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传媒行业市场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传媒行业整体概况
依据相关数据分析,近年来,中国传媒行业的增长率高于全球传媒行业的平均水平,中国的传媒行业正处速发展阶段。
(一)行业发展概况
2005年以来,中国传媒行业取得巨大发展,根据《2013中国传媒发展报告/传媒蓝皮书》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传媒行业产值2479.5亿元,到2012年这一数字已经攀升至7600.5亿元,增长了2倍多,2012年全球传媒产业中,美国居首位,中国则超过德国仅次于日本,跃居世界第三。从2005年到2012年,我国传媒行业的增长率都高于GDP的增长速度,对于拉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2005年以来,传统媒体发展较为缓慢,2009年占整个传媒行业产值的比重由2004年86%下降到59%。其中,期刊广告经营额和期刊发行收入2009年较2008年同期下降;而报纸等虽然每年保持一定比例的增长,但由于增速比较缓慢,导致在总体产业中的比重逐渐下降。相对于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的广告收入五年间增长8.8倍,移动媒体产值增长6倍多,2009年移动媒体产值占整个传媒行业的1/3。
从传媒行业的结构上可以看出,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传统媒体受到了来自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的冲击,但是在短期内并不会被取代,而是会与新媒体不断的融合、共存。而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因其盈利模式在不断创新,有些领域并不能保持稳定盈利状态,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传媒行业的三大结构性部分并不是完全“替代”关系,而是“交叉互补”关系。
(二)行业现状与特征
1、市场竞争机制已逐步建立,但是市场集中度较高,市场竞争复杂。
传媒行业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三大介质媒体之间的竞争。由于新型媒体的不断涌现,报刊业等传统媒体受到了剧烈冲击,必须不断与新型媒体进行融合。另一方面是传媒集团之间的竞争,规模化已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对传媒集团之间竞争的分析,本文采用市场集中度(CR4)指标分析。截止到2011年第三季度共有14家传媒集团上市,一般认为如果行业集中度CR4>30%,则该行业为寡头垄断市场。根据表1中的数据可知,我国的传媒行业一直处于一种寡头垄断的市场,这些大型传媒集团的决策建立在对竞争对手行为的猜测或者对竞争对手行为做出反应的基础上。
表1 2009年-2011年第三季度CR4值
指标 2009 2010 2011第三季度
CR4(营业收入) 60% 74% 64%
CR4(资产总额) 56% 63% 61%
数据来源:刘永红、罗安祺 《2009-2011年出版传媒行业分析报告》
2、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和扶植。
国家对传媒行业的管理方式从1978年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产业引导和扶植政策,帮助传媒集团更好的进行市场化,提高传媒企业的综合实力。仅2010年,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总局等部门就先后颁布了8部政策法规。
二、传媒行业财务管理的特点和发展变迁
(一)传媒行业财务管理的特点
传媒业作为信息产业的分支产业,其经营的主要内容是信息,传媒业经营内容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管理体制的特殊性,而其管理体制的特殊性又决定了其财务管理体制的特殊。
第一,企业财务和事业财务的统一。传媒行业政治属性与经济属性合二为一的特点决定了其企业财务与事业财务兼有的特点,并且,这两种财务不是简单的叠加在一起,而是相互融合的财务管理体系。一方面,传媒集团享有一定程度的经营自,追求利益最大化,参与竞争,接受市场机制的调节,具有“企业性”;另一方面,传媒集团都由中央或地方政府全部所有,处于政府直接或间接的管制之下,其“喉舌”的功能决定了传媒集团又具有“公共性”。因此,传媒集团面临的政治法律因素对财务管理的挑战要高于一般企业或者集团公司。
第二,经济功能与“喉舌”功能的统一。传媒行业的财务管理还具有保证传媒企业“喉舌”功能实现的任务。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服务于经济,传媒行业“喉舌”功能是传媒业政治属性的具体表现。传媒业应该用成本-效益原则来实现其政治属性,以低成本、高效率经营传媒集团的各种活动,以现代企业的要求来规范传媒集团的经营活动。
第三,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传媒行业的财务管理必须既坚持经济效益原则,又兼顾社会效益原则。传媒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不矛盾的,它们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经济效益是基础,社会效益是保证,缺一不可。
(二)传媒行业财务管理的发展变迁
传媒行业财务管理的发展变迁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1、事业型的财务管理阶段(1978年前)
事业型的管理模式是把各传媒实体纳入国家计划,不允许各传媒实体有自己的收入,如果有收入,必须全部上缴国家财政,所需资金全部由国家支付。这种模式限制了财务职能的发挥,没有创新的权利。
2、事业单位、企业管理阶段(1978年-1988年)
1978年财政部批准人民日报等新闻单位实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1979年4月,又发文重申并在全国新闻媒体中推广“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在此阶段,传媒实体的财务管理与计划体制下的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本质上是相同的;二是财务综合承包管理,这种财务管理模式适用于电台和电视台。在承包期内,采用“四包双挂钩”的财务管理办法,实行经营收入同上缴财政挂钩、同奖金免税限额挂钩。
3、独立自主、自负盈亏阶段(1988年-1996年)
在这个阶段,国家允许媒体多种经营,同时国家对新闻媒体的投入从最初的财务包干到逐年递减,最后到新闻媒体成为独立法人,经济上独立自主、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企业化财务管理在原则上与《企业财务通则》接轨,在经济核算原则上,与《会计准则》接轨,实行成本核算。
4、步入市场化发展阶段(1996年至今)
自1996年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之后,中国传媒行业开始了集团化之旅,先后经过了报业集团化、广电产业集团化、传媒集团进入资本市场、传媒集团进入公司治理阶段等进程。在传媒行业集团化的进程中,传媒集团的财务管理在不停的探索如何使现代化的财务管理理念与我国传媒集团体制相融合,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传媒集团财务管理模式。
三、传媒行业财务管理的主要问题
传媒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集团化作为其现有的普遍组织形式,传媒集团成为整合了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电影、唱片、互联网、广告等众多产业在内的超级信息传播集团,集团外部呈现形式的一体化,内部则体现在业务的多元化。同时在财务管理方面面临的问题愈加突出,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管理的滞后与分散
传媒行业从财政全额拨款到现在的市场化的发展进程中,财务管理模式的市场化要落后于传媒集团化竞争的脚步。此外,部分传媒集团作为行政手段的产物,并非以资本为纽带而产生,行政力量下的传媒集团在财务管理中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导致诸多弊端。
(二)信息失真,难以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目前我国相当多传媒企业信息严重不透明、不对称和不集成。出于各自的利益,企业管理部门间不愿意及时提供相关信息,企业的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得准确的财务信息。更为严重的是,企业各层面都在截留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信息,使得汇总信息失真,会计核算不准,报表不真实。
(三)资金调度存在问题,导致预算控制未达到预期效果
集团总部和各分公司或者各分公司彼此间因资金流受阻,导致协调成本提升。因集团总部在对分公司的控制、约束力度方面的欠缺,分公司对其部署的资金调动及运作活动态度消极,导致集团资金流运转缓慢,一些分公司的资金闲置,一些分公司资金周转受阻,集团资金无法实现最佳配置。
(四)传媒行业的融资渠道相对比较单一
由于体制的限制,我国传媒的融资方式还是比较单一的,主要以内源性融资为主,外源性融资又以银行借贷为主。截止到2011年底,只有18家传媒集团上市,但是通过上市得到的融资在企业整体资金运用中并不占主要地位。
四、传媒行业财务管理的改进意见
(一)对传媒集团进行企业化改造
由于传媒行业的特殊性,其本身的企业属性并不像传统的企业,能够在市场中自由进行市场的合作和投资。此外,由于传媒行业中产权分割现在仍然不清楚,要想实行有效的财务管理,必须要产权清晰。能否从根本上解决传媒集团的产权问题,将是决定传媒集团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传媒集团实行集中式的财务管理制度
集中财务管理是基于网络环境下实现集团财务统一核算、统一报表、统一管理制度的一种新的财务管理理念和模式。通过信息集中,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网络平台,实现集团集中监控和集团规模经济,使集团内各公司之间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共同发展。“集中财务管理”不等于“集权”管理。它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控制权”参数的设置,在集团不同层级上合理设置“控制权”,实现“集权”和“分权”的统一,从而提高管理效率,有利于资金、人力、物力共享,降低成本,取得规模效益。
(三)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我国传媒集团发展的资金主要依靠财政投入和银行信贷资金,使得传媒集团难以通过财政拨款和银行信贷的资金供给实现产业的发展,因此在传媒行业发展中要运用资本力量来推进传媒业的发展。传媒业作为一种资本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可以不断的探索新的资本运行模式,通过参股、控股、传媒集团在资本市场上市等渠道,达到产业和资本的双向结合,提高传媒企业的硬实力,保持中国传媒业长久发展的态势。
参考文献:
[1]中国传媒集团发展报告.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
[2]李新亮.我国传媒集团的财务管理研究.山东:山东大学.2008.
[3]梁峰.论现阶段我国出版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福建:厦门大学.2006.
[4]刘娜.传媒行业加强财务管理研究.管理视野.2013(1).
[5]李晓宏.传媒公司多元化经营财务管理浅谈.时代金融.2012(10).
[6]刘则甫.浅谈传媒产业的财务管理问题.中国报业.2012(7).
[7]刘永红,罗安祺.2009-2011年出版传媒行业分析报告.会计师.2010(7).
[8]胡鹏,张波.传媒集团财务管理新模式――集中财务管理.知识经济.2009(11).
[9]方杰.论中国传媒业的现状、问题与进一步发展的路径.社会科学论坛年.2009(8).
关键词:化传媒公司 战略发展 管理
一、文化传媒公司发展现状分析
文化传媒公司是我国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传媒的审美品味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对文化传媒行业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专业要求也越来越高。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的思路进行确定,指出文化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14项重要任务之一。同时文化传媒公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互联网传媒行业获得快速发展,对传统文化传媒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文化传媒公司的生存空间越发狭窄问题也较为突出,面对激烈的竞争文化公司何去何从是文化传媒公司经营者必须解决的问题。在文化公司的发展过程当中要改变单一的发展模式,多途径的发展,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同时文化传媒公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互联网传媒行业获得快速发展,对传统文化传媒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文化传媒公司的生存空间越发狭窄问题也较为突出,面对激烈的竞争文化公司何去何从是文化传媒公司经营者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新时期文化传媒公司战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战略发展途径单一
在我国文化传媒公司的发展过程当中,战略发展途径单一,都是针对某一针对性的客户的项目进行服务。这主要表现在我国的绝大多数文化传媒公司在和客户之间的关系上,一定意义上是完全被动的,是企业的附庸,因此在这样的模式经营下并不能体现自身的优势和竞争力。
(二)缺乏竞争力
在我国文化传媒公司的发展过程当中,竞争意识欠缺。很多文化公司老板都具有强烈的个体创业意愿。因此在实际的发展当中生产模式较小,在这样的情况下忽视团体写作意识,看重短期回报,追逐市场投机,漠视行业规范,因此不能获得快速的发展。
(三)缺乏经营管理理念,缺少有效的人才支持
很多文化公司缺乏经营管理理念,缺少有效的人才支持。现在的很多文化公司老总多数是策划或创意出身,很少有管理或经济类学科背景的,内部也没有相应的部门来规划整个公司的长远发展。在实际的管理过程当中,文化公司经营人员不注重核心人才的培养,导致人才流失率较高。
三、加强新时期文化传媒公司战略发展具体措施
(一)多途径多方式的发展
在文化公司的发展过程当中要改变单一的发展模式,多途径的发展,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同时文化传媒公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互联网传媒行业获得快速发展,对传统文化传媒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文化传媒公司的生存空间越发狭窄问题也较为突出,面对激烈的竞争文化公司何去何从是文化传媒公司经营者必须解决的问题。我们公司目前主要是做软文推广,客户有房地产开发商和创业企业。十年前开始创业,房地产开发商支撑公司在前十年取得了不错的业绩,但是现在房地产公司的营销预算越来越少,公司开始逐步结合风险投资工作,服务于创业企业的品牌推广,这样就摆脱了房地产的限制,获得了一定的发展空间。
(二)培养核心竞争力
在文化传媒公司的发展过程当中要培养其核心竞争力,不能追求市场上的一样的业务模式,在实际的发展过程当中要注重创新。很多文化公司老板都具有强烈的个体创业意愿。因此在实际的发展当中生产模式较小,在这样的情况下忽视团体写作意识,看重短期回报,追逐市场投机,漠视行业规范,因此不能获得快速的发展。因此在发展当中要让企业知道,本土广告公司首先要做的就是追求差异化。二是理念不必一味求新求怪,而是要有坚实的思想内容支撑,不要哗众取宠。
(三)注重经营管理,加强人才培养力度
在文化传媒公司的发展过程当中,不能将重点放在业务上,要注重经营管理。文化传媒公司与客户间彼此坦诚,定期的相互评估,无论是正式或是非正式的,向对方敞开心扉都是非常必要的。在人才培养过程当中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过程和人才引进机制,保障自身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性,提高竞争力。
四、结束语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新时期文化传媒公司战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发展途径单一、缺乏竞争力、专业人才缺乏,缺少有效的人才支持。所以在文化传媒公司实际的发展当中要多途径多方式的发展、培养核心竞争力、加强人才培养力度,这样才能保证文化传媒公司的健康稳定发展。在人才培养过程当中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过程和人才引进机制,保障自身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性,提高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飞,庞沙泉,李佩佳. 关于南阳影视文化传媒公司发展现状的探析[J]. 今传媒,2013
关键词:户外新媒体;营销策略;分众模式
户外新媒体是指基于分众群体传播的,在不同的渠道中产生的渠道新媒体,主要包括楼宇电视、卖场电视、公交移动电视等更生活化的媒体。户外新媒体具有分众性和强制性的特点。分众传媒看中了户外新媒体行业的巨大发展潜力,巧妙的抓住了"分众"市场,避开了与传统媒体在大众市场上激烈的"厮杀",开创了分众传播的蓝海。分众传媒发展迅速,成为第一个被计入纳斯达克指数的中国广告传媒股,分众传媒的市值一度超过70亿美元,成为了中国户外新媒体行业的标杆企业[1]。
本文使用SWOT营销工具对分众传媒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总结分众传媒发展的成功经验和问题,并为分众传媒突破瓶颈提出了营销建议。
分众传媒的SWOT分析
优势
分众传媒的成功有着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一、差异化优势
与传统大众广告相比,分众传媒广告的分众性和强制性是其主要的优势。分众传媒的核心经营理念是将广告精准地投放到一个具有清晰特征的人群,而这类人群对广告产品或品牌有共同的偏好,通过分众传媒,广告主能让广告最精准和有效地击中目标受众来达成媒体预算浪费度最低的原则和支持实际的销售增长。
二、资本优势
1、风险投资注入活力,收购并购彰显规模优势。
2003年5月,分众传媒赢得了国际知名的战略投资基金软银的巨额投资,并借资本之力在全国展开"圈楼活动"。2005年10月分众以超过一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国内最大的电梯平面媒体"框架媒介"100%的股权。2007年3月1日,分众传媒宣布并购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广告和互动营销服务提供商好耶广告网络,全面进军网络广告营销市场。强大的资本注入,为分众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2.圈地圈楼,抢占稀缺资源
得渠道者得天下。根据分众传媒的官方数据,分众传媒已覆盖全国96个城市90000栋楼宇,涉及写字楼,高级公寓,商务会所,4S店,银行等。分众传媒进军大卖场,迅速抢占卖场资源,截至2010年3月31日,分众传媒卖场终端联播网覆盖全国206个大中小城市,包括家乐福、沃尔玛、华联等超过4000家大卖场,超市及便利店。
三.服务优势
分众传媒每年斥资千万为广告主提供专业的服务支持,给广告主提供 清晰可量化的效果评估以提高投资回报率。与AC尼尔森等市场调研公司合作,对受众人群进行调研分析,并率先将电视广告评估模式导入楼宇电视。分众传媒让广告主清楚的知道投入的广告费用产生了怎样的广告效果,专业的服务为分众赢得了更多广告主的信赖。
劣势
一、新鲜感降低,受众注意力下降
分众传媒的成功在于分开受众,利用无聊,在传统媒体没有涉及到的区域内播放生动、鲜活的广告,在前期这种创新方式带给受众极大的新鲜感,而时间久了之后,这种新鲜感逐渐褪去,换来的是麻木[2]。
二、行业门槛低,缺乏核心竞争力
企业长远的发展必须依靠其核心的竞争力,反观分众传媒,简单的技术和商业模式,降低了行业的准入门槛,后来者众多,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成为了分众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多元扩张,脱离行业本质
分众传媒的发展史是一部扩张并购史,收购框架传媒、好耶网络广告、玺诚传媒等公司,分众的触角伸向了卖场、手机、互联网及休闲娱乐场所广告等领域,分众传媒试图在越来越多的不无聊的区域安插越来越多无聊的广告,这种做法无疑是违背了户外新媒体行业的本质。
四、分众无线事件企业声誉受损
2008年分众传媒旗下无线广告媒体子公司分众无线被央视315晚会指为垃圾短信重要源头,消息曝光后,分众传媒的形象一落千丈,分众传媒的股价从最高的66.3美元跌至26美元左右,接近历史最低点。
机会
一、广电总局决定自2012年1月1日起,全国各电视台播出电视剧时,每集电视剧中不得再以任何形式插播广告。"限插令"的实施将使得电视广告的播放价格上升,广告主为了降低广告成本,必将积极寻找多元投放渠道,对于CPM较低的分众传媒来说无疑是好消息。
二、新浪与分众的合并,内容加渠道的多元化尝试,为分众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新机会。分众传媒拥有强大的渠道资源,但是缺少内容的支撑,与新浪合并之后整合新浪的内容资源,打造中国最具实力的网络媒体新平台,为客户提供更为有效的整合营销服务,开拓更多的利润空间。
三、大城市市场趋于饱和,二三四线城市市场亟待开发,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分众传媒逐渐向这些城市发展,抢占市场先机。
威胁
一、北广传媒占据先天优势,势头直逼分众传媒
户外新媒体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分众传媒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在众多竞争对手中出现了一类特殊的参与者-广电系户外电视屏,其特殊之处在于拥有广电系统的背景,能获得更多国家政策的支持[3]。
二、户外环境的复杂性导致广告效果难以确保和评估
户外环境的多变性,不可控性以及消费者在户外状态的多样性,导致广告效果难以确保和评估,目前还没有一种公认的测量户外新媒体广告效果的 方法。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对分众传媒的发展现状有了清晰的认识。分众的发展正面临着很多的问题:技术瓶颈、企业社会形象受损、内容短板、受众注意力下降、竞争同质化、广告效果难以准确评估等都制约着分众传媒进一步的发展,分众传媒的发展进入瓶颈期。针对分众传媒遇到的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分众传媒的营销策略建议
一、广告投放人群 -- 精准再精准
分众传媒早期的成功在于巧妙的"分"开了受众,依靠传播渠道的特性,将受众人群定位于具有核心消费能力的中高收入人群,这一定位成功契合了大量广告主的需求,获得了市场高度认可。但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分众在投放人群方面应该进一步细分,准确抓住受众的特点和需求,提高广告投放的精准度。
二、广告投放地点 -- 渠道科学整合
分众传媒应该根据不同地点的情境特性调整广告投放策略,优化现有渠道,提高广告效果。在优化、维护好各个渠道的基础上,分众传媒应该将现有渠道有机整合起来,发挥渠道的整体效应。另外,分众传媒不仅要整合自身渠道,还应寻求与竞争对手的合作。
三、广告投放时间 -- 注重时段价值
数分众传媒应该注重广告的时段价值,区分黄金时段与非黄金时段广告的播放价格,转换传统的以广告投放地点差异为依据的广告定价策略。
四、广告投放内容及形式 -- 让广告鲜活
分众传媒应针对受众群体的兴趣投放广告,在制定广告投放计划时,可围绕受众的生活轨迹多渠道同时播放,加深受众对广告的印象,同时在受众对广告产生麻木或厌烦情绪之前及时更新,不断给受众带来新鲜感。
五、塑造自身良好品牌形象
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分众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大自身品牌宣传力度。受众对于分众传媒这一品牌的知晓率较低,分众应该利用自身的媒体平台,加大对自身品牌形象的宣传。
2.塑造品牌形象,良好的广告品质是根本。在对广告主的选择上,分众传媒应该制定严格的标准,不能为了获利而播放具有虚假性质的产品广告。在广告投放渠道的选择上,应选择正规合法的场所。
参考文献
[1]覃怡敏.江南春:让人们看到原汁原味的分众[J].新财经2010.10:79-80
[2]夏寅.从分众传媒的兴衰看受众的注意力价值[J].新闻传播.2010
目前,传媒网站(频道)的板块格局相对稳定,大致可分4类:综合性新闻传播专业网站、媒体网站传媒频道、商业网站传媒频道、新闻传播管理和行业组织机构网站等。此外,还有中国记者、新闻战线、新闻实践、新闻记者等新闻核心期刊的电子版网页。本文拟在大致分类的基础上,梳理其现状和特点,分析竞争态势,总结发展经验。
国内主要传媒网站(频道)发展现状和特点要述
1.综合性新闻传播专业网站创建较早、发展稳健,但发展前景并不乐观。
综合性新闻传播专业网站是指具有门户网站架构、内容专注新闻传播领域的独立网站。1999年,首个综合性新闻传播学术频道——“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创建,在其后一两年内点击率剧增。随后,中华传媒网、中国新闻研究中心网站、媒中媒、慧聪报刊资讯网、中国广告传播研究网、每日传媒视点、媒体资源信息网、中国广告网等网站纷纷创建。
综合性新闻传播专业网站已探索出自己的发展模式,具有自身特色。第一,定位准确、频道细分。内容设置、网站设计能够满足目标受众的喜好,是这类传媒网站的成功法宝之一。比如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频道创办时,旨在展示新闻传播学者学术成果,在形式上通过建立学者个人频道来体现,并在首页中间以编辑眼光设置头条学术文章,分别以“焦点话题”、“业界新闻”、“网络传播研究”、“新闻业务研究”、“个人频道区”、“传播译作中心”等板块展示最新内容,一度成为学者浏览寻找资料的智库。第二,更新及时、突出原创。中华传媒网-资讯网日均更新传媒新闻、市场资讯、影视娱乐资讯各有100条,成为传媒网站的范例。同时,通过原创主题策划引起关注。第三,数据营销,市场化生存。综合性新闻传播学术网站多数依靠数据库营销,市场化生存。如华文报刊网“报刊信息查询”栏内,汇集国内公开出版发行的近万种报纸和期刊的详细资料,供网上查询、订阅,并经营报刊市场专项调查、零售配送、代订、发行监测、宣传推广等业务。慧聪报刊资讯网,则监测全国80多个城市中的1000余种平面媒体,覆盖包括IT、家电、化工、房地产等25个行业,拥有全国最大平面媒体广告数据库,提供报刊广告数据、广告报价、研究报告在线定制等。
可以说,综合性新闻传播专业网站作为这一领域的探索者、先行者,不论内容质量,还是创新互动,都处于稳健发展中,点击量、知名度稳中有升。但与2003年前后的“黄金期”相比,市场份额已大幅缩水。
从点击率看,据Alexa数据显示,2009年10-12月份新华网传媒频道日均访问人数是中华传媒网的数百倍。从现状来看,由于缺乏有效的经营模式、受众构成单一、发展空间有限等原因,数十个综合性新闻传播学术网站已经停止更新,实际退出竞争。从这样的发展趋势看来,综合性新闻传播专业网站的未来不容乐观。
2.媒体网站传媒频道势头强劲,并有望成为竞争优胜者。
媒体网站传媒频道是指以新闻媒体所办的母站为依托,以整合业界学界信息为主的网络频道。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南方网以及一些省市级媒体的传媒频道逐渐形成亮点,标志媒体网站传媒频道规模形成。
媒体网站传媒频道主要呈现以下特点:第一,受众广泛、内容兼顾。与其他传媒网站相比,媒体网站传媒频道的内容更丰富、栏目更细化,以兼顾受众多样化需求。从栏目设置看,媒体网站传媒频道栏目数量多,上述四大媒体网站传媒频道栏目数量都达到20个以上;从栏目内容看,既有针对学界受众的专业性、资料性强的栏目,又有针对业界受众的实践性、数据性强的栏目,还有针对普通受众的新闻性、争议性强的栏目,各类读者都能在传媒频道各取所需。第二,品牌栏目效果突出。内容同质化是传媒频道面临的突出问题,面对这一瓶颈,新闻网站传媒频道都采用增加原创、打造品牌的方式,获得较大成功。例如,人民网重点打造的三大品牌之一——注重原创报道的“传媒视线”(2004年7月创办),聚焦业界某一热点问题进行归纳分析,迄今已出250余期。第三,资源整合,互动充分。新闻网站传媒频道十分重视实时充分的互动:一是与网友互动,如新华网传媒频道开设“传媒博客”、“传媒论坛”,在提供最新传媒资讯的基础上为受众搭建交流平台。二是与其他媒体互动,如人民网传媒频道与新闻记者联手揭批假新闻,并专门开设“曝光台”和“网上举报箱”。三是与专业人士互动,如凤凰网传媒频道开设“传媒学院”,定期邀请专业人士开讲新闻时事。四是与新闻院校互动,如人民网传媒频道举办“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为频道内容注入一股青春活力。
总体看来,作为母站分支,媒体网站传媒频道摆脱不了母站痕迹,但正是依托母站影响力,这些传媒频道才会出现高流量、高点击率和高访问量的人气维持,保持了强劲发展势头。正因为媒体网站传媒频道自身的很多优势,笔者预测,未来传媒网站(频道)的竞争将主要是不同媒体网站开设的传媒频道之间的竞争。
3.商业网站传媒频道强势发展,未来可望与媒体网站传媒频道形成差异化共存局面。
商业网站传媒频道主要包括搜狐传媒、腾讯传媒,还有天涯社区、西祠胡同、豆瓣网等传媒社区。商业网站传媒频道或依靠强大的资金、技术支持,或依托大量人气,后来居上,发展模式各具特色。
第一,特色各异,效果相同。商业网站传媒频道的特点之一就是本身的差异化。搜狐、腾讯传媒频道近似于媒体网站传媒频道架构,天涯社区、西祠胡同传媒板块则采取网络社区建设的方式。它们模式不同,却承担了相同功能,满足了各类受众需求。要全面了解传媒动态,可以选择搜狐等门户网站传媒频道;要参与传媒热点探讨,可以在天涯社区传媒江湖发表观点等等。
第二,突出新闻性、话题性。不管是门户网站型的传媒频道,还是BBS互动型传媒频道,商业网站传媒频道主要以极具时效性、争议性的传媒话题作为聚拢人气的亮点。像天涯社区传媒江湖,传媒话题、社区头条基本按照点击率、关注度排序,话题实现充分互动。
第三,重转载与整合,透过传媒看新闻。与媒体网站传媒频道相比,商业网站在占有媒体资源上相对处于劣势,它们往往采用转载和整合其他媒体信息的方式,筛选头条。如2010年1月19日搜狐传媒频道的头条《首席技术官李一男挥别百度高管团队面临巨大变动》、《2009年中国广告业十大事件广告限播令入选》、《2010年东莞将组建报业集团》,分别来自第一财经日报、新华网、广州日报报道。另外,从头条内容可以看出,商业网站传媒频道往往选材更宽、透过传媒现象说新闻事件,比如百度技术官辞职是新兴媒体领域的新闻,但更确切地说,是关于新兴媒体的新闻。
正因为商业网站传媒频道有其生存策略、发展模式,尽管几年来内部此消彼长,但始终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和受众影响。笔者认为,商业网站传媒频道应该积极探索新型模式,不能与媒体网站传媒频道相同(新浪传媒频道早已关闭),像天涯社区、西祠胡同、豆瓣的传媒频道反而因为自身的差异化,受到市场青睐。
4.新闻传播管理和行业组织机构网站潜力巨大,可培育区别于其他传媒网站(频道)的核心竞争力。
这一类型的传媒网站主要包括中国记者网和中国记协网等。虽然它们起步晚,且时效性、丰富性、服务性、设计性不够理想,但凭借权威性、服务性,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权威性是其核心竞争力,为业界人士服务是其主要目标。中国记者网建立了数据库查询系统,主要提供记者证申请、审核、发放,以及年检、挂失、注销、吊销等管理工作。中国记协网依托“三项学习教育园地”,开设通讯、特别关注、高层声音、媒体公益等子栏目,提供权威资讯。中国记者网在履行行业职能的同时,充分履行政府窗口职能,将所有合法记者证上网,方便社会公众网络查验记者证真伪及持证人身份,督促公众举报、投诉不法分子的欺诈活动及新闻记者的违规违纪行为等,加强对新闻记者采访活动的管理。而中国记协网凭借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选的品牌,扩大社会参与度,所有参评作品和参评材料以及评审结果,先后在中国记协网和新华网公示,接受监督。
新闻传播管理和行业组织机构网站的创建和发展,扩展了新闻传播专业网站的作用和功能,不再囿于提供咨询和网络互动,而是逐渐走向窗口服务、社会化服务阶段。而且,其强大的站内查询系统大大减少了管理成本,还为准确方便地管理记者证、建设专业数据库、专业搜索引擎等提供了范例。在媒体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趋势下,该类型传媒网站发展前景乐观。
国内主要传媒网站(频道)竞争优势分析
1.发展空间广阔
日益活跃的新闻实践,为传媒网站(频道)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改革开放以来,新闻媒介进入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竞争体系,产生追求利益的内在冲动。这种内在冲动促进传播内容与手段不断更新,进而导致新闻理论与观点层出不穷,这是传媒频道出现和发展的逻辑所在。随着媒体社会功能增强,媒介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渐重要,传媒网站(频道)就像活跃的“风向标”,时刻反映着国内媒体新闻实践现状。
持续升温的“传媒热”,使传媒网站(频道)备受业界与学界的关注。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步步深入,大批业外资本酝酿进入传媒产业。正是顺应了传媒业兴盛发展的大趋势,才有更多的投资商热衷于搭建网络沟通平台,积极介入业内市场,希望从“传媒热”中分得一杯羹。与“传媒热”同时升温的是,新闻专业教育不断谋求创新和新闻从业人员人数急剧增加,也一定程度上感染了“传媒频道热”。
2.繁荣之下的发展软肋
(1)独家研究内容欠缺。传媒频道是专业频道,目标受众“专”必然要求主要内容“专”。当前,绝大多数传媒频道在研究性资料方面大多转载专业期刊,缺乏高质量的独家内容,致使互相转载成风,内容重复率高,不利于长远发展。
湖南媒介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
湖南传媒业的优势资源主要集中在以长沙为中心的长株潭城市群,我们在研究湖南媒介产业时实际上就是以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的。
随着中国传媒业的兴起,湖南传媒也异军突起,不断创造着中国传媒界的神话。这里有我国第一家省级广电集团;有全国闻名的“电视湘军”;有中国传媒第一股的“电广传媒”;有在全国唯一以晚报命名的报业集团(长沙晚报报业集团);有全国最成功的体育报纸(《体坛周报》);有产业链及其延伸的新锐媒体。传媒湘军,一次又一次引领着传媒业的新潮流。
近些年,湖南传媒业在全国最有影响力的是广电、报纸和新闻出版业。2006年,湖南文化产业总产出667.48亿元,实现增加值337.89亿元,占全省GDP比重的4.5%,而新闻、出版、广电和文化艺术类实现增加值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9.9%。其中湖南出版集团在全国出版集团排第五位;2006年广播影视业,全省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88.4%;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4.01%,在中国文化企业50强中排第23位;湖南卫视收视率连续四年居全国省级卫视第一,接近中央电视台旗下频道①。另外,湖南卫视的广告2007年超过12亿元②,成为全国省级卫视创收四强之一。目前,长株潭三地电视台实现了三地联网,有线电视信号的互联互通、节目互传、资源共享,这些都有利于推进长株潭的城际对接和深度融合及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湖南传媒业已初步形成了集广播、电视、报业、广告以及相关产业链的产业集群格局③。
湖南传媒业虽然在全国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但是仍存在着不少制约发展的问题:一是各种媒介产业的发展不平衡,不利于湖南传媒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二是赢利模式单一,传媒整合产业价值链能力弱;三是体制创新滞后,阻碍传媒统一市场与企业主体形成;四是传媒经营管理人才匮乏,传媒人才培养方式有待完善。
长株潭媒介产业集群发展的模式选择
产业集群生成和发展的模式一般分为两种类型:市场主导型和政府扶持型④。由于我国目前的市场机制特别是媒介产业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因此,在构建长株潭媒介产业集群框架时,应充分重视政府的推动作用,并在初期以政府扶持型为主。但是,随着市场经济条件不断成熟和媒介产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待长株潭媒介产业集群日益成熟和稳固后,集群发展模式应再逐渐转变为市场主导型,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1.基于政府扶持的集群发展模式。由于传媒行业的特殊性,在市场机制的改革中,传媒业滞后于其他行业,特别是在传媒业的市场准入、传媒业内部的行业壁垒和地域界限、传媒业与相关产业利益的分配、传媒业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管理组织及运行机制的建立等方面尤为突出。传媒业的改革包括集团化、产业化改革,无一例外是由政府行政推动的。正是在政府推动的传媒集团化改革进程中,湖南传媒集团内出现了集群的雏形。因此,长株潭媒介产业集群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就目前而言,长株潭媒介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应以政府扶持为主导,即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导向下,通过行政力量扶持和发展长株潭三市的媒介产业,促进区域内传媒企业基于有效合作的竞争,通过充分合作,实现区域内媒介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以提升传媒业的地区竞争优势。除了提供优越的软硬环境,吸引资金和人才的流入,鼓励长株潭媒介组织的繁殖和衍生之外,政府还可以促使外来传媒同行扎根本地,加强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融入本地社会,与本地媒介组织结成紧密的媒介产品生产经营网络。
考虑到长株潭媒介产业集群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这一现实状况,其发展战略的步骤应为:培育增长极(龙头企业)做强做大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在这个过程中,发展龙头企业,培育增长极是关键。由于长沙电广传媒集团在全国的影响力,非常适合做这个龙头企业。政府通过各方面的扶持,帮助其打通传媒的产业价值链,实现纵向或横向整合,带动出版、报纸、网络等传媒企业,促使长株潭传媒中小企业成群发展,以提升长株潭乃至整个湖南的传媒业竞争力。
2.基于自强化培育的集群发展战略。在制度变迁中,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机制,这种机制使制度变迁一旦走上了某一条路径,它的既定方向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这种机制源自企业集群的集聚效应,就像物理学中物体质量越大引力也越大,企业集群规模越大也越能够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一是吸引外来者的进入,二是吸引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在该区域的集中。而创新的间断性则是破坏这种自强化机制,导致集群发展陷入困境并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因此,发展湖南传媒业集群必须要强化区域内知识流动和创新学习的长效机制,维持集群的强创新能力是确保集群长期发展的必然选择。形成以自强化机制为目标的长株潭媒介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必须要从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创新环境的培育、创新主体的行为重塑等角度入手,对媒介产业集群进行规范。
长株潭媒介产业集群的实现途径
随着国家“两型社会”建设长株潭试验区的正式启动,作为湖南经济的核心增长极,长株潭城市群的传媒业更应该乘势而上,加速实施媒介产业集群化的发展战略,以发挥集群效应和优势,把长株潭媒介产业打造成具有湖南文化特色、在湖南乃至全国都具有重要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支柱产业。要实现长株潭媒介产业集群化发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优化产业环境。在长株潭媒介产业集群的发展中,地方政府投资的重点应放在改善产业集群区域的产业环境上,应该着重从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法制环境等方面加以考虑并完善,为集群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为此,一是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作为中间人和促进者的角色,要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制定公共政策和媒体制度。二是加快市场化变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媒介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采取有效措施打破市区封锁,建立统一的、开放的、多层次的、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营造媒介产品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市场环境。三是要完善信用体系,加强法制建设。既要加强传媒业行业自律,形成自我监督、公平、有序竞争的新秩序,坚决维护地区产业信誉,又要加快产权制度建设,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消除媒介行业壁垒,遏制过度竞争和垄断。
2.构建区域创新网络。区域创新网络是使产业集群充满竞争优势的极为重要的动力来源。在这个网络中,信息、技术、人才、资金以及政策等资源要素流动频繁,形成政府、企业、服务中介机构等集群主体的相互联系和对话机制。为了推进长株潭媒介产业集群的发展,当地政府要培育传媒业创新要素以及刺激传媒业创新要素作用的发挥,构建媒介产业集群创新的支持机制。为此,地方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加强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的建立,完善创新成果的产权保护机制,加强金融、税收政策的优惠,向传媒企业提供贷款扶持,以促进长株潭乃至湖南媒介产业集群的发展。
3.塑造信任、合作和创新的集群文化。世界各地成功的产业集群虽然各自具有独特的集群文化,但其中也不乏共同之处。一是企业的各级技术管理人员不仅乐于接受正式的教育培训,而且热衷于各种协会组织或私人聚会开展非正式交流,互相传递信息或经验知识;二是开拓创新,成功的产业集群内部一般都弥漫着浓厚的敢于冒险、宽容失败、鼓励创新、勇于创业的主流气氛;三是诚实守信,它可以减少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节省企业的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率;四是集群内人员交流频繁,人与人之间建立了广泛的彼此信任的社会关系,也有利于提高集群内交易的效率。因此,地方政府和当地舆论应大力宣传和引导这种集群文化的形成,进行先进文化理念的长期渗透等,逐步建立起积极健康、有利于媒介产业集群发展的地区产业文化。
4.积极推动传媒企业制度创新。中央文件中明确地将文化产业分为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两类,强调经营性新闻媒体改制为企业后,成为市场经济运行主体。对长株潭媒介产业而言,成功实现企业转制,从事业单位向企业单位转制,由单一的国有体制转为股份制,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是解放和发展传媒生产力,激活传媒和促进媒介产业集群形成的有效途径。因此,地方政府应尽快改变传媒企业按行业、按地区条块分割的隶属关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推进传媒企业多种形式的产权制度变革,使大多数处于一般竞争性领域的传媒企业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按照经济本来的内在联系加强各企业间的分工协作关系,形成既分工又协作的区域经济系统,有效推动长株潭媒介产业集群的发展。
5.扶持龙头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龙头企业能够通过自身的竞争优势,获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增长,尽管在产业集群中数量少,但龙头企业规模大,能在短期危机时化解行业的负面影响,产能与产值在整个集群中占绝对优势,能带动整个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要把培育壮大传媒界龙头企业作为推进长株潭媒介产业集群发展的首要任务来抓,使之成为长株潭媒介产业发展和集群化的支柱。积极引进和培育关联性强、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发挥媒介产业龙头企业的辐射、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作用。要引导社会资源向龙头媒企集聚,增强龙头媒企的技术创新能力,加强与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合作,积极引进和采用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管理水平的现代管理模式和方法。⑤同时,也要鼓励龙头媒企对其上下游配套媒企进行重组、改造、吸纳,发挥龙头媒企的集聚带动效应,增强竞争优势。
6.打造区域品牌,提升集群竞争力。在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壮大过程中,要把打造知名品牌特别是区域品牌放在重要位置。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重点扶持高级人才聚集、传媒技术先进、经营效益好、社会信誉高、市场潜力大的名牌产品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加大名牌推广力度。对于长株潭媒介产业而言,应该充分利用电广传媒这一已有品牌优势,调动区域内所有企业的积极性,实施集群营销,发挥协同效应,促进多层次、多方位的协作,实现资源共享,带动媒介产业集群和优势产业的发展壮大。
在培育长株潭媒介产业区域品牌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媒企、行业协会和长株潭各级政府的共同力量。媒企的品牌形象直接决定了市场和受众对区域品牌的印象和评价,所以我们必须走出一条具有竞争力的本地特色产业之路,充分利用长株潭三市特有的专业技术、人文与体制环境及基础条件,真正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媒介产业品牌。同时,长株潭媒介产业应组建相应的行业协会,使之成为集群内所有成员的共同利益代表,在区域品牌的培育和维护中发挥主导性作用。长株潭各级政府在其中则要扮演“引导者”和“护航者”的角色,既要采取各种激励措施来引导集群内的所有媒企积极致力于共同创立区域品牌,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打击任何侵犯和损害区域品牌的行为,为集群企业区域品牌的发展保驾护航。〔本文系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7YBB249)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电视媒体零和博弈省级卫视:不轻松2006》: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6-02/17/content_4192415_2.htm
②《“电视湘军”的点金术》:http://cjr.zjol.com.cn
③《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http://www.hntj.gov.cn/fxbg/2007fxbg/2007jczx/200709280051.htm
④薛求知、孔德洋:《创新视角的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3)。
⑤王晓梅:《河南省产业集群发展:特点、问题与实现途径》,《商场现代化》,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