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风险背景及意义

财务风险背景及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风险背景及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务风险背景及意义

财务风险背景及意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理对策

由于财务风险在市场经济中广泛性和复杂性与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我们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中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理论研究。

一、财务风险管理基础理论和理论结构

近年来,我国在财务风险基础理论方面,如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管理的概念、基本特征、职能等基本理论问题上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由于我国现代意义上的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起步比较晚,加上无法摆脱我国传统财务观念以及研究方法的影响,对国外研究几十年的成果重视程度、消化程度不同,使得在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问题上没有达成一致的见解,如在财务风险概念的研究上,就出现了广义和狭义之争,财务风险基本特征和财务风险管理基本职能的认识上出现了分歧,而对整个财务风险管理意义重大的财务风险目标这一最基本的问题缺乏认识和概括。同时,由于财务风险及管理内容的研究没有与实证研究直接相联系,所以,概念上的含糊对定性的理论推导也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由此,增生出财务风险理论诸多“研究成果”,深刻与肤浅共存,正确和错误并生,应该说不利于我国财务风险理论向纵深发展,影响了我国财务理论研究的进程。所以,今后我国在财务风险与管理研究上,必须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只有对财务风险的概念、本质、特征认识界定清楚,才能为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提供基础。这就要求,一是必须注重中外财务风险理论基础和基础理论的比较研究;二是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研究要注重研究方法的选择。

首先,必须下大力气借鉴国外实证的研究方法开展财务风险研究。国外风险理论研究较多采用实证方法,而我国使用较多的则是定性和规范研究方法,造成概念可以模糊地给出,较轻易地建立和概括概念和特征,无法支撑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不能保证理论的逻辑性和一致性,难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会误导人们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财务风险理论中将定性与定量、规范与实证研究方法结合起来,以增强研究结果的可验证性和可靠性。其次,在基础理论的研究中应注重学习和应用西方理财学研究中应用极广的相关性或结构性研究方法,即开展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结构的研究。理论结构是该领域各基本理论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所组成的有机理论体系。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结构是财务风险管理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组成的有机体系。理论研究的真正价值在于明确存在的各种现象、各种要素以及这些现象及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所谓相关性。能否将财务风险管理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认识清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程序研究的科学性、明晰性和有效性。如财务风险管理目标、财务风险管理本质、职能、财务风险管理要素与财务风险管理程序与方法之间的关系等。如美国,现代财务理论围绕着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理财活动的目标函数,把各种财务决策如投资决策、融资决策等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构建了前后一贯、逻辑严密、浑然一体的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以目标为出发点进行相关性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重要的、运用极广的理财学及经济学研究方法。美国理财学界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相关研究层出不穷,如多篇论文研究与公司价值的相关性,从而根本上改变了理财学的面貌,使理财学成为现代经济学体系中的主流成分之一。充分吸收国外财务理论研究成果,在财务风险基本理论上注重实用,讲究科学方法,少走弯路,取得共识,达成统一,以推动我国财务理论研究的深入。

二、财务风险管理教育

财务风险意识的增强和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开展广泛的风险管理教育。从当前美国和英国风险管理教育情况基本类似,各大学风险教育课程不少,多所大学偏重财务导向型风险管理教育。财务风险管理现今已成为各大学财经系中财务理论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如美国的宾州大学、天普大学、乔治亚州立大学与纽约保险学院,英国的各拉斯哥兰大学、城市大学与诺丁汉大学等。另外,风险管理职务的改变、风险管理协会的成立、风险管理专业证书的考试、风险管理杂志以及风险管理书籍等方面,美国和英国情况也基本类似,都体现出越来越对风险管理的重视。两国的风险经理职称已经取代了过时的保险经理,职责范围扩大,位阶提升;多家风险管理协会、风险管理学院对企业风险管理事务、专业证书考试制度极具贡献,其中,美国全球风险专业人员协会每年举办财务风险管理人员专业证书考试;多家协会和学会出版风险管理方面的刊物杂志;出版为数不少的财务性风险管理书籍等。受国外风险教育的影响,尽管我国目前部分大学也开设风险管理课程,但为数较少尤其是财务风险管理的课程;在专业职称考试、出版书籍方面差距依然很大,一是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研究起步较晚,受其影响风险教育方面起步较晚。二是从观念上人们还未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教育的特别重要性,三是没有成立相应的协会或学会,没有相应的职务、资格考试等配套措施,直接影响了财务风险教育的发展。

随着经济与科技全球化带来的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需要我国教育能尽快培养一大批具有较强风险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的财会类人才。为此,我们必须改变目前财务管理风险教育落后的局面,除了积极向国外学习,采取设立各级风险管理学会、协会,在资格考试中尽快设立风险管理资格考试等举措外,在大学教育方面,要研究风险管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研究风险管理教育的形式和手段。在学历教育中应单独开设财务风险管理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方法,让师生与实务工作者结合共同采集案例,增强理论教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在财务、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中应加大对财务风险管理学习和研讨的力度。

三、财务风险文化研究

我国多年来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局限于方法和程序,即使在财务文化研究中也忽略了财务风险文化的研究,不能不说这是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的薄弱环节。国外风险理论有主观建构派,视风险文化为社会文化现象。事实上,不可否认的是,风险由人们特定的文化社会因素建构而成,风险随不同的人与不同的文化社会背景而有所不同,财务风险文化亦不例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企业、在同一时期文化背景不同,同一国家、同一民族、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文化背景亦会有区别,使得人们对待财务风险管理的价值观、反应程度、行为方式、采取的措施等方面出现差异性,形成一定的特色。中外风险案例的研究发现,企业的最大风险往往是由于企业文化、企业人的行为,特别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知识不足、能力有限、品德欠佳等弱性造成的。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带来的集体与个人行为复杂性的增大,财务风险文化的研究不仅不能忽视,而应作为重要课题。

四、财务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研究

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务上看,我国财务风险管理都缺乏对组织架构的研究。在实务上我国大多数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没有专职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这说明了人们尚未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的作用。在理论上,与前面所述财务风险文化原因类似,我国已有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比较重视方法和程序,忽略了组织机构及机构的职责权限等对实践有特别重要意义的课题的探讨,从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理论研究与实践的脱离。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管理组织架构下的人们进行财务风险管理采取的模式必然不同,是集中还是分散,是集权还是分权、是兼职还是专职等等管理模式问题是研究实施财务风险管理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应结合我国各类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分层次开展风险管理模式研究。

五、结束语

财务风险管理各方法的有效性依赖于风险管理责任的落实。否则,研究财务风险管理没有具体研究财务风险管理的责任制,财务风险管理只能是纸上谈兵,无从落实。总之,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决定了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的日益重要,而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是巨大的科学工程,需要整合优化财务学、会计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哲学、人文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于一体,全方位、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以不落后于风险管理学科整体发展和满足实践中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财务风险背景及意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财务风险;控制;防范

金融危机虽说已经逐步云消雾散,但是留下的创伤和冲击对我国企业来说,影响是非常大的,诸多的中小企业一度面临着生存的重压,而这其中财务问题一直是困恼企业生存发展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加之在我国市场经济制度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想要在这其中谋生存、求发展,就必须要重视财务风险的管控,构建与之相应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对财务风险能够进行有效的规避。本文的研究点也正是针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对化解和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促进其健康、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1.1风险意识淡薄

企业财务风险是在进行财务活动的过程当中所产生的,而在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当中,很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重视程度不高,甚至存在错误的认为只要把资金管理的有条不紊,就能够杜绝出现财务风险,这种观念是对财务风险错误的认识,由于这种风险意识淡薄的现象存在,导致了财务风险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1.2合理的资本结构缺乏

通常情况下,根据资产负债表可以将企业的财务状况分为三大部分,即:购置流动资产、固定资产以及亏损,在这三大块当中,若不能对其进行妥善的处理,那么导致出现财务危机的几率会大大增加,同时对企业的发展也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1.3科学财务决策不足

在诸多的财务风险案例中可以发现,其中存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企业财务决策失误,这是导致企业决策出现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就目前来说,我国大多数企业在进行财务决策的过程当中,不乏广泛存在主观决策和经验决策的现象,这往往是导致出现决策失误的重要原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发生了财务风险危机。

1.4流动资产欠缺

在面对借贷债务偿还的时候,企业必须要有的保障就是具有充足的流动资金,在正常的资金运作过程当中,资金流动速度过慢、变现能力不强或者缺乏资金,到期不能偿还应有的债务,这会使得企业的形象和信誉受到极大的损失,在给直接的借贷带来不良信用的影响,进而导致企业催生了企业财务危机。

2.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及防范的策略探讨

2.1加强财务风险意识

在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当中,均会存在出现财务风险的可能,这是需要让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首先深刻认识到的一点,在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当中,稍加不慎出现失误,极有可能将财务风险带给企业,作为财务管理人员,应该要将加强财务风险意识牢记于心,并积极的落实到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同时,对于企业来说,应该构建科学、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在财务管理部门应该尽量配备高素质、高水平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不断加强各项基础性工作,在工作当中,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其次,企业应该将内部的财务关系理清楚,明确不同部门、不同管理人员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应该肩负怎样的责任,拥有怎样的权力以便于确保各负其责,权责分明。最后,要财务处理当中应该要兼顾各方的利益,不仅仅能够充分的调动起其他部门参与财务管理的热情,同时还能够有效实现权责利的有机结合,让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更加明晰。

2.2重视控制财务风险

总的来说,企业财务分线主要分为收益分配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投资风险以及筹资风险。要想对财务风险实现有效的控制,首先需要在思想认识上提升到一个高度,将有效的管理手段贯穿于整个财务活动当中。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企业要实现运作首先需要进行筹资活动,若出现不当的管理手段会导致筹集资金的收益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进而导致出现了筹资风险的产生。针对于此类风险的特点,通常情况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加以防范和控制:第一,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以及盈利能力,将资金的使用效益在根本上提升到新的高度,以降低投资风险;第二,在适度的范围内举债,不断优化配置买现资金的结构,以实现财务杠杆利益;第三,合理调整流动资产的流动速度,合理使用资金。

2.3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本文所提出的“投资决策科学化”是指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取科学的方法,实现相关专家以及丰富实践经验的领导者与实际投资决策的紧密配合,在不断的讨论当中,选出最优的方案,以提高资金回收的社会经济效益。在企业当中,应该构建和执行严格的项目决策责任制,一旦在决策的过程当中出现问题,要按照相关规章制度来追究相关责任人的经济、法律责任,同时还需要对投资项目实现科学客观的评价,对项目的经济效益以及决策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优化资源配置,逐步的来降低财务风险的产生。

2.4建立健全内控制度

对于企业来说,为了进一步的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发生和发展,建立整套健全的内控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定期审查企业内部往来账目资金,以杜绝出现由于监管不力而导致的、资金挪用等现象,进而在资金管理的因素上降低出现风险的几率。同时,要逐步加强应收账款的核算工作,尤其是对于应收账款的问题上,可以采取相关的辅措施,及时的反应出所涉及到的账款变更信息。最后,要对公司的合同管理制定出严格的标准,若相关业务单位发生违约后,所需要确定的责任划分、资金归还期限以及途径要给予明确的规定,一方面能够有利于企业内部员工法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增强,同时还能够为更好的防范和控制企业财务风险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后金融危机下,国内的市场经济发展不断加速,与之相应的市场竞争也愈加激烈,企业在财务活动过程中也会存在着越来越多的风险因素,需要企业在生产和经验的过程当中,加强重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并构建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的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机制,提高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唐贵云.宏观调控背景下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 2012

[2] (美)詹姆斯·C.范霍恩(JamesC.VanHorne),(美)小约翰·M.瓦霍维奇(JohnM.Wachowicz)著,刘曙光等译.财务管理基础[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财务风险背景及意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理;对策

由于财务风险在市场经济中广泛性和复杂性与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我们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中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理论研究。

1.财务风险管理基础理论和理论结构

近年来,我国在财务风险基础理论方面,如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管理的概念、基本特征、职能等基本理论问题上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我国在财务风险与管理研究上,必须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只有对财务风险的概念、本质、特征认识界定清楚,才能为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提供基础。这就要求,一是必须注重中外财务风险理论基础和基础理论的比较研究;二是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研究要注重研究方法的选择。

首先,必须下大力气借鉴国外实证的研究方法开展财务风险研究。国外风险理论研究较多采用实证方法,而我国使用较多的则是定性和规范研究方法,造成概念可以模糊地给出,较轻易地建立和概括概念和特征,无法支撑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不能保证理论的逻辑性和一致性,难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会误导人们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财务风险理论中将定性与定量、规范与实证研究方法结合起来,以增强研究结果的可验证性和可靠性。其次,在基础理论的研究中应注重学习和应用西方理财学研究中应用极广的相关性或结构性研究方法,即开展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结构的研究。理论结构是该领域各基本理论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所组成的有机理论体系。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结构是财务风险管理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组成的有机体系。理论研究的真正价值在于明确存在的各种现象、各种要素以及这些现象及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所谓相关性。能否将财务风险管理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认识清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程序研究的科学性、明晰性和有效性。如财务风险管理目标、财务风险管理本质、职能、财务风险管理要素与财务风险管理程序与方法之间的关系等。

2.财务风险管理教育

财务风险意识的增强和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开展广泛的风险管理教育。从当前美国和英国风险管理教育情况基本类似,各大学风险教育课程不少,多所大学偏重财务导向型风险管理教育。

财务风险管理现今已成为各大学财经系中财务理论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如美国的宾州大学、天普大学、乔治亚州立大学与纽约保险学院,英国的各拉斯哥兰大学、城市大学与诺丁汉大学等。另外,风险管理职务的改变、风险管理协会的成立、风险管理专业证书的考试、风险管理杂志以及风险管理书籍等方面,美国和英国情况也基本类似,都体现出越来越对风险管理的重视。两国的风险经理职称已经取代了过时的保险经理,职责范围扩大,位阶提升;多家风险管理协会、风险管理学院对企业风险管理事务、专业证书考试制度极具贡献,其中,美国全球风险专业人员协会每年举办财务风险管理人员专业证书考试;多家协会和学会出版风险管理方面的刊物杂志;出版为数不少的财务性风险管理书籍等。受国外风险教育的影响,尽管我国目前部分大学也开设风险管理课程,但为数较少尤其是财务风险管理的课程;在专业职称考试、出版书籍方面差距依然很大,一是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研究起步较晚,受其影响风险教育方面起步较晚。二是从观念上人们还未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教育的特别重要性,三是没有成立相应的协会或学会,没有相应的职务、资格考试等配套措施,直接影响了财务风险教育的发展。

随着经济与科技全球化带来的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需要我国教育能尽快培养一大批具有较强风险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的财会类人才。为此,我们必须改变目前财务管理风险教育落后的局面,除了积极向国外学习,采取设立各级风险管理学会、协会,在资格考试中尽快设立风险管理资格考试等举措外,在大学教育方面,要研究风险管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研究风险管理教育的形式和手段。在学历教育中应单独开设财务风险管理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方法,让师生与实务工作者结合共同采集案例,增强理论教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在财务、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中应加大对财务风险管理学习和研讨的力度。

3.财务风险文化研究

我国多年来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局限于方法和程序,即使在财务文化研究中也忽略了财务风险文化的研究,不能不说这是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的薄弱环节。国外风险理论有主观建构派,视风险文化为社会文化现象。事实上,不可否认的是,风险由人们特定的文化社会因素建构而成,风险随不同的人与不同的文化社会背景而有所不同,财务风险文化亦不例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企业、在同一时期文化背景不同,同一国家、同一民族、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文化背景亦会有区别,使得人们对待财务风险管理的价值观、反应程度、行为方式、采取的措施等方面出现差异性,形成一定的特色。中外风险案例的研究发现,企业的最大风险往往是由于企业文化、企业人的行为,特别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知识不足、能力有限、品德欠佳等弱性造成的。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带来的集体与个人行为复杂性的增大,财务风险文化的研究不仅不能忽视,而应作为重要课题。

4.财务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研究

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务上看,我国财务风险管理都缺乏对组织架构的研究。在实务上我国大多数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没有专职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这说明了人们尚未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的作用。在理论上,与前面所述财务风险文化原因类似,我国已有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比较重视方法和程序,忽略了组织机构及机构的职责权限等对实践有特别重要意义的课题的探讨,从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理论研究与实践的脱离。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管理组织架构下的人们进行财务风险管理采取的模式必然不同,是集中还是分散,是集权还是分权、是兼职还是专职等等管理模式问题是研究实施财务风险管理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应结合我国各类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分层次开展风险管理模式研究。

5.结束语

财务风险管理各方法的有效性依赖于风险管理责任的落实。否则,研究财务风险管理没有具体研究财务风险管理的责任制,财务风险管理只能是纸上谈兵,无从落实。总之,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决定了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的日益重要,而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是巨大的科学工程,需要整合优化财务学、会计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哲学、人文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于一体,全方位、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以不落后于风险管理学科整体发展和满足实践中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财务风险背景及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快速消费品企业 财务管理 研究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行业分类中,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是快速消费品生产企业,它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可忽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零售业对外开放,在商品流通领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生产企业在营销上面临着多渠道的机遇和挑战,快速消费品行业为适应市场竞争,不断进行营销创新,在此背景下如何加强财务管理、创新管理方法成为快速消费品企业必须面临的课题。

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对于企业成本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任何一个企业都是盈利为目的的,如果不以盈利为目的,那就成了非营利组织,就不是企业了。企业盈利能力主要体现在成本控制,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如何在保证生产质量的情况下大幅压缩生产成本,将是企业的关键控制点。

二、快速消费品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研究

(一)对财务管理工作重视不够,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在实际工作中,多数快速消费品企业领导对新财务准则都不太了解,对实施新会计准则并不重视,对其存在片面认识,认为只是财务部门的分内之事,与企业领导关系并不大。当前,快速消费品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日趋复杂,经济事项的不确定性也日益增多,增大了财务管理的选择空间,财务人员需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判断,才能对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恰当的处理。

(二)全面预算管理较为滞后

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进行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内容,能够有效提升快速消费品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依靠管理目标的协调、发展以及计划等过程的结合,对企业的经营目标实施预计和管理,在推动企业有效实现内部控制、完成战略目标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的控制、目标等过程都需要财务预算的参与,围绕企业考核标准,保障和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施。快速消费品企业财务预算分析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不少快速消费品企业预算编制不到位,难以落实到位,追加预算往往过多,不能够发挥预算约束的作用,难以切实发挥财务预算的监督职能。

(三)投资结构不合理,负债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当前,不少快速消费品生产企业对于企业的投融资结构问题缺少科学合理的划分以及清晰明确的认识,在实际投资活动中常常由于投资结构不合理,致使企业有限的资金使用方向不明确,投资风险较大,资金的使用效率较低。快速消费品生产企业在实际的管理活动中,常常存在着重资金数量而忽视资金质量的问题。对于资本的认识还相对比较肤浅,出现资本金不足的状况。不少快速消费品企业都习惯于向银行借贷资金,极易形成潜在的金融风险,有可能为企业未来发展留下障碍。

(四)资产结构不够合理,融资渠道单一

当前快速消费品生产企业的资金大都用于更新生产设备、更新技术、引进人才以及扩大企业生产规模等,导致固定资产较多、流动资金较小、资产结构不合理。融资渠道过于单一,我国快速消费品生产企业在进行融资活动时融资渠道常常偏重于内源性融资方式,单纯地依赖于自身资产的管理运作和往复运用,资金的筹措数量有限,很容易造成资金周转不顺畅、资金准备不充分、企业融资难度增大的状况,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三、加强快速消费品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关措施

(一)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精确性。一是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现金管理制度、公务卡支付结算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建立内部牵制制度,加强票据管理和应收账款的管理。二是加强财务分析,提高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对企业内部核算以及各项资金往来账项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估,对于大额账项进行追溯分析和账龄分析,从源头上减少发生坏账的概率,确保会计核算的规范、真实、可靠。三是财务人员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职业判断能力。严格按照财务管理规范,切实保障快速消费品企业会计核算基础性工作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强化企业财务管理和控制,强化风险约束。

(二)强化财务风险控制,建立财务预警机制

完善快速消费品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机制,提升财务风险控制水平。在实施财务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快速消费品企业高级管理者及员工要树立正确的风险防范意识,形成财务风险控制的意识和氛围,进一步加强财务风险控制制度的落实。一方面要强化风险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及作用,构建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和体系。另一方面要积极构建财务风险控制管理网络,在风险控制的各关键点采取财务风险控制,将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各项管理责任落实到位。

(三)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我国还未能建立有效的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尽快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行为。要进一步提高快速消费品企业管理层财务管理意识,促使财务人员在真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上下功夫,而不是依赖非常交易及非公允的关联交易等操纵利润。加强信息管理,及时更新财务管理系统,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完整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

(四)强化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一是要进一步规范预算管理业务流程。积极采用合理科学的管理方式,贯穿于预算的编制、审批、控制、调整、执行、分析、监管等各个环节及过程。二是建立并完善预算管理分析及监督机制,确保企业预算资金的安全。将企业预算资金的使用权、物资采购权以及预算资金支付权等进行分离,使得这三项权利能够在不同的部门之间相互对立,以此促进他们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监管、相互控制。三是强化快速消费品企业财务人员的预算管理分析水平,有效推进预算管理建设。

(五)进一步加强资产管理,优化投融资行为

财务风险背景及意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1.引言

1.1研究背景

自从世界上成立第一家商业银行以来,关于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问题就层出不穷。随着世界经济自由化和一体化的逐步深入,银行财务危机爆发得也愈加频繁,逐渐演化为一种全球现象。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业飞速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我国商业银行仍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不容忽视,如不良资产过高、呆账过多、资本充足率不高、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较差、业务和产品创新能力弱、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等。加之现今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商业银行通过借贷率差便能盈利的经营模式将被打破,行业内竞争压力加剧,生存和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这一系列问题的存在增加了我国商业银行面临财务风险的可能性,甚至可能引发银行财务危机。并且,长期以来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危机管理中,管理层更侧重于风险的事中控制和事后补救,通常不重视风险的事先管理,这无疑增加了银行财务危机爆发的概率。因此,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显得非常必要。

1.2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研究是进行其风险管理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各项财务指标的分析研究,建立相关风险评估模型,预先警示财务运行体系中隐藏的风险并及时发现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减小财务风险引发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财务风险预警模型中各指标体系的建立及相关问题的解决,对于研究企业风险管理理论及财务管理理论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构建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目前金融发展迫切需求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从商业银行自身来看,负债经营的特点导致商业银行本身就是就是一种具有内在风险的特殊企业,而构建风险预警机制可以在其业务经营的全过程预测风险,把风险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保障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其次,从整个金融市场来看,随着利率市场化等改革措施的推行,银行经营环境将发生巨大改变,这将导致经济波动加剧,为稳定资本市场,有效控制风险,防范危机,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也是相当必要的。

2.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定义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公司的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方式不恰当等而引起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而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运营过程中,由于经营状况不佳或资本结构不合理,加之缺乏对相关因素的预测和分析,导致银行面临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存在差异的风险。

3.主要的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类型

3.1单变量模型

Fitzpatrick(1932)最早开展针对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他通过对单个财务比率的实证研究,发现在单变量模型中判别能力最高的指标是净利润/股东权益和股东权益/负债两个比率。这也是最早的针对初期单变量模型的研究。Secrist(1938)最早将单变量统计法引入银行风险分析,通过对美国1929-1933年间倒闭的735家银行和未倒闭的121家银行的近百个财务指标进行逐一单变量系统分析,试图找出倒闭银行与健康银行在财务状况上的差别。李秉成(2004)从财务困境形成角度、困境征兆角度,运用单变量财务困境预测方法探讨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警系统,提出了两类财务困境综合分析方法:财务困境加权分析法和象限分析法,通过分析危机预警征兆初步判断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风险水平

单变量模型操作简单,易于理解,但其分析结果过于片面,对风险的监测不够全面,且易于被管理层操纵,更无法判断危机爆发的时间,因此在现实中已很少被使用。

3.2多元判别模型

在单变量风险预警模型的基础上,以Sinkey(1975)和Spahr(1989)为代表的学者将多变量分析法引入了商业银行财务风险分析,通过建立判别函数,综合统计分析各财务指标得出风险判断值。在我国,熊维平和朱红书(2001)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商业银行的内部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郑楠楠(2009)从我国商业银行上市的背景入手,分析了上市银行财务风险的来源、特点及其产生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尝试进行了平衡计分卡和EVA概念应用于上市银行财务风险控制体系设置的探讨,同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十四家上市商业银行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构建财务风险控制指标体系。

3.3线性概率模型

Meyer和Pifer(1970)最早使用线性概率模型来预测银行破产。他们以39家破产银行以及与之相配对的同时间、同地区、开业时间相似的正常经营银行为研究样本。研究结果显示,在银行破产前一至两年,约有80%的破产银行可以被成功地预测出来,但是三年以上的预测能力就不太理想了。郑茂(2003)构建了财务预警评判指标体系,应用线性概率模型和Logistic模型作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管理层进行财务危机预测、信用风险定量分析的有效工具。佘雪锋、杨瑾淑(2008)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通过线性概率模型和Logistic模型,建立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模型,并通过实证检验证明了该模型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

线性概率模型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缺点,一是误差项异方差,二是概率的预测值可能在区间(O,l)之外。因此这种方法较少被采用。

我国对财务风险预警的研究起步较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前,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初步确立的时期,在这段时间,我国基本没有出现关于财务风险预警的研究。到九十年代末,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使国内经济成份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国内学者开始了对财务风险预警的探索研究。进入21世纪之后,受到加入世贸组织、亚洲金融风暴、国际金融危机等的影响,我国学者对财务风险预警的研究急剧上升,其中规范性研究相对实证研究多一些,说明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理论研究没有很好地与国内经济实际结合起来,并且实证研究中针对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预警研究较多,针对商业银行的则一直很少。另外我国学者对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及分析方法的研究大部分是基于国外已有模型和方法的研究,创新之处很少,国外研究随日趋成熟,但由于各国资本市场环境不同、宏观经济政策不一致、行业发展程度存在差异等,因此,国外学者对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先进研究成果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但我们在应用的同时也必须考虑我国自身情况,创建出符合自己的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郑楠楠.我国上市银行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09.

[2]左淋丞.基于宏观经济影响的商业银行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D].长沙:湖南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