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班级特色文化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内化于心,用精神文化铸造班级之魂
魂,即班级精神。班级精神不是靠简单说教得来的,而是要根据班级本身的班情、学情,通过各种有效的实践活动,让班级成员从中体验和感悟,并将之内化于每个学生的心灵。班级精神文化包括舆论文化、人际文化等,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班级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是实践班级精神的直接体现。经积淀形成的班级精神文化,再加以升华并铸造为班级之魂,统领班级各个成员。
1.打造特色的学校文化活动。为了在学校层面对班级文化施以影响,并引导其最终形成有个性的班级文化,借助学校文化建设活动载体,如依托“文学校园”“科学校园”“合唱校园”“体育节”“缤纷节”等特色文化建设情境,来展示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特色文化,丰富班级的精神文化。
2.开发特色课程。除了常规课程外,还可开发学校或班级特色课程来拓展班级精神文化的内涵。如有的学校精心打造“国旗下课程”。每周由校长亲自在国旗下讲述后,将讲话的内容延伸到班会课,鼓励学生将在国旗下课程获得的道德认知内化于行动中,为班级精神文化提供丰富的资源。
3.开展自主的班级主题活动。班级文化要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自由,来激发学生生长的驱动力和主体意识。这意味着,班级文化的建设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只有真正符合学生生长发展需要的班级文化,才能被学生接受,转化为学生成长的内驱力。因此,班级的主题活动应让学生全员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真正体现出学生是活动的小主人,在自主活动中沉淀与凝聚班级精神,使其成为班级特色文化成长的土壤。
4.营造积极向上的班风、学风。班集体要重视舆论文化的建设,强化班风和学风建设。班风和学风是班集体发展的产物,是一个班级历史的积淀,对班级的进一步发展和班级成员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班主任在从事班级管理工作中,要注重以优良的班风影响班集体的每位成员,促使学生确立端正的学习动机、形成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展开适度高效的良性竞争,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5.建立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起来的一种心理关系,其变化和发展取决于双方需要满足的程度。只有双方在交往中都获得了需要的满足,相互之间才能产生并保持亲近的心理关系和友好的情感。特别是青少年儿童,受生活阅历和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在人际关系的处理和适应方面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班级人际关系应秉承“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理念,开展如“亲子活动”“六一联欢会”等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构建老师、家长、学生之间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进而凝聚班级精神文化的主体力量。
二、外化于形,用环境文化塑造班级之象
象,即班级形象。班级形象需要环境文化来塑造。要使班级教育工作行之有效,除正面教育、积极灌输外,还要注重班级环境文化建设,形成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
1.营造富有内涵的校园环境。学校环境是展现学校文化和体现办学理念的重要载体,通过具体的符号和环境文化来塑造。班级环境是学校环境的一个部分,而学校环境决定了班级环境的格调和方向。因此,校园里的每个角落都会成为班级文化的能量输出源。如,文化墙、花卉墙、诗歌墙、读书走廊、功能室、升旗台等等都影响着班级文化。
2.设计充满个性的班级环境。优美的班级环境能带给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班级可通过展示班级口号、标志、每日名言、读书栏,唱班歌,再辅以班级图书角、墙报等展现个性化班级的精彩。教室环境的布置要做到“四化”,即绿化、美化、净化、静化,优化人的心境,充分发挥教室环境的熏陶和感染作用,使其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乐园”和健康成长的“加速器”。
三、意化于规,用制度文化打造班级之道
道,即班级经营之道。道是班级管理的原则、规律、法则、方法、经验,是观念形态的东西,其对班级发展起约束、维护和激励的作用。班级经营治理要谋道,用适合的“道”开展班级管理,才能让全体学生自觉认同、理解、热爱、实践并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为之奋斗,这是作为一个把握班级发展方向的班主任所要掌控的。
无规矩不成方圆,班级制度文化作为班级文化的内在机制,发挥着规范与约束的教育功能,是班级正常秩序得以维系的保障机制。班级制度文化中既包含有形的规章制度,也包含无形的、不成文的、体现和反映班级传统习惯的非正式的制度文化。班主任要根据实际情况,将具体的意念化成规范,量身制定出适合班级发展的制度,才能打造出真正的班级之道。
1.制定动态生成的班级公约。班级公约是基于学生特点,以班情、学情、师情为本,由师生共同研究决定的,有针对性并且约定俗成的班级规范。它有别于《小学生守则》的和“班主任寄语”,前者在实际教育过程中针对性不强,后者是班主任单方向“寄”给学生的。班级公约则是经全体成员签名后张贴于教室里,可以达到自我警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目的。此外,班级公约是动态生成的,它随着班情与时俱进。如在学生不团结的班级里,当制定获得全班同学认同与支持的“相聚是缘,见面点头笑一笑;同班是福,团结友爱聊一聊”的班级公约,不团结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2.创建精细化的管理体系。文化建设不仅仅是理念的传播,要落实到每个教育细节中,更要依托于制度建设,包括班级中各种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纪律等。为了保障学生走上健康、自觉发展的道路,在制订个性化制度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尽可能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在班上都有自己的任务。实践证明,创建行之有效的精细化管理体系,对提高教育实效、解决教育问题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3.完善班级评价体系。过去的班级评价以量化评价为主,把学生的日常行为与评优、奖励相结合,但单一的量化评价存在过于简单、脱离真实的教育情境等局限。其实,量化考核结合学生自评,强化过程性评价,更能保证评价的公平有效。有的班级把评价内容细分为学生健康、诚信、责任等方面,实现学生成长过程的动态评价,这种评价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营造健康向上的班级氛围。
“班级特色文化”集班主任的思想和智慧,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载体,是对当前班级文化建设进行分析、思考的总结。其中提出以发扬班主任个性,建设特色班级文化的思路和方法,并结合三个教师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阐述,在文化呈现上形成自己的优势、风格,从而促进学生和班主任的共同发展。
主题词:班主任个性班级文化
【中图分类号】G420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着核心和灵魂的作用。在班级管理中积极性上的班级文化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关键。班级文化是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形成的,是班集体形成的标志,又是影响学生的直接因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路的引路人。”班主任的职责可见一斑。班级特色文化是多种因子的融合与升华,形成自己的个性,在文化呈现上形成自己的风格优势,使得班级在校园中独树一帜。
一、当前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重物质文化,轻精神文化
在班级文化建设上,班主任过于注重班级物质文化,利用天花乱坠的环境布置混淆视听,各种宣传评比专栏应有尽有,班训,班徽、班歌也屡见不鲜。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良好的班风、学风却没有形成。
(二)重学生活动,轻教师引导
在班级文化建设上,学生活动丰富多彩,五花八门,盲目跟风,但缺乏系统性和目的性,更缺乏教师的指导、引领和示范。
(三)重制度文化,轻文化内涵
在班级文化建设上,很多班主任重视班级制度建设,各种班级行为规范和准则较多,评比、检查充实着班级的个个角落,但满足学生需求,对学生个性发展有帮助的班级活动却很少。
二、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做到三个结合
1.与学生发展需求相结合
学生是班级的载体,学生需求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生命力,只有基于学生实际,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班级文化才是真正的班级文化。
2.与课程改革需要相结合
课程改革为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遵照课程改革的精神,才符合教育方针和教育规律,班级文化建设要以课程改革为指导,体现“育人为本”的思想
3.与班主任特长、兴趣爱好相结合
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和指导者,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发挥班主任的个性优势,融入班级文化建设,是提高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二)注重三个体现
1.发展性
班级特色文化是为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意识和审美情结,满足学生需求,为学生发展服务,促进学生发展。
2.研究性
班级特色文化是基于班级实际,发挥班主任优势,有思想内涵和目标,有步骤开展的研究,在实践和反思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发展和变化。
3.共同性
班级特色文化是班主任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学生是班级建设的主体,班主任发挥着引领和示范作用,在班级建设中师生融为一体,在班级建设中实现共同发展。
三、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具体实施
(一)挖掘班主任优势,确定班级文化建设方向
班级文化建设,需基于班主任的特长,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优势,达到提升学生道德素质的效果。
(二)开展活动,打造班级特色文化
1.社团活动,展示学生个性才华
郭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成立了6个班级社团,并积极有效的开展社团活动。在各项活动中班主任积极参与,认真指导,借助这个平台实现和学生共同成长的目标。
2.诗意班级,彰显学生儒雅风范。
赵老师在教育实践中巧妙地运用国学经典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寻根溯源地诵读,感悟国学经典的音律美;品读,感悟国学经典的内涵美;践行体验,感悟国学经典的传世美三方面进行班级文化建设。
3.书法教育,培育学生艺术人生
谭老师将书法教学与班级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落实和加强语文课标对书写的要求,利用班级特色活动让学生爱上自主学习和管理。
四、 建设班级特色文化的成效
(一) 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满足了学生的发展需求
班级特色文化发挥了班主任的资源优势,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了学生的多样性格。社团活动满足了学生的各种需求,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社团建设从学生实际出发,开展师生的双向活动,实行鼓励性评价,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认识、自我调节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在社团活动中,形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实现的心理机制,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能,激发学生这种成功的欲望。拓宽班级文化平台,丰富班级文化建设底蕴,增强班级文化在班级管理、思想建设中的实效性。
(二) 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提升了班主任工作水平
在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中,营造出一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班级生态管理方式即共生和共存。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把班主任和教师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发展的共同体。在实践中班主任善于总结和反思,提高了班主任的实践能力。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系统工程,它代表着班级个性,班级的形象,体现着班级的生命,是班级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的财富,是全体师生共同劳动的结晶。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学科优势,班级形成了一种齐心协力、积极进取的良好班风,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
《心灵的守护者》江苏教育出版社王晓松主编2013年
《特色班级建设》湖北教育出版社 李红路 2011年
1.课题提出的背景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石,作为一种教育力量和教育环境,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力。
(1)班级文化的建设是学校建设的主阵地,是我们农村孩子全面发展的学习基础。小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启蒙阶段。健康和谐的班级文化,教育熏陶学生的心灵,活力和青春的班级文化,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因此,构建一个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至关重要。
(2)农村小学学生生活条件和家庭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的物质文化环境单调。接触的事物较少,见识度较狭隘,自由散漫现象普遍存在,文化氛围缺乏不符合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2.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1)美国版《班级的群体化过程》在谈到如何促进学生交流、如何解决学生冲突等方面作了详细描述,并提出了改善各类气氛的行动观点;最终目标是形成一种具有较强协作精神、共同价值取向及行为方式的班级精神文化,但对班级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却很少涉及。
(2)国内对班级文化的研究也很多:如魏书生老师利用班级文化对班级实行自动化管理的实践证明了:积极的班级文化犹如生活中的浪花,记忆中的亮点,有助于促进孩子走向成功。因此,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机制在我们这种有山区孩子的农村小学就显得特别重要。本课题将在这一方面作必要的探索。
二、课题的界定
杜威说:“要想改变学生,必先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了,学生也被改变了”。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石,作为一种教育力量和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今后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任何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的,魏书生老师也在《构建和谐的班级文化》中指出健康高雅的班级文化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发展学生的智能,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积极的意义和特殊的功能。从而,证明一个健全的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目的
能利用各种班级教育环境资源,打造健康高雅的班级文化,那么就会营造出适合学生发展的良好育人氛围,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滋养学生心灵,提高学生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
具体来说要达到以下目标:
1.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目标:营造氛围,凸显理念。板报墙面的提醒与鼓励,窗台角落的生机与勃发。为学生营造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
2.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目标:潜移默化,浸润升华。通过确定班级的奋斗目标、班歌、班训等培育良好的班风。主题班会的影响与促进,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优秀群体的榜样和引领,升华学生的人格,陶冶学生的情操。
3.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目标:规范行为,确立保障。实行班干部负责制,抓好课堂管理;同时开展每日监督机制,关注重点生的动态,有效遏制不良风气的扩散,落实班级自主管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意义
以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通过各种途径探索一套能引领学生蓬勃发展的的班级文化。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让师生成为这种文化的主体、建设者,又成为这种文化的受益者,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促使我们山区学生在浓郁的班级文化氛围中充分感染、自由创造、自求上进、团结友善。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能丰富孩子的学习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感,净化学生的心灵,并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潜能得到挖掘,智慧之光得到闪烁创造力得到提升,主人翁意识得到强化,各种情感得到升华。积极的班级文化犹如生活中的浪花,记忆中的亮点。让班级成为学生学习的集体,让班级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从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石,作为一种教育力量和教育环境,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力。
魏书生老师在《构建和谐的班级文化》中指出健康高雅的班级文化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发展学生的智能,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积极的意义和特殊的功能。
五、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通过对班级文化的分析与研究,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开展实践,并在实施计划中不断改进研究工作。
2.调查法。通过调查班级文化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在计划实施的再调查,又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了真实具体的材料,便于评估研究成果,通过访谈、问卷、测试等方法,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3.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资料,摸索新课程与班级文化建设的关系,并恰当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4.经验总结法。对课题研究情况和取得的成果进行全面总结,对经验进行思维加工,以探讨其普通意义。
六、课题研究的具体操作和申报
1.对农村小学班级文化现状进行调查
(1)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
(2)了解学生对班级文化的认识。
(3)学生对班级文化的心理需求。
2.调查班级的现有文化设施
3.班级文化建设影响学生成长的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概括
(1)分析班级文化现状。
(2)了解对班级文化对学生有哪些影响。
(3)调查班主任对班级文化的认识
4.归纳总结特色班级文化特色建设的策略
(1)创设鲜明的班级特色物质文化感染学生,引导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集体的情感,促进学生奋发向上。
(2)制定严明的班级文化制度指导学生,规范学生。其运作程式可以是组织学生民主制定班级一日常规,师生共同拟定考评细则等,另外,要改变班干部的任选制度,为每一个学生创设一个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的生动活泼的组织情境,从而确保班级管理制度的民主化、人文化。
(3)树立鲜明的班级特色文化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榜样示范首先要求塑造理想的榜样角色,既要树立全面的楷模,也要树立可供学生学习的代表,确保典型的先进性和可摹仿性,从而在班风养成、班级文化的各个层面都有相应的榜样。
关键词:DIY;班级文化;学生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4-0021-02
DIY是“DoItYourself”的英文缩写。DIY起源于欧美,在欧美国家,由于工人薪资比较高,所以一般居家的修缮或家具布置,能自己动手做就尽量不找工人,以节省工资费用。简单来说,DIY就是自己动手,没有性别、年龄的区别,每个人都可以自己做,利用DIY做出来的物品自有一份自在与舒适。
一、理念先行
我们班的班级文化用“DIY”的理念来诠释是再贴切不过了:班级里许多女生喜欢亲手制作各类手工艺品,并开办了属于我们班级自己的DIY社团,这是DIY;你总是会在不经意间发现,每个女生的头发有了漂亮新颖的造型,这是DIY;服务专业课上,他们灵巧的双手,让一块块方方正正的餐巾布化身为各种花草、鸟兽的造型,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这也是DIY。没错,身为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我们要亲力亲为,“DoItYourself!”更通俗一点的说法是:靠自己!只要想的到,就能做的到,这就是DIY精神的体现!DIY的理念是源于自然,回归自然。因为每个DIY作品都含有自己丰富多彩的一面。所以我们的班级口号是:做回我自己!我们的班训是:开动大脑,用你的双手去创造!
二、环境导行
新课程倡导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班级文化建设应注重班级的环境建设,主要包含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通过相应的教室环境布置,渲染营造学习的氛围,增进学生的荣誉感,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为更好体现班级的DIY文化理念,让同学们喜爱自己的班级,教室的硬环境可以这样布置:DIY作品墙、图书角、爱的创口贴、你赶我超榜(赢在执行)、我班我秀———个性讲台、个性课桌等,从教室的大环境到学生课桌的小环境,DIY元素渗透到每位学生的心中。软环境:指由班级内部许多无形的人际关系、心理因素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环境系统,包括制度形态的软环境和精神形态的软环境。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信,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建立良好的班级学习文化,渲染营造学习氛围。班级的DIY社团定期开展手工DIY作品秀,学校、班级各项活动以DIY为核心实施开展。
三、文化践行
班级“DIY”文化的核心是三位一体的“DIY”文化,具体内涵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一)D文化:3D(动、读、懂)1.动。动表现为动手、动脑,一切动起来!学习要动脑,工作要动手,动动更健康!动的具体展现:(1)劳动卫生动起来———打扫卫生,布置文化角,扮靓教室,让班级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结合学校的卫生检查,每天的值日生都能按时到岗,认真打扫自己的责任区,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劳动委员根据每位同学的表现,每周评选劳动积极分子,予以表扬。(2)健康体育动起来———鼓励学生课外多运动,目前在校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较弱。健康的体魄是革命的本钱,班级学生在体育委员的带领下,每天坚持一项运动,女生打羽毛球、踢毽,男生跑步、各种球类活动。(3)班级活动动起来———鼓励每位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艺术节、心理节以及围绕各节庆日子的活动。另外,班级每周、每月都召开系列主题班会,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团队凝聚力。第一学年的主题班会围绕“爱”的主题,通过“世界环保爱”、“感恩父母爱”、“互助同学爱”、“青春异”层层推进,诠释不同爱的意义。(4)社会实践动起来———每学年的寒假与暑假是学生接触社会的最佳时期。脱离了家长和学校,职校学生应该利用这个时机增加社会阅历,为走上社会、适应社会做好准备。2.读。读表现为读书、品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生以读书为第一己任。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学会品读自己,品读人生。(1)建立学习小组。我班的学习委员任颖同学,是学习上的好手,每次考试名列前茅,每逢期中、期末考试,在她的带领下,全班形成学习小组,你帮我带,塑造良好的学习氛围。(2)建立图书角。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好书使人获益终生,为丰厚学生的知识,开朗视野,班级展开“每人带一本,让图书流动起来”的活动。(3)建立学习明星榜。在班级,无论是各科学习突出的学生,或是考试进步显著者,还是考级考证先进分子,都将在班级文化角的学习明星榜予以表彰,以示激励。3.懂。懂表现为懂付出、懂感恩、懂做人。“真正的教育是施与心灵的教育”,学生在校汲取的不仅仅是学科知识,更要实现“心灵”的成长。班级主要通过三级管理方式,以各种形式的学校、班级活动形式,让学生懂得付出、懂得感恩、懂得做人。班委会———付出才有收获。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然有一批优秀的学生干部成员,他们在完成正常的学业之外,每天都要为班级的集体荣誉而付出额外的努力。付出才有收获,付出会有收获,辛勤的付出,收获的是班级的累累硕果。团支部———感恩才有成长。共青团支部的团员是班级先进学生的代表,他们不仅表现在学习上先进,更表现在思想和行动中。团支部带领全体团员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感恩父母,服务社区,在各项活动中体会、实现自我成长。心理委员———关注才会做人。从微观上来看,30位同学,30个成长环境,30个个性特征,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与脾气性格。心理委员是大家的知心姐姐,她时刻关注班级每位同学的思想动态,情绪起伏,及时化解同学之间的矛盾冲突,引导他们互相谅解,学会关心他人,学会做人。(二)I文化:3(I爱自己、爱他人、爱生活)“I”在英语中是我的意思,“I”在汉语中与爱的发音相近,“I”我们这样解读:要学会爱自己,更要爱他人,爱是一门学问,有爱才有美好的生活,有爱才有美好的未来!1.说爱———爱的主题班会。十几岁的学生,也许还不明白什么是爱,说爱,不是一个难以启齿的话题,我们应该知道爱的含义,怎样去爱。2.寻爱———爱的发现。生活中,号召每位学生有一双发现爱的眼睛。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友爱之情,父母、教师对自己的关爱之情,用心体会周围的美丽风景,并记录下来,张贴于班级文化角,与朋友、同学分享,给生活加点“糖”。3.传爱———爱的传播。通过开展爱心接力活动,提倡每位学生做一件好人好事,在一段时间内,评出爱心天使。(三)Y文化:3Y(一、意、赢)做一个独一无二的人,做个有意思的人,有着赢过他人的勇气。就如每个DIY作品一样,班级里每位学生的性格、兴趣、能力各不相同,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但正是因为独特,大家在一起张扬个性,互补互助,你赶我超,和平竞争,才使班级充满了生机与活力。DIY还有一个更大的目标,那就是:DI(第)YI(一),做一流学生,创一流班级。一流的学生和一流的班级不是轻松得来的,但只要我们时刻记住我们的班级口号,践行我们的班训,第一就不再是梦想。
四、考核品行
关键词:民办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地方经济文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2
近年来,我国民办高校不断发展壮大,为我国高等教育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民办高校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着力为地方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在民办高校教学改革和科研工作、提高自身竞争力的进程中,应立足自身特点,面向社会,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不断加强对民办高校自身特色馆藏的建设,履行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的义务,更好地推动地方经济文化发展。
一、特色馆藏的类型与功能
特色馆藏是图书馆在长期的文献信息收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性的文献信息资源,它是最能体现一个图书馆存在价值的重要馆藏,在图书馆的馆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地方高校特色馆藏的形成,充分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反映某些学科领域、为某类型读者群服务,充分体现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特色馆藏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一个图书馆中独具特色的馆藏;二是指一个图书馆总的馆藏体系具有与众不同特点。民办高校特色馆藏亦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民办高校不同于公办高校图书馆的馆藏特点;二是不同的民办高校自身图书馆独有而别馆不具备的独特风格文献资源。
(一)民办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类型
民办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是根据办馆时间短、馆藏规划新及民办高校体制灵活、办学特色和学生读者群的需要,在采访图书资料和收藏文献信息的过程中有意识地选择并逐渐形成的具有一定特点和优势的馆藏体系。它主要有以下类型:学科专业特色馆藏、校本特色馆藏、馆内特色馆藏、地方特色馆藏、国际交流特色馆藏、特色数据库。以培养立足北部湾经济区,服务广西新发展,面向东盟,接轨国际,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创业型、国际型的“五型”人才为目标的广西外国语学院,依据自身处在广西首府南宁,凭着毗邻粤港澳,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连接东南沿海与西南内陆的重要枢纽的地理优势,抓住国家级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机遇,结合学校的学科设置特点,逐渐形成了“外语特长+专业知识+中文底蕴+公共技能”的特色馆藏格局。即主要以10个语种的图书资料、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图书、专业图书及地方志、以及近现代的相关著作,还有壮族地区所独有的民族文化如:民歌、铜鼓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边贸文化等。
(二)特色馆藏的功能
1.有利于本校的教学和科研的正常开展
学科专业特色集中体现高校的办学特色,学科专业特色馆藏是根据高校自身所具有的专业课程而建设形成的特色馆藏。民办高校在实施发展战略的进程中,出于自身的需要,不断根据市场需要设置和调整专业结构,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需要,从而形成重点专业、急缺专业、特色专业、精品专业等优先和重点投入、重点建设、重点收藏。如广西外国语学院从语言专业角度上看,以东盟国家语种为主要投入对象,先是重点收藏泰语、越语、柬埔寨语等外语中书籍,并通过到国外引进书籍等办法,解决市场上东盟国家语书籍奇缺的问题;另外,由于与国外高校达成教学科研的交流,加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广西需要与东盟国家交流的专业人才,因而有关东盟国家的经济、文化、法律等方面的书籍亦成为重点收藏的对象。
2.有利于提升自身的社会声誉
校本指的是学校内部的资料,自己编写,一般不外传,比较保密。如“校本练习”、“校本资料”等。校本特色馆藏是指专门收藏由本校师生所著、所编、所译的学术著作;本校师生发表的学术论文与论文集;本校教师录制的自身上课的音像资料;本校教师自行设计的教学课件;本校教师自编的各类教材、参考书、试题库、讲义等;本校历届毕业生优秀毕业论文(设计)选编;本校师生发表的文学著作及作品集及所获的各种教学比赛荣誉;在本校召开的学术会议文献资料,教师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带回的非出版文献资料,出国人员带回的文献资料以及有价值的赠送资料等。包含校内正式出版文献或有研究价值的非正式出版的文献,它是师生们集体智慧的结晶,对教学科研具有参考价值,也是对外展示学校荣誉,提升学校社会影响力的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3.特色馆藏能更好地宣传地方经济文化,为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服务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我国涌现出一大批由省级以下地方中心城市兴办的包括民办高校在内的综合性或多学科的本、专科院校。它们既承担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的重任,又要主动地参与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高校实施的教学改革、学科专业设置等,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措施,其最终目的是为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服务。另外,随着高等教育的社会化发展以及大学与社会的进一步融合,高校图书馆在搞好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同时,必须努力顺应时代的发展,转变观念,将高校图书馆发展的着眼点更多地放在社会化的信息服务上,接受来自社会上各种信息的咨询。高校的“地方特色馆藏”主要收藏高校所在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地理、重要人物、事件、风土人情及民间习俗等方面内容的书刊文献。这些信息能够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地方特色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起到对内、对外的经济、文化宣传作用,从而推销地方经济文化品牌。同时,通过图书馆所提供的收集、翻译、整理有关行业资料,为地方提供有重要参考、利用和决策价值的信息,推动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二、加强民办高校特色馆藏建设的措施
1.整合资源,加大对特色馆藏建设的投入力度
由于学校所在区域地处地方,民办高校图书馆当然也具有与本地经济、文化建设特点相吻合的丰富的文献资源。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客观需求,民办高校根据市场需求和市场导向来制定办学思想,以立足于推动地区经济文化为服务面向定位,图书馆更应根据学校灵活的办学机制及办馆时间短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制定图书馆的发展规划,建设自己的特色馆藏,并加大对特色馆藏建设的投人力度,结合本地区经济、文化建设的要求和特点,实现从文献的整体提供转向知识单元的提供,通过网络向地方开放,广泛而直接地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提供信息服务。
2.提供个性化、特色化的信息服务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信息经济逐渐成为创造社会效益的主要途径,社会对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建设特色馆藏的目的就是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让特色资源文献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实现资源价值利用的最大化,促进社会的多样化和多元化发展。民办高校图书馆要根据所在地用户和组织提出的明确要求,建立本馆特色文献书目数据库,从馆藏文献中摘录有关信息,向用户提供个性化、特色化的信息服务;或结合当地经济、文化特点,通过对用户个性、使用习惯的分析而主动地组织信息资源,创建个性化的信息环境,向用户提供其可能需要的信息宣传,利用互联网的通信功能,引导用户的信息要求。如为地方提供包括进行课题论证、科研协助、成果鉴定等,并将把服务的结果形成专题性的文摘、索引等二次文献产品,通过网络传递给用户,为读者获取所需文献提供了方便。
3.开展多种形式的用户教育
由于工作性质及客观实际的不同,地方用户对信息意识和获取信息能力往往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要使高校图书馆能主动地为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服务,高校图书馆除了提供信息环节之外,应强化社会用户的信息意识,提高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这就需要对社会用户开展有效的用户教育。
(1)开展文化宣传活动,宣传信息更新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2)举办有关图书馆利用、文献信息检索,特别是光盘检索、联机检索、网络检索等方面的知识讲座、培训班,使地方用户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3)根据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利用大众传播媒介,介绍图书馆所拥有的与地方经济文化息息相关的信息服务的功能和项目,吸引和培养信息用户,并可通过编印宣传资料、宣传专栏等,进行文献信息知识和检索方法的宣传。
(4)利用网络建立虚拟的咨询平台,为读者提供多种检索途径,从整体上提高文献资源保障的水平,借助互联网从广度和深度上满足读者的各种需求。
总之,民办高校为自身发展的需要,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把特色馆藏建设作为学校图书馆建设的一个重要项目,在为学校的教学改革与科研成果提供智力支撑的同时,更应主动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社会发展规划提供决策支持,最大限度满足用户对地方文献资源的需求,有效地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林仕珍.关于高校特色馆藏建设的几点设想[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29(1):40-41.
[2]黄晓芳,杨勇.开发地方特色文献资源,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
[3]李尚民.试论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J].商洛学院学报,2007,21(4):97-99.
[4]刘圆圆,刘莎.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1(03):42-4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