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发热病人的护理诊断

发热病人的护理诊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发热病人的护理诊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发热病人的护理诊断

发热病人的护理诊断范文第1篇

发热是传染科病人的突出症状,作为传染科护士,应熟练掌握各种传染病的临床特点,仔细观察并及时发现病人出现的症状和体征,给予恰当的护理,必要时向主管医生汇报做必要的处理,使病人早日康复。

观察要点

热型:各种传染病有不同的热型特点,常见的热型有:①稽留热:1日内体温之差仅在1℃之内,见于伤寒、斑疹伤寒极期;②弛张热:1日内体温波动达2℃,见于肺结核、败血症、肺部感染及肠道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等;③间歇热:1日内体温之差在正常与高热之间,见于疟疾、黑热病、大肠杆菌及绿脓杆菌败血症等;若患者早期应用抗生素、解热药、激素,其热型常不典型。

寒颤:某些发热病人在高热前先有寒颤。寒战是由于致热原作用于机体引起皮肤散热障碍,持续10分钟后体温很快上升,见于感染性疾病、败血症、钩端螺旋体病等,护士应给患者先保暖后降温。

意识障碍:发热常可伴有意识障碍。急性传染病人在发热过程中可出现精神症状,如谵语、躁动兴奋、幻觉错觉及定向判断力障碍。护士要做好病人的安全保护工作,谨防发生意外,绝大部分病人热退精神症状消失。病人有剧烈头痛、呕吐、项僵硬等症状者常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若出现颅神经损害及肢体瘫痪状,表明病变影响到脑实质;有意识障碍,重者出现昏迷,护士应严密观察血压、瞳孔、呼吸变化,注意抽搐先兆。

皮疹:皮疹、黏膜疹是很多传染病的特征,护士应详细观察病人全身皮疹和口腔黏膜,如发现皮疹,应注意大小、颜色、形态、指压是否褪色、有无瘙痒、皮疹的时间及出症的顺序等,及时做好记录,为诊断疾病提供参考。

呕吐、腹泻:传染病人的呕吐腹泻大多由病原体毒素及药物刺激胃肠道引起的反射性呕吐或高颅压、新陈代谢紊乱引起的中枢性呕吐,护士要及时观察呕吐物的性质和数量。对腹泻病人要观察腹泻的次数、性质及伴随症状,为诊断及计算补液提供依据。同时,对排泄物应留取标本送检。

用药反应:对传染病的治疗,一般用化学疗法和抗生素治疗,护士除正确及时给药外,应注意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及药物反应。急性传染病应用抗菌药物后,2~3天内体温应逐渐下降、症状减轻,否则要考虑换药。若抗生素有不良反应,一般表现为皮疹、药热或肢体麻木、眩晕、听力下降、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如出现以上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应立即报告医生。

护 理

隔离:根据传染病传播途径做好病种隔离。病人未确诊之前,应隔离在单独小病室,确诊后搬入同一种病室并及时向疾病控制中心填报传染病报告卡。在隔离期间应做好各项消毒工作,隔离期满的病人,出院时应进行终末消毒。

体温:病人发热时,体温、脉搏、呼吸每隔4小时测量1次。高热在39℃以上的病人1~2小时测量1次,并在头部放冰袋。过高热达到40℃以上者,采用30%~40%酒精或温水擦浴,大血管处放冰袋,并注意降低室温。发疹性传染病人(如麻疹)采用物理降温时应谨慎,因可影响出疹,以温水降温为佳。使用物理降温时,若病人出现颤抖,应停止冰敷及擦浴,可按医嘱用药物降温。解热药对老年、体弱、婴幼儿患者剂量应偏小,以免体温突然下降,出汗过多,导致虚脱。

饮食:根据病情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发热时各种消化酶、胃酸、胆汁等分泌减少,消化吸收受到影响,病人食欲减退。发热使分解代谢增加,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约增加13%,因此必须保证一定的热量供给,必要时喂食、鼻饲式或静脉补高热量物质,如复式氨基酸、英脱利匹特等。

发热病人的护理诊断范文第2篇

一般资料:我院自2001年一月至三月共收治肾移植术后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0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3例,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45岁。入院时平均体温39.5℃----42℃。X线胸片检查均出现双下肺斑片状模糊阴影,肺纹理增粗;10例患者均行血尿常规、痰涂片查霉菌或痰细菌培养及药敏协助诊断。高效、广谱抗生素平均应用5---7天,辅以喘定雾化吸入及严格系统化整体护理。10例病人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日为7天。

护理措施:1、物理降温:对于体温持续在39℃以上的患者,用温开水持续在大血管处擦浴,或用30%酒精擦浴,使患者体温控制在38℃--38.5℃之间。另外,考虑发热病人代谢较快,消耗大,我们常规给予吸氧3升/分,以增加机体之氧供量。同时密切观察患者体温(每四小时一次)、血压、脉搏、呼吸之变化,做好纪录并作对比,发现异常及时向值班医生报告,以尽快取得相应治疗。2、饮食护理:给与清淡、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优质蛋白、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并嘱患者少量多餐,鼓励多饮水,保证日尿量在2500----3000ml,通过液体排出带出体内过多热量,达到降低患者体温之目的。3、口腔、皮肤护理:高热病人体液丧失过多,影响唾液腺分泌,病人口腔粘膜常常干燥,抵抗力往往下降,极易引起口腔炎或粘膜溃疡。为此,我们采取相应措施,如协助患者每日刷牙四次,并用1%呋喃西林含漱液漱口,尽可能减少口腔致病菌。口腔溃疡患者,根据其致病菌,做对应口腔护理,使其尽快痊愈,防止其成为感染源。高热患者体温下降时出汗较多,皮肤往往干燥,容易汗腺途径诱发皮肤或其他部位感染,护士则协助患者每日用温水擦澡一次,并嘱其勤换内衣,同时保证患者病床整齐、清洁、柔软。尽可能减少皮肤感染。4、心理护理: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向生物----社会----心理的转变,我院护理小组也做出相应的举措,实施了系统化整体护理,这一措施使我院医、护、患关系较前有明显改观,良好的医、护、患关系已经在我院形成。对于肾移植术后并发上呼道感染病人,尤其应注重心理护理,因为他们由于社会、经济、家庭等方面的原因,往往心理问题较普通病人多得多。我们常常站在病人的立场上,来对自身医疗行为进行评价,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努力洞察病人之内心世界,用巧妙的办法与病人进行沟通,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关系,使患者了解自身病情,并使其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5、房间管理:对高热患者与高热患者及其他病种进行隔离,限制探视人数及次数,防止交叉感染及其他病人感染上类似疾病,并且24小时紫外线消毒机循环消毒,尽可能使病人远离致病菌。

体会:肾移植患者由于术后长期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机体免疫力极其低下,患者容易发生上呼吸道等其他部位感染,尤其在季节更替之时,要告诉患者做好自我保健,注意保暖,避免到公共场所或与有感染的病人接触;另外,患者一旦出现咳嗽、咳痰、发热,应及时就诊,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由此导致移植肾功能减退,引起极大的社会经济损失。住院病人一定做好严格的系统化护理,使感染病人在物理降温、营养支持、口腔及皮肤卫生、心理、房间管理等方面得到较好的护理,尽快使患者痊愈,减少由上呼道感染带来的一系列社会、医学问题。

发热病人的护理诊断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症;发热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7-0072-02

高血压性脑出血(HIH)是一种凶险的急性脑血管病,病死率和致残率极高,治疗效果不良。HIH是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本病发病急,病情危重,如处理不及时,死亡率极高,而正确及时处理HIH并发症发热,对HIH病人的抢救及预后非常重要。为了提高HIH病人的抢救成功率,自2005年1月~2008年11月,我院对132例HIH并发症发热病人进行积极的救治,临床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HIH并发症发热病人132例。其中男76例、年龄在24~84岁之间,女56例、年龄在28~82岁之间;老年患者102例,年轻患者30例;抢救成功108例,死亡24例。

1.2临床表现:HIH多见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但近些年来高血压发病年龄的前移,使HIH发病的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发病多在情绪激动,劳累或活动以及暴冷时发生,少数可在休息或睡眠中发生,寒冷季节多发。病人发病后轻者躁动不安,意识模糊不清,严重着多在30min内进入昏迷状态,眼球固定于正中位,面色潮红或苍白,鼾声大作,大汗,尿潴留等,神志清或轻度意识障碍者可述头痛,以病灶侧为重;朦胧或浅昏迷者可见病人用健手触摸病灶侧头部,病灶侧颞部有明显叩击痛,亦可见向病灶侧强迫性头位,呕吐多见,多为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多数为咖啡色,呃逆也相当多见,出血量大时,可出现阵发性去皮质性强直发作或去脑强直性发作,病人一般呼吸较快,病情重者呼吸深而慢。由于出血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亦有所不同。

1.3临床分型:根据HIH出血量的多少分型,轻型52例(出血量

1.4辅助检查:①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见白细胞增高、可高达20×109/L;尿常规可出现蛋白或糖。②脑脊液:脑脊液压力多增高。③超声波:可见中线结构移位,有时可见血肿波。④CT扫描及磁共振成像(MRI):CT扫描及磁共振可显示脑出血的部位、出血量的多少、形状以及有无脑室移位及血灶周围水肿等变化。

2抢救与预后

2.1抢救方案:根据患者就诊时临床表现,怀疑HIH,立即行头颅CT扫描或磁共振成像检查,以明确诊断。对于轻型患者以及部分中型重型患者,给予内科保守治疗:①给予吸氧,心电图监测,血压监测,血氧饱和度监测,保持呼吸道通畅。②对烦躁不安者可给予镇静。③头部降温,用冰帽或冰水以降低脑部温度,降低颅内新陈代谢。④调整血压:血压升高着,可给予降压药物,硝普钠50mg加入5%葡萄糖500ml中静脉滴注,先从小剂量开始,以后每5min增加5~10μg,直到满意为止。血压维持在150~160/90~100mmHg左右为宜。⑤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脱水剂20%甘露醇250ml于30min内静脉滴注完毕,依照病情每6~8h1次,7~10d为1个疗程;利尿剂速尿40~60mg静脉注射。⑥补充热量及水、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⑦给予止血药物6-氨基己酸6g,加入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2次/d。⑧脑代谢活化剂的应用,给予胞二磷胆碱或脑活素。

2.2外科手术治疗: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钻孔穿刺血肿引流术。

2.3脑出血并发症的处理:①发热的处理:根据不同情况及时给予处理;②上消化道出血的处理:及时给予奥美拉唑针剂治疗;③呼吸道并发症的处理。

2.4预后:脑出血的预后与出血部位出血量出血次数全身情况和并发症等有关。轻型脑出血以及外囊出血、脑叶出血预后较好。内囊、脑室和脑桥部位的出血,预后较差。我科对轻型患者全部抢救成功;中型患者37例抢救成功,9例死亡;重型患者19例抢救成功,15例死亡。

3讨论

发热病人的护理诊断范文第4篇

肺炎是呼吸道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我国发病率高,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等引起,由于病原体变迁、易感人群结构改变(如社会人口老龄化、吸烟人群的低龄化)、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病率增高、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引起细菌耐药性增高等,虽然新的强效抗生素不断投入应用,但其发病率和病死率仍很高。在各种致死病因中居第5位。本节主要介绍肺炎球菌肺炎病人的护理。现选取在我院收治的2009年1~12月肺炎患者80 例的临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收治的80例患者,男49例,女31例,年龄22~80岁。均经胸片和细菌检查后确诊。其发病诱因以受凉,上呼吸道感染,长期卧床为主。并有40例伴有1~3种基础疾病者,其中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不张、肺心病,支气管扩张者24例,冠心病、脑血管意外12例,其他疾病4例。

1.2诊断 有典型症状、体征的病例,再经胸部X线检查,不难诊断。肺炎病变早期体征不明显,年老和幼儿病人以及继发于其他疾病时,临床表现常不典型,确诊本病的主要依据是检测到病原菌。

1.3 治疗 抗感染治疗是肺炎治疗的最主要环节。选用抗生素应遵循抗菌药物治疗原则,即对病原体给予针对性治疗。抗生素治疗后48~72h应对病情进行评价,治疗有效表现为体温下降、症状改善、白细胞逐渐降低或恢复正常,而X线胸片病灶吸收较迟。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发热患者应卧床休息,以减少氧耗量,缓解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做好口腔护理,鼓励患者经常漱口,口唇疱疹者局部涂抗病毒软膏,防止继发感染。给予能提供足够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以补充高热引起的营养物质消耗。鼓励患者多饮水,1~2L/d。轻症者无需静脉补液,食欲差或不能进食者、失水明显者可遵医嘱静脉补液,保持血钠<145mmol/L,尿比重<1.020,补充因发热而丢失的水和盐,加快毒素排泄和热量散发。心脏病或老年人应注意补液速度,避免过快导致急性肺水肿。高热病人唾液分泌减少,消化功能障碍,易出现口唇干裂、口周疱疹或口腔溃疡,应鼓励病人经常漱口,保持口腔清洁、湿润、舒适,增加食欲。口周疱疹者局部涂抗病毒软膏,防止继发感染。

2.2病情观察 严密监测并记录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和尿量。尤其对儿童、老年人或久病体弱者,警惕重症肺炎的发生。当高热病人体温骤降至常温以下,伴脉搏细速、脉压变小、皮肤苍白、发绀或四肢厥冷、烦躁不安、尿量减少等休克征象时,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

2.3 对症护理

2.3.1 高热护理 每4h监测体温1次,观察热型变化规律。观察患者的面色、脉搏、呼吸、血压、食欲、出汗等,皮肤有无干燥及弹性如何。卧床休息,降低机体耗能,注意保暖。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发热患者容易怕光,拉上窗帘以减低室内亮度,病室保持适宜的温度18~22℃、湿度50%~70%。高热患者唾液分泌减少,口腔黏膜干燥,极易引起口腔炎、舌炎和黏膜溃疡,在饭前、饭后协助患者漱口,加强晨、晚间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感染,口唇干裂者涂甘油保护,有疱疹者局部涂消炎膏。体温超过38.5℃时给予物理降温,头部放置冰袋,或乙醇擦浴、温水擦浴等,30min后观察体温并做记录。在退热过程中如患者大量出汗,应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裤、床单、被套。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2 000ml,必要时静脉补液。按医嘱应用抗生素、退热药,观察并记录用药效果。

2.3.2 咳嗽咳痰护理 鼓励病人多饮水,指导病人有效咳嗽,并及时协助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时,给予雾化吸入或遵医嘱应用祛痰剂,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2.3.3 气急发绀护理 给予氧气吸入,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发绀,增加病人的舒适度。氧流量一般为2~4L/min,若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应给予低流量、低浓度持续吸氧。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的变化,注意有无皮肤色泽和意识状态改变,如果病情恶化,准备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通气。

2.4感染性休克抢救配合 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通知医生,并备好物品,积极配合抢救。患者取仰卧中凹位,抬高头胸20°、抬高下肢约30°,有利于呼吸和静脉血回流。给予高流量吸氧,维持PaO2>60mmHg,改善缺氧状况。快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平衡液或右旋糖酐以维持有效容量,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有明显酸中毒可应用5%碳酸氢钠静脉滴注,因其配伍禁忌较多,宜单独输入。随时监测患者一般情况、血压、尿量、尿比重、血细胞比容等;监测中心静脉压,作为调整补液速度的指标,中心静脉压<5emH2O可放心输液,达到10cmH2O应慎重,输液不宜过快,以免诱发急性心力衰竭。下列证据提示血容量已补足:口唇红润、肢端温暖、收缩压>90mmHg、尿量>30ml/h以上。如血容量已补足,尿量<400ml/d,比重<1.018,应及时报告医生,注意有无急性肾衰竭。遵医嘱输入多巴胺、间羟胺等血管活性药物。根据血压调整滴速,以维持收缩压在90~100mmHg为宜,保证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改善微循环。输注过程中注意防止液体溢出血管外,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和影响疗效。联合使用广谱物抗菌药物控制感染时,应注意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2.5 用药护理 遵医嘱使用解热镇痛剂及抗菌药物,注意药物浓度、配伍禁忌、滴速和用药间隔时间,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①应用青霉素类药物前应详细询问过敏史,凡对青霉素类药物过敏的病人,不得使用此类药物,也不再作皮肤过敏试验,以免发生意外。②红霉素用药后可引起腹痛、恶心、呕吐、腹泻和注射部位刺激、疼痛或静脉炎,滴注速度不宜过快、药物浓度不宜过高。③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有不完全的交叉过敏反应,还有胃肠道反应、皮疹,偶尔有白细胞减少和转氨酶升高等不良反应,对青霉素过敏或过敏体质者慎用。④喹诺酮类偶有恶心、皮疹、头痛或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作用,有癫痫病史者慎用。

3 讨论

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感染性疾病,是指肺泡腔和间质组织的肺实质感染。一般可以治愈但可复发的疾病,通过临床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减少复发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并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

[2]张绍敏.呼吸疾病专科护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6.

发热病人的护理诊断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护理 病情观察 急诊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低血压休克、出血、肾损害等为主要特征。黑线姬鼠和褐家鼠是我国主要传染源,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接触、虫媒等途径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力。以男性青壮年发病较多。有明显季节性,其中黑线姬鼠传播者以11月至次年1月为高峰,5-7月为小高峰,家鼠传播者3-5月为高峰。

【临床资料】

37例EHF患者中男26例,女11例,年龄13-54岁。发病到入院1-10天均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主要包括:发热、头痛、腰痛、出血、血小板减少、肾损害等。本组病例均根据流行病学特征、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确诊,37例病人流行性出血热抗体均为阳性反应。

【病因及发病机制】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为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该病毒为RNA病毒,呈圆形或椭圆形,外为双层膜,内浆为疏松的颗粒线状结构。基因RNA分为大(L)、中(M)、小(S)三个片段,分别编码聚合酶、膜蛋白及核衣壳蛋白,已制得的M及S克隆片段为疫苗制备提供了重要条件。汉坦病毒可分为I~Ⅵ个血清型,在我国流行的主要是以黑线姬鼠或褐家鼠为宿主的I或Ⅱ型。病毒对外界抵抗力不强,不耐酸,脂溶剂(乙醚、氯仿等),一般消毒剂以及加热、紫外线等均可灭活。在人肺癌细胞、人胚肺及猴肾细胞内可繁殖,为病原学及实验室诊断提供了方便。

本病发病过程复杂,可能与病毒及其产物直接损伤机体尤其是广泛的血管损伤有关(此为引起发病的重要始动环节);此外病毒引起的免疫功能紊乱亦为主要原因,已知Ⅲ型变态反应、I型变态反应的参与以及自身免疫损伤等均密切相关。

基本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广泛损伤,管腔内微血栓形成,引起各组织和器官充血、出血,甚至坏死,导致临床出现水肿、出血、低血压休克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本病的病理诊断主要以肾脏典型病变、右心房出血、垂体前叶肿大、出血、坏死和后腹膜及纵隔有胶冻样水肿为主要依据。

【临床特点】

流行性出血热的潜伏期为4-46日,一般为7-14日,典型病例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的5期经过,亦可有越期或几期重叠现象。

1.发热期 起病急骤,主要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毛细血管损伤和肾损害。具体表现为高热,多呈稽留热或弛张热型,热程多为3-7日。发热同时伴有剧烈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痛征)及颜面、颈部、前胸皮肤潮红(三红征)。全身皮肤、黏膜均可有充血、出血、水肿现象。穿刺部位可见大片淤斑,球结膜充血、水肿,重者可呈水疱样。肾损害表现为蛋白尿和尿镜检发现管型等。

2.低血压休克期 多在病程的第4-6日出现,多数患者在发热末期或热退时出现血压下降,一般持续数小时至3日,持续时间长短与病程轻重、治疗措施是否及时和正确有关。主要为全身小血管病变、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血容量下降所致原发性休克。一般血压开始下降时四肢尚温暖,若血容量继续下降则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弱或不能触及、尿量减少。当脑供血不足时出现烦躁、谵妄。少数顽固性休克患者,由于长期组织灌注不良出现发绀,并促进DIC、脑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急性肾衰竭的发生。此外,在病程中还可发生因腔道大出血、继发感染、水及电解质平衡紊乱、DIC等引起的继发性休克,应注意与原发性休克鉴别。

3.少尿期 少尿期一般出现于病程第5-8日,持续2-5日,继休克期之后出现,亦可与休克期同时出现,因而要与肾前性少尿鉴别。若尿相对密度>1.20,尿钠10:1,应考虑为肾前性少尿。24小时尿量

4.多尿期 多尿期一般在病程第9-14日,分3个阶段。移行期:每日尿量逐渐增至2000ml,此期虽尿量增加但血尿素氮和肌酐等反而上升,症状加重,需特别注意病情变化;多尿早期:尿量由每日2000ml增至3000ml,此期氮质血症未见改善,症状仍重;多尿后期:每日尿量>3000ml,一般尿量可达4000-8000ml/d,少数可达15000ml/d,尿素氮、肌酐逐步下降,精神食欲逐日好转。此时若水和电解质补充不足或继发感染,可发生继发性休克,亦可发生低钠、低钾症状。

5.恢复期 多尿期过后,尿量逐渐恢复到2000ml/d以下,症状基本消失,尿素氮、肌酐恢复正常。一般需1-3个月体力才能完全恢复,少数患者可遗留高血压、肾功能障碍、心肌劳损和垂体功能减退等症状。 【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

2.组织灌注量不足。

3.有出血的危险。

4.潜在并发症 急性肾衰竭。

5.潜在并发症 肺水肿。

6.焦虑。

【护理目标】

不适主诉缓解或消失,症状、体征消失,能自我护理或参与护理。

【急救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随意搬动。给予清淡可口、高热量、高维生素、富有营养的流质或半流饮食,少量多餐。少尿期宜给予低盐、低蛋白饮食。加强皮肤及口腔护理,注意空气消毒,预防继发感染。

2.病情观察

(1)生命体征的观察:应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对血压的观察更为重要,发热期应每2-4小时测血压1次,发热末期和低血压休克期每30分钟测量1次,或按需要随时测量,并做详细记录。

(2)出血的观察及护理:观察是否有鼻出血、咯血、呕血、便血,是否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脉搏增快、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常规查血型、交叉配血,并做好输血准备;根据不同的出血部位做相应处理,遵医嘱给予止血药;进行有关凝血功能的检查;根据病情准备抢救用物及药品;注射后需延长按压时间,防止出血及皮下血肿。

(3)急性肾衰竭的观察及护理:严密观察尿量,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少尿期严格控制入液量,每日入量为前1日出量加500-700ml;还应限制钠盐及钾盐的摄入,并给予低蛋白饮食;遵医嘱使用利尿药,并观察利尿效果,及时采血监测肾功能和电解质;导泻患者应记录大便次数、量及性质;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给予相应的护理。

(4)肺水肿的观察及护理:注意观察是否存在呼吸困难、烦躁、心率增快、咯粉红色泡沫样痰、肺底湿啰音等,发现有左心功能不全表现后立即停止输液或控制输液速度,立即报告医生共同处理。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双下肢下垂,给予用30%-50%乙醇湿化后氧气吸入;遵医嘱使用强心、利尿、降压等药物并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3.高热的护理 绝对卧床休息,禁止搬动。严密观察病情,每4小时测体温1次,发热末期注意血压、脉搏、尿量的变化。注意观察发热的程度及热型、伴随症状并详细记录。体温超过38.5℃时,可在体表大血管处冷敷,不宜用乙醇擦浴和发汗退热药物。及时送检尿标本,遵医嘱给予补液治疗。

4.组织灌注量不足的护理 将患者置于休克,给氧。注意保暖,室温保持在20℃左右,可加盖棉被、毛毯等,但忌用热水袋保温,防止机体反应性低而造成烫伤。严密观察并记录脉搏、血压、意识状态、皮肤温度、24小时出入水量。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以利快速扩容及静脉用药。遵医嘱扩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并观察药物疗效。

5.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上报疫情。

参 考 文 献

[1]曹长英.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接种问答[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6(5):241.

相关期刊更多

中医儿科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甘肃省教育厅

中国废钢铁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废钢铁分会

南国红豆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