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绿色建筑总结

绿色建筑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绿色建筑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绿色建筑总结

绿色建筑总结范文第1篇

根据上级有关部门关于创建“市级绿色小区”有关要求,结合创建市级绿色小区的评估标准,在区环保局、区房管局以及街道社区办、经贸科的指导帮助下,从倡导“科学、环保、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入手,结合小区的实际,积极开展绿色环保小区创建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小区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小区绿色景观错落有致,小区环境文化氛围浓厚,小区居民环境意识全面提升。现将绿色小区创建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各方积极参与,形成创建合力

创建绿色小区,优化人居环境,改善生活空间,是实现美丽中国、平安**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一项民心工程。街道办事处、居委会高度重视绿色小区创建工作,把创建工作纳入到精神文明建设之中,作为提高居民素质,保护环境、传播绿色文明的重要载体来抓。为此专门成立了创建“市级绿色小区”工作领导小组,由居民区党支部书记任组长,业委会、物业公司、党员代表,居民代表以及志愿者组成服务团队,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并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创建计划、工作方案,明确了每项工作的实施、整改和记录。多次召开党员和楼组长会议,动员广大居民积极参与绿色小区创建工作,并且在会上通过了告居民书、环保公约环境管理制度以及各项制度,在小区的宣传栏公布,使绿色小区概念进入每个家庭。并建立了志愿者队伍和环保小卫士队伍。由于领导高度重视,各方积极参与,形成了创建合力,使创建工作在组织、措施、责任上得到了保证,确保了创建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二、建立健全制度,强化服务管理,营造人居环境

我们围绕创建目标制定了《小区环境保护公约》、《小区节能、节水、节电管理制度》、《小区居室装饰装修管理制度》、《环境卫生公约》等规章制度,使创建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我们要求广大居民自觉遵守,物业公司要敢于管理,严格管理。

创建绿色小区,优化人居环境,改善生活空间,是与居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为把创建工作作为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实际行动,确保创建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区和街道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绿色小区创建工作,对此项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明确了分工和要求,并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文件指示精神,研究制定了具体创建工作计划。

三、加强宣传力度,树立环保意识,提升居民素质

创建绿色小区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因此,居民群众是创建“绿色小区”的主体。如何树立广大居民群众的绿色环保意识,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并自觉行动,这是创建工作的重点。我们围绕绿色小区创建测评标准,坚持把搞好宣传发动工作,努力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摆在突出位置,加强居民教育,提高居民素质,使“绿色小区”创建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我们利用“文林”党员示范岗平台,开展各类知识讲座和活动。有节能环保知识讲座、普及无线电知识讲座、夏季节电、节水讲座、垃圾分类、“爱护绿化 美丽家园”爱绿护绿科普知识讲座、“践行绿色生活 共享绿色未来”——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用爱心呵护每一片绿色”;“合理膳食、健康运动”;“我徒步、我快乐、我健康,徒步走双桥”、“科普惠生活,低碳环保”手工制作、“以物换物,绿色又环保”、” “利用废旧物品自制元宵灯笼”、“纳凉晚会”等大型为民便民服务活动。在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地球日和植树节重要环保纪念日展开相关活动,宣传环保知识。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各类活动,提高知晓率。居委会还配备了有关环保类的书籍报刊共居民阅读,这些为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树立环保家庭新理念,提高参与创建绿色小区的自觉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加强治理和引导,营造良好人居环境。

除了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宣传氛围外。平时,我们还坚持从细节处入手。首先发动小区居民群众和志愿者开展卫生大扫除和绿化活动,进一步美化了环境。每天,我们的志愿者会对小区的环境卫生来一个系统的检查,小区垃圾全部实行袋装化,垃圾袋装率达100%,无乱扔乱倒现象。提倡循环用水,做到一水多用。楼梯、走廊、卫生间安装了节能灯。另外,我们还鼓励居民选用环保建材装修居室,购买使用绿色环保产品如无氟冰箱、无铅汽油、无磷洗衣粉等。居民普遍开始使用环保袋、菜篮子等,减少了一次性制品如塑料袋、泡沫快餐盒的使用。

我们小区每个楼道、小高层每层的楼道都配备有垃圾箱,方便居民垃圾的投放,保洁人员每天定时清理垃圾,换上干净的垃圾袋。垃圾桶、房定期清洗。

五、加强环境整治,完善措施到位,扩大绿色空间

创建绿色小区,美化生活环境,必须要保护好现有的绿化,同时也要更新观念,增强绿化意识,提高绿化覆盖率。我们针对小区绿化加强管理,对绿化、草坪等进行养护和修剪,并配有专人负责日常的浇水、除草、保洁。发动居民群众、中小学生参与保护环境、爱护绿化,地面垃圾捡一捡、行为陋习劝一劝的活动。对缺绿的地方及时进行补种,调换绿化品种,扩大绿化面积。设置了“爱护绿化”类提醒告示牌。在保护绿色的同时,我们大力加强小区内外环境的整治力度。车站、马路、商业网点,都是我们整治的重点,加强河道的保护,教育居民不要乱扔垃圾,保持河道清洁。

我们发动广大党员、楼组长、居民群众和志愿者开展卫生大扫除和护绿保绿行动。对居民楼道也进行整治,要求清理楼道杂物,保持楼道整洁、有序。

绿色建筑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节水; 绿色建筑; 交通枢纽;重庆机场

1 工程概况

综合交通枢纽位于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内,在T2航站区东侧,总建筑面积约为34万m2(不包含城铁隧道工程面积),停车楼及地面交通枢纽工程层数为地上三层地下两层(不包括城铁、地铁部分)。其中,包括25万m2的停车楼及地面交通枢纽、6.8万m2城铁线路机场站、2.9万m2轨道10号线机场T3A航站楼站、1万m2轨道交通换乘大厅。其平面布置见图1。

2 绿色建筑节水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绿色建筑指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1]。

据世界绿色建筑协会估计,到2020年,中国居住面积将翻一番[2]。但是,我国是一个水资源极度短缺的国家,加之我国人口众多,水供需不平衡[3]。当下,水资源短缺问题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该问题需要全人类共同面对和解决。在建筑过程中,各个环节都要耗费大量的水资源。因此,在建筑中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刻不容缓[4]。

2.1 规划设计阶段

综合交通枢纽节水方案,按照功能优先的原则,重点从节能环保、工程造价、运营效率等方面综合比选,选择综合水平高的方案。在设计阶段,从节水、环保方面对综合交通枢纽绿色水平进行优化提升,做好绿色设计,既节约资源、绿色环保,又降低建造和运营成本。现根据重庆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规划设计阶段达标情况进行分析(表1)。

2.2 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建设方优先选择具有绿色建筑施工业绩的企业。施工企业按照建设部绿色施工导则的相关要求、环境管理标准GB/T24001和绿色建筑二星评价标准组织施工,贯彻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以环保优先为原则的指导思想,追求高效、低耗、环保,统筹兼顾,实现经济、社会、环保(生态)综合效益最大化的绿色施工模式,创建园林式的施工环境,营造绿色建筑。本工程绿色施工方针见表2。

2.2.1 管理制度

(1)根据不同分项工程、不同施工段、不同分包生活区等,凡具备条件的分别计量用水量。并在在签订不同标段分包或劳务合同时,将节水定额指标纳入合同条款,进行计量考核。

(2)建设工程施工中,实行用水计量管理,对生活用水与工程用水分别确定用水定额指标,并分别计量管理,严格控制施工阶段用水量;定期检查供水装置,加强现场人员的节水意识,以提高节水效率。

(3)施工现场生产、生活用水采用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在水源处设置明显的节约用水标识;定期开展节水环保宣传会,增强大家的节水概念。

(4)派专人对各个用水源进行检查,发现漏水现象及时修复,每个管理人员齐抓共管对浪费水、长流水等现象进行制止。

2.2 技术措施

(1)根据用水量设计布置施工现场供水管网,合理选择管径、管路。

(2)施工现场充分利用雨水资源,保持水体循环,并收集屋顶、地面雨水再利用,设置废水回收设施,回收后循环利用。例如,现场设置三级沉淀池等设施,见图2。

2.3 运营阶段

2.3.1 给水系统

在建设区内西区南供水加压泵站及东区供水管网,为综合交通枢纽供水。综合交通枢纽的给水管网为环状管网,生产、生活用水与消防合用一套管网,管径为DN200,供水压力0.35 MPa。由于水压满足使用要求,室内各处用水房间均就近从上述主环网接管,采用下行上给的方式,向室内用水点供水。根据节水规范要求设置减压措施(供水支管水压大于0.3 MPa时,按每间卫生间或每处供水点设置支管减压阀),同时配合采用节水器具,防止水压太高四处溅水,在节水的同时,提高使用舒适性。

2.3.2 中水回用

综合交通枢纽建设项目采用中水作为室外绿化及道路洒水,节约自来水的用量。在污水处理站内建中水处理O备,以污水处理站出水作为中水原水,经中水处理设备深度处理,达到中水用水水质标准之后,通过加压泵将中水送到机场中水管网系统,其中水产水量约为5000 m3/d。回用中水主要供给对象为机场绿化、浇洒道路、洗车、景观环境用水,节约市政用水量。

2.3.3 雨水利用

重庆夏季暴雨强度大,其暴雨强度公式为:

q=2509(1+0.845lgP)/(t+14.095)0.753(L/S・hm2)

为了减少暴雨时的径流量,综合交通枢纽采用屋顶绿化、雨水花园、透水地面等方法来消纳地面径流雨水。为保证积水在24 h内渗透完全,种植土均采用沙壤土,深度0.6m,渗透系数不小于10-6 m/s。同时,为保证屋顶绿化在顶板上不集水,在侧墙挡板上设过水孔,并堆放滤水石(防止大粒物质堵塞管道),将雨水排入屋面天沟,随即通过管道接入地面雨水检查井。其系统剖面见图3。

2.3.4 节水器具及设备

公共卫生间采用红外感应恒温龙头洗手盆、感应式冲洗阀小便器、大便器等能消除长流水的水嘴及器具。

(1)大、小便器采用节水型产品,坐便器每次冲洗水量不大于6 L,小便器每次冲洗水量不大于3 L,蹲便器每次冲洗水量不大于8 L。坐便器采用隐藏式水箱感应冲洗;小便器采用壁挂式小便器,本体自带水封,配感应冲洗阀;蹲便器采用自带水封蹲式大便器配隐藏式水箱感应冲洗。

(2)洗手盆采用台下式,配恒温感应水龙头。在提高使用舒适性的同时,还可以尽量保持便器的卫生,做到人走水停,节约用水。感应龙头在不同的供水压力情况下,出水量应稳定,最大出水量应≤4 L/min。在水压范围在0.1~0.8 MPa内能够正常使用,最大流量不大于0.1 L/s,离开使用状态后2 s内和非正常供电情况下自动关闭。给水水嘴采用密封性较好的陶瓷阀芯并能限制出流流率的节水水嘴。

(3)淋浴设备电热淋浴器采用恒温热水器,避免混合龙头调温浪费水和能源。各处分散淋浴器采用市售成品即热式电热淋浴器,每个功率16 kW,就地提供热水。对于淋浴器数量较多的集中浴室,设置容积式电热水器提供热水。集中浴室每间设计小时耗热量为220 kW,最大小时热水量为3600 L/h,采用3个75 kW的容积式电热水器提供热水,每个容量为455 L,贮热量不低于20 min的设计小时耗热量。

(4)容积式热水器及热水管道均作保温处理,减少散热损失。容积式电热水器采用搪瓷内胆防腐,聚氨酯整体发泡保温。热水系统供回水管道均采用橡塑保温材料进行保温,设于墙体内采用覆塑型薄壁不锈钢给水管,不再另外设保温。

(5)其余的器具,对于后续进入的管理部门或入住的商铺严格要求其采用节水型电器,如节水洗衣机、洗碗机等。

2.3.5 其他节水及水资源利用技术

(1)计量系统。在综合交通枢纽不同区域的每个楼层的水表集中设置在各层水管井内;商业部分每个卫生间生活用水和冲厕用水分别各设1只水表。水表选用高灵敏度计量水表,减少计量误差。

(2)检查井。对于污水而言,砖砌井易形成泄漏污染地下水资源。夏季暴雨时,雨水会通过砖砌井进入污水管网,造成污水处理厂超负荷运行,增加处理成本。针对绿化区域内的检查井采用一体化塑料检查井,其井体质量轻,与塑料复合给排水管材连接方便可靠且不易渗漏。其井盖为花盆式,即在上方可种植花草,隐藏井盖,使绿化形成一片,美观效果大幅度提高。

3 结论

在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不同的建设阶段,提前考虑和运用相关绿色理念及绿色技术,并严格按照绿色建筑节水要求施工。针对给排水的不同系统,采用高效的水管理办法及技术措施,将综合交通枢纽融入可持续发展建筑,打造绿色、环保、节能的典范工程。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2]闫高峰.对发展绿色建筑的一些认识和探讨[J].山西建筑,2012,38(13):281~282

绿色建筑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评价体系;设计实践;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1、我国绿色建筑设计实践发展概况

二十一世纪以来,可持续发展、节能、环保观念与实践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特别是对资源和环境方面有着重大影响的建筑领域,所以以绿色建筑设计为指引,促使建筑业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已经成为我国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从大方向上在“十一五”期间,为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节能减排工作格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启动了“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和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的建设工作。自2008年开始组织实施绿色建筑和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以来,得到了地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工程建设、设计、施工单位和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有157项工程列为住房城乡建设部年度科学技术项目计划——绿色建筑和低能耗示范工程项目。示范项目覆盖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示范面积2868万㎡,项目类型包括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和工业建筑。

由于绿色建筑理念在我国发展较晚,绿色建筑技术开发较国外大大落后,包括建筑设计人员在内的许多人对于绿色建筑的概念及实质混淆不清,再加上一些存商业目的的的蓄意炒作,导致我国绿色建筑在这十几年的发展中陷入许多误区,所以设计实践急需成体系的一套控制评价系统去指导检验绿色建筑实践,同时也为建筑市场提供制约和规范,促使在设计,运行、管理和维护过程中更多考虑环境因素,引导建筑向节能、环保、健康、舒适、讲求效益的轨道发展。正因为如此我国正在发展与完善自己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2、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发展现状

伴随着绿色建筑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深入,以及相关设计与检测方式的不断更新与进步,绿色建筑的评价工作已经在国际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下面对近期各国建筑评价一般内容和方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就此分析了我国近几年来在绿色建筑评估方面的发展情况。

如果对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发展进程进行划分,那么从上世纪 90 年代初开始,国际绿色生态建筑的评价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1)早期,绿色建筑产品及技术的一般评价、介绍与展示;(2)中期,建筑方案环境物理性的模拟与评价,(3)近期,建筑整体环境表现的综合审定与评价。我国虽然可以借鉴国际上已有的先进经验,但是由于国家经济水平、社会发展阶段性问题等限制,绿色生态建筑评价工作在实际应用、技术研究和政策制定上处于不平衡的发展阶段。目前, 各国绿色建筑评价的主要内容有五类指标:环境、健康、社会、规划、设计、以上指标又可分出子项和次子项等多个层次,包括几十到几百条细则,定性和定量数值几十到上千条不等。在评价机制各国在绿色生态建筑评价方式中所采用的评价机制也不完全相同, 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确定评价指标项目,其次对以上确立的各项指标项目确定评价标准。

近几年来,我国许多专家学者对绿色生态建筑评价体系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探索性实践开发,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研究成果,各类评价体系应运而生,按照评价对象主要可以将它们分为三类,分别是住宅类、特型类、综合类。其中住宅类体系名称有:生态住宅(住区)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标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绿色生态住宅建筑要点及技术导则、上海市生态住宅小区技术实施细则四种。住宅类评估对象为住宅/住区。特型类体系名称有:

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上海世博会绿色建筑标准。特型类评估对象为奥运建筑(包括奥运园区、体育场及配套建筑)世博会相关的建筑类型。综合类体系名称有: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中期汇报稿)、北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浙江省绿色建筑标准四种。综合类评估对象为公共建筑、住宅建筑。

三、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与设计实践的协同发展

从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出,由于建筑技术的日新月异和人类生活理念的改变,绿色建筑设计也在不断的发展进步。通过绿色建筑实践应用对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进行检验,一方面可以为其提供宝贵的实际数据和经验,同时设计中对新技术的采用及设计理念的转变,也促使评价体系不断更新。另一方面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对绿色建筑进行评判的标准规范,从原理上可以看作是一种“法则性设计”法则性设计的方式随着建筑业法制法规的日益健全,已经成为相当普遍的设计方式。目前,许多国家都以规范的形式使建筑寿命和可靠性问题的解决方式制度化——通过规范制定设计和施工的安全标准,使得建筑从设计阶段即可按设定的目标采取相应的适当措施,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另一方面,法律法规本身基于对已有建筑经验进行总结,对新的建筑设计确实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一些系统性很强的设计规范(例如医院、剧场、体育场)甚至影响着设计的全过程。绿色建筑设计作为一种应答式设计,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和相应理念对具体环境和要求进行应答。而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所采用的评价方式实际上也就是从系统上对各种生态问题进行了解答。包括对因地制宜、环境气候、能源运用等问题等都进行了较为全面地回答。因此,以其为标准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的研究也是切实可行的。当前很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地区由于评价体系相对完善而且历史较长,在反复的实践应用中已经摸索出以相应评价体系为依据的设计思路和系统方法,并进行了相应的实践检验。相比之下,我国绿色评估起步较晚,而且由于很多评估标准自身不够完善或实践推广较慢等原因,对于绿色建筑设计多数仍仅作为后评估,基于评估标准的绿色建筑设计理论探讨仍处于起步阶段。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由于提供了完善的指标内容,可以在建筑设计阶段作为一个清晰的框架,整体考虑场地选择及设计、建筑的设计、建造过程以及建筑运行与维护的诸多问题,从而指导和贯穿整个项目的绿色设计过程。这些指标比一般的建筑规范从更明确的环境角度确立了标准和目标,建筑师在设计决策阶段就能够迅速了解如何采用某一项措施使得建筑环境状态受益。绿色建筑设计与通常的建筑设计相比,具有更为丰富的内在含义,绿色建筑的设计过程要求“每个产品、过程和步骤必须从包括绿色和人类健康影响的决策新视角进行分析和评论。”从下面的绿色建筑决策模型可以看出,绿色环境和人类安全开始介入设计并影响决策效果,而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建立使得这种决策理念更为规范化、制度化,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具体设计要求,它强化了绿色建筑设计与普通建筑设计的差异性,从而促使绿色建筑设计根据评价体系要求对设计原则和方法进行相应的调整。

四、展望与总结

综上所述,基于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绿色建筑设计研究必须重视实践过程和评价体系的互动,以实际工程为依托,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评估体系,改进设计方式方法,并在实践中再次彼此验证、总结、提高。

参考文献:

[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绿色建筑和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06

绿色建筑总结范文第4篇

我国目前的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0%左右,建筑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几乎占到了50%以上,建筑节能已迫在眉睫。

“钢结构建筑是实行建筑节能代表性的项目,其具有显著的绿色建筑特点。”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会长、原建设部总工程师姚兵如是说。在钢结构领域,与姚兵持相同观点的专家不乏其人。

建筑节能已成共识

资料显示,我国目前的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0%左右,建筑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几乎占到了50%以上,建筑节能已迫在眉睫。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有20亿m2左右的新建建筑消耗着世界上40%左右的水泥和钢材。据悉,欧美国家(地区)建筑的平均寿命在80年以上,而我国建筑的平均寿命只有50年。在如火如荼的建设潮中,“短命建筑”层出不穷,大量的“青壮年”建筑被迫“英年早逝”。人们在炫耀GDP的同时没有意识到越来越多的建筑垃圾给社会、给子孙后代留下的灾难。

可喜的是,发展绿色建筑已明确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材料等产业。扩大技改专项资金规模,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节能减排的关键是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要抓紧制定出台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方案,加快理顺能源价格体系。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突出抓好工业、交通、建筑、居民生活等重点领域和干家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减排,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

2011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了《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要求,建筑产品施工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0%,钢结构工程比例增加;新建工程的设计符合国家建筑节能标准要达到100%,新建工程的建筑施工符合国家建筑节能标准要求。规划要求提高建筑构配件的工业化制造水平,促进结构构件集成化、模块化生产;鼓励和推动新建保障l生住房和商品住宅菜单式全装修交房。相关政策的出台已充分表明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建筑节能方面的决心。

钢结构与绿色建筑

欧洲称绿色建筑为生态建筑或可持续建筑,美国称之为绿色建筑,中国给绿色建筑的定义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沈祖炎说:

“我国建筑业近年来一直是能源、材料、水和其他资源的使用‘大户’,发展推广应用钢结构完全符合国家着力提倡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倡议,符合当前国家对建筑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沈祖炎为钢结构建筑总结出“轻、快、好、省”的四大特性。轻——钢结构建筑具有轻质高强性。钢结构住宅的重量是钢筋混凝土住宅的50%左右,使用面积比钢筋凝土住宅提高4%左右。快——钢结构建筑的工业化程度高,工期短。同等条件下,钢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施5252期相比,钢结构仅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1/3~1/2。好——钢结构材性好,可靠性高。在国内外的历次地震中,钢结构是损坏最轻的结构,已被公认为抗震设防地区特别是强震区的最合适结构。省——单纯从目前材料价格上看,钢结构比混凝土结构造价要高,但钢结构比混凝土结构建设速度要快50%左右,这会节省很多时间成本,而且房屋整体重量也比混凝土结构轻50%以上,这样基础处理、运输量成本都会下降。建造房屋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设计、制造、运输、安装、维修和管理等诸多环节,因此,从整体上看钢结构更“省”。此外,钢材具有可回收再利用的特点,相对于目前普遍使用的其他建筑材料,其最有利于节能、节材、节水和节地。沈祖炎对钢结构建筑简明扼要的总结,与绿色建筑的特征相当吻合。

浙江省钢结构行业协会会长、汉嘉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方鸿强结合钢结构特点,以绿色建筑为主题,提出了“零资源、零能耗、零排放、零污染、零工地、零距离”的建筑设计理念,并将此运用在目前国内在建的最大钢结构住宅小区——万郡大都城住宅项目中。作为万郡大都城住宅项目的总负责人,方鸿强非常看好钢结构建筑走产业化之路。在万郡大都城住宅项目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方鸿强充分发挥钢结构建筑体系的套型结构可适度改变、非承重部件可更换和钢材可回收再利用的三大优势,按照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以“六个零”为设计标准,建立从规划、设计、建造、使用和拆除的建筑全生命周期开发与建设全新模式,设计和建造新一代满足工业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生产的现代化钢结构住宅建筑产品。万郡大都城的模式为加快住宅产业化进程、改变传统住宅生产方式、推进节能降耗和绿色低碳的环保建筑起到十分重要的示范作用。

政策为绿色建筑护航

据方鸿强介绍,2011年8月1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已率先颁发了《关于积极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的总体目标是争取到2015年,全社会绿色节能意识明显增强,在全国率先基本形成绿色建筑发展体系,实现从节能建筑到绿色建筑的跨越式发展。建筑材料循环利用范围和比例进一步扩大,新建建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总消耗比现有水平下降10%。住宅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住宅产业化项目建筑面积占当年竣工住宅建筑总面积的比例达到35%以上。

绿色建筑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低碳理念;绿色建筑;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F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1

一、低碳理念与绿色建筑的内涵

1.低碳理念。随着温室效应及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日益严峻,“低碳”生活与生产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低碳理念深入人心。所谓的低碳理念,就是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降低含碳类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利用可再生资源或开发新能源来实现经济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在低碳理念指导下,绿色建筑的概念应运而生。

2.绿色建筑。绿色建筑,顾名思义,要求在自然、环境、人类和谐发展的基础上,在建筑物寿命周期内节约各种有效能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及各种建筑材料),从而达到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为人类提供健康的生存空间。绿色建筑追求的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如光能,风能,生物能等物质能源,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以避免人们在高速发展经济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绿色建筑的费用从全寿命周期费用分析角度来看,包括投资、能源、非能源运营、维护和废除或拆迁上的费用。从要素上可以分为,材料含能、运营方式和建筑的耗能、建筑后期处理三个部分。其中:材料含能是指建筑系能量的部分输入量。高含能材料导致更少维护费用以及更高循环利用率和回收率。所以最优的选材会有效降低材料含能,实现成本的极大降低。运营方式和建筑的耗能可以理解为通过整体和细部节约措施的有机组合,如制冷和照明节约方案为绿色建筑节能。建筑后期处理是指技术过时、建筑功能废弃和物理衰退造成的改造和更换等。在最开始设计时应当考虑建筑的长寿和多适用性、节约建筑后期处理的成本。

二、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

1.我国绿色建筑的起源。我国传统的建筑,都属于高能耗建筑,具体表现为投入多,消耗大,排放高,效率差,它以高碳含量的排放物为代价,换取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产生的温室气体占全国排放量的四分之一,而在我国北方的取暖期,含碳物质排放量更超过世卫组织标准的数倍。为响应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的低碳理念,我国开始了绿色建筑的发展道路。

2.我国绿色建筑的现状。虽然绿色建筑的概念已在国内广为流传,但在实际的发展中,开发建筑单位为博取消费者关注,往往只是打着“绿色”的旗号,将园区简单绿化植被环境夸大宣传,歪曲绿色建筑的实质,故意误导消费者,达到追求最大效益的目的。这与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相去甚远。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在政府推广节能绿色建筑力度不够的情况下,建筑者无法真正掌握绿色建筑的内涵,无法潜心钻研相关建筑技术,更因担心发展绿色建筑的成本投入情况及未来收益,因为害怕风险过大而不愿意真正研究该行业的发展前景。

因此,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根本,还在于使开发商建造者和使用者在经济利益方面取得认知,这也是绿色建筑在我国发展的关键。

三、低碳理念下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分析

低碳理念下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为传统的项目经济增加值和碳排放减少经济效益之和的现值。具体而言,绿色建筑要采取有无对比法来衡量其采用绿色技术的效益,选择合适的经济评价指标和参数,即用其与没有采用绿色低碳技术的建筑的经济对比量进行分析。可以用市场价值法来衡量经济效益,即用采用低碳理念下绿色技术后的经济效益与没有采用绿色技术之前的经济效益之差额,作为环境价值的计算方法。

其中低碳理念下绿色建筑的直接费用包括:建筑项目一次性投资、运营费用;委托人占据的成本;残值等等。

间接费用为项目建设给环境带来的环境损失。包括:环境污染的预防投入;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投入;环境污染治理投入;管理与科技投入等等。

低碳理念下绿色建筑的直接效益包括:绿色建筑的采用投资回报;绿化面积;资源有效利用;回收价值等等。

对于低碳理念下绿色建筑,直接效益也可以用采用绿色技术后,每年节约下来的能源和资源价值之和来计算,例如水电能源和土地面积等,其明细项为:空调开放节约的能源总量乘以空调开放时耗费资源的价格、采暖热能排放量节约的总量乘以采暖节约热能的价格、蓄能节约的能源总量如地热太阳能等乘以蓄能节约采暖价格、照明节约的能源总量乘以照明节约的能源单价、节约用地总量乘以土地单价、节约用水的总量乘以水单价、废污水回用的总量乘以中水水价。

这些明细项之和即为低碳理念下绿色建筑的直接效益。

间接效益即为给社会其他成员带来的经济、健康上的效益,包括:绿化对小范围空气的净化、氧气的排放、对人体健康有利的环境和空气质量的改善等等。

间接效益可以用机会成本法和替代市场法来衡量:机会成本法在绿色建筑开发领域是指未来一段时间内保护(不开发)原有环境系统得到的净效益的现值,如果预测开发工程在产生正效益的现值,超过保护(不开发)原有环境系统得到的净效益的现值,那么应当选择开发。

替代市场法在绿色建筑开发领域,是指借助周边房地产或其他商品服务市场信息间接地估计环境质量变化的带来的损益。

四、总结

在低碳理念指导下,绿色建筑不但能够充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来进行开发建筑,减少能源浪费与污染物排放,更能够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实现人类与自然共同的可持续性发展,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