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交通规划与交通管理的关系

交通规划与交通管理的关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交通规划与交通管理的关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交通规划与交通管理的关系

交通规划与交通管理的关系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组件式GIS;MapObjects;交通规划;最短路径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1

随着城市交通的拥堵日益严重,城市交通管理的重要性越发的凸显出来,提高交通管理的水平,是现有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得到充分的利用,可以有效的缓解现在的城市的拥堵。

但是因为现今中国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加,现有的道路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此时不管如何提高交通管理的水平,对交通拥堵的改善也极为有限。此时,就需要对城市交通进行长远的规划,新建或者改建城市交通路网,才能在根本上改善城市交通。

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设一个信息化的城市交通管理和规划系统,可以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和交通系统规划水平,是解决城市拥堵的一个高效经济的方法。

一、系统设计目标

城市交通管理与规划系统的设计目标是:通过建立交通空间数据库,对交通规划预测结果进行输出;利用GIS制图功能增强规划结果的直观性、可操作性;利用GIS组件具备的分析能力对道路网进行网络、缓冲区、空间扩展等方面的分析,为交通管理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二、系统结构

1.系统的体系结构

系统的体系结构是C/S模式,系统利用ORACLE数据库,ESRI的ARCSDE作为空间数据引擎进行空间数据的访问。系统的功能结构,主要有以下功能组成:图层管理和信息查询,数据维护,路网数据管理,交通预测空间分析,交通信息。

2.系统的功能结构

本论文主要就交通规划设计系统及其管理功能进行研究,其软件结构体系如图2所示:

三、系统实现

1.系统软硬件环境

城市交通管理与规划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城市交通分析和交通指挥决策的统一平台,考虑到系统稳定性、安全性和经济实用性,服务器(图形工作站)选用Windows NT或Windows 2000 Server,同时考虑到交管部门已有系统采用ORACLE数据库进行数据的管理与维护,为了节省资源及利用ORACLE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系统数据库采用ORACLE。指挥中心等前端应用程序运行在Win2000/NT环境下,并能通过分屏卡与指挥大厅大屏幕相连。在GIS开发平台上,我们选择ESRI公司的组件式开发语言MAPOBJECTS2.3作为专业软件平台,使用微软的VISUAL BASIC 6.0进行GIS开发,利用ESRI公司的数据访问引擎ARCSDE直接调用ORACLE数据库的空间数据。

2.系统模型设计

城市交通网络模型。对城市交通网络建模,需要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建立模型。首先,需要建立道路网络的几何网络模型,利用拓扑学将交通网络抽象成点、线、面,将相邻节点的距离抽象成权值,这样就可以把物理的交通网络转化为带权无向图。其次,仅仅只有几何网络模型还是不够,还需要建立交通网络的逻辑网络模型用来反映道路之间的连通性。几何网络模型和逻辑网络模型一一对应,如下图所示。

3.城市交通数据模型

路网数据主要抽象出如下空间对象面状道路、路段(道路中心线)、路口、人行天桥、过街斑马线、过街隧道等。

参考文献:

[1]常青等.车辆导航定位方法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交通规划与交通管理的关系范文第2篇

在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中,要立足于本城市的道路交通的实际情况,注意节约成本,加强公交运行的优先管理理念。要通过综合这些因素,保证城市交通总体规划的合理性,最大程度上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1.1利用宏观调控增强现行交通管理能力

在城市交通管理中,要实行“公交优先”与“发展管理”战略。在城市交通管理中,公交车管理是整个交通管理的重点,要积极引导公共交通的发展,以公共交通分流车辆总数,改善交通环境,降低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笔者在走访调查中发现,部分居民不乘坐的原因主要分为三种:一是公交车人流量大,环境卫生差;二是公交车数量少,需要长时间等待;三是突发急事不能乘坐公交车。综上所述可以发现,发展公共交通的重点是提高公交车管理能力,逐步提高公交车卫生水平;要加强对公交车队的投资,增加公交车数量,提升居民出行能力;要优化公交车行驶路线,保证公交车路线的全面性。政府部门对公共交通的引导不可缺少。一方面,当地政府要加大公共交通宏观管理力度,以本地区居民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适当推出公共交通发展规划,保证公共交通平衡发展。另一方面,要优化公共交通管理方式,不断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在“发展管理”中,要结合城市未来发展趋势,判断未来一段时间内城市车辆发展情况。通过分析未来城市车流量,合理安排步行道、自行车道的建设情况,避免发生人行道和自行车道挤占机动车道的情况。在城市交通宣传工作中,政府部门可以多宣传低碳出行、绿色出行,建议人们乘坐公交车,开展低碳活动,减少私家车的使用量,缓解交通压力,降低交通事故发生概率。

1.2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安全管理

基础设施会影响交通运输安全。以沥青路面为例,隆包是沥青路面中的常见问题,隆包导致路面表面凹凸不平,影响行车安全。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安全管理,提升交通设施安全系数,及时处理城市道路基础设施问题,做好速度标示工作。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路段进行警告。在早晚高峰时期,交警部门要出动警力维护交通秩序。在现阶段,我国城市道路开发建设资源越来越少,城市道路建设工作不能像过去那样盲目地扩建公路宽度,这就说明,通过道路建设工作缓解大城市交通压力的办法已经很难实行了。部分大城市通过建设城市立交桥的方式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这种方式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不值得推广,因为建设立交桥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增加城市财政负担。另一方面,在建设立交桥的过程中,会影响这个路段的运行。在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可以科学管理交通组织,优化车辆行驶能力。例如,在城市交通运行中,可以在交通拥堵路段划分单向行驶车道,通过交通信号调控交通运行。可以加强交通预警,拓宽交通信息流通渠道,保持整个城市之间的交通信息流通。

1.3制定城市交通管理规划

通过制定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提升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对城市交通的管理能力。

(1)要立足城市当前发展情况

规划未来城市发展道路。在规划中,要以整个公路网为基础,正确处理好道路、车辆与交通管理间的关系。要保证规划设计与城市未来整体规划相适应,满足规划对交通管理的要求。

(2)可持续发展原则

整个管理规划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升城市交通环境,推动交通结构升级,建立起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城市道路交通体系,缓解交通压力,提升安全行车性能。

2结语

交通规划与交通管理的关系范文第3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地持续、高速的发展,城市交通建设与交通管理控制水平也随之蓬勃发展和空前提高。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运输量和机动车辆持续增长,交通设备、产品的科技含量及信息化程度不高的弱点也相对明显,由此造成一系列的交通问题,如交通拥堵,行驶成本增加,噪声污染以及交通事故频发导致大量的人员伤亡和高额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这都成为制约社会进一步发展、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瓶颈",因此,有必要对交通管理控制进行分析研究,势在必行。

    近年来,城市实施道路交通的“畅通工程”,力图通过行政手段促进道路建设和交通管理协调,推动城市交通拥挤堵塞问题的缓解。我国大城市交通拥挤堵塞的主要表现:一是人多车少,运力紧张。二是车多路少,路网稀疏,道路面积小。我国城市道路的人均面积太小,道路占城市面积率及路网密度太低,再加上我国城市公共交通运力不适应客运量的需要,城市专业货运部门的车辆也供不应求,结果导致自行车、社会自备车的大量增加,从而使车多路少的矛盾更突出。在城市道路立法管理方面, 国务院1996 年制定的《城市道路管理条例》作了原则性规定,此外又相继颁布了一些其他相关道路管理的法律法规,各地方道路管理部门也纷纷出台了适合当地交通管理的政策及措施。但是这些问题仍然明显存在,这就有必要对城市道路的管理进行分析和研究。

    2、城市交通管理

    2.1 城市交通管理的内涵

    城市交通管理本身就是一个动态演化过程,因此,在进行城市交通管理时,要反映不同时段上城市的动态演化过程,以便实现动态调控。要想创造畅通、有序、安全的交通环境,必须有发展的眼光,力促打破孤立、单一、直线式的粗放型管理的小交通思想和框框的束缚,树立开放、整体、系统、科学化管理的大交通概念。

    道路是城市交通的基础,是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的主体。良好的城市道路和完善的城市道路网是城市发展的明显标志,因此,道路建设是城市交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系统内部各子系统的不断壮大,制定修立交桥、人行过街天桥、人行地下通道等城建规划势在必行。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交通、交通组织规划和渠化设计是做好城市交通管理的重要手段。这种方式是以先进的线路连动控制系统引导交通,使松散的车流压密,全线绿灯连续通行。

    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是城市交通组织管理的基本前提。为此要严格控制非交通因素占用城市道路,取缔非法占道,改变某些地方对非法的违章占道只收费不管理的现状;提高道路交通的机动化程度和道路尤其是交叉路口的通行能力,改善城市道路交通环境。要做好城市的交通管理,法制先行。必须重视交通法制建设,依靠较为健全的法律体系。城市交通是一项系统工程,也必须实行社会各方面的综合管理。

    2.2 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

    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象征和生产力的空间载体,聚集了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才、资金和技术。随着人类社的发展,城市发挥地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交通中心的作用日益显着。人们都知道,交通运输的现代化是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之一。由于交通运输的发展,促进了物资交流和人们的交往,提高了工作进程。然而,随着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尤其是地面的汽车交通运输,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交通拥挤、交通噪声、交通事故频繁,道路堵塞,环境污染,对居民区的不良影响等的问题正越来越被各国政府部门所重视。

    2.3 城市交通管理的意义

    要维护一个城市良好的城市交通,必须要进行城市的交通管理。进行交通管理的主要意义有以下二点:

    1. 交通是人类生活四大基本要素之一,是社会生活和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建设好交通管理,不仅带来交通效益,降低社会发展成本,而且更主要的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对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 通过交通管理机制,可以揭示城市交通管理的主要制约因子及面临的主要交通问题,为制定城市交通管理规划和实施交通管理战略提供基本依据。

    我国在城市交通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收获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分别就交通法规管理、交通秩序管理以及交通优先发展管理、交通运行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3、城市交通管理模式及策略

    3.1 城市交通管理模式

    城市交通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等社会的许多方面,因此城市交通管理应考虑到社会的各种因素,尽可能采取合理的管理策略和措施。城市交通管理模式主要有交通需求管理和交通系统管理两个方面。

    交通需求管理(Traffic Demand Management)是对交通源的管理,是指政府从宏观的角度利用行政手段干预城市交通的发展规划,影响城市交通结构,通过削减不必要的交通需求,减少道路交通流量,从根源上缓解交通紧张局面,是一种政策性管理。交通系统管理(Traffic System Management)是对交通流的管理,是指交通管理部门通过对交通流的管制及合理引导,使交通流在道路网络上重新分布,均匀交通负荷,提高道路网络系统的运输效率,从技术上缓解交通压力,是一种技术性管理。根据我国当前的国情,我国的城市交通管理模式应当从行政管理手段和技术管理手段两个方面同时着手,一方面通过行政手段进行节源,减少城市道路交通流量;同时利用技术手段,通过对交通流的管制和合理引导,均匀交通负荷,提高道路网络运输效率。

    3.2 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策略

    交通需求管理策略主要是从控制城市交通总需求的角度来进行城市交通的宏观管理。通过制定城市交通准入制度,减少道路交通流、缓解道路交通紧张,制定城市交通长远规划增加城市交通能力,以及利用经济杠杆来调节城市交通需求。主要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有效措施来进行城市交通需求管理。

    1.优先发展策略

    目前我国许多大中城市交通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交通紧张、道路利用率不高、污染严重、能源消耗大等几个方面。针对目前我国城市交通出现的这些状况,有关交通规划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我国的国情,发展一些人均占用道路面积少、人均污染指数小、人均能源消耗低的交通措施。城市公共交通具有人均占用道路面积、人均污染指数、人均能源消耗最少等其他交通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所以在发展城市交通时应考虑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各城市应根据道路网络、环境控制和能源储备等实际情况,制订优先发展的实施措施。

    2.限制发展策略

    当道路交通网络总体负荷达到一定水平后,交通拥挤将会加重,因此必须对某些交通工具实施限制或控制发展,以防止交通拥挤状况进一步恶化。一般说来,应限制交通运输效率低、污染大、能耗高的交通工具的发展。如:适当控制小汽车、摩托车和自行车等出行方式的发展速度;各城市应结合具体情况对出租车交通实施总量控制。

    值得注意的是,采用限制发展策略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在实施前必须对此策略可能造成的正面效益及负面效益做认真的分析和定量化评价,处理好限制发展与不发展之间的关系。

    3.禁止出行策略

    当某些城市的道路网络总体负荷水平接近饱和或局部区域内超饱和时,应在特定的时间段、特定的区域内,对某些车辆实施禁止出行或通行。禁止出行策略一般为临时性的管理策略,同时由于它有一定的负作用,在实施前必须进行“事前事后”效果的定量化评价。常采用的禁止出行策略有:某些重要通道或区域的车辆单双号通行,在某些时段或区域对某种交通工具实施禁止通行等。

    4.经济杠杆策略

    经济杠杆策略是介于管理与禁止出行策略之间的柔性较大的管理策略,通过经济杠杆来调整出行分布或减少出行需求量。其基本原则为:对鼓励的交通行为实行低收费,对限制的交通行为实行高收费。常用的措施有:收取市中心高额停车费(减少城市中心区的交通量);收取某些交通工具的附加费(减少其出行量);对某些重要通道当过分拥挤时收取拥挤费(调节交通量)。城市交通需求管理是一系列被动的、消极的城市交通管理措施,它的实施总的说来会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因此,不同的城市应该在城市交通发展的不同阶段选择使用不同的策略,尽可能给社会最小的影响。

    3.3 城市交通系统管理策略

    交通系统管理是交通管理部门通过对交通流的管制及合理引导,使交通流在道路网络上重新分布,均匀交通负荷,以提高交通路口、交通主要干道和交通网络系统(即城市交通的点、线、面三方面)的运输效率,增加交通通过能力。主要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有效措施:

    1.节点交通管理策略

    交通节点往往是城市交通的瓶颈,节点交通管理策略就是以交通节点(交叉口)为管理范围,采取一系列的管理规则及硬件设施控制,优化利用交通节点的时空资源,提高交通节点的通过能力。常用的节点管理方式有:

    ⑴ 进口拓宽,增加交叉口进口车道数,提高交叉口在单位时间的通行能力;

    ⑵ 进口渠化,根据交通量及转向流量大小设置不同转向的专用进口车道,优化利用交叉口空间及通行时间;

    ⑶ 信号配时优化,根据交叉通量、转向流量大小优化信号灯配时,使有限的绿灯时间内放行尽可能多的车辆;

    ⑷ 在交通量较大的交叉口,采用定时段(高峰小时)或全天禁止左转(全交叉口或部分进口),以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

交通规划与交通管理的关系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市道路 ;交通管理;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 A

一、城市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

1.1车多路少,矛盾突出

近年来,虽然在城市道路建设上引起了各部门高度的重视,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城市道路面积不足的情况。并且随着最近扩张的城市道路建设,使得城市以往的中心区域正向着郊区进行扩展。同时中心区域的人口密度高,容易产生过大的交通流量,使城市的道路负荷严重,导致了交通拥堵的发生。而且各种流动摊商,夜间集贸和道路边的停车场都占用了城市的道路,给紧张的空间造成了更大的压力。

1.2道路的交叉口通行能力弱

由于城市道路的交叉路口车流量大,往往会造成交通不畅,而交叉路口的通行能力决定了整条道路的通行能力。城市有限的城市道路空间和增长过快的机动车数量成为了一个长期存在的矛盾。通常情况下一个交叉路口,分别由两个左转道和直行道构成,右转的车辆还会占据一个车道。同时右转会受到非机动车道上的自行车影响,甚至还会受到人行道上的行人影响。另外在交叉口无论哪个方向需要通行,都要排队等候信号灯的指令,等待的时间或短或长。在每一个信号周期里,任何一个方向过往的车辆都等候通行的指令,当车辆排队时间大于绿灯时间,便会造成交通拥堵。

1.3公交网络的不合理

从根本上说,车辆增长速度过快导致了城市交通道路的拥堵。为解决这个问题,就应该考虑大力发展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而依照目前的形式,虽然公交的线路多,而公共交通的配套设施还不完善,公交线路的设置上还存在结构不合理的地方,既缺少高效运输能力的公交主干线,又开通了许多低质量的线路,使得重复路线系数高的特点,同时还会使公交换乘出现关联性不好的情况。另外在公交车辆的选择上,也没有很好的满足现代乘客的需求,还不能在运行时间准点,运输服务质量和公交票制等方面有一个提升。

1.4城市交通管理人员的素质及管理技术

目前的情况是,城市的交通管理执法者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为了完成上级交给的工作任务对交通管理中的执法存在执法不当、不规范的行为,这对城市交通执法和管理都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同时,在岗位设置问题上,城市市城市交通执法者有一部分是属于公益性的岗位性质,虽然对这些社会人员在上岗前进行了系统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但是由于这些人员的文化背景及管理知识等诸多方面的水平有很大的差异,容易造成违规的情况。针对管理技术的问题,智能化的管理是很有必要的,但就目前的情况而一言,还存在多个执法环节不规范,人力化操作较多的情况,这给管理工作中造成了大量的人力资源的浪费,还容易引起管理效能低,执法发生纠纷的情况。

二、解决城市交通管理的对策

2.1确实遵循城市交通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要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就需要城市中的各个方面和谐。交通的需求不仅要给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还要关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利用问题,满足城市发展的长期需要,不可以只满足眼前的发展需要,而不顾及未来的发展能力。所以城市交通管理应该向着可持续性的道路发展,保证各方面的利益,把各个方面的利益相互结合并协调发展。其中涉及到经济方面、社会因素以及生态环境三个部分,它们三者相互联系又会相互制约。

2.2.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保证公交优先

目前的现代城市的生活和工作中,出行人流量密集,尤其是在上下班的高峰时期,以往的公共交通系统已经跟不上现代交通的需求,这就要求应加快建立和完善快速公交系统(BRT)。快速公交系统是现代化的公共交通技术与智能化的管理相互结合的一种方式,具有投资成本低,服务水平高的特点。

从城市交通长期的发展考虑,鼓励居民选择公交方式出行,转变非机动车出行方式为主的局面。要正确引导自行车交通的转移,就必须让公众满意公共交通工具,要使乘客体会到舒适感和快捷性,这样才能引导大部分人出行时选择公共交通系统。同时还要全面提升服务水平,把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2.3建立和健全公共参与机制

建立和健全公共参与机制是解决当前城市交通管理问题的保证。同时应该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和完善:

(一)引入学者代表,积极听取意见,制定有效的对策积极鼓励公众参与城市交通发展的规划,提倡公众参与听证会,完善和改进方案的过程。主要是在城市道路发展规划的制定阶段,首先政府部门应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广泛听取民众的意见,并制定城市发展的草案。然后把规划初期的方案发送到每户家庭,主要是以报纸后面增页的方式,或者通过邮寄到住址,让民众了解规划的草案,再进行意见的收集,并根据采纳的意见对规划的方案进行适当的修改,最后规划部门才会把修改好的方案向市人大上报。

(二)多种手段结合缓解交通压力

城市交通管理者可以通过对十字交叉路口的信号灯进行改进,安装智能化设备,通过设备带有的测算系统改变传统信号灯不能及时变更的局面。在城市道路的管理中安装多个电子眼和监控设备等,有效降低城市交通管理的运营成本,努力提升管理的效率和服务的质量。通过智能化管理提高路网的整体交通疏解能力。通过对未来需求量的估计建立合理长效的科学管理体系,从技术手段方面有效解决理论和实践需要相联系的问题。就管理部门的行政职能来说,城市交通管理者应该加以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对税费加以调整,进一步规划和调整交通流量。同时对购买私家车的居民增加汽车的购买税,并且把丰富税费的种类和提高相应的税费额度,从一定程度上对私家车购买率进行控制。并通过对路段的科学化管理,解决高峰期路段拥堵的问题。

(三)建立适合发展的城市交通管理规划

城市交通的发展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合理的运行体制。未来的交通规划必修和该城市的未来发展规划步调相一致,还必须对目前的现实状况加以考虑。要制定合理的交通管理的规划方案,交通需求是应该考虑的首要问题。比如在城市交通规划中大力提倡绿色出行。还应该对城市交通道路网络进行“微循环”系统的建立。规划城市密集地区的交通道路建设,合理分配各种公共交通资源,对交通流量大的区域进行分流,并在二环路以外建设大型立体停车场以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四)借鉴先进经验,解决城市交通管理的突出矛盾

通过学习和总结城市交通管理的先进经验,对目前出现的突出矛盾进行梳理,在清楚的认识到引起城市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使城市交通和资源协调发展。还可以借鉴北京对交通拥堵采取的措施,该措施是单双号限行,该项举措较好的在特殊时段缓解了城市的交通拥堵。把城市轨道系统和快速公交系统相互联系,对交通运输量有一个大的提升。政府应积极鼓励居民出行时采取私家车共乘方式。对于城市中心区域内难停车的问题,对停车位进行价格调控,以不同价位的收费等方式对停车需求进行控制。

结束语

城市的交通管理是连接各个方面的庞大的系统工程,包括了三种交通对象人、车和路,以及城市环境等方面,并且城市交通管理也会影响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作为一名城市交通管理者,应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刻苦钻研,深入探索分析,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在城市管理工作的方法上进一步有所创新。不断完善城市的公共基础交通设施,改善和提高居民的交通出行环境,大力提升国民的交通意识和整体素质,将会为城市品牌效应提供有效的帮助。

参考文献:

[2]顾民:《城市公共交通在铁路客运枢纽内的布局和衔接研究》,城市道路与防 洪[J], 2012年第9期.

[3]孙静:《试析经济稳定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研究导刊[[J] , 2011

交通规划与交通管理的关系范文第5篇

政府交通运输管理职能的转变是整个政府职能转变,建设创新型政府的重要一环,公众参与交通运输管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但由于我国政府管理体制单一、封闭,公众参与政府交通运输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1.1公众参与积极性不高,流于形式第一,参与意识不强。由于长期以来我国交通运输管理采取“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公众往往处于被动听从安排,执行决定的地位,导致公众忽视了自己的参与权与表达权,参与意识薄弱;第二,公众参与知识不足。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不愿或疏于向公众公布有关交通决策的相关信息,加之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十分有限,导致其没有充足的时间参与准备并提出有效的意见;第三,公众参与渠道不足。近来,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开通了问卷调查、投诉热线、微博互动等公众参与渠道,然而由于相关法律缺失,管理部门回应缓慢等影响,导致公众参与渠道形同虚设;第四,公众参与影响力不够。公众参与只是停留在提意见的阶段,交通管理部门往往采用有利于自己的意见,导致公众参与影响力不足,甚至公众参与流于形式。

1.2公众参与范围受限,参与渠道不畅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作为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者,在缺少监督的情况下,往往倾向于作出更有利于自己的决定,公众参与监督增加力交通运输管理的压力。所以,交通管理部门为防止公众过度干预交通管理事务,只是允许公众参与交通服务运营商的监管及对使用交通运输产品的社会公众违法违规情况的监管,而交通项目招标、交通处罚及交通罚款等核心流程却不对公众开放,公众监管范围的受限,使得公众参与监管机制形同虚设。而且,由于政府管理部门职责不明确,导致公众在参与监督渠道多样化的前提下,却遭遇无人接待,举报电话无人接听,上访遭拦截、部门相互踢皮球的尴尬,参与渠道有待疏通。

1.3公众参与的组织性弱,参与过程失序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公众参与交通管理监督,维权的意识越来越强,但由于参与范围、参与渠道受限等影响,公众虽然有强烈的参与愿望,却不知道如何形成强有力的影响力,只能不断的抱怨、发泄不满。目前,公众参与多以个人的形式,团队与组织参与的较少,导致在与管理部门交涉的过程中,力量过于薄弱,影响力不足。公众对于交通运输管理的监督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部分,由于管理部门习惯与独揽大权,独自决定,导致公众仅仅在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公布行政命令或出现交通事故后进行监管,事前及事中监管缺位。

1.4公众参与效能评估过程公开反馈偏失在公众参与政府交通运输管理的过程中,长期以来处于信息劣势地位,导致公众在参与交通项目评估中,由于对交通部门的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及工作职责不清楚,评估主观色彩较强,而使得评估科学性受到质疑。另外,交通管理干部对于公众参与评估的结果反馈不及时“,“”暗箱操作“”皆大欢喜”的现象比比皆是,严重打击了公众的参与热情。

2引导公众科学参与政府交通运输管理的有效策略

根据公众参与政府交通运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如下:

2.1增强公众参与决策的意识,拓宽参与渠道长期以来,公众认为交通运输决策规划是政府部门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关系,忽视了自己作为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导致其参与决策的意识不强,现阶段首先需要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正确运用自己的权利与义务,积极参与到交通运输管理中来;其次,加强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信息透明度使公众可以事前了解交通规划项目,做好知识储备,已提出科学的建议;再次,加强相关法律建设,在保障公民权益的基础上,保障公众参与渠道畅通,并及时与公众互动,拉近官民距离,提高决策效率;最后,鼓励公众以团队或组织的形式参与到交通管理工作中,深层次参与政府交通管理决策,增强其在与政府交涉中的影响力,同时加大对交通管理部门违法干预公众参与交通管理的惩治力度。

2.2扩大公众参与范围,提升参与监管效率公众参与监管的范围直接决定公众参与监管的权限。要全面扩大公众参与监管的范围,让公众参与到交通运输违法处罚、基础设施建设的行政审批、交通管理监督及问责中来,让公众参与贯彻整个交通管理工作的事前、事中、事后。同时,创新公众监管方式,广泛利用微博、电视、论坛等数字化平台,加快监管信息的公布与更新,提高公众参与监管效率,并按照“谁许可、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监督,明确各部门职责,防止责任推诿的现象出现,实现官民良性互动。

2.3促进监管力量集聚,稳定公众监管地位要转变公众参与以个体为主的局面,首先,需要在调动公众参与积极性的基础上,集聚审计、法律、规划等方面的专业人士以及热衷于交通管理监督工作的广大民众抱团成具有极大力量的公众团体,在交通运输管理工作中各取所长,增加在与政府交涉过程中的话语权,同时,充分利用百度贴吧、微博、电视等媒介,加强公众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流,在保证监管信息真实性的基础上,形成合力,加大其影响力;其次,从国家立法层面明确公众的监管地位,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并将公众参与交通运输管理纳入交通管理部门行政绩效考核当中,以稳定公众监管地位,同时,规范公众参与交通运输管理的相关流程,完善监管公众个人信息的保密工作及人身安全,解决公众参与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