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绿色建筑的起源

绿色建筑的起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绿色建筑的起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绿色建筑的起源

绿色建筑的起源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

Abstract: the ecological energy-saving green buildingspace, application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under the new century building, must walk the sustainable building footprints. It also determines the ecologicalgreen, energy-efficient building will become the people's higher requirements on architecture. Therefore, the green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space design will become dominant and tone of architecture in the future.

Keywords: green building; energy-saving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绿色建筑的起源

绿色建筑的思潮最早起源于1970年代的两次世界能源危机,当时因为石油恐慌,兴起了建筑界的节能设计运动,《成长的极限》一书与两次能源危机所带来的冲击,唤起了广泛的环保意识,一些如“地球之友会”、“绿色和平组织”等跨国环保组织纷纷成立,在建筑思潮上,也激起了两大思想脉动,其一是“乡土建筑”,其二就是“生态建筑”。

“乡土建筑”使得设计者转向一些没有受到近代文明污染的“原始建筑”、“传统民居”中去追求灵感,去挖掘“地方风格”、“乡土特色”、赋予新建筑感动的乡土语汇与人文关怀,可说是近现代建筑史上最重要的活力源泉。

“生态建筑”则是对现代机械文明提出严重控诉的环境设计理论。其强调使用当地自然建材,尽量不使用近代能源及电化设备,一些采用覆土、温室、蓄热墙、草皮屋顶、风车、太阳能热水器等外形的节能建筑纷纷出现,甚至种植水耕植物、以回收雨水充当家庭用水、以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并养鱼等生态技术,成为“生态建筑”的设计重点。这波“生态建筑”的脉动,正是日后“绿色建筑”的先锋。

1993年,第18次国际建筑师大会,以“处于十字路口的建筑建设可持续的未来”为题,掀起了绿色建筑的旗帜,在地球环境危机的威胁下,追求建筑都市可持续发展,使得绿色建筑的浪潮以排山倒海之势蜂拥而来。

二、实现绿色建筑的途径

1.首先有正确的建筑风土美学修养。现代机械设备提供了环境控制的无限科技,但却使建筑物建筑物日渐丧失气候调节能力,也让建筑与都市丧失地方风貌。人类起源于热带,其后慢慢遍布在不同区域,以“穴居”与“火塘”征服寒带,以“帐篷”与“泥土”前进沙漠,以“干栏”与“吊床”征服雨林,但现代却依靠机械设备与能源消耗,无视于沙漠或热带雨林的差异,譬如:玻璃大楼由寒带至热带泛滥成灾,虽然有中空玻璃及LOW-E玻璃等技术来减少空调耗能,但究竟还是比不上实墙的节能效果。是对地方建筑风格的一种讽刺。以气候能源为科学依据的“建筑气候风土美学”,开创出有自主性、有地方文化、适合气候风土的绿色的建筑美学。

2.良好的建筑通风设计,是降低建筑空调耗能的先决条件,是最自然的建筑节能手法,也是绿色建筑最重要的调节对策。对于通风潜力良好的建筑,在北方气候或干燥气候地区,采用气密性良好的围护结构,以及固定通风口、控制通风量与通风路径的通风管、通风塔、壁炉、烟囱造型来设计;在热湿气候地区则采用“开放性通风设计“特有的建筑词汇,如细长平面、回廊、中庭、大屋顶等元素,设计者必定能创造出通风健康、节能的绿色建筑文化。

考虑建筑水循环设计,水是人类文明的起源,人类必须能与水共生共荣,才能有永续的生活质量,绿色建筑应考虑保水、节水、净水。以基地保水设计,来涵养建筑基地的养分,汇集大地的水分,不但可达到都市防洪与缓和都市热岛效应的目的,更可扩大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潜能,进而改善土壤质量并滋养植物,对生态环境有莫大帮助。现代都市污水系统常是集中型、封闭型、不可逆型的污水处理法,并非资源循环型社会应有的理想,我们应该进一步认识到污水循环利用的意义,“把水还给河川、把养分还给土壤”,才是水循环设计的极致,绿色建筑的水循环设计,就是建立居住环境可持续水资源利用的智慧。

3.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全球的建筑相关产业,已经消耗地球50%以上的能源,节能设计得宜的话,可轻松达到50%至60%的节能能源效果,建筑节能设计是绿色建筑之母。首先在规划上做到使建筑能有均匀的南北采光,避开炎热的东西之晒,单体设计时适度开窗,满足采光、通风的需求下,避免开大窗;其次选用良好的节能玻璃,如中空玻璃、LOW-E玻璃等;再者,室外的遮阳必不可少,有人不喜欢建筑外遮阳,而希望以室内窗帘等来遮挡烈日,但却事倍功半;一般而言,内遮阳可以挡去17%的日射热,而水平外遮阳可以做到68%的日射热。再者就是外墙外保温系统,外墙加保温层,减少了通过外墙所造成的热量损失,使室内温度恒定,改善了人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北保温,南遮阳,在南方选用“遮阳性好的玻璃,在北方选用保温性好的玻璃,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应学习南北气候的建筑风格,唯有忠于风土气候的建筑表现,才是绿色建筑具体的文化表现。

4.建筑CO2减量设计。减少钢筋混凝土构筑物的使用,钢筋混凝土中有高耗能、高污染、高二氧化碳排放的水泥所铸成,而且在营建过程及日后的拆除废弃物之污染也非常严重。办法之一是“建筑轻量化“,,多采用钢构筑物,木构筑物等可重复利用型材。办法二是结构设计合理化,减少结构建材的用量。建筑轻量化、建材再利用,唾弃过度浪费、过度装饰、过渡表现的建筑恶行,达到真正二氧化碳减量的目的。

三、绿色建筑今后坚持的原则

1、“越简单“是越好的的绿色建筑。人类社会的都市化现象,就是生态系复杂化、多层化的反生态现象。都市化规模越大,单位人口所消耗的·资源越多,所制造的污染更多,危害地球生态越严重,复杂化、巨型化、科技化的建筑物,在先天上就潜伏着低效率化、浪费化的风险,尽管建筑管理科技可以改善其效率,但这只是在其高度浪费的本质中减少一些挥霍而已,其违反生态的本质是不变的。复杂、繁琐的建筑系统,只是徒增设计、施工、维修、管理之能量转换损失而已,绝对不符合绿色建筑的精神,反而“越简单”的建筑系统,才是越好的绿色建筑。

2、“高科技“绝非是拯救地球的万灵丹,只要应用得宜的话,越简单的技术常有越好的收益,越便宜自然地设计常比高科技的设计更有效益,事前预防绝对胜于事后的治疗。真正的绿色建筑技术,通常是更便宜、更自然、更有效益、更无公害的,以通风采光设计减少空调照明耗能、以便宜的外遮阳设计取代昂贵的帷幕玻璃、以最少管理的自然绿地取代耗水、污染的人工花园,这些简单技术绝对不会造成绿色建筑更贵的情形。

3、“适当技术“的原则,尽量采用符合当地产业、设备、材料、劳动技术的水平。其在于使绿色建筑平民化,亦即在现有条件下,发挥最大的地球环保功能。高科技化、高效能化的建筑系统,事实上只是把空间机能转化为高度机能化、管理化的机器而已,违反“能量第二定律”及“适当技术”的原则。

4、“简朴建筑美学的“原则,我们的都市环境,常因一些故作姿态、张牙舞爪、不必要的装饰、争奇斗艳的建筑造型、变得更加糟蹋地球资源。“可持续生存”的理念认为必须尊重自然变化,让人们在夏天流一些汗、冬天传一些笨重的棉衣、上班爬一下楼梯、在市内走一点远路,才是健康的绿色设计。事实上绿色建筑科技的发展,永远无法补偿人类生活的堕落所造成的环境伤害。21世纪的今天,一股新简朴功能主义的风潮,以更磅礴的气势卷土重来,就是绿色建筑。“少一份建设就是一份功德、少一份装潢就是一份环保;简朴的居家最享受、环保的建筑最美”,才是绿色建筑所强调的“简朴建筑美学”。

四、结束语

绿色建筑是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不断濒临失衡的危险现状所寻求的理智战略,它告诫人们必须重建人与自然有机和谐的统一体,实现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高水平的协调发展,建立人与自然共生共息、生态与经济共繁荣的持续发展的文明关系。

绿色建筑的起源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生态建筑;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自从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在环保大会上提出“可持续发展”口号后,“可持续发展”战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社会发展中得到了广泛的宣传和应用,在建筑领域也掀起了一股“绿色建筑”热潮,绿色建筑就是在建筑构建上尽量少地采用不可再生资源,尽可能利用再生资源,以能耗低、能效高为目的,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人体健康及环境的不可逆影响,为人类提供健康舒适的环境。下文探讨了我国发展绿色生态建筑的起源和内涵,进行提出绿色生态建筑的要求和原则,以提高建筑师的设计水平,促进我国绿色生态建筑的发展。

由于传统城市发展模式、传统建筑体系是不可持续的体系,是污染环境、造成生活质量下降的体系,因此,在绿色文化的影响下,思想敏锐的建筑师开始思考,开始探索建筑发展的“绿色”道路。所谓“绿色建筑”就是一种象征着节能、环保、健康、高效的人居环境,以生态学的科学原理指导建筑实践,创造出人工与自然相互协调、良性循环、有机统一的建筑空间环境,它是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理想建筑。目前,“绿色建筑”已成为21世纪建筑发展的主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绿色生态建筑的起源

自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类在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人类的文明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取得这些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由于二氧化碳过度排放而引起的温室效应,导致了全球变暖,大片的森林的破环与毁灭,改变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人们渐渐认识到,应该尊重自然,与自然沟通,而不是向自然争夺,无限的索取。为了我们的生存和繁衍必须与自然和谐共生。

20世纪60年代后,所有建筑设计者都在思索未来建筑发展路在何方,都在寻找能够推动建筑真正向前的动力。在这样一种历史条件下,绿色生态建筑的产生成为历史的必然。也就在同一时代,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把生态学和建筑学合成为生态建筑学,即从生态的角度来认识建筑,将生态学的理论应用到建筑设计中,以此达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比如地势、气候、阳光、空气、水流,使之符合人类居住,并且降低各种不利于人类身心的任何环境因素作用。同时,尽可能不破坏当地环境因素循环,确保生态体系健全运行。生态建筑首先必须具备有节能的特征,并充分考虑各种绿色能源的使用;其次注重使用可再生和可循环利用材料,注重环境保护,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2.绿色生态的基本内涵

生态建筑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以人、建筑、自然和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依托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领域相关因素的关系,使其与环境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3.生态建筑设计的要求

3.1基地环境的整体规划

生态建筑规划设计从整体角度把握人类生态系统的结构,以生态为基础进行整体规划和生态规划,合理利用土地,有效协调经济、社会和生态之间的关系。根据自然的本质属性,组织各功能分区,使建筑群的能流物流畅通无阻,从建筑物朝向、间距、形体、绿化配置、能源的循环利用等方面考虑。建筑规划要走中小型化、花园化、智能化为一体的道路,提高绿地面积比例,降低能耗量,建筑整体规划应体现建造场地、植被的一体化,减少对资源的干扰和污染,建筑及装饰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对能源消耗和对空气、水污染的影响,全方位考虑建筑绿化,沿街绿化、楼间绿化、楼旁绿化、绿化建筑形成多品种、多层次、立体的、广泛绿化环境,改善建筑小气候,使人类贴近自然。在生态的建筑规划设计中要把具体建筑看成是城市建筑大系统的一部分,使建筑内部难以消化的废物成为其它元素的资源。

3.2建筑设计人员要把建筑视为一个微型生态系统

通过生态设计充分有效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能量,考虑建筑空间的形体与自然空间的联系、采暖、通风、照明、电气等方面的高效与协调等,降低建筑系统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建筑方案应充分利用太阳光、阴影,选择合理的建筑朝向和建筑型体,营造良好的局部建筑小气候。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相结合,加强人与自然的联系,建筑空间多样化、科学化,加大使用功能的灵活性和空间的可变性,使资源可以更多地被再生使用。

3.3可再生能源的循环利用

建筑外表面应考虑围护结构的热效率,设计规模恰当有效的供热、通风和空调系统,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可选择的再生能源,形成与建筑空间使用配套的能源综合开发利用系统。建筑生活垃圾综合处理,从节能出发做好照明、器具设备和电气负荷的最优化设计,考虑建筑空间的建筑材料中易挥发的有机成分,尽量减少微生物生长的机会,提供新鲜的空气,创造易于接近日光和公共适宜的环境。同时要考虑室内空间维修和清洁材料挥发的化学成分对人体的影响,建筑构造使用可循环或带有可循环材料(如钢材、铝材等)的产品,考虑建筑构件和建筑设备的再利用,尽可能减少建筑垃圾,为建筑物主人使用可循环设施提供方便,通过中水的再利用和节水装置,使生活污水排放量降到最低,建筑屋顶、地面、门窗要进行隔热处理,广泛应用建筑采暖节能、制冷节能、通风节能、照明节能等建筑节能技术。

3.4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雨水的收集和污水的处理回收利用是建筑节水的有效措施,通过低技术的建筑处理及后续工种的配合,收集的雨水可用于浇灌、用于景观水景等,改善了建筑的生态环境。污水的回收利用是建筑内的洗漱污水经有特殊设备的净化处理后再用于冲厕或者浇灌等。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和雨水收集利用及灌溉技术的应用使水资源利用最大化。系统可以长期稳定运行,且节省投资,运行费用低。在保温隔热的处理上,建筑外墙外保温的处理,玻璃采用low-e玻璃等k值小的节能玻璃,可以减少建筑护结构的能量交换,这样在建筑运行中节省了很大的能源消耗。同时在建筑屋顶处使用人工覆土可以减小屋顶的热损失,而屋顶种植绿色植被既增加了绿化面积又改善了生态环境。

4.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

绿色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必须针对其各个构成要素,确定相应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目标。同时,这些构成要素又是设计人要具体操作的对象。在绿色建筑设计体系中,对设计原则的分析和把握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这里以生态要素为主要对象,扼要阐述其设计原则。

4.1整体及环境优化原则

建筑应作为一个开放体系与其环境构成一个有机系统,设计要追求最佳环境效益。建筑要体现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的关心和尊重,主要表现在保持当地文脉,保护历史人文景观,重视建筑场地对地形、地势的利用,加强建筑对当地技术、材料的利用,加强绿化,减少环境污染,用独特的美学艺术让建筑体现时代精神。

4.2简单高效发展的原则

绿色建筑应体现对能源的节省,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加大智能化设计,广泛利用电子通讯和信息技术,要有预见性地研究建筑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做到近期规划与长远规划结合,为扩建和建造留有余地。

4.3健康舒适的原则

绿色建筑应保证建筑的适用性,体现对用户即人的关,增强用户与自然环境沟通,让人们在健康、舒适、充满活力的建筑中生活和工作。主要体现在创造良好的通风对流环境,增加建筑的采光系数,保证室内一定的温、湿度,创造良好的视觉环境及声环境,建立立体绿化系统净化环境等。

5.生态建筑的发展前景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各种资源将会越来越缺乏。因此,为了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态建筑将会被世人所接受,并受到人们的喜爱。科技的进步将会推动各式各样绿色建材产品的出现,因而成就绿色生态建筑的蓬勃发展,未来的建筑将会更加宜人、宜居。

绿色建筑的起源范文第3篇

1台湾绿色建筑政策的发展与完善

2001年,推出《绿建筑推动方案》,全面加速建筑物的绿色建筑设计。2002年,台湾“内政部”建筑研究所特别设立“绿厅舍改善计划”与“绿空调改善计划”,每年编列预算2~3亿元新台币,对政府所属机关与大专院校旧有建筑物进行“绿色建筑之改善工程”,针对空调主机、冰水泵浦及空气设备等三大部分进行节能改善工程,以作为旧建筑物可持续发展的示范。2003年,台湾增列学校类为绿色建筑管制对象;百货商场之管制对象增加量贩店与购物中心。2004年,建立《绿建材标章制度》,接受生态绿建材、健康绿建材、高性能绿建材、再生绿建材等4种绿色建材的认证,同时在《建筑技术规则》中,强制规定最低绿建材使用比例。2005年,台湾强化节能管制规模,将住宅、学校、大型空间类定为500平方米,其它类定为1000平方米。2009年,要求户外玻璃对可见光反射率不得大于0.25,以减少玻璃反光公害。近期,台湾在绿色建筑基础上,又进一步推出“生态城市建设方案”。20多年间,绿色建筑工程发展虽有波折,但总体进展顺利。台湾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最初起源于地处寒带气候的欧美国家。这些寒带国家的绿色建筑技术以保温、蓄热为主,环境调节技术以全年空调为主,根本无法适用于以遮阳、通风、间歇空调为主的热湿气候的台湾地区。因此,台湾的绿色建筑政策在推行之初,成效并不显著,甚至还遇到了业界的强烈反对。通过台湾建筑业主管部门以及团体的努力,逐步明确了适合自身的绿色建筑思维、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绿色建筑政策体系和切合实际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取得了较好收益。据台湾建筑管理部门调查,目前,台湾近3000栋绿色建筑每年可节电9.2亿度,节水4.3亿吨,回收二氧化碳6.1亿吨,节省经费近30亿元新台币。其中,台北101大厦、台北图书馆、台湾成功大学绿色魔法学校、桃米社区“纸教堂”等绿色建筑,通过充分利用太阳能、自然通风、循环水路,更成为国际绿色建筑的标杆,被公认为“钻石级”的绿色建筑。

2台湾经验的启示与借鉴

浙江因地缘生态而生,也由地缘生态而兴。离开生态资源,浙江的生存与发展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当前,浙江正处于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自然资源短缺与人居环境脆弱的问题日益突出。台湾绿色建筑的探索与实践经验,为我们统筹推进城市化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一是加强绿色建筑领域科技研发推广工作。台湾绿色建筑由全新的理念变为成功的实践,建筑科技的发展功不可没。比如,台湾成功大学“绿色魔法学校”就采用了多达数百种的环保材料,其中主建材是台湾中钢生产的一种高炉水泥,其用量比一般水泥减少三成,但强度却可以增加四成,同时还具有消音、吸臭、抑菌等效果。再比如,为准确评价建筑绿色等级,台湾根据欧美建筑研究组织环境评价法等设计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反观浙江,尽管国家已下发了《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和《建设领域推广应用新技术管理规定》等文件,浙江也编制实施了《浙江省建设工程建筑节能(含节水、节材、节地)推广技术公告》,但是新型建筑材料研发推广、节能建筑的标准制定还处于起步阶段,导致许多绿色建筑的发展目标难以实现。建议借鉴台湾的做法,成立政府部门牵头、各方面专家组成的绿色建筑审核专家委员会,制定权威规范的认证办法和认证标准,加强新型绿色建材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二是加快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老旧既有建筑节能改善是建筑绿色化、城市生态化的难点。目前,浙江省杭州市正在推进此项工作。根据杭州建筑节能发展规划(2010年—2015年),到2015年,杭州市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将完成50%,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将完成100%。建议借鉴台湾“绿厅舍改善计划”与“绿空调改善计划”的做法和杭州的探索,在全省范围内将能源审计引入公共建筑,对公共建筑进行能源评估和能耗评级,加强节能分类指导;加快实施“阳光屋顶示范工程”,在政府投资项目,大型宾馆、商场、工业厂房,高档低层住宅项目表面(含屋顶、幕墙等),加装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电能控制系统和并网系统,实现光伏发电在建筑领域的推广应用。还可以考虑效仿台湾成功大学绿色魔法学校,建设校内公益林实现二氧化碳产排平衡的做法,推广立体绿化,提高城市“三维绿量”,大力营造城市的生态绿肺、生态脉络、生态走廊和生态保护圈;推进绿化树种向彩化、香化、美化、净化树种升级,逐步形成“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景”的特色风光带;提升城市森林建设品位,建设森林中的城市和城市里的森林。三是加大新建建筑的绿色监管力度。2013年出台的国家《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我国新建建筑是建筑“绿化”的重点领域,城镇新建建筑将严格落实强制性节能50%的标准,2015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的比例将达到20%。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浙江年新增建筑中的80%属于能源消耗高、利用效率低,重外观轻品质、重建设轻管理的“老式”非节能建筑,新建建筑“绿化”达标难度较大。而且一些地方大拆大建,建筑使用寿命远低于设计使用年限。建议全面落实国家《“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确保政府投资的国家机关、学校、医院、保障性住房,机场等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修订完善《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对达不到节能设计标准的建筑,主管部门应该按照管理权限,暂停批准或者核准新建项目。综合采取减免税收、费用、贴息贷款、财政补贴等多种鼓励手段,增强开发商投资绿色节能建筑的积极性,冲抵绿色建筑前期建设增量成本,提高绿色建筑特别是绿色住宅的市场竞争力。

作者:林宏 单位: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

绿色建筑的起源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现状;问题;建议

绿色建筑也可称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或者生态建筑。05年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指出:绿色建筑就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将其对于资源的消耗降到最低的限度;将其对外界的污染物排放降低到最低限度;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居住着营造出一个健康、舒适及安全的氛围;实现运行费用、建造费用达到最低限度。绿色建筑的根本宗旨是以人为本,达到高效利用资源,尽可能的保护资源,积极开发利用绿色建材,实现社会与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1、 绿色建筑的特性

1.2 社会特性

当今社会,绿色建筑实施推广遇到的最大的障碍就是人类的社会观念问题。绿色建筑

推广要求建设者及使用居住者分别在建设领域与生活领域里限制自己的消费行为。例如建筑甲方单位(开发单位)在开发阶段应当考虑开发项目对周围湿地造成的影响,不能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和整体设计效果,如果过度侵占湿地就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破坏,这时建筑就不能称绿色建筑了。所以在推广绿色建筑的时候首先要推广一种在社会活动中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放在首位的社会理念,要求人们减少自己的利益追求,保护自然与自身利益之间的矛盾冲突是对人们环境道德与生态伦理的考验。

1.2技术特性

绿色建筑的着眼点必须是现在产品体系与技术体系,用现代的科技手段解决面临的问题。目前工业时代的建筑技术、产品无法满足绿色建筑的需求,但也不能采用农业时代的地穴,土窑等过时的技术。因此人类必须从现在的科技入手开发出新的建筑技术与产品,所以说绿色建筑是建筑的一场技术革命,并且能带动相关的设计、规划、施工、运行等技术的飞跃。

1.3 经济特性

绿色建筑从长远的角度看是有很明显的社会及环境效益的,但是往往因为前期的额外增加成本制约着投资者的信心。因此如果能够引进合适的激励机制,将投资者在运行阶段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势必能增加投资者的积极性和信心。

2、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2.1绿色建筑的意识不足。中国现在很多地方对绿色建筑只是字面上的认识,根本没有

把绿色建筑这项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城镇化推进的实际工作中去。由于从部分政府部门到投资方、开发方、设计方、施工单位、监理、后期的物业及建筑用户都缺乏对绿色建筑概念的基本认识,所以绿色建筑在建设的各个环节都缺乏执行的力度。

2.2 相关的激励政策和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一直比较重视工业和交通的能源管理,缺

乏对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的有效激励政策。致使建筑节能领域的管理力度不足,绿色建筑及建筑节能推广也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建筑节能也成为了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一个短板。

2.3 缺乏系统的建筑节能标准规范。绿色建筑的认识不足引起绿色节能标准也相对滞后,这严重制约了我国绿色节能建筑的推广应用。尽管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绿色节能建筑标准及评估体系,但是绿色建筑中的各种设计、规划、运行标准仍然残缺不全,真正从事绿色建筑的实际工作中才感到实用工具的不足。现有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主要用于评价公共建筑及住宅建筑里面的办公建筑、旅馆建筑及商场建筑,其他类型的建筑一般都是参照这个标准进行评价。尽管城乡及住房建设部在陆续编制学校建筑、工业建筑、学校建筑等标准,使这几类建筑的建筑有了较明确的评价依据,但是目前在建的保障性住房、抗震加固及其旅游性酒店类型建筑还没有相关的评价标准,即便已经存在的学校、工业、医院等建筑评价体系也存在很多不适应的情况,修订不够及时,体系交叉容易混淆等问题。

2.4 我国的建筑及施工水平有待提高。我国近些年在建筑行业尽管发展的很快,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建筑设计及施工水平在节能方面与国际发达国家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很多建筑业的新技术还是一片空白,从事相关工作的科研人员的工作还是存在很大的阻碍。

3、发展我国绿色节能建筑的一些建议

3.1加大教育的力度,提高社会对绿色建筑的认知度

我国的绿色建筑的意识起源上个世纪80年代,到现在不过是30多年,至今很多人对

绿色建筑意识还是很淡漠,对于绿色建筑的工作也是敷衍了事。我国正式提出绿色建筑的时间更晚一点,偶尔的出现也是在房地产上面的宣传上。我国的绿色建筑起步晚、起点低,要想尽快赶上西方发达国家的步伐,实现对绿色节能的各项规划和目标,就尽快培育一批致力于绿色建筑的决策人员、开发人员、规划设计人员及其建设管理人员,让他们具有深刻的绿色建筑意识及相关标准的知识,并掌握绿色建筑的专业技能,这样才可以加快设计、运行、建设等绿色建筑的脚步,把我国的绿色建筑推向更广阔的平台。

3.2 加快绿色节能建筑相关法律体系建设

因为我国绿色建设相关的节能意识还没有深入人心,市场的引导作用目前也没有很好的竞争力,这时想要全面推广绿色建筑就需要国家的引导,依靠国家的强制作用,使绿色节能上升到国家大法的高度。《中国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是建筑业最全面也最权威的法律,对建筑行业各个相关主体行为都有很明确的规定,也是目前地方政府制定各种建筑法规,条令的根本依据,因此在建筑法中将建筑节能工作予以明确的话,就能使绿色建筑节能体系进一步完善,为绿色建筑的推广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3.3加快绿色建筑施工配套产品、技术及标准的完善

我国要想快速的推广绿色建筑,就必须有一整套完善的设计、施工、运行等相应的技术支持,现存的技术及产品要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完善,目前我国暂时还缺少针对绿色建筑全面的、配套的技术研发,以及针对不成熟技术的专项课题研究。在绿色建筑建设的时候有时候会出现有标准,没有技术,有目标缺少方法的窘境,因此我国绿色建筑的技术研发也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对绿色建筑技术及产品相关标准的界定应在存在的成熟技术及产品的基础上,并结合绿色建筑的新的技术要求,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成立一些专门的组织进行科研、设计及使用等各个方面的产品标准体系的制定,然后针对一些重点项目或者薄弱环节进行专项研发,尽可能快的制定出一批适用性强、技术先进、操作方便、经济合理、便于量产的绿色建筑技术及其产品。

3.4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加大对建筑节能投入的力度

在绿色建筑的研究、开发、设计及其后续的建设过程中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和推广,如果没有相应的资金投入,无疑是纸上谈兵。因此要尽可能创新投融资体系,想办法筹措建筑节能的资金,制定相关的经济扶持政策,完善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机制,比如尽量减少土地出让收益,降低营业额,研究探索绿色建筑的发展基金,多元化筹措绿色节能资金,加大绿色建筑节能投资力度,为我国绿色节能建筑的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提供保障。

总结:推行绿色节能建筑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21世纪在建筑建设及使用过程中,有效利用自然及节能材料,使建筑物对资源消耗及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使人类居住环境出现空间环境、文化环境、生态环境、社交环境、景观环境等多重环境和谐发展,从而使人类生存在一个更加优美,洁净、舒适的环境中。

参考文献:

[1] 初慧琴,杨芳,张元东. 浅谈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J]. 科技创新导报. 2008(21)

绿色建筑的起源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要求;建筑设计趋势;国际设计新潮流;建筑业跨越式发展;绿色环保宜居

引导语:

在我国的建筑界存在着一种误区,那就是把绿色设计当成了绿化设计,有的甚至把建筑物的立体绿化、层顶花园等当成了绿色设计,殊不知绿色设计的概念远非简单的绿化可比。绿色设计的终极目的是要把建筑设计成与自然融为一体,要使得建筑对自然完全没有副作用,建筑对自然完全没有任何伤害。而且建筑不仅能够利用自然,建筑也能有益于自然。建筑不仅不能破坏自然的生态平衡,还要对促进自然的生态平衡作出贡献。这样的建筑才能称之为绿色建筑,这样的建筑才可以称之为生态建筑,这样的建筑才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这样的建筑才是融于自然、回归自然的绿色建筑。绿色设计与过去的单纯的节能与环保在某些方面有某种的相似性与一致性,但又不仅仅局限于节能环保。我国的传统建筑对自然的排放极大,既要向自然排放数量巨大的垃圾,又要向自然索要掩埋这些数量巨大的垃圾的场地,对自然的伤害与影响极为严重。而绿色建筑则以尽量减轻因建筑而引起的自然的负担为务,既要节约能源,又要节约有限的各种资源;既要提供安全舒适健康的宜居空间,又要使得人类能够比以住任何时候都更加地贴近自然;既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又要促进人与自然的永续发展。虽然说起来容易,但是事实上,要做到这些真的非常难,因为绿色设计远不仅仅需要设计师们的建筑知识,还需要设计师们的自然常识、环境知识以及关爱人类关爱自然的博大的胸襟与宽广的胸怀。在节约能源方面,绿色建筑不仅要充分利用自然能源,比如太阳能、风能等,还要注意建筑自身的夏季通透凉爽、冬季保暖舒适的特点,做到既要利用自然,又要有益于自然。建筑物的生活废水可以经过过滤形成灌溉自然的水源,使得建筑物周围的景观能够二十四小时处于人类的滋养之中。建筑物在夏季可以采用最节省能源的风冷系统使得建筑物温度形成与自然一体的宜居性,而到了冬季可以使用地热与生活垃圾的发酵产生的热量为建筑物发电供暖,这样就既解决了垃圾的超量排放问题又节约了极其破坏自然的二次能源。绿色设计中所选用的建筑材料既要对人完全无害还要对自然完全无害。绿色设计的两条设计主线一条是对人为本,另一条则是充分利用、全力保护与关爱自然。

一、绿色建筑的设计要求

1、确保人的健康

绿色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适合人类居住,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以为人本,设计师必须在绿色设计中倾注其对于人文的最为深情的关爱。绿色设计对于人类的关爱绝不仅仅是目前某些在售的所谓的标榜着绿色建筑所着力宣传的使用绿色建材,其实绿色设计的理念远不止于此。真正的绿色设计还包括了室内的空气流通、室内的温度环境、室外的噪音的隔离、室外的电磁辐射的降低等等。设计中尽可能地采用低毒或无毒材料,如墙和吊顶使用无毒或低毒性涂料,建材无甲醛或者含量降到最少,采用陶瓷、硬木等硬装修地面等;选择材料、建筑系统和机械系统时尽量减少木制品、地毯、涂料、密封膏、织物等潜在的对健康不利的污染物,合理组织自然通风,设置进风口和必需的出风口,引风入室。改善室内热环境,包括温度、湿度、辐射温度和气流等,提高人体舒适性。提高水质量,有条件的可以选用直饮水。

2、合理利用资源

(1)清洁能源的利用

太阳能是一种资源丰富的清洁能源,在建筑中可将强太阳能的利用,如设计并建造太阳能光电屋顶、太阳能电力墙和太阳能光电玻璃,将太阳能转化为建筑本身需要的电能和热能。此外,风能也是一种开发利用较为方更的一种清洁能源,除了建筑的自然通风外,还可以安装风力发电和风力致热设备,将风能转化为建筑内可直接使用的能源。

(2)回收利用旧建筑材料

加大旧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尽可能地降低能源和物质投入及废弃物和污染物的产出,这是绿色建筑体系最重要的内在机制。可将建筑拆除过程中的建筑材料。

(3)可再生材料的利用

建筑中加大木材、废纸/纤维保温材料等可再生材料的利用,不仅较少建筑的投资,还可减轻人类过度开采自然资源引发的生态问题。

3、降低环境负荷

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注意减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减少环境污染,使建筑产生的建筑垃圾、固体、污水与气体等污染物带来最小的环境负荷。

(1)选择环境负荷小的建筑材料

建筑生产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并带来较高的环境污染。建筑师在对材料进行选择时,应具备生态和经济的意识,选择对环境造成的负荷小的材料。

(2)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

建筑设计要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带来的污染,在建筑的造型设计、材料选用和工艺设计都应便于施工,减少施工的能耗和降低其带来的环境负荷。

4、使建筑长寿多适

(1)选用耐久性材料,延长建筑使用寿命

设计中选用耐久性较好的建材,以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最好做到建筑材料的使用寿命与建筑同步,减少材料的更换、维护,从而节约费用。

(2)采用灵活多适的设计手法

建筑师在设计中应充分预见到建筑可能根据用户的不同要求而改造,采取适应性改变、灵活性设计等策略,提高建筑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益,以提高整体资源利用率,减少寿命周期的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5、满足经济合适性原则

人们通常认为绿色建筑比普通建筑的投资成本要高很多,这也是其推广的最大障碍之一。事实上,绿色建筑由于能源、资源的节约会大大降低建造和使用成本,其自适应性设计也会显着降低后期的哦维护和改造费用,并降低环境成本,其整体效益是非常可观的。

二、绿色建筑设计趋势

未来的优质建筑应该是在环境友好的基础上为人们提供良好生活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型建筑。可持续发展是21 世纪人类共同的主题,尤其是目前建筑逐步向高消耗、高污染型发展模式向生态型模式转变,而绿色建筑则是该转变的必由之路; 可持续发展表达出的是一种共识,即人类的发展在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同时,也不应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其包括需求和对需要的限制两个基本要求。建筑物的循环再利用在资源紧张的21 世纪,成为一个较有潜力的课题。这使一些建筑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 开始从另一个绿色角度考虑是否能利用现有的资源对已有的建筑物进行加工利用, 减少建筑资源的浪费, 为房地产企业在满足市场客户需求的基础上, 降低相关的建筑成本。

三、结束语

总之,绿色建筑设计是实现绿色节能建筑的重要基础。在建筑设计理念和设计策略上充分挖掘,给使用者创造一个健康、舒适、温馨而又节能的工作环境,是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我国当前发展绿色建筑的方向。而新世纪以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指导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提高绿色建筑设计水平,推进节能与绿色建筑,通过节源节能,缓和人口与资源、生态环境的矛盾,实现建筑与自然共生、人与自然和谐。

参考文献:

[1]陈宇峰. 绿色建筑的概念设计[J]. 福建建设科技, 2008,(03) .

[2]郑辑宏. 绿色建筑设计原则与设计方法[J]. 广东建材, 2008,(10) .

[3]李家克. 建筑节能的必由之路——绿色建筑[J]. 中国建设教育, 2006,(07) .

[4]田淑芬. 绿色建筑与建筑业可持续发展[J]. 建筑经济, 2005,(12) .

[5]徐新光. 绿色建筑中的建筑节能[J]. 山西建筑, 2009,(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