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避免骨质疏松的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骨质疏松;注射型唑来膦酸盐;生活质量;骨代谢指标
DOI:10.14163/ki.11-5547/r.2015.23.107
骨质疏松是我国中老年的常见病, 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观结构破坏导致骨强度降低、骨脆性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系统退化性病变[1], 临床表现主要为疼痛、骨折、驼背, 约占我国总人口的7.1%,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 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 对国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成为人类的一大挑战。唑来膦酸是一种新型的三代含氮双膦酸盐的抗骨质疏松药, 是静脉给药的双膦酸盐类, 1年静脉给药1次, 避免口服类双膦酸盐类药对食管的不良影响及服用的不便, 可通过降低骨转换生化指标, 增加骨密度, 成为近年来骨质疏松治疗研究的热点。本文旨在通过观察注射型唑来膦酸盐治疗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 以期优化现有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 现将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114例骨质疏松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7例。观察组中男12例(21.05%), 女45例(78.95%), 年龄63~85岁, 平均年龄(75.8±5.6)岁, 病程2~13年, 平均病程(6.7±2.5)年;对照组中男10例(17.54%), 女47例(72.46%), 年龄60~85岁, 平均年龄(76.4±6.3)岁, 病程2~11年, 平均病程(6.5±2.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病例入选标准 ①符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中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有明显的骨痛症状且伴日常生活功能受限;②入组前3个月内未服用过影响骨代谢的药物;③排除癌症、骨折活动期(
1. 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钙剂与活性维生素D治疗, 钙尔奇D 600 mg/次, b.i.d., 阿法D 胶丸1粒/次, q.d., 连续服用1年,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注射型唑来膦酸盐静脉滴注治疗, 5 mg/次, 点滴时间应>30 min, 1次/年, 12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
1. 4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进行腰背部疼痛VAS评分, 采用双能X-ray骨密度测定仪测定腰椎骨密度及髋部骨密度。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治疗后腰背静息痛、腰背前屈后伸痛、腰背翻身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3 讨论
唑来膦酸盐属于含氮双膦酸化合物, 为第3代的双膦酸盐, 是目前药理活性最强的二膦酸盐, 通过静脉给药后, 可优先聚集于高骨转化部位, 选择性地作用于骨骼中破骨细胞中反式异戊二烯延长酶, 从而抑制破骨细胞活性, 抑制骨吸收, 恢复骨骼吸收和生成之间的平衡, 然后再被缓慢从骨骼组织释放入全身循环系统, 经肾脏代谢排除, 临床安全性良好, 且给药方便, 避免第2代双膦酸盐的严重胃肠道不良反应较高的缺点, 其在骨质疏松治疗应用被国内外学者广泛报道。2012年, 法国国家卫生管理局更新了关于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指南推荐, 唑来膦酸盐可作为髋部骨折之后骨质疏松的首选药物[1]。黄永明等[2]研究显示, 唑来膦酸盐的镇痛效果强于口服阿仑膦酸钠, 起效速度更快, 给药后2周骨痛症状明显缓解, 使患者更快的恢复自理, 减少了卧床时间, 从而减少了因疼痛长期卧床引起废用性骨质疏松的恶性循环。治疗依从性是影响药物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 老年患者多伴有多种基础疾病, 服用药物数量种类较多, 需长期服用, 且患者对骨质疏松治疗重视度不高, 影响抗骨质疏松治疗的依从性, 研究表明, 口服双膦酸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治疗1年后有50%左右的患者未定时用药, 且随着时间的延长, 依从性会越来越低, 而唑来膦酸1年注射1次, 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唑来膦酸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肌肉疼痛、鼻塞流涕、头痛和关节痛等轻微副作用, 多在给药前3 d出现, 3 d后一般可自行缓解, 无需特殊处理, 或使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干预, 安全性良好, 但在临床应用时应把握其适应证, 蒋元斌等[3]在使用唑来膦酸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腰背痛时, 1例Ⅰ型骨质疏松性腰背痛患者在治疗后6周出现截瘫症状, 因而, Ⅰ型骨质疏松性腰背痛患者需慎重唑来膦酸, 可能引起患椎再压缩风险所致。由于唑来膦酸通过肾脏排泄, 因而, 肾功能重度损害是唑来膦酸应用的禁忌证, 只有当内生肌酐清除率(Ccr)≥30 ml/min时才可使用唑来膦酸, 且静脉滴注前后给予充分的水化。
综上所述, 在常规钙剂及维生素D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注射型唑来膦酸盐能够有效缓解腰背静息痛、腰背前屈后伸痛、腰背翻身痛, 提高腰椎骨密度及髋部骨密度, 且治疗过程无严重不良反应,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Briot K, Cortet B, Thomas T, et al. 2012 update of French guidelines for the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of postmen.Pausal osteoporosis.Joint Bone Spine, 2012, 79(3):304-313.
[2] 黄永明, 徐逸生, 肖春生, 等.密固达对骨质疏松患者中短期生存质量的影响.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2, 18(12):1105-1108.
【中图分类号】R5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838―01
骨质疏松作为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多发病,目前医学上尚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所以预防此病的发生便显得尤为重要[1] 。我院自成立“治未病中心”以来,用“治未病”理论,在社区中老年女性中进行骨质疏松健康干预,在干预人群中普遍建立起“骨质疏松重在预防”的观念,普及了骨质疏松的知晓率,培养其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地延缓和降低了中老年女性骨量丢失和骨质疏松的发生。
1 做法:
1.1 调摄情志 抗御外邪
精神状态是衡量一个人健康状态的首要标志,中医认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也就是说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平静和谐的心境,则气血脏腑调和,百病不生。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大多数中老年女性思想负担重,有忧虑、消极、烦躁等不良情绪。我们就首先从情志上干预,深入浅出的讲解有关知识,耐心宣教,消除老年人的心理负担;其次与社区居委会一起组织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引导她们相互交流,丰富其精神生活、另外,我们还教给她们一些调整情绪的方法,比如:呼吸调节、音乐调节、自我暗示调节、想象调节等,让她们拥有自主掌控情志的能力。
1.2 调摄饮食 储备骨量
膳食结构搭配合理是早期预防骨质疏松的关键。自古以来中医提倡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强调饮食要注意五味调和、寒温适当、素荤素搭配等,方可适应人体正常的生理需要,以达到益气血、壮筋骨的目的。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干预:一是尽量避免酗酒、吸烟、过多的咖啡因摄入、高糖高钠饮食、体重过低等导致本病的危险因素;二是与社区中老年女性一起制定食谱,在各种营养搭配合理的基础上,利用青岛的地域优势,增加小鱼、小虾的摄入,从而保证每日钙的摄入至少800――1200毫克,并养成每天喝牛奶的习惯;三是更年期的中老年女性加服鱼肝油或维生素D,以此保存体内钙质,减少骨质的丢失。
1.3 调摄起居 养藏气血
《黄帝内经》曰 “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强调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生活起居应顺应四时自然变化规律;《内经》曰“劳则气耗”“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就是指劳力过度,可使脏气衰、精血津液耗伤。中老年女性气血亏虚,脏腑机能衰退,易受外邪侵袭,更应顺应季节变化,保持与自然的同步规律。我们指导社区中老年女性夏季应夜卧早起,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多到户外活动,使志气生发(以使志生);夏季晚睡早起,适当接受阳光照射,少用空调,不要毕汗(使气得泄);秋季早卧早起,使志安宁,收敛神气;冬季早卧晚起,要避寒就温,不要耗散阳气,让阳气内守。总之要顺应四季的变化、调整起居,让自己的身体与四季一起“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从而达到气血畅通、“筋韧而骨强”。
1.4 适度运动保持骨量
《吕氏春秋・达郁》曰“流水不腐,户枢不蠢,动也”。现代医学也证明:运动可以通过力学作用,调节骨代谢,促进骨形成,抑制骨溶解,增强骨量和骨强度,是防治骨质疏松最有效、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我们一是引导中老年女性在进行快走、慢跑、爬楼梯、跳舞、打球、游泳等运动的基础上,多进行负重锻炼以增加肌肉力量、增加骨密度;二是专门派出体疗科教员,教授社区中老年女性进行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气功等有益于骨骼的传统运动;三是考虑到一些中老年人体质较差,易疲劳,骨质脆弱易骨折,又往往合并关节炎的现状,所以特别强调她们运动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从简单、轻量的运动做起,避免复杂、剧烈的运动,防止外力对身体的碰撞,防止摔倒及绊倒。
2 讨论
2.1 “治未病”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来了,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充实和完善,逐步形成了具有深刻内涵的理论体系,其核心就是一个“防”字。对于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的骨质疏松来说,应用“治未病”“防”的理念、围绕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在中老年女性中进行预防干预,是降低骨质疏松发生率、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降低医疗成本的最佳途径。
2.2 “治未病”理念强调充分调动人体内在的与潜在的抗病能力,以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预防目的。因此,指导中老年女性用积极的态度、主动的行为、正确的方法来维系身体内在的阴阳平衡,达到“精神内守,真气从之”的健康状态,是预防骨质疏松的关键所在。
2.3 掌握“治未病”的文化理念,积极运用精神调摄、饮食调理、适度运动以及调摄起居等方法对中老年女性进行骨质疏松预防干预,是延伸和拓展“治未病”理论对当今预防保健工作积极作用的有益尝试,应该成为广大医护人员传承祖国医学、保障人民健康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1] 薛延.骨质疏松症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2.
[2] 宋佳明,“治未病”理论指导骨质疏松健康教育,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9,11,23-25
[3] 刘敏燕,李春林,裴育等,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价值,中华医学杂志,2011,98,31,46-47
关键词: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影响因素;护理干预
老年骨质疏松症是指随着年龄不断增长,骨成分减少,骨质变薄,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的退行性疾病[1]。近年来,亚洲国家其骨折发生率在不断增 长[2]。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后果,多发生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由骨质疏松而导致的股骨颈骨折、腰椎压缩性骨折、桡骨远端骨折等危害性较大,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们对本院骨科112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发生骨折的危险因素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有效防止骨质疏松并发症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骨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12例患者。其中男性43例,女性69例,年龄60~93岁,平均(76±8)岁。
1.2方法 将本组发生骨折的直接因素分为:室内滑倒、运动中跌倒、登高跌倒(包括上下楼梯和上下公共汽车等)、无诱因(全身酸痛、驼背等,经检查有骨折)所有患者通过X线骨密度检测显示所有均符合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且排除继发性骨肿瘤、骨炎症性病变、软骨病及暴力所致的骨折[3]。
2结果
2.1发生骨折的危险因素 跌倒是导致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本组研究中患者室内跌倒45例占40.2%,运动跌倒32例占28.6%,登高跌倒28例占25%,无诱因7例占6.3%。
2.2性别与骨折 本组研究中女性患者69例占61.6%,男性患者43例占38.4%。
2.3不同部位与骨折发生的情况 本组研究中发生骨折的部位为股骨颈骨折的62例,占55.4%,椎体骨折的41例占36.6%,桡骨骨折的9例占8%。
3护理干预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关键在于早期预防,预防重于治疗,应针对各种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以减少骨折的发生。
3.1心理护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处于机体下降阶段,而骨质疏松症又伴有多种症状如腰背疼痛或骨关节疼痛,有些患者还可出现低钙性手足抽搐等,重者则全身疼痛,这些现象均会使老年人感到烦躁、恐惧等,因此疏导老年人的心理障碍使其建立自信是很关键的任务,让老年人保持良好的心态是战胜疾病最好的武器。
3.2饮食护理 老年人应从每日的膳食中摄取丰富的钙,不应
3.3适当的运动 运动的缺乏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户外活动减少,接受阳光照射的机会减少,维生素D的合成下降,亦不利于钙质的吸收。若老年人活动能力无障碍,可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步行、慢跑、太极拳、五禽戏等。朱欢丽[5]研究表明有氧运动不仅能增加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腰椎和股骨上端的骨量,同时能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对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预防跌倒和骨折有积极作用。
3.4药物干预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临床常用药物有口服钙剂、降钙素、维生素D3等。钙和维生素D3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基础药物,绝经期的女性合理补充雌激素可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
3.5安全防护指导 针对骨折的诱发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减少骨折的发生。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室内跌倒是发生率较高的危险因素,因此对老年人安全防护措施应该给予指导,特别是一些高危人群,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病患者等。针对这些人群应该告诫指导患者一些安全防护措施,用物摆放有序,室内灯光应该明亮,卫生间设扶手,选择合脚的鞋子,转身的动作宜慢,对行动不便,下肢肌力下降的老年人应使用助行器,必要时有家属搀扶。
3.6健康教育 骨质疏松曾被认为是不可避免的生理老化过程,现在认为是可以防治的,通过多种形式、系统的健康教育活动可以预防或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6]。对不了解骨质疏松症状的老年人进行骨质疏松症知识宣传,如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防,戒除不良嗜好及不良生活习惯,充分做好医患沟通,以达到早发现和治疗以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
4讨论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增高的趋势,骨质疏松性骨折是属于骨脆性骨折增加导致的骨折,也称脆性骨折,它通常在轻度的外力作用下发生,本组病例中股骨颈骨折占的比例大,可能与老年人神经肌肉协调性下降,中枢神经系统、运动神经元的调控功能降低有关,其次股骨颈是躯干重力作用的一个受力支撑点,容易受外力作用发生骨折。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的原因,与女性绝经、雌激素下降有关,随着月经停止时间的增加,其骨量、骨钙也随之减少,因此大部分女性步入老年期的时候都会出现骨质疏松的现象,而一旦受到外界作用就会发生骨折。通过本次研究可发现大多数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都发生在室内活动,因此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适当运动、药物干预和多层次的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它能使患者及家属积极参与治疗过程,治疗模式由以往的"被动治疗"转换为"主动康复过程",不但治疗效果明显改善,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疾病复发率.在倡导健康促进、三级预防的今天,本科对骨质疏松症的健康教育也应从老年的早期,甚至从青壮年入手,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获得理想的骨峰值,坚持适当的负重运动,减少骨量的丢失,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定期体检,特别是60岁以后最好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测,以便早期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当出现骨质疏松时积极采取措施防止骨折的发生[7]。
参考文献:
[1]沈霖.骨质疏松症[M].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2010:233-290.
[2]王丽娇,宋萍,肖莉.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影响因素分析及康复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4):2250-2252.
[3]张鑫,刘波,刘辉.等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及相关影响因素[J].中医正骨,2012,24(3):33-35.
[4]李燕燕,韩继红.中医食疗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临床症状和骨密度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6):490-492.
[5]朱欢丽,刘晓晴,夏秦.运动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量和骨代谢影响的研究[J].中医妇幼保健,2007,22(9):125-1252.
董宇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擅长严重骨与关节创伤的诊治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及脊柱微创手术。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多次赴国外参加学术会议和交流学习。长期从事外科植入物生物相容性及植入物表面处理相关研究,近年来作为负责人顺利完成市级课题4项,研究中的市科委课题2项,在专业核心期刊近30篇。目前拥有专利3项,担任上海市医学会骨科创伤学组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康复委员会委员。
从一位老人的惨痛经历说起
我们医院曾经收治过这样一位老奶奶,她的亲身经历让我们听后也不胜唏嘘。这位老人姓吴,已经81岁高龄了,因为不小心摔了一跤来我院就诊,经过仔细的体检、化验及X线片检查后,明确诊断为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性左股骨颈骨折。更令我们惊讶的是,在此之前,这位老人已经有过两次骨折了。一次是在2002年,由于不小心摔了一跤,一屁股坐在了地上,结果导致腰椎压缩性骨折,而就在去年,同样是由于一次意外的摔跤,她把自己的右腿摔断了,并做了手术,而这次已经是她第三次骨折了。当我们问她是否知道自己有严重的骨质疏松并接受过相应治疗时,她竟然对我们说:“医生,我平时身体很好啊,平时也没吃什么药。”幸运的是,经过手术,她又可以下床行走了,然而,由于缺乏对骨质疏松疾病的认识,没有在骨折发生前接受正规治疗,她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什么是骨质疏松
那么,什么是骨质疏松呢?
这要从人骨的结构说起。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骨膜是一层坚韧的结缔组织膜,覆盖在骨的表面;骨质有骨密质(也称皮质骨)和骨松质两种,前者质地坚硬致密,布于骨的表层;后者呈海绵状,由许多片状的骨小梁交织而成,布于骨的内部;骨髓则填充在骨髓腔和骨松质的空隙内。骨膜和骨髓各有其生理功能,我们这里主要谈论的是骨质的问题。
我们人身上的骨头和人体一样,每天都在进行新陈代谢,就是说每天都在发生新骨替代旧骨的过程。如果由于某些原因导致骨的丢失大于骨的生成,就是骨量丢失。而这个过程是无声无息的,自己是感觉不到的,往往等到骨量丢失到一定程度,发生了骨痛或者骨折的时候才被发现,这个时候骨质疏松症已经很严重了。对于很多老年人,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产生了骨质疏松,可是自己却浑然不知,等到出现症状时病情就很难挽回了。可以说,骨质疏松是一个危害老年人的静悄悄的健康杀手。
骨质疏松的危害性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是很多人对此还不是很在意,从而受到了更多的伤害。那么,骨质疏松症有哪些危害呢?
首先是其发病率高,老年人发病率更高。全球有2亿骨质疏松患者,并且女性多于男性。据统计,50岁以上人群中,1/3的女性、1/5的男性在他们的一生中都会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而且一旦患者经历了第一次骨质疏松性骨折,继发性骨折的危险明显加大。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总人数居于世界首位,现有骨质疏松症患者9000万,占总人口的7.1%。预计到2050年将增加到2.21亿,那时全世界一半以上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将发生在亚洲,其中绝大部分发生在我国。
其次,骨质疏松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如下表现。
疼痛。受害于骨质疏松,感到腰酸背痛者最多,其次是肩背、颈部或腕、踝部酸痛,同时可感到全身无力。疼痛部位广泛,可有变化,与坐、卧、站立或翻身等无关,症状时轻时重。
骨折。因骨骼强度和刚度下降,轻微暴力、跌跤,甚至坐车颠簸、咳嗽,都可以引起骨折,常见部位是脊柱椎骨、腕部(桡骨远端)和髋部(股骨颈)骨折。老年人脊柱和下肢骨折后,长时间卧床不起,可诱发多种并发症,如褥疮、尿路结石、脑血栓、坠积性肺炎等,严重影响健康,威胁生命。
骨骼变形。由于骨小梁(骨小梁是骨皮质在松质骨内的延伸部分,骨小梁与皮质骨相连接,在骨髓腔中呈不规则立体网状结构)变细、减少,骨骼易发生断裂。人的脊柱椎体主要由松质骨构成,其骨小梁断裂时,整体外观并无裂缝,X线照片或CT图片也难以发现。但日久天长,积少成多,一些椎骨慢慢塌陷,引起身材变矮,弓腰曲背。可继发腰背疼痛,影响行走、呼吸等多种功能活动。
骨质疏松的诊断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为:患者骨密度低于同性别人群峰值骨量均值2.5个标准差以上,或减少30%以上,即骨密度(BMD):T-Score≤-2.5SD者为骨质疏松。或者曾经发生脆性骨折者可直接诊断为骨质疏松症。国内也有研究者以BMDT-Score小于-2.0SD为诊断标准,结合以骨代谢生化指标,认为能全面合理评价骨转换。
目前的临床治疗方法
我们认为,目前较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有如下
5种。
1.钙剂和维生素D。联合用药效果较好。维生素D是钙离子被骨髓吸收的载体,使人体对钙离子吸收能成倍增加,吸收更好。
2.阿伦膦酸盐(alendronate)。有抑制破骨细胞的作用,同时具有预防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效果。顺便说,破骨细胞是人体骨细胞的一种,行使骨吸收的功能。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在功能上相对应,二者协同,在骨骼的发育和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3.降钙素(calcitonin)。借着皮下、肌肉注射或鼻孔吸收,通过抑制破骨细胞对骨的吸收、使骨胳释放钙减少等作用,抑制骨质的流失。对于停经五年以上的骨质疏松症妇女有效。
4.荷尔蒙补充疗法。雌激素加上黄体素,可以预防与治疗骨质疏松症。
5.其他治疗方法。一项中老年人保健针灸的科研成果发现,艾灸可以提高健康老年人血清中雌激素的含量。受此启发,研究人员根据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并结合现代医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研究成果,认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根本原因是“肾虚”,再加上后天失调等原因而发生骨质疏松,治疗以补肾为主,结合健脾法。
如何防治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老年人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药物治疗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善。而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地认识到骨质疏松对于老年人的危害性,并充分配合医生给予的指导是最最重要的。下面就来看看面对骨质疏松,在生活起居上,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1)合理饮食:
多摄取富含钙质(强化骨骼)及维生素D(促进钙质的吸收)的食物,如:花椰菜、栗子、蛤、深绿色蔬菜、燕麦、芝麻籽、虾、含骨沙丁鱼、黄豆、豆腐及小麦胚
芽等。
全谷类食物和钙不宜同时摄取,因为全谷类食物含有一种会和钙产生化学作用的物质,影响钙质的吸收。
在饮食中加入蒜头及洋葱,因为它们含有硫,能够增强骨骼。
限量摄取杏仁、芦笋、甜菜、腰果及菠菜等含有大量草酸的食物,草酸会抑制人体对钙质的吸收。
避免摄取发酵食品,因为酵母当中的磷含量很高,进入人体后,磷会与钙“竞争”,抢着被人体吸收。
(2)吸烟会影响骨峰的形成,过量饮酒不利于骨骼的新陈代谢,喝浓咖啡能增加尿钙排泄、影响身体对钙的吸收,摄取过多的盐以及蛋白质过量亦会增加钙流失。日常生活中应该避免形成上述不良习惯。
(3)运动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进行户外运动以及接受适量的日光照射,都有利于钙的吸收。运动中肌肉收缩、直接作用于骨骼的牵拉,会有助于增加骨密度。因此,适当运动对预防骨质疏松亦是有益处的。
(4)适当晒太阳。晒太阳有助于补钙,因为维生素D对于钙的吸收是有益,钙的吸收依赖于足够的维生素D。维生素D在人体来讲有两个吸收途径,一个是从食物中,一般在鱼肝油里面,某些菌类植物里面。但是80%~90%的维生素D还是需要人体自身合成,这样就需要晒太阳。因为太阳里的紫外线照射皮肤以后,使皮肤中的维生素D前体转化为维生素D,再经过肝脏、肾脏,然后变成活性的维生素D,才能发挥它的效用。所以人要注意多晒太阳,大概平均每天晒20分钟就可以了,晒多了会受到紫外线伤害。
(5)防止缺钙,还必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彻夜唱卡拉OK、打麻将、夜不归宿等生活无规律行为,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关键词】护理干预;骨质疏松症;骨折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309―02
骨质疏松症主要是一种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发生退变和破坏而引起患者骨脆性增加的病变,这种疾病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非常高。患者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症状为疼痛。很容易发生骨折,使得患者极易出现致残和致畸等,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同时对老年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为了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防止骨折情况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对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实施必要的护理干预,取得显著成效,以下是详细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我院在2011年9月~2013年5月期间一共收治了120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其中男性为85例,女性为35例;患者的年龄在55~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5±2.0)岁.对40例患者进行腰椎椎体骨密度(BMD)测定,其中有20例患者的骨密度>35.0%,20例患者>25.0%。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组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等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
1.2.1筛选方法
(1)X线摄片:如果骨量出现丢失且达到一定量时,对患者进行X线片拍摄,可以将骨小梁的减少数目和排列的改善以及皮质变化等情况清晰地显示出来;
(2)年龄和体重指数:老年人群年龄的增加,但是体重却在下降,很容易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4)早期症状和体征:患者在发生骨质疏松的早期阶段没有任何明显性的症状。只有在老年患者发生脆性骨折时,才能够发现患者患有骨质疏松。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非常容易发生骨折。
1.2.2诊断方法
(1)骨密度测定:骨密度测量是诊断骨质疏松的主要定量依据。目前已有DEXA、单能X线骨密度仪、单光子骨密度仪、定量CT、定量超声骨密度仪等技术测量骨密度;
(2)对腰椎和股骨上端以及跟骨进行X线片检查:对骨小梁的形态和排列以及密度进行观察。同时进行半定量测量对骨质疏松进行诊断,操作简单、有效;
(3)骨脆性骨折。
1.3方法
对患者进行干预和干预后1年,分别对患者的疼痛和骨折以及使用药物、锻炼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和比较以及分析。
对照组:骨质疏松的防治,如下:
(1)调节和改变患者的生活方式 让患者吃一些低盐和钙丰富以及蛋白质适量的食物。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和晒太阳。要少抽烟和喝酒,对骨代谢有影响的药物要慎重使用。要做好预防和避免跌倒的措施[1]。改善和维护好生活周围的环境;
(2)骨健康基本补充剂 钙剂:老年人,适当的食入钙补充,减缓和防止钙的大量流失,对骨矿化有很大的改善作用[2]。维生素D:对患者钙的吸收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对肌力的保持以及骨骼的健康有很好的作用,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身体的稳定性,减少骨折的发生;
(3)药物干预 主要的抗骨折疏松药物有:双磷酸盐类,降钙素,雌激素类,甲状旁腺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锶盐等;同时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
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如下:
心理护理:对于老年人群来说,大多数患者还伴有不同的慢性疾病,因此,患者对生活的积极性比较低,护理人员要理解患者的心情。要对患者尽量的帮助和关系以及支持,要耐心地倾听患者的感受,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同时,护理人员要多鼓励和安慰患者,树立患者治疗的自信心,时刻保持着良好的心态,多鼓励患者参与各种活动。
运动干预:根据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适合患者的个性化运动方案。让患者进行负重锻炼,比如可以进行散步和慢跑以及爬楼梯灯活动。此外,患者还可以进行太极推手,这项运动非常的简单,很容易学会,还能增加患者的骨量,患者在停止训练一段时间,也能使得患者的骨量保持在稳定的状态下。运动量要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来决定,应该从轻到重,主要以患者轻度疲劳为适宜。每次进行锻炼的时间在30~40min,3~5次/周。进行锻炼的环境应该为阳光充足且空气清新,增加患者的日光照射,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和钙的吸收。
用药干预:给患者服用一些维生素D等药物,还可以服用一些抗骨质疏松的药物。护理人员要详细将药物的作用和注意事项以及可能产生的副作用给患者进行讲解,让患者掌握正确的服药方法。要及早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避免患者发生跌倒,减少骨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