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骨折后骨质疏松的症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误区一:“钙针”是最好的补钙药。
在骨质疏松的门诊中经常会有患者主动要求医生处方“钙针”,认为“钙针”起效快、含量高,所以注射后就不用补钙了。其实老百姓常说的“钙针”医学上称为“降钙素”,其主要作用是阻断钙的流失,本身是不含钙的,通过阻断钙的流失来达到钙的正平衡而提高骨密度,进而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的目的。所以在治疗骨质疏松用“钙针”时一定要补充足量的钙,这样双管齐下再配合其他治疗方法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误区二:骨质疏松是老年病,与年轻人无关。
确实,骨质疏松的危害主要表现在老年人,主要症状是疼痛、腿抽筋、身高变矮、易骨折等,但是骨质疏松的发病是一个逐渐、缓慢的过程,一般在35~40岁以前骨量是一个逐渐增加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从小开始注意锻炼身体,合理饮食,补充足量的钙,达到一个好的“骨峰值”,这样就使我们的“骨库”里有了足够的储备以应对中老年以后的骨丢失,这样骨质疏松也会晚发生或不发生。所以说骨质疏松要从娃娃抓起,保护好我们的骨骼要贯穿终身。
误区三:骨质疏松就是缺钙,治疗骨质疏松补钙就可以了。
骨质疏松是全身性的骨代谢疾病,发生的原因是很多的,钙的摄入不足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女性绝经以后雌激素的下降会使骨量快速丢失,男性雄激素的下降也是一个主要原因,其他如运动的不足、维生素D和维生素K不足、吸烟、酗酒、胃肠病吸收不良、某些疾病如免疫性疾病、甲状腺疾病、糖尿病以及激素治疗等都会造成骨质疏松的发生。所以说治疗骨质疏松需要多管齐下才能达到好的治疗效果,单纯补钙是远远不够的。
误区四:老年期治疗骨质疏松已起不到效果了,所以治疗的意义不大。
我们主张预防骨质疏松从娃娃抓起,主要指的是以好的生活方式来达到好的“骨峰值”,但治疗骨质疏松我们既要加强成骨的力量,又要减少破骨的力量,这样就会使我们的骨密度依然可以达到正平衡,从而不断提高骨密度,改善骨结构,达到治疗骨质疏松、改善症状、预防骨折的目的。所以说老年期治疗骨质疏松依然能达到理想的疗效。
误区五:骨质疏松性骨折,骨折固定手术治疗后就完事了。
一、面对骨质疏松要知道些什么
(1)骨质疏松症是可防可治的慢性病。
(2)人的各个年龄阶段都应当注重骨质疏松的预防,婴幼儿和年青时期的生活方式都与成年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密切联系。
(3)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饮食对预防骨质疏松有益。
(4)无论男性或女性,吸烟都会增加骨折的风险。
(5)不过量饮酒。每日饮酒量应当控制:啤酒570ml、白酒60ml、葡萄酒240ml或开胃酒120ml以内。
(6)步行或跑步等能提高骨强度。
(7)平均每天至少20分钟日照。充足的光照会对维生素D的生成及钙质吸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8)负重运动可以让身体获得及保持最大的骨强度。
(9)预防跌倒。老年人90%以上的骨折由跌倒引起。
(10)高危人群应当尽早到正规医院进行骨质疏松检测,早诊断。
(11)相对不治疗而言,骨质疏松症从任何阶段开始治疗都不晚,但早诊断和早治疗均会大大受益。
二、发生骨质疏松的病因是什么
骨质疏松症受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影响。先天因素指种族、性别、年龄及家族史;后天因素包括药物、疾病、营养及生活方式等。年老、女性绝经、男性减退都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原因。
有以下因素者属于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老龄;女性绝经后;母系家族史(尤其髋部骨折家族史);低体重;性激素低下;吸烟;过量饮酒或咖啡;体力活动少;饮食中钙或维生素D缺乏(日照少或摄入少);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服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三、骨质疏松症怎样预防、治疗
人的各个年龄阶段都应当注重骨质疏松的预防,尤其是中老年人。婴幼儿和年青时期的生活方式都与日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密切联系,所以也不能疏忽。
人体骨骼中的矿物质含量在30多岁达到最高,医学上称之为峰值骨量。峰值骨量越高,就相当于人体中的“骨矿银行”储备越多,到老年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时间越推迟,程度也越轻。
老年后积极改善饮食和生活方式,坚持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可预防或减轻骨质疏松。
(1)均衡饮食:增加饮食中钙及适量蛋白质的摄入,低盐饮食。钙质的摄入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嗜烟、酗酒、过量摄入咖啡因和高磷饮料会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病危险。
(2)适量运动:人体骨组织是一种有生命的组织,人在运动中肌肉的活动会不停地刺激骨组织,使骨骼更强壮。运动还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反应性,改善平衡功能,减少跌倒风险,这样骨质疏松症就不容易发生。
(3)增加日光照射:中国人饮食中所含维生素D非常有限,大量的维生素D依赖皮肤接受阳光紫外线的照射后合成。经常接受阳光照射会对维生素D的生成及钙质吸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正常人平均每天至少需要20分钟日照。需要指出的是:防晒霜、遮阳伞也会使女性骨质疏松几率加大。平时户外光照不足的情况,出门又要涂上厚厚的防晒霜或者使用遮阳伞,会影响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
(4)骨质疏松症,从任何阶段开始治疗都比不治疗好。及早得到正规检查,规范用药,可以最大程度降低骨折发生风险,缓解骨痛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其防治策略包括基础措施和药物治疗两部分。
骨头是一种“活”组织,骨质在不断地损耗和再生。当新骨质的再生无法弥补老骨质的损耗时,骨量就会不断丢失,骨质疏松就会发生。骨量的流失不痒不痛,所以很多人对其并不在意,可实际上,疏松多孔的骨头就像深埋在我们体内的炸弹,一不小心就可能引爆它。那么到底,谁在什么时候需要警惕骨质疏松呢?
骨质疏松的骨头长啥样?
在显微镜下,正常的骨头如上图,像蜂窝矩阵一样。而骨质疏松的骨头则如下图,更加多孔,而且这些小孔会连成一片。这样的骨头强度和支撑力都很弱,当然就容易出现裂痕或者是被折断。
怎么才能发现骨质疏松呢?
骨质疏松的早期并没有什么症状,在适当的时候去医院进行骨密度检查是最好的方法。如果没有进行过骨密度检查,出现以下症状时,也应该怀疑自己患有骨质疏松,应立即到医院检查和就诊:
背痛,这可能是由于脊椎骨折或者椎体塌陷造成的
个子越来越矮了
姿态变得弯腰驼背
轻易就发生骨折了
谁最需要担心骨质疏松?
虽然任何性别、种族的人都会患骨质疏松,但亚洲绝经期后女性的风险更高,也就是说,中国女性进入更年期后需要特别小心。但也不用绝望,药物治疗、健康的饮食和重量训练都能够帮助你预防骨量流失并强健脆弱的骨骼。除了进入更年期的女性,持续几个月服用皮质甾类药物的人以及父母发生过髋骨骨折的人,都应该注意自己有较高患骨质疏松的风险,在体检时可以添加骨密度检查这一项。
年轻时就不注意补钙和运动,并且还吸烟、酗酒的人,到了老年后也应该注意预防骨质疏松。骨头是在不断更新的组织,新的骨组织在不断替代老的骨组织,年轻时,新的骨组织的生长更快,年老时,新的骨组织的生长就来不及替代老的骨组织了。在某种程度上,一个人患骨质疏松的几率取决于他年轻时巅峰时期的骨量(骨骼中骨组织的含量)。我们的骨量在二十几岁时会达到巅峰,就好像存款一样,年轻时存得越多,年老后没有能力赚钱,能花的钱也就越多。如果年轻时的骨量就少,年老后就很容易患骨质疏松。
链接:你有骨质疏松的风险因素吗?
除了巅峰时期的骨量,还有很多因素会增加患骨质疏松的几率。有的因素无法改变,但是可以提醒我们多加预防,尽量降低患骨质疏松的几率。
性别:女性比男性患骨质疏松的几率要高,儿童时期男女骨量的增加速度是一样的,可是到了青少年时期,男性骨量增加的速度就高于女性了。女性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率已经超过了心脏病、脑卒中和乳腺癌的总和,必须重视起来。
年纪:年纪越大,患骨质疏松的几率就越高。
种族:亚洲人和白种人患骨质疏松的几率较高,其骨量峰值要低于黑人。
遗传:如果双亲或者兄弟姐妹中有人患骨质疏松,那么你的患病几率也会增加。
体格:不论男女,体型小的人更容易患骨质疏松,因为他们巅峰时期的骨量就少。
骨质疏松能要人命
骨质疏松不疼不痒,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一旦出事儿就是骨折。例如,脊柱骨和髋骨骨折是骨质疏松非常严重的并发症。不用激烈的撞击,骨质疏松患者可能因为一次跌倒就髋骨骨折,并且因此而残疾。
髋骨骨折后通常都需要手术修复或者植入人造髋关节,一些老年患者可能还会因为术后并发症而死亡。髋骨骨折后造成的行动不便,还有可能导致腿部或者肺部形成血栓、长褥疮、尿道感染、肺炎、肌肉量和骨量的进一步流失。髋骨骨折后1年中,死亡率为20%,有40%的人不能独立行走,80%的人不能独立完成日常活动,以后再次发生髋骨骨折的几率还会增加。还有30%的人会永久性残疾。
对骨质疏松患者来说,脊柱骨骨折比髋骨骨折更容易。在一些病例中,即使骨质疏松患者没有跌倒,也可能发生脊柱骨骨折。一节一节的椎骨组成了脊柱,如果椎骨太脆弱了,那么就有可能碎裂,导致背痛、身高变矮和弯腰驼背。
上图是椎骨的压缩性骨折,当椎骨发生裂性骨折后,椎体的纵向高度就会被“压扁”,所以人就会变矮,腰背直不起来,还会感到背痛。有的患者还会出现背部肌肉痉挛、大小便问题和手脚无力。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从字面上理解意思是“疏松的骨头”,指的是因骨头的密度和质量都下降而造成的一种疾病。在这种疾病状态下,由于骨强度下降,骨头变得疏松、易碎,骨折的危险就增加了。
人在出生后,随着身高的增长,骨量也在逐渐增加,至35岁左右,骨量增至一生中最大的数值――骨峰值。如果能在35岁以前让骨骼储存更多的钙,将对预防骨质疏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0岁~50岁以后,骨量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减少。当骨量减少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骨质疏松症。尤其是绝经前后的女性,会有非常快速的骨矿物质流失。因此,女性的骨质疏松比男性来得更早、更严重。
骨质疏松形成的原因
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很多,其中钙的缺乏是被大家公认的重要因素。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对骨质疏松症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证实,人体的正常环境是弱碱性,即体液的PH值维持在7.35~7.45之间时就是健康的,可是因为饮食、生活习惯、周围环境、情绪等的影响,人的体液很多时候都会趋于酸性,尤其是在人体摄入大量高蛋白、高糖分的食物时,出于本能,为了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身体就会动用体内的碱性物质来中和这些酸性物质,而体内含量最多的碱性物质就是钙质,它们大量的存在于骨骼中。那么,在大量进食酸性食物的时候,身体就会自然地消耗骨骼中的钙质来中和血液的酸碱性,以维持酸碱平衡。因此,酸性体质是钙质流失、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由此可见,通过改善酸性体质来预防骨质疏松就显得尤为重要。专家指出,食用碱性食品是防止体液酸化、保持人体弱碱性环境、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防止钙流失的最有效方法。
骨质疏松症常见的症状
骨质疏松症早期可无任何症状,但当骨量丢失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出现骨痛、身高缩短、骨折以及内脏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
疼痛 疼痛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减轻,直立后伸时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疼痛日间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
身高变矮、驼背 身高缩短往往于疼痛之后出现。变矮是由于严重的骨质疏松症引起的脊椎变形和压缩性骨折造成的;驼背则是由于骨质疏松导致脊椎椎体难以承受人体的重量和活动,被逐渐压扁而造成的。驼背的程度与患者的年龄、营养状况、遗传及生活方式相关。
骨折 骨折往往由轻微外力就可引发,有时也在无明显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出现。骨折是骨质疏松症严重的并发症,可造成活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导致脏器功能受损、感染,乃至危及生命。常见的骨折有脊椎压缩性骨折、髋部骨折、前臂骨折。
内脏功能障碍 骨质疏松症可导致脊柱弯曲、胸部畸形,影响胸腔脏器的功能。临床上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肺气肿的发生率也很高。
哪些人易患骨质疏松症
绝经后的女性 中老年女性由于绝经后雌激素减少、骨组织流失增加,是最易患有骨质疏松症的人群。身材瘦小型女性较胖型女性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症,并且易骨折,这是由于后者体内脂肪组织中的雄激素转换为雌激素所致。
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者 高盐、高蛋白饮食者,不当节食减肥者,长期素食者,胃或小肠手术者,不常晒太阳而皮肤白皙者,均是骨质疏松的危险人群。都市女性有个不太好的生活习惯,就是为了使皮肤白皙而处处躲避太阳。要知道,食物中的钙为人体所吸收,少不了维生素D的参与,而维生素D的来源主要是日光照射。躲避太阳者在阻隔了紫外线的同时,也会让人吃进肚子里的钙白白浪费。
生活方式不良者 吸烟者、过度饮酒者,过度饮用咖啡及碳酸饮料者,缺乏体育锻炼者以及精神压力大者,均是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
某些疾病或药物服用者 患肾病、肝病、糖尿病、肾结石、高钙血症、甲亢、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人,长期应用类固醇激素、抗癫痫药、利尿药、抗凝药、胃药、止痛药等的人群常易患骨质疏松症。
其他因素 父母如果有过髋部骨折史,子女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性激素低下者、身材瘦弱者及生活在低氟或高氟水地区、缺碘或高碘地区的人群也是高发人群。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
有些人错误地认为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专利”,似乎与年轻人无关。其实,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应该从青少年时期就要开始。青少年时期所达到的骨峰值的高低,与老年时患骨质疏松症的轻重密切相关。人的骨量好比一个银行账户,峰值骨量越高,相当于人体中的骨矿银行储备越多,有了一个较多的骨量储备,就能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相反,如果骨组织储量很少,随着骨量逐年丢失(特别女性在绝经后),骨质疏松将不可避免地发生。目前人类尚无能力阻止衰老,对因衰老所致的骨骼退化也无法逆转,但是人类可以采取措施来延缓和减轻这个衰老和退化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骨质疏松症是可以预防的。尽早树立骨骼健康意识,做好以下三级预防,十分重要。
一级预防 从儿童、青少年时期开始,注意多食用富含钙的食品,如牛奶、豆制品等。坚持锻炼,多做“日光浴”,少喝咖啡、浓茶和碳酸饮料。尽可能在年轻时就将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为今后一生储备最充足的骨量,这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最佳措施。
二级预防 中年以后,尤其是妇女绝经后,人体骨量丢失速度加快,建议每1~2年进行1次骨密度检查。长期预防性地补充钙和维生素D,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的体力活动、合理的膳食营养、不吸烟、少饮酒,可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症。
三级预防 步入老年后,坚持适当运动,加强防摔措施,预防骨折发生。老年人仍应积极补充钙和维生素D。如发现骨密度低下或患有骨质疏松症,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当的药物治疗,阻止骨丢失,并降低骨折风险。已发生骨折的患者,积极治疗不容迟疑。除对骨折的及时处理外,不可忽视合理的康复治疗和预防再次骨折,因为已发生骨折的患者再次骨折的风险会明显增加。
骨质疏松的运动处方
经过医生详细的检查,明确诊断患有骨质疏松症后,可以适当地服用一些止痛药和补钙药。另外,患者还需要做一些配合,比如保证足够的睡眠,每天晒1小时的太阳,每天运动锻炼半小时或更长时间。对骨质疏松症比较有意义的锻炼方法是散步、打太极拳、做各种运动操,有条件的话可以进行游泳锻炼。晒太阳与运动锻炼开始时间应短一些,然后慢慢增加,逐渐延长锻炼时间。不应挑食,应该吃低盐、清淡膳食,注意营养要丰富。每天应保证喝1瓶牛奶。如果按照上述方法治疗了2个星期,骨痛、抽筋等症状没有得到缓解,你可以再去找医生开一些针药,帮助调节你身体内部骨钙含量。
骨质疏松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如老年性骨质疏松、绝经后骨质疏松等;继发性骨质疏松,如甲亢性骨质疏松、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等;原因不明的特发性骨质疏松。其主要症状有:疼痛,以腰背部多见;驼背,它是由于骨质疏松造成椎体变形而引起的,是临床上的重要体征之一;骨折,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后果是骨折,常见部位包括髋部、胸腰椎、桡骨远端、肱骨近端及踝部。
老年人本身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由于老年人对疼痛敏感性差,有的已经发生骨折,但未感到明显疼痛,不及时就诊,容易耽误治疗。因此,老人跌倒,不能认为没有疼痛就不会发生骨折,只要跌倒就要及时就诊。
一般来说,骨质疏松一旦出现明显的疼痛症状时,骨骼中的骨量已经丢失30%~50%以上。此时骨破坏大于新骨的生成,骨骼中的矿物质减少,骨骼中的骨小梁变细、变脆或发生断裂从而导致上述症状。此时单纯服用钙剂效果往往不太理想,需要综合治疗骨代谢失衡,不仅要促进骨生成,同时也要阻止骨流失,这样才能有效控制骨质疏松。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延缓其进程呢?建议老年人做到以下4点:
1.生活有规律,戒烟限酒;
2.不偏食,要摄入足量的含钙质以及各种维生素的食物,多喝牛奶非常有必要(编者注:牛奶每100毫升含钙约120毫克,一瓶250毫升的牛奶,含钙约300毫克。每天喝2瓶牛奶可补充600毫克,加上每天摄取的食物中含钙约400毫克,一天的钙摄入量可达1000毫克);
3.加强锻炼,平时经常有计划地参加户外活动,如打太极拳、散步、慢跑等,运动量要根据自身的体质来定,同时要经常晒太阳;
4.服用一些预防性的药物,一个人每天需求钙的量是1000毫克,而根据我国饮食习惯,每天摄入钙的量是400毫克,远远低于正常需求,因此可适当地服用补钙药物和维生素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