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乡旅游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旅游;新城;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1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7)05-0041-04
新城是指位于城市郊区,有永久性绿地与域市隔离。交通便利、设施齐全、环境优美,能承担中心城市某些职能、并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市地区。一般来说,新域在经济、社会、空间结构、规划建设等方面具有独立性。
1 项目背景
旅游业已经成为湖南省的支柱产业,在2006年全省旅游外汇收入5.03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546.65亿元,旅游总收入588.39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7.85%。张家界市实现旅游收入79.38亿元,占全省的13.49%, 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35亿美元,占全省的46.72‰张家界市旅游发展对提高湖南旅游国际知名度、打造旅游湘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良好的发展形势下,2006年张家界市旅游外汇收入和接待境外游客数却分别下降1%和3.6%,同时境外游客以韩日游客为主,欧美游客来之甚少。究其原因,张家界由边陲小镇在较短时间发展起来的,城市功能不健全,基础设施不配套,市容市貌不够整洁,未形成自己的城市文化,城市建设混乱没有特色以及城市管理水平低下,与国际旅游城市存在巨大的差距。建设一座旅游新城,可以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创新的试验田,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改善形象,可以提高接待能力和接待水平。
张家界阳和国际旅游商务区位于慈利县、武陵源和永定区的交界处,规划建设区面积7km2,控制区面积38km2。本区基本为丘陵山地,只有沿山谷、河边有小片带状平原,中间有澧水分割,地面相对高差较大。常张高速公路和澧水横贯东西,高速公路至张家界市区25km,阳龙公路至武陵源景区15km。
2 构思――城之理念
本区地形较为复杂,山水相连,自然环境优美,存在有千年古镇、渔浦书院、千年古樟树等文物古迹,也有土家文化传统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规划中如何实现现代与历史、人文与自然、国际与地方的融合,体现本区的特色,通过项目的国际咨询和对国内外案例的分析研究,规划认为阳和国际旅游商务区要建设成为文化之城、生态之城、休闲之城。规划强调①注重地方整体历史风貌和传统生活方式的保护,充分挖掘地方文化内涵;②加强城市空间形态研究,维护本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强调生态的可持续性,③重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结合,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和优化利用,④具有完善的接待、居住、娱乐、运动休闲设施,满足国内外游客和居民的需求。⑤结合新农村建设,将城乡合理布局,形成自然和谐的肌理。
中国古代庄子曾言“天地与我共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作为一座紧靠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旅游新城,让中外游客身临其中,能感受到现代与古朴同归、人与自然一体相通的意境,这将是城市灵魂之所在。
3 方案――计糅合策划
3.1 项目策划
阳和国际旅游商务区现状无已开发的旅游项目,只有少量的村镇建设。开发建设依赖于项目的带动,新城规划必须紧密结合项目策划。充分考虑旅游发展的趋势,本区发展主要有土家文化园、高级宾馆、汽车旅馆、会展、休闲运动、生态山地度假、滨水度假、水上运动、徒步旅游等新建项目,结合渔浦书院的整体修缮与保护、溪口古街的整治、城乡整体风貌的控制等,使阳和新城既是旅游接待之城,也是观光休闲之城。
3.2 总体布局
围绕项目,处理好旅游与建设、城市与乡村、人工与自然几个关系,因地制宜,张家界阳和国际旅游商务区用地空间结构形态为“带状组团式”,在用地空间组织上,总体上将城镇职能与旅游职能从空间上适当分离,相互渗透。
新城空间形态分为“一轴两组团”,一轴是指阳龙公路以及往南延伸到溪口。两组团是指阳和、溪口这一主一次两个组团。
阳和组团包括西部城镇及安置功能区、生态旅游接待商贸区、高档宾馆区、汽车旅馆区、山村度假区、渔浦历史文化保护街区、渔浦会展区。
溪口组团包括古镇特色风貌区、休闲体育文化区、滨水休闲度假区。
3.3 景观体系
规划从宏观上强调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相互渗透,充分体现山区滨水生态型城市特点,新城景观按“一轴一带两片五区”布局。
“一轴”为阳龙公路和阳溪公路,这是集中体现城市面貌的城市轴线,将武陵源景区――城市――澧水――古镇一山有机的联系为一个整体。
“一带”是指澧水风光带,两岸绿化、灯光、广场、码头、建筑应具较强的景观效果。
“两片”是指阳和片和溪口片,阳和片建设更突出其现代性、民族性,溪口片的建设突出了传统型和地方性。
“五区”是指溪口古镇风貌区、澧水南运动休闲度假区、澧水北接待会展区、阳和现代城镇风貌区、北部山地生态度假区。
4 生态安全――人与自然的共同需要
新城处在武陵源景区边缘,山环水抱,物种丰富,生态质量高,如何在大规模的新城建设中保证生态安全,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也成为规划中的重点。在设计指导思想上,由“以人为本”转向“以环境为本”。在新城建设中,不是建设改造环境,而是建设适应环境,远期目标是要建设成为国际生态安全示范社区。①在用地选择上,加强对城市用地生态敏感性分析。管子曾云“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因地制宜,灵活选择用地,城市形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使新城建设对自然环境破坏最小。②按照景观生态学的要求,加强对连接不同斑块之间廊道的维持与控制,特别是山与水之间自然生态廊道的控制。③充分考虑为物种多样化创造条件,保护本地丰富的物种资源,规划布局中强调大面积原生态自然基质的保留,将城市斑块与自然斑块有效隔离。④强调“健康、安全、节能、节地、节水”,严格控制污染,加强环境保护,防治水土流失,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新城。
随着旅游热的持续升温,城市旅游在我国也逐渐兴盛起来,各地方政府在发展和规划城市建设时,也更多地开始考虑城市旅游因素。城市旅游规划面对的是外来旅游者群体,他们的感受和想法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形象。如何体现不同城市的千差万别,将城市建设和旅游巧妙结合,打造出该城市独特的规划方法就成了我们当下最重要的问题。旅游规划理论属应用叉学科理论,是对旅游系统在规划范畴系统化的理性认识。本文主要应用城市意象的理论,将城市意象要素与大同城市规划战略结合起来,力求探索出一种适用性强的规划方法。
一、城市意象对城市旅游意象的借鉴
(一)城市意象
意象是由抽象到具体的表述,“意”是心生的一种抽象思想,“象”是外在凝聚出的一种具体形象。意象往往达不到统一的标准,会因人和物的不同而不同。整体上说,意象的获得都是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几种意象沟通起来,互为转化。城市意象是观察者对城市的各种外形特征或特点所产生的心理图象和印象,它是一种“公众印象”,是城市居民中多数人拥有的对某个城市的共同心理图象。美国城市规划大师凯文・林奇(K.Linch)运用心理学方法和研究成果,从环境感知和人类行为角度对波士顿、泽西城、洛杉矶三个城市进行描述,最终指出,人对城市意象的认知是通过道路、边沿、结点、区域和标志物五种要素来实现的。
(二)城市旅游意象
城市意象理论的核心是研究人对物质环境的知觉(即对城市形式的知觉),以及形成心理意象(外部世界的主观反映)。城市旅游意象在主体和客体方面与城市意象部分重叠,主体都是城市的规划者和设计者,客体都可以针对游客提高城市形象。其中,城市旅游意象将游客和旅游城市作为一个双向互动系统进行理解,要求重视游客对城市整体形象的认知规律和游客行为心理规律的研究,在分析城市旅游意象要素的基础上,结合城市旅游发展规划和空间景观的设计,使游客对旅游城市形成鲜明的旅游意象,塑造城市旅游整体形象。
(三)城市意象对城市旅游意象的借鉴
凯文・林奇(Kevin Lynch)将城市景观归纳为道路(path)、边沿(edge)、区域(district)、节点(node)和标志(landmark)5大组成因素,即“城市意象”;并引入空间(space)、结构(structure)、连续性(continuity)、可见性(visibility)、渗透性(penetration)、主导性(dominance)等规划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在对城市旅游意象的调查和分析基础上,发现城市旅游意象与城市意象大致相同,城市意象要素可以应用到城市旅游意象中。因此,本文认为城市旅游意象的基本要素为:道路、结点、边沿、标志和区域。
道路(path),是一个城市输入输出的主要载体,是游客深入了解城市的必经之路。观察者们习惯或顺着它移动来了解城市。它可以是公路、大街,也可以是步行道或小径。不管是什么形式的道路,都是联系其他环境构成要素的主线,这些要素都要沿着它布置和设计,它在整个城市印象中起决定性作用。
边沿(edge),是一种线性要素,不同于道路,体现在两个面的边界线上,尤其是自然地貌形成的线性地貌边界,如河岸、围墙、沟壑等,可作为横向参照。
区域(district),在城市中占有中等或较大的部分,是城市印象的基本单元。它通常是具有共同特征的某些地段,使旅游者拥有进入“内部”的感受。可对应为城市旅游中的老城区、传统寨子、重要景区等。
节点(node),可以概括说是集中点。它通常都是某一区域的人流中心,如十字路口、道路交叉口。它往往是这个区域的象征,同时又具有链接和集散的双重作用。
标识(landmark),通常是具体而独立的点状要素。在远距离上可以形成视觉和感知的冲击,如标牌、建筑物、店铺等。在某种程度上,标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象征性,可以在短时间给观察者留下印象。
二、大同市城市旅游发展战略
(一)发展现状
大同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地处黄土高原东北边缘,与和河北省接壤。它是京包铁路、北同蒲铁路、大秦铁路的交点,同时也是北京、呼和浩特、太原构成的三角形结构的交通枢纽。大同市是国家重化工能源和电力生产基地。在国际上享有“中国雕塑之都”,“凤凰城”和“中国煤都”之称。
大同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九大古都之一。境内古建筑、古遗址3000余处,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46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7处。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悠久的文化历史,使大同在山西旅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大同之前的规划并没有从游客的认知和行为规律考虑城市旅游意象因素,只是按照城市本身结构进行规划建设,另外这座城市特有的煤炭资源,使人们对这座城市不是拥有美好的城市旅游形象,而是因煤炭造成的脏、黑等不实印象。我们要缓解和改变这种印象,就要针对现有的具体情况,对城市旅游发展空间、潜力和机遇进行分析,结合城市规划战略提出旅游意象意义上的发展战略和措施。
(二)发展战略
2006年11月,国务院批准了《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为大同市确定了今后15年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定位。绕大同市“一轴双城”建设规划。就是以御河为中心轴线,在西岸保护旧的大同城,在御河东岸建设新城。大同在资源转型发展时期,历史文化和绿色应该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如果缺乏绿色,那么大同的历史文化就缺少映衬,如果缺少了历史文化,那么绿色就缺少了内涵。因此,将大同确立建成“历史文化浓郁的绿色旅游城市”,根据设定的城市旅游形象,调整整个市区旅游产品的结构,塑造新的城市旅游形象。使大同切实成为经济、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特色旅游城市。这样的发展战略需要三方面的措施来支撑:一是旅游城市功能的提升;二是城市旅游意象的塑造;三是城市旅游系统的优化。这三个战略措施分别体现在城市建设的软、硬件上,其中城市旅游意象的塑造是其他战略措施的物质载体和具体体现,主要体现在城市的硬件建设上。它是这三个战略措施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因为旅游城市功能提升中的交通网络建设、游客服务体系建设都会体现在城市旅游意象的道路、结点、标识方面,旅游系统优化的吃、住、行、游、购、娱也会体现在城市旅游意象中的道路、结点、标识等方面。因此,下文重点讨论城市旅游意象的塑造。
三、大同市城市旅游意象塑造
(一)城市旅游意象载体的确定
塑造城市旅游意象,就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载体。根据游客的行为规律来看,他们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到达城市的所有地段,通常走的都是相近或相同的城市旅游路线,我们可以在这一活动线路上选择载体。其余地段的旅游意象载体的选择就可以考虑选择在一些比较重要的地段营造特色环境、呈现特色建筑,通过他们来塑造城市旅游意象。结合城市意象五要素,以及城市旅游载体的选择标准和大同市自身的情况,要使具有城市特色的各要素系统的分布在城市之中,全面、突出的展现城市意象,就要像表1一样,使大同市城市旅游意象塑造的对应载体具体落实在这几个方面。
(二)代表性的道路塑造
魏都大道和御河西路均是大同市区具有代表性的道路。魏都大道南北走向,向南是通往怀仁的主要通道,北边则一直通往市区。这条路整体建筑风格体现的都是北魏时期的皇家风格,但是一路向北进入市区没有延续这一风格,相对城中杂乱的风格也未有一个过渡,这一段道路并未进行有序规划,从而显得魏都大道没有整体性,道路风格变化突然。御河西路在御河的陪衬下,整个风景秀丽,道路宽广,显得优美如画,给人留下舒心的印象。
(三)代表性的边沿塑造
新旧城的边界是用城市围墙和护城河来区分的。大同市最新的城市规划结合了城市旅游的发展,要修建并恢复大同明代城墙,现如今的旧城正被城墙逐渐围合。它把旧城和新城在一个横断面上明显的显现出来。这样的一个限定和界限,可以使游客详细的描述出这个区域。古代的护城河除了作为安全屏障,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为当地人们的生活用水提供资源。而我们现在的护城河仅仅是作为和城墙匹配的景观存在,可以在部分河段提供垂钓活动。
(四)代表性的区域塑造
区域是城市印象的主要构成因素。在大同这个煤储量丰富的城市,许多较小单元的区域因其拥有的煤矿被命名为一矿、二矿、三矿等等,这里是一个以煤矿为主要工种的城市划分区,这些独具特色的区域无论怎样进行建筑翻新和设计,都与缕缕碳尘密不可分。每一个这样的区域在路面、建筑物上都沾有碳沫,空气里都含有碳元素。这里是产煤大都市的标志,也是空气污染的标志。资源转型是我们今后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时大同市应加大绿化面积,致力改善大同现阶段城市环境。
(五)代表性的结点塑造
如广场类的红旗广场,地理位置优越,承接了东、西两条繁华商业街。这里商贩集中,管理混乱,没有从游客角度出发,体现广场的人性化服务。应该首先满足当地居民的游憩需要,开辟林荫小道,增加绿化带,增设环卫、休息等基本设施,其次,可为游客开辟部分区域,用于举办城市文化展览或是开展其他活动项目。使之成为游客和居民观景和休闲健身的绿色活动场所。
(六)代表性的标志塑造
标志是一个城市的名片,能够很快被人记住,并区别于其他城市,是这个城市所独有的特征和标记。如标志性景区的云冈石窟,由于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枯燥的感知印象,大部分游客不能领悟其中佛像塑造的典故和意义,因此对该景区的印象一般。我们首先要完善标志解说系统,使每个游客在景区的每一处都能听到绘声绘色的解说。这些标识和解说要符合云冈石窟形象,采用不同的形式和样貌,这样可以引发游客兴趣,加深印象。其次,景区可以开设体验区,游客可以参与僧人的日常修行,感受他们的文化和信仰。再者,也可由专业人员亲自教予游客泥塑和雕刻佛像,让他们参与到这个制作过程中。
四、结语
关键词:多规合一 旅游区规划 城乡统筹规划
引 言:我国城市建设的目标已经从扩大城市规模、提高人居适宜指数发展到了实现智慧型城市建设这样一个新的角度,即城市建设即要符合符合人民生活发展需要,又要显示出环保、经济等多方面的发展。因此,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进行旅游区建设成为一个热门项目。而旅游区规划如何能够达到多种建设效果,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1. “多规合一”的规划背景
1.1 “多规合一”的基本含义
“多规合一”并不是多个规划合并成一个规划,而是把各项规划涉及到相同内容统一起来,落实到一个共同的空间规划平台上,各规划仍按各自相关专业要求编制完成,以满足提交人大审核或向上级报批的要求。通过“五个一”,即“一张图”、一个信息平台、一个协调机制、一个审批流程、一个监督体系,达到“多规合一”。从旅游区规划的文件中体现的多规合一是规划项目的综合设计,而在旅游区实际规划过程中体现的多规合一,则是旅游区规划本身带来的城乡建设、经济建设、环境建设的综合发展。
1.2 “多规合一”的发展状况
2014年8月,国家发改委、国土部、环保部、住建部四委、部联合发文开展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简称环保规划)“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目前开展“多规合一”就是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规划和环保规划“四规合一”。广州市是广东省率先进行“多规合一”建设的城市,在短短数年时间内,广州市通过一系列城乡统筹规划,实现了城市旅游产业、环境保护、市民宜居指数和土里利用率的共同发展,成为“多规合一”的典型。在这一系列规划中,围绕着旅游区发展的多规合一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2. 多规合一背景下的旅游区规划
2.1 产业规划与土地规划结合
湛江市是广东省重要的沿海城市之一,漫长的海岸线和岛屿资源成就了湛江市的渔业发展,为湛江市南三岛东部滨海旅游度假区开发提供了充足的土地资源条件。在旅游度假区规划中,对旅游产业发展的规划应与湛江市土地资源应用规划向结合,以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使土地资源规划更加科学。旅游规划区位于南三岛的东部,是湛江湾的外海岸线区。整个规划区呈南北狭长的条带状,南北向长约8km,东西向陆域纵深在1―1.9km之间,它北起南三岛大辣村,南至南三镇沙头寥村,东临南海,西接南三镇田头圩,规划总用地面积约为10.49km2 。规划区的建设用地约77.18公顷,约占规划区的7.54%(红色图斑);风景旅游用地166.55公顷,约占规划区的16.27%(深蓝色图斑);一般农地286.59公顷,约占规划区的28%(浅黄色图斑);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防护林)约46.45公顷,占规划区的4.54%(深绿色图斑);自然保留地约98.24公顷,占规划区的9.6%(灰色图斑)。为了使旅游产业能够可持续发展,南三岛土地规划形成了交通用地、农业用地、旅游区用地和自然资源保留用地的立体型规划布局,以旅游区产业发展为主线的交通用地同时也能够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而自然资源保留地也可以作为旅游区产业持续发展的资源。
2.2 建设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结合
南三岛旅游区的建设规划可以反映出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规划区内现状排水体制主要为为雨污合流制,无系统性的排水设施,大部分以明沟形式排放,沟渠走向随意性大,排水断面较小。虾场通过管道向海滩排放污水,已对周围环境以及近海水体造成了一定污染。遇到排污量大,潮水顶托,污水不易扩散,引起“黑潮”现象;村民生活垃圾以丢弃至海滩,或小规模堆放,定期焚烧为主。无统一固定收集点,通常散布于路边及水塘边,对规划区的土壤及沙滩造成了一定的污染。旅游区的建设规划中明确指出要进行一系列居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与市政工程建设,包括居民垃圾投放点、排污管道修建、水利设施修建等,这些建设项目的主要目的是服务于旅游区发展,便于滨海度假村的日常经营,但是,这些建设项目一定会给附近居民生活带来一定的便利,有效减少由于居民随意丢放废水和废弃物造成的污染;另外,旅游区建设规划中还包含了退虾场为休闲海滨或自然保留区等项目,这是对粗放农业滥用环境资源的控制,也是对生态环境的恢复过程。
2.3 旅游区发展规划与乡村经济发展规划结合
湛江市南三岛旅游区的近期发展规划是构建滨海休闲度假、亲水娱乐、温泉疗养、冬休、渔岛生活、文化体验几大功能板块,树立湛江滨海旅游产业的龙头地位、实现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目标,建成国内知名的海洋生态旅游度假目的地,携手湛江市其他旅游景区, 创建国内重点滨海旅游城市。在这个过程中,一系列的旅游设施的建设和旅游企业的进驻,将为南三岛的农村居民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参与旅游区开发是农村居民创收的主要途径;而南三岛旅游度假区的长期发展目标则是通过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拓展宗教朝觐、城乡统筹板块的旅游服务,延伸旅游服务链条,建成国家级滨海旅游示范区、中国南方冬休度假基地、湛江旅游产业的龙头和彰显湛江旅游形象的代表作。这样一个长远的旅游区发展规划目标,将促使湛江市及附近乡村的居民和各类社会组织都积极投入到旅游区建设当中,其中,以渔业文化为主线的旅游文化建设,将吸引大批资金的投入,使乡村经济彻底脱离传统的农业经济形势,转而以农业文化发展为主的经济增长形式。
3. 多规合一背景下的旅游区规划的实际价值
通过湛江市南三岛旅游区规划我们可以看出,旅游区规划实际上实现了多规合一的规划目的,即将湛江市南三岛地区的土地资源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乡村经济发展规划在旅游区规划表达出来。在这样的多规合一背景下,旅游区规划的实际价值表现在实现乡村经济与人居环境发展的高度结合的方面,而旅游区规划在促进城乡发展高度统筹的同时,也是在践行低碳经济的发展思路。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多规合一背景下,旅游区发展规划从表面上看来是以旅游经济发展为主的产业性规划,但实际上,旅游区规划实现了对规划区内各类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的综合性协调和部署,能够起到全面改善地区建设面貌的作用,是城乡统筹规划的科学模式,值得我们进行实践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廉军伟.智慧城市背景下实现“多合一”的策略研究[C].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14年9月:133-136.
一、围绕“旅游立市”,突出景观建设,全力推进精品规划行动
一是全方位开展规划反思,对全市城市规划集中攻坚行动编制的各层次规划、城市设计、导则和各项技术规定,认真梳理、反思和审视,进一步修改完善。结合近期所编控规、城市设计成果,从城市空间结构、用地布局、旅游用地等方面对总体规划进行反思,适时对其进行调整和完善。开展统筹城乡一体化规划研究工作;二是结合城市实际,谋划大旅游大交通体系,进一步修改完善市域交通专项规划,深化公路与城市道路交通体系、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综合研究公路、城市轨道交通、铁路、城市道路、海域交通间的网络交通联系;三是围绕优化生态功能和提升城市品位,研究市域七河大水系整治规划;四是在三个区、市开发区各规划建设3条以上精品特色景观街区,四个县县城、南戴河、黄金海岸各规划建设1条以上精品特色景观街区;五是开展景观设计和色彩设计专题研究,将城市设计的具体要求纳入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条件,推进城市精品景观建设;六是组织研究编制《××*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编制环城市休憩带和城市休闲空间建设规划本文来源:文秘站 ,对东起山海关、西至滦河口景观节点进行规划设计,塑造城市景观特色地标;七是抓好对城市交通出入口、道路连接线、南戴河一小区、黄金海岸旅游度假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八是配合康乐里、金三角一带核心片区规划建设,打造标志性中央商务区。配合金梦海湾、范家店、西四村、归提寨和开滦路等片区改造,建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综合功能区和新型社区。完成××*国际会展中心和旅游大厦等亮点工程规划方案;九是加强海岸线规划巡查工作,开展海滩恢复治理,清理拆除沙滩上各类违规违法建筑;十是围绕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强新民居规划建设和城镇规划管理有关工作,进一步提升县城、镇规划建设质量和水平。
二、着眼城乡一体,统筹全盘谋划,积极服务城市重点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配合完成新机场、津秦客专××*火车站、站前广场改造规划工作;二是完成城市快速路、秦抚快速路、龙港路、新区道路等城市重点道路规划工作;三是按共建、共享一体化要求整体规划北戴河新区管线综合建设,认真开展集中供热、天然气辐射北戴河相应的管线、设施建设的规划工作;四是在旅游景区、商业街区、交通节点研究规划辟建满足市民和游客需要的停车场;五是做好城市第二垃圾发电、重要电力设施、水厂、城市公交等项目的规划工作;六是谋划启动××*博物馆项目。
三、勇于机制创新,强化效能监察,努力提升城乡规划服务管理水平
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规委会、联审会、专家会等城乡规划决策和审批工作制度,完善滨海地区建设项目规划决策机制,提高规划决策水平;二是结合城乡统筹,进一步理顺市局、分局职责划分,加强对县、镇规划工作指导;三是实行局领导分包县区制度,加大对县区的服务和支持力度。在领办制、备案制、代办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针对现代服务产业、重大工业项目、旅游项目及其他重点项目的超前介入、超前服务的审批机制,实现规划指导项目建设、服务项目建设的目标;四是推进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升级,改进规划管理手段,开展全市数字规划建设;五是针对批后跟踪管理过程中违规项目执行难、相关部门职能交叉等问题,联系实际,深入研究,拿出可操作性办法;六是以“严格规划执法、增强规划执行力”为主题,全面推进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加强日常巡查和执法监察力度,坚决扼制违法建设,推进城乡规划有效实施。
四、突出教育引导,深化作风锻造,不断加强城乡规划队伍建设
旅游业已经逐渐成为集聚城乡资源、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利器。市旅游业在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安置区移民就业和下岗职工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快推进国家统筹城乡旅游产业发展改革示范基地建设,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以及旅游市场的日臻成熟。市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旅游业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一)综合效益十分明显,统筹城乡旅游发展能够充分发挥其关联带动性。既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标志,也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具有“一业兴,百业兴”带动作用。对城市发展而言,其直接涉及旅行社、饭店、交通运输、零售餐饮等多个行业,间接带动食品、纺织服装、木材造纸、金融、保险业、娱乐服务等产业。对农村发展而言,旅游业是乡村经济中最具有附加值的产业。发展旅游经济,需要打破农业产业的界限,将农业产业与第二产业结合起来,以农林牧副渔业资源、乡村田园资源、乡村风景资源、乡村民俗文化资源、乡村历史文化资源等为依托,开发旅游休闲产业。
二)旅游业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机会,统筹城乡旅游发展是解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据世界旅游组织的资料显示。社会就能增加57个间接就业岗位。旅游业就业门槛相对较低,对农村劳动力吸纳力强。市统筹城乡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超过750万人,这部分劳动力大多知识层次较低,掌握的技术较少,这决定了短期之内不可能进入技术要求较高的行业。而旅游业涉及的领域广泛,对人才的需求也多样化,根据行业门类和岗位层次的不同,不同层次的劳动力都可以找到自己合适的岗位。旅游业既需要一些高学历、高知识的管理规划人才,也需要提供简单技能的普通劳动力。而且,简单劳动力需求量往往比较大,这样还可以照顾到再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另外,由于一些景区运营的季节性很强,相关岗位会有一些阶段性和流动性,使得一些岗位的弹性很大,能够以更灵活的就业形式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如近年来巫山县旅游业的大力发展,给巫山带来了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吸引了众多外来客商到巫山投资兴业,为区移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拓宽了思路和门路。
三)开发潜力大,统筹城乡旅游发展是建设和谐重庆的重要途径。市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构成了发展“大旅游”重要基础。统筹城乡旅游发展,一是可以发挥“大旅游”产业关联作用,推动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民素质的提高,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可以发挥“大农业”基础保障作用,稳定农业生产,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向高效发展;三是可以发挥“大城巿”带动作用,推动城市支持农村、工业支持农业,建立起以工补农、城乡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统筹城乡旅游发展,可以将“大旅游”大农业”大城市”有机地协调起来,形成文明卫生、美丽独特的景观;使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缩小城乡差距,进一步促进和谐我市的建设,促进先进文化与文明风尚在乡村形成。
四)乡村旅游热潮的兴起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统筹城乡旅游发展是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市乡村旅游资源多分布在交通条件差、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地方。唯有统筹城乡旅游发展,发挥城市旅游对“以城带乡”巨大推动作用,才能够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繁荣、缩小城乡差距、有效解决“三农”问题,通过以城带乡推动旅游业发展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才能解决乡村旅游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旅游配套设施建设、高素质人才、投融资环境、产业政策、软件服务等方面存在困难,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武隆县抓住山景区的开发建设,旅游公路从县城通过村修到山上,村近水楼台先得月”借着旅游开发之机,村里家家户户都吃起了旅游饭”依靠“找城里人的钱”增加了收入、缩短了差距。
二、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借助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一)市旅游业发展成效显著。近年来。市大力发展旅游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数1.62亿人次,同比增长31.54%旅游总收入达917.85亿元,同比增长30.52%旅游业正在成为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和促进消费的新热点。一是长江三峡渐成气候。年,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接待游客5374.5万人次,同比增长44.2%其中入境游客45.5万人次,同比增长43.5%二是两大品牌成功创建。武隆喀斯特地形地貌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年山游客接待量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50亿元。国土资源部正式命名我市为全国第一个“温泉之都”五方十泉”累计完成投资超100亿元,建成营业的12个项目日最大容量约3.1万人。三是接待能力大力提升。全市星级宾馆达到271家,其中五星级宾馆14家,新增9家,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全市五星级游船10艘,新增6艘。全市旅游景区达到96家,其中4A级及以上景区新增19家,达到40家。四是宣传营销力度加大。央视、凤凰卫视、旅游卫视等电视媒体播放我市旅游新闻、专题、广告,策划推出各类旅游专版2000版。全市旅游节庆活动呈现出全国或区域性活动引领、市级旅游节庆支撑、区县特色节庆活动纷呈的基本格局。
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并存,二)发展乡村旅游是统筹城乡旅游发展的重中之重。市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移民地区、民族地区和环境脆弱地区等特征集于一体,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协调。因此,统筹城乡旅游发展的重点是发展乡村旅游。目前,市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大致有农家乐及乡村饭店发展模式、生态及高科技农业园、森林公园、古镇民俗节事、景区带动型等5种模式。乡村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旅游产业,不仅具有一般率有所具有的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多等特点,而且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帮助广大农民开拓视野、更新观念、解决就业、提高生活水平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缩小城乡差距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配套功能服务产品不齐全。目前除农家乐模式较为成熟外,其他乡村旅游模式在产品规划、建设、包装、宣传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三)市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一是乡村旅游模式发展不平衡。同时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不齐全,不能满足游客的多层次需要。二是乡村旅游产品档次较低,乡村核心文化挖掘不深人。很多乡村旅游产品无法反映农事农艺、乡村生活、乡土习俗、劳作体验等乡村核心文化内涵,更缺乏具有参与性、知识性、娱乐性和能充分展示"村野文化"旅游活动内容。三是乡村旅游产业效益不高,经济联动效应不明显。乡村旅游理应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源和加速器,但目前我市市乡村旅游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还不高,所占比例偏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拉动作用不够充分。
三、关于对我市城乡统筹旅游发展的若干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