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生厌学心理教育

初中生厌学心理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生厌学心理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生厌学心理教育

初中生厌学心理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中学生 自信 自控 自理

一、核心概念

自信,自己相信自己,是个人对自己所做各种准备的感性评估。自信能促进成功。相信自己行,是一种信念。自信是人对自身力量的一种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自信不能停留在想象上,要成为自信者,就要像自信者一样去行动。面对社会环境,我们每一个自信的表情、自信的手势、自信的言语都能真正在心理中培养起自信。广义地讲,自信本身就是一种积极性,自信就是在自我评价上的积极态度。狭义地讲,自信是与积极密切相关的事情。没有自信的积极,是软弱的、不彻底的、低能的、低效的积极。自信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与相信。自信无论在人际交往上、事业上还是在工作上都非常重要。只有自己相信自己,他人才会相信你。自信是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追求的目标。把许多“我能行”的经历归结起来就是自信。

自控,即自我控制自己。类似于自律,自控是一种能力,即自我控制的能力,指对一个人自身的冲动,感情、欲望施加的正确控制。自控力是一个人成熟度的体现。没有自控力,就没有好的习惯。没有好的习惯,就没有好的人生。最易干成大事的是那些能掌控自己的人,缺乏自控力却在妄谈成功,就像盲人在谈论颜色。

自理,自我照管调理,自行解决,是个体为维持生命、健康和完整而需要自己采取的有目的的行动。包括进食、穿衣、洗漱等日常生活,也包括社会交往,适应环境变化等方面的个体活动。每一种具体的自理活动,都会涉及一系列环节,任何一个环节不能有效进行都会对个体产生影响,而且每个人采取的实际行动也是不同的。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

中学生“自信、自控、自理”教育研究在国内外研究都开展得比较充分、系统。

1.国外研究状况

关于自信,加拿大有句谚语说:自信意味着已成功了一半。拥有充分自信心的孩子往往不屈不挠、奋发向上,因而比一般孩子更易获得各方面的成功。

然而遗憾的是,在今日的加拿大,缺乏自信的孩子仍随处可见。据加拿大《枫叶》杂志报道,加拿大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研究所对全国各地1000余名6岁至12岁孩子所作的专题调查表明,4成人自称对自己“至少一两个方面完全丧失信心”。他们有的对自己的外貌、身高、体重等生理条件没有信心,还有的则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运动水平和交友本领感到悲观。而进一步的调查却证实,实际这些孩子往往不论在外貌还是能力上,比一般孩子都不逊色。

关于自控,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沃尔特・米切尔做了一个关于自制力的著名实验,实验的对象是幼儿园里4岁的儿童。他告诉孩子们,如果等到他办完事回来,就可以得到两块果汁软糖;但如果等不了那么久,就只能得到一块,而且马上就可以吃。果汁软糖的诱惑与漫长的20分钟等待对于4岁的小孩子来说,确实是一个考验,是一个冲动与克制、欲望与自我控制、即刻满足与延迟满足之间永无休止战斗的缩影。

微软全国广播公司(MSNBC)25日援引研究带头人阿夫沙洛姆・卡斯皮和同事特里・莫菲特的话报道:“我们将自控能力与其他(可能影响成功的)因素做对比,自控能力胜出。”

莫菲特说:“我曾以为智商是影响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但是这项研究表明,智商在自控力面前黯然失色。”

这说明我们都可以通过提高自控能力受益或许将使得人们重视自我控制力的提高。

关于自理,日本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许多日本学生在课余时间,都要去外边参加劳动挣钱,大学生中勤工俭学的非常普遍,就连有钱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他们靠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售货,在养老院照顾老人,做家庭教师等来挣自己的学费。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上一个小背包。别人问为什么,父母说:“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来背。”

在加拿大,为了培养孩子在未来社会中生存的本领,人们很早就开始训练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在加拿大的一个记者家中,两个上小学的孩子每天早上要去各家各户送报纸。看着孩子兴致勃勃地分发报纸,那位当记者的父亲感到很自豪:“分这么多报纸不容易,很早就起床,无论刮风下雨都要去送,可孩子们从来都没有耽误。”

在美国,家长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美国南部一些州立学校为培养学生独立生存的适应社会能力,特别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方能予以毕业。

2.国内研究状况

关于自信,给每位学生都提供担任学生干部的机会,给他们展现才能的舞台,以增强自信心。“自信教育”首现上海中小学的课堂。

记者从南洋模范中学了解到,该校在全市率先推出“自信教育”,设立“轮值班长”、定期改选学生干部,在高中三年内让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都有机会担任学生干部等措施使很多学生得到锻炼,自信心得到增强。

关于自控,人是需要控制的,孩子也如此。一个孩子如果缺乏鲜明的道德观念和是非意识,不对自己的言行进行适当的控制,任性放纵,为所欲为,就会导致人格偏离和违法犯罪,造成对他人对社会的危害,最终影响到他的健康成长。

孩子的自控能力整体较差,这与孩子的生理发育有关。孩子的神经纤维髓鞘化还没有完善,情绪的兴奋多于控制。从社会心理因素看,孩子的年龄还小,经验不足,所受的教育不够,这些又都影响到控制能力的形成和完善。

关于自理,《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身体健康以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主要的特征。”幼儿只有具备了基本的、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健康地成长,身体才能健康地发展,并指出,在尊重和满足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时,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的代替,鼓励并指导自理自立的尝试。幼儿教育尚且如此,更何况中学生。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了“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的教育原则。如果孩子能很好地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信心在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对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研究的目标与重点

初中生厌学心理教育范文第2篇

一、改变教学观念,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随着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对现有的教学策略进行积极的调整,善于从课堂教学的每个细节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时刻保持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更多的亲身操作与实践中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克服语文学习中的畏难因素。“做中教、做中学”是教育家陶行知所倡导的重要教育理论,至今仍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和价值。

学生为中心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对于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挑战。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一种外加技能,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和激发内在潜能的过程。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听教师讲授的知识和记笔记,缺乏互动交流和探索思考,日积月累,使得初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便会越来越淡薄。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要做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现自身的特点和个性,激发学习热情和探究思考能力,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初中语文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对自身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引导和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课程之中,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思考中不断地进行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采用新型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学校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大大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也逐渐多元化。现在,学校不仅仅依靠传统的工具,多媒体计算机和电子白板等都已经成为初中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下,教师必须采取多形式的教学方法,将创新思维融入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而多媒体计算机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能够更加直观、真实地将教学信息传递给学生,拓展语文的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学使用多媒体计算的时候,在教学课件内容上进行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启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创新。同时,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进行教学情景再现,例如,在学习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诺曼底号遇难记》(苏教版)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纪录片和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当时的环境和背景,清楚地了解到课文描述各类人物的性格特征,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学们将对知识具有更深、更灵活的理解,从而可以更灵活、更广泛地迁移应用,并逐步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同时,也会激发学生私下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在不知不觉中拓宽了思维和视野,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活动之中。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展示自己,发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课堂是学生开展学习的主阵地,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个活跃而轻松的课堂,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进行课程学习和思维发散,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语文教师应该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掌握教学内容的前提下,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相关的教学问题,让学生主动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发表建议和看法,不拘泥于现有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发散。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语文课堂活动,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课程内容。比如,在学习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七律・》(苏教版)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堂诗歌表演,引入学习课程,这样不仅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还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语文交际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实践和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

四、开发语文课程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初中生厌学心理教育范文第3篇

“勤于学不如善于学,善于学不如乐于学。”“乐于学”是以兴趣作为驱动力。兴趣是一种意识倾向,是一追求探索的倾向。学生有了学习化学的兴趣,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会促使他们主动地去钻研,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学设计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首先,教师要做到“知己知彼”。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特长和学生知识背景及心理状态和素质,做到教前心里有数,不盲目拔高,使学生能广泛参与教学活动,有利于顺利完成教与学的任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新教材重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及材料、能源、环境、生命科学等现代社会问题,体现了化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以及化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因此,教材的处理和教学内容的组织要以初中化学教学目标为纲,以目标教学为径,富知识传授和能力的培养于其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渗透化学知识,使学生能亲身体会到化学知识的“有用”和重要,体现出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循序渐进的认知原则,使学生感到“易学”;力求实验富有直观性和正确性,不再严格区分实验类型,扩大学生对实验的参与度,使学生体验到化学课堂的“有趣”。

二、用“心”组织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认知速度和认知量与认知态度、情绪、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良好的教学情境,就是班集体在课堂教学、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情绪、情感、态度,尤其是内心体验,它有利于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加快学生的认知速度。课堂上通过“设疑”,抓住学生心理活动来组织课堂教学,则是创设良好教学情境的一种最有效途径。

“怀疑即学问”。在教学中,“疑”是“知”的前提,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能启发诱导学生进入“愤排状态”,可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方法。根据“疑”在学生心里产生的共鸣作用,可分析如下:

1.“预示型”设疑,拉回学生的心

“预示”是对下一目标活动的暗示与告诫,在心理上忘却以前发生的事,对后面即将发生的事做好心理准备。初中生好动,上课铃刚响,学生还沉浸在课间的嬉闹活动中,这时教师用一两个学生感兴趣又与新课内容有关的“为什么?”就很容易将学生的心拉回到新课的学习中来。如讲分子概念时,可问“为什么蓝球里充入空气而不是填入沙或水?”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起到“善始者事半成”的效果。

2.“传授知识型”设疑,稳住学生的心

初中生年龄小、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注意这一点,要让学生进得来,稳得住心。严防平铺直叙,枯燥无味的说教,要重在启发、引导;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进行“双分教育”――实行分层教育,分层推进。如把学生分为少数“学优生”(智力好、接受能力快的学生)、大多数“中等生”和少数“学困生”。少数“学优生”接受能力强、潜力大、可回答C、D级问题和少数难题,不让他们过分有轻松感和骄傲感,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而大多数“中等生”和“学困生”,则回答A、B级问题,进行达标训练,掌握“双基”,为今后终身学习储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尤其在当今社会环境下,单亲、不健全的家庭越来越多,形成了一些“学困生”,教师不能歧视他们,一定要让他们通过正确地回答一些简单问题,得到心理满足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调动学习积极性。

三、学习评价方法的设计是学生的目标和动力

1.以学生纸笔测验为主要手段的认知评价

这是符合大众心理要求的评价,要求学生掌握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2.以学生的活动行为表现评价为主要手段的能力和情感态度评价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参加活动越积极,态度越能转化。要使学生积极参加活动,转变学习态度,则必须设计不同层次的课堂教学评价问题,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和学习,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之情。同时,评价问题设计要具有开放性,要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3.以学生学科学业成长档案袋评价为主要手段的自我评价

初中生厌学心理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能力;主观能动性

在新课改发展背景下,我国的教育体系日趋完善,由传统的应试教育逐渐演变为当下的素质教育,在此转变过程中实验教学发挥了其独特的优势价值,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从当前实验教学发展体系来看,传统的实验教学过于关注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不完全适用于目前的教学体系,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新型教学模式和实验举措,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供实际保障。为此,物理作为初中教学的基础实验学科,在原有基础上适时创新实验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实际发展和教学效益均具备积极作用,也已成为当前物理教学的关键任务。

一、目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发展现状

1.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新课改发展背景下,为响应素质教学发展体系,实验教学逐渐进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领域,为初中物理带来了新的发展挑站和机遇。结合目前物理实验教学实际发展情况,虽然实验教学正在不断推广中,相关实验器具、实验课程也处于筹备阶段,但部分学校领导部门对其整体重视程度还有待加强,“重理论、轻实验”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开展实验教学活动还具备相应的问题,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发展问题中,实验成本、教师主体是其关键影响因素,从而制约了实验教学的发展。

2.实验教学的占重比例较少

目前,部分教师由于并未全面掌握课改的规范要求,过于注重教学任务的传统观念普遍存在,再加上学校对实验教学的课时安排等相关问题,物理实验教学所占比重的综合比列较少,严重限制了实验教学的发展并压制了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试教育的卷面考核仍占据重要地位,实验教学多半是以“形式工程”为表现形式的;在新课程标准的规定要求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以解放学生的逆向思维为实行依据,在实验中提升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但部分初中学校还未达到新课程的规范要求,实际占比是其突出矛盾,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相关研究力度还需进一步提升。

3.实验教学的基础设施不足

由于资金流转、教育成本等影响因素,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增强,实验器材的更新工作也要加大推广力度,为实验教学提供科学的发展保障。在实验教学发展过程中,对其重视程度、器材管理力度的缺陷都会制约着实验教学的发展;在物资流通较为匮乏的地区,实验器材缺乏现象时有发生,甚至会出现缺乏实验室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实验教学的进度;部分学校的实验器材较为陈旧,数量、质量和规模都不能全面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对学生的实际操作具备阻碍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是无从谈起,严重制约着实验教学和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展。

二、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优化建议

1.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学效率

在新课改背景下,应试教育仅有素质教育的演变过程,对教学体制、教育改革均具备优化效益,并且只有充分发挥素质教育的有效作用,才能真正实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完善教育机制和发展模式。针对实验教学的发展现状,适时提倡新型教学发展模式,吸取传统教学的优势条件,从教学观念的转变工作入手,为实验教学提供新的发展动力和运行保障。以实验课程设计为例,重点探究实验教学的改革举措。在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过于突出,没有全面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发展要领,通常都是以“实验讲解、课堂笔记”等相关形式为教学内容,没有充分体现实验教学的“实验性”。为此,教师需要重点把握有限的教学时间和实际内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验操作能力强和实践能力差),通过开展真正的物理实验并为学生讲解操作步骤的重点难点问题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物理知识,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思维创新的发展条件。

在电路章节知识中,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教材讲解、板书电路图等方式完成实验教学,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为此,教师可自制实验教具,如“废弃的电灯泡和小型发电机”,通过展示开关闭合、电流流通方向,让学生更加具体的了解到物理实验独特魅力,并在教师的监督下自主完成电路实验(预防触电事故),为每一位同学提供锻炼动手能力的机会,在实验中实现独立思考和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由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时间、器材等相关因素的限制,实验教学的实际成效并不明显。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做好备课设计工作,利用原有的教学内容和实验器具,适时丰富教学内容,建立多元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例如,在“压强”物理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一些简单易懂的实验现象(如:挂衣钩、水杯盖),让学生了解到压强现象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学习兴趣;利用一张纸与一杯水等简单器具,将纸张平铺在水杯上,握紧接触纸张的杯口并及时翻转,发现纸张可拖住水杯中的水且不会洒落,以证实压强的存在,也可让学生课下自主完成相关实验或尝试其他类型的实验。又如,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条件优势,以“机械做功”为例,教师可让学生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布置新型实验设计任务,让学生开展自主实验活动并应用于实验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制教具,利用“酒精装置爆炸装置”探究实验,验证内能转换机械能的理论论点,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创新能力,为其提供更加全面的发展条件。

3.培养创新意识,发展综合素养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动手实验以培养实践创新意识则是其关键教学任务。为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整体发展情况,创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并重的新型教育模式,通过改善学生的实验认知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实验的独特魅力,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实践教学”。例如,对于“凹凸镜成像”知识,教师可通过开展小组合作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实时观察凹凸镜的镜面大小、成像距离等相关影响因素,对小组成员进行任务分配,一人准备实验器材、两至三人观察并记录成像大小和距离远近的实际数据,通过协调分工、参与实践的方式了解凹凸镜成像原理;安排学生课下对汽车后视镜、饭勺等生活中的凹凸镜进行观察,也可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其他实验,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创新物理实验,以达到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思维创新的教学任务。

4.重视物理猜想,引进自主实验

在心理学研究领域中,“思维形象化”作为人脑的独特优势,对没有经历过的抽象事物进行思维想象,这对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具备有效的实践探索。结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教师可积极推广物理猜想教育方式,让学生依据书本知识或实验步骤,自主研制新型实验模式并开展自主实验,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空间联想力。在“电磁感应定律”中,法拉第依据电能生磁延展至磁能生电,并通过大量的实验活动,最终形成了当前的物理理论知识,这也是实验教学提倡物理猜想的重要体现。例如,以“水的沸点”为实验探究点,通过开展“纸锅烧水”等实验猜想活动,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教师可为其提供辅助作用,共同协助实验活动的开展。在此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提出联想依据,利用问题探究实验的可靠性,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具备实际意义,可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总结

综上所述,自新课改实行后,目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以“重视程度不够”、“所占比重比例较少”和“基础设施不足”三个方面为实际发展现状,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差异,从“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创新意识”和“重视物理猜想”等方面来提升实验教学的优势效益,并为学生的思维创新提供发展条件,真正落实素质教育以推动物理教学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江.浅析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创新教学策略[J].亚太教育,2016.13:50

[2]徐伟.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亚太教育,2016.13:70

初中生厌学心理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体育 教学创新 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0-0036-01

一、引言

随着新教材、新课程标准的颁发和运行,教师教学观念有了改进和更新,体育教学方法也有了新的突破,其运作模式从单一化向多元化拓展。创新教育必然会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热情,让学生的学习不再仅仅是枯燥和功利性的,而是一种精神生活的追求。 创新,是指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通过独立思考,在充分开发自身潜能的基础上,去掌握对它而言是全新的,从未接触过的知识。学生经常的、系统地受到这样的教育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就会不断增强,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打下基础。体育教学的创新,应着眼于融音、体、美于一体,加强学生的多方面素质的发展,在教学中着力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汇多种灵活的、有成效的教学方法与课堂。

二、开展兴趣活动,拓展体育教学空间

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兴趣活动,是对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有助于学生体育综合能力的发展,

1.结合本地体育传统开展兴趣活动。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一定要兼顾地区体育特点,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如本地区是乒乓球运动发展较为普及的区域,学生中乒乓球打得较好的不在少数,针对这样的状况,我在课后组织了篮球兴趣小组进行集中训练与指导,培养他们的个性特长,三年来先后有多名学生在市县乒乓球比赛中获得较好名次。

2.结合学生内在需求开展兴趣活动。在体育学习中,许多学生对于一些项目表现出强烈的兴趣,但是受制于课堂教学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无法在课堂教学中予以满足,此时课外兴趣活动能够发挥补充作用。如针对男生偏爱武术,女生偏爱健美操这样的体育学习需求,我在课后分别开展了男生武术兴趣小组、女生健美操兴趣小组,对学生进行技巧点拨,让学生在课外的兴趣活动中满足自己的体育学习欲望,同时也增强了体质。

3.结合学生身心发展开展兴趣活动。当前,社会治安环境虽然得到了优化,但是学生受到不法侵害的事件仍时有发生。对此,我在课外兴趣活动中,增强了自卫自护能力培养这一项目,在学生中开展了自我保护兴趣训练活动,教会学生如何应对不法伤害,如何在关键时候进行自我保护等方面内容,对学生进行了防身术、自我急救术、卫生保健常识等方面内容的指导,较好了提高了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和谐,对体育教学有积极的意义,对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和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将产生直接的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建立真诚的师生情感。 教师应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变化,使他们保持愉快、积极上进的心境,这对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师要改变“师道尊严”的权威,俯下身子,走进学生的心里,聆听他们的心声,只有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统一思想,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淳淳善诱,晓之以理,使学生真心佩服。从而与学生能更好的合作,共同进步。只有教师放得开,学生才能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教师与学生,只是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着地位的不同,但并没有人格上的高低贵贱之分,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教育,,关心和爱护学生,师生之间才能够建立起信任,师生之间才会有共同的语言,才能在一种感情融洽、团结友爱的气氛中密切合作,这样才能够在教学中形成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体育教师要注重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对己,对学生,对教学,对工作都是有利的。

四、培养求胜精神和自我完善的精神

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与学习过程的努力程度,并结合绝对评价的部分进行综合评价,使那些体育能力较弱 的学生在学习中有了一个确切的目标和方向,又能看到结果,也看到过程,具体操作就是学生分小组为同 学互相评价,再结合老师的测验,准确定位。在体育运动中,胜利是任何一个在其中的人所追求的,但是这种追求的程度就有强烈与否之分。在我们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强烈的求胜欲望,这种求胜的欲望不仅仅在体育运动中十分的有效,在学生今后的人生赛场上更加有效,这种强烈的求胜欲望能够带给学生一种不服输的勇气,让学生在重重困难之中突围而出,获得最终的胜利。

突出教学过程的综合性和开放性,创新教育过程的综合性表现在教学知识的综合性和受教育者能力的综合性。当今教育中的学科设置已经越来越趋于综合性,呈现出“宽”的特征,而不是过去那种过于分门别类,呈现出“窄”的特征。教育者是开放教育过程中的活跃者,他面对的两个对象都可以成为自己开放的内容:一是所传授的知识,不能把它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要看成是正在变化的东西,自己完全可以介入到这种变化中去;二是接受自己教育的受教育者,他们也处在动态的变化之中,他们有自己的个性,他们完全可以成为开放教育中的主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