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老年人护理知识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农村社区;老年人;健康教育
由于农村老年人文化素质偏低、自我保健意识不强、人力和资源缺乏等制约因素,影响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1]。而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以及人们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心理状态、人口老龄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菲传染性疾病患者的增加,老人们需要护理人员给予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指导,期望通过护理干预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2]。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倡导老年人共同参与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的提高健康教育的实效性。现将具体内容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0年~2013年对本社区≥65岁的约7500名老年人进行的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其中男4388人,女3112人,年龄65~80岁,平均71岁。
2 健康教育的过程
2.1宣教前的准备工作
2.1.1确定宣教的对象 一般每次宣教活动组织30名左右有一定的理解、接受能力的老年人。
2.1.2选择宣教的地点 以靠近老年人居住地的老年活动中心为宜,要求光线明亮、交通方便、地面平整、环境整洁安静、有空调、卫生间、开水设施,利于老年人活动。
2.1.3确定宣教的内容 根据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需求,选择1~2个方面的内容。
2.1.4选择宣教的方式 通过评估他们的一般情况,如听、看、说、认知,来选择方式,有张贴宣传画、讲座、讨论会、放映幻灯片、录像、VCD等。
2.1.5确定宣教人员 根据宣教内容确定宣教人员,可以是专门做宣教工作的人员,或是在某一方面有经验且具有亲和力的临床医生,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可以请上级专家。
2.1.6宣教时间的安排 以下午14:00~16:00点为主,活动大约进行1~2h/次,每2个月进行1次,保证本社区每个行政村的老年人每年健康教育达到6次。宣教前将时间、地点通知到每一个宣教对象。
2.2进行宣教活动
2.2.1语言 由于老年人的听、说、看、反应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所以尽量 使用老年人易懂的方言,结合普通话,将医学知识深入浅出的阐述。
2.2.2语速 尽量用慢语速进行宣教,极力反对说教式演讲。
2.2.3动作 在宣教过程中配合躯体语言和行为语言,调动老年人的兴趣,使老年人对所讲的内容留下深刻的认识。
2.2.4观察 在活动中观察老年人对知识的认知反应,察言观色,对老年人有疑问或有争论的知识点应仔细讲解。尊重老年人,让每一个老年人在活动中都有参与讨论、发表言论的机会。
2.3宣教后的后续工作
2.3.1检测宣教效果 通过活动中的提问、活动后的小测试,直接收集老年人的学习效果;通过观察老年人的生活、行为是否采纳正确的生活行为方式,间接地了解学习效果。
2.3.2听取反馈意见 听取老年人对活动安排的意见,如宣教内容是否合适、宣教人员是否宣教到位、宣教活动安排是否合理等的。
2.3.3记录 将每次活动的所有内容都记录在册,作为宣教工作的存根,也为以后的宣教工作提供参考,利于健康教育的有序发展。
3 结果
通过2010~2013年的宣教活动的开展,本社区的老年人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达到了≥85%,行为知晓率达到了≥80%,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下降了2%,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4 结论
综上所述,开展对农村社区老年人的健康教育活动对促进健康、降低发病率、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项目反映理论;老年医学;知信行;量表
作者:庞海玉1,康琳2*,刘雅茹3(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1.医学科学研究中心;2.老年医学科,北京100730;3.山西医学科学院山西大医院老年医学科,山西太原030032)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全面掌握老年医学知识的人才需求逐渐增加,而中国老年医学人才培养相对滞后[1-2]。为了评估医学生对老年医学知识的了解及实践情况,本研究团队编制了老年医学知信行量表,并基于经典测量理论(classicaltesttheory,CTT)理论对量表进行条目筛选(保留34条目)和信效度评价[3]。
由于CTT注重量表整体特性,不能全面分析每个条目的特征[4],有学者提出项目反映理论(itemresponsetheory,IRT)[5-6]。IRT可以在条目水平上更细致地探讨调查对象的能力水平和作答反应的关系,并提供每个条目的难度、区分度等评价指标[7-9]。为了进一步优化老年医学知信行量表,本研究采用IRT对该表进行条目分析与评价。
1资料与方法
1.1数据收集
数据来源于2017年北京协和医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0—2013级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八年制医学本科生及2017级护理本科生,共100人。
老年医学知信行量表包括知识、态度、行为三部分,共34个条目。其中,知识维度11个条目,针对老年医学常见领域的知识了解程度进行提问,包括老年综合征、药物治疗、缓和医疗等方面,为“是”或“否”的二分类资料;态度维度5个条目,考察被调查者对于老年综合征的处理意见及对老年患者协调统一管理的观念,采用5级Likert评分法;行为维度18个条目,主要考察在被调查者对于老年综合征、缓和医疗、老年护理等问题的实际处理方法,采用4级Likert评分法。各维度分数及总分数越高、表示被调查者能力水平越强。
采用电子问卷形式(问卷星),通过北京协和医学院教育处将量表统一发放,被调查者知情同意后填写并提交量表结果。
1.2研究方法
1.2.1双参数Logistic回归模型:基于IRT,采用双参数Logistic回归模型对量表知识维度(是非题)进行条目分析。模型的形式为:
width=198,height=40,dpi=110
其中,Pi(θ)表示能力为θ的被试者条目i正确回答的概率,ai表示第i条目的区分度,bi表示第i条的难度。D为常数,D=1.7[10]。
1.2.2等级反应模型:量表态度维度(5级Likert评分: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不一定、4同意、5完全同意)和行为维度(4级Likert评分:1不会、2偶尔会、3经常、4总是)的条目采用等级反应模型进行分析。该模型于1969年被提出,也称为塞姆吉玛等级反应模型。项目反应函数具体形式为:
width=344,height=39,dpi=110
其中,Pui(θ)表示能力为θ的被试者在条目i上得分的概率,ai表示第i条目的区分度,bui表示第i条目第ui等级的等级难度(ui=1,2,…mi)。D为量表因子,一般取0.7。
塞姆吉玛等级反应模型中,每个条目各个等级上的难度是严格单调递增的,即b0<b1<b2<L<bmi<bmi+1[10]。
等级反应模型要求数据符合单维性假定,即所测量的特质是影响被试者对条目做出反应的主要因素,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方法判断单维性是否满足。
1.2.3评估标准:各条目通过拟合模型估计区分度参数和难度参数,并根据区分度和难度估计值评价条目质量。参数值满足以下任一标准,则提示条目内容需要重新修订:1)区分度小于0.50;2)难度参数超出范围[-3.00,3.00]。
1.2.4项目信息量:计算项目信息函数Ii(θ),它反映各个条目在估计被调查者能力所能提供信息量的多少。项目信息量越大,测量标准误差越小。计算公式为:
width=181,height=42,dpi=110
其中,pi(θ)表示被试者条目i的项目反应函数,width=41,height=15,dpi=110表示项目反映函数对θ的一阶导数。信息函数具有可加性,测验信息函数Ii(θ)为各项目信息函数的和:
width=104,height=35,dpi=110
一般要求整个量表信息量不低于16,也就是要求测量误差不高于0.25[11]。
1.3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应用IBMspss24.0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考察数据单维性假定是否满足。应用Multilog7.03软件进行双参数logistic回归模型和等级反应模型的参数估计、信息函数计算。
2结果
2.1研究对象一般信息
共发放102份试卷,其中有效问卷100份,研究对象一般信息(表1)。研究对象接触到老年医学理念主要来自同学/同道交流或学术讲座。了解最多的老年医学相关知识依次为安宁缓和医疗,老年护理,慢性疾病,老年综合征,以及老年综合评估。
2.2应用IRT评估量表条目
主成分因子分析方法结果显示第一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28.6%,是第二因子方差贡献率的2.8倍,可认为量表基本满足单维性假定。
知识维度的总信息量为2.610。条目A1(老年医学最关注以下哪一方面?)、A8(您认为老年人共存疾病越多,健康情况越差吗?)难度较高但区分度较低;A5(老年人多重用药是指同时使用几种及以上药物?)和A10(所有的老年患者,均应进行全面的老年综合评估,对于发现问题是有帮助的,对吗?)区分度较低;A11(80岁及以上老年人应慎用阿司匹林作为心血管事件的一级预防,对吗?)区分度和难度均较低。参数估计结果提示需要对以上5个条目进行修改,其余条目区分度和难度参数均在标准范围内(表2)。各条目的项目特征曲线见图1。
等级反应模型分析态度维度条目和行为维度条目(表3)。态度和行为维度条目的总信息量16.281。其中,态度维度的条目区分度普遍偏低,Likert选项的最低等级(第1等级)和最高等级(第5等级)的难度超都出标准范围,被调查者选择中间等级(第2或4等级)的概率高于其他等级,项目特征曲线(图2,1-5);行为维度条目中,除C4(您在社区老人的健康体检中,会关注其体质量、牙齿、进食量变化等营养指标吗?)因区分度不足且难度超出标准范围需要修改,其余各条目测量学指标均较好,项目特征曲线(图2,6-23)。
2.3测验信息量
量表条目信息量范围为0.001~2.263,量表最大息量为18.810,最大信息量所对应的潜在能力参数值为-0.4(图3)。
3讨论
本研究运用IRT中的双参数Logistic模型和等级反应模型,对老年医学知信行量表进行条目分析与评价,分析结果为该量表的修订提供测量学依据。
IRT在理论方法上有以下优点:1)采用非线性模型,建立被调查者对题目的作答与其潜在能力水平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更符合事实;2)对调查对象能力水平的估计不依赖于特定的条目;3)对条目难度、区分度的估计不依赖于调查对象的能力水平;4)测验信息函数代替了CTT信度理论,用测验信息量来反应测量精度[10,12-14]。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女性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自我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六榕街社区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538人,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进行28个月的自我管理,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和生活质量方面的不同。结果干预组进行自我管理后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中有6个维度得分比干预前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我管理模式可以提高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促进建立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改善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的生活质量,值得在社区中推广。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 高危人群 自我管理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07.063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全身性骨代谢性疾病。根据调查估算全国5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6944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约2亿1千万人存在低骨量[1]。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骨质疏松症及其并发症已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和绝经后妇女的健康问题,极大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习惯等可控因素而降低[2]。本研究对社区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开展自我管理,探索自我管理模式对社区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健康管理的干预效果,为指导预防骨质疏松症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及资料来源
研究对象来自课题项目“太极拳预防社区老年妇女骨质疏松骨折的研究”中筛查出来及其他途径发现的、同意参加本研究并自愿接受自我管理的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目标人群为年龄50~75岁女性,共有538例符合入选条件,随机分为自我管理干预组269例和对照组269例。入选标准参照我社区参与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社区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的筛查及预防骨折的干预研究”的危险因素评估标准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011年)[1]而制定,符合下列危险因素两项或两项以上者:①年龄≥65岁;②绝经≥5年;③低体重BMI<19;④非暴力骨折史;⑤跌倒﹥1次/年;⑥规律运动<30分/日;⑦不长期服用钙剂、维生素D;⑧骨质疏松家族史(包括脆性骨折家族史);⑨40岁以前1年以上的闭经;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增长期(3个月以上)服用糖皮质激素、袢利尿剂、抗癫痫药、甲状腺素、抗凝剂等。
1.2调查工具
统一使用课题项目设计的《社区老年妇女骨质疏松骨折的研究调查表》,由经过培训的健康管理专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表内容包括三部分:①一般资料(身高、体重、体重指数等)、既往史和疾病治疗史、家族史、月经婚育史、骨质疏松症相关情况;②骨质疏松症知识知晓程度、生活方式调查表;③健康调查简表(SF-36)。
1.3研究方法
干预时间为2010年8月~2012年12月,为前瞻性和实验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干预方法:①干预组及对照组在干预前均由健康管理专员进行统一的问卷调查。②由责任医师综合评估干预组对象的危险因素,制定个体化管理方案及计划。③干预组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每月定期举办一次健康知识大讲堂,开展有针对性的骨质疏松症防治知识和健康促进讲座,发放会员登记卡,上课予以盖章,积累积分可换取小礼品。针对个体开出饮食运动处方,定期开展知识趣味比赛、健康膳食PK赛和义诊活动等。④传统运动干预:聘请专业教练对干预组定期进行太极拳、健身操的免费教学,1周至少3次,每次1小时左右。⑤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健康管理专员指导干预组进行自我管理,督促管理对象生活方式和日常行为的改变,包括鼓励进食含钙丰富的食品如乳制品、豆制品、海产品、鸡蛋等饮食调节,多晒太阳,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戒烟限酒及运动锻炼等干预措施,定期自我监测,加强自身安全防护,防止跌倒骨折。⑥为对照组提供常规的健康教育及门诊服务。⑦两组均定期健康体检。
1.4评价指标
干预28个月后进行终末调查,对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生活质量等方面进行效果评价。
1.5数据整理及统计学方法
调查问卷经过复核后,利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计算机双录入,经检错后,使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根据资料的性质选择适合的统计指标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经过规范的自我管理干预28个月后,干预组中途退出8人,对照组中途退出5人,干预组人数变为261人,对照组变为264人,共525人。其中干预组平均年龄(61.83±7.92)岁,对照组年龄平均年龄(61.78±7.57)岁。
2.2骨质疏松知识知晓率
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骨质疏松症知识知晓率都不高。干预后干预组骨质疏松症知识知晓率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参与常规健康教育,在“补钙可以预防骨质疏松”、“补充维生素D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绝经后女性每天需补钙1 200~1 500 mg”、“含钙量高的食物”、“最有效的锻炼方式为主动负重的锻炼”五个知识点的知晓率也比干预前明显提高。结果见表1。
2.3健康行为形成率
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健康行为形成率都不高。干预后,除了吸烟、饮酒这两类行为没有明显差异,干预组健康行为形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2.4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后对照组生活质量的“生理功能”得分比干预前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干预后干预组生活质量的“生理功能”、“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得分比干预前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干预后两组人群生活质量的8个维度得分比较,干预组的“生理功能”、“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得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5)。
3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当今全球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受害人群最多、最具危险性且尚未能治愈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3]。早期患者往往无任何症状,严重的骨质疏松症可导致椎骨、髋骨、腕骨、肱骨、胫骨骨折[4-5],给个人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目前我国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大多以内科方法为主。由于内科治疗使用雌激素、钙剂、活性维生素D、降钙素和氟化物等药物,虽有一定疗效,但副作用较大、价格昂贵、难以推广。自我管理的健康管理方式,对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疾病防治的重要作用和价值日趋显现[6-8]。
本研究的自我管理模式是通过系列健康教育课程、推广传统运动及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等综合措施,帮助居民掌握管理骨质疏松症的基本防治知识、技能和信心,主要通过高危对象互助、家庭成员的支持和配合、全科医师对居民个体化指导来减少骨质疏症的发生发展,提高生活质量。自我管理,强调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增加一种由居民自己“照顾”自己的管理方法[9-11]。
本研究对干预组开展规范的自我管理,28个月后干预组骨质疏松症知识知晓率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变(p<0.05),健康行为形成率也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及门诊服务,28个月后的骨质疏松症知识方面有5个知识点的知晓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而健康行为形成率与干预前相比无明显改善(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骨质疏松症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表明,自我管理比单纯的常规健康教育更有利于提高居民健康知识、增强居民对自我健康管理的意识、建立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推动居民掌握自我保健技能。自我管理虽不能直接改善骨质疏松骨骼的高危及病变状态,但其重要作用在于提高居民对骨质疏松发生、发展过程的认识,并正确掌握如何自我预防和延缓骨质疏松发展的知识和行为原则。
干预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中有6个维度得分比干预前提高(p<0.05),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p<0.05)。而对照组干预后生活质量的8个维度中有7个维度得分无明显变化,还有1个维度(“生理功能”)得分降低(p<0.05)。表明本研究所采取的自我管理模式有效改善了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而若不采取干预措施的话,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的生活质量则基本不会得到改善,甚至可能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功能的下降而逐渐降低。然而“生理职能”和“躯体疼痛”干预后改善不明显,可能是由于本研究的自我管理措施在短期内尚无法达到改善疼痛和高危状态的效果,同时也提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强对躯体症状和疼痛控制的治疗指导。
本研究发现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自我管理模式通过规范的健康教育、传统运动、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心理疏导等综合措施,提高了高危人群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建立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有效防范骨折发生的风险,并对高危人群的心理精神状况、社会功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对高危人群的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自我管理模式能提高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健康管理效率,将对社区开展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工作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此管理模式经济、有效、可行,易于被居民接受及在社区中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011年)[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1,4(1):2-17.
[2]白颖,杨雪,王蕾,等.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健康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18(10):946-948.
[3]孙唯珺,吴冬春.20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健康知识、信念、行为的调查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3,19(8):859-865.
[4]阳,曲研,李金姬,等.丹东地区朝鲜族骨质疏松症女性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18(9):840-842.
[5]许海容.广东河源地区中老年妇女跟骨骨密度测定调查分析[J].现代医院,2013,13(3):143-144.
[6]林华,陈新,朱秀芬,等.绝经后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干预[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09,2(2):93-98.
[7]吴丽华,叶学丽,田庆显.健康教育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120-122.
[8]伍中庆,吴宇峰,张文宙.运动疗法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2):198-200.
[9]杜世正,袁长蓉.自我管理模式的研究实践进展及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1):1048-1051.
【关键词】呼吸内科;临床护理教学;护患沟通;语言技巧;职业素养;综合素质
临床护理教学是提高护理学生临床技能及业务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名护理学生转变为一名合格护士的必经之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医疗知识了解的增多及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患者及患者家属对医护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护患纠纷的现象也越来越多[1]。临床护理教学除了要对护理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培养之外,还要注重对其护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及综合素质的提高[2]。近些年随着空气质量的下降,患呼吸内科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特别是老年危重患者较多,临床护理工作复杂繁重,对呼吸内科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应急能力及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3]。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呼吸内科在对护理学生的教学中,强化护患沟通教育,现将其实践及体会总结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6月在本科实习的60名护理专业学生,年龄21~23岁,平均(21.02±0.85)岁,男5名,女55名,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实习学生为28名女性,2名男性,年龄21~23岁,平均(20.98±1.12)岁。观察组实习学生为27名女性,3名男性,年龄21~23岁,平均(21.04±1.18)岁。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护理学生接受常规护理教学。常规护理教学包括护理查房,与医生及与患者间的交流教学。观察组护理学生在常规护理教学的基础上同时接受护患沟通强化教育。强化护患沟通教育的具体措施如下:(1)在护患沟通中强化语言技巧的应用: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护理学生首先要做到尊重患者,称呼患者时尽量用“您、老人家”等称呼,让患者感受到被尊重,体验到医院温馨的人文环境。礼貌用语可以体现出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增加患者的好感度及信任度。比如有的患者经历呼吸机甚至气管切开等治疗,内心十分恐惧,担心治疗效果及预后,信心不足,这时护理人员言语上的安慰能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在护患沟通中强调肢体沟通等非语言技巧:呼吸内科有些患者反复发病,住院期间难免会有焦虑烦躁的情绪。护理学生要学会宽容、多从患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向患者作出解释和交代,切忌表现出不耐烦的态度。适当的微笑与同情等面部表情会给患者以安慰,可以拉进护患之间的距离,患者更容易配合诊治。良好的仪态仪表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医护人员要做到着装整洁、面带微笑、阳光自信,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比如,当患者呼吸困难难以表达时,轻轻抚摸患者给予适当的安慰,在精神上给予鼓励,缓解患者的不适。气管插管在呼吸内科是一个常见的操作,由于插管时的不适,患者经常会躁动挣扎,此时护理人员轻拍肩膀、眼神交流等身体接触可以减轻患者的恐惧。
1.3评价指标
1.3.1患者对学生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由患者填评价写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满意度评价指标包括护理质量、医护配合、病情掌握情况、临床护理中生活方式等注意事项的指导。采用李克特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非常满意、满意、还可以、不满意、非常不满意这五种满意度,分别计为5分、4分、3分、2分、1分。
1.3.2护理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评价:由学生填写满意度调查表,满意度评价指标包括:加深对疾病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护患沟通的信心、临床护理患者综合能力的提高。采用利克特量表对两组学生进行满意度调查:非常满意、满意、还可以、不满意、非常不满意这五种满意度,分别计为5分、4分、3分、2分、1分。
1.3.3由护士长及护士长助理组成检查小组,同期考核两组学生对所管患者病情掌握情况,包括两组学生对患者的诊断及诊断依据、诊疗方案、阳性体征、治疗目的及效果的掌握情况,每项满分25分,总分100分。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对两组学生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
患者对观察组学生的护理质量、医护配合、病情掌握、生活方式等注意事项的指导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P<0.05),尤其生活方式等注意事项的指导满意度最高。总体上,患者对观察组护理学生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学生与对照组学生相比,对教育方法的满意度较高,满意度调查包括对疾病理论知识的理解、护患沟通的信心、护理患者综合能力的提高,其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学生对患者的病情掌握情况比较
两组学生对患者的诊断及诊断依据、诊疗方案、阳性体征、治疗目的及效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对患者病情的评价成绩较观察组更高(P=0.000),见表3。
3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作为人体的一种常见慢性病,在各年龄段都有发生,老年人居多。其主要特点是病程长、容易反复发作[4]。漫长的疾病诊治过程,使得患者对疾病及诊治有一些了解,对护士的信任度降低。对于未进入或刚进入临床的护理学生来说,临床知识匮乏,很难获得患者的信任,护患沟通存在难度。因此呼吸内科护士除了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精湛的临床护理技术之外,还要不断的学习并总结沟通技巧,注重护患沟通,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5-6]。呼吸内科疾病病种较多,有些护理学生从课堂走向临床工作,仍然只重视专业知识及考试成绩,没有意识到临床中与患者沟通的重要性。而且学生的社会经验少,对于不同年龄、不同背景、不同社会地位的患者心理状况缺乏了解。作为带教老师需要帮助学生做好从课堂学习到临床工作学习的角色转变。呼吸内科护理中的专科操作比较多,包括吸氧、吸痰、雾化吸入、胸腔闭式引流等。在护理工作中,需要关注这些操作的每一个细节,并与患者及家属做好沟通。比如吸氧时需要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禁烟防火及通风的重要性,取得患方的积极配合。而且是吸氧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气道干燥及出血等情况,护理人员应该安慰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呼吸内科老年危重患者较多,病情重而且变化快[7-8]。护理人员需要多巡视观察病情,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与医生共同采取有效地救治措施。因此,在呼吸内科护理教学中强化护患沟通教育非常重要。在临床护理教学中,除了需要对临床技能进行强化,同时需要增加与护理相关的社会心理学等知识。科室定期组织各位带教老师进行护患沟通教学经验分享与交流,规范教学流程,提高带教老师的教学质量。本科带教老师教学经验如下:(1)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过硬的临床技能是良好的医患沟通的前提。呼吸系统疾病相对复杂,有些学生专业素质不够,在患者询问病情时无法正确回应。比如患者询问护士,“我呼吸困难加重了,能否增加我的吸氧浓度?”此时护理人员要掌握每一种疾病适合的吸氧浓度,才能正确回答患者的问题。因此,带教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复习理论知识,不断把呼吸内科相关的理论知识融入到临床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提升患者满意度。在临床技能操作方面,带教老师应在操作前详细讲解其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带教老师进行示范教学,护理学生作为助手完成操作,待学生完全掌握后,方可在带教老师的指导监督下进行实践操作。(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护患沟通意识。带教老师要培养护理学生的敬业精神,带领学生们刻苦钻研业务、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及人生观。护理人员要提高个人修养,在护患沟通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力争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9-11]。(3)在护理学生操作前,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避免护患矛盾的发生。(4)规范教学流程。严格遵守参观学习-实践-总结并纠错-再实践的教学流程。(5)采用任务驱动结合经典案例教学法强化护患沟通教育。任务驱动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点设计成多个具体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及独立思考完成各个任务的方式[12]。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护患沟通教育为教学目标,选取在医疗护理工作中遇到的典型病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及总结[13-15]。带教老师精心挑选护患沟通的经典案例(包括失败案例),结合任务驱动法能够大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点评学生,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在护患沟通中的不足,提高学生对护患沟通的深刻理解,提高学生分析临床问题及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
[中图分类号] R737.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5-0019-02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占我国妇女恶性肿瘤发病的第1位[1]。每年有80%的宫颈癌新发和死亡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2]。有效的筛查手段可以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3]。本研究对浙江省瑞安市的农村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以了解妇女对宫颈癌筛查的认知现状及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在农村妇女中的流行状况,为提高宫颈筛查的参与率,更好地维护妇女的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浙江省瑞安市选择年龄32~65岁、有性生活的农村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排除子宫全切者、既往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患者。调查日期为2010年2月,调查结束日期为2011年10月。2010年应查妇女5 550人,实查妇女5 000人。2011年应查妇女5 282人,实查妇女5 035人。本次调查合计应查妇女10 832人,实查妇女10 035人,实查率92.64%。
1.2 方法
对调查对象进行基本情况调查和宫颈筛查。问卷调查包括妇女的年龄、文化程度、孕产史、既往妇科病史等一般情况及对宫颈筛查的知晓情况。宫颈筛查知识包括宫颈癌的防治措施、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宫颈癌筛查方法共4个知识点10道单项选择题。答对≥70%为知晓,≥40%~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农村妇女宫颈筛查认知情况
本次调查10 035名妇女中,8 089名妇女知晓宫颈筛查情况,知晓率为80.61%。其中2010年知晓人数4 006人,占实查妇女的80.12%;2011年知晓人数4 083人,占实查妇女的81.09%。两年妇女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17,P = 0.218)。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的妇女对宫颈筛查的知晓率比较,见表1。
2.2 农村妇女生殖道感染情况
2010年农村妇女共发现生殖道感染327例,生殖道感染率6.54%,2011年农村妇女共发现生殖道感染230例,生殖道感染率4.57%。两年妇女的生殖道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09,P = 0.000)。见表2。
2.3 农村妇女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
2010年农村妇女TBS检查共发现49例异常,TBS异常率0.98%。2011年农村妇女TBS检查共发现29例异常,TBS异常率0.58%。两年妇女的TBS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0,P = 0.021)。见表3。
2.4 农村妇女病理检查结果
2010年农村妇女共发现CIN及宫颈癌46例,发病率0.92%。2011年农村妇女共发现CIN及宫颈癌27例,发病率0.54%。两年妇女的CIN及宫颈癌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16,P = 0.024)。见表4。
2.5 农村妇女宫颈良性疾病情况
2010年农村妇女发现子宫肌瘤119例,其他良性疾病1 523例,合计1 642例,宫颈良性疾病发病率32.84%。2011年农村妇女发现子宫肌瘤187例,其他良性疾病1 700例,合计1 887例,宫颈良性疾病发病率37.48%。两年农村妇女的宫颈良性疾病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666,P = 0.000)。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的调查对象对宫颈筛查的知晓情况存在差异。高龄妇女的知晓率低,可能是由于老年人的信息来源狭窄,对接受健康教育的重视不够、认识不足。文化程度高的妇女对宫颈筛查的了解较好,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4]。通过宣传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宫颈癌知识的认知度[5]。医务人员应重视对高龄、文化程度低、经济状况差人群的健康教育力度,有的放矢,针对性的令其了解和掌握宫颈癌的相关防治知识,促进其主动参与宫颈筛查。
本次筛查中,妇女生殖道感染疾病以阴道炎症为主,说明妇女外阴感染的发病率较高。调查妇女TBS异常率低于北京2.56%的国产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6]。当然这可能和不同调查采用的筛查方案不同有关。农村妇女的宫颈良性病变发病率较高,这可能和本次调查妇女大多数处于性生活活跃期,妇女性生活频密,对生殖器官的刺激较多有关。
筛查的成效不仅在于对少数癌症患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更主要的目的在于发现大量的癌前病变患者,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防止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从而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宫颈癌要经历漫长的癌前病变CIN阶段,从CIN发展到宫颈癌大约需要10年时间[7]。在CIN阶段加以阻断,是防止宫颈癌发生发展的有效措施。中国妇女的宫颈癌筛查率一直较低[8]。本次宫颈筛查的对象均为农村妇女,她们中的绝大多数无法享受单位免费筛查的福利。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通过健康教育促进妇女主动积极的参加宫颈筛查,对本次宫颈筛查TBS异常的妇女,做好动员阴道镜等进一步检查并做好随访。本次检出的75例CIN及宫颈癌患者均得到了相应的治疗和医学指导,有效保证了农村妇女的身心健康。
通过对农村妇女两年的宫颈筛查结果比较发现,农村妇女2011年的生殖道感染率、TBS异常率、CIN及宫颈癌发病率均比2010年有所下降,说明筛查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在头年筛查的基础上,妇女的健康意识有所提高。但2011年妇女的宫颈良性病变发病率高于2010年,提示筛查工作任重道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万磊,万建平,张燕玲,等. 子宫颈癌年轻化趋势的临床分析[J]. 中国肿瘤临床,2004,3l(10):547.
[2] Pakin DM. The global health burden of infection-associated cancers in the year 2002[J]. Int J Cancer,2006,118(12):3030-3044.
[3] 丘瑾,成佳景,吴逸,等. 宫颈细胞学检查为ASCUS的临床意义及处理探讨[J]. 现代妇产科进展,2008,17(2):85.
[4] 林小玲,赖月容,王丽春,等. 对门诊女性患者宫颈癌筛查知信行的调查[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7):1998-2000.
[5] 王春芳,魏丽惠. 子宫颈癌患者就医前后认知度的变化及筛查状况与诊断时临床分期的关系[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0,47(5):361-363.
[6] 韩历丽,齐庆青,董翠英,等. 北京市试点地区妇女宫颈癌筛查结果分析[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1,45(1):82-83.
[7] 曹泽毅. 中华妇产科学[M]. 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