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乡建设工程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要:
阐述了新型农村社区的含义和类型,分析了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关键风险因素及质量形成的三大阶段,针对新型农村社区工程项目本身的特点和建设实际,探讨了影响其质量的七大关键风险因素,为新型农村社区工程项目的质量风险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新型农村社区;工程项目;质量风险管理;风险识别
一、新型农村社区的涵义
新型农村社区是指在农村区域按新社区布局规划所建设的、居住方式与农村产业发展相协调,且具备完善基础设施和社会化公共服务设施的现代化新型农民聚居点。通过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农村就地城镇化,使农民不离土不离乡,通过进厂、进社区来享受城市生活。新社区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创新点,是提高城市化水平的重要途径。虽然新社区的基本形态、发展方向大体上是一致的,但新社区形成的依赖条件是不尽相同的,从调研的情况看,新社区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城镇带动型、产业支撑型、公共服务引导型、项目推动型、商业带动型等。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新型农村社区住房项目主要由政府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施工招标建设的“政府代建”模式,房屋的建设房款主要是由村民原有房屋的政府给予一定的拆迁补偿和村民自筹资金,新型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则主要由政府财政拨款解决。
二、影响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的关键风险因素及阶段分析
造成工程质量风险往往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尽管质量风险事件不尽相同,但通过大量质量风险事故的调查和查阅文献资料,可以发现引起工程质量风险的主要因素是:人、材料、方法、机械、环境,简称“4M1E”因素。此外,这五类因素对工程质量风险的影响还可分为三个阶段,即项目勘察规划设计阶段、施工过程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鉴于目前在工程项目建设领域,众多专家和项目管理者都比较认同4M1E因素论,因此,以“4M1E”论和建设工程质量形成的三大阶段论为基础,综合考虑各方因素,再结合新型农村社区住房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采用专家访谈法和文献研读法综合考虑分析农村新型社区住宅项目建设质量关键风险因素,力争全面、客观、准确反映目前新型农村社区住房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
(一)工程项目建设质量关键风险因素
1人的因素
人是工程项目建设和管理活动的主体,包括建设项目的决策者、管理者、经营者、技术人员、作业人员等。人的管理组织水平、学历和专业水平、质量管理意识、责任心将影响工程建设的质量。
2材料因素
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是构成工程实体的物质基础,材料费约占工程造价的60%,且品种多、数量大,材料的质量对工程项目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提高工程质量必须对工程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
3方法因素
方法因素包括前期的规划设计方案、施工技术方案、施工工艺方案、施工的组织设计、检查验收标准和流程等。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可以快速有效地实现建设工程质量目标。反之,如果施工方案不正确或者不合理,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考虑不周会出现较多的问题,增加建设工期,大大提高施工成本,甚至严重的将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
4机械设备
目前,大量技术先进的建筑机械设备代替了人工劳动,大大压缩了施工工期,也使施工过程更加专业化、自动化和精确化。由于性能、技术的差异,施工机械设备在价格上差别也较大,加之机械设备选择、使用不当,也会影响项目的建设质量,合理地选择、使用和保养施工机械十分重要。
5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是指施工项目所在地的地质水文、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等技术环境,施工方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度也都属于施工的环境因素。由于环境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对工程质量的影响程度就会有所不同。要对环境因素加强控制,针对技术环境条件,确定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合理安排施工作业的人员和时间,建立一系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营造一个高质量施工的氛围。
(二)项目建设质量形成的三大阶段
工程项目的质量风险与项目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有关。因此,对工程项目的质量风险评价应根据项目各个阶段的质量风险影响因素进行客观、科学、全面的评价。其生命周期涉及到工程项目的决策规划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及竣工验收三个阶段。
三、新型农村社区工程项目质量风险分析
(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建设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设计规划深度不够,建设质量水平较差,社区管理和社会服务不到位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整个新型社区住房项目的整体建设质量,每个环节、每个阶段都可能会出现建设质量风险,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整个项目的建设质量,运用项目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和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系统决策,统筹管理,确保新社区住房项目的高质量、低风险的目标。
(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要求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必须自始至终坚持高质量建设。必须严把质量安全关,不能因盲目降低成本、满足群众的购买能力而忽视工程质量。要严把施工图审查、招标、监理、质监、验收等重要环节。要按照建设集约化、居住生态化、管理科学化、布局合理化的理念,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休闲娱乐、绿化美化、生产布局等通盘考虑。努力建设一批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服务配套的新型农村社区。确保群众买着放心、住着舒心,把好事办实,让群众满意。对住房的质量要求在保证高质量的同时也要考虑建房的经济性、考虑当地村民的购买力,外观质量上突出美观性、要与当地的自然人文环境相适应。
(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质量风险的特点
新型农村社区住房建设工程项目投资大、工期长、涉及面广,建设过程存在着各种风险,给人们全面、系统地识别风险因素带来许多困难。新社区项目建设工程的质量风险有如下特点。
1不稳定性
由于影响质量因素比较复杂,隐蔽工程部分的质量问题更是难以及时发现、工程检查验收的标准模糊,因此工程的质量不够稳定。
2出现质量问题代价高
建设工程项目一旦完工,出现质量问题,根本不可能拆除或者毁掉,只能找补,处理起来比较麻烦且效果不好,代价较高。尤其是当隐蔽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就不仅仅是要修补出现问题的部位,因为要修补出现问题的部分往往要先破坏质量完好的部分,这就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所以,代价比较高。
3质量标准的模糊性
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质量与城市商品房质量不同的是它具有一定的灰色空间,国家也没有相应的统一质量标准,即使有也很难在农村完全执行下去。
四、新型农村社区工程项目质量的关键风险因素及应对措施
(一)做好项目规划设计
项目的规划设计是项目质量高低的前提和基础,对于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工作,政府要成立专门协调机构,抽调建筑设计规划院等部门的专业人员指导,专人负责本社区的规划工作。在查阅相关资料和调查的过程中发现新型农村社区项目规划设计的问题比较多,村庄基础设施不完善、垃圾乱堆、污水乱排、村容村貌差,导致“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村庄布局散乱、住宅风格不协调、建设档次低质量差,导致村庄建房先建后拆,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原因是设计单位的资质等级低和专业规划设计水平低,造成项目规划设计水平较差。
(二)强化承建方的施工组织管理
施工方的施工方案和项目管理水平影响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质量。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由于施工方案不合理,施工方法不科学造成的墙体开裂、墙面渗水等现象比较常见。因此必须严格按照规划要求,组织项目的施工公开招标,选择实力较强、质量控制较高的信誉度较好的施工企业。针对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要求施工方案和工艺技术合理,现场技术人员和作业人员应严格按施工方案的内容来执行。
(三)提升施工管理人员、监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些中标企业往往私自分包给分散的工程流动队,这些流动队大都是缺乏建筑行业资质的农民,技术水平较低,不能严格按质量标准进行施工,管理控制难度较大,对新型农村社区的住房项目建设带来极大的质量风险。同时,施工企业的现场管理人员、监理人员、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资质等级较低,质量意识淡薄,责任心较差,对现场施工的技术要求和控制能力差,出现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对其所负责的施工图纸、施工技术变更、技术交底、质量管控、材料控制能力较弱,这些都极易产生质量问题。因此,提升施工管理人员、监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责任心和技术水平相当关键。
(四)规范材料的质量标准和存放管理
由于建筑材料管理比较混乱,采购质量标准不高,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目前在新农村建设中,由于资金限制和质量意识淡薄,对采购材料的质量标准要求较低。因此也需要做好材料的进场验收和合理的保管。在材料的实际使用过程中要做好复检,发现有质量问题的建筑材料绝不能使用,在合理的成本范围内,尽量制定材料的高质量标准、选择比较诚信的供应商进行规模化采购以降低成本。新农村建设更要注重节能环保,尽可能地选择新型的环保材料。
(五)注重机械设备技术性能
目前用于新农村建设的机械设备相对比较落后,设备性能和规格较差,不能满足新社区房屋施工和检测要求。对于机械设备,没有安排专人管理,没有定期进行检测和维修保养,损坏风险比较大且大型先进的设备使用量较少。因此,机械设备的性能和质量直接影响工程施工的进度、成本和质量。
(六)注意环境因素影响
这里指的是项目工程的技术环境、工程管理环境、当地的人文环境,当地的农村特色、作业环境和周围环境。比如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复杂的地理条件给施工会造成困难,增加施工成本和时间;冬季严寒天气不允许施工,否则会出现质量问题。高温严寒天气施工也可能会出现人为的质量事故和生命安全。有些为赶工期采取着急赶工,一味求快,不按工序严格执行施工,也会带来严重的质量问题,因此工程项目的环境因素也会影响着项目工程的质量。
(七)解决好投入资金少与资金到位不及时的问题
建设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从规划设计到竣工验收交房直至装修住入为止,都需要不菲的资金。虽然现在农村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收入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大部分的村民还是难以在短时间内支付十几万的房款。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拆迁原有旧的房屋虽有一定的补偿款,但是置换新房屋,几乎每家都要再支付几万至十几万的新房款。由于中标的施工企业仍要获取利润,也就有了合格基础之上的满足质量目标要求程度和资金投入互为矛盾的一面,因此需要在房屋价格和质量标准上作出综合权衡,在合理的价格基础上更要强调房屋自身的质量,否则价格就无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景全.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特点与发展建议[J].城乡建设,2013(1):21-22.
[2]李哲.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初探[J].科技致富向导,2011(2):21-22.
[3]陈文科,刘田喜,陈汉华,等.中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典型模式与路径分析———以湖北省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10(5):4-14.
[4]丁聪,刘应宗.中国房地产市场政府调控政策的动态博弈分析[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55-60.
【摘要】本文从建设工程管理和建设工程监理的涵义、业务范围及相关政策法规和规章等方面探讨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与建设工程监理的关系。
Key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engineering supervision
【 abstract 】 this paper from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an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upervision of meaning, the scope of business and related policy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rules, and discussed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and construction project supervision of the relationship.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1.1涵义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内涵是:自项目开始至项目完成,通过项目策划(roject Planning)和项目控制(Project Control),以使项目的费用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得以实现。(参考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关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定义,此定义也是大部分国家建造师协会认可的)。该定义相关字段的意义如下:
1.1.1“自项目开始至项目完成”指的是项目的实施阶段;
1.1.2“项目策划”指的是目标控制前的一系列筹划和准备工作;
1.1.3“费用目标”对业主而言是投资目标,对施工方来说是成本目标。
可以看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从项目的开始到项目的完成,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的计划、协调和控制。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建设单位的要求,在给定的费用和所要求的质量标准下,按时完成具有一定功能和经济实用性的项目。
1.2业务范围
按照建设部2004年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业务范围包括:
1.2.1协助建设单位进行项目前期策划,经济分析、专项评估与投资确定;
1.2.2协助建设单位办理土地征用、规划许可等有关手续;
1.2.3协助建设单位提出工程设计要求、组织评审工程设计方案、组织工程勘察设计招标、签订勘察设计合同并监督实施,组织设计单位进行工程设计优化、技术经济方案比选并进行投资控制;
1.2.4协助建设单位组织工程监理、施工、设备材料采购招标;
1.2.5协助建设单位与工程项目总承包企业或施工企业及建筑材料、设备、构配件供应等企业签订合同并监督实施;
1.2.6协助建设单位提出工程实施用款计划,进行工程竣工结算和工程决算,处理工程索赔,组织竣工验收,向建设单位方移交竣工档案资料;
1.2.7生产试运行及工程保修期管理,组织项目后评估;
1.2.8项目管理合同约定的其他工作。
1.3相关政策法规和规章
目前,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相关政策法规和规章还有待不断完善。目前相应的政策规章主要有:
1.3.1建设法律有:《建筑法》、《城乡规划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
1.3.2行政法规有:《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
1.3.3地方性法规有:《北京市建筑市场管理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筑市场管理条例》等;
1.3.4部门规章有:《招标公告暂行办法》、《建设工程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等;
2建设工程监理
2.1涵义
建设工程监理是我国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发展的产物,国外没有与建设工程监理完全一致的概念。
建设部和原国家计委于1995年颁布的《工程建设监理规定》中指出:工程建设监理是指监理单位受项目法人的委托,依据国家批准的工程项目建设文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监理合同及其它工程建设合同,对工程建设实施的监督管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四章第三十二条明确规定:建筑工程监理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建筑工程承包合同,对承包单位在施工质量、建设工期和建设资金使用等方面,代表建设单位实施监督。
2.2业务范围
1995年,建设部和原国家计委联合颁布的《工程建设监理规定》第三章第九条明确指出,工程建设监理的主要内容是控制工程建设的投资、建设工期和工程质量;进行工程建设合同管理,协调司有关单位之间的工作关系。因此,建设监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可以归纳为“三控、两管、一协调”。
2.3相关法律法规与部门规章
从实施建设工程监理到现在,建设工程监理不但覆盖面扩大而且涉及到工程监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也逐渐完善。这些法律法规明确了建设工程监理工作的地位、权利、职责和义务,同时也从制度上约束工程监理的行为,确保了工程监理逐步向制度化、科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使建设工程监理在工程建设中发挥了越来越显著的作用。目前涉及工程监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主要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工程建设监理规定”、“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等。
3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与建设工程监理的比较分析
通过以上阐述,我们可以从服务对象及提供者、业务范围、法律责任、行业准入等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以便进一步搞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区别。
3.1服务对象及提供者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范围较大。它不单纯是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在建筑业中,项目参与各方都需要项目管理,如建设单位方项目管理、设计方项目管理、施工方项目管理、供货方项目管理等。但由于建设单位是建设工程项目生产过程的总集成者和总组织者,因此建设单位方的项目管理是一个项目的项目管理核心,若其缺乏项目管理经验,可委托专业的项目管理公司提供项目管理服务。没有或者缺乏项目管理经验的施工单位或者设计单位,也可委托专业的项目管理公司为其提供项目管理服务。此外项目参与各方,若其有足够的项目管理经验,也可以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服务的提供者。
3.2业务范围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工作内容包括可行性研究、招标、造价咨询、工程监理和勘察设计、施工管理等。《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中对此已作了明确界定,在某种程度上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对各种专业服务的整合与集成。
而工程监理是对施工阶段的质量、进度、费用、安全等方面的监督管理,这在《建筑法》等法律法规中已作了明确规定。因此从业务范围上讲,建设工程监理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项目管理的全部。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工作内容包括可行性研究、招标、造价咨询、工程监理和勘察设计、施工管理等。《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中对此已作了明确界定,在某种程度上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对各种专业服务的整合与集成。而工程监理是对施工阶段的质量、进度、费用、安全等方面的监督管理,这在《建筑法》等法律法规中已作了明确规定。因此从业务范围上讲,建设工程监理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项目管理的全部。
3.3法律责任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工作内容包括可行性研究、招标、造价咨询、工程监理和勘察设计、施工管理等。《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中对此已作了明确界定,在某种程度上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对各种专业服务的整合与集成。而工程监理是对施工阶段的质量、进度、费用、安全等方面的监督管理,这在《建筑法》等法律法规中已作了明确规定。因此从业务范围上讲,建设工程监理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项目管理的全部。
4小结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相比于建设工程监理在服务对象、业务范围、行业准入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扩展和延伸,是一种较为灵活的操作管理模式,可以根据建设单位的需求提供订单式的服务,以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
从某种程度上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代表了工程监理今后的发展方向。因此应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监理企业向工程项目管理企业过渡,以适应自身的发展和市场的需要。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1-0177-01
前言
关于建设项目成本控制的重点,第一,严把建筑工程投标关。应提早预算成本,坚持大额垫付资金不揽、低价标不揽、资金没有保障不揽。第二,是搞好工程实施的准备环节。应坚持专家提供策略治理的原则,精心拟定的施工组织计划。应阅读、审查核实好标书与图纸,做好一类变更。第三,抓好工程实施环节。依据工程实施预算、每种消耗定额资金支出标准与已确定的成本计划和成本管理方法,对实际产生的成本资金进行合理控制。应坚持以技术为先导,科学安排工序,确保均衡生产。第四,抓好完工交付使用与保修期环节的成本管理。要对完工验收资金与保修资金进行分解,列出开支、回收计划,使成本在整个环节得到控制。
一、建设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原则
施工成本控制是指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通过施工技术、施工工序工艺的经济效益和应用效果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把施工成本控制理念贯穿渗透于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管理各阶段各环节中。
1.1 成本控制节约原则
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施工过程中采取合理有效控制管理措施,着力减少施工过程中无谓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浪费,提高工程施工成本控制质量水平。在施工成本控制过程中,要从节约角度出发,通过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施工工序等优化改进,加强施工现场成本控制管理力度;加大施工浪费行为处罚力度,有效提高施工成本控制水平。
1.2 动态控制管理原则
实行全阶段、全过程、全寿命周期的动态控制管理措施,对提高施工成本控制水平非常重要,同时也是提高施工企业整个项目工程施工建设经济效益的重要技术措施。在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中,要强调项目施工过程中的中间控制,即动态控制,要结合现场实际施工情况,动态进行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比较分析,并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进行纠正修正。
1.3 全面控制管理原则
要在施工成本控制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成本决策等六个阶段中,始终渗透贯彻实施目标成本控制管理原则,要实施全企业、全员、全过程的动态成本控制管理,有效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管理水平。
二、建设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管理现状分析
2.1 施工成本控制体系不完善规范
目前,我国很多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其在施工成本控制管理体系中严重缺乏完整的责任、权利、以及利益划分制度;没有详细的施工成本计划,从而导致施工成本大大增加。在很多建筑工程项目实际施工成本控制管理过程中,项目经理直接负责整个工程施工成本的控制管理,没有建立独立的成本控制机构,从而造成施工成本控制管理体系出现混乱、职责分工不清楚等问题。
2.2 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管理意识较为薄弱
由于很多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缺乏施工成本控制管理意识,没有意识到成本控制管理对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进度、质量和经济效益影响的重要性。另外,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部分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只考虑到建筑工程建设施工进度、施工质量、以及安全建设目标,严重忽视了施工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进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没有详细进行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施工方法等内容的优化比较分析,造成项目施工成本大幅度提高,直接影响到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2.3 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管理目标设立不科学
由于在开放性建筑市场经环境下,建筑施工企业为了提高其中标率,通常采取过分降低投标报价来中标,没有充分意识到成本预算对整个工程项目建设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只是简单片面看重施工任务与施工产值,没有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全面考虑工程项目中存在的客观条件及自身实力,从而造成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为了提高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经济效益,出现了偷工减料等违法违规现象,不仅降低了工程建设质量,延误了施工进度,同时还经常出现返工现场,导致实际施工成本大大增加,“三超”现象不可避免就发生了,导致项目竣工结算时出现严重亏损现象,大大降低了施工企业工程项目运营经济效益。
三、建设工程管理中的项目成本管理方法
3.1 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管理措施
首先,要赋予施工成本控制管理体系权威性,要应有权威性和适应性,同时要加强施工成本控制管理相关部门的建立,完善健全的施工成本控制管理体系和管理部门,是实现建筑工程全过程动态施工成本控制管理的重要支撑。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要从组织部门入手组建一个具有独立执行权利的成本控制机构,明确各自的权责并落实到位,以确保工程项目实际施工过程中各项成本控制管理得到高效顺利的开展实施。
3.2 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技术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技术措施,应贯穿于施工前期、施工期间、以及竣工验收等各阶段各环节中。对施工过程中的工程成本进行动态监督控制管理,并及时纠正发生的成本偏差,使施工成本有效控制在计划范围内,以达到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3.2.1施工前期的成本控制
在施工前期,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要根据设计施工图纸和有关技术文件资料,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具体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施工工序、作业组织形式、以及施工机械设备和施工组织措施等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制定出科学合理、系统完善、节能经济的施工方案。正确选择高效合理的施工方案是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成本控制水平的重要关键点。
3.2.2施工期间的成本控制
加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的管理力度,尤其是要做好每一个分部分项工程完成后的验收管理工程,要对工作内容、施工质量、文明施工等进行验收,同时还要对施工人工、材料等数量进行认真核对,以确保施工任务单、验收内容、限额领料单间的匹配,保证各种结算数据资料的绝对正确性,为施工成本控制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便于管理人员制定高效合理的控制管理计划。对于施工中存在成本偏差的分项工程,应认真分析其发生成本偏差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进行及时整改修正,以确保施工阶段成本控制具有较高水平。
3.2.3竣工验收阶段的成本控制
建筑工程竣工验收阶段,施工成本核算人员要根据实际施工成本花费数据资料,计算各分项目工程的施工成本和预算成本间的差距,并结合承包合同内容,找出可能存在施工索赔项目,通过合理施工费用和施工工期索赔,提高施工成本控制水平和施工企业项目建设经济效益。
结语
随着建筑业市场的日益发展壮大,建筑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建筑工程投资方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发展,其对工程施工成本的控制是非常重要。在工程进度中只有对施工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最好降至最低,并且交付出质量合格并且优良的建筑产品,才能赢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沈明杰.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探讨[J].建筑与发展,2009,(7):160-161.
【关键词】工程建设;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项目招投标前审计监督
招投标前,审计人员应对招标准备情况进行详细调查,认真听取单位对招标范围、方式和发包方式的解释。审核招标文件与招标通知书的一致性,标底的编制过程、编制质量,对投标人进行资格审查等。
1.1 招标条件的审计
1.1.1 审查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立项情况,看是否经过可行性研究,是否经有权部门批准,建设项目是否列入国家投资计划。
1.1.2 审查招标前的准备工作情况,看工程场地的征用、拆迁、通水、通电、通路等准备工作完成情况,设计文件和工程概算是否完整,设计标准是否超规定。
1.1.3 审查建设项目总投资落实情况,看投资概算是否准确,有无缺口,资金来源是否正当,建设资金是否按投资计划及时拨付到位。
1.1.4 审查建设项目招标工作机构设置是否完备,内控制度是否严密,组织形式是否合规。
1.2 招标方式的审计
1.2.1 审查招标方式是公开招标还是邀请招标。公开招标的招标人要在指定的报刊、电子网络或其他媒体上招标公告,招标公告应当载明招标人的名称、地址、招标项目的性质、数量、实施地点、时间和获得招标文件的办法,以及要求潜在投标人提供有关资质证明文件和业绩情况等内容,公告后应按规定时限要求及时对投标企业递交的投标文件进行登记工作。邀请招标应当同时向三个以上具备承担招标项目能力、资质信誉好的特定法人(或企业)发出招标邀请书。
1.2.2 审查招标是自行办理招标事宜还是委托招标机构(中介组织)办理招标事宜;招标人若自行办理招标事宜,是否具有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的能力等。
2 项目质量控制的要求
控制是一定的主体,为实现特定的目标对所控制的对象采取的计划、监督、检查、引导和纠正,使其处于稳定的连续管理行为。所以对市政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有:
2.1 项目质量控制要有明确的控制主体。项目质量的控制主体是项目经理部,为了实施项目质量控制,项目经理部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阻止其质量管理小组或专职质量检查管理人员,负责项目质量的监督、检查、指导和验收。将专职质检管理人员设在项目经理部,正是项目管理的基本要求。
2.2 项目质量管理要有明确的目标。工程总的质量目标已由工程承包合同或任务书所明确规定。为了实现总目标还必须有许多分目标,分目标是实现总目标的具体步骤,例如为了达到某项城市道路工程的优良,就必须要达到各种预埋管线工程、路基工程、基础工程、路面工程等分项工程优良,这样才能形成整体工程的优良。所谓确定的目标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要求被控对象要按预定的轨道和方向进行;二是控制活动不能超出一定的资源限定条件。所以在明确整个工程的质量目标后,项目经理部在指定质量管理计划时,就要以标为依据,对实施工程过程中的要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制定保证实现目标质量切实可行的、有效的、经济的计划、措施和采取相应的技术标准。
2.3 项目质量控制要按预定的计划和技术标准实施。控制活动其实质就是检查施工中实际发生的情况与预定的计划、技术标准相比较是否存在偏差,偏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是否采取有力的整改措施,所以没有计划和标准,就无法进行控制。实际施工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准备搞优质工程却没有计划和措施;准备克服某项质量通病却没有预定的标准,甚至有了计划和标准也不执行,施工中只凭经验和想当然,这样工程质量的控制就失去了意义。项目质量控制就是要将人们的质量管理活动纳入到按计划和技术标准进行中来,变不自觉的行动为自觉的行动。
2.4 项目质量控制要求在时间和空间上是一种连续的,全面的管理。控制应对被控对象的所有要素和投入产生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管理。因此,项目质量控制不能“单打一”、就事谈事,必须从分析项目对象的基本特点着手,找出影响工程质量的规律性的东西和其主要矛盾,进行全面的和有重点的管理。质量控制管理应随着施工的延续而延续,并随着交叉施工的展开而扩大,在全过程控制中,特别需要重视对工序质量的控制。
3 工程建设管理中重视建设前期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这里所讲的前期阶段是指工程项目从可行性研究到初步设计完成为止的工程建设阶段。长期以来,人们普遍都注重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因为从表象来看,工程项目的合同价格形成于施工招标投标阶段,而占造价比重最大的人、财、物的投入主要在施工阶段。但事实上,一个工程项目的决策是否正确,方案是否经济可行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造价。一项数据表明,投资决策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度达到80%。大量的事实证明,市政项目前期投资估算的偏差是造成其投资效益低下、“三超”现象屡禁不止的根源。前期工程造价管理的失误也往往为后期施工阶段的技术变更和投资超额留下活口。由此可见,只有加强项目决策的尝试,建立项目优化评选,采用科学的估算,细致做好投资估算,形成投资最高限额,以便有效遏止“三超”现象。但就目前市政工程计价依据而言,缺少工程建设前期评估依据,对做好前期的投资控制带来一定的困难,我们建议省造价管理部门在做好新的市政预算定额颁布实施的基础上,搜集已建的市政工程结算资料,做好市政工程概算定额的编制出台工作,为建设前期阶段提供一个合理的造价确定与控制保障。
总之,无论是市政工程还是其它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是全方位的,要求项目经营者对施工项目的质量、安全、进度、成本、文明施工等,都要纳入正规化、标准化管理,这样才能使施工项目各项工作有条不紊、顺利地进行。施工项目的成功管理能促进项目和企业的发展,能推动建筑市场不断前进,对项目、对企业有良好经济效益,对国家也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因此,作为项目管理者,只要开拓创新,总结经验,在项目的实践中不断摸索,就能创造出一条施工项目管理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
1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回顾我国公司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目前存在的项目管理的种种问题,比如质量事故,工期拖延,费用超支问题仍然不少,特别是近两年来出现的个别工程安全质量事故,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纵观这些事故,无一例外的都是与公司的项目管理有关,都是由于项目管理不善、管理不规范所造成的。
2 施工过程质量的管理
2.1 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管理。施工准备时着重做好施工图纸的学习及会审工作,领会设计意图。按图施工是建立在学习与会审的基础上,会审不是简单地审核图纸差错,而是对设计进行优化,以保证工程质量符合规范要求,学习及会审设计图纸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组织技术管理人员做好施工组织设计以指导生产有序进行,做好原材料、辅助材料、预制构件、半成品的质量检查工作,严把质量检验工作。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不仅检查进场实物,原材料检验报告、检查型号、规格、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钢材、水泥、砂石、防水材料、电管、水管、电线电缆等材料进施工现场时必须进行二次试验。对易碎、易潮、易变形、易污染的物品,在运输、堆放、安装过程等环节进行管理。对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同时要做好机械设备的检修工作,确保设备在施工中正常运行。
2.2 施工中的质量管理。首先要做好技术交底---向操作者进行技术、质量交底。施工前对操作者进行详细的技术、质量交底是搞好施工的重要环节,其内容包括工程名称、部位、使用材料的质量标准、操作要领,务必使操作者明确质量要求,必须掌握好技术要点、难点。要严格执行“三检”制度,班组自检、项目部抽检、监理验收,实行“三检”制度,其目的在于把质量问题消灭在施工前或施工过程中。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复核工作,其重点应放在管线的定位、预埋管的标高、轴线、各层标高及成品和半成品的选用方面,对已完成的工程特别是隐蔽工程必须全数检查,如地基基础接地、电管预埋、地下排水管的闭水试验、隐蔽给水管的压力试验、电管的保护层厚度、室外水管的防冻层厚度等。隐蔽工程验收要按有关规定执行,其次施工现场要文明施工。
2.3 竣工后的质量管理。竣工后的质量管理是建设工程投入使用的把关管理。首先要保证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工程不能投入使用,避免低劣工程对国家和公共使用者造成直接的危害和影响。其次是把维修和维护的质量监督纳入建设工程全寿命质量管理的范畴:一是要杜绝或减少由于维护过程中的违规行为造成对已有建设工程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和环境质量的破坏,引发质量事故;二是避免由于维修、维护的质量达不到要求给国家和公众用户的生产生活环境造成直接损失。在这一阶段的管理应着重把好两关:一是严格对其竣工验收备案的审查、监督,确保备案登记的可靠性、权威性和有效性。二是加强对维护过程中的质量监督管理,使建设工程全寿命期内的质量目标得到有效实现,为用户创造安全、舒适、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使建设工程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大力提倡和推行工程质量保险,将工程质量管理纳入经济管理的范畴,以解决工程交付使用后发生质量问题用户找不到责任方的后顾之忧。
2.4 由于施工项目具有一次性、单件性的特点,其质量形成过程时间长,受外界影响大,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因素多。一是程序不规范。不经可行性论证,不作调查分析就拍板定案;没有搞清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就仓促开工;无证设计,无图施工;任意个性设计,不按图纸施工。二是地基加固处理不到位。对软弱土、冲填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岩层出露、熔岩、土洞等不均匀地基未进行加固处理或处理不当,是导致重大质量问题的原因。三是工程结构使用不当。许多工程质量问题,往往是由施工和管理所造成。例如不熟悉图纸,盲目施工,图纸未经会审,仓促施工;不按图施工,不经校核、验算,就在原建筑物上任意加层;使用荷载超过设计的容许荷载;任意开槽、打洞、削弱承重结构的截面等。四是设计考虑不周。结构构造不合理,计算简图不正确,计算荷载取值过小,内力分析有误,沉降缝及伸缩设置不当,悬挑结构未进行倾覆验算等,都是诱发质量问题的隐患。
3 优化提高工程质量管理的方法
3.1 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和技术素质
施工管理人员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要控制施工质量,就要培训施工管理人员。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应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人员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施工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是保障质量的重要条件。如施工过程中对施工项目如何履行合同的要求,对用于工程的材料、部件是否经过检验与确认,采用的施工方法是否符合经过确认的工法,工程是否按设计施工,对正在施工的工程按标准要求进行检验。在工程竣工后,对工程如何进行评定,并列出评定组在评定工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3.2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施工单位对于质量保证体系应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强调质量管理的系统性和质量管理与其他环节的依存性和协调性,并突出“以人为本”的质量理念,建立三个方面的保证体系:思想保证体系、组织保证体系和控制保证体系。
3.2.1 思想保证体系:包括开展质量意识教育、制定“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等。建立思想保证体系是贯彻质量保证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上述几个方面工作主要由项目经理亲自来抓,并起到表率作用。最终目的要使参与施工的全体人员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自控意识;树立“100%的用户满意率”的服务意识;树立“居安思危、警钟长鸣”的忧患意识,同时使“三个意识”真正成为质量保证体系人员检验自身质量行为的动力和工作指南。
3.2.2 组织保证体系:即人员组织,一般应按工程项目的规模进行设置。一个完整的人员组织应包括以下三级:第一级为项目管理层,由项目经理、项目总工、项目副经理(如需要)组成;第二级为日常管理控制层,由施工队长、机具材料部、办公室、工程质检部、计划统计部、中心实验室、测量组、档案室组成;第三级为操作层,以各班组长为组成人员(含材料验收人员)。建立严密、健全的人员组织机构,也是强调“以人为本”的质量方针,“全员质量管理”的集中体现。具体的做法是根据工程的性质和规模设立岗位,根据各岗位的技能要求选择合格的人员,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人员组织网络。若本单位中没有适合的人选可以采取外聘的方式,确保组织体系的整体功能。
3.2.3 控制保证体系:包括施工组织设计与方案的控制、施工准备的质量控制、机具材料的质量控制、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计量标准的质量控制。强调从影响工程质量的人、机、料、方法、环境等各个环节入手,实施全面的、系统的控制,真正把各种因素对质量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3.3 优化施工方法,为工程项目的进度与质量打下基础
施工过程中的方法包含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施工方案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控制能否顺利实现。往往由于施工方案考虑不周而拖延进度,影响质量,增加投资。为此,制定和审核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管理、工艺、组织、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
在现在的项目建设中,施工机械设备是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设施,因此,施工阶段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建筑结构形式、建筑技术经济等来合理选择机械的类型和件能参数,合理使用机械设备,正确地操作。操作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维修、保养、管理。
加强施工的方法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途径。这里所指的方法管理包含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措施、施工方案、施工工艺等的控制,主要应结合工程实际能解决施工难题,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有利于保证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
4 结语
质量管理已发展为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是从过去的事后检验,以“把关”为主,转变为以预防、改进为主;从“管结果”转变为“管因素”,即提出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抓住主要矛盾,发动各部门全员参加,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和程序,使生产经营所有活动均处于受控制状态之中;在工作中将过去的以分工为主转变为以协调为主,使企业联系成为一个紧密的有机整体。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