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艺术素养的提升

艺术素养的提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艺术素养的提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艺术素养的提升

艺术素养的提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鼓乐 艺术 乐器 乐曲 小提琴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由此可见“乐”对于培养人、塑造人是何等的重要。中国鼓乐深深地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广泛地受到人们的推崇和喜爱。让孩子们从小接受鼓乐的熏陶与教育有很多好处。特别是对学生技艺的训练,智力的开发,特长的形成,美感的培养,整体艺术素养提升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艺术素养是当前学生综合素养的一种,是指人们对于艺术的认知、体验与创造等方面的素质和修养。它主要包括:对艺术的兴趣、态度以及日常生活中参与艺术的程度;所具有的基本艺术常识和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对艺术的欣赏体验程度、对艺术的批评能力、对艺术的创作能力等。

民族鼓乐艺术教学,是指在素质教育的指导下,以民族民间鼓乐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鼓乐艺术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以提高学生在审美方面的艺术素养。提高人的审美艺术素养是塑造人的关键。“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人都爱美,但不是人人都懂美。爱美,只是认识的感性阶段,懂美,才是认识的理性阶段。只有当人们把对美的追求自觉纳入到自己的行为轨迹之中,人才可以说具备了审美素质。实施鼓乐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引导他们由“爱美”到懂美,并把对美的追求,自觉地纳入到他们的行为之中,使他们具备一定的审美艺术素养。

民族鼓乐艺术教育可分为对民间鼓乐乐器的讲解、体验和对民间鼓乐乐曲的欣赏三个方面。通过鼓乐教学来提升学生的整体艺术素养。具体做法是:

一、民间鼓乐乐器的讲解

民间鼓乐乐器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古老而神秘的,只有通过对民间鼓乐乐器的讲解,学生才能从对民间鼓乐的陌生,慢慢地变为熟悉,并准确地说出各种民间打击乐器的名称与性能。如:堂鼓的鼓面较大,使用椿木、色木、桦木和杨木等制作鼓身,因鼓面较大,鼓皮使用水牛皮。在鼓身上下蒙以两块面积相同的水牛皮,置于木架上,用两个鼓槌演奏。从鼓心到鼓边可发出不同的音高,其音色也不同。一般鼓心的音较低沉,愈向鼓边则声音愈高。击奏时,音量能从很弱到很强,力度变化也很大,对情绪及气氛的渲染能起较大的作用,是现代民间器乐合奏及戏曲音乐中常用的乐器之一。排鼓由五个大小不同、发音有别的鼓组成一套。每个鼓的两面都装有调音设备,调音幅度可达四或五度,可根据实际需要定音。排鼓发音激烈、跳荡,高音坚实有力,中、低音宽厚洪亮,尤擅于表现热烈欢腾的情绪。云锣则由大小不相同,而厚度、音高存在区别的若干铜制小锣组成。这些小锣以音乐次序悬挂于木架上。云锣的演奏方法与中国锣类似,用小槌击奏,其常见编制为十个一组。通过讲解,学生对锣与鼓等乐器有了基本的了解,再让学生初步感受乐器音色、力度的变化给他们带来的美感,学生渴求新知的愿望就热切多了。

二、民间鼓乐乐器的体验

单一的讲解是满足不了学生对鼓文化的渴望的,要想彻底地让学生投入到鼓文化的学习中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对鼓乐器的亲身体验。只有通过对民间鼓乐器的亲身体验,学生才能慢慢地掌握各种乐器的演奏方法与技巧。假以时日,绝大部分学生就能演奏多条练习曲,而且演奏姿势优美、强弱分明,甚至部分学生的演奏能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云锣演奏时学生使用软硬两种锣棰,每种两支一副,左右手各执一棰站立演奏。云锣既可演奏旋律,也可为乐曲作各种节奏型伴奏。在打击乐排鼓演奏中,美妙悦耳的声音与敲击排鼓时使用力量的来源,力度的支配,触击排鼓的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部分学生已能体会。正确运用力量是学习排鼓基本技能的关键,力的运用是否合理,是否科学决定所奏作品的成败。刚开始演奏时,学生的兴趣浓、劲头高,绝大多数学生演奏得有模有样,这节音乐课刚刚上完,就盼着下节音乐课的来临。他们在课后也写了很多关于鼓乐引进课堂的亲身感受,从他们的感受中能清晰地体会到学生对民间鼓乐的喜爱,体会到孩子们对我国民间鼓乐的深深爱恋。学生的鼓乐艺术素养在不知不觉中就得到了提升。

三、民间鼓乐乐曲的欣赏

艺术素养的提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 媒介素养 影响因素 Tobit回归模型

2014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了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数量已达6.32亿,其中,年龄处于20至29岁的网民占30.7%,在全部年龄段分布中所占比重最大;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网民占总数的20.6%(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可见,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随着微博、微信的普及,大学生已逐渐成为中国网民的主体。媒介素养,通常是指人们利用各种媒介信息提升个人生活及促进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批判的能力,据此,大学生媒介素养即可理解为获取、分析、传播和运用各种形式信息的能力①。媒介素养是个人文化修养的体现。由于艺术专业的特殊性,学生经常使用媒介进行创作和传播,但其心智还不够成熟,极易在海量的媒介信息中迷失自我。现阶段大学生大多将媒介作为消遣和娱乐的工具,较少利用媒介丰富的信息和海量资源来发展与提升,研究分析艺术类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水平究竟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及如何提升其媒介素养,对于其正确认知、甄别和使用媒介,身心健康成长与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探究对艺术类大学生媒介素养产生显著影响的因素,理清影响机制,有针对性地为高校及相关机构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提供理论指导,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一、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的相关研究

1933年,英国学者ER・利维斯和他的学生丹尼斯・桑普森著作《文化和环境:培养批判意识》一书出版,书中首次提出“媒介素养”的概念。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体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②。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教授卜卫于1997年发表的《论媒体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被认为是国内媒介素养研究的开端③。随后,国内学者针对大学生媒介素养展开了充分的研究。

一部分学者将视角集中在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及问题上,如盐城师范学院陆作人副教授以盐城师范学院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搜集数据,根据调查结果从五个方面分析了盐城师范学院在校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对策④;南昌大学研究生张鲁萍基于调查数据分析了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整体状况,认为不同维度的媒介接触存在差异,主要从年级、性别、专业等维度剖析了这一差异,从而为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建议⑤。

还有一部分学者关注媒介素养教育的问题。媒介素养教育包括认知教育、批判教育、行动教育⑥。辽宁大学的研究生李晓韵通过研究分析认为可以从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育模式及注重发挥大学生自身作用等三个方面完善媒介素养教育⑦。

综观上述,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提升对策上,所选用的研究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在此基础上运用描述统计法进一步讨论艺术类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但针对艺术类大学生媒介素养影响因素的研究较缺乏,且尚未发现运用计量模型从实证角度深入剖析大学生媒介素养影响因素的文献。因此,本文基于问卷调查数据,运用Tobit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艺术类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各种显著因素,在实证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期为提升艺术类大学生媒介素养提供参考。

二、艺术类大学生媒介素养影响因素研究

(一)艺术类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根据众多学者的研究,影响艺术类大学生整体媒介素养水平的因素有很多,如大学生对媒介的使用情况、对媒介信息的认知和判断能力,以及媒介素养教育环境与资源等。

1.媒介使用情况。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大学生接触的媒介已经不再局限于书籍、报刊等传统媒介,电脑、手机等逐渐成为大学生使用媒介的主要载体。因艺术专业的特殊性,艺术类大学生需要频繁接触媒介进行观摩创作。不同形式的媒介使用条件不同,传播信息的方式与效率不同,对大学生媒介素养产生的影响也必然不同。且大学生接触媒介的动机和目的各不相同,每天接触媒介的时间和频率也会存在差异,个体的差异又会导致其对媒介信息的认知差异。

2.媒介信息认知和判断能力。艺术类学生是媒介的使用者和创造者,经常承担自媒体功能。拥有较好的辨别能力的大学生能够甄别不同媒介的虚假信息,对于暴力、炫富、炒作等不良信息能够自觉抵制,有一定的反思、批判和解读能力,能够从媒介中获取有益信息,摒弃不利于身心健康的负面信息。⑧大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又会反过来影响其对媒介的选择与使用,进而影响其媒介素养水平。

3.媒介素养教育环境与资源。通过高校开展系统的媒介素养教育及实践活动,能够提升艺术类大学生的媒介意识和媒介道德,使其正确认识媒介的性质与功能,对媒介信息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避免受到不良媒介信息的误导和暗示,从而尽可能避免出现价值判断和言行的偏颇。⑨

(二)问卷设计及数据收集

为了获取艺术类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基本情况,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设计了《艺术类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问卷》,包括四部分内容: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评价、大学生媒介使用情况、大学生媒介信息认知和判断能力,以及媒介素养教育环境与资源。

调查选取福建省三所高校的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发放问卷240份,收回问卷216份,经筛选有效问卷186份,有效率为86.11%。在全部有效问卷中,男、女大学生分别为91名、95名;大学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分别为55名、53名、47名、31名,所选样本较为合理。

(三)研究方法简介

本文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的评分标准设置在0-5分之间,即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取值受限,称之为受限因变量。受限因变量的回归常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的Tobit回归模型。

三、实证分析

(一)模型变量选择及说明

根据艺术类大学生媒介素养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及问卷调查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择了媒介使用目的(X1)、媒介使用形式(X2)、媒介使用时间(X3)、是否限制每日上网时间(X4)、是否参与媒介互动(X5)5个指标反映大学生媒介使用情况;选择识别媒介不实信息的能力(X6)、是否滥用媒介信息(X7)、参与媒介互动前是否对信息考证(X8)、对低俗信息的看法(X9)4个指标反映大学生媒介认知和判断能力;选择学校是否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X10)、是否有媒介素养教育有关讲座或论坛(X11)、是否开展媒介素养相关课外活动或社会实践(X12)、校园主要媒介是否开设媒介素养教育版块(X13)4个指标反映学校媒介素养教育环境及资源。

(二)实证结果及分析

以被调查艺术类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的平均得分为因变量,选取的13个衡量指标为自变量构建Tobit回归模型,运用Stata 12.0软件回归,得到回归参数估计结果。模型整体拟合优度较好,LR chi2(13)值为468.44,对数似然比为-107.7509,对数似然比检验的显著性水平P值为0.0000,伪判决系数为0.6849,自变量整体上对因变量有显著性影响。

通过构建Tobit回归模型,回归结果显示,媒介使用形式(X2)、是否限制每日上网时间(X4)、是否参与媒介互动(X5)、选择识别媒介不实信息的能力(X6)、参与媒介互动前是否对信息考证(X8)、是否有媒介素养教育有关讲座或论坛(X11)、是否开展媒介素养相关课外活动或社会实践(X12)、校园主要媒介是否开设媒介素养教育版块(X13)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有显著影响。除媒介使用形式和是否参与媒介互动对艺术类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有显著负向影响外,其余自变量均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

结语

本文通过构建Tobit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艺术类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因素,结合调查数据和实证结果,从艺术类专业特色及学生的特点出发,提升艺术类大学生媒介素养应该自身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相结合。首先,艺术类大学生应主动培养媒介价值观和道德观,提升辨别媒介信息的能力,避免被动接受形式多样的媒介信息,形成独立思考和批判的能力。实证结果发现,若艺术类大学生限制每日上网时间,参与媒介互动前对信息进行考证,且选择识别媒介不实信息能力越强,则媒介素养水平较高。其次,艺术类大学生接触媒介的动机多样,使用和参与媒介的频率也不同,经常利用媒介社交娱乐、参与各种形式媒介互动的学生,相较于利用媒介查阅学习资料、获取新闻资讯的学生来说媒介素养水平较低。因此,引导艺术类大学生科学合理地利用媒介,避免沉溺于网络社交娱乐,并且理性地接触各种媒介信息,有助于提升艺术类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

最后,艺术类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的提升离不开学校的媒介素养教育。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主要在校园,因此,学校是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主阵地。实证结果发现,学校开设媒介素养相关课程、讲座或论坛、课外活动或其他实践,有利于艺术类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的提高。因此,高校应将媒介素养作为公共选修课或必修课引入现有教学内容中,通过系统科学的课程教学提高艺术类大学生对媒介的认知,还可以通过邀请相关媒介专家及学者开设专题讲座、论坛等,使艺术类大学生在与媒介专家、学者的直接交流中形成对媒介的理解判断能力。理论的学习离不开实践,高校应充分利用丰富的校园媒介资源,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如校电视台的拍摄、节目制作、稿件撰写,校园网页制作、管理和维护等,使艺术类大学生真正参与到媒介实践活动中去,在具体的情境中形成对媒介信息全面深刻的理解,以促进媒介素养水平的提高。

注释:

①张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途径的新探索――以电影媒介素养为例[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1.

②Elizabeth Thoman.Skills&Strategies for Media Education[A].Ontario Ministry of Education,Media Literacy Resource Guide.1989:7-9.

③卜卫.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与方法[J].现代传播,1997(1).

④陆作人.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以盐城师范学院为例[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6):60-63

⑤张鲁萍.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分析及培养策略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1.

⑥龙黎飞.论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原则和途径[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8,28(2):116-119.

⑦李晓韵.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D].沈阳:辽宁大学,2013.

⑧黄小苇.大学生媒介素养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艺术素养的提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 艺术素养 做人 做事 做法

展示一个国家教育的魅力需要教育工作者鞠躬尽瘁地工作,其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培养的学生都是社会进步、国家强大的能量,要打造一批又一批社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要全面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能力。党的十六大提出:“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是方向,智育是核心,体育是基础,美育是升华。社会的文明与高尚,是美育的体现。人类主宰着社会,代表着生产力,代表着文明与进步,代表着国家的地位。发展学前教育工作,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是贯彻实施我国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做人:提升艺术素养的重要性

一个人生活在世上,要学会做人。做一个有品位、有觉悟、有素养、有爱心、有责任、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体现人生价值。做人最不能缺失的是“德”。人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其综合素质体现在多方面,衡量标准也是多视角的;接受教育是多途径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学校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每个人都要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一些人还要读大学、硕士、博士,接受教育、提升人文素质是必须的,教育决定着国家命运。

社会的发展定位职业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大学时代正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是建设“德”与“行”的关键时期。学校教育帮助和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做事、提高修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提升审美感受力、审美鉴赏力和审美创作力,加强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锻炼与培养,让大学生的人生有色彩、有品位、有价值。

二、做事:体现人生价值

在领悟完美人生的基础上,还要体现人生的价值。钟启泉说:“教育是奠定‘学生发展’与‘人格成长’的基础。”学校的教育在于全方位的渗透与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格成长,要求是全方位的,要成为技能型人才,自身素养的提升要放在首位。

秦文君说:“教育应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它能给小孩子带来自信、快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工作对象是3—6岁的儿童。快乐、天真、玩耍是儿童的天性;趣味性、游戏性、艺术性是伴随学前教育工作内容的主线。要寓教于乐,要把阳光和鲜花带给孩子,要有任务、有职责、有担当,把学到的本领应用到学前教育工作中,实现对学前儿童成长的培养与塑造,传承文明与知识,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用每一个学前教育工作者的知识、才华和能力的凝聚发展幼教工作,建设国家,那么国家就会更强大。

三、做法:挖掘艺术教学中的方法与途径

我们的教学不仅采取常规的教学方法,还要有前沿的教育理念、合理的教学模式、科学的教学手段等。美术教学、舞蹈教学、音乐教学等学科都是学前教育专业所开设的基础课程,是重要的学科,深受学生喜爱。不同学科体现不同角度,具有不同功能。要在教学中利用多种形式去挖掘其艺术美,发挥每个学科的内在源泉与力量;同时还要学习和运用如柯达伊、蒙台梭利、铃木、奥尔夫、达尔克罗兹等大家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等多种渠道,多元化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做问卷调查,对毕业实习生跟踪调查,到学校、幼稚园、早教中心等地观摩与走访,通过实地考察做数据分析,写调研报告,提出整改方案,做研究课题等。结合职业院校学前教育、早教等专业的办学经验,更新观念,思考与分析,改革与创新,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来促进教学。实训与调研是今后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避免关门教学,注重社会实践与信息反馈,注重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强对电钢琴教室、蒙台梭利教室、音乐教室、舞蹈教室、钢琴琴房教室、手工实训室等相关设施的配套建设。通过学习、借鉴、调查、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工作就会更有的放矢。

四、拓展提升素养的潜能力量

要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养,使其知识丰富,就要拓宽其能力发展空间,多学、多听、多看、多做。学习贝多芬、肖邦、米开朗琪罗等名家的辉煌作品;听高雅音乐;看经典电影;做能提高自身潜能的实践活动。例如欣赏美妙的歌声、优雅的古琴、浪漫的六弦琴、悦耳的钢琴、柔美的长笛、流水的古筝、典雅的室内乐、激情的交响乐,做形象的折纸,快速勾画简笔画,剪惟妙惟肖的窗花,制作生动的玩具,练习幽静的瑜伽肢体动作,创编少儿舞蹈,感受豪放的民族风,看各民族富有韵味的舞蹈,享受边弹奏边演唱儿歌的惬意等。在设计健美操的动作和队形等形式中发现艺术美;在欣赏如乐曲《高山流水》,电影《红高粱》《泰坦尼克号》,欧洲古典建筑造型艺术,各地风土人情和多元文化中汲取营养,获取知识能量;在视、闻、赏、阅中发现美的因素,不断发展与提升人格魅力,加强文化意识,展示年轻人的精神面貌,表现独特的艺术品位与风采。

结语

艺术素养的提升范文第4篇

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浩如烟海,如何选择?教师必须指导大学生阅读经典著作。经典需要我们认真对待、花力气、下功夫。我们得先向经典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经典的真正价值。读世人公认的名著,开卷有益。名著欣赏就是与伟人面对面地交流的过程。因此,阅读经典名著就是一条获取真理、提高个人修养的有效途径。

(一)丰富大学生的情感。文学作品阅读的过程是体验他人情感、震撼自己心灵的过程。大学生涉世不深,对人生感悟浅薄,在形形的文学人物身上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人类复杂的感情。比如:霍桑《红字》中的海斯特传递给读者善良、宽容、忍耐,爱情、母爱与友爱的伟大等优秀的品质;梭罗的《瓦尔登湖》传递给读者的是大自然的纯美和宁静、人类的暂时孤独感、人与自然的和谐等不一样的美感。在实际交往中,这有助于增进对他人的谅解和信任,有助于和他人建立长久的友谊。感情丰富的人都富有同情心、爱心,善于为他人着想,心态平和,态度谦虚,敬重他人,知道感恩等基本的人文素养。这也是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前提。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素质被行为化为乐于助人、礼貌待人、温文尔雅、乐观向上等。良好的人文素养具有感染和迁移的功能以及扩散与泛化的规律,这种以情动人、以情育人的交际方式会使得更多的大学生受到熏陶、感染,从而提高整体的人文素养。

(二)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首先,英美文学是世人公认的西半球的优秀人类精神活动成果,也是东方文化孕育长大的大学生们精神和思想营养的重要补充。千条人生路、万种生活态,每个人亲历边角而已。如果要在短暂的时间内感悟缤纷的世界、丰富的人生,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借鉴于优秀文学作品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其次,经典文学阅读有益于人的性格、气质塑造。英美文学名著是智者洞察世界、体验人生的智慧结晶,是伟人呕心沥血、殚精竭虑的思想成果,大都具有超凡的教育指导作用。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品一直深刻而恒久地影响和感召着世人。

(三)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尤其是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精力旺盛,富有激情,可塑性强。让他们充分认识文学对其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指导他们主动地去学习优秀文化。阅读中思想的共鸣、情感的波动将潜移默化的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产生重要的影响。比如阅读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女主人公卑微的出生、恶劣的生长环境、痛苦的遭遇,足以让当今的大学生反思自己应该感恩这个时代、感恩这个社会、感恩这个国家、感恩父母无偿地给了自己这么多。当今中国社会方方面面发生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改革与进步,包括人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文化价值观念等。在优越的社会环境、安逸的生活条件下,部分大学生迷失了方向,丧失了理想与斗志,重物质和利益,多多少少人生观发生着扭曲。国家正在实现伟大中国梦,中国梦也就是十几亿中国人的个人梦。因而,大学生有必要运用文学赏析来打造精神、坚定信念、修正世界观、实现梦想。文学作品中传承着人类优良的人文精神,能够培育大学生理智、健康地追求真、善、美,能够引导大学生自觉地恪守道德防线、维护人格操守。

二、结语

艺术素养的提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学素养 学习方法 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172-01

《数学课程标准》(2011)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课堂教学,提升学生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一、注重学生数学阅读指导

由于数学学习内容重在分析、推理和抽象概括,使教师对数学阅读不够重视。教师要利用教材内容指导学生看书学习,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要把知识学习和阅读结合起来,巧妙地设疑,分散难点。如教学商不变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看书后教师设疑:为什么要“在除法里”?“同时扩大或缩小”怎样理解?“相同的倍数”是什么意思?这样的质疑问题,既加深了学生对性质的本质认识,又加深了对数学语言科学性、精练性的理解,从而激起学生再阅读的兴趣,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注重学生学法指导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1.注重非智力因素的指导

激发学习动机。以数学的广泛应用、以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挖掘数学中的美育因素,激发学习动机。此外,教师还可根据教学内容,选用生动活泼、贴近生活的情境引起学生兴趣;还可用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锻炼学习意志。心理学家认为:意志在克服困难中表现,也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中发展,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力的‘磨刀石’。因此,数学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难度必须适当)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反复训练,持之以恒;树立榜样,激发自觉性;评价表扬,鼓励发展;建立学习规章制度,严格管理;创造良好学习环境。

2.注重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

①合理渗透。要挖掘教材中的学法因素,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②相机点拨。教师要有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结合教学抓住最佳契机,点拨学习方法。

③及时总结。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总结,使其逐步系统完善,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④迁移训练。进行学法的理性反思,强化并进行迁移运用,在训练中掌握学法。

3.注重数学学习能力的指导

数学学习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以及自学、交往、表达等能力。数学教师要挖掘教材因素,疏通信息渠道,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或提出假设,检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勇于钻研、不断探究的习惯,架起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能力与知识相融合的金桥。第一,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二,根据不同学习能力结合数学教学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培养;第三,根据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培养数学学习能力,采取小步子、多指导训练的方式进行;第四,通过课外活动和参加社会实践,促进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数学教学中应把着力点放在创新思维的培养上。

1.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强烈的求知欲,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创新的催化剂。不仅要让学生知道结论,更要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结果是否是唯一的。能否想出更新的方法和手段,能否有更方便、更快捷的解题路径。老师要鼓励学生自觉地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学生掌握了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并能正确判断以后,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末尾是0、2、4、6、8的数就能被2整除?为什么末尾是0、5的数就能被5整除?为什么各位数之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在教师的循循诱导和启发下,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此外,教师还要能提出有多种解题的发散性题型,促使学生独立的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以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2.利用教法的创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上课时,教师应在教学重点、难点、学生疑点处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地、主动地思考,让学生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联想、类比,引导、启发学生得到新的知识。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始终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只起指导学法,解答疑难的引导作用。学生学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锻炼了思维品质,提高了心理素质,促进了创新能力的培养。

3.在“最近发展区”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维果茨基指出:“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赞科夫认为,教学要不断创造“最近发展区”,然后把它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之中。因此,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应将教学建立在“最近发展区”水平之上。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即要让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努力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面临的难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做法还很多,如批判精神、合作意识、动手能力的培养等。

数学教学要以“生”为本,精心设计,重视学生自主阅读,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注重学法指导,注重创新思维培养,是切实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为孩子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