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物绘图的教学方法

生物绘图的教学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物绘图的教学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物绘图的教学方法

生物绘图的教学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建筑初步 教学改革 风景园林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风景园林学是关于土地和户外空间设计的科学和艺术,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它是以“生物、生态学科”为主,并与其他非生物学科(例如土木、建筑、城市规划)、哲学、历史和文学艺术等学科相结合的综合学科。建筑初步课程作为风景园林专业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关于建筑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其授课目的就是为以后的课程设计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作为启蒙教学的课程,其在风景园林专业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大体有三个方面:训练风景建筑表现技巧;训练风景建筑制图方法;训练风景建筑设计方法和原理。通过两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发现在该课程的内容、教学方法以及专业方向上存在一些问题。

1存在的问题

1.1内容庞杂

目前,课程的训练内容很多,既要有建筑知识的涵盖,又要有绘图的基本训练、模型的制作以及构图色彩方面的训练,虽然这些都很重要,但是内容过于庞杂,之间又没有联系,结构也很松散,容易让学生把握不到课程的主要方向,疑问重重。

1.2课程之间协调差

建筑初步课程的安排都在一年级,课程内容广泛,与其他很多课程的内容重复,讲授深度较浅显,每个内容都是蜻蜓点水,讲授较为不合理。

1.3重基本功训练,忽视思维训练

目前,大部分院校的建筑初步课程还是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以训练绘图基本功为主要目的,忽视学生的思维训练,导致很多学生喜欢模仿资料范例,设计成果平淡无奇,过多地重视图面效果。

2改革的措施

2.1教学方法

对风景园林专业来说,建筑初步课程是建筑的启蒙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更注重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改变原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以期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2.2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手段主要以教师、课本、黑板为中心的填鸭式的、封闭的、单向的向学生传播知识,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现代化的教学要求。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形象和生动,比较适合风景园林专业的特点。另外在教学中应注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应发展“讨论式的教学”,在教学的各个阶段,应适当地安排讨论,组织师生交流与共享查阅的资料及调查的案例,讲述分析的过程及结果,促进大家共同进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在各个课题设计的最后阶段,应开展“展示与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展示自己成果的同时也可以学习他人的处理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使教学得以延续。

2.3教学内容

根据风景园林专业的特点,应对“建筑初步”这一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改变,使建筑初步课程真正成为风景园林专业的建筑启蒙课程。笔者认为风景园林专业的建筑初步内容可分为以下四部分:建筑绘图基本功训练、形态构成设计、小型建筑设计以及相应的理论知识。

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都是非艺术生,大部分学生的美术基础几乎为零,在绘图的基本功训练上都需要加强,特别是建筑的表现,需要更为严谨的绘图方式,为将来景观建筑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课时较少,在作业上应选择综合性的训练项目,压缩作业周期,减少临摹抄袭,追求高效、全面的训练项目,使学生的思维融入到设计的作品中去。另外,在形态构成部分应和学生全面地讲解造型的塑造规律以及思维形式的转变,通过对建筑要素的提取、归纳和总结来对形体进行把握与塑造。由于前面的铺垫与学习,在最后的小型建筑设计课题部分,是学生对前面所学内容的一次较为真实、具体的综合性练习。制作模型和绘制课程作业最直接最有效,在模型的制作和图纸的绘制过程中,可以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制作能力结合起来,使初学者更直观有效地体验到自己的创作中去,真正达到“做”、“想”、“画”的结合。

3结语

风景园林专业的建筑初步课程是专业基础课程,与其他课程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各部分之间相互补充,共同形成一个整体。围绕着建筑初步的教学改革,要不断加强训练途径,提高办学条件和优化教学手段,形成课内课外的结合,理论专业知识与基础训练内容的结合,使建筑初步真正成为风景园林专业的建筑启蒙课程。

参考文献

生物绘图的教学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学评价;模块性考核;期终考核

机械制图及计算机绘图(AutoCAD)是我校工科类机电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计算机绘图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具备运用AutoCAD软件绘制机械零件图与简单装配图的能力,具有实践性强、实用性高,是较受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但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依据教材内容逐个章节、逐个命令的讲解,一直到学期结束通过期终考试给予评价。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到最后也能完成教学任务,但缺点是学生必须在学完全部命令之后才能完成一个完整的机械图样作品,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感受成功体验的正向兴奋刺激点不多,教学效果不很理想。这门课程可以这样进行教学改革:教学地点安排在CAD实验室,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实验教学。即依据总的教学任务,把其分解为多个子任务,每个子任务就是一个项目,每个教学单元围绕一个项目展开进行。学生如果能够完成每个项目的学习任务也就意味着完成了该门课程总的学习任务。这样,通过一系列任务驱动式的演示教学和任务明确的上机实践操练相结合来组织教学,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就能完成一个个机械图样的绘图任务,学生由此产生的成就感又促进了学习热情,教学效果也会明显

好转。

教学方法改革了,考核评价方式也应随之改变,否则教改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必须与新的教学方法相适应。采用模块性考核评价方案,能更好地保证教学改革取得成功。

一、采用模块性考核评价方案的理论基础

现代教学评价理论认为,教学评价的目的不是侧重于评价学

习结果,给学生定级或分类,应是基于学生表现和过程的评价,是评价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评价标准由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课程教学总目标制订,并明确告知学生,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评价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以促进其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

展。评价不是在教学之后进行的一种孤立的、终结性的活动,而应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在教学过程中评估学生的进步。评价是镶嵌在真实教学任务之中的。毫无疑问,采用项目教学法的计算机绘图课程采用模块性考核的评价方案是非常适合的。

二、考核评价方案

现在学生成绩评价虽然期末考试成绩占40%,平时成绩占60%左右。这种评价方案有着它的弊端:一方面,一些学习不自觉的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到考试时作弊以图蒙混过关,平时只要不犯什么大错就可以了;另一方面,它与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也不相适应,学生对平时的上机练习重视程度不够。尽管教师布置了上机任务,但仍然有一些学生在上机时不能自觉地进行练习。只有任务,没有评价,对一些自控能力差的学生缺少一个有效的约束力。因此,改革考核评价方案,采取模块性考核制度,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

对学生的总成绩评价可以这样安排:模块性考核成绩即占总

评成绩的60%,期终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40%。

1.模块性考核的方案

在开学第一节课上,教师把课程评价考核方法告知学生,让学生对本门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做到心中有数。我把这种模块性考核的100分分解到每次的上机操作中,也就意味着每次上机都是一次考核,学生就会主动、认真地对待每一次上机操作练习。

根据本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制订好学期的教学计划,再依据项

目教学的教学内容,编制好上机任务书,明确注明本次上机操作的考核内容与考核标准。

具体的模块性考核安排表如下表所示。

一般情况下,由教师下达上机任务书后,学生根据任务书上所明确的考核标准进行绘图,绘图结束后,要求学生先进行自我评价,并在标题栏处注明自我评价的成绩。然后学生把所绘图形的电子文件通过网络上传到教师机上(或用U盘拷贝给教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给出合适的成绩;也可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自评,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与主观能动性,增加学生反复学习、总结、讨论的机会,加深记忆并提高学习效率。

2.期终考核评价方案

期终考核如同以往的期末考试,考试命题内容要体现课程标

准规定的教学目标。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期终考试也可采用上机操作的考核方式,在考试题型上可以选择画零件图,也可以画简单的装配图。其评价方式完全是教师评价。

三、举例说明

以“绘制轴类零件”上机操作练习为例,具体说明模块性考核的具体操作。

在每讲的任务书上配有两张零件图,其中一张零件图是课堂

上老师已经当堂操作演示过的,适合接受能力较差、中等成绩的学生练习;另一张零件图是教师没有演示过的,适合接受能力强的学生练习,由学生依据自身能力自选其一进行绘制。在任务书上附有一个评价表(如下表所示),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表中要求,在练习完成后,及时记录成绩。

这门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它可以进行这种形式的教改、考改,同时,我校目前的生源素质也需要我们采取这种教学与评价方

式。目前,我校正在进行的教改工作,考试改革可以作为其配套性的改革措施;特别是运用模块化教学的课程,这种考核方式尤其适用,当然在具体操作时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做妥善的处理,做到既客观公正,又能维护好正常的教学秩序。

不管是平时的模块性考核还是期终考核,教师都要注意把学生

的“学习态度”“遵守纪律情况”“求异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因素考虑进去。通过科学的评价考核,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提升,从而达到我们既定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邱志惠.AutoCAD实用教程.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生物绘图的教学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幼师生物教学 学习兴趣 激发

幼儿师范专业是对未来幼儿教师进行的职前定向培训,其中幼师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可为他们从事幼儿教育事业打好坚实的基础。而兴趣是学生学好任何知识的前提和基础,人们常说:“学生的兴趣之火是教师用自己的兴趣去点燃的。”幼师生物学科当然也不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来激发幼师学生的兴趣。

1.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在今天的信息社会里,随着教学媒体的不断更新,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在生物教学中可发挥多方面的作用。它们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生物学教师的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生物这门学科的学习热情。

1.1知识形式的转变。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影碟机、录像机等电子设备,根据教学内容为生物课堂教学提供声音和图像等,再加上教师生动的语言点拨,将书本上的知识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化语音为形态,化文字为图像,让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大大加强课堂教学感染力。

例如:在“花的结构”教学部分,首先让学生观看大量花的图片和一些简单录像,通过这些可视画面向学生展示千姿百态、五颜六色的花,并配合生动的语言讲解,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加强了课堂教学的感染力。

再如:在讲解“细胞有丝分裂”时,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先播放细胞有丝分裂动态过程,并配合细致讲解,可使教材中的各阶段图片在学生的脑海中动起来,形成动画,从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因此,多媒体教学用于生物教学中可充分体现生物界所特有的“动态”生理过程。

1.2拓展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生物的分布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若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就可打破时空的界限,使学生看到生活在世界各地、大洋深处的各种生物,甚至能看到显微世界的生命活动,从而拓展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例如,对于“生物进化”部分的讲解,教师可先播放有关进化的短片,让学生仿佛回到远古时代,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样化虚为实、变难为易,学生顺利地弄清了生物进化的有关知识,大大激发了探究生物学奥秘的热情。

2.适当运用手绘图教学

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结合挂图和插图讲解知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但运用手绘图进行教学也十分重要,有时还会比用挂图和插图的教学效果更好。因为挂图、插图是一下子都呈现在学生面前,不能很好体现发生顺序,手绘图则弥补了这一缺点。

2.1按照生命活动顺序绘图。手绘图的使用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了解某些生理过程的发展,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如绘制哺乳动物血液循环路线图,应按照循环路线顺序进行,分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按“左心室、主动脉、身体各部毛细血管网、上下腔动脉、右心房”顺序进行,肺循环按“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顺序进行。

2.2边讲边画。在绘制图时还应注意对结构和过程的讲解,在为学生一步一步展现生理过程的同时,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从而轻松突破重点、难点。这样能降低学生掌握知识的难度,让学生比较容易接收知识,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习欲望。

3.进行小组实验合作教学

3.1合理分组。幼师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各校条件差异较大,有的农村学生基本上没动手做过实验,甚至有的学校干脆取消了生物课,但对农业生产方面的生物学知识有一定了解,而城市学生有课堂实验经历,却并没有过多接触过大自然,在实践方面基本上是空白的。基于这种情况,将幼师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在分组中要注意将不同地区、不同基础的学生进行组合,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2组织兴趣实验。而幼师学生的未来职业要求他们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所以在合理分组的基础上应较多地开展能发挥学生特长爱好的,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这样会使他们耳目一新,兴趣陡增,从而训练和培养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需的各种技能。

为避免课外活动流于形式,我们应定教师、定学生、定计划、定时间、定地点,指导学生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制作一些简易教具和代用品,设计与幼儿教育有关的生物小实验,以及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有关的小实验。如显微镜的结构、性能、运用办法;栽培蘑菇、草莓;饲养金鱼、蝌蚪、牛蛙;制作动物标本、给校园的花草树木挂牌标明科属种及生活习性等。但活动一定要有科学性和趣味性。否则久而久之,学生的兴趣就会降低,课外活动教学的有效性就难以发挥。

4.注重直观教学

直观教学可使知识具体化,便于学生更好地感知、记忆、领悟知识。对于动植物的形态、结构来说,语言叙述不如实物、标本直接作用于感官所产生的感知那样鲜明、具体、完整。

4.1植物部分的直观教学。学生对植物的接触并不少,但认真、系统地观察植物的机会并不多。所以为了使学生将书本知识掌握更牢固,我们应在理论知识教学之后,带领学生走出教室,真正走进植物,切身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增强学生对大自然中植物的热爱,加强学生保护植物的意识。

4.2动物部分的直观教学。很多学生对动物的接触只限于家庭宠物的饲养。所以在这部分更要充分利用实物、标本、模型、实验等形式辅助教学。如在讲鲫鱼时,可将鱼放在玻璃缸中,先让学生观察其颜色、形状,再剪掉一条鱼的尾鳍和腹鳍,放回水中,观察其运动情况,并与其它鱼对比,了解鳍的功能。再破坏另一条鱼的侧线,用木棍搅水,让学生观察思考:鱼游的方向与水流方向如何,以掌握侧线的功能。讲昆虫的呼吸系统时,可把两只蝗虫同时浸入水中,其中一只身体浸入水中,头部露出水面,另一只头部浸入水中,身体露出水面,观察哪只先死,了解气门的功能。

总之,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就可使他们学得生动活泼、兴味不衰,为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幼儿教师打好基础。当然培养兴趣关键在于教师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在遵循教学规律把握学生学习心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学艺术,采用恰当有效的教学手段,才能使生物教学达到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生物绘图的教学方法范文第4篇

生物学奥秘包罗万象,新教材安排了形式各异、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课堂教学应注重分层次教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积极创造和谐的育人氛围,使每名学生都树立信心,扬起理想的风帆。热爱大自然、关注生物、维护生态平衡等等,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完全可以在教学中渗透培养。新教材每章节前的情境解说图片,以及每节“课外阅读”,反映现代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生物学联系生产实际应用,均能激发学生的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促进了学生作为普通公民公民应具备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形成。

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中心论题。素质教育是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方式,重视学生学业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的品质、性情、个人条件、应变能力和个人价值等方面的全面教育。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中学生物教育改革的目标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首创能力。我们应立足教学第一线,根据自身、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切合实际的教研和教改活动,真正树立起“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观念。

二、在实验方面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创设多种情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并养成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例如; 七年级的学生的第一个实验《观察植物细胞》,本实验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但是,对于如何观察却感到非常迷茫,所以教师要创设恰当的情景来引导学生明确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而要想在显微镜下观察得到细胞,材料必须薄而透明,要达到薄而透明,又需要对观察的材料进行处理,制成玻片标本才能观察。以此同时,临时装片的制作又是本课的重点,因此,我们老师可以将书本上洋葱磷片叶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学生能够理解,我们可以将整个制作过程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这样,学生面对实验台上的各种用具就不会感到无从下手。同时,教师要进行恰当的引导,并鼓励学生大胆而又细心的进行实验尝试操作,对于不规范的操作,教师要进行耐心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本实验是学生第一次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使用显微镜学生非常积极,在此,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例如:调节粗细准焦螺旋要用双手进行,转动转换器不能搬着物镜进行。观察到细胞之后教师就要及时引导学生分析细胞的外形特点,在此,细胞的结构又是本实验的另一重点,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多种细胞结构,通过比较和分析,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按从外到内的顺序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并指导学生正确绘图,培养学生的绘图技能,例如:绘图要保证图形的真实性,在一张纸上图形要位于左上角,阴暗部分只能用铅笔尖来点而不能涂等。最后,总结自己在实验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培养学生归纳整合的能力以达到做实验的目的。

三、知识教学方面

对于知识点的教学,有很多内容是比较抽象的。如果平铺直叙地进行讲解,学生会感觉枯燥无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创设情景,并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通过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小常识,了解其中的生物学道理。例如;在探讨“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这个知识点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将一滴红墨水滴入清水中,清水慢慢变红的过程,直接在课堂上演示糖溶解在水中的实验,就可以理解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同时多举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化难为简;“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类比的方法,如:将细胞膜比作蚊帐,对人体有益的空气能够进来,而对人体有害的蚊子却不能进来,使学生了解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怎样控制,控制了什么物质,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例如,“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这部分内容,我们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图片资料,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如:将细胞看成汽车的话,线粒体就相当于汽车的发电机。这样就能通俗地理解细胞通过叶绿体和线粒体实现了能量的转换,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我们对课堂的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问题的分析及整合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要使大部分学生都能与同学合作探讨、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不同的观点勇于质疑。

四、教师的语言要活泼机智,应有较强的临场应变能力

对初中生而言,学习的动力仍然主要源于兴趣,也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主动学习。如果教师专业知识储备不足,课前准备不充分,教法单一,上课照本宣科,语言平淡无力,则必然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昏昏欲睡或思想开小差。所以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充分准备各种教学用品,搞好新课的导入,尽量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语言力求风趣幽默,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

事实证明,一个神情严肃、古板的教师,其课堂气氛也大多是死气沉沉的;而一个风趣幽默的教师,总是受到学生的欢迎,成为课堂上学生注目的焦点。在很多时候,教学的内容难免有些枯燥,使得课堂气氛比较沉闷,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的活泼幽默,往往能收到奇效。比日,在给学生上人体的激素调节,在讲人体有哪些内分泌腺及什么是激素时,会有某些学生显得没精打采,便转移话题,说前不久播出的电视剧《汉武大帝》中出现了一个很好笑的错误,因为剧中的司马迁竟然长了胡须。有的学生懵了:司马迁是男人,男人长胡须,这错在哪?司马迁受过宫刑,这个学生一般都知道,但什么是宫刑,为什么受宫刑的男子不会长胡须学生却不一定知道,于是便很自然地把话题引到人体的内分泌和激素的作用上。这时,你可以幽默的说:“看来不懂得生物学知识,还会有人闹出太监生儿子的笑话呢!”全班学生一下子都笑起来,困意一扫而光。由此可见,教师的机智幽默就象课堂剂,在活跃课堂气氛上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新教材要求教师要改革评价方法。

生物绘图的教学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中学 生物实验教学 问题 解决途径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生物现象只有借助于实验才能得到解释,各种生物体的结构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观察清楚,生物学的理论也是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初中生物新教材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增加了大量的实验,其目的在于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即操作能力、获得知识的能力、整理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由生物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的,也符合素质教育需要。

由于生物新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实验,对中学现有的师资和设备等教学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当前,农村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缺乏专业化和规范化

目前,大部分农村中学合格生物教师不足,专业教师少、师资薄弱。究其原因,近几年从高校毕业的生物专业教师少,不少农村中学的生物课只能由其他专业的教师“兼带”。这些教师对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还勉强能应付,但在实验和实验教学的技能方面与专业教师相比还有相当差距。另外,近年高考中恢复了生物学的地位,各地高中争夺生物教师,使大量优秀的农村生物学教师流向了城市,由此造成农村生物学师资更加缺乏。

2.教学观念陈旧,重理论、轻实践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农村中学生物学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许多教师重知识、轻实验,觉得实验教学费时、费力。于是,对于“实验课”往往通过教师“讲实验”和学生“背实验”的方式来完成。失去了“实验课”原本的价值。

3.教学设备较差、实验议器匮乏

受经济条件制约,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许多农村中学没有生物实验室,缺乏实验器材,造成了实验无法开设,严重影响生物教学。

二、农村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的主要途径

1.增加投入、购置必需的生物实验器材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经费的增加,教学设施逐步得到改善,农村中学自身也要重视生物实验室建设,拿出一定的资金购置必需的实验器材,使新大纲、新教材所要求实验能够正常开设。

2.加强生物教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1)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生物学教师要积极参加新课标培训和开展校本培训,转变教学观念、更新知识,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转变过去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和能力培养的做法,努力创造条件开足实验,使实验教学成为一种基本的教学形式。

(2)建立教研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要创设教师间互相交流切磋、互相帮助促进、不断学习的平台;探索生物教改实验,推动生物教学工作;寻求生物实验教学的途径。

3.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因陋就简开展生物小实验

(1)充分利用当地常见的材料或废弃材料,开设低成本实验。农村中学缺乏实验器材,教师只要开动脑筋,积极创造条件,许多实验还是能够进行。例如,用“学生文具”(小刀、圆规等)作为“解剖器”,开展一系列的植物形态解剖实验;利用废弃的各种透明饮料瓶制作漏斗、水槽、量杯、发芽器皿等做“种子发芽率测定”实验。

(2)充分利用农村生物资源,开展实验、实训。农村中学虽然实验设施设备落后于城市,却有城区学校无法比拟的动植物资源,校园内有各种花草树木、有果园、有农作物种植园;校外有农户种植的日光温室蔬菜、有良种繁殖场、畜禽养殖场。只要因地制宜,农村学校也同样能把实验教学搞得有声有色。

4.搞好课堂实验教学

(1)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当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后,会自觉产生动手实验的动机,实验效果一定好。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例如,上显微镜使用一课时,介绍显微镜在工、农、医学等方面有广泛应用,列举出典型事例,如医生对贫血、癌症等疾病的诊断,要通过化验、还要借助于显微镜,对病人患病部位的细胞组织等进行病理诊断,才能得出结论。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树立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兴趣。

(2)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规范操作。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初中生动手能力差,许多学生实验往往需要教师先演示一遍。教师每操作一步,让学生模仿操作一步,并讲清楚该步的注意事项。最后,让学生独立做一遍,教师巡视及时纠正错误操作,表扬规范操作快而且准确的学生。这样学生很快掌握步骤、要领。

(3)指导学生细心观察实验现象。要求学生认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这是达到实验的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

(4)分析与思考。实验结结束后,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为什么采用这种方法?是否还有其它方法?实验中每种仪器和药品有什么作用?是否可以改用其他材料和仪器?通过学生动手、动眼、动脑、观察、分析思维,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认真的科学态度,提高了学生的敏锐、细致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5)及时完成实验报告。填写实验报告是学生深入理解实验原理,进一步掌握实验技能,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还可检查学生的实验质量。实验报告多包括绘图(或填图)和练习两部分。绘图时,让学生一定要照实物用铅笔画,不可抄袭课本上现成的图。

5.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实验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堂实验教学是不够的,还要尽可能地开展生物课外活动,其途径有:组织开展学生生物知识竞赛;结合校园绿化开展花木栽培等课外科技活动,美化校园、陶冶情操;结合课堂教学开展生物小实验,对生物知识进行验证,培养学生简单科学研究的能力;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农科所(站)、养殖基地和生态农业示范田参观、实习和开展义务劳动;请农技师、专业户讲解有关无土栽培、植物组织培养、食用菌培养等方面的知识,也可利用校园及附近的农田山地、溪流池塘进行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调查,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等一系列课外活动。

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去观察现象,分析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主动获得知识,进一步提高实验能力。

6.加强城乡学校之间的合作、实现教育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