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高校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校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校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高校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一、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薄弱。高校是我国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固定资产投资主要依靠国家的财政拨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繁荣,高校逐步实现了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多种筹资方式并存的多元化筹资,高校固定资产急剧增加。但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固定资产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高校管理者缺乏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在旧观念的长期影响下,片面重视资金的使用和固定资产的重置,却忽视了固定资产的现代化管理。由于缺乏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一些高校制定了相关的管理措施往往都流于形式,导致固定资产的浪费和流失现象严重。

2.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不健全。当前,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体系不健全,缺乏完整的、专业的、配套的管理体系。高等院校的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事项,并有资产管理部门对其实物和明细账目进行宏观上的管理,而在实际上,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管理却分布在高校的各个部门,这种部门之间各自为营的分散管理不利于高校固定资产的集中管理,不能对有限的固定资产进行合理配置。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不健全容易导致固定资产交付认定实现不明确、使用划分不清、维修和改良划分不清、会计核算不规范等管理困境。

3.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方法落后。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由于高校管理者缺乏对其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很少关注固定资产管理方法的改进和创新,导致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推动下,虽然大部分的高校实现了固定资产管理的计算机化,但并未真正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网络化和现代化,单机版的管理软件,一方面不利于资产使用状况信息的搜集和查询,另一方面也不利于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导致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下降。

4.高校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不善。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混乱是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最大难题。首先,高校的产权意识淡薄,不能对闲置资产和淘汰设备进行科学的资产评估,有些固定资产仍具有实用价值,却因资产评估导致淘汰或报废,直接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其次,固定资产配置不合理,由于缺少配套的管理体系和制约机制,高校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中较为随意,与预算管理严重脱节,有些高校利用科研经费为职工购买不必要的数码设备,严重浪费了国家资金;最后,重购重置现象严重,目前高校尚不具备完善的资产配置标准,对固定资产的采购缺乏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有些价格昂贵的仪器设备,高校配置后却长期闲置,不利于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

5.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缺乏专业的人才。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管理人员具备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等专业知识。我国高等院校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总体素质不高,一方面缺乏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理论认识,不能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规划和评估,不利于固定资产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实现。另一方面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人员变动比较频繁,不利于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性和连贯性的实现。

二、 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方法策略

1.转变观念,提升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因此,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首先要转变观念,提升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一方面树立管理意识,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宣传工作,让领导层和普通职工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思想上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另一方面树立全局意识,将固定资产管理提升到战略性的地位,协调各部门的关系,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提高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健全机制,完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体系。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是对固定资产全过程、全方(下转第63页)(上接第49页)位的宏观调控,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高校固定资产的规范化管理需要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和体制。高校在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时,要将本校的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与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相结合,立足本校的长远发展,建立一整套系统、规范、科学的规章制度,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提供法律和制度上的保障。从固定资产的采购、验收、保管到报废,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相互监督,促进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化的实现,切实提高高校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效率。

3.开拓创新,改革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方式。高校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也要坚持“与时俱进”实现管理方式的现代化和科技化。当前已经步入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可以依赖计算机技术实现管理的动态化和网络化,开发出一套与本校固定资产管理相适应的管理软件,一方面可以实现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的实时性,另一方面还可以加强高校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从而有利于高校固定资产的优化配置。

4.把握全局,重视高校固定资产日常管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重在对物质的日常维护,根据高校指定的规章制度,实行责任制,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级管理,例如安排专人对资产价值较高的仪器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另外,在日常管理中开展一些针对性较强的管理工作,例如专项清查、年终清查、随机抽查等,保证各项资产的有效利用。

5.尊重知识,打造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人才队伍。高素质的管理人才能够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提供智力支持。高校首先要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意识,从固定资源管理人才的选拔上加强对人员队伍的建设,选拔具备会计学、管理学、经济学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进入体系。另外还要加快对在职人员的业务培训,使其掌握最新的管理知识和管理方式,定期对职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打造一支既具有优良职业道德素质又具有高超的业务素质的固定资产管理人才队伍。

高校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校 国有资产 管理 创新

在我国的教育背景下,大多数的高等院校都是由国家政府出资建设的,高校机构属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展不断深入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国有资产的形成途经呈现出多元化发展。基于此,高校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应该改变从前在单一国有资源形成途径下的管理观念、模式以及方法,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研究、探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规律、特点,推动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深入发展,向资产管理要保证、要效益,促进高校建设发展。

一、高校国有资产概述

伴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推进,近年来,我国许多高校的资产组成形式更加丰富,形成了以国家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参与办学的新体制。在这种新体制背景下,高校的国有资产形成途径以及渠道也更加多元化,主要包括有政府拨款形成的资产、高校创收资产、捐赠资产以及无形资产等。高校国有资产除了具有一般资产的特征之外,还具有以下两个特征:

一是高校国有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具有一定的非营利性、补偿性以及流动性较差的特征。高校本身作为一个社会服务机构,它的主要开办建设目标在于为社会提供教育资源,为社会培养人才,是一种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社会机构。国家拨款作为高校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最大组成,在高校的持续运营过程中,国家的拨款也是持续性的,具有一定的补偿性。同时,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主要为学校建筑、教学设备等基础设施,因而具有流动性较差、非营利性等特征。

二是高校经营性国有资产具有一定的保值增值性,且无形资产在经营性国有资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市场化经营的时代背景中,高校的经营性国有资产不断地增加,许多高校为了促进学校整体的发展,会在一定情况下进行创收活动,一般的形式为,以学科科研成果参与到市场的生产经营,形成资产。

二、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一)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客观上要求高校更好更快的发展,从而提供更多的人才力量和科技成果。21世纪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机遇期。在这种形势下,高校国有资产发展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满足高校快速发展的物质需求。这就要求高校国有资产必须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实现保值增值。因此,作为高校发展物质基础的高校国有资产,其在高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更为突出。

(二)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高校资产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管理活动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许多问题现象十分突出。例如,高校管理阶层对于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不重视,在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过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注重前期购买,不进行后期管理的行为,对于学校的国有资源的整合应用能力较差、管理水平较低等。由于管理不善造成了高校国有资源损坏和浪费。高校国有资产的流失一方面是对国家资产的不当利用,将会给国家财政带来不必要的负担;另一方面也是学校本身的一种损失,难以促进学校教育的整体进步。

深究高校国有资产不断流失的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其一是在管理体制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弊端。高校作为一种特殊的行政机构,其国有资产产权管理主体存在一定的职能重复,以致在遇到管理问题时出现了相互推诿、监管不利的现象。其二是高校管理模式与方法与现阶段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发展路径不相符合。长期以来,我国的资源实行的是财政拨款、计划划拨,部门、单位、个人无偿占用的事业型机制。这种机制没有资源核算,也就不可能把通过自身运作创造的价值投入运行,这是缺乏市场经济意识的表现。

三、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创新发展

(一)管理体制的创新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应该进一步确定国有资源管理的权责问题,对于现阶段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主体应该进一步明确,并且应该根据其所保有的不同类型的国有资产进行严格的权责确定。应该确保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责任到人”。

第二,应该进一步完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工作制度,结合高校实际的国有资产的拥有情况、使用情况以及经营情况,合理制定相关的管理规章、流程。该制度应当包含国有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各项日常管理制度对固定资产的计划论证等程序进行规范,房屋、土地、非经营性转经营性资产的管理制度的健全,制定无形资产的工作程序及方法等。这样可以保障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有效地保障了国有资产。

(二)建立高校国有资产的“三级”管理模式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国有资产可以建立“三级”管理模式,在高校内部设置三个管理层级。第一层级为国有资产管理处,为领导管理层。第二级管理机构为财务处、设备处以及后勤集团、产业集团等高校内部的行政部门,主要针对高校国有资产分类进行归口管理,如设备处主要对教学设备、实验仪器等固定资产进行集中的管理工作等。三级管理机构为教学、科研单位(学院和实验室)。

这种“三级”管理模式是一种一元多部门参与的管理模式,对于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而言,这种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降低管理工作的难度。与此同时,一级管理机构仅仅从宏观上去把握高校国有资产的控制和管理,能够进一步提升国有资产配置效率。同时,通过二级管理机构的归口管理,又能够针对每一个不同类的国有资产类型进行精准的管理,避免了管理部门的混乱现象,提升对具体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在这种“三级”管理模式中,将经营性国有资产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进行了二级管理单位的区分,更好的经营和利用国有资产,促进对营利性国有资产的有效利用。

(三)建立完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效益保障机制

想要进一步地确保高效国有资产管理的效益,就必须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保障机制,主要包括有信息化机制、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监督管理机制等。从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方方面面去约束,但现阶段最为重要的则是高校国有资产的信息化机制的完善,只有充分利用校园网资源,建立基于校园网的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以网络管理模式取代原有的计算机辅助管理模式,实现高校国有资产的网络化管理。

(作者单位为辽宁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李新惠.引入经营理念与创新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20): 176-177.

高校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1.效益观念淡薄,缺乏统一预算管理。

在我国现行财政体制和高等教育管理模式下,高校经费来源主要靠政府拨款、创收、社会捐助和捐赠形成,资产的形成绝大部分来自财政拨款,按照现行资产分类和核算管理办法,资产使用不计折旧,不计盈亏,完全无偿使用,致使一些高校资产重复购置,管理混乱。如在学校资产购置上,学校财务部门只负责全校事业经费资产购置预、决算;科研和其他创收经费资产购置预算由学校经费使用人和各创收单位自定购置计划;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国有资产购置、登记、调配和报废及管理工作;科研部门负责科研经费使用及技术成果(属无形资产)管理,对科研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不参与购置和管理;基建处负责在建工程项目的管理;校办产业按自己的发展计划购置、管理资产,学校财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只是登记备案。效益观念的缺失,预算体制的不完善必然导致重复购置、管理无序,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2.管理制度滞后,缺乏执行刚性。

目前高校普遍都设有国有资产管理处,制定了一些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但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和招生人数的快速增加,资产管理制度同学校的发展实际多有脱节。有的过多依赖国家和省统一的规定,致使制度缺乏可操作性,执行起来难度大,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有的高校采用条块分割、部门分头管理模式,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很难建立起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的管理机制,各使用管理部门各自为政,缺乏同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按照目前山东省高校统一的资产管理(软件)方式,在网上和字面上看到的各项资产都具体到每一个人的名下,每一项资产都有人管理,实际上由于教职工人数众多,人员构成复杂,非管理人员缺乏基本的资产管理专业知识;另外,教职工部门间的调动频繁,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无法及时跟进,更正相关信息,形式上大家都在管,实际上往往无人管,遇到问题经常形成一种互相推诿的被动局面。

3.资产配置不合理,缺乏共享机制。

由于效益意识的淡薄和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导致缺乏合理、科学的资产配置标准,资产的随意购置和重复购置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些高校还没有建立教学仪器设备和专用设备等资源统一调配的共享机制,缺乏严格的审批、监管和部门间的联动机制,致使资产购置盲目、重复,教学和办公用房、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专用设备、办公设备等使用效率不高。由于对资产使用没有建立完善的的考核制度,缺乏在学校范围内资源共享的规章制度,有的科研专用设备每年只使用几天或几个小时,甚至有的设备长期闲置或无法使用造成浪费。由于管理不到位或资金困难缺乏必要的维护保养,往往在使用期内就只能淘汰或低值处理。

4.资产账物不符,缺乏协调机制。

由于学校缺乏对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监管办法和措施,学校非经营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界限划分不清,导致非经营性资产流失;由于有些高校对所拥有的知识产权、专利技术、科研成果等无形资产缺乏保护意识,不及时按科研经费管理的相关制度和要求进行评估并依法进行保护,从而造成无形资产权益流失;由于高校在资产管理上长期形成的重价值轻实物的管理方式,造成财务资产账目和资产管理账目登记格式不统一、时间不一致;由于实物资产盘查不及时、走过场,个人或其他单位无偿占有的资产无人清理、核对,有账无物或有物无账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些已报废处理的资产未按正常程序及时销账,造成学校资产实物与财务部门的登记账薄不符。

二、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1.转变管理观念,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意识。

加强高校资产管理,首先,学校领导要提高资产管理意识和效益意识,学校要把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列入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制订切实可行的规章管理制度;其次,学校领导要定期研究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经常检查资产管理、使用情况;同时分管领导要经常听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工作汇报,协调学校其他部门及时发现资产购置、管理、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学校主要领导汇报。在资产配置过程中,要从学校整体考虑提出解决问题方案,预防个别部门“小而全、大而全”的规划要求,杜绝资产的重复购建和配置,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

2.健全管理机构,完善管理制度。

高校在建立强有力的管理机构的同时,要赋予其权利、明确其职能和定位,分管国有资产的领导要协调财务、审计、监察等部门,督促资产管理部门完善教学科研设备、专用仪器设备、办公设备的保管、维修、报损制度,建立健全学校房屋的出租转让、评估、无形资产管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制度。在确保资产管理工作有章可循的前提下,全方位、全过程地监督控制资产的使用和利用情况,建立学校内部单位使用效益考核制度,向全校教职工公布学校资产的购置、配置、利用及效率情况,使学校资产的购置、配置、利用及报废处置全过程在阳光下运行,确保国有资产发挥效益。

3.实行统一管理,明确责、权主体。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代表学校管理学校国有资产,是学校资产管理所有权的代表者,是学校资产管理的业务主管部门,学校要赋予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一定的权威性,强化资产管理制度的刚性约束。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涉及学校后勤部门、教学部门、教学辅助部门、科研、校办产业部门等等,学校各部门自觉接受资产管理部门的统一领导,并执行国有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校资产的使用效率。

4.提高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定期开展资产清查。

高校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措施

     高校固定资产包括由学校占有或使用、在法律上 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土 地、房屋、图书、仪器设备、办公设备等。固定资产是高 校完成各项教学和科研任务的物质基础,也是衡量高 校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准。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 存在着监管制度不完善、管理不规范、资产使用效率 低、资产价值失真等问题。如何正确分析高校固定资 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 高资产使用效益、促使其保值增值、防止固定资产流 失、是当前摆在高校资产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非常重要 的任务,对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固定资 产管理意识淡薄,浪费现象严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 健全,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管理体制混乱,缺乏统一 协调;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薄弱,会计核算不规范等问 题.

    (一)思想认识不足,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长 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重钱轻物、重供轻 管”的问题,一般都比较重视钱的管控,对钱变成物后 就疏于管理,没有充分认识到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实际 上是对资金使用效益的延续,固定资产管理失之以软、 失之以宽。另外,高校的固定资产主要是通过国家财 政投资建设而成,长期以来高校无偿地使用固定资产, 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也不需要进行成本核算,导致了 部分高校、职业院校负责人,对固定资产管理和教育成 本核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其次,不少高校领导忙于 学校的教学、科研和行政工作,忽视了高校固定资产管 理工作,导致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手段 落后、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从而造成高校普遍存在着 重钱轻物、重购建轻管理、公物私用、重复建设、资源浪 费等问题.

    (二)管理制度不完善,固定资产流失严重。固定 资产流失不仅是国有企业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同样 在高校中也有类似现象。由于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没有 理顺,管理制度不完善和执行监督不力,高校固定资产 流失状况令人堪忧。首先,资产损毁报废制度不健全.

    由于在院校资产购入只登记资产原值,没有按资产使 用年限计提累计折旧,资产损毁报废随意性比较大,特 别是对一些通用办设备,如计算机、摄(照)相机、电 视、空调等,往往没有到使用年限就予以报废,随意比 较大,有的甚至公物转为私有。由于单位没有规定严 格的资产报废审批程序和权限,部分固定资产管理部 门超审批权限处置资产,导致固定资产流失。其次,随 意改变资产用途。部分拥有固定资产使用权的二级单 位私自对外出租、出借学校的房屋、设备、仪器等进行 经营活动,所得利益归部门所有,谋取小集体利益,但 其耗损维修费用却由学校承担,造成学校资产流失.

    再次,对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缺乏管理。某 些部门对转为经营性资产的固定资产不按有关规定进 行评估检查,对出租、出借、转让的固定资产不按规定 办理资产出租、出借、转让手续,甚至也不收取使用费 用,使得固定资产被经营单位无偿占有和使用,高校资 产投入得不到合理的补偿。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也 得不到保证,更谈不上资产的保值增值,造成固定资产 的流失.

    (三)管理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清、管理不到位.

    目前,大部分高校对固定资产管理实行的是以账物分 管为原则的分类归口管理模式。如后勤管理部门管理 房屋、建筑物;图书馆管理图书杂志;设备处管理设备 仪器;财务处负责固定资产价值核算。而各职能部门 又分别归不同学校领导分管,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缺 乏一个统一领导、统一管理、权力集中的综合监督协调 部门。造成固定资产实物流动与财务核算相脱节,职 能管理部门与各教学、科研等占有使用部门相分离的 状态。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最终导致高校固定 资产普遍存在帐实不符、家底不清、资源浪费,资产流 失等问题.

    (四)会计核算不合理,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 价值。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仍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 核算方法,反映在固定资产核算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合 理的地方,造成高校财务报表中普遍存在着虚增资产、 成本核算不真、资产更新资金不足等问题。根据高等 学校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只核算原值,不计提折 旧。高校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仅设置“固定资产”、 “固定基金”两个对应的会计科目核算固定资产的增 减变动,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除了清理报废外,入账后 数据一直不变。由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只反映历史 成本,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背离,并使 资产负债表中的账面余额不能反映其客观情况,从而 导致虚增净资产。[1]这种会计核算方法既违背了会计 核算的配比原则,也违背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原则.

   

高校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建议

一、引言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高校经营性资产不断增长。高校经营性资产的有效管理和运营对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可弥补高校教育和科研经费的不足,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注入活力。因此,高校对经营性资产的管理和运营必须引起重视。

二、高校经营性资产的内涵

经营性资产是高校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由非经营性资产转化而来。其主要是指高校在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资产,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由于高校承担着教学、科研的重任,其发展经营性资产必须要保证本单位的教学、科研工作不受影响。Z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江苏省N市Z校是2005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Z校招生人数常年保持较大规模,并且办学质量较高。为了加强经营资产管理,Z校运用现代管理理论,结合实际,采取了很多管理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经营性资产管理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

1.缺乏管理意识

目前,Z校并未对经营性资产进行产权登记,不能充分了解本校资产的具体去向,存在账实不符、资产流失等问题。另外,由于一些领导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缺乏长期资产管理意识,导致在经营性资产的整个循环过程中缺乏科学性和统一协调性,一些领导对资产管理认识不到位,片面性追求产量和产值,将大量资金和投资于风险大的项目,只重视追求眼前利益,不重视资金投入的产出比。

2.经营性资产管理制度缺失

经营性资产管理制度缺失,管理部门众多,如财务、设备等部门对经营性资产均有管理权。另外,还存在管理职能交叉的现象,“各管一段”局面屡见不鲜,导致资产管理效率低下。

3.内部审计形同虚设

内部审计是Z校管理中的重要制度,对经营性资产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内部审计是监督Z校经营性资产运作的重要方法,但是在经营性资产运作过程中,内部审计形同虚设,不但机构设置不合理,而且专业人员配备不全。另外Z校内部审计的审计对象大多是已发生的事项,重点审查其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目的是防止、检查财务收支的错弊,这样使内部审计工作仅仅局限于事后审计。内部审计存在问题导致Z校经营性资产在经济管理方面出现漏洞,如资产运作和投入不能有效监督,资金往来不明、资金不良运作、资金分配计划安排不当等。

4.监督机制不完善

目前,Z校经营性资产监督机制不完善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如监督主体过多、监督机构不独立、自上而下的监督为主等。这导致在经营性资产运营监督方面,职责不明、职权不清、互相推诿等问题频繁发生。5.管理人员素质偏低Z校的决策者未充分认识到经营性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存在观念陈旧、管理知识层次和结构不合理、管理水平低等问题。特别是缺少专门管理部门,没有专业的资产管理队伍,导致高校财务、设备、后勤等部门的人员纷纷插足经营性资产管理工作,管理工作混乱。

三、对Z校加强经营性资产管理的建议

1.树立资产管理意识

树立资产管理意识是Z校加强经营性资产管理的前提。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使Z校的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经营性资产对与Z校发展至关重要。虽然许多高校都制定了经营性资产管理细则,但是由于缺乏资产管理意识,这些细则大多流于形式,不能有效贯彻实施。树立资产管理意识,从思想上重视管理工作,要求Z校管理人员必须积极转变思想,充分认识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理论知识,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2.完善经营性资产管理制度

(1)制定资产转化的审批制度,严格非经营性资产转化为经营资产的程序。加强非经营性资产的审核,根据经营资产的具体特征、属性,准确估算经营性资产的收益率和可转化率。(2)实行收益考核制度。通过这项制度将Z校内部的经营者、管理者工资薪酬同经营业绩连接在一起,通过彼此挂钩,用这样的措施和行为来使得经营者、管理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激发。(3)建立有偿使用制度。投资者向学校缴纳一定数额的使用管理费,而经营者则需要向投资者缴纳收益利润,达到双赢,进一步促进Z校经营性资产的发展。

3.落实内部审计制度

高校内部审计制度对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具有重要作用,贯彻落实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机构独立行使审计权是对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监督的前提,审计机构不受其他部门的影响。(1)完善内部审计体制,制定标准严格的审计工作流程步骤,对内部审计工作实行标准化管理。(2)加强审计工作监管职能,根据经营性资产运作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审计体系,确保经营性资产的内部审计调查的公平、公正。(3)完善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体制,不断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通过落实内部审计制度,找出管理中的薄弱环节,督促被审计单位改进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4.完善监督机制

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是高校发展道路上必不可少的因素。(1)明确经营性资产管理机构的相关职能,建立经营性资产运作管理委员会这一专门的经营性资产管理部门,该部门由校领导、人事处、资产处、监察处、计财处、资产经营公司主要负责人等组成。将此部门作为学校经营性资产运作管理权力机构,统一领导经营性资产市场化运作工作。(2)成立资产经营公司并由该公司代表学校持有股权,同时,投资其他方面的股权也转移到Z校资产经营公司的控制之下,该受经营性资产运作管理委员会领导。(3)经营性资产运作管理委员行使非经营性资产转化为经营性资产的审批权。同时,重点强化经营型资产运行管理的内部约束机制,并根据Z校具体情况制定有效的资产管理细则。

5.加强专业队伍建设

高校管理人员在经营性资产管理工作中起着主导作用,关乎经营管理工作的成效。因此,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对提高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工作的效率至关重要。高校是培养高级管理人员的“摇篮”,因此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引进管理人才。市场经济下,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管理人员进行评估,可督促管理人员不断提高理论知识和管理水平。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工作错综复杂,只有加强专业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满足经营性资产管理工作需求,才能真正实现经营性资产管理工作的质量化、精细化、科学化。(1)成立专门的人才管理机构,保障管理队伍正常、有序运转。(2)完善管理人员技能评估和考察机制。(3)建立公正公平的考核奖惩机制,做到赏罚分明,提升经营性资产管理人员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经营性资产管理工作效率。

四、结论

高校的经营性资产若是得到良好发展、获取收益,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加强高校经营性资产的管理和监督是迫在眉睫的问题。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可为高校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董崇骅.以经营性理念提高高校资产管理效率[J].中国外资,2013(24):74.

[2]陈冬妮.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公司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2013(6):40-43.

[3]李乃鹏,张奎平.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模式和绩效评价方法的探索与创新[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7):200-204.

[4]刘晓正,叶可辉.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