到了临床的注意。对于该病的治疗临床上的方法各式各样,对于脑梗死患者人们普遍采取的是溶栓治疗,但是只起到改善部分患者临床预后的作用。颈动脉粥样硬化则是造成脑梗死的主要病因,和脑梗死的复发也有紧密的联系。分析复发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位置、形状等可以有效降低甚至预防脑梗死的复发。对此,本文特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通过对复发性和初发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对比分析,以期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的90例脑梗死患者,均是在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且接受了头部CT检查,符合全国脑血管疾病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复发性脑梗死患者52例,即两次或者两次以上发病,男29例,女23例,年龄为44―77岁,平均年龄为(60.1±4.2)岁;初发性脑梗死患者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为41―71岁,平均年龄为(54±3.3)岁。另选取同时期的对照组患者为非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为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为48―72岁,平均年龄为(61.1±3.5)岁。

1.2 颈动脉超声检查

选用美国HDI5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周围血管探头频率设置为5―15Hz。检查时选择患者仰卧位,超声探头分别纵向和横向检查颈总动脉(CCA)、颈动脉分叉处(BIF)和颈内动脉起始处(ICA),观察内膜到中膜厚度(MT),斑块病变的性质和管腔狭窄情况。内膜增厚标准:0.8mm≤MT1.2mm。管腔狭窄程度以选择最大斑块处,采用(残留血管截面/血管截面积)之比进行判断[2]。

1.3 斑块超声声像病理学分型

将检查后所得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斑块数量、斑块形状和大小、声影进行详细记录,结合斑块的病理学特点,我们将其分型:(1)软斑:纤维组织增生和钙盐沉积而形成,且斑块内部有出血,表面光滑;(2)硬斑:板块钙化形成,呈现强回声,斑块表面比较光滑;(3)混合斑:斑块表面不光滑,成不规则形态,回声不均匀[3]。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 三组斑块情况比较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方面,复发组最高,为65.4%(34/52),其次为初发组,为50%(19/38),对照组存在颈动脉斑块例数为4例(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年龄的增加,脑梗死的复发几率会随之增高,所以早期的干预和治疗是极为必要的。相关学者指出,脑梗死的复发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存在密切的联系,因为颈动脉的位置比较表浅,超声检查时的干扰比较小,所以超声检查是检查和诊断脑梗死的有利仪器[4]。本文表1显示复发性脑梗死和软斑、混合斑的关系较为密切,且表面不规则的斑块更会造成脑梗死。同时复发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65.4%,明显比其余两组高,且初发患者多是单个斑块,提示复发性脑梗死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表2显示,粥样硬化斑块位于左侧颈动脉为多,究其原因,可能是与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关系。该部位的管腔血流速度缓慢,容易出现湍流,脂质容易堆积,成为斑块的好发部位。

综上所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普遍存在在多数脑梗死患者中,且复发性患者更高。超声是有效检测斑块的重要仪器,应该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新民,江风荣,刘承杰. 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研究[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2,19:89-91.

[2] 沈德根,张象贤,王业芳. 颈动脉超声在缺血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18(8):757.

环境处罚办法范文第4篇

第二条市政府、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是环境保护行政处罚的主体,各有关执法部门依其各自职责,配合做好工作。

第三条执行下列环境保护行政处罚,适用本办法:

(一)罚款;

(二)没收违法所得;

(三)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

(四)责令停产(业)、关闭;

(五)吊销许可证或者其他具有许可性质的证书;

(六)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种类的行政处罚。

第四条当事人应当在处罚决定书确定的期限内履行处罚决定;逾期不履行的,市政府、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

(二)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五条当事人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定,市政府依法作出责令停产(业)、关闭处罚决定的,各有关部门应当区别情形,采取下列措施:

(一)有生产许可证的,由颁证部门负责暂扣或者注销、吊销生产许可证;

(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暂扣或者注销、吊销营业执照;

(三)电力企业负责停电、限电;

(四)自来水企业负责停水、限水;

(五)金融企业负责停止或者限制信贷。

第六条建设项目未履行环境影响评价,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作出停止建设处理决定的,各有关部门应当区别情形,采取下列措施:

(一)发展改革等具有项目审批权限的部门负责撤销原审批、核准或者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

(二)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撤销原用地审批;

(三)电力部门负责停止供电。

第七条除法律另有规定的外,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处罚不停止执行;对加收罚款有异议的,应当先缴纳罚款和加处的罚款,再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第八条当事人不及时履行行政处罚决定,可能给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的,在行政诉讼过程申,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先予执行。

第九条当事人阻碍行政执法人员依法执行环境保护行政处罚职务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条有关部门违反本办法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市政府或者市监察部门按照管理权限依法给予其主要负责人及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环境处罚办法范文第5篇

环保部或修订按日计罚办法 千万元罚单或增多12月24日,在北京召开的环境监察工作创新研讨座谈会上,环保部环境监察局处长周广飞介绍,全国工业污染源总体达标形势持续改善但仍不乐观。

达标排放是最基本的环保要求,但监察发现,超过30%的企业做不到稳步达标。

对比监督性监测与在线监控达标情况可以发现,达标绩效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监督性监测一般反映该企业最好的达标状态,在线监测反映日常达标情况,二者平均差异在20%-40%之间。

周广飞称,目前的环境监察还存在四方面的问题。第一,企业环保治理主体职责落实不到位。企业自行监测要求落实不力,环保台账记录不全、不真。企业在信息公开方面,还存在未按时公开、未按要求的内容和形式公开和未公开真实数据、关键数据等问题。企业未对自身一段时期内总体守法状况作出评估说明。出现疑似状况时,企业目前没有自证守法的义务。

第二,快速准确发现超标排污仍有困难。目前全国环境监察人员约7万人,能去现场监察的更加有限,而要监察的污染源总计约有200万家。在线监测的污染物种类未完全覆盖,如重金属、VOCs(可挥发性有机物)等;覆盖率也不高,医药制造、塑料橡胶、化纤、众多石化细分行业都未覆盖。

第三,现有标准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现行标准中,水采用日均值,大气采用小时均值,无法满足执法监测中的突然性、快速甄别的需求。环境行政处罚办法中,明确瞬时采样可以作为判定污染物是否超标的证据,但在实际执法处罚过程中,这种采样方式会遭到企业的反对。

第四,法律的威慑力还未得到充分发挥。在新环保法中,按日计罚被视为最严厉的罚款措施。但据统计,截至今年10月,按日计罚实施效果不理想,仅529件。而涉及查封扣押、限产停产、移送拘留、涉嫌犯罪的分别为5133件、2434件、2313件、1358件。究其原因在于按日计罚的适用条件限定严格。

按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按日连续处罚办法》,环保主管部门应当在送达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之日起三十日内,以暗查方式复查。复查时发现排污者已经改正违法排放污染物行为或者已经停产、停业、关闭的,不启动按日连续处罚。

周广飞称,要修订按日计罚办法,拟取消30天复查期。环保主管部门可能在半年后复查,若排污者拒不改正违法排污行为,将按照半年的天数对企业处以按日计罚。这意味着以后千万元级别的环保罚单将增多。

为依法惩治有关环境污染犯罪,两高曾于20xx年6月出台了《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周广飞称,下周两高将出台新的解释,将更多的严重超标排污行为纳入司法惩处的范畴。

除了上述做法,未来或将对企业的排污行为,效仿机动车驾驶的管理方式,实行累积记分管理。将率先在一些行业实行该管理方式,视试点情况再决定是否全面推广。

最终要实现,达标排放企业成为大多数,超标排放企业成为极少数,偷排偷放企业成为极个例。

前8月环保法配套办法执行情况公布 按日计罚案件数量上升11%环境保护部今天公布的今年1至8月各地《环境保护法》配套办法执行情况显示,与20xx年1至8月相比,各类案件数量均有所上升,执法力度持续加大。其中,按日计罚案件数量上升11%。

环境保护部环境监察局局长田为勇介绍说,8月全国共实施按日连续处罚案件57件,罚款数额5118.9万元;查封、扣押案件820件;限产、停产案件315件;移送行政拘留352起;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168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