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化素养方面个人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这个高歌猛进的文化热潮的时代,如何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在经济大潮中站稳脚跟,每个企业无一不在文化反思中挣扎、摸索与前行。如何准确把握这种文化回归的必然性,将这种文化的回归注入到企业文化管理的现实中,进而重新认知、思考与建设企业文化,将之提升到更高的战略高度,是每个企业必须面对的管理挑战。
一、企业员工文化素养建构的内涵
任何企业的文化本质上都是内生的,不可以外部给予,每个企业的文化都代表着这个企业的外部精神面貌和内在的本质属性。文化素养广义的说就是文化品味、知识视野、情感态度、生命价值观、审美情趣、道德情操等多种因素整合的内在品质。狭义的指一个人在文化知识方面的素质和文学理论方面的修养。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在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企业通过对员工的文化管理,促进企业员工身心的发展,强化个性心理品质的“内化”,情感、态度、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随之形成,并在一个人的日常行为中充分体现。文化管理是一个由企业主导的长期艰巨的过程,通过日常的企业文化管理,来不断提升与统一全员的价值观与精神境界,以扩大企业的成长边界。
二、企业员工文化素养建构的内容
1、热爱本职、忠诚敬业的工作态度。只有对本职工作充满热情,才能在工作岗位发挥自己的无限潜能。热爱本职又与忠诚敬业息息相关。所谓的爱岗敬业就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地工作。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必须以忠诚敬业为前提,一名忠诚敬业的员工对于企业而言,其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忠诚敬业的员工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还能在生产、管理等环节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带动影响其他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共同创建和谐劳动关系。2、诚实守信、严于律己的道德修养。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是个人高尚品格的体现,是企业宝贵的立业之本。个人良好的信誉,在增加自身人格魅力的同时,也给企业创造了财富。企业是个人员工的整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每个员工严于律己才能心怀坦荡,才能身为表率,将事情做好直至成功,这对于一个企业的存在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3、钻研本职,提升素养的学风修养。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推动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要做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学习本专业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工作中进行实践,并不断深入钻研,积累更多的专业知识技能,以提升自己的工作业务水平。4、良好的职场礼仪和整洁得体的仪表修养。员工的人文形象及行为规范,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单位的门面和企业的文化形象,员工的言、谈、举、止、坐、站、行、姿以及环境卫生等,都会给人们带来一种印象,这或是一种无形资产,或是一种负面影响。人的素养不提高,就会使人心涣散不聚。也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精神风貌,员工的职场礼仪也是建立和谐员工形象的开始。礼仪为职场的交往做好前提和铺垫,大大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能给人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瞬间抚慰冷漠的心灵;它不仅使人们的言行更加有章可循,整个企业也变得更加和谐有序。礼:养也,指一个人的修养。仪:仪式也,指表现的形式,体现在形象、素质、意识三个方面。整洁得体的职业形象也是员工必备的文化素养之一。良好的职业形象包括以下要素:恪尽职守、懂得欣赏、训练有素,灵活应变。体现在人的气质、仪表、语言、举止、服饰、礼仪等方面。
三、企业员工文化素养建构的方法
1、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人对人生目的、意义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态度。它决定着一个人最终的目标和结果,它是企业员工文化素养建构的首要目标。只有确定了自己人生的目标,并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不断地为之努力奋斗,才能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体现自身的价值,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2、学中做,做中学的专业积累。要不断的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并及时的在工作中实践,总结掌握出自己的工作经验教训,加以积累,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工作风格,以便得心应手的处理工作中出现的意外情况。3、精神境界和气质修炼。腹有诗书气自华,气质是内在散发出来的一种魅力。是一个人内在涵养或修养的外在体现。只有广泛涉猎天文、地理、历史、哲学等诸多方面的知识,通过阅读相关著作,并透过文字深思,省查内心,审视自我,才能真正提升精神境界和气质。4、个性和气度的培养。在人生的漫漫长河中,不断的修为自己的内心: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看天边云卷云舒。
结束语:
一、指导思想
在“守本真,开清源”校训指引下,五育并举,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办好具有衡山路学校特色的“养正德育”,推进“养正德育”课程建设。
二、工作目标
“养正德育”课程包含学生综合素养培养课程,教师师德素养培养课程,家长教育素养培养课程。通过徒步研学、文明实践等活动提升学生素养;通过师德承诺、征文演讲、100%谈心课程、法律法规学习等活动提升师德素养;通过家长学校研修、家校共建等课程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平。
三、工作措施
(一)学生综合素养培养课程
1.主题教育课程。
①“不忘初心,牢记雷锋精神”活动
②“知感恩,懂礼孝”活动
③针对全国安全教育,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活动
④法制教育活动。
⑤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教育活动。
2.文明习惯养成课程。
①国旗下讲话(校长国旗下讲话、防范冠状病毒、安全文明等)
②开展了“一班一月一明星”活动。让争做明星学生,成为每个学生的奋斗目标。明星学生包括十种:文明礼貌、遵规守纪、热爱劳动、环保卫生、团结友爱、学有特长、尊敬师长、诚实守信、勤奋自强、热爱集体小明星。在学校的宣传栏里,十星级明星学生成为全校学生学习的骄傲与榜样。
3.综合实践课程。
①徒步研学课程。策划好一学期的方案,与教育局基教科、团工委,团县委、广电总台等加强联系,搭建沟通交流平台。走进气象局了解气象预报等知识;走进电视台了解媒体传播知识;走进开发区了解现代科技;走进陆航旅了解现代军事力量,开展爱国拥军教育;走进文化艺术中心,了解我们县的历史;走进特殊学校、养老院,培养感恩之心,公民意识。
②植物园自然课程。
以班级单位,设置小小植物园,由班主任设计主题,班级学生进行养护,并写好养护周记,班级评比,学校评比,选取优秀形成周记集。
4. 学科德育渗透课程。
本着“人人都有权利管理学校,个个都有义务把学校管好”的理念,坚持“勤调研、多交流”的管理思路,将个人经验变成全校的共同财富,使个人的发展及时完全地融入到整体的发展之中。在这样的氛围之中,学校逐步形成了一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优秀教师队伍。
①学期德育故事评比。每学期组织一次“我的育人故事”随笔大赛,结集编印成册,优秀作品推荐到《家教周报》发表。
②全学科课堂德育。课堂是德育的最直接的阵地,科任教师要有效利用学科德育资源,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教师师德素养培养课程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2.100%谈心课程。
3.法律法规课程。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做一个知法懂法用法的教师。
4.专业沙龙成长课程(班主任基本功)。
5.团队建设课程,增强认同感和凝聚力。
(三)家长教育素养培养课程
1.家长学校研修课程。
2.亲子陪伴成长课程。亲子对话(敞开心扉交流)
3.家校共建1+X课程。
四、特色做法
1. 进一步细化一日常规,加强值班督查,重点是卫生、课间文明、就餐等,使学生每日的学习生活更安全、更文明、更有序、更高效。
2. 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建设高标准、有品味的班级文化,提升班级文化的内涵。从清洁卫生、环境布置、区角美化、物品摆放、文化标语、书柜布置、班级名片、班务栏、展示栏、黑板报等方面提出规范化要求,出台星级班级评比办法,根据专项检查情况,对班级实行星级管理,根据积分增星或摘星。
3. 强化班集体建设。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班集体建设的水平。一是加强班级常规管理、习惯养成;二是丰富班级活动,明确班级艺体活动或实践活动、德育活动或学科特色活动等每月不少于一次,通过班主任个人美篇或学校公众号推送,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三是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创造干净整洁书香浓郁的班集体。
4.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建设高标准、有品味的班级文化,提升班级文化的内涵。从清洁卫生、环境布置、区角美化、物品摆放、文化标语、书柜布置、班级名片、班务栏、展示栏、黑板报等方面提出规范化要求,出台星级班级评比办法,根据专项检查情况,对班级实行星级管理,根据积分增星或摘星。
5.主题班队课。认真上好主题班队课,总结一周常规。班队课除了总结一周常规情况,还可以学习学校规定的常规要求。班主任手册一个月检察一次。
6.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实施班主任聘任制度,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发放聘任聘书,班主任任职经历列入评职打分;单周召开班主任例会,总结经验,总结每两周班级管理中的经验与问题,部署下一阶段班级管理工作;组织每周主题班队课,总结一周常规,学习常规要求;班主任例会。每单周一次班主任例会,
7.月优秀班主任评比。每月组织一次优秀班主任评比,根据班级管理积分、专项检查积分、活动参与积分,评比月度优秀班主任;
8.组织一次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条件允许情况下,开展一次集团校班会课暨班级特色德育经验交流活动。)
9.开展德育主题教育。围绕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环境卫生、法制国防教育等主题活动,策划学校大型德育活动,每学期策划不少于3次的创新性的大型德育活动,增强活动的设计感与仪式感,在市以上媒体进行报道。开学前列出一学期德育活动月度安排。(开学初月活动安排,各位班主任做到心中有数。)
10.班主任聘书。开学初的班主任会议颁发班主任任职聘书,班主任任职经历列入评职指标。
关键词:高校语文教学;培养青年教师;方法对策分析
我国目前已进入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发展时期,21世纪最宝贵的资源是人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于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促进经济全面发展有着重大意义。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综合能力直接决定了高校教育的发展进程。在国家注重人才培养的背景下,高等教育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落实科技创新、知识创新。因此高校要能够抓住人才强国这一重要的历史机遇,在高校教学中培养高校教师对这一意义的认识,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完善高校教师的管理体系。高校要建立激励机制以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保证这一历史使命的高质量完成。语文教学在传承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同时,也适应了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补充创新,所以高校语文教师所传授的是一门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课程。高校语文教师要冷静分析自身的角色地位,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的心理、知识等各方面的综合素养,以适应新时期的需求。新时期的高校语文教学对高校青年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品德素养的要求
一个人根据自身的道德准则而表现出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特征就是品德素养。高校语文教师的品德素养主要表现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待学生、同事、自身这三个方面。在对待学生时,教师要能够尽到自己作为一个教师的职责,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及时解决学生的疑惑,热诚地回答学生的问题,在传授知识的时候要有耐心。教师自身要培养一种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高尚品德。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不辞辛苦,忘我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在工作的时候要认真负责,在必要的时候还要能够为了学生的学习而牺牲自己的私人利益。要想突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付出大量的辛勤劳动。在对待同事方面,高校语文教师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要能够关怀同事,相互借鉴学习。有时候一项教学任务需要由不同学科的教师共同努力,各自发挥特长才能够顺利完成。因此高校语文教师要能够在教学工作中,遵守职业道德,与同事和谐相处,形成一个融洽的、互相尊重的良好的环境。
二、知识素养的要求
现代高校语文教育对知识素养的要求主要从语文专业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这两个角度提出。在语文专业素养方面,高校语文老师需要掌握古汉语、文言文、语言学、中国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写作等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要在研究中国文学的同时,研究西方的外国文学,学习两种文学中的优点,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教师要系统地学好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把知识系统性地向学生进行讲解授课。在科学文化素养方面,部分高校教师存在不足。不少语文老师的知识面较为狭窄,对其他学科的知识缺乏了解,这就导致了知识层面的薄弱。要想高校语文教师对其他学科的知识也了解得面面俱到,这也是不可能的。但是高校语文教师可以在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来学习基础性的科学文化知识。语文教学的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师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表率作用。语文教学的内容有时候也与生活密切相关,教师更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学科的需要。
三、能力素养的要求
一个人的能力素养是决定一项工作能否完成的重要决定性因素。高校语文教师必须要具备与教学任务相匹配的教学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极强的语言加工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首先语文教师要读透读懂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内容精髓,要能够学会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自己在多媒体教学方面的技能,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这样才能够保证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形成具有自己风格的有效的语文教学风格。
1、发展自我专业
高校青年教师需要对自身专业做出一个前景规划,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与前期教学结果进行比较,总结经验,时刻自我反省,要能够对自身所具备的专业能力、专业研究做出一个理性的分析,以确立自己的发展方向,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专业计划。在社会经济、科技水平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高校语文教师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挖掘专业潜能,发展自我专业。
2、设立专业发展目标
设立专业发展目标可也给自己的工作生活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在专业发展过程中,高校语文教师要能够时刻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要能够在工作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进行研究探索。在设立专业发展目标时要找准自我定位、设立目标要结合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切不可好高骛远。在专业发展过程中,要划分发展阶段,分阶段有计划性地系统地执行任务,以确保专业目标的实行。
3、提高教师待遇
提高教师的待遇,要保证工作环境好、工资水平适中、科研条件齐全,只有满足了这些基本的生活物质需要才能够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才能够发挥出教师的工作潜力。由于地区发展存在差异,各地的经济水平也各不相同。一些骨干教师纷纷转向经济发达的地区,造成人才流失,分布不均匀。高校要提高教师的待遇,给其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这是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必须提高重视。
4、.建设教师培训学院
【关键词】农民工 语文 素养 提高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3-0197-01
一 提高农民工语文素养的重要性
1.社会发展的需要
由于农民工的社会地位及经济条件的限制,以及社会对农民工教育投入的不足,致使他们很少有机会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甚至不少农民工因过早辍学,文化水平较低,难以接受就业所需的各种生产知识和劳动技术知识,致使其劳动素养普遍偏低,难以掌握各种新兴技术。由于农民工的文化水平较低,因此,在就业问题上十分被动。新兴产业的发展,不但要求农民工懂技术,而且要求农民工会交流和表达,能够对生产过程及产品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与总结。对于农民工来讲,这是一个障碍。因此农民工,首先要提高语言文化素养,能够清楚、流利地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目前,在我国普遍存在着两个劳动力市场:一个是专门针对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能水平的高端劳动力市场;另一个是文化知识与技能水平较差的低端劳动力市场。农民工的平均文化程度只有初中二年级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多数农民工只能从事一些简单或粗重的体力劳动,劳动强度大、危险性强,并且工作效率低、经济效益不高。为尽快打破这一瓶颈,需要大力开展针对性强、实用性广、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工语文知识培训。
2.农民工从事各种职业技能活动的需要
内在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并重。农村务工人员大多以养家糊口为外出打工的主要目的,对于就业形势认识不足,直接导致了农民工务工的就业方式粗放化。因此应在思想上提高农民工的择业意识,将目光放在更长远的职业发展上去。务工过程中,不少农民工只会操作,却不能清楚表述操作的原理,出了故障也不能清楚表述故障产生的经过。农民工要更好地发展,就要学会一种或几种技能,而语文素养的优劣是能否学好各种技能的关键。语文素养较高的农民工对专业技能术语理解较深透,专业技术知识掌握得较好,专业技术知识运用较灵活,专业技能较好。相反,语文素养较差的农民工则难以掌握较好的专业技能。在农民与市民两个群体属性的差异上,文化素质的差异表现得最为强烈,也是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寻求稳定职业及市民化首先面临的挑战。因此,提高农民工的语文素养是新生代农民工更新自身知识结构的前提。所谓知识结构,是指一个人为了某种目的的需要,按一定的组合方式和比例关系所建构的,由各类知识所组成的,具有开放、动态、通用和多层次特点的知识构架。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新生代农民工胜任现代社会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
3.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在进城的农民工中,绝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技术能力较差,他们虽然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但大多数人从事的还是城市中技术含量低、简单操作的体力活。特别是我国建筑业有近4000万从业人员,农民工占了80.58%,有的施工现场甚至九成都是农民工。除了繁重的劳作外,精神文化生活等诸方面的问题面临着更多的缺失和挑战,农民工的生活方式非常单调,精神生活极为贫乏,看电视成了他们的主要娱乐方式。由于文化程度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们很少光顾城里的书店、图书馆等文化场地,很少参加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农民工的精神生活质量较低。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要从提高农民工文化知识水平上入手,从提高农民工语文基础知识上抓起。
二 如何提高农民工的语文素养
1.转变农民工的思想观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解决农民思想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就要对农民工进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说服教育,让农民工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文化知识丰富与否是一个人综合素质高低的体现;让农民工认清提高个人文化素养对其从事职业技能教育的重要性;让农民工了解文化素养高低与职业选择的重要关系;让农民工懂得提高文化素养是提高其自身生活质量的必要条件,尤其是对子女的教育,更要求农民工自身具备较高的文化底蕴。通过看电视、听广播、上网等形式引导农民工认识现代化的生活方式,要求农民工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另外,让农民工认清要缩小城乡差距、融入城镇生活,就要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跟上时代的要求,内化自己,提升个人语文素养。
2.创造效益、提高收入,是提高语文素养的保障
推进语文素养提高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农民工的收入水平。由于农民工地位低、工作劳动强度大、生活不富裕,因此,难以投入资金与精力从事学习活动,从而影响了农民工文化素质的提高。在现有的情况下,对农民工开展各种专业技术培训,有了技能就可以转型,做一些收入较高、技巧性较强的工作,使他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这样就有时间进行文化学习,能快速提高语文素养。
学生在学校不仅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且还是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的学习,以争取毕业时达到“德技双修”“德能并举”。
教学环境的设局可以仿照生产环境布置。高职院校依托院校内各种实验实训室,根据生产流程来布局,为学生提供切实提高其就业素质和技能的专业环境。例如,不少学校都开设有模拟电子技术这门课,那么实训场所可以借鉴电子厂商里的生产线建造。一人一座,座位旁边贴有岗位职责、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等,让每一个实训就像在一个小型的生产车间里,充满真实的岗位训练、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实训前制订出标准计划指示图表并且在学生当中选出技能好的担当质检员,组织能力好的担当线长。质检员负责检查工艺水平、质量。线长负责到考勤、布置任务和总结。每一道都有特定的学生来完成,每个人做一个特定的工作,操作前佩带好规定防护用品。这样的教育环境同工作环境统一,使得学生在学校时就已经接触到可能会遇到的生产环境,感同身受,即使将来到了真正的生产线上也不会觉得生疏,也能够尽快适应。
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渗透职业素养。首先在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可以根据实际工作中典型生产性作业的工作流程或经营性作业的业务流程,融入职业道德、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参照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按照企业对岗位胜任能力的基本要求,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将行动领域能力转化为学习领域课程内容。与高职职业技术发展的趋势相一致,内容来源于生产现场,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其次是教学方式,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项目、案例分析、工作过程、情景模拟、工作任务分析、管理实践等教学环节,大家团队协作一起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查找资料、解决问题并总结归纳,从而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综合执行能力。再次是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提倡规范化管理,强调纪律性和管理性,按照企业的制度来约束、规范学生的行为。企业要求准时上下班,严格按要求出勤,那么在学校时也要注重纪律、讲究操作规范。只在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加强职业素养的教育,学生在学习中才会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
企业是实施职业教育重要的场所,校企合作是提升职业素养教育质量的理想途径。研究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社区学院、加拿大的CBE(Compe-tencybasededucation,即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澳大利亚的TAFE(Techni-calAdultFurtherEducation,即成人技术继续教育)等职业教育模式等的共同点是采取校企合作办学的方法。校企合作办学的主要途径有:共同创办专业订单培养、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共同组建师资队伍、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和共同创办专业建设理事分会等。借助校企合作的优势,校企人才才能实现无缝对接。学生的实训、顶岗实习、社会实践、甚至实践课堂都可以放到生产一线,利用校企合作企业的设备、技术和师资,校企联合组织教学和培训。企业与学校配合联合培养不仅使学生有利于掌握实际生产设备操作和维护等相关技能,还能了解到相关工作岗位、感受到企业文化,提高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让学生能更好更快的适应工作岗位。我校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之一是创办“润建班”,这是与广西润建通信发展有限公司一起联合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由于公司实行军事化管理,使得参加的学生能在短暂的培训中迅速实现从一名普通大学生到一名公司准新员工的角色的转变,并从中深刻体会到团队精神和公司战斗力。值得一提的是,成立专业理事会是校企合作的新形式。学校联系到的理事企业单位都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明星企业。通过专业理事会,学校与各理事企业单位紧密联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产学研结合。理事企业单位积极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技术服务等方面与学校进行深度合作,为学校各专业的理论教学、学生顶岗实习、调研、社会实践等教学工作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将学生成培养行业、地方及理事单位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种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办学新体制机制,实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者共赢、共同发展。
以赛促学,各种丰富多样的技能大赛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技术比武的平台。一方面,技能竞赛往往与企业的结合,参加比赛就有机会接触到企业的资源和设备。另一方面,通过比赛和交流,学生可以寻找差距,明确了岗位成才的方向。而且在短短的竞赛时间里完成技能大赛要求的任务相当不容易,对所有的选手的体力、技能和意志力是非常大的挑战,参加一场有强度、有难度的比赛,学生大大促进了自身技能和素质的发展。不少学校参加技能竞赛大赛比赛都是以老带新的方式,让一年级的学生和高年级的学长一起参加。新生在参与和体验的过程,也提高对技能工作、不同职业的认识。除了技能竞赛可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考证也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好形式之一。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职业技能鉴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全面提高职业素养,为学生进入企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就可以考取电工上岗证、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中级)、国家工程职称系列电子技术员、维修电工(中级/高级)、Protel绘图员(中级),也可以根据兴趣考一些相关的证书:AutoCAD绘图员(中级/高级)、通信终端设备维修工(中级)和ISO9000内部审核员。考取职业技能鉴定证为学生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职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