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骨质疏松病人的健康教育

骨质疏松病人的健康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骨质疏松病人的健康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骨质疏松病人的健康教育

骨质疏松病人的健康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健康信念模式;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教育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22-02

骨质疏松症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慢性疾病,常发生于中老年人中,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以及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性激素逐渐减少和生理性退行性变所致。骨质疏松的临床特征表现为骨骼疼痛、伸长缩短、驼背、呼吸功能下降,易于骨折为特征。有资料显示我国骨质疏松患者呈上升趋势,骨质疏松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骨质疏松引起最大的问题是骨折,骨折的治疗需要高昂的治疗费用,加重了WTO经济负担。此外骨质疏松还影响到患者生活质量,由于骨折导致病人长期疼痛与活动不便,容易出现残疾或并发症。沈汝枫等最近所做的一项针对北京地区2520名40~65岁围绝经期妇女的调查发现,围绝经期妇女OP患病率为37.83%,55~59岁患病率75.31%,而60~65岁患病率为89.59%[2]。有资料显示男性患者OP患病率较女性要低,但OP性骨折所带来的生活能力丧失或死亡和女性相差不多。本文旨在提高人们对OP临床表现以及检查方法等基本知识的认知,提高人们对OP的预防意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OP防治意识、OP知识、健康信念以及自我效能水平等。

1.4统计方法

基线调查发放问卷280份,回收272份,通过3个月教育后,发送270份问卷,全部收回。通过对比两次合格问卷,计算合格率。对研究获得问卷资料进行编号,并用统计软件SPSS11.5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结果

健康教育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健康信念、OP知识、自我效能水平以及OP预防意识的改变情况如下表1所示。健康教育前后两组研究对象对OP认知改变情况如下表2所示。通过实验结果显示,健康教育后两组研究对象对OP知识 、健康信念、自我效能、OP预防意识水平具有差别统计学意义即P

3结论

骨质疏松是一种慢性疾病,不仅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生命与健康,还增加社会保健系统的经济负担。近些年来我国骨折疏松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通过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预防意识,有效的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因此对骨质疏松的教育迫在眉睫[3]。本次研究调查了OP资源,包括OP资源的针对性、利用情况、可承担性。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术研究对象都有医疗保险,但很多中老年人不清楚去看病的医院是否有OP教育人员或BMD测量设备。这个结果说明虽然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得到极大的普及,但在OP资源普及性和宣传力度上仍然存在不足。 本次调查还发现,中老年人获取OP防治知识最主要的媒介是电视、广播以及报纸。今后对OP知识的教育可以通过这些途径开展下去。此外医生/护士也是提供OP知识的重要途径,因为提高医务人员的医学素养对提高OP 的预防意识起着重要的作用,故应注重医务人员的理论培训。

表1、两组教育干预后健康信念、OP知识、自我效能水平以OP预防意识的改变情况

注:*p

表2两组研究对象教育前后对OP认知情况

通过本次实验研究发现中老年人在饮食习惯上做的较好,在运动感知上存在着误区,认为自身承受不了较高的运动。因此在OP防治工作中,应该重点放在为不同健康状况的中老年人设计相应的安全、有效的运动计划。研究中老年人对OP预防意识低,而导致这个原因是中老年人对OP 知识了解不足以及对OP易感性认识。通过教育两组研究对象对OP知识、OP预防意识、自我效能水平、健康信念都有所提高,其中实验组患者提高的较为明显。这说明有针对性的教育,对中老年人认知骨质疏松的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彭涛.综合干预措施对社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效果评估[J].广州医学,2009,40(3):67―68.

骨质疏松病人的健康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骨质疏松;健康教育;预防护理

目前全世界至少有2亿人患有骨质疏松,我国发病人数已逾1亿,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10月20日定位“国际骨质疏松日”。我国目前已将骨质疏松与糖尿病、老年性痴呆一起列为“十一五”期间三大重点攻关的老年性疾病。

骨质疏松症是指一种全身性的骨量减少及骨组织显微结构为特征,并引起骨的脆性增加,骨的强度降低,在无创伤、轻度和中度创伤情况下,骨折危险度增加的疾病,此时骨矿物质与骨基质等比例减少。骨质疏松症主要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分为2型:I型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I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两者都属于退行性的骨质疏松症。

骨组织分为骨原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和破骨细胞。骨的功能包括支持、保护、运动、造血和参与钙、磷的代谢。骨的代谢活动受到神经、内分泌、饮食习惯及运动等多种因素影响。正常情况下,骨组织不停地进行新陈代谢,骨生成与骨吸收保持动态平衡。如果破骨细胞功能增强,骨吸收增多,就会出现骨质疏松。对骨代谢影响较大的内分泌因素有:

1 甲状旁腺激素,使骨细胞溶骨作用加强,增强破骨细胞的活性,使血钙升高。

2 降钙素,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对抗甲状旁腺激素,减缓骨吸收。

3 生长激素,可刺激成骨细胞增殖、分化,从而加速骨形成。

4 雌激素,可以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激活骨形成因子,对抗甲状旁腺激素,增强降钙素分泌。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群高发病种,典型的症状是疼痛、身高缩短、驼背、胸廓变形导致呼吸困难,而最大的危害是极易导致骨折。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尤其是髋部骨折)已经成为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甚至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1 中国专家推荐的诊断标准分为以下两部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可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分别选用:

1.1 标准差法:①BMD(髋骨骨密度)低于同性别人群峰值骨量均值1个标准差之内为正常;②BMD低于同性别人群峰值骨量均值1~2个标准差之内为骨量减少;③BMD低于同性别人群峰值骨量均值2标准差以上为骨质疏松症,若同时伴有身体一处或多处部位骨折者为重度骨质疏松症。

1.2 百分率法:①患者BMD比同性别人群峰值骨量均值减少1%~12%为基本正常;②患者BMD比同性别人群峰值骨量均值减少13%~24%为骨量减少;③患者BMD比同性别人群峰值骨量均值减少25%以上为骨质疏松症,若同时伴有身体一处或多处部位骨折者为重度骨质疏松症。

2 骨质疏松患者的三级预防措施

2.1 一级预防--无病防病

2.1.1 首先要获得理想的骨峰值必须摄取足量的钙和合理的营养,因为合理的平衡膳食和科学烹调可以有效提高钙利用率,避免进食高盐及高动物蛋白饮食,同时要避免过度吸烟、饮酒、咖啡、可口可乐,减少尿钙和粪钙的排出。

2.1.2 坚持适量的负重运动,如游泳、跑、跳、体操等,以加强骨骼和肌肉的锻炼。

2.1.3 要减少骨量的丢失。对骨质疏松症的高危因素尽早识别并加以纠正。

2.2 二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骨密度检测是骨质疏松的一项突破性进展,对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预测骨折风险和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均有重要意义。因此老年人每年定期监测骨密度,以及时发现低骨量,并加以干预,预防发生骨质疏松。应尽早进行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缓解骨痛,提高生活质量。

2.3 三级预防-综合防治

以综合措施改善骨质疏松患者的肌力和反应力,提高其平衡和反应能力,防止骨折。老年人不要参加剧烈活动,不要举重物,避免在黑暗中及太光滑或有障碍的地面行走,穿舒适而耐磨的鞋,尤其天寒地冻,更要尽量减少外出避免外伤,防止骨折。加强及时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后遗症,对已丧失劳动力或致残者,采取积极的康复措施,尽量恢复或保留功能。

3 预防和护理指导

3.1 疾病知识指导:向患者宣传骨质疏松症的一般知识和治疗预防要点,包括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治疗用药及日常饮食调养,使患者对该病有系统的了解。取得患者的合作,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

3.2 合理膳食:为了防止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首先应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注意合理膳食搭配。对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强调补充足够的钙,特别是饮食钙尤为重要。保证每日摄入钙的标准量在1000~1200mg以上。防止夜间骨质丢失,可嘱患者睡前饮牛奶,为防止便秘,酌情增加水果、蜂蜜等的摄入。指导患者选食含钙丰富的食品,如低脂或无脂牛奶、酸奶、深绿色蔬菜豆类和豆制品、虾皮等。服用钙片时应避免同时食菠菜,因菠菜会与钙形成复合物而影响吸收。

3.3 功能锻炼: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是防止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措施,体育锻炼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顺其自然,劳逸结合,循序渐进,适可而止。一般采取简便易行积极有效的活动方式,散步、慢跑、或健身操等户外活动。鼓励患者多晒太阳,以增加内源性维生素D的生成,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

3.4 合理用药:目前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较多,主要包括激素替代疗法、钙剂、维生素D及衍生物、中药治疗等。在各种药物使用过程中,应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以防不良反应发生及药物中毒,并且不论使用何种药物都必须补充钙剂。补钙坚持1年以上,才有增加骨密度的作用。女性20~50岁需1000毫克/日,50~60岁(绝经后)需1000~1500毫克/日,>65岁需1500毫克/日,男性20~50岁需1000毫克/日,>65岁需1500毫克/日。补钙过多还可引起高血钙,心动过速,血压升高,故服药1个月后应检测血钙浓度,以后3~4个月定期测一次。补充钙制剂的同时应补充维生素D和磷元素。钙磷比为1:1~3:2。适量补充维生素K,它有助于骨钙的沉积。

3.5 自我防护:骨质疏松患者骨骼松脆,易发生骨折,所以必须防治滑倒、摔倒。避免在雨雪天气外出,外出有人陪伴,挽扶。浴室地面有防滑设施,并有足够的照明,跨越台阶应小心,乘坐汽车要扶稳,下蹲时腰背要挺直,避免提重物,上下楼梯扶扶手,借助手杖。

4 预防OP健康教育内容

4.1 预防OP的整体策略包括:年轻时建立骨质,增强骨库;成年和老年期间保持或减少骨质流失,特别是女性更年期后;老年人特别注意饮食,增强体力,防止跌倒;保护骨质不是一时兴致,需要一生的坚持。

4.2 预防OP要有完整的计划

4.3 均衡饮食,保持适当体重多吃钙质食物,如奶类(1ml牛奶=1mg钙)、豆类制品、新鲜蔬菜水果及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蛋黄、肝脏等。有利于补充钙质和骨质的贮存。

4.4 经常运动,保持良好姿势适当的负重运动给骨骼应力刺激,刺激骨生长,防止骨质流失,而且适宜的运动能加强肌肉能力和反应力,减少跌倒的机会。运动要安全、有效,多做户外行走、慢跳、伸展运动,避免做弯腰、抬物等动作。

4.5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过度喝酒及吸烟对骨骼有害,引起骨质的流失。因此必须戒酒、戒烟。

4.6 家居安全,预防跌倒老年患者运动及感觉功能退化,反应慢,应多适宜运动增强反应和平衡力。清除房间里及周边的环境障碍,保证行走安全。

骨质疏松病人的健康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护理干预;原发性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治疗仪;骨密度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745-01

骨质疏松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的生理状态,是机体衰老的表现之一,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表现形式。对老年人有十分巨大的危害,但是由于其发展缓慢,治疗效果不明显所以大多数老年人对骨质疏松的认识不足。因此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旨在评价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干预效果,对护理干预的作用进行初步探讨。本院对门诊接诊的40例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40例门诊治疗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女性患者,以患者T值

1.2方法:常规治疗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同时使用XT--2000B骨质疏松治疗仪进行治疗。具体方法:仙灵骨葆胶囊0.5g/粒,3粒/次,每日2次,维生素D碳酸钙片600mg/粒,2粒/次,每日1次;阿法骨化醇0.5ug/片,每日1次。同时使用XT--2000B骨质疏松治疗仪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10次为一疗程治疗,VAS评分>7分给予美洛昔康0.75mg,每日1次,VAS

1.3观察指标临床疗效:疼痛VAS评分“0―2”分为“优”,“3―5”分为“良”,“6―8”分为“可”,“>8”分为“差”;BMD的 T值:采用超声骨密度测量系统进行足底骨密度检测;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用药后临床表现及患者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采用随机分组,无论年龄,T值及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骨密度T值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对照组和干预组治疗前相比骨密度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2.3两组患者VAS评分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一个月与治疗前相比两组都有明显差异(P

2.4两组患者在观察期间均没有出现骨折等严重并发症。

3讨论

当前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骨质疏松症是伴随老龄化社会,对老年人健康造成巨大危害的疾病 ,骨质疏松症防治是现今医学界较为棘手的难题。目前针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护理作为骨质疏松症等慢性病防治的基层落脚点,有序开展社区卫生医疗服务是慢性病防治的最佳途径[1]。护理干预在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居民对于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仍处于较低的水平[2],关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目前主要集中在调整生活方式,基础治疗和药物治疗,同时通过理疗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后果是骨折,尤其是髋部骨折,由此可带来患者的长期卧床、并发感染、致残等危害,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带来昂贵的医疗费用。治疗的目的在于能增加骨密度从而减少骨折发生风险。有研究表明抗骨质疏松治疗至少要6个月才能有明显疗效。老年人疾病预防意识比较差。由于现在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治疗很少有老年人能够坚持六个月的正规治疗,但是骨质疏松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情会有所进展,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可以采取药物与健康教育并重的综合管理模式,以减少该病的危险因素,延缓其发生发展,防止骨折等并发症出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3]。因此护理干预对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4]。

通过对本研究组随访发现,进行护理干预组患者和常规治疗骨密度T值、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进行护理综合管理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骨折发生率可能造成一定影响,但对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来说,规范、长期的药物治疗是必不可少的,医生的指导和建议可以帮助患者提高用药依从性。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应加强这护理干预力度,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以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总之,通过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护理综合管理,在疾病控制、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老年患者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转归并发症及危害有了很好的认识,能够认真服从护理管理,其治疗效果有了较好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腊梅,路丽娜,周兰珠.老年人照顾者健康状况与护理护理需求的调查[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5)435-437.

[2] 程玉琴, 顾自玲. 谈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骨质疏松症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12)253.

骨质疏松病人的健康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心理干预;疼痛;焦虑症;抑郁症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treament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PI) on the osteoporosis(OP) patients.Methods 107 OP patients with confirmed diagnosis were pided into the PI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randomly.All patients were given Alendronate Sodium and Caltrate for 18 months while patients of PI group accepted additional comprehensiv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Mental health of all patients were assessed with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 and Han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A).The date was collected about the pain grade,bone mineral detection rate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two groups.Results After the treatment,all patitens got less pain grade than before(P

[Key words] osteoporosis;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pain;anxiety;depression

随着我国的人口迅速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并对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造成很大的威胁。由于骨质疏松导致的骨关节退变,甚至骨折等造成患者长期慢性疼痛或关节活动障碍;对老年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造成了很大的影响[1]。本文在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采用心理干预等综合治疗,进一步探讨心理干预治疗的有效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对象为2007年6月—2008年12月直属的几所干休所门诊病号及干部病房接受治疗的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07例,男70例,女37例;年龄60~80岁。参照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2]: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测得腰椎(L2~L4)或股骨颈骨密度(BMD)值低于正常值2个标准差或以上,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未能控制的心脑血管病等干扰骨代谢疾病的患者以及3个月内使用过其他影响骨代谢药物者。10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在年龄、疼痛强度分级、骨密度及骨代谢等方面均具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本院标准化骨质疏松治疗用药方案:口服阿仑膦酸钠(福善美)70mg,1次/周,补充钙尔奇D(每片含钙元素600mg,维生素D3125U),1次/d。干预组患者在接受标准口服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骨质疏松症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的综合治疗,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个别心理治疗,患者互助治疗,社会家庭的支持性心理治疗。

1.3 标准 治疗前后用DPX双能X线骨密度仪(美国Lunnar公司)测定腰椎2~4(正位)、股骨颈(非优势侧)骨密度。治疗前及治疗后每月随访记录骨痛变化,参照“骨质疏松症症状分级量化表”[3]:疼痛强度分0、1、2、3、4级,按简化McGee法分0~10度,其中0度记0分,1~3度记2分,4~6度记4分,7~9度记6分,10度记8分。心理状况调查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4]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A)[5]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定。HAMA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两名主治医师对患者进行联合检查,一般采取交谈和观察的方式,检查结束后取两名评定者独立评分的均值,一次性完成表格填写。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07份,回收107份,占调查人数的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和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前后骨痛强度分级比较 见表1。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分级比较 两组治疗前疼痛强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强度均明显改善(P

2.2 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变化 见表2。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变化两组治疗前骨密度及代谢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过治疗,两组骨密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

2.3 患者治疗后焦虑和抑郁检出率比较 见表3。表3 骨质疏松症患者接受不同治疗后焦虑、抑郁检出比果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心理干预组中焦虑抑郁症状均以轻度为主,且接受心理干预等综合治疗的干预组患者的焦虑检出较对照组显著性减少(P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目前最为常见的一种老年性、全身性疾病,是以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退化、骨脆性增高及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症临床主要表现为骨、关节长期慢性疼痛及易发骨折,其中疼痛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6]。除了原发危害,长期慢性疼痛及关节活动障碍可引发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7],已成为危害老年患者的重要隐患。

传统的骨质疏松症治疗方案以口服药为主,包括合用补充钙剂(增加骨密度)与抑制骨吸收药物,临床上常合并用口服中成药。阿仑膦酸钠(福善美)是临床上常用的抑郁破骨细胞活性的双膦酸盐类药物,相关研究证明其确实可以有效抑制骨吸收[8]。采用福善美+钙尔奇口服治疗,提高了患者的骨密度,对骨质疏松患者的症状缓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前期的调查研究显示,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群体中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发生几率较高[9],这可能与患者对疾病本身认识不足,疼痛导致患者的生活、工作能力降低,对疾病预后的担心及长期医疗费用的投入有着密切的关系。许多文献表明,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支持性心理干预能有效地稳定患者情绪,消除焦虑、抑郁,同时也改善了躯体症状,使患者整体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机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提高。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均明显缓解了疼痛,且较对照组相比心理干预组效果更为明显。而干预组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改变与对照组基本相当,均能提高骨密度、碱性磷酸酶并降低尿钙/尿肌酐。两组经过心理治疗后,干预组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焦虑、抑郁的检出率特别是重度焦虑、抑郁的检出率明显下降。这说明骨质疏松症患者在口服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心理干预后,能更有效地缓解疼痛症状,并且有助于心理负性情绪如焦虑、抑郁症状的减轻和缓解。而心理干预对骨质疏松患者疼痛的减轻可能是由于通过大脑多种功能调节植物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而影响了机体钙磷代谢系统及炎症因子的代谢[10],这需要进一步的实验来证实。

本研究表明,心理干预不仅能解决患者的负性情绪及心理问题,还能使接受口服药物治疗的骨质疏松症患者疼痛症状得到更有效的缓解。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心理干预工作可以在门诊、住院病人及随访中较为便利的开展,因此临床上对待骨质疏松症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密切观察其心理状况,根据病情适当地进行心理干预治疗,以提高其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辛,席冠华,王云霞.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护理研究,2004,8(6):1035-1036.

2 刘忠厚,杨定焯,朱汉民,等.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二稿).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2,6(1):1-3.

3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56-360.

4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

5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出版社,1999:263-266.

6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手册”编写专家组.中国人群骨质疏松诊疗手册.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7:1-67.

7 Maclean C,Newberry S,Maglione M,et al.Systematicreview: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treatments to prevent fractures in men and women with low bone desity or osteoporsis.Ann Intern Med,2008,148(3):197-213.

8 吴文,智喜梅,李东风,等.阿仑膦酸风俗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密度及骨代谢的影响.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6,27(4S):205-206.

骨质疏松病人的健康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老年人跌倒 紧急处理 家庭预防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4(b)-0220-01

跌倒是一种不能自我控制的意外事件,指个体突发的、不自主的、非故意的改变,而脚底以外的部位停留在地上、地板上或者更低的地方[1]。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跌倒是老年人慢性致残的第三大原因,每年约有30%的≥65岁老年人发生过跌倒,≥65岁老年人跌倒后骨折的构成比较高,其主要与骨质疏松和平衡能力下降等自身因素有关[2]。15%发生过2次以上,并伴有骨折、软组织损伤和脑部伤害等,因而导致老年人活动受限、医院就诊或死亡[3]。跌倒已成为公共卫生问题,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基于人们缺乏急救知识和预防措施,本文对老年人跌倒的紧急处理及家庭预防指导做如下综述。

1 老年人跌倒现场紧急处理

好心扶起跌倒老人却被诬陷是你撞的,此类事件在各地层出不穷。为此,卫生部出台了《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4]其中明确指出:老年人跌倒后,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况进行跌倒后的现场处理。以下是老年人跌倒的相关急救措施。

1.1 检查确认伤情

(1)老人意识不清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有呕吐,立即将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畅通;如有抽搐,移至平软地面防止碰伤,必要时牙间垫硬物防止舌咬伤;如发生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有外伤出血者立即止血包扎。

(2)老人意识清醒询问跌倒情况及对跌倒过程是否有记忆,如不能则立即送往医院或拨打急救电话;询问是否头痛、手脚无力等,提示可能为脑卒中,处理时应避免加重脑出血[1];检查四肢有无骨折,老年人在跌倒后局部疼痛和压痛,且局部肿胀、瘀斑、肢体功能障碍、畸形的应怀疑骨折发生,及时送往医院治疗[5]。在送往医院途中要注意平稳搬运病人,病人应保持平卧姿势。

2 老年人跌倒的家庭预防指导

老年人由于年龄增长,身体素质差,平衡能力下降,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等内在原因,地面滑,光线暗等外部原因,易引起跌倒。社区护士应该对社区人群(包括老人、家属、社区邻里)进行健康宣教,让大家都认识到预防老年人跌倒的重要性。具体措施如下。

2.1 筛选高危人群,增强防跌倒意识

运用跌倒风险量表评估,筛选出有跌倒倾向的患者(如糖尿病、脑卒中、高血压等,虚弱无力、面色苍白、偏瘫或行走时不稳、抬腿困难、步速慢、年龄≥65岁等评估可能有跌倒高风险),有爱心、耐心地协助老年人完成日常生活护理。

2.2 合理布置局室,保证光线充足

室内布置应足够宽敞,少堆放杂物,室内光线充足,夜间有照明灯,地面随时保持干燥,浴室内放置防滑垫。

2.3 注意外出安全,提防跌倒发生

老年人外出,应避开上下班高峰,鼓励老人穿戴色彩鲜艳的衣帽,以便引起路人和驾驶员注意,减少意外伤害的危险[6]。坐公交时要扶稳,跨越台阶时要小心。行动不便者使用拐杖或者应有人搀扶。

2.4 指导合理用药,避免诱发跌倒

很多药物可以影响神志、精神、视觉、步态、平衡、血压等,增加跌倒的发生率。老年人应慎用药物,如利尿剂、四环素、异烟肼、抗癌药、强的松等均可影响骨质的代谢。应该指导老年人合理用药,不随意加减药,了解药物的相关不良反应,避免同时服多种药。对服用镇静、安眠药的老年人,未完全清醒劝其不要下床活动。

2.5 指导合理饮食,防止骨质疏松

食物中如果缺乏钙质,会降低人体构造骨骼的能力。因此有必要指导老年人加强膳食营养,保持饮食均衡,适当补充VD和钙剂;绝近期老年女性必要时进行激素替代疗法,增强骨骼强度,降低跌倒后的损伤严重程度[1]。

2.6 指导合理运动,提高身体素质

老年人应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加强体育锻炼和适当的活动,保持骨关节的灵活性和防止肌肉萎缩无力和骨质疏松,特别是要加强下肢肌肉、关节的锻炼。方式如;跑步、步行、爬楼梯、跳绳及负重锻炼,每天运动30~40 min,每周坚持4 h以上。但应遵循循序渐进,不超过耐受力的原则。在此基础上,积极参加适宜运动锻炼,广播操、健身操、跳跃等[7]。另外,对于跌倒高危人群:老年人、老年病及功能障碍者,应坚持积极的康复医学干预策略,实施适宜的康复功能训练以有效预防跌倒的发生。可能的康复干预措施主要包括:注意力、平衡、步态,以及日常生活功能训练等[8]。

2.7 调整生活方式,减少跌倒风险

(1)转身、转头时动作一定要慢;(2)走路保持步态平稳,尽量慢走,避免携带沉重物品;(3)放慢起身、下床的速度;(4)避免在他人看不到的地方独自活动[1];(5)穿着舒适合身,避免过于紧身或过于宽松的衣服,鞋子要合适,避免穿过大过软的鞋子,最好能够防滑。

2.8 合理健康宣教,了解跌倒知识

社区可组织健康保健预防等知识学习讲座,设立健康教育宣传栏。家庭也可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向家中老人普及预防跌倒的知识。老年人跌倒时如果背部朝地,双脚屈膝,将屁股挪到舒适位置,双手伏地,休息片刻,体力恢复后可以稍挺背使自己变成坐位,或者翻转身体使自己变成俯卧位,再向他人救助报告自己跌倒;如果腹部朝地,抬头,双手支撑地面,抬起臀部,双腿屈膝,可以倚着椅子或者身边其他支撑物缓慢站起,再向他人求助报告自己跌倒。

参考文献

[1] 化前珍.老年人护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26-128.

[2] 任红红,于普林.老年人跌倒的干预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1,30(10):883-886.

[3] 周白瑜,石婧,于普林.北京市社区老年人跌倒情况及其后果的相关因素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3,34(8):779.

[4] 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2,19(8):9-10.

[5] 何亮.浅谈老年人跌倒的预防及处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9):45.

[6] 李春玉.社区护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