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

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

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交通安全,治理措施

一、高校校园交通安全存在的问题

(一)人流增多,人车混杂。近几年来高校人数和车辆迅速增加对高校交通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自1999年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高校扩招以来,高校人数迅速增加,截止2012年据教育部《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学生情况》统计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数已达到近7480多万人,相比1999的在校学生数增加了120倍。同时,随着高校对外开放的程度提升,高校与外界的接触也越来越多,来往人员频繁,人员的增加必然增加车辆的使用,而面对庞大的交通量校园内的交通设施的发展却相对缓慢,因而校园内经常发生交通阻塞也就司空见惯了,特别是上下学高峰期,道路拥挤不堪,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二)校园交通管理水平底下。高校内日益凸显的人、车、路三者之间矛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校园交通管理水平低。一方面,一直以来,高校交通安全管理就处于学校管理的边缘,大部分安保工作集中在行政楼、教学区以及教职工和学生宿舍等地而针对校园交通安全管理则相对较少;另一方面,校园内交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较低和管理人员对校园内交通的监督不到位,使得校园内交通出现混乱的状况。另外,许多高校校园内道路规划存在缺陷特别是老校区,由于当初建校是没充分考虑,使得校园内道路狭窄崎岖,随着高校的发展人流与车流的增加,原有的校园道路规划的矛盾就显得尤为突出,加之校园内交通标识、标志少,不明确,甚至有些高校没有交通标志牌,或者有标志牌却无人管理等现象。总之,校园交通管理显得杂乱而无章法。

(三)主体校园交通安全意识较为淡薄。从最近几年发生在校园内的交通事故不难看出,高校师生的校园交通安全意识较为淡薄。由于交通安全事故经常发生在校外,而校园内交通事故相对较少,容易造成大部分师生对校园交通安全产生误区,即即便是不遵循交通规则校园内不会发生交通安生事故。因此,在高校内乱停车辆、随意行驶以及乱走路等现象随处可见。同时,学校在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的时候也很少提到校园交通安全,由此可见,师生的校园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也就不足为奇了。

(四)校园交通安全在法律上存在盲区。目前,我国关于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的全国性立法处于基本空白状态,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颁布的《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出台彻底回应了当下校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但其第2条规定:“本条例所称校车,是指依照本条例取得使用许可,用于接送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上下学的7座以上的载客汽车。接送小学生的校车应当是按照专用校车国家标准设计和制造的小学生专用校车”。明显排除了高校校车及校园交通适用《条例》的可能,虽然部分高校结合自身情况制定高校交通安全管理《办法》或《规定》,但是高校校园制定的《办法》或《规定》不具有普适性,仅适用于本校校园,也缺乏权威性。对于规范高校校园交通安全,完善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制度能起到的作用极为有限。

校园交通如同是校园的神经网络,它不仅承载着方便校园内交通和沟通校园各功能区的使命,也是校内师生交流、生活的拓展空间。上述校园交通安全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不仅会影响到影响到校园内正常的交通管理秩序,更威胁到校园内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加强对大学校园交通安全的管理就显得刻不容缓。

二、高校校园交通安全治理措施

(一)交通需求管理

关于校园交通的需求管理,其目的是降低校园交通的需求,保证交通需求小于交通供给。通过一定的控制措施,以减少机动车的使用需求,同时提倡其他方式减少停车面积以缓解校园交通压力,改善校园交通拥堵的现状,确保校园宁静。

1、鼓励步行的策略

学校应鼓励和提倡学生步行,对于积极参与步行策略的学生给予精神奖励。一方面减少了学生自行车和非机动车的停放空间,减少了校内停车面积的需求;另一方面为必要的机动车辆增加了停放面积。这样的做法为控制交通需求起到重要作用。

2、机动车控制策略

(1)校外机动车采用通行证和收费策略。对机动车采用通行证策略,有通行证的车方能进入学校。此外,对于进入学校的外来车辆进行停车收费策略,停车收费按小时计算,如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柳林校区)等高校就采用上述两种策略以控制外来车辆的进入。这样既能有效减少个体停车的时间,又能使校园车位的使用效率得到提高,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停车的需求。

(2)校内机动车采用收费策略。对于教职员工的机动车仍然采用收费策略,停车按小时收费,通过提高教职员工的通行成本,以降低其大量使用机动车的比率。同时应鼓励老师在上下班时间乘坐校车,减少来自学校内部的交通需求。这样既能减少教职员工的通行费用,增加学校机动车停车场的面积,又能为外来车辆提供更多的停车空间,降低校园交通需求。

(3)鼓励共同乘车策略。对于目的地相同或路线大体一致的教职工,可鼓励他们采用合乘一辆汽车往返校园的策略。教职员工可以约定时间在具体的地点等候,然后一同往返。这不仅减少了个体机动车的数量,降低了教职员工出行的交通成本,降低了车位需求,同时还增进了教职员工之间的联系和友谊。

(二)加强校园交通安全教育与培训,增强主体校园交通安全意识。校园交通事故的发生除了人车流多、道路狭窄以及路况不熟等客观因素外最重要的还是主体校园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因此增强主体校园交通安全意识对防治校园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校园的交通安全管理部门或者交通组织管理部门应该定期向全校教职员工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可以采取安全宣传月、道路交通安全建议征集、交通安全管理岗位体验等方式提高大家对校园道路交通安全的关注程度,潜移默化的将安全意识融入到日常的行为之中,形成示范效应。同时,对在校园内不遵守基本的交通规则,例如在机动车道上追逐打闹,或者进行体育或其他娱乐活动的行为要积极制止,并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让不文明、不安全的行为失去扩散的土壤。

2、定期对校园内车辆驾驶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驾驶能力和安全意识,敦促他们在校园内文明行车,按规定车,定期对其所驾驶的车辆进行检修,确保车况的安全,时刻保持校园交通安全的警惕性和责任感。定期对校园交通管理人员进行培养与教育。校园交通管理处于校园管理的边缘地带,校园交通管理人员相对较少业务能力也相对较低,而交通管理人员对校园交通保持顺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对其进行教育培训提升其业务能力和安全意识对校园交通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完善校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校园交通系统

由于很多高校特别是老校区在期初建设的时候只对教学楼、行政办公楼以及教职工和学生宿舍进行了大量的投入而对校园内交通设施建设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后来随着高校的进一步发展,校园内人、车、路的矛盾就越显突出。因而,完善校园内交通基础建设和合理规划校园交通系统也就迫在眉睫。

1、大学校园中,由于自行车经济实用的性质,被众多大学生作为校园交通的首选通行工具,大学校园中的自行车数量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校园中机动车的增长速度也很快。因而校园交通规划中,必须对机动车、非机动车(自行车)和行人三个要素进行合理安排。在这里可借鉴城市交通设计的手法,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采用“人车共处”设计手法。“人车共处”是基于一种人、车、环境和谐的氛围,要同时满足车行便捷和人行安全两方面的要求。这就要求对路面进行区域划分,像城市交通设计中,有专用的公交车道、人行道、货车道等。“人车共处”的好处是确保机动车、非机动、行人等各自出行的需求,不拘泥于传统的设计模式,真正实现了以上三元素的和谐并存。此外,根据校园交通的特殊性,还可采用“步行者优先”设计手法,是指在人车共存的情况下,对机动车辆进行限制,让行人先通行。这种形式适用于校园的特殊功能区,比如学生住宿区,在学生住宿区经常会有机动车出入,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出入,对其限制又有别于“人车共处”的设计理念。

2、在进行校园交通系统规划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校园内交通的特殊性。上下课是人流和车流的高峰时期,而且人流、车流的流向具有一定的规律:流向单一性。通常,高校校园的学生生活区设在教学区的左、右侧或后部,而不是前部,学生是从教学区的左、右侧或后部进出。在短时间内,由几千学生乃至万余名学生形成的集中人流,每天有4至6次往返于学生生活区和教学区之间。可见,做好集中人流的疏导是很重要的,在学生生活区和教学区之间最好设置多条通道,以分散人流,保证安全。以清华大学为例,在校内主要干道交叉口,每天上下班(学)时间自行车的交通流量,每分钟已超过100辆,路面上十分拥挤、不安全。这是1994年的统计,随着高校的扩招,目前的情况更为严重。

在校园交通组织规划中还应考虑另一个重要的机动车群体,即生活和后勤的货运车辆,这是校园交通组织规划中不能排除的因素。应单独为生活、后勤的货运车辆开设出入口,出入口的选择最好是人流量和车流量少的那一侧。此外,货运车辆的进出路线应尽量避开教学中心区和学生生活区。

3、完善校园内交通标识。很多校园内交通标识、标志少,不明确,有些高校甚至没有交通标志牌,因此要完善校园交通标示、减速带、警示灯等,规范机动车辆的行驶路线达到交通无盲区。维护校园交通道路特别是路况不佳的老校区,根据现有情况提出整改方案,补休路面和基础设施,使路面无大坑洼现象满足校园交通安全的需要。

(四)建立健全校园交通安全制度,提升管理水平

提升校园交通管理水平对保障校园交通安全,维护校园交通顺畅有着重要的作用。

1、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对主体进行校园交通安全的培训和教育提升其安全意识的同时也要完善校园交通安全制度,认真落实校园交通管理责任制,做到奖罚分明和谁管理谁负责。此外要引进现代交通高科技设备,时时对校园交通进行监控和管理。例如引进门禁系统统计进出校园车辆,控制校园内车辆的数量防治因进校车辆过多而造成的交通拥堵现象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校园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安装电子监视设备,对校园交通进行远程监控等。

2、全校统筹合理安排上下课时间,分散交通人流高峰。由于高校内的上下课时间比较集中,在短时间内形成大量的人流与车流,无疑会带来交通安全隐患。全校可以分时分段安排上课和下课,使上下课时间有序错开,避免大量人流拥堵道路,实现人流高峰在时间上的分流,因此,合理分配人流是解决校园交通安全的最优方案。此外还可以通过在一些干道上设置相应的标志以规范机动车、非机动车以及行人的通行达到空间上的分流。

三、结束语

高校校园是培养我国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智力宝库,为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本,然而高校校园交通安全却时刻威胁着校园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强校园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升入调查要就排查影响本校存在的校园交通隐患,切实提高校园交通安全。

参考文献:

[1]章群 边里慧. 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质量模糊综合评价系统研究.软科学.2011(7)

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和高校校园开放程度的加大,校园交通安全隐患逐渐受到重视。为了给在校师生提供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文中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通过对校园交通现状的调查,归纳了现阶段存在的高校校园交通安全隐患,分析了隐患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应对这些隐患的对策。

关键词:交通安全;高校;安全隐患;管理对策

高校校园是城市结构组成的特殊部分,其交通类型通常是以高校师生上下课和日常生活出行为主的人为活动,与城市交通、社区交通千差万别。随着机动车大量涌入校园,车辆和人之间的矛盾显现,且快速增加。然而中国在校园交通安全方面的研究比美国等西方国家起步晚,针对校园安全对策的研究也不够深入和全面,为了保障高校师生的合法权益和人身安全,对校园交通安全问题进行全面研究非常有必要。

1新疆农业大学校园交通现状

以新疆农业大学(以下简称农大)为例对在校师生、退休教职工及家属生活区以交通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信息采集,共发放1140份问卷,回收1138份,回收率99%。由于是针对校园交通,调查对象中学生所占比重最高,有925人,占81.3%,在校教职工和退休教职工分别为66、60人,各占5.8%和5.3%,其他人员(周边商户、停车场管理人员等)共87人,占7.6%。交通调查主要从校园交通安全问题涉及的人车冲突、管理体制、安全基础设施、学生安全意识四方面展开。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列出农大存在的主要交通安全隐患(见表1)。

2校园交通安全隐患分析

2.1人车冲突

高校校园的交通环境较特殊,其主要参与者是在校师生,交通方式以步行为主,属于慢通。而且由于作息时间统一,在固定时间段内人流量会表现出阵发性,在正常工作日,每天8:40—10:00会出现人流与车流早高峰(下文默认为高峰时段)。在正常工作日的早高峰期间出现了人流和车流高峰,集中表现为人、车混行,人、车抢道。考虑到农大的实际情况,其校园道路和周边道路是相互贯通的,联系非常密切,所以在早高峰时段,很多机动车司机会选择驾驶车辆进入农大校园道路,穿过学校,从而避开高峰时段所带来的交通拥堵。这无疑使农大的校园道路承担了城市道路的任务,增大了道路压力,在农大道路宽度不变的情况下,会对师生的人身安全产生威胁。

2.1.1道路宽度不足

道路宽度不足是人车冲突中的重要因素。道路宽度包括机动车道宽度、非机动车道宽度和人行道宽度,如果道路宽度不足,在高峰期间,人会进入机动车道,出现人、车混行,安全隐患显而易见。分别对农大家属区道路、教学区和学生住宿生活区道路进行测量和数据采集,得到家属区道路网分布、教学区-公寓楼道路网分布。《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要求城市道路的两幅车道宽度为7.50m,单幅混行车道宽度为3.75m,人行道宽度为2.2m。经统计,农大生活区道路共12条,其中9条为两幅路,占总数的75%,只有1条达到规范要求,合格率仅8.3%;单幅混行车道3条,占总数的25%,其宽度均在5m以上,合格率为100%;人行道宽度为1.2m,没有达到规范要求,甚至有的路段没有人行道。另外,农大道路均没有设置非机动车道。农大生活区内建有农大附中和农大幼儿园两所颇具规模的学校,且生活区的道路是连接农大东路和西外环路的重要支路。在交通高峰时段,大量学生、校车、送孩子的家长及家长驾驶的车辆、家属区住户及住户驾驶的车辆、来回过路的社会车辆聚集于此,对生活区的道路需求很大,以生活区现有道路宽度无法满足高峰时段人与机动车的出行需求,出现人、车混行,人、车抢道是必然的,导致行人的安全很难得到保障。如图2所示,除动医学院楼前的分支路和继续教育学院楼前的环草坪路外,教学区道路宽度基本在6m以上,学生生活区的公寓楼前路也较宽松,虽然不满足规范要求,但可满足师生正常学习、生活所需。但由于学校统一作息时间,校园内的人流量是阵发性的,在特定时间如上下课期间,人流突然骤增,导致学生与校园内行驶的外来车辆和后勤车辆等挣道、抢道而行。

2.1.2停车场设置不合理

随着学校开放程度的加深、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及高校后勤的社会化,越来越多的机动车涌入校园,出现许多路边停车、教学楼前随意停车、食堂前车辆乱停等现象,不仅占用很多道路资源,而且在高峰时段内极易造成校园交通拥堵,产生安全隐患。教学区停车集中在教学楼与体育馆前,以教职工用车居多,其他车辆包括外来临时车辆、后勤车辆、外来办事车辆等。停车场设置在教学楼和学院楼前,占用了过多的道路和公共空间,势必会在人流高峰时段造成道路拥堵,降低师生上下课时道路的流畅程度,在车辆停放或驶离时也会带来相应的交通安全问题。从表6、表7可知:生活区停车多集中在附属小学和幼儿园停车场,其中住家户停车211车次,占总车次的60.6%;送孩子上学的家长停车96车次,占总数的27.6%;外来车辆、商店配送货物车辆等其他车辆停车41次,占11.58%。住家户一般会将车辆停放在规定的停车场,对交通影响较小,造成道路拥堵的主要是送孩子上学的家长所驾驶的机动车。由于停车场距离学校有一段距离,且路上来往车辆较多、调头不方便等,家长很少将车停在规定的停车场内,一般会在路边临时停车,对于生活区宽度5.6m左右的道路而言,车辆乱停乱放占用了大量道路面积,势必造成拥堵,产生交通安全隐患。

2.2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校园交通管理方法主要有封闭式管理、半封闭式管理、全开放式管理3种,农大采用半封闭式管理,由各进出口的门卫对进出校园的人和车辆进行管理。然而农大管理机构中对进出的行人和车辆进行管理的部门较模糊,门卫只是简单地对进出的人和车辆进行基本信息记录,至于这些人和车辆进入校园的目的、去向并不记录。因为没有设立明确的校园交通管理机构,无法及时、迅速地处理突发性校园交通状况,致使在校师生的利益得不到及时维护;因没有制定合理合法的校园交通管理办法,处理紧急情况也没有相应的文件依据。

2.3交通安全基础设施不足

高校拥有自己完整的内部道路网,其属于城市道路网又独立于城市道路网,应配有相对应的交通安全基础设施,如红绿灯、人车分流护栏、人员密集部位的安全提示标志、车辆经常出入路口的反光镜、限速标志,并在高峰时段对主要路段进行车辆管制。然而农大道路网中只有个别交叉路口设有人行横道,有的人行横道线不清晰,少部分路面上设有车道分割线,缺少限速标牌,在特殊路段只有少量减速带及机动车隔离杆;生活区的人行道过窄,其中附中南路的人行横道不仅窄而且高,不宽阔的人行横道上还生长着许多高大的树木,使人行道变得更拥挤,行人、学生不得不进入机动车道与车混行,存在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

2.4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淡薄

近年来,校园交通事故频发,不仅仅只有肇事者方面的原因,也有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方面的原因。在校园道路上随处可见的是手握手机行走匆匆的“低头党”,在路上嬉戏打闹的学生,戴耳机听歌、聊微信的学生,其中也不乏在校教师。也有小部分学生在路上玩滑板、骑单车,且速度很快,很少注意道路上过往车辆。由于校园道路的特殊交通环境,许多学生甚至老师主观意识中认为校园内的交通是安全的、车让人行是必然的,这种错误的麻痹思想是造成校园交通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

3改善措施

3.1减少人车冲突

3.1.1减少进入校园的交通量

车辆需办理通行证才能进入校园;鼓励师生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实行教职工车辆单双号限行,有些教职工为了减少麻烦,会放弃驾驶私人车辆上班;鼓励幼儿园的孩子乘坐校车,减少家长驾驶的车辆数。在正常工作日高峰时段或特殊时段限制或禁止外来车辆进入校园。对于学校的后勤车辆,规定允许进入学校的时间段,避开人流高峰。重新施划车道分割线,在生活区的一些较小交叉口设置禁止左转或禁止右转标志,把一些道路宽度勉强够用的双向路段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成单行道,从而降低通行量。教学区内规定“车让人行”,行人优先通行,在重要道路上特殊时段禁止车辆通行。

3.1.2优化停车场

在保证师生上下课流畅度的前提下对建在教学楼前的停车场进行优化,合理利用停车场面积,寻求最优停放车辆数,避免空间浪费。对大停车场进行改造,拓宽停车场大门,方便车辆进出。收取停车费,从经济上限制停车数量,对教职工实行正常收费标准,对外来车辆采取长、短时收费。从时间上限制停车数量,根据正常作息时间规定教职工停车时间,将外来车辆分为办事车辆和纯粹停车,外来办事车辆可适当延长停车时间,纯粹停车则严格限制其停车时长。在不能停车的地方设置明显的提示牌,以免出现车辆乱停乱放现象,影响校园交通。

3.2完善管理体制设置

专门的校园交通管理部门,一般将保卫处设置成管理部门。根据国家法律,制定合法合理的校园交通管理规定,给保卫处实行交通管理提供文件依据,强化保卫处在校园交通管理方面的权利。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考虑到保卫处处理紧急情况的局限性,与交警部门相协调,帮助保卫处更好地进行管理,保障广大师生的合法权益。

3.3完善交通安全基础设施

在校园道路上合理设置减速带,并设置明显的减速、限速标识标牌及道路标识标线,严格控制校园内车辆行驶速度。在人流量、车流量大的交叉口设置清晰的斑马线、让行线或禁行线,保证校园道路以人为先、车让人行。对生活区人行道进行改造,降低特定路段的人行道高度,并移栽人行道上的树木。在所有校园道路上安装监控探头,为突发事故提供真实的视频证据,保障师生的切身利益。

3.4提高学生交通安全意识

为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安全知识,可作为必修课程开设交通安全课,普及交通安全知识;还可通过交警部门开办校园交通安全知识讲座、校园广播加大宣传力度、举办交通安全知识竞赛等方法提高在校师生的交通安全意识,让师生时刻保持一颗警惕交通安全隐患的心。

4结语

校园交通安全关系到工作、生活和学习在校园内每一位成员的利益,需引起大家的重视。对于高校校园交通安全隐患的研究,不仅要找出解决安全隐患的对策,更要找到产生这些安全隐患的原因并从根本上解决它,同时要提高师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时刻提高警惕,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杜一鹏.关于高校学生交通安全问题的思考[J].高校后勤研究,2010(6).

[2]张敏.高校校园交通系统设计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7.

[3]李伟.高校交通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1(4).

[4]徐春利,戚利强.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浅析[J].高校后勤研究,2009(6).

[5]朱建军.高校校园交通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研究:以江苏大学为例[J].镇江高专学报,2012,25(2).

[6]丁良平.大学校园交通现状及管理对策[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1,24(3/4).

[7]刘唐志,闵强,周静,等.学校区域道路交通安全保障措施研究[J].公路与汽运,2014(1).

[8]李家顺,李淑庆,钱小兵.减速带在校园交通安全的应用研究[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1(1).

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交通;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33-0140-02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汽车产业迅猛发展,高校教师私家车的保有量已经出现暴涨的局面。许多高校,特别像武汉大学这样的百年老校,由于规划预见性不足,停车位设置不够,以及高校所处地理位置优越,进出校园的车辆也与日俱增,机动车停放问题对学校校园安全管理有着重要影响,随意停车问题已经成为高校安全隐患之一。车辆随意停放在校区的道路上,还有许多挤占人行道,极易导致交通事故发生;有的甚至停放在消防要道上,万一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解决高校停车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1 高校校园停车状况分析

1.1 优越的地理位置,导致外来停车增多

武汉大学于2000年由原武汉大学、 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 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 原湖北医科大学等四所大学合并而成。原武汉大学校区现为武汉大学文理学部(一区),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现为武汉大学工学部(二区), 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现为武汉大学信息学部(三区)、 原湖北医科大学现为武汉大学医学部(四区)。

目前,由于“八一路”下穿隧道完工,武汉大学的文理学部、工学部与信息学部已完成了无缝链接,三个校区不用出校即可相互穿行,而医学部不在同一地理位置,相隔较远。武汉大学地处二环线上,校园周边有著名的华中地区电脑批发城,紧邻广阜屯商圈、楚河汉街万达商圈,中南医院与医学部仅一墙之隔,校园地理位置优越。

2013年7月湖北省颁布停车新规定:车辆进入停车场时间不足15 min的免费,其中,医院、高校、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所属停车场内,停车不超过30 min的免费。新规还明确指出,机动车停放服务经营者对停放于停车场内的收取停车费的车辆负有安全保护的责任,并要求价格主管部门在制定停车费标准时,应综合考虑停车场的设备设施、服务条件、服务功能等因素,按照补偿合理经营成本、依法纳税、保本微利的原则制定。根据该规定指示,武汉大学对外来车辆施行30 min内同门进出免收停车费;超过30 min,每小时收费3元;18元封顶的规定。但是因为地处商业中心,周边商圈普遍收费较高,导致校内外来车辆停车增加,抢占校内停车资源。

1.2 生活水平提高,教职工、在校学生私家车增多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购买力的不断提高,“有车一族”迅猛增长,校园机动车辆也在急剧增加,导致高校“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以武汉大学为例,截止2014年,该校教职工和在校学生登记在册私家车数量为10 553台。

1.3 校内合作单位用车,增大停车压力

现行高校为了服务师生,配套设施相当完善。例如,高校内有超市、银行、餐厅、酒店、快递公司等等,特别是有家属区的高校,由于家属区和高校未分开,生活配套单位更多。这类单位往往都要用到车辆送货,单位职工也驱车上班,这些都增加了校园停车量。

1.4 校园停车位不足

高校车辆迅速增长的同时,校内停车位却没有跟上车辆增长的速度,这既是校园停车位相对不足的一个原因,又说明了高校在校园停车这一问题上没有做到长远规划。许多高校建校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建校规划时缺乏对小汽车发展的预见性,没有规划停车场或只有极少量的停车泊位,造成高校车辆增加需要停放与学校土地资源有限的矛盾。

1.5 高校停车执法空白

大学校园里停车秩序混乱,主要原因是停车管理存在空白点,对那些交通违法者难以进行有效的管理。高校是没有执法权力的交通管理部门。另外,由于校内道路不属于社会道路,在这些道路上出现乱停车等交通违法行为,再加之高校停车场管理的具体工作一般都由校卫、保安人员负责,对违反的司机主要靠制度约束和说服教育,对于不遵守规定者、汽车乱停乱放者、扰乱秩序的本校在编人员尚可进行纪律约束,对于非本校人员,学校职能部门批评、制止无效后就没有别的办法了,从根本上就缺乏有效制止和处罚的手段。

2 加强校园交通管理的对策

学校是教学、科研和师生学习、生活的场所,学校的安全是重要的日常工作,为广大师生员工提供安全、优质的学习生活环境,就必须建立长效的校园交通管理机制。

2.1 合理规划建设停车场,优化校内交通,完善交通标志

首先,尽可能的增加停车位,特别加大投资建设地下停车场或地面立体停车场。地下停车场和立体停车场建设节省地皮、建筑规范、停车效率高,易于管理,还能较好地保证校园良好秩序和美化环境。

其次,合理规划和加大建设家属区停车位管理。家属区往往住宅密集,老房子对停车位设置预见不足,没有规划停车位。而教职工停车时往往喜欢就近停车,不愿意将车停放到较远的停车场地。我们可以按片区合理规划和建设停车场所。老校区的道路规划多半是几十年前的老路,有着道路较窄,而两边绿化带较宽的特点。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对绿化带进行改造,建造生态性的路边停车位。

再次, 对于较窄无法改造道路,根据路线需要进行单行设置。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因道路边停车,导致错车困难,而堵车的现象发生。也极大程度上保障了路上行人的安全。

第四,在校园一些重要路口和禁止停车部位安装可活动性隔离装置,预留紧急使用道路;在校门口和重要道路上增强提示标志,完善管理的依据。、

2.2 强化日常管理,开展多种管理停车形式

要强化校园日常交通管理工作,如:严格门卫,把不该进校的机动车限制在校;不允许社会车辆穿行于校园,停放于校园。增派人员在校园道路上巡逻,根据停车定向时间,增派定点值班人员,如上班时加强教学区人员管理,休息时加强家属区人员管理。积极引导进校车辆,也可借助学生会干部及各院、系学生会干部的力量,让他们带领学生参加管理。发现和解决乱停乱放问题,对屡教不改的司机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采取适当的处罚措施。

利用安防监控系统,采用刷卡、“电子眼”监控设备,努力实现交通现代化管理。这样可以节约校园交通管理的人力资源,也符合校园交通管理信息化的趋势,使校内道路与社会道路进一步接轨,使高校交通管理更加规范化。

2.3 加强交通安全宣传,大力倡导文明停车

高校内文明停车是高校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角度来认识校园停车管理问题。加大对广大师生员工的交通安全宣传,从思想上、根本上倡导文明停车。我们可以借助高校的相关优势大力宣传文明停车,例如 :利用网络、展板、黑板报、广播、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

2.4 建立健全科学管理制度,用价格杠杆有效地控制“蹭 停族”

高校停车难,缺的不仅仅是车位,更需要的是科学透明的经营管理策略。设立门禁系统,依靠电子化设备对进校车辆进行有效管理,准确计时,合理收费,科学管理。对私家车设立个人档案,对违规停车的车主给予惩罚并记录备案;加强与公安交管部门的联系合作,及时处置发生在校园内的交通事故。

2.5 政府扶持,社会支持,增建高校周边停车场地

在校外(校门口附近),高校要与交通、消防、综合治理等政府有关部门沟通、联系,适时地在高校周边设计和建设路外停车场地,既减轻高校内部停车场地紧张的压力。高校由于绿化环境好,人文科教气氛浓,已日渐成为人们参观游玩的场所之一。武汉大学赏樱更是成为时令性旅游景点之一,在自驾游盛行的今日,樱花开放之时,学校及周边交通已成为灾难性瘫痪。增建校园周边停车场地,禁止校外车辆入校,能极大程度维护非常时期的校内交通安全,极大程度解决交通问题。

2.6 根据高校校园交通的特殊性,出台适合高校的交通 管理法规及政策

高校是教学、科研场所,保持良好的环境和秩序是人才培养及教学、科研发展的需要。高校校内道路是社会道路的延伸,校内的交通管理也应向外部延伸。所以政府部门应该从高校的实际出发,认真考虑其特殊性,出台适应高校交通管理法规和政策办法。请交通民警或交通管理协管员进校指导,加强校内交通管理工作。

3 结 语

面对日益增多的机动车数量,不断紧张的校内资源,解决高校校园交通管理中的停车问题,创造一个安全、稳定、和谐的育人环境,是高校交通安全管理的新问题,更是关键问题。还有待高校、社会多方努力探讨和践行。

参考文献:

[1] 王磊.对高校机动车通行及停放问题的简单思考――以中国矿业 大学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12).

[2] 张巍.高校机动车辆停车难的现状和解决对策[J].西部大开发(中句),2011,(5).

[3] 罗丙军,李淑庆.大学校园道路交通系统布局优化研究[J].中国水运 (下半月),2009,(3).

[4] 武汉晨报.湖北:停车新规明确30分钟免收费[J].上海城市管理,2013,(4).

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范文第4篇

1.组织师生按时返校情况。教职员工是否及时到岗,学生是否按时返校。

2.落实学生资助政策情况。是否积极落实国家资助政策,是否出现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3.实验室及实习、实训保障情况。

4.后勤保障情况。学校网络、多媒体设备、教学终端等各种教学设施设备及生活设施设备是否经过检修维护,饮食、住宿、水电暖等各项后勤保障工作是否到位。

5.经费保障机制落实情况。是否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并落实资金,是否对学生规模不足 100 人的村小学和教学点按 100 人核定公用经费。

6.开学主题教育活动情况。是否认真落实《中小学生守则(2017 年修订)》,做到上墙、入屏,并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三爱”和节粮、节水、节电“三节”教育活动以及安全防范主题教育活动。高校是否做好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和心理危机排查工作。

二、校舍安全管理

7.校舍隐患排查情况。是否建立中小学校舍安全年检制度,定期对校舍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并将排查信息录入全国中小学校校舍信息管理系统,消除所有 D 级危房。是否建立高校危旧房屋排查整治台账,对 D 级危房是否及时封存并落实拆除措施。

三、食品饮水安全与卫生防疫管理

8.食品与饮水安全管理情况。是否加强食品安全和卫生防疫工作,不断完善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食堂就餐环境。学校食堂食品采购环节、运输环节、储存环节、加工环节等是否存在卫生和安全隐患。自备水源、二次供水及直饮水设施、食堂蓄水池等是否清洁、消毒,是否进行水质检测。

四、校车安全管理

9.管理制度建设情况。是否制定《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和省级校车服务方案,校车管理机构及协调工作机制是否健全。

10.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和校车安全管理情况。是否存在使用拼装车、报废车、未取得校车使用许可车辆接送学生,以及未取得校车驾驶资格人员驾驶校车、超速、超员、不按许可路线行驶等违法行为。是否按照要求设置校车站点,校车运营是否按照要求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学校门口道路是否设置警示牌、减震带。是否针对不同季节交通安全特点,完善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开展事故逃生演练和应急处置演练。

五、校园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

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 安全 体系

校园是一个特殊场合,它的安全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和国家的未来,因此校园安全一直为全社会所关注。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学生层次的多样化,新的不安全因素不断增多,危害也越来越隐蔽。这就使得高等院校的校园安全管理压力剧增,构建高校校园安全管理体系已经成为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1.当前高校校园安全存在的问题

1.1 安全领域意识形态的滞后

目前学校投资越来越广,办学经费相当紧张。鉴于此,许多高校对“平安校园”的建设存在着文件多、口号响、重视少、投资少、侥幸心态居多。实际上,在安保问题上不是不重视,而是无法将其置于重要的日程中加以考虑。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高校与社会互动强度越来越高,以高校为中心的市场规模也越来越庞大,但是全员育人、全员安保的理念却越来越弱,许多高校只是安保部门在唱“独角戏”,师生未积极参与安全活动,安全主体意识淡薄,安全观念滞后,对法制和安全宣传教育不到位,对安全工作存在侥幸心理。

1.2 校园安全管理机制、防控体系不健全

由于学校办学经费紧张,安全设施设备的投入严重不到位,在硬件方面与日益升级的安全威胁严重不匹配;在机制方面,校园园区范围成倍扩大,使得原先规范的组织机构变得不健全,安全工作牵涉的部门越来越多,单纯依靠安全工作队伍已不适应越来越专业的管理,如学生宿舍管理不仅需要物业知识,也需要法律知识,在校园安全管理中各类的交叉知识需要越来越多。随着校园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校园及周边环境日趋复杂,加上对外交流增多导致校园的流动人口、私人车辆急剧膨胀,治安形势、交通安全日趋严峻,高校安全管理机制跟不上形势发展。此外,有新校区的高校基本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失地农民因就业或拆迁农民因补偿问题而与学校产生的纠纷,高校周边已成为校园犯罪和社会安全问题的衍生地。高校内部体制改革以及招生规模扩大,硬件建设相对滞后,导致学校与教师的利益产生冲突。

1.3 校园安保队伍职能和发展的瓶颈

由于生源的日益复杂性和广泛性,学生结构由单一统招生向多层次学生发展:既有博士生、硕士生、全日制大学生,也有大量的在职研究生,有的还有自考生等等;既有国内生、国际生、港澳台生,还有日渐增多具有不同的少数民族学生。而现在户籍管理全部由学校所在地派出所负责且与学校安保部门不联网,学校掌握学生的情况困难,一旦出现安保紧急情况,学校常常无法第一时间掌握信息,应急预案针对性不强,许多问题无法做到消灭在萌芽状态。高校科研项目增多,高新技术发展迅速,需要重点监控的软硬件对象越来越多,而高校安保部门由于还是延续旧有的体制,人员素质偏低、经费缺乏、现代化安保设备投入较少和更新滞后,在人员、经费、治安设备等方面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校园安全保卫功能。安保工作职能的改变与执法资格欠缺的矛盾。安保工作职能由过去主要管理内部转向负责校园内外小社会管理:既要管理学校所属的教学科研单位,又要管理实行企业化运营的经济实体和商业网点及民营企业,可对校园周边影响校园正常教学科研秩序的治安问题又没有执法权,因此,要确保整个校园的安全,形势还是相当严峻的。1

2.构建高校校园安全管理体系的对策

2.1 加强培训

加强学校主要领导及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 通过集中培训、安全知识讲座、安全演习、自学等多种形式, 不断提高学校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有关职能部门在组织培训时, 要在培训的内容中突出有关学校的法律法规政策、常见事故的预防、突发事件的处置等内容。组织全体教职工, 特别是班主任学习安全知识, 提高教职工的责任意识和保护能力。

2.2 深入开展学生安全教育活动

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比较多, 遇事易以“我”为中心, 缺乏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部分学生因学习压力、就业、家庭、早恋等因素的影响, 心理压力过重, 继而产生心理疾病, 逃学、酗酒、打架斗殴、破坏学校公物等事情时有发生; 有的学生对于同学之间的摩擦或矛盾, 往往采用过激的行为或暴力手段来解决。很多学生缺少排除心理压力、不安情绪和应对安全隐患的应急能力。面对这些情况, 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 积极开展安全教育, 普及安全知识,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 提高防范能力。根据学生不同特点, 在各种教学和日常活动中适时的进行安全教育, 收集安全事故案例教育学生。

2.3 加强高校安全管理职能部门建设

高校安全管理部门要根据制定一整套详细的安全管理办法、安全考核指标、具体操作规程和评价体系,建立起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保证校园危机管理体系和制度的完备。高校要及时督促检查安全管理机构和工作小组的工作和管理情况,经常性地选派安全管理人员走出去进行有关的培训和学习交流。校园安全稳定工作需要各方合力,对承担安保工作的主力学校保卫部门,学校应十分重视其建设,在人员、资金、装备上给予支持。要着力强化队伍的教育工作,加强队伍思想作风建设,积极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提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充分调动队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增强保卫人员的大局意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稳定意识,使其成为“平安校园”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充分发挥其在“平安校园”创建活动中的主力军作用。2

总之,当前我国经济与社会正处在快速、健康的发展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影响稳定的因素愈来愈多、愈来愈复杂,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领域是来自于校园。所以,要把校园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要坚持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