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学教学辅导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培养学生分类自学
传统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进行分类自学辅导教学要扬长避短,并注意遵循以下教学原则:
1.“班集体与个别化”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班集体与个别化相结合既是一种教育思想,又是一条教学原则。自学分类辅导教学既保存了班集体,又保存了个别化。这样就做到了班定步调与自定步调相结合,在保证学生的共同发展的同时,也注意到了不同思维类型的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
2.“启、读、练、知、结”相结合的原则
掌握“启、读、练、知、结”相结合的原则需要教师在教材上下功夫,打破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课时中间30~40分钟内对照阅读提纲专心自学。
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效率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进行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数学知识难度较大,也会相应地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数学课程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动力。对学生进行数学课程辅导,就要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首先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面着手,使学生形成求知欲,从学生自身方面来提升数学课程辅导的效果。其次,在初中学生年龄段,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具有求知欲望,教师可以通过新鲜事物以及生活中事物作为课题的切入点,充分调动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积极性,通过多元化课堂辅导模式的开展,使学生在贴近现实的问题思考中对知识的记忆水平更为牢固。
2.从教学辅导学习过程方面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学习知识的过程实际上是建立在对以往经验联系和实践的基础上,数学课程学习也不例外,由于初中学生初次接受到具有专业化规范的数学知识,很难通过以往的经验对数学概念模型进行理解,这就需要教师通过经验的转化来做到学生对知识模型的理解,以课程实效性学习作为数学学习的最主要动力。
三、指导学习数学的方法
从数学学习的角度出发,就是要通过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考察,引申出数学学法指导的内容和策略。
1.行为结构既是学习新知的目的和结果,又是学习新知的基础,因而在数学教学中需注重外部行为结构形成的指导。由于这种外部行为主要包括外部实物操作和语言表达,所以在数学学法指导中,一要重视学具的操作;二要重视学生的言语表达。
2.认知结构同样既是学习新知的目的和结果,也是学习新知的基础,故而数学教学要加强数学认知结构形成的指导。所谓数学认知结构,是指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按自己的理解深度、广度,结合自己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特点,组合成的一个具有内部规律的整体结构。因此,对于学生形成数学认知结构的指导,关键在于不断地提高所呈现的数学知识和经验的结构化程度。在数学学法指导中,须注意如下几点:一是加强数学知识间联系的教学。二是重视数学思想的挖掘和渗透。三是要注重数学方法的明晰教学。
3.在原有行为结构与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无论是通过同化,还是通过顺应来获得新知,必须是在一种学习机制的作用下方能实现。而这种学习机制主要就是对学习新知过程的监控和调节。实质上,能否会学,关键就在于这种学习机制是否建立起来。为此,在数学学法指导中,需要注意:
①要传授程序性知识和情境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即是对数学活动方式的概括,如遇到一个数学证明题该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再干什么,就是所谓的程序性知识。情境性知识即是对具体数学理论或技能的应用背景和条件的概括,如掌握换元法的具体步骤,获得换元技能,懂得在什么条件下应用换元法更有效,就是一种情境性知识。
②尽可能让学生了解影响数学学习的各种因素。
③要充分揭示数学思维的过程。
④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诊断,明确其自身数学学习的特征。⑤指导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评价。
⑥帮助学生形成自我监控的意识。
一.自学辅导教学法与讲解法的差异:
1.在教学特点上的差异
讲解法是当前中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较多的一种主要教学方法,它的主要特点是较突出地体现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其优点是能保持教师讲授知识的主动性、流畅性和连贯性,时间易被老师控制,但亦有其不足的一面 ----忽视了学生基础条件和认识条件上的差异,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和个性发展。
2.在教学环节上的差异
讲解法一般分为新课引入、教师讲解新课、学生练习巩固、教师小结等若干个教学环节。其中“教师讲解新课”是讲解法教学的核心环节。于学生而言,听讲解法的课,能连续地、流畅地获取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较自如地越过自己的知识盲点,因此也是一个相对轻松的学习过程。但这种教学方式往往由于教师一人独占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而导致学生由于课堂上练习机会少而出现这样一个现象 ----听得懂但当独立完成作业时却觉得困难。
3.在备课上的差异
备讲解法课型的课与备自辅法课型的课,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两者的着眼点不同 ----前者的着眼点在于怎样让学生听得懂,而后者则着眼于怎样让学生能读得懂,这就导致两者在备课时考虑的方向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备讲解法的课,教师考虑最多的是如何将教师本人对定理推导、例题解答过程的分析理解、例题引申出来的新变化等转换成一个个有条有理的步骤告诉学生,让他们在能听得懂的基础上获得知识。这种做法,往往是将教师本人的思维过程反映在课堂教学上,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是相对顺利的。
二.自学辅导教学法教学的主要环节:
1、课前准备工作
除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吃透教材外,还要深入了解学生,自学辅导教学法按学生思维类型的二个方面敏捷和踏实,将学生分成敏捷而踏实,敏捷而不踏实,不敏捷而踏实,不敏捷而不踏实四种类型的学生,了解学生就是要全面掌握学生的各方面情况,特别要了解学生属于哪一种学习类型。当然学生类型有它稳定的一面,但也要考虑到学生通过学习会有变化,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拟定课堂上辅导方案,使课堂教学中的辅导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性,提高实效。
2、课堂工作
(1)首先搞好组织教学,这是顺利进行正常教学的保证。
数学自学辅导教学的组织教学与传统的组织教学有明显的不同,我们知道,组织教学的任务就是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自始至终组织到当堂课的学习任务上来。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多地是教师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讲授上,但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一般地,初中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注意的集中是相对的,分散是绝对的,因此,组织教学应贯穿于全部教学过程之中。
(2)其次是复习旧课,引入新课。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及涉及本课的有关知识进行复习,要简明扼要,抓住要点,点穿实质,然后,自然过渡,引入新课,简述学习课题,布置学习内容,出示读书提纲,明确学习要求,一一这叫教师定步调,以保证教学过程的计划性和完整性。以下将看到在大步调前提下,学生可充分发挥其主动性,自定小步调,去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自定步调充分地照顾了学生学习上的差异,这样学生可以快者快学,慢者慢学,达到了班集体与个别化相结合。
【关键词】小学数学 复习 能力
1 制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制定复习计划前我们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弄清学生在以往学习中存在的难点、疑点所在。切实把握复习的具体内容,贯彻落实课标的精神,使复习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和可行性。课标是复习的依据,教材是复习的蓝本。我们要认真研究课标,把握教学要求,弄清重点和难点,做到复习有针对性,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针对总复习的四个领域我们打算这样初步安排课时进行复习:数与代数(10课时)、空间与图形(11课时)、统计与可能性(5课时)、综合应用(4课时),当然,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2 通过“整理与反思”梳理各领域的知识点
教材设计了“整理与反思”的环节,因此,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梳理各领域的知识点,形成网络,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把握。以数的认识为例,我们要让学生整理与反思以下知识点:(1)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2)分数的基本性质;(3)小数的性质;(4)分数与除法的关系;(5)数位顺序表;(6)数字信息表示;(7)多位数的读、写;(8)数的改写省略;(9)数的大小比较;(IO)倍数和因数、奇数与偶数、素数与合数、公因数和公倍数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II)分数与小数、百分数的互化;(12)探索数的排列规律,体会小数和分数的稠密性,体会有限与无限辨证统一;(13)百分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通过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查漏补缺,夯实基础,提高能力,促进学生发展,同时可以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3 利用“练习与实践”环节巧导精练,全面提高
教材设计了“整理与反思”的环节,我们要利用这一环节组织有效的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能的重要手段;这也是复习的重要一环。特别重要的是教师要根据复习内容,适当拓展和延伸,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复习过程,同时我们还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设计一些练习让学生精练,并在导和练上体现因材施教,确保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在设计练习时,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3.1 培优辅差促中间。首先按照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差异,把全班学生相对分成优、中、差三个小组,优等生的复习以自主学习结合教师的点拨,中等生以小组合作结合教师的讲解,差生以教师的辅导结合优生的帮助,设计练习时可以让三部分学生进行分层练习,教师要充分把握练习的层次特点:基础题、提高题、综合开放题。在此基础上分层练习:对后进生要求完成基础题,并只求一题一解;对中等学生,除上述题外,再增做提高题;对优生,在中等生的基础上增加综合开放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3.2 练习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在复习时设计的练习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要针对学生的知识缺陷、误区、重难点、疑点来设计,让学生通过比较、鉴别、互评等方法,加深理解,填缺补差,完善知识体系。
3.3 练习题的选择要体现精选性原则。复习中的练习题必须精心选择,题目必须有一定的基础性、启发性、代表性、综合性。要选择一些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题目让师生共同进行探究,帮助学生从中找出规律与方法,达到解一题,通一类,带一串。如,可精选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和可以引申推广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训练、研究,以开阔学生的思路使学生通过复习有新的收获,新的体会和新的提高。
(一)开展自学辅导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堂内容
在初中阶段,数学是一门令许多学生感到头疼的科目,不少学生曾反映,自己在课堂上跟不上其他同学的思路和教师的讲课进度。初中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一些数学课程内容的思维跳跃度较大,而许多学生在上课之前没有对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因此在听课时就很难理解教师讲述的内容。开展自学辅导,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下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对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后,再去听教师的课堂讲解,就能很快理解教师所讲的知识。
(二)开展自学辅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过去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总是习惯于采用固定的模式开展课堂教学。例如,在讲述“三角形余弦定理”这章内容时,教师总是习惯于先将三角形余弦定理的内容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背下来,然后为学生讲述定理的含义,接着给学生分析例题,最后让学生自己完成课后练习。如果教师总是在一开始就将学习内容明明白白地告诉学生,很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采用自学辅导方式,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先自己阅读余弦定理,然后画一个三角形来思考余弦和正弦之间的关系,可以提高学生从定理中提取知识信息的能力,掌握自学的窍门。
(三)自学辅导能够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一门偏重于运用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学科。为了培养学生的这两项能力,许多教师总是习惯于将每个数学问题的完整推理过程告诉学生,并将解题过程中的每个要点巨细无遗地分析给学生听。但不少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采用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取得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这是因为,教师的讲解虽然十分详细,但却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机会,如果学生不能独立思考,就不可能养成推理能力。在自学辅导教学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可以拥有很多独立思考数学问题的机会,在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就是从旁辅导,适时为学生提供一些建议,帮助学生对问题展开探究。
二、将自学辅导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堂的实践方法
(一)在预习时通过自学辅导,引导学生思考数学问题
教师可以在每节课下课之前,提前告诉学生下一节课要讲的内容,让学生先阅读教材内容,在脑海中对这节知识有个大体印象,并将预习过程中不理解的问题记录下来在课堂上询问教师。同时,学生在进行预习时,还可以通过网络渠道,寻找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料,作为预习的辅助,帮助自己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例如,教师在讲到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平面直角坐标系”这章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对知识点内容进行预习。在学生对课文进行预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为学生提供一些启示,帮助学生思考问题。如果有学生无法理解坐标点的概念,教师给出适当的提示,让学生想想坐标图上的网格像什么,一些学生会想到,这些网格很像地球上的经纬线、一些学生会想到围棋棋盘上的目。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自主思考问题的习惯。
(二)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可以将班级上的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然后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来提高自学能力。例如,教师在讲到七年级上册的“二元一次方程式”时,可以创设这样一个问题:假如现在共有蓝色和紫色的礼物盒25个,礼物盒中总共装了66件礼物,在紫色的盒子中装着2件礼物,在蓝色的盒子中装着4件礼物,请问蓝色和紫色的礼物盒分别有几个?这个问题乍看之下有些复杂,但事实上这个题目是十分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在讲到这个问题时,教师应该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问题展开讨论,尝试自己寻找建立方程式的方法。经过讨论,学生商量出,将蓝色和紫色盒子的个数设为x和y,则有方程4x+2y=66,x+y=25,将两个方程联合起来就能算出x=8,y=17。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想想怎样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答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三)在下课后通过自主复习,巩固学过的数学知识
古语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就是指,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领悟出新的知识,达到自学的目的。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复习的好习惯。例如,教师在讲完“三角形的内角和”这节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回顾和复习,并尝试在不了解外角和定理的情况下,运用内角和定理来推测外角和。又如,教师在讲到“全等三角形判定”时,可以先详细地给学生讲述“SSS”(三边全等)和“SAS”(两边及夹角相等)为什么可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并嘱咐学生在下课后自己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复习,在复习时尝试分析“ASA”(两角及公共边相等)为什么可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复习是巩固数学知识的最佳方式,在自主复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回想起旧知识,还能尝试对新知识进行推理。
三、结束语
一、学困生的现状及成因学生成绩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性格内向,甚至孤僻,不肯发问,身体不佳,都有可能造成学习成绩不良。另外学生所处的集体风气不好,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应,以及受家庭、社会的影响,师生关系紧张,也可能造成学生学习成绩的不良。学困生在学习中通常具有 “四不”“三缺乏”的特点。“四不”即学习能力不强、学习方法不当、学习行为不良,学习情意不健。“三缺乏”即在学习过程中一缺乏主动的参与过程二缺乏积极的思考过程三缺乏依靠自己的实践去获取知识能动的过程。即使现有的少得可怜的知识也是在听老师这样将那样说后知晓的。而经历的主要是题海过程。久而久之失去的是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改善师生关系是学困生进步的基石
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受家长或老师的批评指责较多;他们自尊心和自信心经常受到挫折,在心理上出现害怕或厌恶老师,与老师便有一定的距离。而改善的办法是:(一)尊重人格、奉献爱心,缩短师生心理距离,使学生能亲其师,信其道,喜欢你,亲近你,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辅导。(二)教师要从学习、生活上去多关心有困难的学生,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他们在一起活动,让他们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关心和爱。(三)作为老师应善于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使自己变得更优秀,让学生佩服、敬重。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四)要给与学困生更多的关心,但关爱不是迁就,对学生一定要严格要求,赏罚分明,该表扬时及时表扬,该批评时也决不姑息。只有如此,才能让学生明辨是非,向着正确的方向努力,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三、教学中多关注学困生 ,并做好学法指导
1、备课时要想到学困生
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正在接受知识、努力发展的人,新课标在很大程度上更加注重了人文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除了钻研教材,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和学习目标外,应该时时刻刻关注学生。而鉴于学困生基础薄弱,能力不强,兴趣不足的特点。备课时更应思考以下一些问题:学困生是否已经具备了学习新知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困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掌握的程度怎样?学困生有无兴趣进行课堂学习?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他们的兴趣?教师该如何设计教学问题,教学步骤?教学活动如何开展?如何为他们降低起点放平坡度?如何让他们参与到师生、生生间的合作交流活动中?教师应预测到学困生的需要,掌握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情感状态,把握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在备课时,更多地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去考虑教学方案,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2、课堂教学中多关注学困生
(1)要在课堂中创设一种和谐、宽松、向上的学习氛围,改变学困生在课堂中自卑,受学优生歧视的状况,以此激发学困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2)认知上要给予低坡度。(3)注重分层教学。(4)实现学困生的优先照顾原则。
3、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暴露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过程”
教师在授课中不能一味的展示畅通的思维。要暴露的是怎么想到的?碰了那些壁?如何转变思路?合理方法是怎样选取到的?要让学生暴露从失败到成功的思维过程,从模糊到清晰的思维过程,要给学生一个经历过的失败的介绍,所有有活力的思想都有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应给学生足够的经历时间。否则学生在书本上看到的,在课堂上听到的都是一帆风顺的例子,自我感觉懂了,但倘若自己去完成则很少能马到成功往往是束手无策。
4、学习习惯要努力培养
我们都知道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而更为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但对于学困生教师往往觉得能教会他们一些基础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就不错了,培养他们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那是妄想。其实不然,对于学困生只有两手一起抓,才能使他们真正“脱贫致富”,否则永远需要教师搀着走路,永远落于人后。
四、对学困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辅差工作
1、实现作业面批
(1)作业面批有助于了解作业情况,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减少抄作业的现象。从而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复习旧知,弥补知识脱节、方法技能掌握的不牢靠。
(2)作业面批能让师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探讨,其间教师针对性的纠错与辅导并鼓励学生不懂就问,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对学生进步进行鼓励和表扬,帮助学生度过难关,树立信心。
2、加强课前、课后的辅导学生基础越差越要多花时间来辅导
在讲授新课时,先在课前给他们讲一遍,使他们心中有数。这样再和其他同学一起听课时,他们就能得心应手了。而每一节新课后,应对他们及时检查、督促、辅导,使他们牢固地掌握好新学的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3、落实学困生的错题整理及内化
要求学生一天(也可以一周)整理一次,将自己课堂作业本上、回家作业本上、以及单元测试卷上的错误题目进行整理。每周结束前学生利用中午或空余时间,让其对错题进行解答,利用错题进行对比学习,避免错误的再次产生。
4、落实生生结对要充分发挥优秀生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在班级中实行“一帮一”的结对活动。首先要做好协作双方的思想工作,让教者愿交,学者愿学。其次要提出具体的目标、要求,设立奖、惩制度。平时作业、课堂发言、单元检测等,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成绩情况,给组内成员适当的加分、减分并进行统计。在期末与考试成绩和评优联系起来。这样,辅导者和被辅导都非常积极,而教师则一定要坚持随时随地地检查与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