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提高村集体经济的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 问题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4-111-02
随着我国高等学校全面快速的发展,高校已不仅仅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也是科研事业的建设平台,科研水平已成为继高校教学水平之后又一综合实力的表现。科研事业需要科研经费支持,科研经费来源渠道日趋多样化。各高校在不断推进科研工作的同时,科研经费管理在高校财务管理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但随之出现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足、监控力度不强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执行不够平衡。目前,国家对科研经费管理的制度主要有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教财[2005]11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7〕30号、《国家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等文件。各高校通常以国家和所属省市的管理办法为依据,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但是大部分高校的管理制度比较简单、笼统,或没有就各级各类的基金分别制定其相应的经费管理办法;或制定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办法不够具体,缺乏可操作性。而高校财务部门执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只有收支概念,没有成本、效益意识。这种局限性使财务部门对科研资金的筹集与取得、投入和运用、耗费和补偿等全过程缺乏综合管理和监督。而科研监管部门只注重争取项目或提取管理费,却不注重经费的使用情况和项目的收益。在目前科研经费种类日趋繁多,资金来源的多层次、多元化的情况下,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执行乏力,尤其是在横向经费管理方面更加宽松。这种管理制度的不配套、不完善、不平衡,项目资金无法统筹安排,综合使用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科研事业的发展。
2.预算编制不够科学规范。许多项目负责人把项目预算编制仅仅看作是得到科研经费的必要手段,往往凭主观经验估计,对项目的各项开支缺乏足够的科学论证,不能科学规范地编制预算,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获得预期成果所需的成本,预算不准确、不客观,使科研经费的预算与实际存在一定的差距,有的预算项目金额不足,有的预算项目却不知如何开支,科研经费预算执行时也存在漏洞,严重影响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因为各科研项目所研究的领域不同且有其各自的特殊性,以及科研项目的不可预见性及复杂性,要编制准确、可行的项目预算,难度是很大的,其关键在于如何制订合理的预算体系及预算标准。如果预算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获得预期成果所必需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纳入经费预算的支出条款与项目实际执行过程中的花费不符,必然导致计划与保障、监督与控制脱节,不利于课题的开展。
3.科研经费开支缺乏有效监督与控制,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多数高校为了调动教职工的科研积极性,在科研经费管理上相对放松,特别是对横向科研经费,一般都是在科研经费到账后提取少量比例的管理费,剩余部分都归课题组自己支配。许多课题负责人就此错误地认为科研经费由科研人员争取,归课题组所有,其使用由课题负责人说了算,导致经费报销过程中出现不少违规现象,或以与事实不符的票据报销套取现金;或采取多列研究生助研名单领款后将经费变现;甚至将用于其家庭开支的单据以科研经费的名义报账。由于科研经费使用的范围和标准没有明确合理的规定,这些钻报销制度漏洞的行为使科研经费支出中相当大的比例是科研业务接待费、差旅费、出租车费、办公用品(没有具体物品的名称及数量)、劳务费等,这种不真实不规范的支出直接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资金的综合使用效益不高,造成科研经费浪费严重,导致了不少科研经费游离于学校的监管之外,不利于全面反映高校的资产状况与科研成果。
4.科研经费结题不结账,预决算不配比。由于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门管项目,财务部门管核算,对已经完成并通过验收合格后的科研项目的结余经费,或不够重视,没有规定明确的课题结账时间和结余经费的具体用途;或虽有管理办法但规定不全面,执行不严格,没有监督机制,缺乏完善有效的管理,使科研项目结余经费一直挂在账上,结题不结账的现象比比皆是。许多科研项目完成后,科研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应该统一的信息并未统一。财务部门不清楚哪些项目结题,账面上一直保留着余额没有结算,造成年终会计报表未完成科研项目的经费大量沉淀。这不仅使结余资金得不到充分利用,使固定资产得不到清理,也给财务部门的会计核算和项目管理增加了难度。另外,科研项目在投标立项阶段的预算往往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项目成本,加上对严格按项目预算合理使用经费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经费预算的支出条款与项目实际执行情况相差甚远。科研人员在项目结题上报经费使用情况时,为了达到与预算的一致,或达到经费结余为零,就临时人为地将项目支出在不同科研项目之间进行调整,一方面导致项目预算的严重失真,预决算不配比;另一方面经费开支项目与会计报表的开支情况不符,造成账表不符,使会计报表数据不准确,不能真实地反映学校的实际情况。
5.固定资产监督管理不到位,普遍存在浪费及流失现象。高校利用科研经费购置固定资产时,一方面,由于科研资金实行“专款专用”,有些项目研究方向相同或相近者,由于分属不同院系,科研仪器设备不能共享,造成科研设备(尤其是专用设备)重复购置;另一方面,许多项目在购买设备前不认真调查研究,不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购置设备的随意性很大,片面地追求最新、最高档的设备,两方面的后果都是不仅占用了大量科研资金,而目设备利用率不高,造成科研经费的极大浪费。使用过程中,由于大多数资产由课题组保管使用,比如电子设备和图书资料等,项目结题或者科研人员退休、调动时,未严格按规定及时办理资产交接手续,使大部分资产滞留在个人手中,物随人走,变相成为私有财产。有的将固定资产化整为零,把固定资产拆分成材料开具多张发票,从而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此外,高校对科研成果转化和形成的专利技术、非专利技术、版权、软件等自创的无形资产的管理措施也非常薄弱。科研管理部门并未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只对部分专利进行记载,财务部门没有对这些无形资产的价值进行确认及规范地入账处理,缺乏有效监督机制的后果是被侵权事件的发生和无形资产浪费流失现象十分严重。
二、改进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设想和措施
1.改进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需要制度先行,建立健全并创新经费管理制度。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是科研经费使用的规范,是科研管理工作的准绳,也是科研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完善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需要兼顾科研人员、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三者的要求。首先要确保不同渠道资金来源的科研经费均为学校收入,必须全部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集中核算,杜绝科研收入脱离学校监管形成体外循环现象的发生。其次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按照科研经费纵向及横向的特点,分别制定科学的、操作性强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办法和制度。特别应针对当前横向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切实加强横向科研经费的管理,规范横向科研经费的收支。再次,财务部门应明确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开支标准和审批权限,规范科研经费使用范围及报销规定,做到报销各类开支时有章可循,既要保证科研经费真正用在科研工作上,又能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提高科研工作效率。此外,制度中还要充实相关的鼓励和惩罚措施,使项目负责人从思想上早有防范,为项目保质保量完成提供充分的保障。特别是对于挪用、滥用项目经费等违规现象,或某些横向科研活动中为个人牟取私利、损坏学校声誉或给学校造成经济损失的,必须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触犯法律的,要追究法律责任。为了使经费管理制度落到实处,科研与财务管理部门应加强宣传工作,通过举办讲座、印发宣传册、网页宣传等形式,积极宣传有关政策和制度,并在日常管理中做好广泛的解释、宣传,使广大科研人员充分认识到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重要意义,提高科研人员合理使用经费意识,增强科研人员对资助项目主管部门和学校关于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规定及相关奖惩政策的了解,做到自觉遵守财务制度;还应加强对新出台科研政策的研究,与时俱进地调整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2.强化科研经费的财务预算约束力度,完善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保证科研活动按计划有序开展。目前,高校科研课题均实行课题负责制,为了更好地合理使用有限的科研经费,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应做到全面监督、控制细化,防止和杜绝盲目挤占学校资源和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失控现象的发生。
由于科研项目有许多不可控的因素,在科研项目的立项申报阶段,课题组负责人根据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的要求编制课题预算时,科研、财务部门应从专业角度给予指导,使预算既适应科学研究的需要,又符合财务管理制度的要求,保证项目立项阶段的预算与课题实际成本相匹配,从而保证预算的严肃性和可操作性。要科学合理地编制全成本课题预算,即预算成本不应仅包括直接成本还应包括间接成本和期间费用,合理编制材料费、项目管理费、劳务及招待费、差旅费、设备购置费、合作费等项目支出预算。
在科研项目实施阶段,要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课题组要按照国家和学校科研项目管理的规定全面认真履行科研合同,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科研任务,保证科研经费开支的计划性和有序性;财务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管理规定认真审核经费支出的合理性,利用现代化的会计核算系统,分项设置科研经费支出项目控制模型,保证科研经费的实际开支与项目预算批复的一致性。
在结题决算阶段,要加强预算的监督和控制,财务部门必须按照课题预算和财经法规定期检查科研经费的每一笔支出,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要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考评,对科研项目所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考核与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申请下一个科研项目的重要依据。财务部门对科研经费实行全过程的跟踪和监管,才能做到真正抓住预算,既保证了项目预算的严肃性和约束性,同时也避免了结题时因预决算严重不符而造成的人为调账情况。
3.以严格的审批制度为基础,规范科研经费核算。首先,在账务处理方面,按照不同来源渠道、不同性质和特点的科研项目,分类设置项目代码进行会计核算,专款专用;财务人员要自觉、严格遵守财经规章制度,明确各类经费使用时的审批手续和开支范围,加强科研经费日常支出的会计核算,严格控制科研经费的开支名目和标准,认真审核报账业务,即使是横向经费,也不宜过多地放宽开支标准,对违反财经规章制度则坚决不予报销,比如将科研经费用于旅游、福利、私人消费和与课题研究无关的活动,或者以协作费、测试费等名义层层转拨科研经费和违反有关规定将科研任务外包等违纪行为,也不允许违反规定自行调整预算和挤占挪用科研项目经费,并耐心地对前来报账的老师解释,以减少报账过程中的矛盾。但是,科研人员工资、津贴以及对从事科研活动占用学校资源所产生的水电费、仪器设备使用费等是科研经费支出的合理组成部分,应通过逐步建立和完善全额成本核算制度,确定各项经费支出的合理比例,建立公共资源补偿机制。
此外,高校科研人员大多是教学、科研双肩挑,平时忙于工作,很少去学习财经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对科研和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和法律制度了解不多,使其在科研经费使用方面随意性大,某些违法违规行为还严重扰乱了科研工作秩序。条件许可的基础上可对数额大且多的项目组配备或委派财务助理,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经费管理队伍,并要求财务助理认真学习、熟悉项目经费的使用、要求和规定,使经费在可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制度监管下实现使用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4.加强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管理,结题且结账,减少审计风险。财务部门与科研管理部门对同一项目应具有同一标识或统一编制项目代码,将科研项目的名称、分类代码、项目结题时间等信息,通过管理软件定期统计出已结题项目的信息。科研项目通过验收后,科研管理部门应及时通知财务部门办理课题结算手续。财务部门协助项目负责人核对经费收支结余情况,对成本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出经费结余的真正原因,对不同原因形成的结余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合理分配和使用结余经费;国家没有规定的项目,学校财务部门和科研管理部门应积极配合、及时联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兼顾学校和科研人员的利益,制定严格而详细的科研经费结题管理办法,明确课题办理结账的程序、时间及课题结余经费的具体分配办法及用途,如实填制经费使用报表,及时清理结题经费,真实、准确地反映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避免盲目投入。
对于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办理结账手续的科研项目,学校有权按照完善的校内科研经费结账管理办法予以处理,避免应结未结科研项目越来越多,防止因长期挂账而导致的结余资金浪费与流失。高校可建立经费结余奖惩制度,对结余经费实行配套奖励,鼓励节约,提高实验室和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和科技资源优化配置,以补充学校设备开支的需要;鼓励将结余经费用于自主课题方面,积极开展科技创新,以调动广大教职员工参与科学研究的积极性,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降低结题审计的风险,使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走向系统化、制度化的轨道。
5.加强并规范管理科研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使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除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另有规定外,均属于学校的国有资产,课题组或课题负责人只是暂时的使用者、管理者,而不是产权的所有者。高校的财务和资产部门应加强对该类资产的规范管理,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固定资产登记、入账核算和建卡保管等,特别是对移动性比较大的资产如电子设备和图书等;在项目结题时,应及时做好清理、移交、保管人员变更手续。资产不得再滞留在科研人员的手中,必须由学校统一保管和调配使用,课题组应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资产的维修、清查、报废、上交等工作,发挥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同时,高等学校应加强对科研成果的管理和保护,对科研活动形成的无形资产,如专利技术、版权、科学发明创造等,应纳入学校统一管理,由科研部门提供鉴定证明和认证资料,资产和财务部门及时登记入账,完善无形资产的核算,避免知识产权的流失,为无形资产转让和高校科研实力的综合测评提供依据,促进各类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为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和科研事业的不断深化和发展,研究探索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已成为当务之急。如何管理好高校科研经费,堵住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弊端,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实现经费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关系到学校科研水平的提高和学校整体工作的开展,各高校应该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完善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为科研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提供可靠的保障,以促进高校科研事业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杨静媛.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1)
2.韩小彬.试论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有效途径.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0)
3.黄秀娥.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会计之友,2009(6)
4.权凤英.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探析.会计之友,2009(8)
5.郭念棣.浅谈高校科研经费管理.2009
[关键词] 高校;科研经费;问题;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 G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5- 0029- 02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高校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各个领域的科学研究活动中,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经费均大幅增长,科研经费占学校收入的比重逐年递增。国家、社会、企业对高校科研工作给予了高度的关注,这对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从近年来审计、检查的情况看,绝大部分高校根据财政部、教育部等部门的要求,对科研经费加强管理,合理使用,保证了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但由于部分高校缺乏完善有效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在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正常的科研工作。因此,如何切实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和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已成为当前高校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1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脱节
目前大多数高校对科研工作的管理模式是科研部门负责项目管理,财务部门负责经费管理。科研部门注重于争取项目或提取管理费,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及效益性缺乏足够的重视,而财务部门对科研经费的筹集和运用缺乏综合管理和有效监督,这样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式容易造成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脱节,因此很难对其实施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在实际工作中,科研部门往往只重视科研项目的数量和规模,一些高校为了调动教职工的科研积极性,同时为了防止因高校经费管理办法的差异而导致科研经费外流,在国家没有专门宏观指导性较强的统一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下,制定了一些较为宽松的校内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学校在科研经费到账后,一般只提取少量的管理费,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及效益性缺乏足够的重视,而学校财务部门只履行简单的报销手续,对科研经费的筹集和运用全过程缺乏综合管理和有效监督,从而造成了课题组负责人使用科研经费的过程缺乏有效监管与控制,使科研经费支出存在较大的无序性和随意性。
1.2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预算不完善
在编制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时,由于各科研项目所研究的领域不同且有其各自的特殊性,以及科研项目的不可预见性及复杂性,要编制准确、可行的项目预算,难度往往很大。项目负责人在编制预算时,没有财务人员的参与,由于缺乏财务预算的编制知识,仅凭经验估计,很少对项目预算进行科学合理的研究,导致经费到账后很难按预算执行。由于财务部门对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不熟悉,也就难以监督科研经费的预算执行情况,预算形同虚设,缺乏应有的制约力。
1.3 高校科研经费成本核算与实际支出不相符
一直以来,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的成本核算管理较为薄弱。对科研项目中的各项成本要素支出不能进行准确、科学的核算。目前科研经费中的成本核算,实际上也仅是核算经费是否用完,至于经费的去向是否与科研有关,科研部门对此一般不予过问,财务部门也只是记流水账而已,通过对科研项目的投入与产出进行考核评价科研经费的经济效益更是无从谈起。结果是科研经费的支出不合理、支出私有化成了普遍现象。在经费使用过程中,一些间接费用如水电费、实验仪器设备使用费、科研人员工资与奖金的核算不能据实分摊,大部分高校从没将这些间接费用计入科研项目成本进行核算,而是直接在教育事业费中支出,造成了科研项目研究成本不实,影响了科研项目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并在某种意义上也增加了事业支出的压力。
1.4 高校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
目前,大多数高校在科研经费管理体制上实行的是课题组负责制,课题组购置的科研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大多由课题组负责人保管使用,在科研人员工作调动和岗位调动时,有的没有办理严格的资产交接手续,物随人走。有的将固定资产化整为零,把固定资产拆分成材料开具多张发票,从而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有的固定资产配置不合理,个别部门资产重复购置,个别部门高价购买的设备实验完成后便长期闲置无人问津。此外,高校对科研项目形成的专利技术、非专利技术、版权、软件等自创的无形资产尚未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科研管理部门只对部分专利进行记载,没有对全部的无形资产进行管理,学校没有将科研成果、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入账管理,其价值的确认没有规范处理,造成浪费和流失。
1.5 高校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的随意性
很多高校为鼓励教师申报课题,疏于对科研经费的管理,认为科研经费是科研人员自己争取的,项目负责人花自己的钱,只要教师能为学校争取到课题项目,经费放松点也行,进而造成了对课题负责人使用科研经费的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与控制。因此出现了经费使用上的无序性和随意性。课题组负责人或课题组成员无论买什么东西,只要课题组负责人签字在科研经费中报销就没问题。如将与课题无关的通讯费、交通费、旅游费甚至公关用的礼品及礼金等通过变通办法都可在科研费中列支,变相地将科研经费转为个人财产。
1.1个别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意识不够强农村三年一换届,一些村干部存在短期心理,不考虑集体经济长远发展。部分村干部认为,村组织工作量多,没有时间和精力用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缺乏信心和动力。个别村干部虽有发展集体经济的愿望,但没有思路、措施和办法。
1.2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不健全制定村级财务收支计划时,缺少发展生产和增加集体收入计划。一些村依靠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维持运转,有的村集体为了完成上级指标,不履行程序借款甚至个人垫资完成任务。
1.3生产性支出比例小,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许多村用于生产经营的支出不多,非生产性支出比例大,特别是报刊订阅费、计划生育工作经费等开支多,造成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1.4存在不合理支出,削弱了集体经济一是有关部门向村级集体摊配各种赞助、捐赠;二是许多村不按规定支付慰问费、奖励金、活动费等;三是个别村用村财垫付社会抚养费;四是个别村滥发补贴、福利,报销商业保险费等;五是完不成征兵、综治、殡改、卫生等任务,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被截留扣发。
1.5没有化债计划,债权债务管理不力许多村既没有对债权进行有效追讨,也没有合理制定偿还到期债务计划,造成债权和债务连年累积,影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1.6集体产权不明确,难以发挥大的效益没有对村级集体资产资源所有权进行界定,村级集体资产资源难以进入市场交易,无法融资。没有完善的资产资源评估制度,产权转移时,没有合理确定价格,无法保值增值。
2发展思路
2.1加强培训引导,提高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意识一要加强培训,进一步提高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加强财务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二要组织参观学习,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好的村观摩、学习;三要完善考评机制,号召因地制宜,开辟多种经营渠道,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2.2严格执行规定,减少村集体各种不必要的支出一要制定详细的年度收支计划,杜绝不合理支出,严控非生产性支出;二要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素质,堵塞管理漏洞;三要强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超限额支出要经过村“两委”、成员大会民主讨论决定;四要定期公布账目,接受群众监督,确保收支清楚,干部清廉。
2.3认真清产核资,保证村级收入稳中向好一要清理集体债权,认真履行经济合同,及时催收租金、承包金,逾期违约的,通过法律途径追回;二要对留归集体的土地补偿费,只能用于发展生产,不能用光、分光;三要有计划偿还到期债务,对实质上不属于村级集体的债务进行剔除,确保不再产生新的债务。
2.4充分挖掘潜力,发挥资金资产资源最大的效益一要充分利用资金,发展项目,增加收益。对闲置和荒废的资产资源,要通过改造、流转、拍卖等处理,实现经济效益;二要对价值被低估或不合理利用或承包中显失公平的,要通过协商或法律途径,增加集体资产资源收益;三要对其他占用的资产资源,要加强管理,充分利用,增加村级集体收入。
2.5及时落实产权,将资产资源转化为资金和资本村级集体拥有的固定资产和资源,要进行界定,落实产权,取得所有权、承包经营权和使用权证书后,将用于抵押、担保或进入交易市场,为村级集体融资,帮助村级集体实现经济腾飞。
一、村级集体在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不规范。个别村组集体经济的合同签订不够规范,发包费、租金回收不力,造成集体虽有经济收入,但收入太低,有个别承包者长期拖欠承包费,村、组收取承包费困难。个别村委会只考虑当前,对长远发展考虑不够,土地低价出租等资源长期发包、收入提前消费等情况突出,缺乏具有“造血功能”的集体经济项目、收入,造成后来班子无可开发利用资源的被动局面。
2、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越拉越大。近郊村依托区位优势发展村办企业,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而远郊的多数边远乡村,既无村办企业,又无土地(含水面)资源,无自主创收能力,收不抵支。
3、是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导致集体资金使用不当。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监督,有少部分集体经济收入较高的村委会不把资金合理用在发展集体经济上,而是用在吃喝玩乐上,致使集体经济无从发展。
4、思想落后。有的村干部文化水平较低,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缺乏开拓进取精神,不善于因地制宜发展本村的集体经济;有的村干部忙于“中心工作”,还要顾及自家的生产和生活,很少把时间和精力用于发展集体经济上;有的村干部“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对发展集体经济不热心,不主动去想点子,找路子;有的村干部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容易满足于出租房屋、土地、林地等微小的租金收入,对发展集体经济缺乏长远的规划和思路。
5、缺少政策支持和扶持
集体经济发展不仅缺乏总体规划,而且有关集体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数据也模糊不清,给政策制定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比较混乱、集体经济发展缺乏规范指导等问题。当前,农民群众迫切希望政府给予土地使用、启动资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落后的,因资金短缺,普遍感到起步难;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村级集体企业,因建在集体所有土地上的房屋没有产权,面临随时拆迁的窘境,对今后的发展感到很困惑。
6、整体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一方面我县大多农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不高,村委会办公益事业的能力不强;另一方面各乡镇普遍存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的村委会收入高,发展较好,偏远乡镇发展滞后。
二、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和措施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区乡村组各级领导干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尤其是乡(镇)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提高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重要性的认识,把如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增加资本积累、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增强农村发展后劲,推动“三农”工作健康发展,作为当前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执政能力的重要课题,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通过抓创新、抓发展、抓项目、抓效益,不断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并从信息、资金、政策、人才、技术等方面给予帮助,真正实现农村基层组织“有钱运转、有钱办事”。
2、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一方面是由于昭苏地处偏远,气候条件恶劣、信息闭塞等原因造成的。另一方面,也和村干部思想解放程度不够、眼界不够宽阔、观念陈旧造成的。因此,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首先要解决村干部思想认识偏差的问题,要努力使村干部牢固树立四种思想观念:一是树立村富民富、村民共富的思想观念;二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思想观念;三是走出去、引进来的市场经济观念;四是集体主义观念。要加大对村干部的宣传力度,通过会议、广播、电视等各种渠道,提高村干部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紧迫性、重要性的认识,同时,继续深化和实施“三百工程”,加大乡村干部“走出去”的力度,通过到发达省市学习观摩,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近年来,溆浦县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带头人队伍不强。“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但从目前情况看,基层组织带头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胆识和能力不强,积极性不是很高。主要原因:一是能力不强。(如下图)全县有村干部2582人,45岁以下的只有975人,占总数的37.8%,初中或小学学历的有1380人,占总数的53.4%。村干部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有发展意愿,但缺乏发展能力。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方面思路不活、视野不宽、办法不多。二是精力不够。在调研中,有不少村干部表示,上级综治维稳、计划生育、党风廉政等“一票否决”任务压力过大,精力有限,疲于应付,工作更多的是考虑“接招”,很少考虑“出招”,更多的考虑“稳定”,很少考虑“发展”。同时,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交替换届,“三年换两次”的情况导致了村干部的短期行为,出现了“一年看,二年干,三年等着换”的局面,影响了村干部抓发展的激情。三是动力不足。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成功了是公家的,失败了要背负集体债务,影响其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同时,目前对村级发展集体经济没有具体的扶持政策,对村干部发展村集体经济没有硬性要求,更没有激励机制,“干好干坏一个样,发不发展没区别”的思想,导致部分村干部不敢、不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难如意。溆浦县地形有山地、岗地、丘陵地等多种类型,要集中连片发展农业生产存在一定的困难,不利于大面积规模经营。二是群众有顾虑。农民对土地的眷恋根深蒂固,视土地为命根子,部分农户明知种田效益低,宁守着几分地耕作,也不愿流转给他人集约经营。有的外出务工者担心打工受挫,给自己留下“后路”,宁愿抛荒或由别人代耕,也不愿长期流转土地。三是审批不容易。
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机构不健全,致使绝大部分土地流转不规范。特别是建设用地土地流转时,一些审批事项要求报送材料过于繁杂,审批环节过多,审批时间过长,一些干部“吃拿卡要”的问题依然存在,给土地流转增加了难度。基础设施薄弱。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是水不足。溆浦县有病险水库67座,占总数的67.6%,病险山塘占总数的91.3%,废弃渠道近2000公里,水渠渗漏相当严重,高产稳产田面积不多,防御自然灾害能力差。二是电不稳。边远山区农网改造难度极大,生活用电尚且电力不足,生产用电更加难以保障。“无工不富”,电不稳,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电价过高,增加了生产成本,减少利润,影响了小型企业的发展。三是路不便。“要想富,先修路”,群众对修路的积极性很高,但修路成本高、项目争取难、配套资金少,交通不便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村集体经济发展。融资平台欠缺。发展集体经济存在筹资困难,有集体资源,没有启动资金,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是政策支持不多。当前国家惠农政策只限于取消农业税、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和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等,对农村基层发展集体经济方面缺乏政策支持。目前还没有一个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方面的综合性文件,缺乏有力的政策扶持措施。财政没有安排村集体经济发展扶持资金,缺少良好的激励机制,各职能部门对村集体经济发展也关注不多,尤其是在出台信贷、用水、用电、用地等优惠政策方面,考虑较少。二是项目支持不够。项目带动是发展村级经济的助推器,但全县有43个乡镇、694个村(居),有限的项目资源难以满足群众的需要。特别是在建整扶贫过程中,在对如何帮助扶贫村理清发展思路、争取产业项目,扶助村级发展集体经济,增强“造血”功能等方面措施不多,力度不大,扶贫效果也受影响。三是银行支持不力。一方面,因为风险和效益问题,一些商业银行退出农村业务,农村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农村集体作为贷款主体是否符合要求、财务是否规范、资金去向何处、还款能力怎样、尤其是农村集体资产作为抵押物是否合法等一系列问题,使村级集体融资难根本无法破解。
二、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加大政策扶持,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点亮“引航灯”。制定出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方面的综合性文件,鼓励、引导农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一是税收政策上优惠。凡非公有制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享有的优惠政策,村集体经济组织都应该享受。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企业,应加大税收减免力度,并将减免范围向深加工领域和销售、流通环节延伸。同时,新增税收可按地方税收益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用于鼓励村集体经济发展。二是信贷政策上支持。农村信用社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的金融服务力度,扩大覆盖面,多提供小额信贷支持。要把扶持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支持村集体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企业和经济实体。要简化贷款审批手续,创新贷款抵押担保方式,扩大农业贷款担保途径,有效解决村集体经济融资难题。三是项目政策上扶持。涉农部门要将项目资金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倾斜,对创建农业产业化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财政支农资金优先予以立项补助和奖励。
2.加强人才培养,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启动“螺旋桨”。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领头羊”,要通过外引能人、内强素质的方式加强人才培养。一是培养带头人。深入推进“双培”工程,建立村级干部后备人才库,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对有文化、懂技术、年纪轻、能带头致富的优秀青年,采取乡村领导定点联系,重点培养,增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树立“能人治村”理念,继续推行村支两委换届“公推直选”,让能力强、群众公认、处事公道的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充实基层组织带头人队伍。二是提高发展能力。要减轻村干部负担,削减不必要的检查评比,把考核重点放在发展经济、带领群众致富上。要落实省委、省政府资助农村村组干部接受非全日制农业中职教育政策,提高村干部能力素质,增强抓发展的能力。要积极创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示范点,创办示范学习基地,组织村干部和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等开展培训,引导创新思路,寻找出路。三是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专项基金,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通过采用项目补助和奖励等方式鼓励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完善发展村集体经济考核激励机制,把村干部经济待遇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挂钩,村集体可支配收入当年增长部分与村干部的奖励挂钩,对村级集体经济达到一定规模的村干部给予奖励。建立从优秀村干部中招录乡镇公务员制度,让村干部学有盼头、干有劲头。
3.着力优化环境,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编织“保障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离不开一个好的社会环境,要坚持用好的环境吸引人,用优质的服务留住人。一是完善土地流转服务。加强对土地流转政策的宣传,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将分散的土地资源向村集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企业集中,搞规模经营。建立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提供流转供求信息、合同指导、价格协调、纠纷调解等服务。二是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对村级组织在发展集体经济过程中需要审批的事项,要尽可能的简化审批程序,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力求做到收费最低、时效最快、服务最优。建立完善行政服务中心,凡审批项目必须全部进入行政服务中心,整合财政、国土、城建、工商、税务、环保等部门窗口,实行一个窗口对外,提供“一条龙”服务,提高审批效率。三是加强结对帮扶。实行县级领导、县直机关单位联村帮扶制度,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目标、任务、责任具体落实到单位和个人,解决村委会在发展集体经济中所遇到的资金、种苗、技术等问题。在建设扶贫过程中,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增强贫困村的造血功能,努力实现产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