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措施

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措施

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企业;财务;防范

一、财务风险的识别与确认

财务风险识别是对其进行管理的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由于风险常常隐藏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因此识别财务风险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和手段。风险识别主要包括收集信息资料、分析不确定性、确定风险事件、编制风险识别报告等内容。

财务风险识别的方法有风险分析问卷、核查表法、财务报表法、流程方法、现场视察、合约分析、损失记录分析、事故报告等方法。风险分析问卷和核查表法一般是通过进行文件整理、面谈和检验以获得财务风险性质和来源的资料。财务报表法是通过分析企业的各种财务报表,逐项检查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财务预算以及企业资源的应用消耗等情况,以此来判断企业承担的财务风险及其程度。流程方法是通过研究企业的业务范围及操作流程,进而确定具体环节中是否承担着某些财务风险的方法。现场视察是风险管理人员必须进行的过程,通过现场视察,检查企业的设施、设备、生产经营进展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来识别潜在的财务风险。合约分析是通过分析企业与不同主体签订的各种不同形式的合约,检查合约界定的双方权责范围,恰当的合约签订可以有效的保护企业财务利益和权益。损失记录分析法是指风险管理人员可以从过去的损失记录中分析损失发生的原因、性质、程度和影响范围。事故报告法需要企业建立有效的机制,把日常的损失及伤亡事故详细记录下来,风险管理人员通过检查损失及伤亡事故记录来掌握整个事故的全面资料,确认财务风险损失的程度及影响范围。

二、财务风险的分析与评价

当企业的财务风险确认后,需要对其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价,对于风险的规律性进行研究和量化分析。事实上,能够识别罗列出的企业每一个风险都有自身的规律、特点、影响范围以及影响后果,它们的影响后果以货币单位来度量,最终转化为企业的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分析的内容包括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时间分析、风险的影响和损失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分析、风险级别、风险的起因和可控性分析等内容。对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时间进行分析即分析风险可能在生产经营周期或施工项目的哪个阶段、哪个环节上发生。有许多风险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建筑企业有的风险直接与具体的工程活动相联系,这个分析对于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有很大的作用。

对于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和损失进行分析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建筑企业面临各种风险,各种风险之间相互作用可能会导致财务风险发生。有的风险影响面小,有的风险影响面很大,可能引起整个施工工程的中断或报废。有的风险之间常常是有关联的,例如,某个施工工程活动因为财务风险的存在,受到干扰而拖延,可能会影响到后续的其他活动。对建筑企业而言,经济形势的恶化容易引起物价上涨,一方面可能会导致业主支付能力的变化,另一方面可能会影响建筑工程材料物资的采购、员工薪酬及各种费用支出,最终会影响整个工程的工程费用。财务风险的影响一般通过以下过程分析:首先,考虑正常状况下,假设没有该财务风险的情况,如建筑企业的工期、成本费用和收益情况;其次,考虑财务风险,看施工过程、施工消耗等各个方面有什么变化;最后,两者的差异确定为财务风险的影响。

由于财务风险因素很多,涉及很多方面,人们并不是对所有财务风险都予以十分重视,通常对财务风险进行评级,考虑财务风险的损失以及发生的概率,计算财务风险损失期望值,一般而言,发生的概率很大而且损失金额很高的风险,要重点防控,对于发生的可能性一般而且损失也一般的风险,企业要进行一般防控,对于发生的可能性很小而且损失也很小的风险,企业可以不予考虑。

对于风险的起因和可控性进行分析,是风险预测、风险防控、风险责任分析等工作的前提。有的财务风险企业可以进行控制,减小其发生的可能性;有的财务风险企业对它的发生与否却无能为力。企业需要根据财务风险的可控与否选择不同的风险应对策略。

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方法包括财务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杠杆分析法、敏感性分析法、决策树分析法、因果分析法、价值分析法、变量分析法等方法,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可结合自身特点选择使用或组合使用。

三、财务风险应对策略

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措施范文第2篇

一、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概述

(一)财务风险概述

狭义的财务风险也称为传统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传统财务风险实质上是指流动性风险,是一种资产负债结构性风险,很难在市场上化解,只能通过不断调整资产负债匹配关系来解决,如采取建立流动性资产组合等措施。

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财务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的不确定性。这样财务风险的概念得到更为广泛的外延,涉及资金筹集、投资、占用、耗费、回收、分配等各环节,包含了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收回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及营运管理风险等。广义的财务风险理解有利于经营者充分和完整地认识财务风险的宽度与广度,更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理念。

(二)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的目标和功能

由于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决定了财务风险不可能被完全防范和管控,必须理性认识风险防范和管控的目标。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的目标应是协调企业财务风险容量(risk appetite)与战略,增进风险应对决策,抑减经营意外和损失,识别和管理多重贯穿于企业的财务风险,积极实现机会,协调企业改善资本调配。

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系统应具有如下功能:一是监测功能;二是诊断功能;三是免疫功能。

二、建设投资企业风险防范和管控现状的分析

建设投资企业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等项目建设业务,具有投资建设项目具有较强的计划性、投资建设周期长、一般都会跨会计年度、投资金额巨大、投资建设项目业务复杂、财务杠杆率高等特点。

经作者对所在地区建设投资企业进行的调查发现,这些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大都存在如下问题:

(1)没有全面风险管理的企业文化基础,风险防范意识较弱,仅将财务风险狭义理解为财务支付困难的流动性风险。

(2)企业没有将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措施整合成为一个有机系统,没有量化的、科学的风险识别手段和评估方法,风险应对措施粗放,缺乏事前预警和事中诊断能力。以主观判断为主的风险识别工作失误率较高,往往是在企业财务风险发生之后才被动采取补救措施。

(3)企业的突发财务风险应对能力不足,没有建立应急反应机制,若发生对外担保、未决诉讼等或有事项形成的重大风险,往往会使企业陷入严重危机。

(4)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方法落后,风险防范机制僵化,有的企业甚至还在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资金管理方式和方法,严重不能适应企业不断发展和业务拓展的新常态。

(5)重大投资或融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中,没有进行必要的财务风险研究,造成财务风险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三、基于某建设投资集团公司的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分析

(一)实施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的基本情况

2014年,某建设投资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建投集团)部署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系统,防范和管控目标为“及时识别风险、客观评估风险、科学应对风险,重点防范筹资风险,合理保障资金链安全,为企业价值创造活动提供安全保障”。

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系统的基本思路:首先筛选与财务风险相关的财务指标,建立以财务指标为基础的评测指标体系;然后,根据评测指标的重要性与相关性配置权重进行综合评分;再后,按综合评分分析财务风险发生的置信区间;最后,根据风险等级确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二)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系统的内容

1、评测指标体系

对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及发展能力等四个方面进行定量对比分析和评判,每个方面由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构成,以修正指标对基本指标的评价结果作进一步的补充和矫正。

表 1:财务风险评测指标权重分配计算表

(1)偿债能力指标选取“资产负债率”和“已获利息倍数”作为基本指标,选取“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或有负债比率”作为修正指标。

(2)盈利能力指标选取“净资产收益率”作为基本指标,选取“销售(营业)利润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成本费用利润率”作为修正指标。

(3)营运能力指标选取“总资产周转率”作为基本指标,选取“不良资产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作为修正指标。

(4)发展能力指标选取“销售(营业)增长率”作为基本指标,选取“销售(营业)利润增长率”作为修正指标。

2、财务风险评测指标按权重综合评分

评测指标实行100分制评分,指标权重依据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和各指标的引导功能设定,将偿债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发展能力指标权重分别确定为50%、20%、20%、10%。

3、指标评分方法

根据企业实际值与全国国有企业行业标准值对比,按照功效系数法计算指标测评分。功效系数法:各项指标的评价档次分别为优、良、中、低、差五档;对应五档标准值赋予五个标准系数:1、0.8、0.6、0.4、0.2;按以下方法对每个指标计分:上档基础分=指标权数×上档标准系数、本档基础分=指标权数×本档标准系数、调整分=(实际值-本档标准值)/(上档标准值-本档标准值)×(上档基础分-本档基础分)、单项指标得分=本档基础分+调整分;总得分=∑单项指标得分。

4、测评标准值确定和修正

财务风险测评行业标准值根据国务院国资委的年度《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选择确定,企业根据本地区和本企业实际情况进行适当修正,经董事会批准后应用。

5、财务风险等级和置信区间

根据评价分数结合定性分析,确定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置信区间并推定风险等级:得分X|85分,发生财务风险的置信区间处于[0,15]范围为“优质”级别;得分X为70≤X

6、定性分析补充验证

当置信区间推定财务风险处于“中性”、“危险”、“高危”等级别时,采用定性分析法进行补充验证,避免出现错报或漏报。

财务风险联系会议制度。由财务总监召集,财务与各业务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召开会议,通过沟通验证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危害程度。

外部专家调查咨询意见。组织外部财务、法律等各领域专家运用专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直观的归纳,对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概率及危害程度提出咨询意见。

“四阶段症状”分析。对照财务风险“病症”特征,判断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可能所处的阶段。

7、财务风险应对机制

(1)当企业处于“优质”或“良好”风险等级时,一般不需要采取特别措施;

(2)当企业处于“中性”风险等级时,列为关注,将财务指标采集频率提高到每周一次,与业务部门协同进行风险跟踪;

(3)当企业处于“危险”风险等级时,启用风险应对和化解措施,将财务指标采集频率提高至三天一次,向管理层提交风险报告,控制非主业投资、对外兼并收购、固定资产投资、债务融资等事项;

(4)当企业处于“高危”风险等级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或申请外部救助,测评数据转为实时更新,成立由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组成的“危机管理委员会”监管企业财务风险危机处理事宜,停止非主业投资和非日常经营性的重大支出事项,严格控制主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日常经营支出。

四、建设投资企业风险防范和管控改进建议

企业应从战略管理的高度建立风险导向型的企业管理理念,将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纳入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范围扩展至筹资风险、营运资金风险、并购风险、跨国经营风险等全领域。

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应建立财务指标分析为基础指标体系,通过量化的指标评测和常态化的监控机制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有效识别、科学评估,还需建立硬性约束,使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工作日常化、规范化。

企业充分应用计算机等新技术,建立信息化的程序软件实时采集和计算相关数据,及时预警,并在风险应对的各个关键环节规定量化的反应时间,建立应对财务风险的快速反应机制。

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 成因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5-119-02

一、财务风险概述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各项财务活动时,各种难以预料和不易控制因素带来的财务成果不确定性,使得财务成果和经营状况与企业财务目标相偏离。从财务管理过程看,筹措资金、长短期投资、资金回收和分配利润等环节都可能产生风险。因此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增强防范意识,最大限度降低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财务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管理职责不清,财务独立性不够。首先,财务人员的绩效考核、薪金报酬、职称评定、晋升调动等都涉及到日常评价。这种日常评价并没有因为财务管理的特殊性而与其它部门有所区别,造成财务人员受制于行政领导。其次,审计制度容易受利益驱使。出现审计人员按领导意图走过场,造成“财务管理跟着会计核算走,会计核算跟着领导意图走”的现象。最后,企业往往未针对财务风险管理的职能描述和职责要求,设计合理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2.缺乏风险管理手段和人才,风险管理技术落后。对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可以解决企业资金的沉淀和闲置,降低财务风险。但实践中缺乏先进管理模式,信息技术不健全等问题,导致解决资金分散占用时矛盾重重。缺少能胜任专业性强,管理领域宽泛的风险管理专业人才,又造成了风险管理技术的相对滞后,风险预测能力、定量分析能力和全面风险管理能力薄弱。另外,风险信息标准和传送渠道不健全,导致风险管理缺乏充分的信息支持,影响企业对风险信息的统一认识和管理。

3.事前忽视整体战略,缺乏主动性。一方面,许多企业未在事前通过整合资源,系统考虑风险组合,理清风险发生规律,从而制定出规范严谨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另一方面,风险意识淡薄,主动性差。未形成定期评估机制,缺乏对风险的必要识别。出现财务风险后,企业才忙于救火,将大量精力投入到具体风险事务中,往往造成被动局面,影响管理效率和资源分配。

4.事后应对措施不完善。首先,财务风险发生后,应对基本以回避和接受为言,甚至部门和岗位之间互相推诿,应对措施消极;同时只强调纯粹风险的规避,缺乏对机会风险的合理管理。其次,应对措施单一。发生财务风险后,仍未系统梳理组织结构、厘清职责,处理方法随意性大,操作程序不清,往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最后,对剩余风险缺乏应有的认知。财务风险的发生往往不是独立的,深入分析风险发生的原因,对风险进行再审核和再评估,充分估计剩余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才能最大限度规避风险的再次发生。

三、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1.宏观环境的影响。财务宏观环境是指对企业财务活动产生影响的外部环境,一般包括经济、法律、市场、社会文化及资源环境等因素。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把握的,它可能为企业带来机会,也可能导致企业面临财务威胁,由此带来财务风险。

2.财务管理水平的影响。

第一、筹资决策不当。筹资决策失误引发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筹资规模不当,资金来源结构不当和债务期限结构安排不当三个方面。如果筹资规模大于企业投资规模的要求,不仅会造成资金闲置,还会增加资金成本,引发财务风险。资金来源结构中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比例不恰当也会引发财务风险。借入资金比例越大,资产负债率越高,伴随的财务风险就越大,甚至还有可能导致破产。就债务的期限结构而言,长短期负债比不合理会加大企业债务筹资风险。如果大量举借短期借款用于长期投资,短期借款到期又先于投资回收期时,企业就会难以按期还款,财务风险应运而生。

第二、营运能力不理想。营运能力反映有效利用企业资本的程度,营运能力强则资产利用效率高,营运能力差则可能引发财务风险。强有力的营运能力是企业按时偿付到期债务的主要资金来源和保证,能及时偿债的企业,可树立值得信赖形象,进而增强企业的筹资能力;而当一个企业资本营运出现问题时,表明资产出现闲置,可能会缺少足够的流动资金偿还到期债务和再投资。

第三、盈利能力不强。盈利能力是企业长期、稳定的现金来源,也是企业偿债和信用的保障。从长远看,要想抵御财务风险、远离财务危机,企业必须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盈利能力越强,财务基础就越牢固,对外筹集资金的能力和清偿债务的能力也越强,企业引发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就越小。

3.企业治理结构的影响。企业治理结构是指企业规范不同权利主体之间责权利关系的制度安排。治理结构还会影响到企业内部监督机制、激励机制及风险分配等制度的形成。企业治理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还影响到风险发生后控制的难易程度。企业治理结构成熟,各经营环节井然有序,则财务风险发生可能性小,控制较为容易;治理结构不成熟,则经营活动运转不流畅,财务风险管理难度加大。

四、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建议

1.增强风险意识。企业管理者和财务管理人员是财务风险的主要应对主体,加之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的每个方面。企业管理者和财务管理人员应当防患于未然,从思想上树立风险意识,从行为上保持严谨作风,坚持谨慎细致原则。一方面提高决策水平,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预测决策在施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未雨绸缪。另一方面,建立风险调查制度,在财务风险辨识的基础上,尽量采用定量分析方法,运用科学模型进行分析,以探寻风险根源,对短期内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进行风险排序。

2.完善风险应对体系。

(1)预警指标体系。建立预警指标体系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充分利用市场调查报告、会计报表等工具,分析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以及发展能力等指标。采用科学方法作横向、纵向等多维度比较,预测企业在哪些方面有可能发生财务风险。同时针对风险来源,进一步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完善预警指标体系。有了完善的预警指标体系,在风险未发生时,可趋利避害,提前化解风险;如风险不可避免,则在预警体系的指导下可提升风险处理水平。

(2)风险应对体系。发生财务风险后,积极有效地应对可降低风险危害程度。首先应当正确评估风险,区别财务风险类型,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风险评估是制定和操作风险管理策略的基础环节,直接关系到整个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其次应当积极应对,准确衡量影响程度,完善企业风险信息标准和传送渠道,妥善处理风险带来的后果。最后,应当重视剩余风险,重视风险应对的成本效益,重视考量应对措施是否与企业经营和管理特点相适宜。

3.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筹资决策不当,营运能力不理想、盈利能力不强等是引发财务风险的直接原因。因此,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是有效规避财务风险的主要手段。首先,应当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负债融资能为企业带来财务杠杆效应,也会带来债务风险,根据企业发展规划和自身偿债能力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能从源头上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机率。其次,应当降低筹资成本。金融市场竞争剧烈,筹资成本过高也会影响企业资金运营效率。充分利用现代金融工具,比对各大银行的优惠条件,可以趋利避害,降低筹资成本。最后,应当慎重投资。对投资活动报以慎重态度,充分考虑投资过程中的风险,通过调查进行可行性分析,可降低由于主观原因引发的投资风险;合理搭配长短期投资,根据企业资产运用水平决定投资种类结构和期限结构,可降低由客观原因引发的投资风险。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

2.王晋汾.浅议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改善[J].财务与审计,2006(3)

3.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课题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4.张敦力.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1

5.刘玉贤.论企业财务风险[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

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措施范文第4篇

在我国铁路行业政企分开改革以后,铁路行业市场不断发展,内部的竞争环境也日益激烈,铁路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特别是财务风险问题也越发严峻。要提高铁路企业的经营业绩,必须重视铁路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管理,不断提高铁路企业的财务管理科学化水平,进而增强铁路企业的财务风险应对能力,促进铁路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二、铁路企业主要财务风险及其成因分析

(1)筹资风险问题。筹资风险主要是指企业由于借入资金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和利润的可变性,铁路企业大多是国有企业,在铁路政企改革以后,企业经营发展受到前期铁路行业项目建设的影响,普遍存在着较大的资金缺口,有着强烈的筹资需求。但是在铁路企业的筹资活动开展过程中,如果铁路企业筹资出现了过度负债经营、筹资成本过高且投资利润不确定、筹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不仅会造成财务杠杆作用难以发挥,而且会由于财务杠杆的反作用,造成企业不良资产增加,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加重企业的经营困境。

(2)投资风险问题。投资风险就是企业通过货币资金、实物资产或者是无形资产开展的投资活动,如果投资项目由于管理不善而造成投资收益目标无法实现,进而导致发生经济损失的可能性。铁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势必需要扩张企业规模,特别是通过多元化的经营进行扩张,这就会牵扯到企业的投资活动,如果投资管理阶段的管理措施不当,则非常有可能出现投资风险问题。

(3)经营风险问题。经营风险主要是指企业的销售风险以及信用风险等有可能造成企业出现大量应收账款以及存货的风险问题,导致企业的投资无法转换成为受益,影响铁路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甚至是造成企业的严重财务危机。

(4)收益分配风险问题。收益分配风险主要是指由于不科学的收益分配方案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的不利影响。铁路企业的收益分配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收益确认的风险,像是纳税时间的把握、会计方法的选择等;另一方面,在铁路企业的收益分配方面,具体的分配时间、分配规模、形式等,都会对企业的资金筹措以及偿还能力产生影响。

三、铁路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一些铁路企业已经认识到了铁路企业市场化改革以后,铁路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管理的重要性,有的铁路企业为了应对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以及多元化经营战略,在企业内部也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财务风险识别与预警分析管理机制,对于防范铁路企业的财务风险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是整体分析,在铁路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风险控制管理力度不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铁路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见性不够强。当前在一些铁路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对外部市场环境的预见性不强,对于各种可能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的因素变化缺少必要的分析,特别是像当出现利率环境、市场环境变化时,一些企业仍然未能积极采取有效的财务风险应对管理策略,势必会增加铁路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这种对财务风险控制缺少预见性,导致了铁路企业难以快速准确的对外部环境做出风险应对管理,加大了铁路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2)铁路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控制管理体系建设不十分完善。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建立基于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特别是铁路企业如果进行多元化的发展战略,更应该具有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管理体系,以应对风险问题。但是目前,我国铁路企业在内部控制体系设计上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尤其是风险导向性不强,一些关键的影响风险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健全,影响了铁路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应对能力的提高。

(3)铁路企业财务风险监控管理措施尚不够全面。当前我国铁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控制管理意识不强,财务风险分析应对能力较差,而且对于企业内部的一些像经济业务核算、内部控制执行、资金授权审批等也没有相应的监控措施,造成了无法全面的对各项财务管理活动进行监控,导致铁路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风险问题时有发生。

四、铁路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应对策略

(1)增强铁路企业对财务风险问题的预见能力。防范铁路企业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要求铁路企业必须对财务风险问题有着敏锐的识别分析能力,这就要求铁路企业必须提高对财务风险控制的预见性。首先,铁路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外部环境的关注,提高对这些经济环境变化因素的分析能力,全面、准确、透彻把握外部市场环境因素,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突发概率。其次,铁路企业应该进一步的健全完善财务风险管理机构的设置,如果铁路企业规模、条件允许,应该在财务部门单设风险管理部门,集中分析处理财务风险管理方面的相关业务,以提高财务风险管理的专业化水平。第三,应该注重不断提升铁路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能力水平,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专业技能以及后续教育,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在财务风险管理上的全局观念以及组织协调能力。

(2)加强铁路企业的内部风险控制管理。防范铁路企业风险问题的发生,必须针对性的制定各项风险控制管理措施,提高风险应对的科学性。在筹资风险应对管理上,应该结合铁路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银行借贷、上市、金融证券、项目融资等融资手段。如果企业处于资本扩张阶段,应该尽可能地选择稳健的融资策略,充分考虑铁路企业的财务风险承受能力,合理调整融资资本结构;在投资风险的应对管理上,应该重点加强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分析以及财务风险论证分析,准确评估项目的投资收益以及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并加强对投资决策以及审批权限的控制,通过提高投资项目的质量来控制风险问题;在经营风险的控制管理上,铁路企业应该不断地提高资金的收回能力,不断地完善铁路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方面的制度建设,并严格划分好内部的未收款、拖欠款以及呆账,有针对性地制定应收账款回收策略,积极采取加大催缴、股权置换、与银行购买协议等方式,控制应收账款风险问题;在收益分配风险的控制管理上,应该全面综合考虑企业留存收益与股利之间的关系,既要激发股东及投资者的热情,同时也应该确保企业内部经营发展的需要。

(3)提高对铁路企业财务风险的监控管理水平。在对铁路企业的财务风险监控管理方面,首先铁路企业应该完善自身内部的财务信息报告管理制度,这也是财务风险监控以及防范控制的基础工作。财务管理部门应该及时准确的收集有关铁路企业财务状况、资金运作、现金流量、经营成果处理、会计信息报告等相关的财务信息,确保各类信息第一时间归集到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以便于财务管理及经营决策部门准确的开展经济评价,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其次,应该不断完善铁路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充分发挥审计在监督财务活动、防范财务风险方面的作用。在审计的开展过程中,应该确保审计的全面性,既要对铁路企业的经营活动开展持续性的监测,同时也应该针对个别项目进行独立性的评估,以便于及时发现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的问题,强化铁路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控制能力。

五、结语

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措施范文第5篇

我国物流企业大多采用传统的物流经营理念,从项目前期的销售到后期服务缺乏现代化管理理念,尤其在财务风险分析上缺乏科学的评估系统,无论是在信息资源的获取上,还是在同行业数据分析上都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和主观性。对于物流企业自身来说,不仅没有使得企业资金科学支配,而且某种程度上丧失了更多的营业市场。现阶段我国部分国有集团的物流公司由于下属机构较多,在资金整体整合上信息滞后,极易出现部分公司资源闲置而部分子公司在面临大项目时资金匮乏的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缺乏现代化财务管理系统,从根本上限制了物流企业在财务管理上的整体管控能力。

二、物流企业财务风险应对措施

1、梳理成本结构,加强资金类别管理

物流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在营业成本的构成上较为复杂,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财务管理者对财务风险在细节上的预测和管控,然而财务细节风险往往是整个企业资金链健康运营的最大隐患。因此按照物流企业在业务活动中所面临的实际活动性质,将企业的固有资金和流动资金进行清晰分类管理是降低财务风险的有效措施之一,这样可以给物流企业财务管理者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和分类管控的切入点,便于资金预算调整等。从物流行业特征上可以将业务分为销售环节、订单处理环节、仓库管理环节、货物运输环节以及售后服务环节等,因此可以将资金成本按照以上环节进行不同类别的管理和预算,根据企业总体的运营战略进行利润预算,从根本上避免了企业在成本使用上的“一刀切”模式所造成的缺陷,使得企业资金管理更加具体化,某种程度上降低了企业财务风险。

2、构建现代化财务风险评估体系

财务风险的最大源头是企业内部对资金的预算控制和风险预测的科学性,物流企业在财务风险预测与评估上必须依靠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来实现。一般地,科学的财务风险评估体系包括完整的信息资源获取系统、行业调研分析机构、资金回笼能力评估系统以及企业内部健全的监控机制等。从根本上说,构建现代化财务风险评估体系需要物流企业财务部门形成有机的监控体系,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尽可能获取广泛、前沿的行业资讯,再结合自身企业的运营能力制定最佳的资金分配制度。具体地可以根据物流项目的稽核标准,对所涉及的业务进行损益计算,将企业可流动的资金尽可能用于周转周期较短的项目,建立资金风险等级制度,通过专业核算对不同项目进行财务风险的等级定义,按照风险等级决定资金投入的力度,这样才能将物流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降至最低。构建现代化财务评估体系也是物流企业在财务管理上的预警体系,能够为企业运营提供直接的预警信号,这种措施有效的避免了现阶段我国物流企业在资金管理和分配上的滞后性和非科学性。因为我国物流企业存在的普遍现象是在资金投入上缺乏长期预算机制和有效的前瞻性战略目标,在风险评估环节上用到的现代化信息技术较少,这种管理模式不符合社会现代化发展的特征,因此构建现代化特色的评估体系是我国物流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3、加强业务质量管控,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物流企业从利润水平上来说处于较低的层次,目前国内大多物流企业自有资产相当有限,这也是物流企业自身的特点所致,涉及到大项目资金筹集时,往往面临的问题和自身企业的固定资产挂钩,譬如当企业处于竞争的关键时期时,大量融资是企业升级的新鲜血液,然而金融机构融资的先决条件是企业自身的固定资产是否达标,此外要求企业具备较高的资产信用。对于物流企业来说,抵押资产的窘迫和信用水平的限制使得大多企业在规模化方向局部为难,甚至在面临已知的财务风险时没有能力实施新的项目弥补财物损失等。因此,物流企业必须从业务上提升自身企业的服务质量,提高一线员工的基本职业素养,加强后期服务质量,使得物流企业在不同行业内树立起良好的声誉,有利于业务范围的拓宽,扩大企业运营规模,从根本上强化企业竞争力,对于融资机构来说也是考虑投资的关键因素之一。

4、加强企业对潜在风险的控制

物流企业在经营中财务风险必定存在,然而有效的应对措施能够避免最终的经济损失。因此首先必须加强物理企业在财务风险上的控制能力。提高物流企业抵抗风险的前提是要对整个企业的财务风险有较强的控制能力,首先必须通过业务需求,透析市场信息,按市场的需要组织运输、生产,对营运设备进行技术革新等。然而这一过程所涉及到的资金投资风险也是对风险控制的环节之一,社会环境的现代化程度日益成熟,因此提高物流项目的运输服务的质量,革新企业落后的营运设备技术,是增强物流企业潜在风险控制能力的有效手段。同时,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投资进行慎重评估,考察投资项目的可行性,避免盲目的扩大规模所导致的财务风险也是物流企业加强风险控制能力的必要手段。财务管理者必须从潜意识上认识到财务人员的管理观念也是导致财务风险的“导火索”,因此对每一项目的投资都要有实际的控制能力,杜绝不可控的财务项目投资。

5、完善企业部门结构,构建专门的财务风险应对机构

物流企业从经营形式上来说部门构成形式相对单一,甚至一些小的物流企业没有专门的部门划分,这样在业务流程上职能分工不明确,对于财务管理来说能够获取的有效信息也较为匮乏,因此无形中增加了企业运营的财务风险。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物流企业所处的环境日益复杂,因此健全的物流企业必须具备职能明确的部分,尤其在财务相关的流程上使得各项投资有章可循,最关键的是能够让企业在利润预算以及分配上具备公平、合理性。国内外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物流企业在财务运营上潜在风险的必然性。因此要想在未来市场中健康发展,企业必须具备专门的风险应对部门,在项目实施前期,根据项目投资和市场信息制定多套备用方案,再结合科学的现代化风险评估系统,当出现财务问题信号时,应对部门有目的性的做出项目调整,使得物流企业的财物损失降至最低,保证企业在市场中的健康发展。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