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方文化调研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前言
滁州习惯上称为“皖东”,地处安徽省最东部,苏皖交汇地区,长江三角洲西部,长江下游北岸。滁州市近五年旅游业发展分年度指标实际情况如下:
二、滁州特色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与设计
笔者通过对滁州休闲旅游资源的调查,以及对滁州特色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分析、偏好调查情况分析和客源市场的总体分析,认为滁州特色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应该建立在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突出产品特色,准确掌握市场的需求内容和变化规律。确定产品的主题、规模和层次,满足各个阶层旅游消费的需求。基于上述情况,笔者在大量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依据资源特色,以及旅游产品的谱系理论将滁州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分为重点旅游产品、基础旅游产品以及辅助旅游产品三个层次,并且对各层次的旅游产品的开发提出了设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就是大明文化休闲旅游产品以及红色爱教休闲旅游产品[1]。
产品开发的外在因素最为主要的就是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在实际工作中会发挥着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所以,在分析目前滁州地方文化产品存在的问题和分析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需要从根本上完善相应的环境策略,最后使得滁州地方特色文化产品开发氛围得到进一步完善。
(一)科学观念支撑,促使文化品牌发展意识实现进一步强化
观念是开展行动最为基础的先导力量。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当地政府以及企业从根本上转变传统形式的思想意识,围绕文化品牌发展这一个核心,推进滁州地方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实现进一步增强。正所谓“21世纪实质上是品牌竞争的时代,在品牌的背后最为重要的就是文化的作用”,由此可见,根据实际需要完成品牌的构建,首要的工作就是在文化特色方面下功夫[2]。文化特色实质上存在非常明显的地域性特征,这目前已经成为文化产品的主要核心价值体现。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通过政府部门以及相关的生产企业跟公司的管理工作人员完成思路的根本性转变,品牌发展意识要实现进一步提升,充分发掘滁州的“醉翁亭”、“滁菊”、“花鼓”、“欧阳修”、“明文化”等特色文化,加快极具滁州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的形成,在上述基础上正确的引导消费人员,使其对滁州文化产品所形成的消费愿望实现进一步准确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均收入水平得到明显的提升,目前我国居民旅游消费支出正呈现一个逐年增长的趋势,更多的人们希望旅游能够实现进一步的多样化以及科学化,并且实现高层次类型的精神文化的需要,红色爱教旅游产品最能迎合市场的需求。
(二)政策支持,实现文化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文化产品开发中的政策是最为重要的制度保障部分。在文化产品开发上,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有时候会存在非常明显的倾斜趋势,会根据滁州特色文化产品的设计、文化产品的生产、文化产品的服务等各个环节,给予其一个很好的发展环境。目前滁州文化产业发展的地方文化产品开发是较为薄弱的环节之一,地方文化产品开发同时也会促进滁州经济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这是一项非常显著的优势[6]。所以,滁州政府部门在分析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为地方文化服务的进一步发展颁布相应的优惠政策以及优惠措施,最大程度的满足滁州文化产品市场发展,实现其良性发展。
(三)联合最新的技术,进一步强化地方“产、学、研”合作
在旅游文化产品开发中,不仅需要政策以及理念来支持文化产品开发设计,同时还需要积极的引进先进技术以及不断的加大创新的力度。目前,滁州文化产品的质量还是相对比较低的,同时其创新性也存在明显的不足等问题。所以,企业之间、各个部门之间则应该按照实际情况的需要将目前滁州现有的资源充分的发挥出来,促使技术创新力度实现进一步强化,完成创新性产品的有效研发。
(四)有效完成生产协调,促进文化产品生产线进一步完善
生产线会直接影响到产品生产类型。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调研发现,目前滁州地区文化产品存在非常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其产品线明显的不足,同时存在系列化产品缺乏等问题。所以,在要实现进一步的创新,滁州地方企业内部需要最大程度的引进设备以及相关的新技术支持,实现生产的最大协调,促进文化产品生产线实现进一步的完善。在完成协调之后,企业的文化产品生产线就会实现进一步的丰富化以及有效化,可以实现多类型以及多系列产品的类型,使文化产品类别实现进一步的丰富化。除此之外,生产线实现进一步完善可以对产品质量的提升提供相应的借鉴,进而使企业自身竞争能力实现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在整体文化市场趋于同质化这一个大环境的影响下。
四、滁州特色文化旅游项目的设计工作
文化产品开发中设计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严格的讲,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会对文化产品的造型、产品的功能、产品的材质、产品的消费人群、产品的营销模式等各方面细节均直接造成影响。所以在分析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要进一步进行设计策略研究分析。开发滁州地方文化产品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初步确定相关概念
在对产品进行开发的流程中,最为首要的工作任务就是完成设计任务的明确,也就是说完成初步确定相关概念。需要在前期的市场调研工作中,以及用户定位工作中完成概念的初步确定。综合考虑相关的因素,之后在上述的基础上满足产品的预期目标。在初步确定相关概念的过程中,需要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目标人群的定位、产品的定位、人群范围的定位以及目标市场的有效定位等工作,同时还要按照实际情况的需要做好详尽的设计描述等。
(二)设计元素提取
提取设计元素实质上可以将其称为抽象创造过程,具有非常显著的特征,设计工作人员需要严格按照目前应存在的相关素材来完成创作工作,对目前已经存在的视觉元素进行进一步的转化,使其实现进一步的抽象化,并且实现再一次重构,逐渐将其形象转化为简洁的以及抽象的艺术表现形式。本次研究选取滁州特色文化产品开发作为主要的案例,在滁州地方文化元素中设计工作人员需要按照实际情况的需要去捕捉以及发现美相关的设计元素,在合理使用相关设计方法的基础上,提取这部分文化元素,将其发展成为一部分较好的设计素材类型。之后,设计人员需要转化以及抽象化所提取的设计元素,严格按照滁州的实际文化特征,同时还要从根本上结合现代设计构成的方法来完成重构工作。
(三)合理功能的有效结合
文化产品最为本质的属性以及其最终的价值目标实质上指的就是合理功能。产品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功能,其次是形式,在涉及到功能的时候就一定会跟形式紧密联系起来,提取设计元素,实质指的就是设计形式的几点表现。在提取设计元素的基础上,可以实现产品设计出发点以及产品设计切入点基本确定,但不是说全部的元素都可以在产品方面得到有效的运用。所以,对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设计元素形式以及设计元素功能两者实现充分考虑,并且使其实现有效的结合等。设计实质上并没有什么好坏区别,所以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合理性判断。
(四)方案转化的设计工作
只有在转化为实际产品之后方案转化的设计才可以将其基本的功能性作用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开发滁州地方特色文化产品也一样,需要转化设计方案进行生产,所以,方案转化的设计需要紧密的结合企业实际的加工工艺,需要从根本上避免出现设计工艺跟制造工艺脱钩等问题的出现,不然设计方案跟进行转化后得到的实物效果就会存在非常大的偏差,这样一来不仅导致资源被浪费,同时导致预期的效果也不明显。分析其本质得到,设计方案转化中还包括以下这部分重点的设计:对工艺和设计方案的衔接设计,工艺和设计方案的衔接会导致产品的转化效果受到直接的影响。
五、总结
在对游客对滁州休闲旅游偏好调查分析中,笔者在滁州各地进行了一周时间的实地考察之后,从根本上分析了滁州休闲旅游的特征。同时还在滁州主要的客源市场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目的是调查现实和潜在的客源市场,得出结论以便对滁州旅游发展战略研究提供数据基础,针对不同客源市场对其进行产品定位。
关键词:艺术设计;创意教学;民族工艺;产业化
当前,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与地方民族工艺产业化发展的脱节,已经成为国内高等教育、艺术设计界和产业市场备受瞩目的问题。其出现,既有高校艺术教学模式落后的原因,也有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理念偏向及体制方面的原因,这促使地方高校和文化产业部门都应做出相应的调整。
1高校设计教学与地方民族工艺产业化的脱节之因
高校设计教学和地方文化产业的脱离,对前者而言,表现为教学改革和方案实施相对滞后,人才培养方向模糊,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低,创新意识薄弱,普遍存在学无所用的忧虑和感慨;对社会产业文化而言,则表现为受制于经济收益而偏向短期效应,产业开发零碎而缺乏系统性和长远性,工艺质量低下,品牌更替频繁,往往以“地方特色”丢失特色,造成产业开发的困境而难以保持可持续发展。
根据笔者调查和实践经验,两者似乎都有难言之隐: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既要在特定教学时间内,完成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讲解与实践,还要考虑地方文化艺术资源的传承和社会需求,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体现自身的办学特色,以求教学成效的优化,但没有地方文化产业部门提供资金、实践平台,或受限于自身办学条件,往往使教学初衷浅尝辄止;对社会文化产业而言,市场需求和导向瞬息万变,在人才效应实现周期相对较长的情况下,往往只能被动借鉴、选择现成概念和模式,或受制于地方文化建设考核指标,而寻求“短、平、快”的产业化作业。无疑,上述心理均有各自的合理之处。然而,问题在于,如果仅仅考虑各自的客观情况,那么,两者之间持续的脱离,必将导致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继续成为无本之源,而地方民族工艺产业化发展虽花样翻新,但实质上困上加困的后果。
无疑,高校艺术教学模式落后,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理念偏向及体制方面的原因是问题的焦点。但是,地方民族工艺的产业化发展,是一个牵涉地方经济发展、文化建设、旅游开发、就业福利等多方面的行为,它既有政府的参与,又有大量民间私营企业投身,还涉及到地方文化艺术研究者、教育者的论证和设计,且暗含各类潜在消费群体的接受行为。因此,我们不能把责任包揽、推诿于其中任何一方。
2高校设计教学引领地方民族工艺产业化发展的三项职责
尽管原因诸多,但笔者以为,在地方行政、文化艺术环境客观既定的前提下,高校必须在政府、文化产业部门等因素中发挥引领或枢纽作用,才能逐步转变这一困境。这一方面是因为高校集合了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两个职能,有人才和智力资源;另一方面是因为高校办学服务地方的职责使然。正因地方文化的发展与高校办学相互制约,地方政府和产业部门也应倚重高校的特殊作用,而促成高校设计教学担任三方面的职责:
(1)说服地方政府和产业部门从长远考虑进行地方民族工艺的产业开发,避免因“特色”而囿于“特色”,因“地域”而陷于“地域”,避免短期效应和应景工程;
(2)集合地方文化艺术研究者和教育者进行全面论证和设计,在国家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整体视野中,寻找地方民族工艺产业开发的突破口和模式,遵循文化艺术传承创新的积累原则,既有宏观图景,又有微观考量,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实现地方民族工艺的长效、循序、内涵式发展;
(3)持续关注市场动态和需求,钻研传统工艺理念和现代设计思潮,借鉴其他高校教学经验,在全球设计语境中探索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改革,立足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探索提升应用人才培养的新方法,适应地方民族工艺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上述三方面,本应是地方高校设计教学涵盖的三个任务,三者相互促动,不仅能为高校设计教学提供支持,还能促成全局统筹、与时俱进的办学格局。但由于一些高校忽视前两个方面的工作,导致教学重复原有模式,而欠缺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资源等诸方面的探索与更新。笔者以为,就设计教学本身而言,教学理念的转变是首要的前提,其中,以创新意识和创意方式带动教学则是实现三大任务的核心。
3从地方民族工艺产业化看艺术设计创意教学的内涵
创意教学,是当前艺术设计的热门课题。无论如何界定,创意教学的关键在“创新”或“新意”,它涉及对旧模式中教学策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变革。传统设计教学在一般意义上是师生双向的活动,创意的实现,大多停留在教师创意性引导、学生完成具备一定创意的设计作品的层面上;但是,如果我们把它和地方民族工艺产业化联系起来,创意教学的内涵,或者说是原则,则要丰富的多,具体来说如下:
(1)教学由双向活动变为灵活的多向活动。创意教学的实施,必将在传统课堂教学实训的模式之外,着力利用社会提供的设计类课题、方案、订单、合同等的契机,以应用促动教学,这样,师生双向交流,将变成教师、学生、赞助者、投资商、合作人、管理者等多方面的互动,部分设备、场地将达到共享,一些民间行家,将成为课堂外的教师,学生也将通过调研、设计、沟通、推广等具体环节,深入了解艺术设计各环节的知识和技能。教师虽然没有全程提供创意,但打开的思路,将启动学生立足现实,调动他们的创意设计行为。这种灵活的方式,还将促动教学评价时间限制、评价主体、评价方式的转变,因为完整的设计活动,必须在市场反馈后进行修改,需要一定的周期,同时,与学生互动的各类群体的评价,都应该纳入考量范围。
(2)创意灵感拓展为创新理念和系统实践。将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想法付诸实施并形成作品,对艺术设计教师和学生来说并非难事。但是,教师对每个学生进行引导,对他们原有知识、技能的构架进行创造性地整合、丰富和系统化,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设计理念并付诸设计实践,就相对困难一些。要实现这一点,除了艺术设计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让学生提升自然科学和社会人文科学的素养,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其独特的审美品格,则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每个学生从一件成功的作品,逐渐成长为优秀设计师的前提,更是创意教学避免零敲碎打、浅尝辄止,而更为注重学生成长的前提。
(3)设计行为由个体转入团队基地的培育。从地方民族工艺产业化发展的需求出发,设计创意教学就不能仅仅局限于人才培养专业方向雷同、设计理念和方法相似、作品风格接近、设计行为个人化的传统模式。相反,应该从因材施教出发,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在一个班级或小组中,学生有明确的个人定位和专业特长,能够在团队中发挥各自的作用,通过创意教学,巩固已有技能,拓展新技能,团队设计中取长补短。基于此,就必须打破课程教学时间和场地的限制,而更加注重课程群之间的关联,注重教学团队在理念和方法上的一致,注重教学评价的灵活多样。团队合作,还应依靠较之社会实践相对稳定的基地训练,为课堂教学做延伸,为社会实践做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道一.工艺美术教学的一个关键问题[J].2002.
[2] 李砚祖.设计之维[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论文摘 要]介绍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地方文献征集工作的一些具体做法,并针对在征集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 广西地方文献
广西地方文献是广西政治、经济、文化等情况的重要反映,是为广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极其珍贵的文献信息资源。广西地方文献包括记录有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域知识的各种载体信息文献。地方文献征集的范围应包括:反映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自然、地理、生产、科研、人物等一切自然和人文内容的地方文献。地方文献的形式多种多样,它既包括正式出版物,也包括非正式出版物。如,地方志、地方史、地方名人著述、有关本地方的文献、地方人士捐赠的私人藏书等。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以下简称广西图书馆)于1984年成立历史地方文献部,1989年更名为地方文献部。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奋斗,广西图书馆目前已建成比较完整的具有广西特色的地方文献藏书体系。广西图书馆在广西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2 地方文献征集的渠道
地方文献征集工作是地方文献工作的主要工作之一,广西图书馆地方文献征集的渠道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呈缴
呈缴是地方文献较为稳定的征集渠道。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非常重视地方文献的征集工作,先后4次下文强调呈缴本制度,为广西图书馆顺利开展地方文献征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政策保障。1960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颁发了《关于印发征集地方文献资料的通知》,规定党、政、军机关,学校、科研单位和厂、矿等单位编印的公开或内部出版的图书、资料、会议专刊、图册等,均须寄送2份给广西图书馆保存。1973年和198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分别颁发《关于做好地方文献资料征集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做好地方文献资料征集工作的报告》,明确广西图书馆是自治区地方出版物呈缴的收藏中心,要求各单位不论是公开出版还是内部编印的图书、报刊等资料,均应及时缴送给广西图书馆保存。1993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又颁发了《关于重申做好地方文献征集工作的意见》,扩大了呈缴物的范围。
2.2 上门征集
上门征集就是地方文献征集人员主动上门到有关单位去征集地方文献资料。广西图书馆征集人员经常到南宁市各城区的有关部门征集地方文献,每年还要到广西各市、县去进行征集工作。2001年11月至12月中旬,广西图书馆地方文献部征集人员就到柳州市、梧州市、苍梧县、岑溪市、贺州市5个市、县的党委、人大、政府、党史办、方志办、文化局、文联、群艺馆、人事局、教育局等多家单位征集。共征集文献资料合计148种、816册,一批重要的地方文献得以补缺,丰富了广西图书馆的地方文献馆藏。
2.3 赠送
赠送就是单位团体、作者、收藏者自愿把文献资料赠送给图书馆。广西图书馆收到捐赠文献资料后,就会及时回送(寄)“广西图书馆荣誉证书”,并在广西图书馆网站“捐赠名录”栏目介绍其赠书情况。2005年以前,对捐赠文献资料的作者或文献赠送者,广西图书馆只发送“收藏证书”“感谢信”“荣誉证书”。2005年1月7日起,广西图书馆网站的“捐赠名录”栏目正始开通,它记录了社会各界人士对图书馆的关心和参与图书馆捐赠活动的热情。如江东州作者,在2006年11月20日至2009年10月12日期间,先后6次将自己撰写的著作(共9种35册)赠给广西图书馆。另外,广西图馆馆在2009年2月接收了一套精装的家谱丛书——《宾氏三修家谱(首卷—23卷)》并举办了赠书仪式。这套家谱是由宾氏松坡公系三修家族编委会编写的,有极高的收藏价值。近几年来,广西图书馆还收到区济文、卢贤丰、于瑮、江东洲、梁怀兆、何海清、刘沛盛、吕梁、黄土路、秦书玉等亲笔签名的赠书,捐赠活动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2.4 文献采购
文献采购是地方文献征集的主要方式。广西图书馆有地方文献采购专项经费,可以多途径地采购地方文献。
2.4.1
邮局定购
地方文献的报刊有一部分是通过邮局定购的,主要是一些正式出版的地方连续出版物,如《广西文学》《广西画报》《广西日报》《南国早报》等。另外还订购了这些报纸每年的合订本。
2.4.2
旧书市场采购
工作人员定期到南宁市花鸟市场旧书摊和南宁市文化宫内的旧书市场搜集旧的地方文献资料。这几年,旧书商提供了很多广西的旧图书文献,有很多甚至是广西图书馆尚未收藏的珍贵文献。
2.5 交换
通过与其他图书馆采取文献交换的形式获得许多有价值的缺藏文献资料,其中也有不少广西地方文献资料。通过图书交换的形式来弥补馆藏的不足,是地方文献征集的一种有效渠道。
转贴于
2.6
文献复印
文献复印主要是面向专题文献和旧文献。由于种种原因,某些文献现在已经很难搜集到,只能通过复印来补充馆藏。比如说广西图书馆进行的地方报纸缩微项目。广西地方报纸有很多种,如广西图书馆收藏的《柳州日报》并不齐全,要拍摄成缩微资料,就必须要从报纸创刊号开始搜集。广西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人员前往广西柳州市,到柳州日报社进行文献补缺工作,采取复印的方式补缺广西图书馆缺藏的《柳州日报》。缺藏的报纸最好能补缺到原版报纸,如果做不到则采取复印的方法来解决。
2.7 协作征集
2000年,由广西图书馆牵头,全区自治区、市、县图书馆成立了“广西地方文献征集协作网”,联合开展全区范围内地方文献的征集、协调及开发工作。这些年来通过市、县图书馆征集的地方文献数目可观,如由乐业县图书馆征集的地方文献有3种5册:《广西乐业县文史资料丛书:旅游资料集》《广西乐业县文史资料丛书:调研报告集》《广西乐业县文史资料丛书:地方文史集》。龙州县图书馆征集了即《龙舟文史资料》合订本(1—6卷),苍梧县图书馆征集了《苍梧梁姓通书》。随着全区协作征集活动的顺利开展,广西图书馆征集到了许多有价值的地方文献。
2.8 项目征集
项目征集是指借助地方文献开发项目而开展的地方文献专题采集。2002年10月至2002年11月,为了配合广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工作的开展,广西图书馆地方文献征集组到自治区文化系统各单位征集文献,只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征集到自治区文化系统共17个单位的17份简介概况、40盒VCD影视资料、1盒录音带以及各专业剧团的彩色、黑白剧照84张,节目单、演员介绍、获奖资料23份,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西分中心的节目制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3 地方文献征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3.1 存在的问题
3.1.1 地方文献数量增速过快
地方文献数量增速过快,而图书馆掌握的信息有限,导致正式出版物和非正式出版物都难以搜集齐全。
3.1.2人手不足
广西图书馆地方文献部原设有地方文献征集组,2005年9月由采编中心全面负责广西地方文献的征集工作但工作人员只有1名。人手不足的现状明显不利于地方文献征集工作的全面开展。
3.1.3难以掌握地方文献出版发行规律
地方文献的出版与发行具有不确定性,出版发行的数量、编辑出版的标准不统一,而且印刷的数量很少,很多是内部出版的非正式出版物,这给地方文献的征集工作增加了难度。
3.2采取的措施
3.2.1加强与出版单位的沟通
广西图书馆地方文献征集组要加强与广西区内多家出版单位的联系。对在南宁市区的出版单位,采取上门征集的方法;对不在南宁市区的出版单位,可以通过打电话、发征集函等方式进行沟通,广西的出版单位都尽量与之联系,其出版的地方文献不管是公开发行还是内部发行的,都尽量想方设法征集到。
3.2.2建立地方文献征集网络,委托征集
“广西地方文献征集协作网”是地区性的地方文献征集网络,这项工作得到了同行们的大力支持,充分调动了地方文献征集人员的积极性。
3.2.3掌握地方文献出版发行规律
要掌握地方文献的出版发行规律,主动征集。2004年12月18日至12月25日,广西图书馆征集人员兵分三路前往河池地区、百色地区和南宁地区的部分市、县征集广西地方文献,先后走访了河池地区的河池市区、南丹县、天峨县、凤山县、巴马瑶族自治县、东兰县,百色地区的隆林各族自治县、西林县,南宁地区的邕宁县、武鸣县、上林县、宾阳县等12个市、县。经过努力,在短短的8天时间里共征集地方文献资料93种206册。
3.2.4重视特种文献的征集
特种文献是广西地方文献的收藏重点,广西图书馆每年从购书经费中拿出一定的经费用于特种文献的征集。广西图书馆的特种文献包括资料、新旧桂系资料、地方名人史料、广西少数民族资料和地方人士著述等。
地方文献征集是地方文献工作的重要工作之一,地方文献征集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图书馆地方文献的藏书质量。
[参考文献]
[1] 郑玉颜. 与时俱进做好地方文献的征集工作[J].图书馆论坛,2006(3):16—162.
【关键词】元素 海报 湘西 创意 民俗
湘西凤凰民俗文化历史悠久,气息浓厚,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地游客的青睐。湘西凤凰艺术节海报设计主要表现湘西凤凰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在设计中主要运用湘西凤凰民俗文化的实物为设计元素,风格以古朴典雅为主,色调以中国红为主色,能更有效地对中国民俗文化进行宣传。
1.市场调研
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现代科技、文化、艺术从不同方面给招贴设计带来新的设计理念。日本的招贴设计在这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著名设计师田中一光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他说,“即使损失一些告知和传达功能,也想尽力表现出自己的感性和个人独特的风格。”中国招贴设计代表有靳埭强、陈幼坚等,他们的设计大量采用中国传统视觉要素,特别是借鉴水墨和书法的表现方法。在这种趋势的指引下,中国也在探索自己的民族设计风格。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京剧脸谱、皮影、甲骨文、剪纸、龙凤纹样等,另外还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和各地方的民族特色。
2.设计定位
针对建立民俗文化大国,对传统文化的复兴及人们对民俗特色、地域风情、人文特色越来越看重这一市场的需求,以“尊重民俗信仰,传承民俗文化”为主题进行招贴创意设计。设计以中国风的审美将传统元素与主题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创意表现,以进一步提升“民俗特色”这一品牌力量,彰显传统民族文化魅力。
3.设计方案与创意说明
(1)设计思维
设计思维主要围绕“湘西凤凰民俗特色”展开,针对不同方面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元素,把它们结合起来表现主题。我们可以找到代表湘西凤凰民俗特色的元素:吊角楼、铜鼓、刺绣服饰、纹银图案等,还有一系列习俗(水鼓舞、赶尸、簸箕画)等。
(2)设计方案
湘西凤凰艺术节招贴设计主要针对各设计元素、主题、市场分析,最终以4幅风格统一的招贴来表达这一设计主题。每个方案都选取有代表性的元素,通过整体布局、排版,文字和图形和谐统一,风格古朴自然,色彩典雅,塑造传统文化氛围。
如方案一(图1):
《苗族手工鞋》,刺绣是中国一大传统特色,具有浓厚的民族气息,而利用刺绣制成的手工鞋体现了中国元素与民俗实物的结合,是湘西凤凰的一大独有特色。
这一作品利用古朴典雅的民族元素:刺绣手工鞋、条凳,简单大方又具独特、新颖的构图,体现传达出湘西凤凰的民俗特色。色彩上以传统的中国红为主色,更能体现民族气息的氛围,让观众一目了然,迅速记住画面。
方案二(图2):
《湘西手工布包》,手工布包是湘西凤凰的一大特色产品,款式设计新颖并富有浓郁的民族气息。
这一作品将中国古典元素与地方民俗特色结合,中国传统大红门与湘西布包艺术结合,具有浓厚的民族氛围,能直观地传达出民族的特色;构图利用了黄金分割点的视觉比例,让布包能有更好的视觉效果;主色调采用红色,在画面中运用大面积的中国红,不但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更能体现出中国民俗的特色。
方案三(图3):
《湘西·铜鼓》,关于铜鼓的记载,自汉以来常见。范晔《后汉书·马援传》中有云,“援好骑,善别名马,于交趾得骆越铜鼓”。铜鼓在湘西拥有悠远的历史神话传说,在现代主要用于歌舞伴乐、娱乐。
这一作品趣味地表现出凤凰的民俗特色。古时候,一般角楼建筑上挂的是风铃,这幅作品大胆地利用凤凰角楼与铜鼓的巧妙结合来构图,能更直观地表现出中国的特色,让人印象更为深刻。风铃传出的铃声固然优美,在这里作者利用巧妙的构图,铜鼓亦传出了优美的歌声,也传达出了浓厚的民俗特色。
方案四(图4):
《湘西纹银》,历史上湘西纹银是人们用来辟邪的器物,现在主要偏向于装饰物品,具有很强的民俗气息。
这一作品利用古代与现代的结合,纹银图腾与手上的鲜艳色彩的对比,不但直接体现了纹银的古代气息,也间接体现出了纹银的装饰意义。作品力求简洁、新颖独特,视觉效果强烈,让人过目不忘。
结语
湘西凤凰艺术节海报创意设计,充分利用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元素,在设计的过程中本着对民俗传统的尊重,以传承民俗文化为主体,在前人的基础上,探索民族设计语言,无论在色彩的运用、形体的处理,还是整体的排版上,整个设计流露出自然、简洁古朴的设计风格。设计的亮点在于将招贴设计与中国传统的表现形式和审美观相结合,通过湘西凤凰艺术节海报创意设计,希望有更多的人认识、了解湘西凤凰,同时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中国传统民俗文化。
参考文献:
[1]王治理.从庐山到湘西凤凰[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
[2]龙儒文,吴善淙.放飞凤凰──2001年中国·凤凰“四月八”苗族艺术节纪实[J].民族论坛,2001(3).
[3]许抄军,刘沛林,王良健,陈东.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发的模式探讨——以湘西凤凰古城为例[J].船山学刊,2004(1).
[4]罗晓光.湘西凤凰古城河岸吊脚楼建筑特色探析[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4).
[5]武吉海.凤凰苗族服饰[J].中华遗产,2007(5).
[6]沈从文.湘西(节选)[J].中文自修,2008(6).
[7]董珞.湘西北各民族文化互动试探[J].民族研究,2001(5).
作者单位: 李红丹,衡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地域性;文化;室内设计
一、 地域文化的基本特征
(一)地域文化体现了地域之间的明显差异性
本质的说,人类文化的土壤是水、空气和阳光,一个地区与另一个地区之间,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经济发展的不同,其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及价值规范等也不同。由于古代交通不便和行政区域的相对独立性,使各地的文化形态也具有了各自不同的风格。因为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稳定性,经历若干年的历史发展,逐渐从生产生活上升到社会意识形态到的各个层面,其生产生活习俗语言呈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地域性是民族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地域性比民族性更具狭隘性或专属性,并具有极强的可识别性。
(二)地域文化具有较强的相互渗透性
任何形态的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地域之间的文化是相互联系和包容的,一个地域文化会辐射影响到周边的地区。各地人群的相互流动,使文化习俗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尤其在几个文化区域交汇的地带,更形成了兼具多种地域文化融合的特色文化。
二、 为什么地域性文化在室内设计中具有重要地位
(一)室内设计的建筑学属性决定了其地域化特色
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通过的《北京》 指出,“建筑学是地区的产物,建筑形式的意义来源于地方文脉,并解释着地方文脉”。同时呼吁 “建筑学问题和发展植根于本国、本区域的土壤,”作为建筑设计的延伸,室内设计的发展道路必然也是在全球(现代)和地域(传统)之间寻找平衡点。广取博收古今中外文化及建筑的精髓,充分挖掘室内设计的地域文化特色,才能使中国室内设计在多元化的世界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消费者的文化属性决定了室内设计的地域化特色
具有浓烈地域特色的室内设计容易受到市场的青睐。作为唯一从未中断的中华传统文化,由此发展起来的文化形态非常稳定,经过通俗化以民俗形式得以广泛传播。我们的血液里、骨子里无不包含着传统文化的基因,对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怀有深厚的感情,天生对传统文化形式具有亲近感。突出室内设计的地区文化,让人们感受到自己特有的文化,容易引起情感的共鸣。因此,只有忠实于本土文化,室内设计才会富有生命力,在市场中才具有竞争力。这就是为什么“中式”楼盘在各个城市里气势夺人,各种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风味酒楼受到热捧的原因。地域文化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是每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
三、 室内设计如何传承地域文化
室内设计的地域文化传承,是指在室内设计创作中,吸收本地区的、民族的、民俗风格的代表性文化符号,通过多样的手法融入到室内环境中。不仅要反复使用代表性符号的造型手法和形式,更要深入挖掘优秀民族文化内涵,从精神、意境层面去营造空间氛围,才能真正引起用户的情感共鸣。
(一)进行地域文化符号的调研
不同的民族、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习俗,它左右着人们的审美情趣。不了解地域文化形成与符号使用情景,只能是传统符号和形式的胡乱堆砌。地域文化传承本身就是对地域文化的重新认识,也是对设计所要展现的文化特色的重新定位。因此,对传统地域文化不能仅从形式去分析,肤浅地去理解文化符号。应该深入地去调研,亲身体验地域文化特色,才能挖掘出深刻的文化符号。贝聿铭在进行香山饭店设计时,亲自进行了大量的实地勘察和调研工作,借鉴了当地的建筑和园林造型。建筑设计师用简洁朴素的、具有亲和力的江南民居为外部造型,将西方现代建筑原则与中国传统的营造手法,巧妙地融合周围的参天古树、水光山色环境,形成具有浓郁中国气质的建筑空间。
(二)概括、提炼、解构代表性文化元素
代表地域文化的素材众多,如何提炼符号和形式特别关键。优先从传统建筑中的形式、布局、结构及材料等中选择典型元素;也可以从绘画、雕刻、民间工艺美术等提炼图案及内容;还可以从当地民俗文化、服饰、民间乐器、民间玩具,以及劳动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用具等反映其风土人情和乡土气息的素材,对这些典型素材进行提炼、打散、变形和重构。香山饭店从中国园林建筑和民居空间中,提炼出大量具有江南特色的传统元素,打破惯性思维,采用解构的思维方法,把原本铺在园林路面的地砖粘贴到墙上,把原来盖在房顶的屋瓦,侧砌到立面墙上,看起来犹如传统纹样里的水波纹一样。
(三)进行典型图形符号的秩序化
众多的视觉符号如何统一在同一空间内,秩序化是特别重要的手段。为使这些元素井然有序,我们必须进行整体的设计规划。伟大的作品都是复杂的,但在复杂之上显示出来的“简约风格”仍然令我们赞叹不已。秩序来源于对整体的把握,造型秩序化的实现,必须遵循一个重要原则――对图形整体影像特征的控制,通过对图形影像的组织和凝练,实现有秩序的变化,从而在和谐中给人以视觉心理。在香山饭店的装修中,反复使用了正方形和圆形这两种最简单的几何图形巧妙地组织在一起。门、窗、图案、壁灯、宫灯等都是正方形,月洞门、灯具、宴会厅前廊墙面装饰、南北立面上的漏窗则是圆形,连房间门上的分区号也用圆套起来,这种多样中的统一,让繁复的内容变得有秩序。
作为人类生活必需的空间,室内空间一直传延续着人类悠久的文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室内空间形式和内容在不断的更新。在营造现代空间、满足现代功能要求的同时,使地方文化特征转化为创新形式,展现独特的乡土地域文化,对促进全球文化多元拓展,互融共生具有特殊的意义。
四、室内设计与施工的联系
1、施工离不开设计
设计与施工是建筑装修装饰的两个阶段,相互联系,缺一不可。施工方与设计方要做好沟通工作,时刻了解工程施工的进度,设计者应及时将大众的想法反映给施工方,施工方也应对设计方案中施工难度很大的地方告与设计方,请求设计师予以修改,确保工程的正常施工。施工方在追求利润的同时还要兼顾工程的质量问题,虽然施工方的决策者对利润的要求都比较高,但是施工人员应严格要求自己,保证施工的质量,恰当的理解设计者的意图,避免反复整修,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与设计者做好协商工作,让设计者更加肯定自己的设计,设计师与施工人员应对整个工程项目的难点共同学习,确保高效的完成项目的设计。
2、设计是施工的第一道程序
在现实生活中,建设方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会存在很多想法,设计师们的想法往往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追求,哪怕在设计完成了以后,甚至在施工过程中,建设方也会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要求设计师重新修改,有的工程甚至是施工收尾了,设计还在改。这样的情形让设计师过于被动,也增加了施工的难度和时间。所以只有当设计师拿出好的设计方案让建设方信服,然后结合使用者的想法综合来稍加点缀,让建设方对所有的设计有高度的认可,才能让设计方处于主动地位,在进入施工阶段后,也就能按图施工,减少反复整改过程,尽早地完成建筑装饰装修工作,并保证设计质量。
四、结语
地域文化在当前现代化的室内设计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室内设计过程之中很好地融入地域文化的相关思想观念,实现对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益的增强,则是今后工作的重点。本文对在当前室内设计之中如何巧妙融入地域文化的思想观念和基本的工作现状等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从实际的角度着手对今后的工作理念以及核心的思想原则等进行细致的分析,旨在更好地实现相关设计质量的提升,为更好地发扬我国地域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鄢然 ,刘小洋 .地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体现 [J].美术大观,2009,(6):112.
[2] 兴 ,杨林林 .浅析室内设计与地域文化的研究 [J].中国科技信息2008,(13):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