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银行经营分析报告

银行经营分析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银行经营分析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银行经营分析报告

银行经营分析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财务分析;经营决策;战略规划

一、财务分析概述

(一)财务分析的概念

财务分析主要是以财务报表数据及其他数据为依托,采用专门的分析技术与方法,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进行分析,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等进行评价,为企业管理层经营决策提供参考的经济管理活动。

(二)商业银行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

与一般企业不同,商业银行经营具有三性原则: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其中安全性是指银行要管理各种经营风险,保证银行稳健经营与发展,分析指标包括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资本充足率等;流动性是指银行清偿能力,能够随时应对客户提存及银行支付需要,分析指标包括存贷比、流动性比例等;盈利性则是商业银行经营的核心目标,分析指标包括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净利差/净息差、成本收入比等,同时,商业银行应注重提升自身发展能力,分析指标包括: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等。

(三)财务分析方法

企业应该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开展财务分析,定量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以及趋势分析法等。其中:比较分析法主要分析相同指标同比变动、环比变动以及同业对比情况;比率分析法主要分析各组成项目占整体比例,如净利息收入占比、非息收入占比;因素分析法依据分析指标与其各影响因素的关系,定量分析各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程度,如规模变动、利率变动对利息收入的影响程度;趋势分析法则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季度变化趋势、年度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在洞悉过去的基础上更加着眼于对未来的预测。因此,银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分析方法开展财务分析,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为管理者决策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二、银行经营决策中财务分析的主要作用

(一)有助于真实反映商业银行的经营现状

通过出具定期财务报表并选取相关经营指标进行分析,能够客观真实反映银行经营现状,如资产负债、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完成情况等。通过将各经营指标与预算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管理者可以了解预算计划执行进度,制定阶段性任务目标,确保年度经营计划按时完成。同时,对标先进同业银行,通过对关键指标的对比分析,可以查找银行存在的劣势,深度挖掘差异背后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确保实现经营目标。

(二)有助于为绩效考核和资源配置提供数据支持

从机构层级出发,商业银行财务分析可以分为全行层面、分支机构、业务板块财务状况分析。银行通过选用系统的工具方法,如关键绩效指标法、经济增加值法,平衡计分卡等,定期对分支机构、业务板块开展绩效分析与评价,能够识别为银行创造价值的关键业务版块,并将资源配置到最能创造价值的业务上,能够引导银行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盈利水平。虽然绩效考核不仅是对各项财务指标的考核,但是各项财务分析指标为绩效考核体系搭建了数据基础,能够保障绩效考核与资源配置工作顺利开展。

(三)有助于支持银行识别最优投融资方案

科学的财务分析是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手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财务分析为长期投融资规划提供数据支持,商业银行想要不断发展壮大,必须要在银行战略规划的指引下,结合未来盈利及价值增值的目标,制定中长期投融资规划,明确投融资方向,财务分析的结论能够为决策过程提供数据支撑;二是在具体投融资事项决策中,财务分析是一项重要工具,通过估算不同投资方案中的现金流量和价值指标,并进行指标评价,有助于支持银行识别最优投融资方案,达到缩减成本、增加价值的目标。

(四)有助于商业银行实现长期战略发展目标

财务分析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一项重要工具:一方面,企业在制定中长期战略规划的过程中,不同场景下对盈利的预测是最主要的一个内容,财务分析立足于经营现状,通过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分析及判断,基于保守、基准及乐观等情形对企业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形成预测结果,帮助企业制定可行的战略规划;另一方面,在战略执行过程中,财务分析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分析战略执行是否有所偏离,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问题,纠错纠偏,有助于商业银行实现长期战略发展目标。

三、现阶段商业银行财务分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有效的财务分析工具

当前互联网金融大力发展的背景下,财务分析仅依靠于传统手工分析的方式已经落伍,先进同业通过引入管理会计等工具,搭建管理驾驶舱,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财务分析水平;但是,城市商业银行起步较晚,管理会计工具或尚未引入,或处于建设初期、应用程度不深,同先进同业相比,财务分析水平不高;即使在手工分析的情况下,财务分析往往由于分析人员水平不高等原因,对相关财务分析的具体工具运用存在不足,尤其是缺乏对相关分析方法的综合运用,财务分析结果往往仅能做到直观,难以做到有效。

(二)财务分析不够深入

一方面,财务分析可能更多关注对企业自身经营状况的分析,缺乏对宏观环境、行业状况以及监管政策的分析或者分析仅限于表面、深入程度不足。商业银行与外部环境关系紧密,外部环境的变化对银行而言可能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果关注程度不足,很可能导致银行错失快速发展的机遇,甚至可能会误导管理者做出错误决策,为银行带来风险,失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分析指标的选择上,财务人员往往更加注重对财务指标的分析,缺乏对非财务指标的分析,导致财务分析缺乏全面性。财务指标往往是企业过去的经营成果的体现,且更侧重定量分析,如果仅选取财务指标可能会导致财务分析仅仅停留在数据表面,缺乏对变化根源的挖掘,难以为管理者提供决策判断的准确依据。

(三)财务分析结论缺乏深入应用

财务分析的目的是通过对各项指标的分析,找出指标背后反映的问题根源,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改进措施,不断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财务分析往往仅限于分析层面,分析结论用于指导业务发展与改善的较少,一方面可能由于财务分析与业务实践结合程度不足,财务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经营实践,或者财务分析报告较为宽泛,缺乏具体执行措施,对业务开展的指导能力不强;另一方面可能由于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各说各话,具体的改进措施难以真正落地。

(四)财务分析基础数据存在局限性

一方面,财务数据存在时效性,它是企业过去一段时间的经营成果的体现,导致财务分析存在滞后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为管理层做出决策提供参考的价值;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基础数据庞大,能为多维度盈利分析提供机构、条线、产品等层面的数据,但数据质量有待提升,削弱了多维盈利分析报告的可使用性;同时,由于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人员数据分析口径不同,导致部门间分析结果存在差异,削弱了财务分析结果的可信度。(五)财务分析局限于财务语言,缺乏通用性财务人员进行财务分析时习惯于使用财务语言,而不是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思考更能为使用者接受的通用语言。但是,由于报告使用者财务水平不同,导致不同使用者对分析报告的理解接受程度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应用程度;同时,如果财务语言不能与企业经营管理相结合,仅是对相关财务数据的堆砌,将会导致管理层不能简明扼要观察到企业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提出改进决策。

(六)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财务分析内容丰富,不仅包括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分析,还应包括对行业环境、宏观政策的分析,财务人员往往能够关注并了解宏观环境的变化,但是欠缺在了解的基础上结合银行实际进行深入分析的能力;同时,银行业务种类繁多,不但包括存贷款、投资等基础业务,也包括期权、期货等各类衍生业务,财务人员往往欠缺相关业务知识。另一方面,财务分析要求财务人员对数字非常敏感,能够在指标变动中及时发现异常,并据此剖析问题根源,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这对财务人员要求很高,具备这种数字捕捉能力的人员少之又少。

(七)与战略规划结合程度不足

企业的财务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战略规划的执行情况,如财务指标的预算完成率能够反映战略规划的执行进度,但是往往局限于财务数据层面;且财务分析更多关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缺乏在此基础上对战略规划执行情况的反馈与评价,财务分析的高度不够。

四、优化财务分析提升银行经营决策能力的具体建议

(一)加强信息系统建设,丰富管理工具

依托于数字化转型,商业银行应加强信息系统建设,丰富各项经营管理工具,实现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的有效衔接,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以及多维分析能力。从财务分析角度,商业银行应加快管理会计系统建设,搭建管理驾驶仓,构建规模类、效益类、风险类别指标库,产出全行、机构、条线、客户、客户经理等多维度数据,提供年度、季度、月度及每日数据,在完成值的基础上进行趋势分析,并结合全面预算管理进行合理预测,不断提升经营分析的精细化程度,提高财务分析的时效性,为管理者决策分析提供数据支撑。

(二)丰富财务分析内容,加强财务分析深度

一方面,应不断丰富财务分析内容,增加对行业环境的分析,并不断提升结合银行实际进行深化分析的能力;同时,要加强对宏观政策的收集与整理,帮助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或者规避经营风险,不断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如“十四五”期间是实现碳达峰的关键时期,监管机构陆续相关规范性文件,财务人员也应给予充分关注与学习,帮助企业判别是否需要调整战略规划、甄别投资机会,并且充分识别可能为银行带来的风险,提出具体应对措施。另一方面,财务分析应注重引入非财务指标的分析,如银行发展指标、获客指标等,搭建并不断丰富完善财务分析指标库。

(三)扩大分析范围,深化分析应用

首先,管理层应明确财务分析定位,注重对财务分析结果的应用,充分发挥财务“指挥棒”的效用;其次,财务分析人员应扩大分析范围,加强财务分析与业务的融合程度,紧密联系经营实践,在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分析的基础上,注重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长短期具体改进方案;同时,为保证执行方案具有可操作性、业财融合更加紧密,银行应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在财务人员制定出改进方案后,应由业务部门人员制定细化落地措施并明确时间节点,以保证改进方案能够落地并有效执行。

(四)多举并措,不断提升财务数据的应用效果

财务数据具有时效性是无法避免的,但是银行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弥补数据的局限性。首先,引进先进管理工具,缩短分析频率,在季度、月度分析的基础上增加日分析,同时在静态分析的基础上增加动态分析,注重分析历史数据的同时,提升数据的预测功能。其次,在数据质量方面,银行应启动数据治理工作,通过建立长期治理机制,不断提升数据质量,向数据要效益。最后,由于财务数据具有客观真实性,最能反映银行真实业绩,银行应明确内部分析以财务数据口径为基础,以保证数据口径的一致性。财务管理系统应与业务系统对接,在此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加工并向业务部门提供参考,提高财务分析结论的使用范围。

(五)将财务语言转化为经营语言,提高报告的可读性

财务人员应充分认识到,财务分析语言具有专业性,往往专业的财务人员才能读懂弄通。但是,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较少为专业的财务人员,更多是业务管理人员,因此,财务人员应在进行财务分析的基础上,尝试将财务语言转化为经营语言,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阅读性、可理解性。同时,应在引入管理分析工具的同时,不断提升对各项管理工具的运用水平,使得财务分析报告做到内容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增强受众性。

(六)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加强向管理会计转变

现代财务分析对财务人员要求较高,一方面,财务人员自身要注重提升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财务分析水平,提升财务分析报告对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参考的价值:关注收集宏观政策的变化,不断增强结合银行实际进行思考分析的能力;加强对银行业务知识的学习广度与深度,提升自身业务水平;最重要的是要转变思维,从财务视角转换到经营视角,不断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银行应加强内外部培训,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为财务人员提供基层学习机会,帮助财务人员了解行内经营管理全流程,熟悉业务发展关键环节,提升财务人员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引导财务人员完成由财务会计到管理会计职能的转变。

(七)加强战略分析,为银行战略管理而服务

首先,银行在制定战略规划时,要加强业务人员、财务人员的参与程度、加强宣讲,深化员工对战略规划的认识程度,并且将银行战略规划进行分解,制定财务战略;其次,财务人员进行财务分析时,应立足于银行的战略规划,进行战略分析,关注战略规划的执行情况,并从企业战略规划的高度思考提出问题解决方案,不断提升企业价值。

(八)加强分析风险收益,综合平衡管理标准

金融体制改革力度加大,加剧了金融市场风险,银行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此项管理工作便是进行风险管理。商业银行要顺应时展,从盈利角度出发,综合分析资产负债情况,突出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加强分析资产负债结构,从而揭示信贷风险、流动性风险和资本风险。加强分析利率风险,开启利率市场后,商业银行要分析和控制利率风险,及时调整应对利率政策。商业银行要分析现有财务业务,在指标体系中添加有关于评价现有财务业务指标,保证此系列指标有着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健全分析对外业务风险收益,使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能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合理分析财务质量,进而提升商业银行的经营水平。综上所述,在商业银行向价值经营转型的过程中,财务分析凭借其分析过去、立足现在、预测未来的职能,能够为商业银行经营决策提供参考。本文分析浅要分析了商业银行财务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并具体提出改进建议,希望商业银行财务分析水平能够不断提升,为实现企业战略规划长远目标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丁玎.财务分析如何有效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J].中国集体经济,2021(20):141-142.

[2]李颜红.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作用和价值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20):130-131.

[3]苏胜男.关于财务分析如何有效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的探讨[J].中国商论,2020(13):113-114.

[4]秦琴.浅议当前企业财务分析的局限性和对策[J].纳税,2020,14(08):63-64+67.

银行经营分析报告范文第2篇

目录

前言

1)合营双方

2)成立合资经营企业

3)合营企业的宗旨、经营范围和规模

4)投资总额和注册资本

5)合营双方的责任

6)董事会

7)经营管理机构

8)筹建和筹备

9)采购

10)劳务管理

11)财务

12)财务与会计

13)审计

14)土地使用费

15)合营期限

16)违约的责任

17)清算

18)保险

19)适用的法律

20)保安秘密

21)不可抗力

22)争议的解决

23)解除合同

24)附则

前言

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其三家授权代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经过友好协商,同意共同出资,在中国_________市建立并经营合资企业,特签定本合同。

第一章 合营双方

第一条 合同的双方如下:

甲 方:_________

登记地:_________

法定地址:_________

法定代表:

姓 名:_________

职 务:_________

国 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委托_________为其授权代表。

1._________:

登记地:_________

法定地址:_________

法定代表:

姓 名:_________

职 务:_________

国 籍:_________

2._________:

登记地:_________

法定地址:_________

法定代表:_________

姓 名:_________

职 务:_________

国 籍:_________

3._________:

登记地:_________

法定地址:_________

法定代表:_________

姓 名:_________

职 务:_________

国 籍:_________

第二章 成立合资经营企业

第二条 合营甲乙双方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下简称“中国”)的有关法律、法规向中国有关当局办理申请批准手续,在_________市登记成立合资经营企业。

第三条 合营企业的名称和法定地址如下:

名 称:中文:_________(以下简称“合营企业”);英文:_________

法定地址:_________

第四条 合营企业为根据中国法律成立的中国法人,其一切活动受中国法律的管辖,其正当权益受中国法律的保护。如公布新法律,则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执行。

第五条 合营企业是有限责任公司。甲乙双方分别以各自认缴的出资额限度对合营企业承担责任,并按各自认缴的出资额的比例分配利润,承担风险和损失。

第三章 合营企业的宗旨、经营范围和规模

第六条 合营企业的宗旨是:本着友好合作精神,共同建造,经营具有现代化水平的_________俱乐部,为中外人士(新闻工作者、实业家、商界人士及其他各界人士)提供社交、会议、办公、通讯、康乐、食宿场所和服务。通过先进的经营管理手段和优质、高效率的服务,获得双方均满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七条 合营企业的经营范围是:社交和会议场所、康乐项目、旅馆、办公楼、餐馆、附属的通讯设备和商品部,以及其他有关的生活、工作服务设施。

第八条 合营企业的建设和经营的规模如下:

总占地面积_________平方米;

新建建筑面积_________平方米;其中:旅馆部分约_________平方米(约_________间客房)办公楼分约_________平方米;

原有建筑面积_________平方米。

第四章 投资总额和注册资本

第九条 合营企业的投资总额为_________美元,投资中包括下列费用:

1.合营企业进行经营所需的土地处置费;

2.市政工程设施费;

3.甲方原有建筑物、构筑物及固定在建筑物上的设备移转合营企业的作价;

4.设计费(包括勘测费);

5.建设费(包括新建筑的建设及F.F.E.庭际绿化和附属设施的建设);

6.筹建费;

7.开业筹备费;

8.新建筑建成开业前的流动资金;

9.建设期间的贷款利息;

10.其他由董事会决定的不可预见的开支的费用。

第十条 合营企业进行经营所需用地已由甲方进行了处置,其中处置费为_________美元。甲方原有建筑物、构筑物和固定在建筑物上的设备在合营企业成立后移交给合营企业,作价为_________美元。

第十一条 合营企业的注册资本固定为_________美元。其中甲方出资额为_________美元,占_________%;乙方出资额为_________美元,占_________%。

第十二条 甲乙双方分别按前条规定的出资金额以如下方式出资:

1.甲方:甲方的土地处置费_________美元,原有建筑物,构筑物和固定在建筑物上的设备作价_________美元,合计_________美元,作出出资。土地处置费和原有建筑物、构筑物及固定在建筑物上的设备的详情,见本合同附件一《甲方出资一览表》。

2.乙方:以现金_________美元作为出资,乙方三家投资者的投资比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三条 甲乙双方根据以下规定向合营企业缴足全部出资额。

1.甲方土地处置费_________美元,现有建筑物、构筑物及固定在建筑物上的设备作价_________美元。甲方应在合营企业和中国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签订用地合同后_________天内将全部土地和现有建筑物、构筑物及固定在建筑物上的设备交付合营企业验收。

2.乙方应分两批将其应缴足的注册资本现金_________美元汇入合营企业开立的银行帐户。第一批应于合营企业和中国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签订用地合同后十五(15)天内交付_________%的注册资本,计_________美元;第二批应于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之前交付_________%的注册资本,计_________美元。

第十四条 甲乙任何一方未能在前条规定的期间内全部或部分履行出资义务,即构成违约。违约方需根据延误的时间和金额,按利率_________%/日向非违约方支付延误赔偿金。如超过期限_________个月仍未履行出资义务,非违约方可解除本合同,并有权要求违约方赔偿因违约而对非违约方造成的经济损失。

第十五条 甲乙双方缴足出资额后,须由在中国注册的会计师验证并出具验资报告,并由合营企业发给董事长和副董事长签署的出资说明书。

第十六条 合营企业所需的投资总额中,除本章规定的注册资本_________美元外,不足部分_________美元由合营企业另行筹资。

第十七条 为筹措第十六条所列投资总额中不足部分的资金_________美元,合营企业委托_________银行牵头,_________银行为副牵头组织的国际银团贷款。

投资总额如超过_________美元,合营企业可向上述国际银团申请接受建设费,(《可行性分析报告》中所列_________美元)的_________%为限度的备用信贷。

银行经营分析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资产负债管理 完善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逐步对外开放,人民币利率市场化稳步推进以及市场风险监管要求日益加强,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资产负债管理已经很难适应监督管理、市场发展和内部管理提升的要求,商业银行迫切需要完善现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体系,以增强管理的科技含量,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一、目前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管理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各商业银行实行积极的资产负债管理政策,根据市场资金流向变化,创新负债业务品种,完善资产负债管理的组织框架和工作流程,改进综合计划管理和规模管理;制订了与各自资产负债特点相适应的流动性管理指标警戒值,逐步建立了流动性应急预案工作机制;逐步开展了市场利率走向预测和利率风险监测和管理;建立了缺口分析报告制度,指导资产和负债结构调整,资产负债管理架构逐步形成。但是,和新巴塞尔协议以及各自业务发展策略和态势的要求相比较,还存在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流动性管理手段尚不完善,流动性管理的数据系统和科技支持手段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流动性管理主要侧重于对流动性比例指标进行监控和分析的静态管理方式,难以适应我国金融体制快速变化和各行实行积极流动性管理策略的需要。必须改进流动性管理方法和手段,变事后的静态管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动态管理。

第二,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深入,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将不可避免。近年来人民银行稳步加快人民币利率市场改革。随着管制的逐步放松,汇率和利率可能激烈波动,商业银行经营中面临的市场风险急剧增加,目前多数行市场风险管理机制、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难以适应。

第三,资本金是商业银行防御非预期风险的基础,开展正常业务经营的前提,同时又是成本高昂的资金来源。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资本市场的规范,没有良好的资本回报,引入新增资本金的难度越来越大。可以说,资本金将是最为稀缺和最为昂贵的资源,如何有效、合理配置资本金(经济资本)将是各家商业银行今后资产负债管理重要课题。

第四,当前以横向的、地区的分支机构为基本经营单位的经营管理框架,还难以完全抑制追求简单规模扩张的粗放经营模式。要彻底做到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就必须实现分产品、分客户、分部门的绩效考核,这就要求对所有的经营成本,包括利息成本和营业费用,进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和内部服务转移定价,实现按产品、按客户、按部门的成本分摊。

二、完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的目标和意义

根据新巴塞尔协议要求和银行自身管理的需要,应进一步完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一是进一步完善资产负债管理的组织框架和工作流程,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合理配置风险资产,保障资产安全,实现银行收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协调统一。二是建立资本分析报告制度,完善资本补充机制,建立科学资本金配置机制。三是建立以流动性预测及流动性计划为主要方法、借助计算机工具的流动性动态管理模式,强化对风险的计量,制订与各行资产负债特点相适应的流动性管理指标警戒值,建立流动性风险预警系统。四是建立资产负债管理信息系统,包含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分析和计量模型,有效的利率监测和分析机制,以及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五是建立定期缺口分析报告制度,指导资产和负债结构调整,保证银行资产负债比例协调、资本充足率适度、流动性良好、收益性合理。

进一步完善资产负债管理对于银行应对经营环境变化挑战、外部监管加强和建立一流现代商业银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完善资产负债管理是外部经营环境变化的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逐步开放,经济结构的调整对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和资产质量产生重大影响,银行、证券、保险业务之间互相渗透将极大改变银行资金来源和资金运营状况。从长期来看,传统表内存贷款业务比重将逐步下降,银行承兑、信用证、互换、期货、期权等具有较高盈利能力或者对冲风险功能的表外业务比重将逐步上升。金融同业业务之间的渗透和综合经营改变了社会资金流动特点和商业银行资产与负债的结构,银行的资产负债品种日益丰富,结构日趋复杂,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和风险管理提出全新要求。

第二,完善资产负债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需要。随着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改革的深入,各种利率、汇率产品和衍生工具应运而生。同时随着商业银行规模进一步扩大、业务品种进一步丰富,金融资产将呈多样化局面,多种货币、利率产品同时并存,资产负债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发生全新变化,各种市场风险急剧增加,必须采用现代方法和手段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第三,完善资产负债管理也是外部监管和信息披露的要求。目前,国家进一步加强了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对商业银行的监管方式由过去的行政管理为主向合规性管理转变,逐步放松对商业银行具体业务的管制,主要侧重对商业银行风险防范和信息披露的监管。监管当局均要求商业银行对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有科学的识别、衡量、控制方法和健全的管理机制,否则对于商业银行开办业务新品种和业务创新有很大的限制。特别是公开上市的商业银行,对于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的及时披露有很高要求,如果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提升管理水平,难以符合这一要求。

三、完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的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

第一,进一步改善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措施。继续实施积极流动性管理策略前提下,根据外部宏观金融环境政策变化和资产负债比例监管要求的需要,适当调整资产负债流动性配置政策,重点是加强存贷款比例、短期资产流动性比例和中长期贷款比例等流动性比例的调控。

第二,加强流动性风险日常管理和操作。进一步完善本外币资金头寸预报制度,加强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高短期资金流动性管理效率。扩大短期流动性管理手段,充分运用债券融资、票据融资、信贷资产回购等多种货币市场工具,降低成本,增强短期资金流动性管理应急能力。

第三,进一步加强流动性风险状况的监测和预警。利用本外币综合业务系统整合后资产负债期限数据更加全面完备的有利条件,加强对资产负债流动性缺口的分析和预测,为正确制定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措施提供支持。

第四,逐步提高流动性风险的监测手段和科技含量。深入研究分析流动性风险管理现代方法,建立流动性风险量化分析模型,确定可以承受的流动性风险额度。从实际出发,按照流动性风险管理要求,逐步完善资产负债管理信息系统,并根据银行流动性指标警戒值、流动性缺口预测和可承受的流动性风险额度,逐步建立流动性风险预警系统。

(二)逐步完善利率风险管理

第一,进一步完善利率风险管理机制。健全利率管理组织机构,理顺内部运行机制。通过利率管理委员会决策程序,建立利率风险管理程序,落实利率风险决策、管理、执行的分工和责任,完善和明确超越政策、限额和授权的特例所适用的特殊审批程序,以此推动全行利率管理的各项工作。

第二,建立资产和大额负债定价模型。建立成本管理系统,通过对成本和收入的定量分析,形成利率定价模型;通过对各级风险损失历史数据的分析和评估,建立资产风险定价模型。随着利率管制的逐步放开,利率定价模型将作为经营机构资产、负债业务产品定价的基准。

第三,加强利率风险管理的日常工作,增强对经营机构具体业务的指导性和服务能力。逐步建立市场利率的分析和预测工作机制,资产负债管理部门、研究规划部门和金融市场部门合理分工,加强对利率走势的分析和预测,加强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增强对市场利率及利率政策变化的敏感性;建立利率风险的监控和定期报告等工作机制,收集分析主要分行当地同业存贷款利率,增强对经营机构具体业务的指导性和服务能力。

第四,逐步建立利率风险衡量体系。结合利率风险承受力和风险程度,考虑银行基础数据来源及收集成本等,确定利率风险衡量方法,并对所需的数据提出需求,对核心业务系统和数据仓库提出开发和改造要求。

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用于衡量监控银行账户的资产负债期限不匹配利率风险,由资产负债部门负责;国债等部分高敏感度资产负债采用久期模型,由金融市场部门负责,并根据实际效果对分析工具进行调整修订,进一步提高对风险的监测能力。

建立和完善资产负债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系统对全行主要资产负债项目采取风险量值(VAR)和PVBP模型进行衡量,使得在每一时刻能够获知银行所承受的利率风险和最大可能损失。

第五,设置合理的利率风险额度。根据宏观经济环境以及业务经营政策,对应于具体的利率风险衡量体系,设置合理的利率风险额度,包括各指标的基准值、允许变动范围以及各部门相应的决策权限等,作为全行利率风险控制的标准。

(三)建立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

第一,建立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对市场风险实行相对集中管理。在目前银行主要以横向的、地区的分支机构作为基本利润核算单位的经营管理架构下,全面推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会有很大困难,而且对于市场风险的分离只是局部的,难以完全发挥其作用。但可以通过建立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提供一套较为完整的分产品、分客户、分部门的绩效报告,从而为管理层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

第二,内部转移价格包含期限、计结息等市场风险成本,可以成为分支机构、营销部门对外报价的重要参考,有利于解决经营中存在的定价不准、报价混乱等问题,有效抑制非理性竞争。此外可以利用内部转移定价系统,对业务条线进行考核,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然后逐步在全行实施。

第三,重组管理架构,将目前以分行为核算主体的横向管理体制平稳过渡到以业务线为核算主体的纵向管理体制。全面推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将市场风险从各业务机构分离出来,全部集中到总行资金部门进行管理。同时,还要进一步改组和完善资产负债管理组织结构,理顺决策和管理流程,建立以风险调整业绩为中心的营运决策机制、绩效衡量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全面实施资产负债管理。

银行经营分析报告范文第4篇

在半年报披露中,平安银行仍是历年中最早一批公布的银行,整体财务数据表现不错。

2016年上半年,面对复杂的经济、经营形势,平安银行深化战略转型,探索新常态下银行经营之道,推进实施以“提质增效”为核心的战略转型,努力打造“精品金融、智慧金融和生态金融”三张名片,并在新三年规划中提出全力推进“C+SIE+R”的全产业链金融战略。

各项业务均衡增长,盈利质量提高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L”型发展阶段,银行业的利润增速出现断崖式下跌。申万宏源的研究报告预测,上市银行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仅为1.8%,较一季度业绩增速下降1.0%。

尽管行业整体面临较大挑战,平安银行在行长邵平提出的“提质增效”为中心的战略转型推动下,仍实现了规模稳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效率不断提升,整体业绩保持稳健增长。

截至6月30日,该行总资产达到2.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1.72%;营业收入548亿元,同比增长17.59%;拨备前营业利润361亿元,同比增长28.26%。在计提拨备200亿元的情况下,仍实现净利润122.92亿元,同比增长6.1%。招商证券分析报告认为,尽管利润增长放缓,但大幅计提拨备夯实拨备后利润增长更为真实。

存款方面,该行上半年吸收存款1.9万亿元,较年初增长9.5%;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含贴现)1.3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1.67%;上半年计息负债平均成本2.23%,同比下降0.93个百分点,净利差、净息差同比分别提升0.1、0.08个百分点至2.67%、2.79%。

在中间业务收入方面,该行上半年实现非利息净收入185.73亿元,同比增幅20.16%;非利息净收入占比为33.91%,同比提升0.72个百分点,环比一季度提升0.73个百分点。申万宏源分析师认为,公司持续调整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提高,成本收入比改善,业绩增长驱动力较为均衡。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该行投产效率持续优化,今年上半年成本收入比28.8%,同比下降3.42个百分点,较2015年度下降2.51个百分点。

打造三张名片,专业化经营成效显著

今年初,平安银行提出“一个中心、两大任务、三张名片”的战略转型,即以“提质增效”为中心,推动分行转型与深化事业部改革,打造“精品金融、智慧金融、生态金融”三张名片。

半年以来,该行各项业务取得良好成效。地产、能源矿产、交通、现代物流、现代农业、医疗健康文化旅游六个行业事业部实现存款余额2301.62亿元,贷款余额3007.47亿元,管理资产余额6909.96亿元,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0.77亿元,拨备前利润65.86亿元。

互联网金融方面,上半年,该行公司网络金融的交易量达6922亿元,同比增长100%。该行“橙e网”6月末注册客户达228万户,较年初增幅40%;“行E通”交易量超2万亿元,合作客户1111家;“平安橙子”用户774万户,较年初增长52.74%;“口袋银行”累计用户数1286万户。

物联网金融方面,储备的大型仓库、港口和核心生产企业等的合作项目已覆盖全国大宗商品主要枢纽,重点物联网仓库改造陆续完成验收,授信储备同步跟进,物联网金融系统一期现货融资模块整体投产上线。

平安银行综合金融服务也取得良好成效。其中,对公综拓存款日均499.6亿元,较上年全年增幅62%;其他综合金融业绩继续保持增长。截至6月30日,综拓渠道新增迁徙客户50万,财富客户较年初增加1.14万户,客户资产增加238亿元。

此外,该行上半年成功落地境外私有化退市融资贷款、海外并购融资贷款、海外银团贷款、境外发行企业债券认购等一批重点项目。

资产质量可控,

未来聚创新模式

经济结构的调整也给银行资产质量带来挑战。截至6月30日,平安银行不良贷款率1.56%,较年初上升0.11个百分点,但仍低于银监会近日披露的商业银行的1.81%。

银行经营分析报告范文第5篇

本文主要围绕浦发银行SAP管理会计系统的实施案例,来分析国内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的整体框架、基本内容、主要方法以及未来的趋势。

一、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整体框架

浦发银行管理会计项目在启动之初定下的整体目标,是通过SAP PA模块的建立和实施来构建基于管理会计基础的盈利能力分析和绩效管理流程,以技术手段来实现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运用,为经营管理决策和业绩评价提供全面的内部管理信息。概括而言,通过实施SAP PA系统来搭建的管理会计应用框架包括这样几个部分。

(一)以责任中心会计为核心的责任会计体系

SAP PA通过借助ERP系统的集成支持,将全行各级经营管理机构划分为不同的责任中心,并依据各责任中心责任范围和归属关系的不同,划分为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内部衡量的利润中心等不同类型。同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对组织架构进行纵横分割,派生出不同的业务条线。这些基础工作的到位,为商业银行管理会计体系的建立打下坚实基础,也实现了长期以来我们梦寐以求的责任会计体系。

(二)以全面成本管理为核心的成本管理体系

由于商业银行业务和核算的特点,国内商业银行的成本管理体系相对于企业而言,略显单薄和不足。在浦发银行的实施案例中,在借助系统手段实现了费用核算按责任中心入账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成本理念扩展为全面成本管理理念。即它不仅涵盖了直接费用,还可以分摊后的间接费用;不仅覆盖营业费用等财务成本,还可以计算资金成本和风险成本。同时借助成本类型的划分,能够根据不同的经营管理用途,区分不同的费用类型。

(三)以全面风险衡量为核心的资本管理体系

预期损失计算和风险资本分摊,是国内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系统实施过程中最具挑战性的工作之一。不仅是因为此项工作在国内银行业当中没有成型的方法和数据基础,而且它也挑战了SAP系统的功能极限。浦发银行的资本管理体系是在借鉴BASELII主要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国内银行业的监管要求和现实情况来拟定的。它涵盖了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更加关注以客户信用状况为第一风险来源的信用风险理念,将预期损失计算作为当期计提的准备金成本,以更为稳健的管理理念来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成本进行计算和分配。

(四)以资金转移价格为核心的资金成本管理体系

作为商业银行成本管理中最重要的成本组成部分,构建基于市场收益率曲线的资金成本衡量体系,是国内商业银行的一大梦想,也是面对利率市场化挑战的必要准备。SAP PA系统通过探索构建基于市场收益率曲线的内部资金转移体系,配合FTP (Fund Transfer Pricing)机制,将利率风险从日常经营业务中分离出去,交由专门的利率风险管理部门进行专业化的监控和管理,从而使日常经营管理部门可以集中精力关注于客户营销和信用风险。

(五)以风险回报为基础的多维盈利分析体系

在前述实施内容的基础上,通过与SAP BW (Business Warehouse业务数据仓库)功能集成,SAP PA能够出具比较灵活的基于机构、条线、客户、产品以及客户经理的、多纬度的盈利分析报告,能够计算出基于以上计算流程的风险调整后的增加值(EVA,Economic Value Added)和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RAROC,Risk-Adjust Return on Capital)。

二、管理会计系统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从上来说,构成整个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系统方法论基础的主要有三大方面,一是成本(期间费用)分摊,二是资金转移定价(FTP)和内部服务转移定价,三是预算损失和风险资本分摊,而如何确认收入和成本则构成上述三个方法论的基础原则。

(一)收入和成本确认原则

运转良好的管理会计系统对于收入确认所遵循的原则应该是,业务或交易的收入应由承担和管理业务或交易风险的责任中心所享有;在业务或交易运营过程中,提供相应服务的责任中心,可以通过内部成本转移的方式从获得收入的一方获得合理的补偿;收入不应该在不同的责任中心之间重复计算,但是可以从不同的分析纬度来衡量。

同时,系统对责任中心成本归属所遵循的原则是,责任中心应该对自己责任范围内的可控成本负责;为了维持整个银行各项经营管理业务的正常运转,只承担管理职责和为业务或交易提供支持服务的责任中心,应该按照全面成本管理的要求进行成本分摊,从而在最终分析层面能够体现全部的期间成本;责任成本(可控成本)、管理成本和交易成本应该分类显示,针对不同的用途提供不同的辅助决策信息;能够明确确认的专属服务成本或者双方认可的内部转移成本,应该专项计入承担该成本的责任中心。

(二)成本分摊方法

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成本分摊不同于一般制造企业。从SAP系统的实际情况来看,它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责任中心之间的成本分摊(以下简称CO分摊),一个是责任中心向成本分析对象(如客户、机构、产品等)的分摊(以下简称PA分摊)。

对于CO分摊而言,从成本中心类型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将所有的成本中心划分为业务管理中心(如行长室、行政部等)、业务支持中心(如人事部、财务部等)和业务服务中心(如清算中心、各营销管理部门),并按照总分行两级划分。支行则按照运营业务、公司金融业务和个人金融业务三大基础条线进行划分。业务管理中心、业务支持中心和业务服务中心的期间费用按照一定的成本分摊标准(如人数、责任中心数量等)依次向下进行分摊。经过CO分摊后,最终结果是所有的期间费用归集到各个营销及业务责任中心进行。在分摊的过程中,总行和分行业务管理中心、业务支持中心和部分业务服务中心的期间费用,会分类进行反映,以区分各个营销及业务责任中心当期发生的直接可控费用。

此外,对于运营部门等业务支持中心,CO分摊借鉴了作业成本管理的基本思路,采取了按照公司业务和个人业务各自的业务量乘以单笔业务成本为分摊标准的分摊方法,将全行运营部门的期间费用向公司业务和个人业务两大条线进行分摊。这样,运营部门责任中心可以视同内部衡量的利润中心进行运行效率和绩效的评价分析。

对于PA分摊,在各营销及业务责任中心对成本进行归集后,依据其服务的产品和客户的不同,分别向各自条线的客户、产品进行最后的成本分摊。PA分摊基于单笔交易进行。在对成本进行分类后,PA分摊的标准依据成本类型和业务条线的不同而不同,分别按照单个账户的平均余额或者账户数进行。PA分摊完成后,形成最后的盈利分析信息结构。这个信息结构既包括客户、产品、机构、条线、客户经理、产品经理等基本的纬度信息,也包括利息收入(支出)、FTP成本(收益)、中间业务收入、直接成本、分摊的间接成本、预期损失、风险资本等各类需要的计算结果。对这些信息结构的组合分析,就能够生成最后所需要的各类盈利能力分析报告。

(三)资金转移定价

资金转移定价(Fund Transfer Pricing,即FTP),是基于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关系确定的一个内部资金机会利率,通过应用这个内部利率将资金的利率风险和错配损益集中于专门的利率管理部门,同时以此利率来衡量资金筹集部门的机会收益和资金运用部门的机会成本。FTP的确定有赖于收益率曲线的建立。在浦发银行的管理会计系统中,人民币的收益率曲线根据同业债券回购利率(一年以下)及国债利率(一年以上)构建,外币收益率曲线根据货币市场利率(如LIBOR、SIBOR等)及SWAP中长期利率的市场利率曲线拟合构建。

根据各类产品的期限结构和利率结构,不同的产品采用不同的方法在基准收益率曲线的基础上来确定各自的FTP.比如对定期存款、短期贷款等产品期限结构和利率结构比较稳定的产品采用期限匹配的方法;对于各项垫款、逾期贷款等期限较短且不稳定的产品采用移动平均方、法;对于存放准备金、信贷资产买断等没有恰当的市场利率的产品采用固定边际法;对于各类活期存款采用混合利率法等等(比如一笔活期存款的机会收益可以按照10%1年期、20%6个月期、30%3个月期、40%1个月期等不同期限的利率加权计算确定)。

应该指出的是,基于FTP计算出来的各类存、贷款的利差贡献,是基于机会贡献(或成本)基础计算出来的收益。作为客观反映资金成本的衡量机制,不应该过多地人为加以调整(如对收益率曲线进行调整、根据不同区域确定不同的收益率曲线或者FTP利率等等),以避免信息扭曲。如果要将其与绩效评价或者激励机制结合的话,对不同业务或者产品的利差贡献确定不同的激励政策可能更为合理。

(四)预期损失和风险资本计算

对预期损失计算的考虑,主要是为了避免传统财务会计准备金计提方法所容易形成的利润波动、人为干扰严重、损失确认滞后和计提标准简单化等缺点。浦发银行的管理会计系统主要借鉴了BASELII内部评级法的基本思路,以及参考国外商业银行关于不同信用等级客户违约概率的基础上来进行的。

其基本模型(以贷款为例)为:

LLP=PD×LGD×EAD/N

其中:LLP为按月计算的单笔贷款预期损失金额;

EAD为按月计算的单笔贷款日均余额;

PD为计算月末该客户的信用评级对应的违约概率;

LGD为违约发生时信用风险暴露的损失程度,由单笔贷款的担保方式和抵押品价值大小来决定;

N为分摊期限,按照12个月计算。

对于资本分摊,所考虑的风险包含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其中,操作风险资本的计算是参照BASELII的标准法,根据不同业务种类的属性,以业务线的收入为基础,按照一定的比例(一般在12%~18%之间)计算得到。对于市场风险,主要针对交易账簿的银行业务,它的风险资本计算直接与SAP的市场风险管理模块集成,将该模块计算的市场风险价值(VAR,Value At Risk,风险价值)直接传入PA并经过简单计算后得到。

对于信用风险,其风险资本计算主要借鉴BASELII标准法的基本思路,并以客户内部信用评级代替外部信用评级,同时参考银监会(2004年2月份公布)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有关要求确定。其基本计算模型是:

(1)风险缓释工具覆盖的风险加权资产:

A=风险缓释工具的价值×风险缓释工具的风险权重

(2)无风险缓释工具覆盖的风险加权资产:

B=[合同贷款额-风险缓释工具的价值-专项准备]×客户信用评级对应的风险权重

(3)信用风险资本:

EC=(A+B)×CAR

其中:CAR为资本充足率比率,根据全行管理目标确定。

三、SAP PA系统的意义及应注意的

ERP系统在商业银行管理中的实施,不仅仅是信息技术的引进和应用,更重要的是管理理念的更新和管理的创新。但在认识其意义和的同时,我们也要对一些问题有正确的认识。

(一)通过信息系统的应用,为经营管理提供多纬度的盈利手段,并延伸成为绩效考评工具

从浦发银行的实施案例来看,SAP PA模块的功能定位,是从特定纬度、对特定分析对象进行盈利能力分析的工具,并借此实现管理会计的应用。

它不仅提供客户、机构、条线、产品等不同分析纬度的盈利能力报告,还可以将该系统延伸成为各个责任中心的绩效考评工具。但是在此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当把PA作为绩效评价工具时,是否意味着我们只看重财务业绩这个单一绩效指标?二是由于PA的设计与国内银行传统的营销观念不同,对于客户经理的绩效结果,它是否足以满足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现实需要而不会对业务产生负面影响?基于上述考虑,笔者认为,我国商业银行把SAP PA这种盈利分析系统作为绩效考评工具时,在一定时期内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应区别不同的分析纬度和需要来确定分析和绩效评价的重点,譬如可以利用PA的结果作为分行和条线等机构总体的绩效评价指标;而对产品和客户两个纬度,则必须从决策的角度来使用PA的分析结果。换言之,两个纬度的分析结果一定要与经营决策的战略选择紧密结合起来。PA分析结果显示盈利能力不好的客户或产品,并不完全意味着一定要做出“放弃”的决策。

2.为了不同的工作目的,PA分析报告使用的要有所侧重。比如对于分摊后的期间费用信息,当进行绩效评价时,应重点看该分析对象的责任成本(可控成本);当进行产品盈利分析时,则可以包括全部的直接和间接费用;当进行产品定价时,应重点分析其直接成本和间接费用中的支持费用(如运营费用等)。

3.基于FTP得到的净利息收入结果与传统财务会计计算的结果会有较大的差异,对此要有正确的认识。FTP的实质是将财务会计的净利息收益在资金筹集部门和资金运用部门之间进行分割,分割的依据是各项存贷款业务相关资金的期限结构和利率条件。要牢牢把握的是,FTP所反映的是资金的机会收益或者机会成本。

4.要以的态度来看待PA分析结果和财务会计结果之间的差异。两者间存在差异是不可回避的事实,关键是要对差异产生的原因有清楚的认识和合理的解释。从上来说,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结果是可以核对的,但这种核对是在对差异进行合理解释的基础上展开的。在PA分析报告中,系统会将部分PA分析结果归入“未分配项目”,主要指那些无法归集到相应分析纬度里的数据信息。

(二)通过信息系统的应用,来推动管理会计工作的起步和发展

浦发银行对PA系统的应用,是将其定位于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应用实施。一方面使全行责任中心的结构设置更趋于合理和清晰,从而有利于责任会计体系的构建;另一方面,通过应用预期损失、分摊成本和FTP收益等概念和方法,使得PA分析的结果完全不同于以会计准则为基础的财务会计核算结果。此外,配合责任会计体系的建立,还可以拟定基于内部相互服务的内部成本转移体系。这为商业银行未来管理会计的深入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1.从组织架构设置的角度来看,系统的实施促进了浦发银行专门的管理会计与成本管理架构的设置和建设。SAP系统的实际应用有力促进了全行管理会计核算、产品定价、FTP政策、资本分摊和成本管理等一系列管理会计专业工作的深入开展。

2.通过系统集成,与SAP PA相互配合,能够支持银行不同业务条线间交叉销售或者跨责任中心联合营销而导致的内部成本相互转移,实现责任会计对责任利润的合理计算。非常重要的是,上述基于内部评价方法进行的核算处理,都不会影响对外公开披露的财务会计核算结果。

3.在内部服务定价的基础上,对专项服务费用进行专门的成本转移核算,由接受服务的一方承担,以增强成本的可归属性并落实成本责任。比如由于下级行责任中心内部管理等原因,致使商业银行上级管理部门对其进行专项业务辅导或专项检查工作,由此发生的相关费用可以通过内部成本转移直接计入接收服务一方的责任中心,而不会向其他责任中心分摊。

4.能够对内部虚拟的利润中心(如运营中心)进行管理和运行绩效的评价分析。对这些责任中心,可以采取按照其提供的服务量乘以单笔服务价格的方式,进行成本分摊或者成本转移。单笔服务价格由双方协商确定。对这些内部虚拟的利润中心而言,分摊或转移出去的费用可以视作其内部的收入,从而可以对其绩效进行评价和分析。

(三)通过信息系统的应用,能够推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念的更新,促进资本管理工作的发展浦发银行的管理会计系统通过引入以BASELII为代表的新的风险管理理念,以及尝试建立的预期损失计算模型,将积极推动全行风险管理理念的更新,并促进资本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1.通过计算经济增加值(EVA)和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RAROC)指标,为资本分摊和资本使用效率评估提供了工具和可能,从而改变长期以来国内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工作停留在书面、无法实际实施的现状。

2.遵循BASELII所倡导的风险理念,浦发银行的管理会计系统中预期损失和信用风险资本的计算,都将客户信用评级视为第一还款保证,而将传统意义上的担保方式和抵押质押物的风险缓释效力相应调低,从而有助于扭转银行经营中的风险管理理念,使得信贷风险管理工作更加关注客户自身的信用状况。

3.借助FTP机制和资本分摊,来推动商业银行未来的风险管理模式向大风险管理和专业化管理模式转变。比如,系统首次考虑了操作风险资本的计算;并借助FTP机制将利率风险集中到资金管理部门进行专业管理,营销部门可以集中精力于客户信用风险的衡量、评估和管理,从而从细化内部分工、提升专业化管理水平的角度来推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四、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系统的发展方向

实事求是地讲,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系统的实施基础薄弱,系统建设难度相当大。浦发银行管理会计系统实施中的经验教训,借鉴国际银行业管理会计应用的最佳实践和发展趋势,笔者认为,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念的进一步提升、数据信息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和组织架构的进一步明确,未来国内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系统应用工作还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求得进一步的发展。

(一)成本分摊方法向真正的作业成本法演进

虽然浦发银行的管理会计系统里,部分借鉴了作业成本法的思路(如运营中心的成本分摊),但主要还是采用了传统的成本分摊方法。通过对系统的使用,随着成本管理理念和方法的提高,未来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系统成本分摊方法可能会向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遵循现有的分摊架构,逐步将银行内部各主要业务条线的成本在条线内按照作业量进行分摊;另一种思路是当商业银行的工作流程、组织架构、岗位设置和管理细度进一步规范后,成本分摊方法将有可能进一步向真正、完全的作业成本法演进。到那时,我们将能够直接核算成本分析对象的直接成本,并能与作业成本管理相配套,来切实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整体成本管理水平和业务运转流程的工作效率。

(二)使银行产品定义和条线架构更加清晰化

产品的盈利能力分析是管理会计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但是从国内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来看,产品开发、设计以及管理的水平还较低,很多银行并没有自己独立、完整的产品目录。浦发银行管理会计系统使用的产品目录也不是全行通用的产品目录,其合理性、全面性以及与会计核算的集成性等方面都还存在许多值得商榷和改进的地方。另一方面,产品归属与业务条线的对应关系,也会由于商业银行组织架构定位的不清晰、业务条线设置的不明确,还有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空间。未来随着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核算流程的进一步科学化和合理化、产品管理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化和完善化、组织架构的进一步明确化和稳定化,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系统的产品目录结构和条线架构设计方面还将有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三)资本分摊模型向自有数量模型发展

预期损失和资本分摊计算,是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系统最具挑战性的部分。这主要是由于预期损失和资本分摊内容很新,对数据积累和数量分析模型的要求很高。浦发银行目前的设计中,主要还是依赖监管资本的计算思路来代替经济资本计算。从国内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来看,管理会计系统在资本分摊方面的改进可能会有两个方向,一个是配合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日益完善,直接通过数据接口获取有关预期损失和风险资本的计算结果,并以风险资本为基础来构建经济资本管理体系;另一个是通过数据积累,根据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来建立各行自有的、基于收益波动性的数量模型,借助ERP系统的功能来搭建由管理会计系统计算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无论哪条路,随着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系统的深化运用,我们的期望都是的商业银行能够真正拥有自己的经济资本计量模型。

(四)与利率市场化趋势相配套,进一步完善FTP机制

由于国内市场发展的不充分和市场的相互分割,以及国内商业银行传统资金管理模式的制约,现有管理会计系统中使用的FTP机制的实际运行效果到底如何,还有待检验。但是,利率市场化和资金集约化经营的趋势这个大方向是无法逆转的。因此,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完善、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到来,与国内商业银行资金管理体制的完善相配套,未来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系统的FTP机制也将进一步完善。到那时,通过管理会计系统的FTP机制与资产负债管理的限额管理机制相互配合,管理会计系统将能够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和资产负债管理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