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防止骨质疏松的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健康干预
【中图分类号】R58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587-01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涉及到多学科的疾病。特别是进入21世纪,人类寿命的延长和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由骨质疏松引起骨折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伴随骨折而出现的并发症、伤残率和病死率均上升[1],对中老年人的生存造成极大的威胁,已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医学界的重视。本文就骨质疏松症的健康干预方法作如下探讨。
1骨质疏松症的健康干预方法
临床及流行病学证实,骨质疏松症的预防重于治疗,骨质疏松是进行性而又不可逆的病理过程,一旦发生骨质丢失便很难恢复骨的正常结构,只有做好预防才能有效地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及其危害[2]。
1.1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绝大多数吸烟者从青少年开始,那时正是骨量获得的关键时期,吸烟可能影响最佳骨峰值的获得,增加了老年后的骨质疏松症和骨折的发生率。饮酒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复杂,不同的饮酒量及不同类别的酒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各不相同。为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和过量饮酒,避免过量的茶、咖啡等刺激性的饮料,不要吃太多的肉,以免蛋白质促使钙质排出,而导致钙质流失。减少摄盐量,以免过多的钙质随着钠在尿液中被排出。
1.2护理干预
1.2.1患者安全的干预骨折特别是股骨颈骨折是OP并发症中最严重的一种,常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做好安全管理尤为重要[3]。病房应光线明亮,光线分布均匀,地板防滑防湿,物品摆放整齐、位置适宜便于取放,卫生间、过道安装扶手。变换不宜过快,入厕、起床、就坐等要站稳后才能移步,宜穿舒适宽松的衣裤,对活动不灵、下肢肌力差者使用辅助器支持,避免局部长时间负重。动作轻稳,避免颠簸等,增强安全防护意识,防止骨折的发生。
1.2.2疼痛的护理对疼痛严重患者可给予口服镇痛药,对疼痛轻者可给予局部涂擦扶他林乳剂,配合给红外线光照射等措施,能减轻疼痛,也可局部贴敷止痛膏。应用热疗时应注意调节温度以防烫伤,贴敷膏药时应按说明操作,并注意观察以防局部过敏,做好疼痛的心理护理。
1.2.3使用药物的护理服药时应指导患者将钙剂和维生素D类同时服用,维生素D能促进钙质吸收。有些治疗OP肌肉注射的针剂需先行皮试,应严格按规定进行皮试液的配制操作,认真观察皮试结果,做到安全用药[4]。行静脉给药者,要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保证疗程的顺利完成,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
1.3运动锻炼
1.3.1运动项目选择运动项目要有目的性,如登楼梯可预防股骨和髋骨部骨质疏松造成的骨折,体操训练可预防腰椎骨质疏松所造成的骨折,渐进抗阻练习是促进骨质疏松逐渐走向恢复的重要方法。
1.3.2运动量运动强度方面,在不引发疼痛及疲劳范围内,运动强度越大,对骨的应力刺激也越大,也越有利于骨密度的维持和提高。运动时间方面,没有统一的时间标准,但对一般的有氧运动来说,运动强度大,时间可短些,运动强度小,时间可长一些。运动频率方面,以次日不感疲劳为度,一般采用每周运动3~5次为宜。在运动的阶段性上,坚持长期有计划、有规律地运动,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延缓骨质丢失有一定作用。
1.4加强补钙
促进钙的吸收利用 骨骼主要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构成,人体内99%的钙集中在骨骼内。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所致骨折时,务必积极补钙。补充含钙高的食物,如乳制品、虾皮、鱼、芝麻酱、豆类。最好于每晚睡前补充一次钙质,以纠正凌晨时的低血钙状态,从而减少骨钙的释放。补钙时应提醒患者:①钙是一种安全营养素,人体具有自行调节机制,可将多余的钙排出体外,所以只存在缺乏,不存在过量的问题。②钙受人体吸收条件的限制,高钙摄入日的钙量不能弥补低钙摄入日的钙量,故补钙应日日均衡,长期坚持才能保证钙营养摄入平衡。③钙制剂最好不要与含钙高的食品同时使用,应与含钙低的谷类食品混合食用,如把钙粉混合在面粉中食用,或米饭中加入钙剂。因为进餐时胃酸分泌量多,对一些碱性强的钙剂有稀释作用,而食物分解的葡萄糖、乳糖有促进钙吸收的作用。④少吃含草酸多的食物,如菠菜。⑤摄入适量的蛋白质,有利于钙的吸收。一般1.2~1.4 g/(kg・d),过量则会增加尿钙的排出[5]。⑥食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品,如猪肝、蛋黄、海产品、骨头汤等。⑦多晒太阳,可以将皮肤中的非活性维生素D转变为活性维生素D,有利于钙的吸收。⑧服用类固醇药物时应及时补钙。
2小结
骨质疏松症是骨骼发育、成长、衰老的基本规律,但受生活方式、营养状态、物理因素、医疗保障、激素调控等方面的影响,若能及早加强自我保健,积极进行科学干预,骨质疏松症是可能延缓和预防的,这将对提高我国亿万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而现实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Montagnani A,Gonnelli S,Cepollaro C.et al. Effect of simvastatin treatment on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bone turnover in hypercholesterolemic post menopausal women: a year longitudinal stuidy[J].Bone,2009,38(4):427-433.
[2]吕静美.老年脊柱骨质疏松症的诊治[J].海南医学,2013,16(1):94.
[3]赵熙和.老年人钙营养问题[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4,12(1):7880.
(1)变矮、驼背。这往往是较早期症状之一。一般人的身高,大抵与两手之间的间距相等。若由于骨质萎缩,椎间盘水分减少,脊柱长度就会变短。驼背往往是在骨质疏松症的偏后期出现,这多半是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所致。
(2)疼痛。可以表现为肩颈痛,腰背痛,也可以表现为周身游走性痛。这往往是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广泛劳损的表现。早期经过适当的休息后缓解,到后期往往要经过治疗才能缓解。如果外伤出现固定痛,要想到骨折。
(3)小腿夜间抽筋。一般人体钙的吸收在白天完成。在夜间,由于身体钙代谢的负平衡,往往会出现短时间低血钙过程,引起小腿抽筋肌痛。这是提示骨质疏松症进展较快的一个症状,也是绝经期后女性中较易见到的一个症状。
(4)骨折。这种骨折的出现,外力不一定大。有些老人乘坐汽车,上下颠簸,即会发生腰椎骨折。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近年来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对于早期诊断仍然缺乏有力的方法。仍然需要全面综合的进行思考。
目前临床中常用的方法有:
(1)X片检查。表现为骨密度减低,骨皮质变薄,骨小梁变性,骨小梁间隙增宽。不过,从X线片上若能看出骨质改变,那说明骨质已丢失了30%以上,已经到了骨质疏松症的中期。
(2)双倍光子骨矿认定仪。对于松质骨改变有较好的诊断意义,但早期诊断仍欠敏感。
(3)CT脊柱断层摄片。对较早期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有一定价值,但价格贵,不能广泛开展应用。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开放手术
[中图分类号] R68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1(a)-0020-03
脊柱压缩性骨折是老年人群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日常生活中一些活动即可发生脊柱压缩性骨折,随着我国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开放性手术是治疗脊柱压缩性骨折的临床传统术式,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其具有创伤大、术后恢复时间长等弊端[1]。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被应用于老年脊柱骨折的治疗中,本文探讨PKP和开放手术两种术式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60例,均经X线片检查、CT扫描或MRI等检查明确诊断,且均只有一个椎体骨折,并不伴有神经压迫,同时排除合并脊髓压迫损伤、椎管狭窄症状、神经损伤、椎体压缩程度大于Ⅲ度及由其他原因导致的脊柱病理性骨折等患者。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性11例,女性19例;年龄62~84岁,平均(72.5±4.6)岁;致伤原因:摔伤16例,扭伤8例,交通伤3例,重物砸伤3例;损伤节段:T10段3例,T11段5例,T12段8例,L1段6例,L2段7例,L3段1例。对照组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64~83岁,平均(71.2±4.7)岁;致伤原因:摔伤15例,扭伤9例,交通伤5例,重物砸伤1例;损伤节段:T10段2例,T11段6例,T12段10例,L1段7例,L2段4例,L3段1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及损伤节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 所有患者均行PKP,取俯卧位,悬空腹部,行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采用C型臂X线机透视定位,将穿刺针尖置于椎弓根的外上缘钻入带工作套管的穿刺针,直至椎弓根眼内侧壁,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插入导丝,并将精细钻通过扩张器钻入,取出精细钻,插入球囊扩张器,球囊扩张后,抬高椎体终板,确定椎体高度,复位椎体,而后在透视下两侧将骨水泥注入椎体,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监视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充盈情况,待骨水泥将到椎体后缘处停止注入,并于两侧分别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待骨水泥凝固后移除工作通道,结束手术。
1.2.2 对照组 所有患者均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选用全麻,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对骨折进行复位,根据患者的损伤情况行椎板减压或不减压术,于复位良好后选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椎体高度、椎体压缩率、Cobb角的改善情况;③比较两组的并发症;④应用Barthel指数(BI)对两组患者术后日常活动能力进行评分,分值为0~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日常活动能力越好,>60分为生活可基本自理。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x±s)
2.2 两组手术前后伤椎变化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术后椎体高度、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手术前后伤椎变化情况的比较(x±s)
2.3 两组并发症的比较
观察组无一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对照组4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血肿、气胸等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两组手术前后日常活动能力的比较
观察组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两组手术前后BI评分的比较(分,x±s)
3 讨论
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病,顾名思义是由于老年人群骨质疏松引起的脊柱骨折。临床有资料显示,老年人因骨质疏松导致骨折的发生率可达24%[2]。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不仅会导致椎体高度丢失,脊柱后凸畸形,若治疗不当还会导致顽固性腰背痛,甚至胃肠功能障碍,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3]。手术是目前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常用方法,传统开放手术可在C型臂X线机的透视下进行精细操作,具有较好的生理复位作用,但是开放手术的风险高[4],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大,且术后愈合慢,需长期卧床,而老年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易导致多种并发症,且老年患者耐受力较低,因而对开放手术的耐受性更差[5]。
PKP是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种术式均是通过椎弓根或直接向椎体注入骨水泥和生物材料来增加椎体的强度和稳定性,以解决椎体塌陷和畸形,从而改善椎体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6-8],但PKP可更好地恢复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椎体高度,改善后凸畸形,从而缓解腰背肌紧张,改善患者的肺、肠功能[9],同时PKP可在低压下注入骨水泥,降低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安全性[10]。本研究对应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的对照组和微创PKP治疗的观察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患者椎体高度、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微创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疗效,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叶.老年人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分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31-133.
[2] 范海涛,申才良.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手术治疗进展[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2,47(4):473-476.
[3] 周子红,殷渠东,郑祖根,等.骨质疏松脊椎压缩性骨折的特点[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4,19(10):649-651.
[4] 郑召民,李佛保.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问题与对策[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7):1878.
[5] 刘小波.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8):136.
[6] 徐宝山,胡永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华骨科杂志,2003,23(5):271-274.
[7] 滕宇,郭晓东,姬彦辉,等.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J].骨科杂志,2011,2(2):57-60.
[8] 杨群,黄河,陈赛.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6,7(7):9-12.
[9] 杨星华,官正华,韦,等.微创手术治疗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近期疗效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 10(17):2277-2278.
[10] 林,杨迪生.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在治疗椎体病理性骨折中的应用[J].实用肿瘤杂志,2009,19(2):175-178.
[11] 钟超英.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医外治杂志,2010,13(1):37-39.
【关键词】糖尿病骨质疏松;中西医;临床效果;研究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659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918-02糖尿病骨质疏松指的是糖尿病并发骨量减少,使得骨组织显性结构受损,而骨脆性增加,极易发生骨折的一种代谢性全身疾病[1]。为了进一步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我院展开了相关研究,现将结果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1年4月――2013年6月接诊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50例,全部经常规、临床病理等检查确诊,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男患15例、女患10例;年龄52-78岁,均值67.3±8.5岁;病程2-22年,均值5.6±3.1年。研究组男患16例、女患9例;年龄53-80岁,均值67.8±8.2岁;病程3-20年,均值5.7±2.9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
1.2.1对照组本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包括饮食控制、宣教、适当运动等,之后根据患者病情采取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也可以采取胰岛素注射控制。血糖控制标准达到空腹血糖不高于7.0mmol/L,餐后2h血糖不高于10mmol/L,而糖化血红蛋白则在6.5%以下[2]。此外,还给予患者基本骨营养补充剂与抑制骨吸收等药物处理。
1.2.2研究组本组患者在对照组方式上联用中医治疗,主要加用自拟中药汤剂-补肾健骨汤处理,该方剂组成为:各自30g的熟地黄、山药、骨碎补、威灵仙、肉苁蓉,各自12g的茯苓、丹皮,各自10g的羊藿、鹿衔草,各自6g的泽泻、炙乳香、炙没药、血竭(后三者皆研末吞服),以及20g山茱萸。本方剂采用水煎服,每天1剂,分为三次服完。
1.3观察指标两组患者以连续治疗15天作为一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行效果评价,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
1.4疗效评价标准本次研究采用的疗效评价标准[3]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为主:①显效:患者的关节与骨骼疼痛及腰腹乏力等症状消失,而骨量与骨密度有所增加,骨折率则下降。②有效:前述症状有所缓解,骨密度增加。③无效:前述症状无任何改善,甚至出现加重现象,而骨密度无任何变化。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
1.5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行卡方检验,以P
2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6.00%(24/25)明显优于对照组80.00%(20/2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糖尿病骨质疏松属于糖尿病并发症之一,发病机理在于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绝对或者相对缺乏,使得成骨的作用降低,进而若出现肝肾功能损害,1-2羟化酶活性就会显著下降,造成体内维生素D无法充分活化,肠道内缺乏生物活性维生素D,故而使得自身的钙吸收明显降低,而骨质缺钙就会引发骨质疏松。祖国医学将糖尿病骨质疏松归为“骨瘘”、“消渴”等范畴,并认为消渴主要是因为邪热耗伤肺、肾及胃之阴,水谷精微输布失常所致,进而久病耗气,造成肾精虚衰及骨失滋养等,则出现骨瘘。
本次研究针对接待的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其中对照组单用西医,研究组加用中医,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更确切。本次研究中医采用的是补肾健骨汤,该汤剂中含有很多中药成分,比如说骨碎补、羊藿、威灵仙、乳香、没药、肉苁蓉及血竭等(某几样属于六味地黄丸成分),六味地黄丸有着补肾填精的功效,同时能预防与治疗骨质疏松症,对于骨密度也能起到一定的增强效果;鹿衔草、羊藿及肉苁蓉等可以增强补肾填精,同时达到强筋健骨的功效;威灵仙、没药、乳香及血竭等则有活血化瘀等效果。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取得比单用西医治疗更好的效果,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李慧华.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发病机制及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6):20-21.
关键词: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影响因素;护理干预
老年骨质疏松症是指随着年龄不断增长,骨成分减少,骨质变薄,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的退行性疾病[1]。近年来,亚洲国家其骨折发生率在不断增 长[2]。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后果,多发生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由骨质疏松而导致的股骨颈骨折、腰椎压缩性骨折、桡骨远端骨折等危害性较大,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们对本院骨科112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发生骨折的危险因素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有效防止骨质疏松并发症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骨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12例患者。其中男性43例,女性69例,年龄60~93岁,平均(76±8)岁。
1.2方法 将本组发生骨折的直接因素分为:室内滑倒、运动中跌倒、登高跌倒(包括上下楼梯和上下公共汽车等)、无诱因(全身酸痛、驼背等,经检查有骨折)所有患者通过X线骨密度检测显示所有均符合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且排除继发性骨肿瘤、骨炎症性病变、软骨病及暴力所致的骨折[3]。
2结果
2.1发生骨折的危险因素 跌倒是导致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本组研究中患者室内跌倒45例占40.2%,运动跌倒32例占28.6%,登高跌倒28例占25%,无诱因7例占6.3%。
2.2性别与骨折 本组研究中女性患者69例占61.6%,男性患者43例占38.4%。
2.3不同部位与骨折发生的情况 本组研究中发生骨折的部位为股骨颈骨折的62例,占55.4%,椎体骨折的41例占36.6%,桡骨骨折的9例占8%。
3护理干预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关键在于早期预防,预防重于治疗,应针对各种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以减少骨折的发生。
3.1心理护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处于机体下降阶段,而骨质疏松症又伴有多种症状如腰背疼痛或骨关节疼痛,有些患者还可出现低钙性手足抽搐等,重者则全身疼痛,这些现象均会使老年人感到烦躁、恐惧等,因此疏导老年人的心理障碍使其建立自信是很关键的任务,让老年人保持良好的心态是战胜疾病最好的武器。
3.2饮食护理 老年人应从每日的膳食中摄取丰富的钙,不应
3.3适当的运动 运动的缺乏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户外活动减少,接受阳光照射的机会减少,维生素D的合成下降,亦不利于钙质的吸收。若老年人活动能力无障碍,可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步行、慢跑、太极拳、五禽戏等。朱欢丽[5]研究表明有氧运动不仅能增加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腰椎和股骨上端的骨量,同时能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对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预防跌倒和骨折有积极作用。
3.4药物干预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临床常用药物有口服钙剂、降钙素、维生素D3等。钙和维生素D3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基础药物,绝经期的女性合理补充雌激素可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
3.5安全防护指导 针对骨折的诱发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减少骨折的发生。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室内跌倒是发生率较高的危险因素,因此对老年人安全防护措施应该给予指导,特别是一些高危人群,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病患者等。针对这些人群应该告诫指导患者一些安全防护措施,用物摆放有序,室内灯光应该明亮,卫生间设扶手,选择合脚的鞋子,转身的动作宜慢,对行动不便,下肢肌力下降的老年人应使用助行器,必要时有家属搀扶。
3.6健康教育 骨质疏松曾被认为是不可避免的生理老化过程,现在认为是可以防治的,通过多种形式、系统的健康教育活动可以预防或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6]。对不了解骨质疏松症状的老年人进行骨质疏松症知识宣传,如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防,戒除不良嗜好及不良生活习惯,充分做好医患沟通,以达到早发现和治疗以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
4讨论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增高的趋势,骨质疏松性骨折是属于骨脆性骨折增加导致的骨折,也称脆性骨折,它通常在轻度的外力作用下发生,本组病例中股骨颈骨折占的比例大,可能与老年人神经肌肉协调性下降,中枢神经系统、运动神经元的调控功能降低有关,其次股骨颈是躯干重力作用的一个受力支撑点,容易受外力作用发生骨折。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的原因,与女性绝经、雌激素下降有关,随着月经停止时间的增加,其骨量、骨钙也随之减少,因此大部分女性步入老年期的时候都会出现骨质疏松的现象,而一旦受到外界作用就会发生骨折。通过本次研究可发现大多数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都发生在室内活动,因此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适当运动、药物干预和多层次的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它能使患者及家属积极参与治疗过程,治疗模式由以往的"被动治疗"转换为"主动康复过程",不但治疗效果明显改善,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疾病复发率.在倡导健康促进、三级预防的今天,本科对骨质疏松症的健康教育也应从老年的早期,甚至从青壮年入手,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获得理想的骨峰值,坚持适当的负重运动,减少骨量的丢失,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定期体检,特别是60岁以后最好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测,以便早期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当出现骨质疏松时积极采取措施防止骨折的发生[7]。
参考文献:
[1]沈霖.骨质疏松症[M].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2010:233-290.
[2]王丽娇,宋萍,肖莉.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影响因素分析及康复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4):2250-2252.
[3]张鑫,刘波,刘辉.等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及相关影响因素[J].中医正骨,2012,24(3):33-35.
[4]李燕燕,韩继红.中医食疗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临床症状和骨密度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6):490-492.
[5]朱欢丽,刘晓晴,夏秦.运动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量和骨代谢影响的研究[J].中医妇幼保健,2007,22(9):125-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