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老年人护理基础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 天津 300222)
摘要:进入21世纪,世界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老年人对养老护理服务的需求量激增,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美国是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之一,在长期的探索过程中,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养老护理服务体系。通过比较中美两国在养老护理职业现状、职业描述现状和职业声望现状等方面的差距,可以在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推动我国养老护理业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 :养老护理业;发展现状;中国;美国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9-0085-04
作者简介:杨旭萍(1986—),女,河北保定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
从联合国人口发展基金会的统计数据获悉,截至2012年,全世界约有8.1亿人口年龄已达到或超过60岁,占全世界总人口的11%,也就是说平均每9人之中就有1人是60岁或超过60岁的老年人;预计到2050年,老龄人口数将达到20.3亿,占比将达22%,即每5人中就有1人达到或者超过60岁。全球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随之带来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重视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以有效应对激增的养老服务需求,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问题。美国是全球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之一,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在发展养老护理职业方面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而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相对较晚,且养老体系尚处于初步建设阶段,养老护理职业也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笔者拟通过中美养老护理职业发展现状的对比,提出借鉴美国经验,推动我国养老护理业发展的若干对策。
中美养老护理职业群及其形成背景的比较
(一)中国的养老护理职业群
从经济来源角度看,由于家庭养老在文化价值、感情维系、精神慰藉等方面有无可替代的功能,当前我国总体上还是以家庭养老为主,且其比重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成反比,但随着家庭功能的日趋弱化以及国家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日益完善,社会养老的作用愈加凸显。
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我国在2002年2月11日由原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至此,养老护理员正式成为一种职业。当前,我国养老护理职业群以养老护理员为主体,辅以家庭服务员、护士、心理咨询师以及营养师等职业。这种状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当今老年人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内容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对精神护理的需求以及专业基本护理需求越来越多,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养老护理员的数量及素质都暂时无法满足其需求而形成的。
(二)美国的养老护理职业群
美国的非政府组织、社区组织等为美国的社会养老提供了大力支持,主要体现为社区养老和非政府机构养老。在美国,大部分的物质、精神、文化服务都是以社区为单位提供的,而且社区也经常代为执行政府在公共政策方面的具体职能。因此,社区养老在美国养老服务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非政府养老机构在享受政府税收优惠政策的同时接受政府监督,设有相应的行业准入标准,大都是微利甚至是不盈利的。非政府养老机构的存在和发展是美国养老服务高度福利性、市场化和产业化的体现。此外,美国的以房养老、异地养老等发展也很成熟,十分流行。
2010年美国劳动部公布的标准职业分类系统将美国的职业分为23个大类、97个中类、461个小类、840个细类,对具有相近工作职责、技能训练水平、教育水平的具体职业岗位归属于一个细类中。在该分类系统以及基于该分类系统再开发的美国职业信息网(O*NET)的分类系统中,均没有专门护理老年人的职业。但是,美国早在1966年就在杜克大学开办了老年护理专业课程,该专业的毕业生要想成为一名老年护理人员,只需通过一个由美国护士学会主持的资格考试即可,而养老机构管理者必须经过相关专业的学习取得证书后方可上岗。可以看出,美国老年人的护理服务有相当一部分是由护士提供的。根据O*NET职业快速检索系统的关键字查询与分类查询以及具体的职业描述,个人护理助手(Personal Care Aides)这一职业的职业内容与我国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内容最为匹配。除此之外,还有家庭健康助理(Home Health Aides)、医务社会工作者(Healthcare Social Workers)等。
中美养老护理人员职业描述的比较
(一)中国《标准》对养老护理员的描述
我国2002年出台的《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中对养老护理员职业的描述项有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和比重表等,其中职业概况包括对职业名称、定义、等级、环境、能力特征、基本文化程度、培训要求和鉴定的具体描述;基本要求又分为职业道德要求、基础知识要求两方面;工作要求将养老护理员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和技师四个等级,并分别进行了具体描述;在比重表中则规定了上述四个等级各项工作要求所占的比重,以基础知识为例,在比重表中要求初级养老护理员的基础知识要达到20%,中级护理员要达到15%,高级护理员要达到10%,技师要达到5%。
按照《标准》对养老护理员的定义,养老护理员是对老年人生活进行照料、护理的服务人员。以肢体协调动作、善于表达与感知、较强的空间与色觉能力为其职业特征,并且要求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其基本文化程度要求虽仅为初中毕业,但有明确的培训和鉴定要求,四个级别的晋级培训分别不少于180、150、120、90个标准学时。在职业道德方面对职业操守和基本职业道德知识的掌握都有明确要求。基础知识有两方面的要求:老年人护理的基础知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前者主要包括老年人常见病医学知识、生理及心理知识、营养学知识、护理操作知识等,此外还应熟练掌握养老护理员职业工作须知;后者主要包括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相关知识和劳动法的相关知识,用以保障老人和养老护理员的合法权益。
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功能主要是生活照料和技术护理,并且技能要求也随着初级、中级、高级和技师四个级别的提高依次递进,高级别包括低级别的要求。比如,初级养老护理员的生活照料内容包括卫生、睡眠、饮食、排泄、安全等方面;技术护理内容包括基本的疾病护理,如给药、消毒等,另外还包括护理记录、临终护理等。中级护理员在初级护理员工作内容基础之上又增加了肢体康复、沟通协调等方面的要求,依次递增,最高级别的技师则在前三个级别职业功能基础之上附加了培训指导和护理管理等内容。
(二)美国O*NET中对相应职业的描述
美国职业信息网(O*NET)是劳动部支持建立的美国最大的职业信息数据库,其成果已获得了全世界的认可。笔者拟对O*NET中的Personal Care Aides(个人护理助手)与我国的养老护理员进行比较。
个人护理助手的定义是:在服务对象家里或护理机构帮助老年人、恢复期的病人或者残疾人,照顾其日常生活的人员。职业能力要求有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演绎推理能力、归纳推理能力、书面理解能力、口齿清晰(被服务对象准确理解)、语音识别(准确理解服务对象的语言要求)、信息整理、细节观察力等。O*NET显示,在美国从事该职业的人员大部分要求在职业学校接受过培训,有相关工作经验,有专科毕业证书,并附有统计结果:66%为专科毕业学历,23%为本科毕业学历,11%为其他大学毕业或没有学位。该职业的基础知识要求为:(1)牙科知识和其他医药学知识;(2)有关服务原则和程序的知识;(3)一定的心理学知识;(4)英语语言知识(为了与服务对象更好地沟通);(5)教育培训知识;(6)治疗和咨询知识;(7)生物学知识;(8)社会学和人类学知识;(9)电脑和其他电子产品相关知识。
个人护理助手的职业功能主要有卫生援助、护理记录和报告、日常照料(照顾饮食、帮助家务等)、陪伴、给药、指导建议、咨询评估、培训等等。
中美养老护理职业声望的比较
(一)中国养老护理的职业声望
职业环境方面 首先,由于我国当前老龄人口的护理服务需求远远大于现有养老机构的数量和规模,所以一般的养老机构为了维持生存和盈利,大都设施简陋,住宿环境拥挤。另外,由于养老护理员人数不足,往往一个护理员需要照顾几个甚至十几个老人,工作时间长,任务繁重。其次,目前我国针对养老护理员的相关保障政策、培养政策十分匮乏,养老护理员自身权利难以得到保障。这就导致职业吸引力的降低,养老护理员供需紧张,流动性大,而且专业素质差,服务质量不高。再次,很多人对养老护理员这一行业存在认知错误,养老护理员自身也缺乏自我职业认同,都认为养老护理员工作是专业性含量较低的、没有社会地位的。
任职者素质方面 目前,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本地低收入困难家庭的妇女以及城市失业下岗人员是我国养老护理员的主要来源,其中初中及以下学历者占大多数,有的甚至是文盲,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即便在培训过程中,由于文化素质的原因,他们也只能接受到非常有限的专业护理知识。聘请养老护理员的机构或单位也基本不作学历要求,只看应聘者的劳动态度及有无上岗证等。另外,由于养老护理员人数非常短缺,对于暂时还未拿到资格证的人员往往边上岗、边培训。这些原因导致了我国养老护理员素质不高而且提升难度较大的现状。
职业功能方面 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大多数养老护理员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因此,他们所提供的养老护理服务很大程度上局限在家政服务上,如为老年人打扫卫生、购买生活用品等。这种情况显然无法满足当今老年人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内容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尤其是精神护理需求。目前,养老护理员还远未发挥其原本的职业功能,素质偏低极大地限制了其职业功能的充分发挥。
社会报酬方面 我国养老护理员的薪酬待遇水平整体偏低。根据长期照护全国联盟秘书处2013年9月13日的全国养老护理员行业工资指数,我国养老机构中8小时、12小时、24小时工作制的养老护理员平均月薪分别为2 272元、2 129元、2 034元,相比其他看护行业处于较低水平。该指数从行业角度向社会公示了我国养老护理员的薪酬水平,今后还将定期跟踪。长期照护全国联盟轮值主席、鹤童老年福利协会副会长方嘉珂认为,我国养老护理员人数严重不足,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工资待遇偏低。
(二)美国养老护理的职业声望
职业环境方面 美国的各类养老设施都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类型,且根据老年人健康状况的不同,设置了自护型、助护型、特护型三种类型供老年人选择。老年养生社区因此在美国取得了成功并具有典型美国养老模式的特色。这些社区的居民以老年人为主题,且设施齐全,功能类型也根据老年人的不同需求进行个性化设置,是以提高老年人自立能力和生活质量为理念的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养老社区。另外,美国已经建立了十分完备的行业政策法规以及比较系统、成熟的管理服务体系。因此,在美国公众眼中,养老护理工作者与其他普通社会成员没有什么不同,都是“体面而快乐的上班族”。
任职者素质方面 美国很多学校都设有专业的老年护理课程,这就从根本上提高了从业者的文化素质。此外,美国的职业教育培训发展也比较成熟。护理人员必须先通过专业学习,参加国家的专业培训,并且划分等级,考试合格获得国家颁发的资格证书后,才能领证上岗成为专业的护理人员,否则没有资格从事养老护理职业,此举使养老护理从业人员的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职业功能方面 基于较高的职业素质,美国的养老护理人员能够为不同健康状况的老年人提供专业的基本生活照料服务、营养饮食服务、急救医疗康复服务及心理健康维护服务。因此,在市场化和福利制双重作用下提供的养老服务,不仅满足了老年人多样化的服务需求,提升了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而且发展成为一项产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社会财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社会报酬方面 美国劳工部2013年5月的职业就业统计显示,美国所有职业平均每小时工资为16.87美元,平均每年工资为46 440美元,个人护理助手(Personal Care Aides)的平均时薪为9.67美元,平均年薪为20 100美元,家庭健康助理(Home Health Aides)的平均时薪和年薪分别为24.44美元和50 820美元。可以看出,美国的老年护理人员的薪酬待遇至少是中等水平,随着技能水平的提高甚至能达到高收入水平。此外,生活在美国自由福利国家体系下的养老护理人员除工资外还能接受基金补助。
促进我国养老护理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通过中美两国养老护理职业发展现状的比较可以看出,美国的养老护理事业开展较早,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养老护理体系,在很多方面已经取得成功的经验,对我国养老护理事业的发展与完善有很大的启示。
(一)借鉴美国经验,重新修订《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
在内容上,应效仿美国职业信息系统(O*NET),要求养老护理人员除了要具备核心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外,还应有相应的非专业知识、技能与能力、人格素质等方面的要求。这既反映了当今职业对人才素质要求越来越全面的社会趋势,也是使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能够得到可持续培养和提升的关键。详尽具体的职业要求可使劳动者对照自身的性格特点及兴趣爱好选择职业,也可使学校及培养机构能据此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内容。另外,应提高养老护理员的薪酬水平并写入《标准》之中。
在形式和效力方面,我国应吸收美国的先进经验,采取更加方便公开的方式以增强《标准》在公众中的普及度,并加快更新速度,增强指导作用,以适应劳动力市场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更新的人才需求。另外,要在各个环节加强监管,以保证《标准》的约束力和强制性。
(二)推广学院教育,实施分层培训
加大学院教育推广力度,提高学历水平 由于较高层次的学习和培训必须基于较高的学历水平,目前养老护理员文化水平低且年龄偏大的现实状况使得他们无法通过后期培训达到较高的素质水平。因此,应在职业院校设立相关的养老护理专业,通过正规高等教育的途径培养高学历的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可以先从专科培养开始,逐步过渡到本科甚至更高学历,从该专业毕业的学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或水平直接获得不同级别的职业资格证书。
实行分层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考虑到护理人员短缺和培训的有效性,可将养老护理员群体分为两部分:学院教育者和非学院教育者。对于前者,即已经接受过专业系统学习的人员,其岗前培训的重点应放在熟悉流程、适应角色和安全操作等方面。而对于后者,对他们的培训除了前者在岗前培训中学习的内容外,还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方面的内容,不过,囿于学习能力,培训内容仅限于初级养老护理员水平。
(三)“以人为本”建立层级管理制度,完善评价指标体系
完善养老护理员管理体系 首先,应该转变管理理念,树立起以养老护理员为核心,养老护理员个人利益与养老服务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相统一的新型管理理念。其次,要建立责权明晰的层级管理规章制度,引进高级管理人才,改善目前混乱的管理状况,建立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并选择试点发展老年社区或其他类型的养老模式,为我国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探索道路,积累经验。此外应加强设施建设,改善老年人入住条件和养老护理员的工作条件。
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利用加权计算方法,全方位地评价考核养老护理员的知识技能水平、日常工作、突出表现、态度道德等情况;要引入竞争和奖励机制,对于考核优秀的人员给予物质奖励或提供进修培训的机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改变社会对养老护理员的认知偏差
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提高社会成员敬老爱老的意识,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敬老、爱老、养老、助老的氛围。
要运用多种宣传形式广泛宣传养老照护服务,积极引导企业发展,使全社会加深对这项工作及其从业者的认识与理解;增强养老护理员的自我认同感,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理想;通过宣传和口碑,逐步改变老年人的传统观念,使他们乐于接受养老护理员的服务。
参考文献:
[1]Population of Over-60-Year-Olds to Reach One Billion within the Decade[EB/OL].(2012-10-01).http://unfpa.org/public/home/news/pid/12232.
[2]谢倩.养老护理员专业化程度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4-6.
[3]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S].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2.
关键词:健康教育;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作用
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人口大国,高血压问题迫在眉睫,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1]。老年高血压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主要指>65岁老年人群因为生活习惯或者环境等因素造成的心血管疾病。老年高血压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严重威胁老年人群的生命健康安全。除此之外,由于老年人群的身体抵抗力与免疫力较差,所以需要有正确的护理方法继而对老年人群做好针对性地护理计划和措施[2]。本文分析了健康教育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63例。所有入组患者均符合我国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在知晓情况下参与本次实验研究且签署相关同意书。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中有41例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该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2.14±3.36)岁,平均病程时间为(15.11±3.58)年;学历水平:20例本科或者本科以上、23例专科、10例高中、10例初中以及初中以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中有40例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该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3.01±3.42)岁,平均病程时间为(15.06±3.55)年;学历水平:22例本科或者本科以上、20例专科、12例高中、9例初中以及初中以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对所有患者实施基础护理,包括用药护理、饮食护理以及环境护理等。
1.2.2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2.1普及高血压基础知识 大部分患者被确诊为高血压疾病时,往往对于高血压疾病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以及分级标准等知识非常匮乏。因此,在初步护理健康教育指导过程中,护理工作人员应该使用较为通俗的语言来向患者或者患者的家属详细介绍基础知识,降低因为不了解而产生的紧张、焦虑情绪等影响疾病的治疗。
1.2.2.2生活方面健康教育指导 一般而言,食盐过多会增加老年患高血压的概率,因此需要对老年患者的盐摄取加以严格控制。医学研究发现,体重过重尤其是男性体重过重会增加高血压心血管病的发生率。当男性超重24%时,收缩压提高17%;当体重下降24%时,收缩压降低9%。因此,护理工作人员应该详细告知高血压患者饮食需少盐、少热量,多食用蔬菜以及富含粗纤维的食物,控制好自己的体重,继而能够控制好血压。
1.2.2.3定时监测血压 老年高血压患者在住院期间的血压监测均为护理人员进行,但是由于高血压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伴随患者终身,所以不管是患者住院还是出院,都需要掌握血压的正确测量方法。护理健康教育内容中需要考虑患者的个人因素以及身体状况等,教育患者或者患者的家属学会如何监测血压。
1.2.2.4心理疏导 由于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与诸多方面的因素相关,而心理紧张或者长期不安等情绪是发生高血压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所以护理工作人员除了日常的嘘寒问暖之后,还要帮助患者疏导不良的心理情绪,通过语言沟通或者肢体沟通,让患者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转移注意力,放松心情。
1.2.2.5并发症护理 护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让患者以及患者家属深刻了解到高血压并发症的严重性以及临床表现特点,继而能够学会如何处理此类并发症。一旦发生严重情况时,患者以及患者家属有相应的心理准备,不必过于惊慌失措。
1.3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对高血压基础知识的正确知晓率、总满意率以及患者血压对比结果。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分析 观察组收缩压水平为(133.38±10.56)mmHg、舒张压水平为(82.33±10.56)mmHg,对照组缩压水平为(166.95±15.54)mmHg、舒张压水平为(97.11±12.77)mmHg,观察组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控制显著优于对照组(P
2.2两组患者知晓率、总满意率分析 观察组高血压患者知晓率为92.06%(58/63),对照组高血压患者知晓率为79.37%(50/63),观察组正确知晓率远远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由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病程时间比较长,所以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过程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主要靶器官为心、脑、肾,为了避免对老年患者靶器官的伤害,需要采取针对性地预防措施[3]。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开展健康教育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针对性地健康教育计划,通过基础疾病知识的传播等能够提高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于疾病的认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智光媛.健康教育在老年高血压病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4,10(12):225-226.
贵阳护理职业学院 贵州省贵阳市 550081
【摘 要】本文从加大国家和地方政府扶持力度、增加老年护理专业课程、注重老年护理的实验教学、建设老年护理实习基地和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等方面,对老龄化社会下老年护理教育的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究,以期为提高老年护理教育水平和老年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 老龄化社会;老年护理教育;措施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延长老年人的生命年限,老年护理的重要性凸现出来。而在老龄化社会下,加强对老年护理教育的探索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1 加大国家和地方政府扶持力度
虽然社会步入老龄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但是保证老龄化社会的平稳健康发展,仍然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扶持,共同承担社会需求逐渐增大的养老义务。国家和地方政府在扶持养老事业的过程中,需要发挥组织和协调的作用,完善老年护理的政策法规,提供充足的经济保障,制定老年护理的保障体系,以实现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养老事业中的战略目标。
为了确保养老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国家和地方政府需要重视和大力发展老年护理的教育事业,培养老年护理方面的专业人才。一方面,国家和地方政府需要在学校开设老年护理专业,并将其纳入财政支持范围,为老年护理教育提供经济支持。另一方面,国家和地方政府需要投入资金,帮助学校改善实习条件,加强老年护理教育的师资力量,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从而促进老年护理教育的持续发展。
2 增加老年护理专业课程
老龄化的社会需要素质高、能力强的老年护理人才提供专业的服务,而老年护理人才需要接受系统的教育和培训。因此,卫生职业院校需要开设老年护理专业,这样既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又可以丰富卫生职业院校的教学内容,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
各级卫生职业院校不但要在专业上注重增加老年护理专业,而且需要依据老年护理的要求、临床特点和病理特点,设置老年护理的教学课程,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选派教学经验丰富,熟悉老年护理教育的教师担任教学任务,在保障卫生职业院校就业率的基础上,提高老年护理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3 注重老年护理的实验教学
老年护理工作不仅内容复杂繁琐,工作技能要求较高,而且服务对象为老年人,应用性和专业性要求也较高。因此,各级卫生职业院校在培养老年护理人才的时候,既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又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从而满足在实际老年护理工作中的需求。
各级卫生职业院校需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实习机会,让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付诸于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卫生职业院校可以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开设电教课预实验课,并建立和完善实验技能测试的考核方案,在保证实验课教学质量的同时,调动学生参与实践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国家和地方政府需要为卫生职业院校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学校建设现代化的实验室以及老年护理教学的实训中心,以满足学校实际的老年护理教学需求。
4 建设老年护理实习基地
养老事业不仅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扶持,而且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其中,共同保障养老事业的健康发展。例如各级卫生职业学校可以和社会养老机构联合起来,建立老年护理的实习基地,这样既有利于社会养老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又有利于卫生职业院校增加学生的实习机会。
在建立老年护理实习基地的时候,卫生职业院校需要和社会养老机构做好沟通交流工作,在自觉自愿的前提下,以协商和协议等合作方式,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以及老年护理实习基地的职能,并建立完善的实习制度,这样不但可以保持双方合作长久,实现双方共赢,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实践锻炼中,真正掌握老年护理的方法和技能。
5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老年人群体不但身体的机能已经退化,在生活中多有不便,而且需要时刻面对死亡的威胁,心理压力较大。老年护理人员在照顾老年人的过程中,需要做到耐心细致,理解老年人的心理感受,尽可能在照顾老年人生活起居的同时,满足其心理需求。因此,卫生职业院校在培养老年护理人才的时候,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其具有良好的奉献精神和高度责任心。
一方面,卫生职业院校需要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加强对职业素养和道德教育的宣传,让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深入学生心中,落体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使其真正养成尊重老人、爱护老年的服务观念。另一方面,老年护理专业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和生活中为学生树立典范,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对学生的职业素养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让学生在护理服务中做到耐心细致。
6 结束语
总之,在老龄化社会下,老年护理教育不仅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而且卫生职业院校重视老年护理的教学工作,以及社会养老机构建立老年护理实习基地。只有调动和汇集全社会的力量,让全社会都参与到社会养老事业中,才能真正使老年护理事业取得长足的进步和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薛丽杰. 老龄化社会下的老年护理教育探索与对策分析[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1:123-124.
[2] 王芳. 我国老年护理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J]. 医学与哲学(A),2014,01:77-79.
关键词:个体化医疗;老年医学;教学改革;新思路
“个体化医疗”(Personalizedmedicine)指从个人角度,根据遗传和基因组信息与生活环境,并结合临床表现为人类提供量体裁衣式的健康医疗服务[1]。广义的个体化医疗是依据个体差异进行疾病管理,以期达到治疗效果最大化和副作用最小化的一门定制医疗模式[2],侧重于“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精神”。狭义的个体化医疗则结合基因组、蛋白质组、代谢组等信息及生活方式,为患者量身设计出最佳治疗方案与治疗药物,其核心内容为遗传学、基因组学、药物遗传学、药物基因组,以及环境[3],侧重于“人类基因组”,是在预防、诊断、治疗和后期康复的全过程中,依据患者的个体特征、需求和偏好设计治疗策略。是广义个体化医疗在理论和技术上的发展与延伸。1999年,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27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百年人口老龄化的进程[4]。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剧和现代医学的发展,个体化医疗日趋成为可能并成为老年人群的需求。但因受制于经济与技术发展的客观实际,进程相对缓慢,需要循序渐进。
1我国老年人群个体化医疗的发展需求
1.1现代医学发展让老年人群个体化医疗成为可能现代医学正经历由传统标准化医疗向个体化医疗的巨大转变。标准化医疗忽略个体差异,个体化医疗是以患者的大量信息为基础,通过综合分析各方面特点,制定出适合每位患者独特的、最佳的治疗和预防方案,提高治疗的针对性以取得最佳疗效。因此,美国现代老年医学已从传统亚专科以“疾病为中心”的单病诊治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医疗,为老年患者提供全面合理的治疗与预防保健服务,最大限度地维持和恢复患者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现代医学的变革让我国老年人群个体化医疗成为可能。
1.2人口老龄化增速促进老年人群慢病高发老年患者具有生理功能减退、储备能力下降、功能残缺等特殊的老年问题或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多种慢病并存或多重用药引起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病情易受心理、精神、社会和家庭环境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老年人口已经突破2亿,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2025年前,将以每年100万人数增加,预计20世纪末,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33%[5-6]。人口老龄化的增速促使老年人群慢病高发,并形成以下特点:未富先老,发展极度不平衡;老年人群寿命延长,失能、半失能与空巢老人的数量增多导致社会养老刚性需求增加;国家养老体系和医疗保障体制尚不健全;部分老年人群期望安度高质量的晚年生活,医疗消费标准增高。
2我国老年人群的个体化医疗现状
现代医学发展对医疗卫生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促进个性化医疗的进步,但全面实施老年人群的个体化医疗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障碍。老年人群数量激增与各方需求之间的矛盾将影响我国老年人群个性化医疗的推进。
2.1老年医学专业开设数量与质量难以满足老年病专科发展需求高等医学教育对老年医护人员个体化医疗知识的掌握至关重要。当前老年医学和老年健康服务业的发展远不能满足社会老龄化的需求。其中,老年医学专业人才的严重不足是主要的问题。调查显示,我国222所医学院校中,59所建立了老年医学专业[7],存在部分学校课程设置上有缺陷,专业师资不足,临床教学实习基地缺乏等问题。部分医学院校老年医学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研究生,尚无统编的老年医学教材、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在校期间没有开展系统的老年医学理论教育或临床实践:科学学位型研究生课题涉及衰老机制偏少,临床实习匮乏;专业学位型研究生接触临床相对较多,临床工作能力较强,但其科研培养时间短,科研能力相对较差[8]。极少的三级综合型大医院设置老年病专科,开展老年医学教育培训的合格师资和基地缺乏。部分老年人专科医院或护理院正在积极筹建中,专职医护人员相当匮乏。与我国部分医学院校老年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相似,我校老年医学专业挂靠于临床医学专业(老年医学方向):专业设置上缺乏独立性;课程设置仅在临床医学专业基础上,增设了老年医学(36学时)和老年护理(32学时)两门课程,学生只了解老年病医疗与护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后期临床见习和实习与临床专业完全相同,没有老年专科实习基地,与老年个体化医疗标准相差甚远。
2.2患者和医护人员缺乏对个体化医疗相关内容的深入了解在我国,个体化医疗尚处于发展阶段。由于教材内容更新缓慢,个体化医疗尚未编入医学教材,国内一流院校的个别学生通过科研学术活动初步了解个体化医疗,我校作为普通医学院校,临床专业(老年医学方向)的学生在校期间对个体化医疗内容体系了解甚少。广大患者即使存有简单的个体化医护需求,但由于医疗费用和医疗模式的制约,对广义的个体化医疗需求已望而却步,对于基因组学等深层次的个体化医疗知识更是闻所未闻。另外,由于我国目前以传统医疗模式为主,大部分医护人员仍按照传统医疗模式为患者服务,缺乏个体化医疗信息与内容的接触。调查研究显示部分医护人员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9]。
2.3尚不完善的老年病样本库阻滞了个体化医疗的高质量实施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的老年病样本库是按照疾病种类建立,不利于老年疾病机制研究和个体医疗的高质量实施。未来老年医学研究应对衰老起因、老年疾病特征与防治措施进一步探讨[10]。明确发病与衰老的相关机制是预防和治疗老年疾病的基础,从分子生物学、基因层面去揭示发病和衰老的原因,尽快实现“从基础到临床”。病变部位的标本对于发病机制研究、诊断性生物标记物筛选、靶向治疗等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建立包含患者血液、尿液、脏器组织及个人家庭情况、心理特点、社会关系等信息的符合老年病和抗衰老研究的规范化样本库,是老年医学的基础,这让高质量的个体化医疗成为可能。通过高质量生物样本与完整的临床信息,分析归纳患者的各项检查与诊断情况,形成一个综合、巨大的数据库,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让患者得到较好的治疗[11],真正实现“基础到临床”。
2.4缺乏制度保障的老年医学职业资格认证限制了老年个体化医疗进程我国目前非常缺乏老年人专科医院或老年护理院,尚无老年医学专业执业资格证和许可证设置制度,政策方面亦未出台对患者医疗信息采集的保护措施,这些不利因素都大大限制了老年人个体化医疗的进程。《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医疗机构要积极支持和发展养老服务,有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做好老年慢病防治和康复护理;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大专院校对口专业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12]。由此看出,国家高度支持老年医学建设,各项制度的落实会逐步推进老年医疗个体化进程。
3我校老年医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新思路
3.1我校老年医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老年医学(GeriatricMedicine)是预防和治疗与老年相关的疾病,最大限度地维持或恢复患者的功能,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学科[13]。个体化医疗以个体获得最优质的健康为目的,而不单是治疗疾病,这与现代老年医学教育相吻合。未来老年医学将以老年综合评估、多学科团队协作、中长期照护基地联网为特点。其中,多学科联合工作是老年医学的突出特点,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护理、保健医学、社会医学、老年生物学和老年心理学等。多学科融为一体,相辅相成,蓬勃发展。另外,在个体化医疗背景下,大数据云计算理应成为老年医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内容。显然,目前我校老年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后期临床实践诸方面都远远不能满足现代老年医学和个体化医疗发展要求,老年医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3.2我校老年医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3.2.1独立设置老年医学专业:教学大纲要求与课程设置对未来医生的培训、考核、医疗水平的评价等有很大影响。老年医学起源于临床医学,专业领域上息息相关,但老年病的发病机制、治疗策略与途径有其独特性,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和服务对象大多与老年人有关。现代医学与老年个体医疗的强劲发展促使老年医学逐渐走向学科交融式发展。因此,我校老年医学理应成为独立的专业设置,并按照现代老年医学和个体化医疗的发展需求,重新设置教学大纲、课程安排和后期实践教学,突出个体化医疗特点,以适应老年医学的快速发展和个体化医疗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3.2.2更新现有教学大纲、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促使老年医学教育与人才培养成为医学发展的重要领域,也是未来老年现代医学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学大纲、课程设置都需要突出老年特色,除医学与护理知识的学习外,需要开设心理学、社会学、营养学、人文关怀等课程。另外,由于个体化医疗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出了新见解,分子诊断、大数据等课程也需要列入教学大纲的新要求。另外,新设置的教学大纲,利于现代医学知识的融合、传授,便于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整体掌握,模块化教学模式有必要取代传统教学模式,后期实践教学也应着重老年疾病机制的探讨、诊断与防治,以促进个体化医疗的实施进程。
3.2.3适度加大老年医学专业招生人数:独居或失能老人的增多,“421”家庭或空巢家庭等使得老年人群的医护问题成为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难题,专业医护人才相当匮乏。未来需要更多专业化的老年医护人员,以满足老年人群晚年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提高需求。因此,我校适度加大老年医学专业招生数量是顺应时展,满足未来老龄化社会和个体化医疗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养老服务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26-02
一、基本概念
养老服务人才从广义上来讲, 凡是从事老年人服务工作的所有专业人员都可以被统称为养老服务人才,包括全方位供养老年人的经济保障、照料保障、精神慰藉保障以及制度、法律、政策、舆论、管理、思想措施等综合系统[1]。
我校以部分护理专业本科学生为培养对象,依托传统护理学科,面向各类机构及其相关产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老年生活护理、老年心理护理、老年疾病照护与康复保健、养老机构经营与管理等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完成职业工作任务,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从事高级护理、心理辅导、康复保健、经营管理等技术的专门人才。
二、养老服务人才的知识结构及能力结构
1.知识结构
(1)思政知识:政治理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心理健康知识、实践与就业知识等。
(2)专业基础知识:老年护理、妇科护理、儿科护理、急救护理、社区护理、精神护理、急救仪器的使用与维护与重症监护等。
(3)管理知识:管理学、养老机构管理与运营、公共关系学、沟通学、老年社会学、老年心理学等。
(4)人文知识:社会老龄化状况、生命文化、礼仪、传统尊老文化等。
2.能力结构:
(1)专业技术能力:掌握护理学的基本技能,了解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特征,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护理、急救、康复训练等健康服务。
(2)管理能力:具备协调组织、沟通、指挥控制等基本管理能力,能够对机构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进行有效的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保证机构的有效运营与发展。
(3)学习能力:具有科学思维和不断探索的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能够自主学习、收集、归纳和整理知识,学以致用。
三、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模式设计
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方案是立足于当前社会老龄化的现状,为我国老龄事业健康发展与实际养老需求服务的。坚持以培养人才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核心,将专业知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促进人才综合全面发展。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实用性加强,实践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智力技能为目的,使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岗位的需要。
1.教学安排与课程内容体系
根据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将人才培养课程分为理论课程及实践课程。其中理论课程,包括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实践课程包括基本护理技能、管理技能、岗位综合实践技能。学校采用“校、院”双方联合培养模式,即在学校完成3年专业基础学习,在养老机构完成1年的实践课程,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答辩等教学工作由双方导师共同指导完成。
根据4年制学习安排,第一学年为基础知识技能学习阶段,主要学习基本公共课程(原理、英语等)、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等基础课程;第二学年是专业技能知识学习阶段,主要学习妇、儿、老年、社区护理,急救等专业知识及技能实践;第三学年为综合素质培养阶段,主要学习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养老机构运营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学等学科;第四学年为实践操作能力培养阶段,学生进入养老机构、老年医院进行实习,在护理岗位及管理部门轮转,并由带教老师现场指导,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为下一步就业做好准备。
2.教学方式方法
打破传统教学方式,教学以互动及小组讨论为主,注重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教室不设置讲台,座位的安排以小组为单位呈肩章式分布,让学生尽量的靠近老师。
教学过程中打破专业和学科之间的壁垒,根据机构实际岗位设置及岗位职能进行知识模块设计,保持教授知识的灵活性与实用性。模拟实际工作情景,进行现场训练及问题讨论,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及参与意识,提高学生未来适应岗位和接受可持续教育的能力。这样既有利于老师教学,也便于学生之间沟通,互相监督和提高学习积极性。
3.培养对象的选拔与评估
我校养老服务人才教育是护理学教育的一个方向,培养对象是根据学生自主意愿及学习成绩来选拔的,进行小班制精英式教育。每年9月份对大二学生进行统一考试及面试,成绩合格的学生纳入培训计划。
评估机制,学生的成绩分成三部分,理论学习成绩、实践实训成绩、志愿者服务成绩,三部分考核成绩都合格才能毕业。其中志愿者服务成绩是以学生自主组织到养老机构、福利机构及社区等开展志愿者服务的次数和活动情况来评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甘于奉献的意识,为将来适应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四、培养模式的保障实施途径
1.教师队伍保障
培养高素质的养老服务人才,不仅要求老师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要具有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要掌握行业动态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能够熟练的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设备在课堂和实践课程中创建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潜能。学校创造条件鼓励青年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组织教师走出去参观学习,让老师在实践中提高,不断加强专职师资队伍建设,以保证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另外,学校从参与“养老服务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机构中聘任了数名具有10年及以上的机构护理及管理经验的行业精英,建设一支校外兼职教师队伍,以满足实践技术应用教学的多样性,实现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
2.校企合作,订单式培训
养老服务人才在校所学的知识理论及模拟教学所学的知识并不能完全应对实际工作的需要,某些经验和应对方法只有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才能学到,学校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学习机会,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订单式培训,就是指学校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建实训基地,进行项目合作,根据企业实际的用人需求进行人才培养,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计划与培养目标,这样一是保证该专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方向性,二是保证教学内容的实用行。参与订单式培训的学生毕业后可以选择在学校合作的机构中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的就业渠道。
3.教学管理体系保障
养老服务人才培养计划是学校近年才开启的特色办学项目,在遵循学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根据该专业方向的特点进行了系列改革,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1)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养老服务人才教学计划、模块教学内容、实训设计、考试、毕业论文设计,需由教学评定小组进行评定,评定合格后方能实施。教学评定小组不仅包括学校校长、教务处、教学院长、教师,还包括行业内的专家,根据相关规定和岗位实际需求来评定教学计划和内容,以保证教学质量。
(2)教学监督体系
由学校成立专门教学督导组根据《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测评办法》及《实践教学测评办法》的相关规定,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训、课程设计及毕业论文进行质量监督和指导。监督的结果与教师的年终考核、绩效相关联,从侧面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教学质量最终体现在毕业生质量与社会人才需求比较后的偏差反馈上,因此,学校也将对毕业生进行终端监控、跟踪调查,收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以适应社会对于养老服务人才的需求 [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