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全球能源危机的原因

全球能源危机的原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全球能源危机的原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全球能源危机的原因

全球能源危机的原因范文第1篇

关键词:能源消费 现状分析 应对措施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能源供应国际化所面临的地域政治控制威胁也在加剧。尤其近几年,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拉动下,我国能源需求增长较快,一些地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能源紧张局面。再加上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建设的中期阶段,是世界第二位能源消费大国,能源供应的保障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因此必须加强对能源危机的认识和应对策略研究。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中国崛起的动力。我国正处在工业化过程中。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依赖比发达国家大得多。从世界范围的能源生产与消费情况来看,一次能源的储量和生产量可以满足需要,但由于能源的生产分布并不均衡,能源价格正日益成为改变世界财富分配的重要因素,资源控制导致的能源危机是主要的表现形式。我国能源资源可利用总量比较丰富,结构以煤炭为主,一次能源的生产能力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了长足发展,基本满足和支持了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能源需求。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发展,能源消费总量增加较快,一次能源消费中对石油以及天然气的需求不断增加。本文试对此问题进行分析。

一、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现状

从能源总量来看,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第二能源消费国,能源消费主要靠国内供应,能源自给率为94%。煤炭是我国的一个主要能源供应,其次是石油,虽然我国的水利资源丰富,但水电也只占到6%,炭、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旦能源枯竭,势必影响我国的国民经济的运行。

二、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出现的问题

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上,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由于不合理导致了一系列的能源危机,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供需不平衡。我国供需出现很大的缺口,在1994年有4008万吨标准煤,到了2005年已经缺口16468万吨标准煤,成一种上升的趋势。按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缺口将会越来越大。近几年。石油、天然气的进口大增,油价一直攀升,这即以我国的经济增长的需要,但也从侧面反映我国的能源结构的不合理性。煤炭是主导能源,但据预测,如果按现在的开采速度,我国的煤炭的供给年限保守估计在60年左右。暂且不说煤炭的不利面,这种不可再生的资源不是采之不尽的。石油是工业的血脉,但是现在本国供给已经不能满足自身的需要,大量依靠进口。

二是结构不合理。从另一个层面分析,进入2l世纪以来,我国快速融入到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积极参与世界分工,在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下,我国能源消费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能源消费的因素不仅受到本国因素的影响,更应该从全球视角来分析。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能源消费问题主要表现为消费总量增加、能源强度上升、能源结构调整缓慢。具体表现在高能耗出口制造业的发展对能源消费的拉动、国际产业转移制约能源消费效率的提高。造成这种格局一方面是世界经济的发展规律所致,但深层次的原因是地方政府主导下不合理的价格机制所支撑的粗放式增长方式。

三是区域化差异。受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使能源危机集中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方面是地域性,主要是沿海及经济发达地区缺煤、缺电,超出了电网错峰调节能力;另一方面是结构性,石油制品供应不足。国内部分城市柴油、汽油的品种调配经常出现断档现象;第三是政策性,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整政策是决定能源生产、调度、运输的主要因素,石油企业的高度垄断主宰了石油制品市场;最后,城乡能源分配不均,农村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农村用能水平增长较快,电力供应不足和燃料价格的大幅上涨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三、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出现问题的成因分析

在能源生产与消费基本平衡的情况下出现的能源危机,其原因主要是:

(一)能源的品种结构不合理。以2004年为例,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使用为69%,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7.2%)。我国的资源禀赋决定了一次能源的消费结构在较长时期内必须以煤为主,但经济成长过程中对石油、天然气需求的急剧增长必然造成品种供应不平衡,在石油进口依存度已超过50%并将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国际能源市场的波动直接影响到石油供应,石油制品短缺将成为能源危机的主要表现形式。

(二)能源生产的安全与运输制约常规能源的正常供应。究其原因,在高煤价的利益驱使下,忽视安全生产及安全设施投入不够是主要因素。

(三)环境负荷的影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导致了我国大气污染物如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都位居世界第一。

(四)能源消费问题不断增长,能源利用率低。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的能源消费呈持续上升趋势。1957―1989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从9644万吨标准煤(SCE)增加到96934万吨,增加了9倍。1989~1999年,中国能源消费,从96394万吨标准煤增加到122000万吨。增长26%。受资金、技术、能源价格等因素的影响,中国能源利用效率比发达国家低很多。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为32%,能源系统总效率为93%,只有发达国家的50%左右。

(五)新能源开发利用进展过缓。由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在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方面存在着力度不足的问题,如对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的开展运用等,目前在我国还处于初始阶段。

(六)能源政策与宏观调控。从“九五”到“十一五”,我国的能源政策经历了数次调整,也使能源的利用问题逐步趋于完善。目前来讲,解决我国能源供需矛盾的根本出路是提高能源效率,而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是提高能效效率的最根本途径。

四、解决我国能源危机的应对策略

国内地区和行业间发展的不平衡使我国能源消费呈现出能耗总量巨大与使用效能低下并存的特点,能源使用效率低下、供应不足是主要矛盾。因此保持我国能源供需平衡的基本原则应该是“效能、开发、节约”,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开发新能源为主,并树立全社会的节能意识,以保障能源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支撑。

(一)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目前世界一些工业化国家都在采取节能措施,联合热电(又称“同时发热发电”)就是比较热门的话题之一。普通发电厂的能源效率只有35%,而多达65%的能源都作为热白白浪费掉了。联合热电就要将这部分热用来发电或者为工业和家庭供热,因此可使能源利用率提高到85%以上,大大节约了初级能源。

(二)开发“绿色能源”是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核能以及生物能等存在于自然界中的能源被称作“可再生能源”,由于这些能源对环境危害较少因此又叫做“绿色能源”。开发“绿色能源”是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目前“绿色能源”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已达到15%~20%,今后由石油、煤炭和天然气“老三样”能源唱主角的局面将得到改善。

(三)开发核能,从根本上解决能源危机。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开发的替代能源有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能和水力发电等。据今年7~8月份的美国《未来科学家》杂志报道,科学家预计,到2010年,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能和水力发电将占到全部能源需求的30%。

(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调整的根本目的是创造国家、地区和企业的竞争优势。在能源供给不足的情况下,限制高耗能产业的进入、进行大规模降低能耗的技术改造是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核心是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五)设置环境影响底线。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把对环境污染的容量指标细化落实到地区、行业和具体项目,加强环境监察。严格执法。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全球能源危机的原因范文第2篇

(一)智能配电网在建设智能电网中的地位

智能配电网(Smart Distribution Automation)是智能电网(Smart Grid) 中配电网部分的内容。世界各国往往将智能电网的建设重点放在配电网, 其主要原因是: 输电网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不会有大的改变, 而配电网与用户直接联系, 发展潜力巨大。大力发展配电网对提高供电能力和服务水平、保证供电质量、促进技术发展和拉动经济大有好处。

(二)智能配电网的定义

智能配电网就是以配电网高级自动化技术为基础,通过应用和融合先进的测量和传感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信息与通信等技术,利用智能化的开关设备、配电终端设备,在坚强电网架构和双向通信网络的物理支持以及各种集成高级应用功能的可视化软件支持下,允许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发电单元的大量接入和微网运行,鼓励各类不同电力用户积极参与电网互动,以实现配电网在正常运行状态下完善的监测、保护、控制、优化和非正常运行状态下的自愈控制,最终为电力用户提供安全、可靠、优质、经济、环保的电力供应和其它附加服务。

二、智能配电网中涉及的关键技术

(一)灵活的网络拓扑

灵活的可重构的配电网络拓扑, 可以使系统在经历故障时, 把故障影响范围限制在最小范围, 并可迅速通过其他连接恢复对其他部分的供电。

(二)高级配电自动化(ADA)

高级配电自动化是电能进行智能化分配的技术核心,其新内容主要是支持DER 的“即插即用”,它采用IP 技术,强调系统接口、数据模型与通信服务的标准化与开放性。

(三)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

包括DER 在配电网中的“即插即用”以及微网(MicroGrid) 两部分技术内容。DER 的“即插即用”包括DER 高度渗透的配电网的规划建设、DER 并网保护控制与调度管理、系统与设备接口的标准化等。微网指接有分布式电源的配电子系统,能够不依赖大电网而正常运行。

(四)智能配用电的量测和通信技术

量测和通信技术是配电系统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基础,也是提高配电网总体运行和管理自动化水平的前提。基于先进量测和通信技术的配电系统高级量测体系(AMI)是发展智能配电网的基础。AMI 主要由智能电表、双向通信网络、计量数据管理系统和用户室内网等部分组成。

(五)柔性配电技术(DFACTS)

DFACTS技术又称定制电力,是柔流输电(FACTS)技术在配电网的延伸和应用。它可以用来改善电能质量,减小谐波和电压波动,平衡负荷有功变化和提高功率因数,保证供电可靠性和连续性。同时,DFACFS在提高配电网自愈能力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建设智能配电网的意义

配电网技术直接面向用户,是保证供电质量,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创新用户服务的关键环节。SDG使配电网从传统的供方主导、单向供电、基本依赖人工管理的运营模式向用户参与、潮流双向流动、高度自动化的方向转变。其意义在于:

(一)实现配电网的最优运行 ,达到经济高效

SDG应用先进的监控技术 ,对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并优化管理 ,降低系统容载比并提高其负荷率 ,使系统容量能够获得充分利用 ,从而可以延缓或减少电网一次设备的投资 ,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提供优质可靠电能 ,保障社会经济的发展

智能配电网在保证供电可靠性的同时 ,还能够为用户提供更高的电能质量。SDG通过DFACTS等技术,克服了以往因倒闸操作等原因引起的短暂供电中断,以及相关原因引起电压暂降、谐波、不平衡等问题的影响 ,为各种高科技设备的正常运行、为现代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提供可靠优质的电力保障。

(三)节约能源,解决能源危机,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SDG具有很好地适应性 ,能够大量地接入DER并减少并网成本,极大地推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发展,大大降低化石燃料使用和碳排放量,在促进环保的同时,实现电力生产方式与能源结构的转变,从而节约大量一次能源,解决全球能源危机,实现绿色电力,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全球能源危机的原因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燃料电池汽车 纯电动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 发展现状

1 引言

近两百年来,人类经济与文明经历了高速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水平,汽车成为人类生产与生活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在给人类生产与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严峻的能源与环保问题。近年来,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危及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被全球各国广为关注。在能源与环境的双重压力下,要解决能源危机问题,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就必须将汽车节能环保作为核心之一,一方面大力提高传统汽车的节油能力,一方面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应用力度,而发展新能源汽车更是汽车社会节能与环保的根本途径之一。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形成“三纵三横”的研发格局。“三纵”就是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的总称,是当前汽车节能与环保技术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经过数年的发展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2 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现状与发展

2.1 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现状

燃料电池汽车是电动汽车的一种,其核心部件为燃料电池,不会产生有害产物,且能量转换效率比内燃机高2~3倍,节能与环保效果极为理想,被世界各国和主要汽车集团所重视,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技术研发和市场培育。如德国、日本、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等国家在燃料电池汽车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仅日本即先后投入了上千亿日元用于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美国财政仅2011年即安排了5000万美元用于燃料电池和氢能技术的研发,福特、通用、丰田等六个世界主要汽车公司在于2009年签署的备忘录中,计划于2015年大力推广燃料电池汽车,形成数十万辆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目前,燃料电池汽车在可靠性、适应性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突破。

2.2 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方向

燃料电池汽车实际上需要机械、化工、电子、新材料等多方面学科支持的复杂系统,涉及了多个基础学科、前沿学科、新技术学科的技术整合,由于其结构复杂、技术要求高、整合需要强,因此当前还有很多不足。就目前来讲,未来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方向,将主要集中于整车平台结构、关键零部件开发、使用寿命与可靠性、基础设备研发几个方面。包括如智能控制技术、安全碰撞性能、底盘可靠性、燃料电池发动机寿命等等。目前,虽然燃料电池汽车整车成本和技术水平都阻碍了应用推广,但在不久的将来,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较好的解决。

3 纯电动汽车发展现状与发展

3.1 纯电动汽车发展现状

纯电动汽车是以蓄电池储存电能,向电机提供电能驱动电机运转,最终驱动汽车运行。实际电纯电动汽车并不是近几年出现的新兴产品,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至一百余年前,不过由于技术原因不成熟一直未能实现产业化。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推进,纯电动汽车技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并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如英国目前即拥有数十万辆纯电动汽车被投入使用,法国在巴黎、拉罗舍尔甚至已经建立起了完善的纯电动汽车充电站网基础设施。相对于欧美国家来说,我国纯电动汽车起步较晚,但自八五开始,纯电动汽车的研发即已经提高到了战略高度,纯电动汽车已经通过相关认证试验,并投入了生产和市场推广之中,形成产业规模。

3.2 纯电动汽车发展方向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中,纯电动汽车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不过当前在电池技术、电机驱动和控制技术、整车技术、能量管理技术四大核心技术方面还有所不足,影响了纯电动汽车的实际应用效能。在未来,纯电动汽车将会在这四大核心技术方面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提高纯电动汽车的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电池安全性和经济性方面,是电动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竞争的核心,急需高比能量、高功率、高使用寿命的高效电池的支持。驱动电机也需要更高的调速范围和更高的转速,例如开关磁阻电动机的研发,智能化和数字化电机驱动系统的研发等。

4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发展现状与发展

4.1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发展现状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采用油、电发动机互补工作模式,相对于同等条件下的汽油车和柴油车来说,尾气排放更少,具有环保、污染小的优点。目前混合动力汽车主要有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外接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四大类。据相关报道,美国计划于2015年普及一百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日本则计划于2020年普及包括混合动电汽车在内的“下一代汽车”1350万辆,德国政府也提出了普及100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计划,混合动力汽车成为新能源汽车时代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4.2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发展方向

纯电动汽车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长期方向,尤其在纯电动汽车技术相关难点未能彻底解决之前,混合动力汽车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点,尤其在石油危机日益紧张,油价不断攀升的情况下,混合动力汽车将是解决燃眉之急的重要措施。据估计,至2020年,全球汽车市场混合动力汽车所占份额将增至20%~30%,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也将达到5%,不过我国汽车市场混合动力汽车所占份额将会略低。

5 结语

在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全球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而燃料电池汽车、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切入点。虽然目前燃料电池汽车、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均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并且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了推广和应用,但有不少技术都还不够完善,尤其是燃料电池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在未来几年时间里,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燃料电池汽车、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将会逐渐取代传统能源汽车,成为未来汽车的主流。

参考文献:

全球能源危机的原因范文第4篇

关键词:能源现状 农村建筑 节能减排 老旧民宅改造 因地制宜

当今世界传统能源的日益匮乏及其不可再生性已成为制约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而当今世界各国(除少数几个发达国家外)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更使得能源的节约与高效利用成为解决能源危机的有效手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而与之相对应的是传统能源面临枯竭、新能源开发有限和利用比率低,所以在现有能源状况条件下,提高传统能源利用率便成为缓解当前能源危机的重要课题。

我国幅员辽阔,绝大部分地区处于中纬度(北纬35度-55度),这个纬度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冬冷夏热、天高气爽、环境开阔,而且这部分地区正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是农村人口的主要居住区。在我国,农村建筑是指农村居民点的房屋和附属设施的总称,是农村居民组织家庭生活、开展公共活动、从事农、工、副业生产等的场所,主要包括居住性建筑、公共建筑和生产建筑。农村建筑的主要特点是:住户较分散、以砖木结构为主。而且农村冬季采暖方式以家庭为单位,通过在火炕和火炉中燃烧煤或秸秆来达到冬季采暖的目的。占总人口数半数的农村人口生活所需能源已是一个不可小觑的数字,这些数字又与农村建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根据清华大学2006-2007年组织的大规模农村调研发现,农村生活能耗达1.9亿吨标准煤,占到中国建筑总能耗的37%,其中60%为煤、电等不可再生能源,40%为秸秆等可再生能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例在明显增大,在这如此庞大的能耗中,北方农村民宅中每年采暖能耗达0.9亿吨标准煤,占农村总能耗的45%,采暖如此高的能耗主要原因在于农宅本身维护结构的热特性欠佳,97%以上的农宅维护结构无保温层,且窗户、屋顶等部位密封性能欠佳;供热设备效率低下,绝大部分的农户使用地炕、土暖气供暖,然而,这种设备的热效率仅有40%左右。我国北方农村冬季采暖的这种现状和这种采暖方式使得能源利用率极低,从而使未完全燃烧的煤或秸秆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有害气体直接排入大气,给农村冬天的空气造成极大污染的同时给农民的身体造成极大伤害,而且,这些有毒有害气体还会对大气造成污染,对全球气候造成极大影响。

以下本文仅就我国农村建筑节能减排提出如下几点:

①在全国范围内将农村零散村落进行整合,建农村集体住房,使农村城镇化,从而便于集中采暖,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冬季采暖成本,提高生活质量。

②将无条件整合的零散村落,从建筑自身出发,对老旧民宅进行改造、实施暖房子工程,即在房子外墙面包裹一层保温材料和一层类似于温室大棚的“塑料外衣”,在屋面做屋面保温,做法如下:首先,将现有老旧住宅外墙松散的墙皮铲掉,在房子外墙面上钉挂金属网片,将保温材料苯板悬挂于上固定,之后再于苯板外刷涂料或镶瓷砖或抹水泥对墙体进行立面装饰。再次,在墙体上屋檐下打入膨胀螺栓,在地面距离外墙表面1.5米左右距离与墙面上膨胀螺栓相对应的点位上也固定好埋地销,在每个冬季来临之际,将墙上的膨胀螺栓和地上的固定销用金属杆件连接好,将塑料用胶粘于墙上像扣大棚一样给整座房子穿上一件塑料外衣。而到了春季,可将塑料外衣“脱下”进行整理、保管,下一年重复利用,在经济条件许可情况下,在老旧屋面上加铺一层保温材料来加强屋面保温效果,通过以上诸方法来调节室内温度(夏季降低室内温度、冬季提高室内温度)和缩短采暖期,达到节省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的使用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以东北的哈尔滨为例,采取以上几种措施就可将农村采暖期缩短两三个月,而这对于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再结合太阳能的利用之于普通民宅将极有可能是华北和西北部分地区不必采暖而也可以让农民度过温暖的冬天。这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大减少了农民生活成本,同时也为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

③在新批准建设的农村建筑上应从设计上做足工作,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结合当地风土人情,设计使用最节能环保而又具有实用价值的农村建筑,采取各种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和设计使用新能源。首先从设计上应优先采用太阳能技术,在经济发达和太阳能充足的地区将屋面设计成太阳能屋面,用太阳能屋面收集充足的太阳能,利用太阳能解决取暖、照明、做饭、洗浴以及提高冬季室温等生活用能,使农宅成为一个“太阳能收集罐”。而在太阳能不充足而风能可利用的地区设计利用风能。设计改变农村建筑结构,用砌筑砖柱填充空心砖的结构形式代替传统全部采用红砖的结构形式,如此便可节约耕地而保护环境、减少烧结粘土砖所造成的能量损失和节约农民建房的成本。使用新型材料代替传统材料(我国农村老旧建筑绝大部分使用砖、木),用承重多孔砖代替传统红砖、用太阳能板等新型材料代替石棉瓦、铁皮房盖等传统材料,这些新工艺、新材料的使用将大大节省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使用,加快节能减排目标实现和加快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的步伐。2012年2月初辽宁日报报道了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建设镇双城子村刘兴山的“节能别墅”,刘兴山在其自家新建住房的建设上使用了太阳能阳光板、风力发电设备、燃气池等新型节约能源的设计、材料和工艺,还在室内地面下设这管道循环系统,冬天实现地热供暖,夏天注入井水便可实现降温,使居室用上自然空调,真正实现冬暖夏凉,初步实现了传统民宅向节能民宅的转变,使农村建筑节能减排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全球能源危机的原因范文第5篇

民以食为天,本书讲的不只是养家糊口的粮食,而主要是工业粮食,包括油、气、煤和钢材、水泥、水等资源。一个不可思议的现象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前,中产阶级的日能源消耗主要是食物,人均大约2000卡路里,现在,中产阶级人均日能源消耗量超过20万卡路里,其中包括车用的汽油、照明用的电能,还有取暖用的天然气,等等,增幅达到了100倍。依此类推,现在人类对世界资源的新需求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2000倍。地球能承受人类这样的资源消耗量?何况各国GDP的规模和增幅还在不断增加。

人类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资源即将枯竭的警钟不时敲响,从而历史不断重演马尔萨斯与斯密围绕劳动力、资本和土地及资源三要素的经典争论。传统观念认为,地球的资源总有耗光的一天,届时人类将走向灭亡。作者则认为,借助新的工业革命,采用新的技术,抛弃传统能源消费观,人类可以大幅提高资源生产率,避免这个危机。作者采取的仍是实证主义方法,用大量人们熟知的标志性事件、人物和典型案例,证明我们正在进入第三次工业革命,它本质上仍是一场“资源革命”,而这将是21世纪最大的经济机遇。作者预计,未来15年,发展中国家将有25亿人进入中产阶级。中国将每年诞生2.5个规模相当于芝加哥的新城市。截至2025年,中国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将达221个。这种增长速度必将使得石油、天然气、钢铁、水和其他宝贵资源需求出现前所未有的增长。作者通过分析历史,告诉我们:摆在我们面前的正是百年难遇的绝佳商机。我们不是要面临资源稀缺带来的危机,而是会遇到一个改变全球经济格局的机遇,一个会带来数万亿美元利润的机遇。

问题的症结在能源,解决之道是“能源革命”。而互联网恰巧给人类带来了“福音”。作者提出了资源革命的五大原则:资源替代、消除浪费、提高“可循环性”、最优化和虚拟化,并详细评述了三星、特斯拉、Zara、Uber、Opower、Zipcar等公司基于这五大原则颠覆商业和生活的创新之举。

既然《资源革命》一书的副标题是“如何抓住一百年来最大的商机”,那么,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带着三个问题来阅读:1.商机在哪里?2.如何发现这些商机?3.如何把握这些商机?

在第二章――旧法新用当中,作者描述了两个案例:乔治・米歇尔的页岩油开采创新,与Opower公司的节电排名系统。

从这两个案例当中,其实我们可以看出一些更为深刻的东西,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识别商机、把握商机。

在米歇尔的案例中,不是米歇尔将IT技术与重大工业领域的结合,而是米歇尔挑战了一件大家都认为“做不到”、“不划算”、“没办法”的事情。根据案例描述,在米歇尔决定对页岩层进行开采之前,业界并不是不知道页岩层有大量石油及天然气资源,而是在当时的技术水平下,大家认为干这事划不来。而米歇尔则用了18年来破解这个技术难题,从而实现了突破,把握了商机,发了财。

在这个案例中,IT技术与重大工业领域的融合,并不是最核心的因素,我们看到,除了这个技术因素外,还有其他因素,如米歇尔未雨绸缪买了很多含有页岩层的土地,还有水平井钻井技术,所有这些因素合并起来才实现了经济上可行的页岩油开采。而这些因素背后的推动力,才是米歇尔成功的根本原因。这个推动力是什么呢?是面对显而易见的而众人都认为没办法的资源,挑战“没办法”的决心,而这一点,在当前信息泛滥的时代,显得特别重要。

当下的时代,只剩下两种机会:第一,是你不愿意做而我愿意做的,这是“服务”;第二,则是你解决不了而我能解决的,这就是米歇尔的出发点:挑战“没办法”。

Opower公司的案例,颇有一些互联网经济的传奇色彩。在这个案例中,商业模式能够建立的技术因素,包括了大数据、云计算、行为心理学(本书作者的用语,其实这个效应更像是彭特兰社会物理学中的Peer-See)等多种学科与技术,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Peer-See这种社会物理学效应存在,云计算IT技术本身无法达到节电推广的目的。

Opower公司最别出心裁之处其实在于,其创始人有效地整合了能源消耗中的长尾效应,使原本大家熟视无睹的不可见的分散在各处的能源消耗,变成了显著可见的集约化的节电刺激。

长尾效应(克里斯・安德森,《长尾理论》)是互联网经济的一大特征,最突出的表现是电子商务中,在某个区域很少人问津的商品――比如某个特定款式的手工皮包,在传统经济的格局中,无法形成一个独立的市场,可能在产地附近只有2个人需要;但这种商品一放到互联网上,全球各地的本地少量需求汇聚起来,就有可能形成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独立市场了,而提供这个商品的人则完全可能成为这个市场中的唯一供应商。

任何一个家庭的耗电量,对比工业用电的耗电量而言,简直可以不计,但成千上万个家庭的耗电量加起来,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在传统的用电管理中,由于家庭用电分散,单一耗电量不大,难以管理等各种因素,使节电管理只能停留在宣传教育上,而传统的口号式教育又无法影响使用者的感知。Opower公司采用大数据技术,将这些在传统经济模型中无法被直接观察的微粒整合起来,解决了分散且难以管理的难题,使用电的比较水平(而不是电表上的绝对值)直观地呈现出来,并通过Peer-See原理对用电人产生直接的刺激。可以说,将互联网的理念充分发挥了出来。

米歇尔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挑战“没办法”,解决显而易见的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是开发商机的一个重要途径;

Opower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关注“看不见”,将人们原先熟视无睹的碎片数据整合起来,就能汇聚起一个巨大的市场。

Opower采用长尾效应、大数据、云计算、Peer-See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节电问题,那么是否可以用同样的原理来解决水、气、油等资源的节能刺激与管理呢?

挑战“没办法”,关注“看不见”,才能创造出他人无法创造的价值,才能打造出《从0到1》一书中所提倡的“垄断”型商业项目,也才有机会实现指数型增长。这固然不易,但商场竞争不就是这么回事吗?容易做的事情通常赚不到钱,能赚到钱的都是不容易的事,难度越大,往往也就意味着利润越高。

在传统思维中,节能降耗与发展经济似乎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总要顾此失彼,但书中指出,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改变目前的能源消耗方式,整合社会资源,优化提升资源使用方式,向旧有的浪费要效益,以“负成本”创造出“双重红利”来优化社会发展,甚至为经济发展增加助益。哪里有危机,哪里就酝酿着创新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