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核心素养中的文化意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0引言
核心素养的提出与落实,是基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角度,符合高中阶段学生的成长需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需要改革当前的教学工作,革新教学理念,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推动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的融合,使核心素养充分融入到课堂之中,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课外活动中,核心素养能够得到充分的激发,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的措施
语言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就是要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英语方面的能力。语言能力的提高,能够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英语词汇,具备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方面,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方式效率较低,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而在高中英语课堂之中,教师要围绕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创新当前的教学工作。教师要认识到英语的学习并不枯燥,要基于高中英语教材,增强学习的乐趣,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鼓励学生多使用英语进行对话,并创设英语学习的环境,为学生听英语、读英语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听英语、读英语。在听英语和读英语的过程中,逐渐掌握英语单词与词汇的写法和用法,培养学生迁移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此外高中英语教师要认识到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是为了能够扎实学生的英语基础,为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而创造条件。将语言能力的培养作为其他核心素养的基础。
2创新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英语课堂,不是教师的一言堂,也不是学生的“自习课”,而是师生充分互动、共同参与的高效课堂。因此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新教学方式,采用更多能够调动学生内在学习动力的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探究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暗示教学法等,将这些教学方法与高中英语教学内容相融合,从而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探究式教学法主张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体验与情感体验,而不是只关注学生通过一节课学习和掌握了多少知识。推动探究式教学法与高中英语课堂的融合,就是要将教学内容情境化、目标化,先是创设一个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情境,让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堂探究活动中。然后根据教师的引导,学生去理解探究目标的主要内容,明确探究的任务。教师再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去自主或合作的方式去完成探究目标。在学生完成探究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大大增多,其关注的焦点在于英语学习之上,学生的思考活动大大增多。探究活动结束之后,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开始增多,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将会理解所学内容,其语言能力、思维素质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培养。将自己思考的结果写下来,在课堂展示环节,将自己的探究结果展示给其他学生。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的展示,甚至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由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组织课堂活动,这一新颖的教学方式,更有助于激发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英语教学应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即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与能力。英语作为一门外来语言,与我国的汉语在发音、书写、词义方面有着较多的不同,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往往容易误解其意,不利于学生在英语的环境下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因而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授英语单词的词义,更要教授其背后的文化,让学生能够在英语的文化环境下,运用英语去交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去搜集一些关于英语文化的内容,了解英语文化的深厚历史。还可以播放一些影视的经典片段,让学生对比同一单词、短语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含义,进而理解所学知识的文化含义。在跨文化交际的培养上,教师可开展一些跨文化交际的活动课程,让学生在模拟的语言情境中,能够切身感受到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英语所表达的词意与汉语所表达的词意之间的差别,加深学生对英语的理解,使学生在模拟中,逐渐具备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再通过活动课、情景对话、舞台剧等,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英语课堂;核心素养;语言交流;思维认知
多数国家、地区与国际组织都认为,以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的核心素养模型,应该取代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的传统课程标准体系。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
而教育也要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我们的英语课程也需要回归到语言课程的本质。那么在思考改变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核心素养是什么然后再思考构建核心素养的途径。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语言能力就是用语言做事的能力,涉及语言知识、语言意识和语感、语言技能、交际策略等等;思维品质是思考辨析能力,包括分析、推理、判断、理性表达、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等活动。文化意识重点在于理解各国文化内涵,比较异同,汲取精华,尊重差异等方面。学习能力主要包括元认知策略、交际策略和情感策略。
那么,构建什么样的课堂,能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语言情境,发展语言能力
在英语课堂上,培养核心素养的基础阶段是对文本符号进行意义的解码和建构,在这一阶段,学生主要进行搜集和理解基础信息。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范式,创设大量的真实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使用语言。这一点在现阶段的英语课堂中完成得比较好,大多数老师在英语课堂上都能做到创设真实情境,让孩子使用所学的语言。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发展语言意识和英语语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并在语境中整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口语、语篇所传递的意义,识别并赏析其恰当表达意义的手段。
二、启发学生思考,培养思S能力
学生搜集、理解了基础信息,语言能力得到了发展后,就需要通过推理来理解语言背后的真实意义。在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教师应在英语课堂模拟真实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模拟的情境中使用语言,谈论各种日常生活话题。常常出现这种情况,学生根据老师PPT上出示的情境的例句来交流,但是缺少了思考,缺乏思想内容上的东西。因此,在我们的英语课堂上,应该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培养思维能力。例如,在译林版三年级下册第6单元What time is it?中Story time的学习中,分析学情,让学生在听录音时,根据图片和录音内容来选择每件事发生的合适时间。其实其中有一个录音中是没有提到时间的,这个时候让学生根据情景来思考,发生上学这件事情最合适的时间是什么。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理解也不是仅仅停留在听、读上,而是要通过上下文和图片来思考分析。同样在这课备课时,我想过很多的巩固环节设计方法,最后还是选定了让学生给之前学的绘本No,David中的小主人公David的一天一些帮助,这样孩子就需要思考如何更合理地使用今天学习的内容去帮助大卫,而不会出现每个人都是7点起床,8点上学,12点睡觉这样如出一辙的自己作息时间的介绍。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开动脑筋,选择最合适的句子帮助David,甚至在课后,还出现了许多孩子将帮助David的语言进行改改编来帮助其他孩子。真正做到了发展核心素养的思维品质维度,即发展学生思考辨析能力,包括分析、推理、判断、理性表达、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等活动。
三、培养文化意识,培养文化品格
丰富文化内涵,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文化意识是指对异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异同的敏感程度和在使用外语时,根据目标语文化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这种自觉性和敏感性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通过了解文化特征,分析文化冲突,深入体验各种文化,学会设身处地从目标语文化的视角看问题,达到视其所视、感其所感的理解。我个人觉得核心素养中提出的对学生文化品格的培养在全球视野、开放精神、尊重差异这些方面是与其有重叠的,但文化品格更注重的是文化的自信与自尊、理解与宽容。
在2014年国务院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使其指出了想要改革的考试科目,因此就需要分析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系。我们都知道考试的总成绩一般是由语文、数学、英语和学业水平组成,这样的话就需要加强教学的质量,根据我国的规定选拔出符合的教学理念,使其加强基础,让学生的能够独立思考知识。
1.高中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
现阶段,我国对《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进行了整改,还在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以学生为发展目标任务,使其真正的可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思想,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素养;构建科学的数学意识,设立趣味的数学情景模式;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的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注重数学教学体系的构建,让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创新,从而使学生不断的深入去研究数学的含义。而这一切的一切,我想一定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得到很好的发展,使得数学被大家广泛的喜欢着。由此可见,高考内容的改革首先会把数学教学作为第一重要任务。
2.高考内容改革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应对策略
众所周知,高考内容的改革给数学教学带来了很大程度的麻烦。因此,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如何有效的应对内容的改变与数学的核心,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尤其是对高中老师来说更为重要,因此,本文提出了如下策略:
2.1 注意课标与考试大纲的学习。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首先应该关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与考试大纲,深入的去研究其中的奥妙,真正的掌握数学知识的要点。做到以提纲为本的目标,进行不断的探索研究。只有这样,才能让高考数学的教学真正的落实到实处。
2.2 注意必备知识的落实。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说,任何课堂都有着非常明确的需求,所以一般在进行数学教学时,需要严格的遵守规范。所以说,进行授课时,一定要按照相关的课程标准进行,全面性的落实数学的知识。不但不能降低要求,也不能盲目追求;既要了解到数学知识,也要说清知识的缘由。其实作为高考数学教学,一定要让数学知识落实到各个环节中。因此在高考内容改革下的高中数学教学,首先要明确考点要求,在以往的高考中,通常都是以函数图像、函数性质等作为必备的考点核心。
2.3 注意数学思想的挖掘。近年来,我国的高考数学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并且十分的重视对数学思想的发掘,其中主要有如下几种:函数方程的思考、数形结合的思考、有无的思考、或然与必然的思考等。数学思想在数学中,是一种挖掘知识精髓的方法。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一定要足够的重视数学思想。并利用有关的问题,让学生用数学思想解决其中的重难点问题。
2.4 注意核心素养的培养。通常情况,数学核心素养体现在数学课堂的目标中,且它的形成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是发展数学特征的基本素养。所以数学核心分为以下几种,如数学抽象画、逻辑思维、想象。根据高中数学考试大纲来看,我们可以提出一些有效的设计命题,使其加强数学的基础,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思维等。总之,数学核心素养不但要独立同时还要相互交融。,这样数学核心的素养培养可以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标志着教育方向从对知识、技能的关注转移到对‘人本’的关注。我校结合时代对学生发展提出的要求,针对郊区地域特点和学生特有的思想、品德、文化基础和经历体验等因素,紧围绕三个方面、六大素养、十八个基本要点,初步构建了理念先植,学科再现,课外延展三维立体培养方略,努力实现学生发展的再提高。
一、以学校文化体系的常模化,形成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内驱力
1、以关注全体学生发展确立办学理念
本着对学校的文化精髓,即为师生的意识形态这一认识,近年来,我校针对生源特质,将实现郊区学生基本行为习惯“低进高出”的可能、个体发展“由单一到多元”的可能、教学质量由“个别落后到全面突出”的可能、师生发展“人尽其才”的可能,即“让生命拥有一切可能”作为一以贯之的办学理念。学校在实现不同层次的“可能”中,探寻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广大教师在实现不同目标的“可能”里,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平台和策略。
2、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定位培养目标
学校培养 “健康、有志、文明、有为”的社会人,定位为培养目标。其特质有强健的体魄、明确的志向、文明的素养、为社会贡献积极力量的能力。近年来,学校文化体系逐步得到完善,利用校园文化建设这块主阵地进行宣传,在醒目位置悬挂科学家、政治家、艺术家、文学家等画像和事迹简介,制造宣传氛围,使学生熟知他们的成就,励志为学习的榜样,并在不同程度上内化为教职工和学生的价值取向。其中还包括“正德、乐学、善思、笃志”的校训,“追求优质教育,实现主动发展”的办学思想等等,学校文化得到教师的高度认同,家长的积极拥护,社会的共识赞赏,极大程度的推动了学校主动挖掘潜质,形成行动实践的内驱精神能量。愈来愈多的课堂、活动彰显了学校文化的亮色,越来越多的学生个体多维度发展彰显出核心素养的形成与生长。学生在学校校园生活中快乐、健康、进步中,文化基础不断得到丰盈、自主发展相应得到释放,社会实践逐步变得开阔深入,以核心素养为关键的教育DNA传递和建立正在进行。
二、以校本研修为平台,着力打造幸福课堂,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1、落实立德树人理念,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抓好以教研组为单位的“三级”校本研修工作。一级研修重在理论提升,核心内容为课程标准、六大学生核心素养解读等;二级研修重在集体备课,核心内容为,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的核心素养的十八个基本要点在教学内容及课堂教学策略的设计与落实。三级研修重在课题研究,重在双向观课议课,核心为教法、学法研究,围绕围绕区进修学校带领全区研究的课题“打通助学通道,建设幸福课堂”,深入研究自己的课题“依托三维课程目标,打通助学通道,打造多维幸福课堂”。分别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去探讨课堂的多维幸福角度、幸福指数,将三维目标与学科素养的整体框构有机结合,全力落实学科素养,知识与技能:学生学懂、学会、能应用,体会驾驭知识、提升能力的幸福感,全面落实核心素养中的人文积淀、人文情怀、神门情趣三个基本要点;过程与方法:在做中学、学中做、在做与学中体验过程、探索方法,在质疑、判断、比较、分析、归纳、综合等诸多能力的提升中形成为日后解决类似问题路径和经验而获得的幸福感,全面落实核心素养中的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乐学善思、勤于反思、信息意识六个个基本要点;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求知识过程中,逐步能够有积极的情感和态度,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从而能够让学生于自我能够自信独立、主动进取、健康高雅、严谨求实,自然能够真爱自然、好奇求知、崇尚科学,于社会能够热情乐观、乐群合作、尊重多源,体会能够处理好自我、他人、自然、社会关系的幸福感,全面落实核心素养中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九个基本要点。
2、创设真实教学情境,搭建素养培育平台
在核心素养的内涵中,非常明确地将人的道德素养置于重要地位,比如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等,这些正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底蕴和本色。立德树人是具有中华文化特色和时代特点的育人模式,我校教师在不同素养培养过程中,予以学生不同的引导途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各学科教师认真学习专研核心素养的内容和教育途径,备课时,要在教案中有专门的核心素养教育内容的体现。如各班在课前五分钟演讲活动中,宣讲科学家和名人故事,从中体会他们的品质特性;品德与社会课堂上,学生与古今中外名人的相遇;物理学科中,学生与名家大师的对话;美术画室里,学生与精妙作品相望,往往在这些跨越时空的感知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国家热爱的情怀,对科学精神的向往,对学会学习的渴望,更促进了学生个人发展的追随方向。
3、回归课堂生活本真,拓展素养培育途径
我校各学科教师牢牢抓住课堂主阵地,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实现学生素养发展目标。如:语文组教师充分利用语文课堂主阵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注重朗读为主的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经典诗文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读名家名著,写读书笔记,一个人的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文化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当知识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
体育学科教师坚持充分利用体育课,让学生擅长一项体育运动并能够在生活中积极运用,培养学生良好的毅力与耐力等体育品质;通过进行武术操、足球训课、冰上运动等常规集训培养学生健康行为;以追踪体育赛事,了解体育名人为课堂拓展,树立精神榜样。
美术学科充分利用美术课堂引领学生利用废弃的物品制作精美的花瓶、纸盘创意、绢花展示、设计班徽等,独具匠心的构想,积极促进了学生艺术审美情趣的发展,百花齐放的创意表达激发学生的自我艺术展现。
政治学科开展“交流主题”学习实践活动,深入渗透核心素养教育。通过每课之后的《核心素养成长积累卡》将知识内化成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认识到学习不仅表现为接受和掌握,而且表现在探索、发现、体验和感悟,可以从一切尽力中学习到学会思考、认识世界、关爱他人、遵守规则。
通过校本研修进一步指导了各学科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教学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进一步明确各学科的育人目标和任务,通过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指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地贯彻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一项长期的过程,而且还有待于我们去实践和研究。我们将不断学习新理念,并付诸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提升。
三、扩大课外活动教育延展,深化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1、参观侵华日军731部队遗址、哈军工纪念馆等研学活动为载体,感受祖国从贫弱受辱到自强不自的奋斗历程,通过特定节日和主题升旗仪式、“我和国旗合影”等活动,内化家国认同情怀。走近科技发展历程,树立责任与担当。组织带领学生们畅游科哈尔滨市科技馆,孩子们在动手与亲身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力、热、光、电的科学乐趣,在科学规律的探寻的过程中,触摸科学家的执着。时代的责任与担当自然而然的萌生!
2、通过校园文化节活动,演绎经典诗词,内化人文情怀。以校园文化节为依托,组织开展了让青春走进经典展演大会,书声朗朗中,师生同台,穿越时空;书韵留香里,孩子们与经典相遇、相励、相慰。《木兰诗》、《论语》、《公输》等等诗篇,在孩子们齐诵、舞蹈、表演等多样的表现形式下,灵动而深刻;《将进酒》、《水调歌头》、《满江红》等,在老师们的激昂情绪的爆发中,鲜活而震撼。每次诗词展演,我们都能欣喜的看到,舞台下,孩子们反复研读,分析人物,揣摩作者心境,体会现实情感;舞台上,学生们入情入境,激情澎湃,沉醉其中。一场诗词展演,能够帮助学生们透视社会历史的印记,遣兴抒怀;更能够承载乡愁家国,领略祖国山水田园。学生的文化底蕴在学科的外延中得到增强 ,家国情怀油然而生!
3、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载体,树立健全人格。通过“爱在屋檐下”心理健康专场活动,师生角色互换,调节情绪,理解师爱,乐于沟通,共筑师生心灵彩虹桥,助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树立健全人格。
【关键词】语言能力 情景教学 核心素养 情境创设
一、引言
2014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重要概念。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核心素养这一大框架下,将国家教育战略与自己所教学科专业二者结合起来。由于我国的国情,我国学生主要接受的外语教育为英语。学生们在经过基础的英语学习之后,进入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主要是以培养公民外语素质为要求,它既要满足学生心智和情感态度的发展需要以及高中毕业生就业、升学和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的同时还要满足国家的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具有多重的人文和社会意义。可见,高中的英语教育格外强调素养的养成。这与我国颁布的核心素养不谋而合。
二、理论基础
1.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英语课程理念――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渗透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当中。新修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待颁布)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归纳为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语言能力是指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进行理解和表达能力。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基础部分,它是其他三个核心素养的基础,与其他三者相辅相成。如果没有扎实的语言能力那么去谈其他三者也是空洞的。它不仅指旧有的语言技能例如听、说、读、写也包括语言知识(语音、语法、词汇、语篇知识、语用知识)、语言意识和交际身份意识。
2.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由英国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家所创立,同时受到行为主义理论的影响。该理论强调英语语言学习要和实际生活情境结合起来,重视语言学习活动的有效性,灵活性从而增强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提高英语交际素养。由于素养是在人与情境的互动中生成的,故情境设计是培养核心素养的必然选择。国内学者对情景教学法提出了许多发展的观点:米俊魁认为,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引入或创设一定的场景或环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对外界的反应,从而帮助学生熟悉和理解教材”。韦志成指出,“情境教学是教师根据教材和实际需要创设形象生动、富有感彩的场景或氛围,激起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于兰认为,通过情境教学法将学生的情境交际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结合起来,既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又丰富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从而为将来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奠定了坚实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这对未来的学习者意义重大,在学习语言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知识信念系统,树立正确且多样的语言观。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学习中要将语言能力与文化二者结合起来,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激发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文化多元意识。
三、情境教学法在英语学科中语言能力培养的策略探究
情景教学法如何渗透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呢?主要通过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过程中有效地创设情境、运用情境。
1.语言技能的探究。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听与读是语言的输入阶段。说与写是语言的输出阶段。因此情境的创设要将输入与输出这二者结合起来,既包含输入的部分又要包括输出的部分。教学情境大致可分为直观情境、问题情境与活动情境。直观情境通过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视听觉感官而让学生产生情绪体验。问题情境主要是通过口头或是书面语言的描述,刺激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再通过相关问题或是任务的设计让学生思考和运用所学语言进行描述。活动情境则通过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了灵活运用语言的机会和情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直观情境主要用于语言的输入阶段也就是听、说。问题情境主要用于说与写的阶段。而活动情境是将听、说、读、写这四个阶段进行综合运用,这是一个更为高级的阶段。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根据每一模块的侧重点不同进行情境设计,做到因材施教。
2.语言知识的探究。语言知识涉及语音、词汇、语法、语篇知识、语用知识。教材的思路就是以主题意义为探究目的,以语篇为载体,在进行语言实践活动中融合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发展。可见,情境这一主题是教学任务的核心。因此,这就需要情境的设计,在不同的情境中语音、语调的不同就会表达出不同的意义。语法知识例如:被动和主动语态。在不同的情境中分别使用不同的语态、时态或者语法项目都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意义。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语境下,语篇所传达的信息也是因时不同的。
3.语言意识和交际身份意识的探究。通过情境的设计,在遵循真实性、趣味性、相关性、开放性、多样性、直观形象性的设计原则下,培养学生推测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人公或作者的身份,从而分析出语篇的深层含义,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在创设情境中,要贴近学生生活,实现信息差,而不仅仅是对教材的照搬应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教材要有所取舍,要重新整合教学项目,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中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思路。这为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交流中形成了正确的语言信念和文化价值。
四、总结
英语作为中国学生现阶段学习最主要的一门外语,要想在英语这一语言中实现较高层次的发展,语言能力是基础,它不仅有利于获取知识,而且可以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整体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知识是动态性的,是情境化的产物。因此我们要重视情境的运用和创设,为学生的语言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