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想象力的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多元阅读活动是我园的特色活动,它有利于幼儿优良品格的养成,因此本次案例中记录了小班幼儿在多元阅读活动中分享行为方面的一些表现和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师的思考、尝试,帮助幼儿解决同伴交往中的问题,教育和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分享行为,从而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一、案例背景
周小宇小朋友的家庭情况比较复杂,父母都是离婚后再婚,在前一次婚姻中父母都各有一个女儿,再婚后生了小宇这个儿子,全家人都很宠爱他。由于父母忙于工作,小宇跟爷爷奶奶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爷爷奶奶因为宠爱会要求姐姐们事事让着小宇。
二、案例描述
案例一:晨间来园,小朋友们在各区角玩得十分投入,教室里也很安静。突然,史家森大声喊道:“老师,小宇屁股下藏了一本书。”小朋友一听全笑开了。我走过去问小宇:“你怎么把书放在屁股下面呢?”小宇瞪大了眼睛回答说:“这是我带来的,其他小朋友看了会弄坏的。”小宇的话刚说完,史家森就不赞同地说:“小宇真小气,书是大家都能看的。”其他小朋友听到后,也跟着史家森说:“小宇是真小气!”小宇大声喊道:“你们才小气呢!”小朋友们听了都走回自己的位子上去玩了,小宇拿着自己的书看了起来。
解决方法:午餐后,我请陆柯妤小朋友把自己带来的几本书分给大家看。当然,我特意让她分了一本给小宇。陆柯妤在大家的道谢声中高兴地笑了。看到陆柯妤这么开心,许多小朋友举起了小手,要把自己带来的书拿给大家看,就连小宇也举起了手。我问小朋友们:“如果小朋友看书时不小心弄坏了你的书怎么办?”大家都说:“没关系。”我请小宇回答,小宇也说:“没关系。”我对大家说:“你们看,早晨的时候还有人说小宇小气呢,他小气吗?”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不小气。”听到大家的回答,小宇笑得更开心了。
评析:在这个案例中,我虽然没有直接批评小宇的做法不对,但也潜移默化地指出了这种做法的不恰当,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了“不分享”与“分享”所产生的不同效果。最终,“分享”的快乐战胜了“不分享”的“孤单”。这样的做法不仅没有伤害小宇的自尊心,反而让小宇感受了分享的快乐,从而达到了更好的教育效果。
案例二:今天的国学经典活动中,我与幼儿玩了“接龙”游戏,主要是学过的《弟子规》的内容,比比谁接得快。活动中,我们还评选出了几个“游戏高手”,给他们颁发五角星并接受大家的表扬。当“游戏高手”们站到前面以后,有很多小朋友都笑嘻嘻地鼓起掌来,而小宇因为一直高举着小手,但是没被选上而显得很不高兴,在别人鼓掌的时候,他抱着自己的胳膊,头扭到一边,看也不看“游戏高手”们,不愿分享别人的快乐。
解决方法:我看到小宇的表现后对小朋友们说:“小宇今天在比赛的时候有两个地方不太会说,谁愿意来帮助他?”很多小朋友都举起手来。在妞妞的帮助下,小宇很快学会了那两句不太熟悉的内容。“小宇,你学得真认真,现在你也是游戏高手啦!开心吗?”小宇听了以后开心地跳了起来,其他小朋友也开心地为小宇鼓掌。我问小宇:“刚才我们表扬游戏高手的时候,你为什么不为他们鼓掌呢?”小宇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说:“那你现在去祝贺一下他们,好吗?”小宇大声地对他们说:“棒棒棒,你们真棒!”
评析:分享的含义不仅包括玩具、食物等物质上的内容,不能忽略的还有情感上的分享。学会分享情感,不仅能降低嫉妒等负面情绪的产生,学会做人的豁达,更能学会祝贺他人的成功,激励自己不断进步,从而让别人也为自己喝彩。在这个案例中,我主要是教育幼儿学会相互分享、共同承担,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学会关爱,同时增强他们战胜困难、调节情感的能力。
案例三:今天的角色游戏活动中,我跟小宇一起在“图书馆”里看了一个有趣的绘本,游戏点评时,大家都兴高采烈地把自己今天游戏中开心的事情说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我想把和小宇一起看的绘本介绍给大家,于是请小宇站起来跟大家分享今天开心的事情,但没想到他扭扭捏捏不肯站起来,我问他:“小宇,你忘记这个故事了吗?”他摇摇头。“那就大声地给小朋友们说说吧”,虽然我再三鼓励,小宇的声音还是非常小,小朋友们都不停地抱怨:“声音太小了!我们听不见……”
解决方法:像小宇这样的孩子我们班不止一个,有的幼儿自己玩的时候非常兴奋,一旦让他分享就不积极了。为了鼓励孩子分享自己的快乐,我提议:谁愿意跟大家分享并且声音大,我就把他的声音用手机录下来,放给大家听。听了我的提议后,小宇等很多幼儿都举起来手,我请小宇再讲一次故事,这次小宇的声音响亮多了。
关键词:育龄女性;劳动力市场;“毒奶粉”事件;利他主义;市场产出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2-0103-02
以三鹿等一批品牌为代表的“毒奶粉”事件严重危害了婴幼儿的生命健康权,同时也导致了人们对国内婴幼儿食品安全提出了很大质疑,在某种程度上挫伤了消费者的信任和信心。
一、分析前的基本说明
(1)依据生物学和社会分工方面的差异,女性更适合亲自抚育孩子,而男性在抚育孩子方面的作用较小。为了避免问题的复杂化,分析过程中不直接考虑父亲的影响,只侧重从母亲这一群体的角度分析,实际证明,分析的结果是不变的。(2)对于孩子(c)来说,母亲(m)是“有效率”的利他主义,“利他主义”是指,母亲(m)的效用完全取决于孩子(c)的福利,“有效率”则意味着,母亲的行为被她的利他主义所改变”。(3)假设母亲的时间主要分配在工作、休息和抚育孩子三个方面,分别用字母tw、tr、to表示。(4)假设“毒奶粉”事件前,母亲们认为婴幼儿食品是安全的,事件后,母亲们普遍认为,婴幼儿食品的安全存在隐患。(5)“毒奶粉”事件后,母亲们倾向于选择安全的母乳喂养等亲自抚育孩子的方式,但企业现行的工作规定使得工作时间和工作场合不适宜母亲们亲自实行母乳喂养,而且母亲亲自抚育孩子必须牺牲自己的时间。又由于每天的时间是固定的24小时,所以在分析过程中,亲自抚育孩子的时间与母亲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具有一定的替代性。(6)分析过程中,只考虑是否增加亲自抚育孩子的时间这一选择对育龄女性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二、分析过程
(一)利他主义母亲的初步选择
在家庭内部,利他主义是普遍存在并且十分重要的。亚当・斯密先生指出:“每一个人都会比其他人更敏感的感受到自己的快乐和幸福……除了他们自己以外,通常与他们一起生活的家庭成员,比如他们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和他们的兄妹等,都是他们最为钟爱的对象。”紧接着斯密又指出,“一个人对子女的关怀往往比对其他人的关怀更为主动”Ⅲ。对于孩子来说,利他主义是母亲的天性,母亲可以为照顾孩子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会更深切体会到孩子的痛苦和快乐,并且孩子们的痛苦和快乐对母亲的影响是很大的。
假如母亲从活动的时间配置中获得效用,则其效用函数为:
Um=U(Ztw,Ztr,Uc)
在这里,Um表示母亲的效用,Ztw、Ztr分别表示母亲花费在工作和休息上的时间tw、tr所带来的效用uc表示孩子的福利(对于尚未形成意识的婴幼儿来说,其福利主要是指身体健康)。其中Um和uc是正相关的,即认为孩子越健康。母亲的效用水平越高。
将母亲用于工作的时间tw和用于休息的时间tr综合起来,将其视为母亲用于自己消费的时间,用tm表示,则可以得出母亲的时间预算约束线为:
tm+te=T
如下图,该图表示母亲的无差异曲线和时间预算约束线的组合,以O为原点,横轴表示母亲分配到亲自抚育孩子花费的时间Lc,纵轴表示母亲自己消费的时间tm,AB和A’B’分别表示母亲的两条时间约束线,Um、Um1表示母亲的两条效用无差异曲线,其中,就效用水平来说,Um>Um1:
1 假设在“毒奶粉”事件发生以前,母亲的效用曲线为Um,母亲的效用最大化在c(ca,cb)点,A点表示母亲分配到自己消费的时间为ca,抚育孩子的时间为cb通过分配cb的时间抚育孩子,母亲认为孩子是很健康的,此时母亲在Um的水平实现效用最大化。
2 “毒奶粉”事件发生,由于一些孩子误食了“毒奶粉”,他们的身体健康直接受到伤害,于是这些孩子的福利uc下降,这将直接导致利他主义母亲的效用降低至Um1;另外一些没有食用“毒奶粉”的孩子,虽然他们的福利没有受到影响,但是当他们的母亲看到误食“毒奶粉”的孩子身体健康受到伤害,她们担心继续使用奶粉会导致自己孩子的福利下降。在无形的担忧中,她们的效用水平也从Um降至Um1。
3 在(2)的分析下得知,由于“毒奶粉”事件母亲的效用水平都降至Um1,此时,无差异曲线与原来的时间预算约束线有两个交点,即母亲在Um1水平上没有实现效用最大化。理性人都追求效用最大化,所以母亲会选择重新配置时间实现Um1水平的效用最大化。
4 理性的母亲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其时间预算约束线会有AB变成A’B’,并且形成新的效用最大化点,如图中的D点。在重新配置后的时间预算约束线A’B’上母亲亲自抚育孩子的时间增多而用于自己消费的时间减少。
通过以上分析得知,由于毒奶粉事件的发生,孩子的健康受到伤害导致母亲的效用水平降低,理性的母亲会重新配置自己的时间以实现效用最大化。通过减少自己消费的时间以便增加亲自抚育孩子的时间是利他主义母亲的初步选择。
(二)最终选择及其对育龄女性劳动力市场产出的影响
第一,选择减少工作时间。(1)如果一个家庭非常富有,母亲工作取得的收入占家庭财富的比重较小,可以忽略不计,这意味着即使母亲不工作,仍有足够的财富可以维持家庭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各个方面的支出。在这种家庭背景下,生育孩子之后,母亲会觉得抚育孩子的机会成本(即工作的收人)显得较低,于是母亲会选择放弃工作,一心一意地抚育孩子。(2)如果母亲觉得可以很容易再就业,即母亲想就业的时候,可以很容易找到与所放弃的工作报酬相当的工作。这种情况下,母亲也会暂时放弃工作,亲自抚育孩子。
对产出的影响:在以上两种情况下,女性推出劳动力市场会直接降低市场产出。假设育龄女性劳动力市场的生产函数为:
Q=F(L,x)
O表示产出,x表示用于产出的其他方面投资,L表示劳动力供给,L与Q是正相关的,假设其他方面的投入x不变,则育龄女性退出劳动力市场,直接减少了L,于是产出Q减少。
第二,选择减少休息时间。(1)如果母亲的工作收入占家庭财富的比重较大,可视为家庭财富的主要来源之一。这表示,母亲一旦选择不工作,家庭用于消费的支出将受到极大影响,具体可能表现为用于消费的资金不足或勉强维持,会导致家庭消费水平的下降。此时,母亲仍然需要工作,在维持工作时间不变的前提下,她们更倾向于选择减少休息时间以增加亲自抚育孩子的时间,在工作时间内,母亲会选择其他较为安全的喂养方式以增加孩子的福利。(2)如果母亲认为自己放弃工作之后很难找到一个与现在报酬相当的工作,即认为母亲再就业比较困难。这时候,母亲也会选择在保持工作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减少休息时间增加抚育孩子的时间。
对产出的影响:此时,虽然母亲的市场劳动力供给保持不变,但对市场生产率仍然有影响,因为生产率与每单位时间投入到工作中的精力是相关的。假设生产率函数为:
Q’=F’(E,x’)
其中,O’表示生产率,即单位时间内的产出,E表示母亲单位时间内投入到工作中的精力,E与生产率是正相关的,x’表示影响生产率的其他方面因素,假设x’不变。
较作出减少休息时间的选择之前,一方面,母亲抚育孩子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另一方面,休息有助于生产精力,母亲用于休息的时间减少直接导致了精力不能得到即时恢复,总之,在无形中,母亲的精力会减少。这使得“精力水平的降低直接减少了每个工作小时所消耗的精力”用于工作的精力减少,于是Q’降低。因为产出函数为:
Q=Q’*T
Q表示总产出,用于工作的时间T不变,而Q’降低会导致产出减少。
所以,选择减少休息时间的母亲会通过影响生产率而间接降低市场产出。
三、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得知,由于婴幼儿食品存在安全隐患,利他主义的母亲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必然会选择牺牲自己的消费时间,用更多的时间亲自抚育孩子。这使得母亲们或者放弃工作时间或者继续工作而放弃部分休息时间。究竟谁会放弃工作,谁会放弃部分休息,这主要取决于母亲的工作收入占家庭财富的比重或者母亲们再就业的容易程度。
每个幼儿都有与生俱有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好奇心是每个幼儿存在的心理反映,是促使幼儿去探索求知的动机。幼儿的探索和学习往往受到好奇心和兴趣、想象力的直接驱使而付诸行动和思考,可以说好奇心和兴趣、想象是幼儿进行探索和学习的基本前提。根据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发挥最大的想象力,体验想象所带来的快乐,从而激发探索、求知、创造。
案例一:我清楚地记得,初夏一天清晨,被一阵鸟叫声从睡梦中吵醒,发现有一只小鸟飞进客厅,女儿又惊奇又兴奋,问我:小鸟为什么来我家?我答:不知道,猜猜看,于是女儿根据自己不同的猜测创编出几则有趣的小故事,记录如下:
(1)鸟妈妈带着小鸟去草原上看美丽的鲜花,花儿全部都开了,五颜六色,还有香香的味道,小鸟高兴极了,就唱起了好听的歌曲,躺在绿绿的草地上,突然,有一只大灰狼来了,鸟妈妈和小鸟很害怕,拍拍翅膀使劲的飞呀飞,天黑了,小鸟看不到妈妈了,它迷路了,就飞到小睿睿家里,它很想让小睿睿送它找妈妈。
(2)小睿睿是个乖孩子,大家都喜欢,小鸟也喜欢睿睿,有一天,小鸟很寂寞,在天空上飞来飞去,发现了小睿睿的家,小鸟想:乖孩子都长得很漂亮,我要和很乖、很漂亮的小睿睿做朋友。天黑了,小鸟悄悄地来到了睿睿家。
就这样让她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的发挥,小睿睿编出了34个小故事,而且还有继续猜测的欲望。
分析:可见,想象是整个创造活动的开始,因此它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幼儿通过直接思考才能得出合理的猜测,才可能使教师在整个活动中更多的挖掘幼儿的探索欲望,使幼儿在活动中得到快乐和发展。在这样的活动中,我们不是直接把结论交给幼儿,而是为幼儿开启了更丰富的探究空间和想象空间。在这其中,可见想象思维闪烁的光芒,而与传授知识的教育大异其趣。
案例二:关于环保教育活动时,教师提问:猜猜会出现什么样的环境污染,你们会用哪些办法来采取措施。
元元:我会制造一个大大的工厂,有一个很大很大的烟囱,还要有一个很大很大的水管,大烟囱把所有被污染的空气吸收进来,然后把毒空气转化为清新的空气再散发出去,大水管把脏水回收后再变成干净的水流出去。
阿不莱:我要在天空中建立一个大大的空气清新站,释放有用的物质,吸收不好的物质。
小合来提:把一种怪怪的种子种到沙漠中和有污染的地方,风一吹就发芽,长的很快,一天就长大了,把沙子固定住不让风吹的到处都是,慢慢把沙子变成有用的土,长满美丽的花和草。
分析:很多小朋友不同的想象和愿望同时表达了对环保教育的积极参与和维护环保生态的意识。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想象过程中,孩子不断以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表达对环保的认识,极大的发挥了想象力,并能体验相互交流的乐趣和想象带来的快乐。
我们常说幼儿就是小小科学家,我想这主要是针对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究热情和丰富的想象力而做出的评论,其中多含褒扬鼓励的成分。而作为一个幼儿教育者,清楚的知道幼儿想象能力的发展离严格意义的科学思维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我们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充分发挥幼儿想象力的过程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给予幼儿理性的启蒙,将科学、创新思维的种子播撒在幼儿的心灵中。引导幼儿进行想象,从幼儿已有的认识水平出发,将他们引向科学探究的过程。
想象本身就是一种思考。教师要追问幼儿你为什么这样想,这样做的作用就是可以有效地鼓励幼儿进行有根据的想象。他们会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经验,来思考当前的问题。
想象是在幼儿的心灵中埋下科学思维、创新思维的第一粒种子。而我们关注的是播种,不是生根发芽。所以我们不应该让理性完全充斥幼儿的头脑,而排斥幼儿对世界的富于诗意的想像。幼儿的科学世界中,应该可以保留某种魔幻性:那些无法验证的想象,那些无法解释的事实,永远是幼儿科学道路上的最好向导。
对于幼儿的各种想象,教师都要加以重视,启发幼儿如何证明它。没有依据的,而且也无法验证,教师可以采取保留的态度,既不肯定、也不否定。教师应把幼儿的探索活动引向一个明确的方向,为了避免幼儿毫无根据、漫天乱编的想象,所以我让幼儿想象之前首先要注意几个环节。
1.面对问题提出想象
重在引导幼儿动手之前先动脑,以发挥幼儿想象力。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去实验和验证验证想象。幼儿在这个环节中充分进行相互交流,体验相互交流的快乐,获得想象和实验带来的快乐。
2.想象活动前知识经验积累的重要性
首先教师应为幼儿奠定丰富的知识经验体系。在选定主题后,教师应花费若干时间,进行一系列由浅入深的,具有连贯性和整体性的铺垫活动,使幼儿在一次次活动中形成内在的逻辑联系,并增强自身知识经验的积累。教师选择的对象应是幼儿熟悉的问题,他们才能依据直观感受进行有理有据的猜测。
3.教师应通过有目的的引导,帮助幼儿建构真实性猜测
【关键词】创造力;好奇心;兴趣;想象力
案例一:
绘画课上,老师一边说,幼儿一边画:“小朋友,今天我们来画美丽的家乡,我来说,小朋友来画,先画蓝蓝的天,再画白白的云,然后画绿绿的草地……”全班小朋友的作品就像一个模板刻出来的一样: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绿绿的草……
案例二:
绘画课上,老师问幼儿:“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做一个美丽的家乡梦。在梦里,你想把家搬到哪里?你觉得你的家最美丽的地方是什么?把你的梦画下来一起分享……”幼儿高兴极了,一边画一边说:“我想把家搬到羊村,和喜羊羊做朋友。”“我想把家搬到中央电视台的智慧树里,和红果果、绿泡泡一起做游戏。”……
两个案例中,同样是画美丽的家乡,我更倾向于案例二教师的教学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迅速扩散,孩子们心中不同的、美丽的家乡跃然纸上。
幼儿正处于一个创造和发展的黄金时期,而绘画教学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一条重要的途径,如何在绘画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呢?
一、利用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创作兴趣
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说过:“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幼儿天生具有好奇心,好奇心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从而点燃了创作的火花。
“三八”节前的那天,适逢我们幼儿园小动物房里的的母羊要生小羊,我神秘地告诉小朋友:“小朋友,我们一起欢迎一位新朋友吧。”小动物房里,一只待产的母羊跪在地上,张着嘴大口大口地呼吸,还不时发出“咩咩咩”的喊叫声。小朋友们都紧张起来,瞪大眼睛紧紧地盯着母羊,因为母羊的表情越来越痛苦,而羊宝宝迟迟生不出来。他们一起喊起来:“羊妈妈,加油!羊妈妈,加油!”一会儿,小羊的头露了出来,他们大声喊起来:“看见小羊了!”又过了一会儿,小羊安然落地。他们激动地大叫:“小羊,你好!”他们亲眼目睹了母羊生小羊的全过程,回到教室以后,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羊妈妈生小羊了》的作品诞生了。
二、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增强创作欲望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对幼儿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乃是激起幼儿对所学的内容的兴趣。”我及时捕捉幼儿稍纵即逝的兴趣点,并把这种兴趣点放大,以此来增强他们的创作欲望。
雨过天晴,我带小朋友到幼儿园的种植园里观察。还没走到种植园,只听见毛毛小朋友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大喊起来:“老师,快看!蚯蚓。”我还没有来得及看,孩子们已经像炸锅一样热闹起来:“老师,我也发现一条蚯蚓。太阳晒得它好难受。”“老师,天这么热,蚯蚓会被晒死的,我们赶快送它回家吧?”孩子的心是最善良的,一条蚯蚓的生命牵动着他们的心灵:胆大的强强用双手托着一条蚯蚓送到了种植园的土里;调皮的阳阳把蚯蚓放进了自己的鞋里,好让蚯蚓有一个舒服的家;乖巧的果果用一片树叶搭在蚯蚓身上,为它遮一片荫凉……回到教室里,我请孩子们把刚才送蚯蚓回家的场景画下来,孩子们兴趣很高,一幅幅《送蚯蚓回家》的作品展现在我面前。
三、拓宽幼儿的知识面,丰富创作源泉
知识是幼儿创作的源泉,因此,拓宽幼儿的知识面是创作的基础。
1.多媒体课件是一个神奇的动画王国
多媒体技术是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适时、适量、适度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从而点燃他们创作的火花。
例如,在画《百兽之王》时,我下载了许多有关老虎的视频播放给孩子们看,孩子们仿佛置身于一个神奇的动画王国。于是,他们笔下的一幅幅内容丰富、色彩艳丽、生动有趣的作品栩栩如生。
2.生活是一本百科全书
歌德说过:“相信生活,它给人的教益比任何一本书籍都好。”因此,在绘画教学中,我注意启发幼儿对生活的感知。如:大班下学期,我带孩子们到小学参观小学生上课、课间活动等,孩子们通过参观,亲自感知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与幼儿园的不同之处,加深了对小学生生活的认识,一幅幅《参观小学生生活》的作品应运而生。
3.大自然是创作的第二课堂
大自然是幼儿绘画创作的第二课堂,我经常带幼儿到大自然中,通过接触大自然,萌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为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四、丰富幼儿的想象力,点拨创作之光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绘画课上,我从不要求孩子们画得像什么,而是满足画的过程中想到了什么。
1.利用故事的启迪功能
幼儿爱听故事,我借助故事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如在绘画《龟兔赛跑》续编时,我提问幼儿:“乌龟和兔子第一次赛跑谁跑得快?如果乌龟和兔子再赛跑一次,你觉得这次谁会赢?为什么?”幼儿带着问题去想象,兴致很高,自然而然就会融入到角色中,表现出的作品也就栩栩如生。
2.创设宽松的成长空间
宽松、自由、平等、民主的环境才是创作之芽萌发的温床。因此,在生活中,我和孩子们如朋友般亲密无间,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成长,无拘无束的成长空间使他们畅游在想象的无穷世界里。
3.开辟自由创作的涂鸦墙
关键词:教学;实例;创造;游戏
问题的提出:创造游戏作为想象与现实生活的独特结合,受到幼儿的欢迎。创游之所以有此之称,就是要让孩子在这种游戏中大胆地创造、想象,从而让幼儿有效学习。也许有的老师会问:“创造游戏为何还要有效教学?有效教学在教学活动中重点体现不就可以了吗?”其实并不如此。对于幼儿热爱的创游,这正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时机。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资源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并更好地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达到创造教育、有效教学。那么如何在创游中做到创造教育?如何在创游中引导幼儿有效学习?如何更好的体现创造游戏中的“创造”一词?下面我就教师在创游前、中、后的预设、指导、评价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预设情境、充分准备--环境与材料、要求与经验
(一)充分、有用的物质准备--环境与材料。
物质是基础——充分、有用物质准备是有效开展创造游戏的基础。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对幼儿的成长非常重要。幼儿在自由、轻松的空间环境里很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兴趣的带动下能充分调动幼儿的自主性,激发幼儿主动学习。
1.以幼儿为主体,创设轻松、愉快、开放性的游戏环境。
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共同参与游戏环境的创设,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让幼儿在自主性游戏中学习,在自主性游戏中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同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游戏的需要,适当启发幼儿游戏的动机,帮助幼儿学会确立主题,从而创设相应的主题游戏环境。
案例:我班在主题活动《可爱的动物》中,与幼儿一起创设了一个《快乐的农场》游戏。环境中的一些材料——奶牛、食槽、大公鸡等等都是幼儿与老师一起制作完成的。并且,师幼共同布置游戏环境。有了幼儿自己的参与,她们更是喜欢这一游戏,更能大胆的想象,创造出了更多情境。同时,由此延伸出了其它一些列的游戏——动物服装秀(各种动物的服装,幼儿自己创造设计,进行表演)、动物妙妙屋(幼儿通过折纸、绘画、捏贴等方式制作各种小动物)、动物创想曲(幼儿跟随音乐大胆创造、想象做出各种小动物的不同姿态)……
这些创造游戏的建立来源于幼儿的需要,符合幼儿意愿。开放性游戏环境的布置更是加入了幼儿的参与。他们在游戏时,变得更加投入,更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2.以适宜为原则,提供有意、有效、可操作的游戏材料。
以往我们提供游戏材料,总认为投放越多、越真实、越漂亮,孩子们就越喜欢。其实实践告诉我并不如此。
案例:刚开始,创设游戏《豆豆超市》时,里面的物品全是我精心收集来的各种食物的包装纸盒、饮料罐、生活用品的纸盒等。游戏就这样进行了两周。通过观察发现,刚开始幼儿对于超市游戏还是比较喜欢的,可是时间一长孩子们就失去了兴趣。由于材料的单一,
幼儿的游戏兴趣便很难维持。我们辛辛苦苦准备的材料,孩子们欣赏几天就不再理它了。于是我们就尝试减少游戏材料,然而材料一下子从多到少又不能满足幼儿需求。我们便在超市中提供了许多半成品,引导幼儿用橡皮泥加工出了饼干,慢慢的结合各种节日出现了月饼、粽子等物品,孩子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从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出半成品和废旧材料更有利于幼儿在游戏中以物代物。半成品材料会使幼儿玩时任意组合、加工和变形,自己变出多种玩法,让幼儿创造的游戏。通过这样的以物代物,既丰富了幼儿游戏材料,又发展了幼儿想象力,同时能调动幼儿游戏的兴趣性和积极性。真正让材料变得有效,让幼儿与材料相互作用,感受游戏带来的快乐和学习彼此的经验,促进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
(二)明确、丰富的心理准备--要求与经验。
在创造游戏开展之前,除了物质的准备,幼儿的心理准备更是必不可少。首先,幼儿必须明确各个游戏的要求与规则、了解游戏材料的玩法、正确感知游戏环境。其次就是幼儿关于游戏的经验准备。幼儿在掌握一定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知识越多,生活内容越丰富,游戏的主题和内容也就越新颖、越充实,幼儿在游戏中的创造学习就会更有效。
案例:结合主题活动《多彩的秋天》,我们创设了一系列创造游戏——秋日DIY、秋日美食、树叶贴画等。为了能更好的引导幼儿游戏,在游戏前,先让幼儿了解游戏的方法与要求。例如:秋日DIY。游戏前,老师带领幼儿去公园、社区等地方“找”过秋天,引导幼儿观察秋天中的情景,做好充分的经验准备。游戏时,幼儿与老师一起布置游戏环境——各种颜料、秋叶、画笔、彩纸等。幼儿通过这些材料大胆想象、创造地表象自己喜爱的秋天。孩子们在创游中很兴奋。真实、丰富的经验准备;充实、有效的游戏材料,让幼儿能更好的创造性地进行游戏。
二、选择时机、适时指导--观察与介入、讨论与探索
准备是有效开展创游的“基石”,而游戏中教师的观察、指导则是幼儿创造性游戏的“台阶”,有了这“台阶”幼儿才能登上创游的山峰,才能腾飞在创游的天地中。
(一)仔细观察、择时介入。
1.教师在游戏中要注意观察,观察是正确引导的前提。
教师要观察幼儿的游戏情绪;观察环境材料与幼儿间的互动;发现幼儿活动的兴趣点;观察他们在游戏中语言与动作;观察幼儿活动的水平及不同幼儿在活动中的个体差异……如此之多的观察点,如果要老师面面俱到、各个方面都观察仔细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需要根据幼儿发展水平选择适当的观察点,有详略地观察幼儿。同时,我们需要选择适合的时机才介入幼儿游戏中,不是一发现问题就马上阻止或是帮助。
案例:有一次,在建筑区,孩子们在搭建马路边的建筑物,刚开始还是很有秩序的,过了一会就传来了小陈的哭声:“你为什么总把我搭的房子弄坏!”“我不是故意的。……”于是,我悄悄地走了过去,观察了一会儿,并没有马上阻止他们。原来,建构区里的空间稍小了一点,他们去箱子里拿积木走过的时候 会不小心碰倒建筑物;另一个原因就是在这个区域的幼儿太多了,使得小小的建构区更加地拥挤。了解清楚事情原由后,我也介入到游戏中,让经理对员工分早班和晚班进行轮流搭建,减少区域中的人员,这样孩子拿积木的时候就不拥挤了。经过教师适时的介入引导,建筑区恢复了安静,孩子们搭建得很有秩序,还能合作将大家的建筑连在一起,在拿积木的时候也会观察一下身边有没有搭好的房子,倒塌的现象也不会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