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风险应急预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内部控制风险。因内部控制不到位、控制机制为发挥正常效用产生的危害即为内部控制风险。内部控制风险对企业的危害极大,且具有突发性。
外部环境因素。
1金融风险。资本市场汇率、利率、债券价格及股票产生波动引发的风险即为金融风险,对电力企业影响重大。电力企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增加了银行贷款比例,资产负债率不断提高,资本市场不稳定会对资金成本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电力企业的经营。
2自然灾害风险。森林火灾、强降雨、地震、冰雹、台风、覆冰等自然灾害会造成大范围的电力设备被破坏,造成电力企业的严重损失。
财务风险预测
利用财务比率,依据不同风险因素权重进行数学模型设置,利用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并提供决策者风险分析报告,构建风险预警系统,实现财务风险预测。可采用建立多元线性函数公式来设定财务风险系数。利用系统软件获得财务安全系数多元判别式:Z=aX
1+bX2+cX3+dX4+eX5+fX6+gX7+hX8+iXg通常情况下Z应大于某个标准值,当低于某一个标准值时则说明财务风险较大(标准值参考表1)。
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1.加强企业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企业和管理活动不变的主题,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能够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从而将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提升,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减少资产风险。
2.实行资金预算、投资决策管理。依据年度计划、目标进行完成任务计划所需资金量的核定,提高单位对资金管理、使用责任的认识,促使养成精打细算、节约消耗的习惯,尽可能的将资金占用率降低,做好投资计划,提高企业资金管理水平。建立一套科学、高校的投资决策制度,对企业的投资作出正确、全面的规划,重视投资项目可行性评价,结合考虑投入货币的时间价值。
3.探索电费回收管理新方式。纠正用户电能消费观念,使用户了解电成本累积递增收费制度,节约用电;充分利用风险转移方法,通过一些方式解决电力企业的外欠电费问题,可以依靠相关的业务对风险进行转移。可以采用折扣的方式将外欠电费转移至保理商,由他们提供各种综合,电力企业就可收回账款,将电费回收风险降低,实现资金快速、健康周转,提高盈利能力。
4.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从人、事、钱、物四方面进行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先提升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并提升其职业道德、素养,加强监管力度,将合法的财务收支活动纳入计划管理之中。电力企业具有一定的经营垄断性质,需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对员工进行培养教育,增强员工对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意识。
5.定制全面预防目标。自然灾害不会因人的意志发生转移,降低自然灾害风险的主要对策就是超前预防,采用科学方法对工作环境、场所进行检查,分析预测,在灾害风险发生之前将其预防杜绝。通过出台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反事故演习、加强日常巡检、积极改造电力设备等措施预防自然灾害风险。还应积极寻求自然灾害风险损失转移办法,可以通过为电力企业在应对和控制财务风险的过程中,要使信息传递的各个渠道保持畅通以便及时在各部门和相关负责人之间传递信息,使管理人员和决策人员能对信息及时做出反应。投保的方式将部分风险损失进行转移。
6.切实发挥监督作用,并加强信息的沟通。企业在进行内部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时,要使相关部门切实发挥出监督的作用,有效监督企业在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防范时的各个环节,并根据内控管理和风险防范的结果来调整控制的方式和程序。同时,在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的过程中,要加强各部门之间信息的沟通,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便相关部门能根据信息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防范。
结语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预防;内部控制
1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1.1企业外部原因
外部原因与经济和社会变化相关的外部环境因素有关,影响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企业是无法可控的,有时甚至是突发的,难以意料的。企业财务风险影响的外部原因。外部原因主要包括宏观经济政策和市场环境变化,外界环境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但它们对财务风险的影响最终是通过内部原因产生危害作用的,如果企业自身经济实力不强,缺少防御措施,当外部原因发生突变,没有事先的防范意识及预案,不能提前预知和发现财务风险的征兆,缺乏补救措施,就会因无法将损失降低而陷入被动局面。企业外部影响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国家宏观管理制度的影响。随着我国法治社会进程的不断健全与完善,为当代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是国家的政策法规不可能事无具细,法律依据不完善,有些制度缺乏监管上的漏洞,在一定程度上由于企业安全防范意识不强,抱有侥幸心理,有时会铤而走险。比如在对危险品运输车辆的检测过程中相关责任部门会对有问题的车辆责令整改,严禁有问题车辆上路,但就有及个别经营状况不好已陷入困境的企业,绕开监管违规上路,结果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给国家财产、企业财产人民生命造成损失。(2)国家政策相关变化。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国家一个政策的出台与变化对企业的影响极大直接影响到经营成本与经营成果,甚至影响严重的达到破产,比如国家提出“三去一降一补”中的去产能,去产能即化解产能过剩,是指为了解决产品供过于求而引起产品恶性竞争的不利局面,寻求对生产设备及产品进行转型和升级的方法。传统制造业产能普遍过剩,特别是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行业尤为突出。这些企业如果在国家政策出台之前就已察觉产能过剩带来的压力与财务风险,采取措施降低库存,并提前安排出应急预案或趁早转型就会降低或规避风险。(3)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客观经济环境,如果企业忽略了客观宏观经济的影响,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也同样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在经济环境不景气时,市场消费水平下降,市场竞争白炽化,在这激烈的竞争中导致价格降低,这时低成本的企业尚有生存空间,可以勉强渡过难关生存下去,如果生产成本高于市场价格,企业不但亏损,经营现金流也会出现负值,如果企业没有提前预测,也没有采取任何控制与防范措施,营运资金周转就会出现问题,引发因经济危机带来的财务风险。
1.2企业内部原因
缺乏规模合理、科学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内部原因主要是指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失控所导致的,主要体现在内部控制制度缺失或不健全,体现在业务流程的管理、资产运作效率的管理,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等内容,这些方面相辅相成又相互影响内部原因主要涉及企业的人员、设备、产品、技术、资产和资金的管理等多方面。与外部原因不同,内部原因则是来自于企业内部的各项经济活动的变化,包括企业发展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如投资战略、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等。内部的财务风险一般更容易识别和管理,并可通过一定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和手段来降低风险和控制风险,关于内部原因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危机意识薄弱。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行业面临挑战,企业的竞争不断加剧和升级,所面临的风险增加,如果企业管理层没有危机防范意识的理念,没有将企业风险管理贯穿于企业管理过程之中,不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预测未来财务状况,一旦出现危机将无法挽回,如康师傅方便面,打败他的不是同行,而是外卖行业。哪个企业的危机的发生都不是一夜之间就有的,都经历了一个发展和逐步恶化的过程,企业要做到及时监测财务经营状况的变化,对发现的问题及潜在的事件要进行常规性风险评估提出预警方案与对策,提前做好防范,防止风险的出现或有效阻止危机的发生。(2)经营管理的失误。经营管理是企业的生命线,只有稳定的经营策略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相反失败的经营策略则会将一个发展势头良好有望做大做强的企业带入困境。下面以某企业为例,列举管理上防范财务风险意识薄弱引发的失误。第一,为追求销量,委托有销售资源的第三方促销,并将IC卡的充值权下放给第三方,导致应收账款达上仟万元不能及时收回,导致流动资金紧张,降低了资金的周转次数,加大了经营风险,如果不能很好的控制,将会引发财务风险。第二,为实现企业快速发展,在短时间内成为行业龙头企业,在没有充分考虑市场风险及财务资金压力的情形下,盲目对外投资,以实现企业短期内高速扩张,迅速扩大企业的经济规模。最终因前期市场评估调研不充分,对未来市场估计预测不足,加之宏观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加大,投资至今难见成效,占用了大量的资金,使企业陷入困境。第三,举债经营,受此事件影响某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本购买原材料,对外投资也需要资本,前期的应收账款最终还是因对方无力偿还,经双方协商后以债务人近两仟万元的房产达成债务重组,导致X公司两仟千多万的营业收入无法取得现金流入,企业不得不依靠银行借款进行再融资,举新债还旧债,陷入恶性循环,偿债压力很大,风险也很高。终于有一天财务风险真的来了,企业因经营不善发生严重亏损。最终落了个被其他同行企业收购的下场。综上分析,某企业在企业战略、经营管理、账务管理及内控上存在许多原因:失败的日常生产经营,因缺少资金不得不赊账采购原材料,丧失了对供应商的议价权利,逐步失去了市场占有率和份额,加大的采购成本和不当的营销方式,盲目的对外投资占用大量资本,逐渐萎缩的经营成果,造成资金不足无法循环周转不导致资金链断裂,这个过程是企业逐步、渐进的陷入财务风险,危机的发生不但具有先兆性,而且是能够预测的,如果企业早在三年前就引入了财务风险防范意识的理念,并建立健全了内部控制制度并有效的实施内控措施,就不会功亏一篑。
2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内控措施
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不仅能合理保证经营的合法合规、资产的安全,还能保障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的目标。企业必须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强化企业风险防范能力,企业应以防范和控制风险为节点,针对企业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并及时备好风险控制预案。
2.1加强财务风险防范观念,构建风险管控机制
全面风险管理是企业要应对的所有风险,但内部控制通常只是企业内部可控制的风险,外部风险尽管在某种程度上不能为企业所左右,但终究也是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树立财务风险防范观念,完善企业内部风险控制制度,需要企业高层对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培养教育工作刻不容缓,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的提升,会使他们因能力提升而树立对风险意识主动关注与主动管理与防范,对待风险角度不仅仅体现在财务数据上,使之养成对待风险的防范不仅仅盯在数据与财务指标上而是学会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灵活运用各种管理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企业可能发生或潜在的风险,提高财务风险防范水平,避免因财务问题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同时,财务人员通过对财务数据分析结合市场变化对风险的大小进行评估,找出规律制定相应应急预案,当风险不可避免的发生时能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为企业减少因风险控制不当带来的经济损失。
2.2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的监督排查工作
针对企业内部控制风险防范工作,对有条件企业应专门成立财务风险监督小组,定期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监督排查,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和完善,财务人员应对所负责的业务进行自我评价,风险监控中发现的重要重大风险要及时向上级部门高级管理层乃至董事会报告,风险管理人员应擅长从风险监控中学会风险分析、评估、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的判断,提升风险管理的能力。
2.3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构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企业有效的控制财务风险,离不开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体系,让每一位财务人员按照规章制度办理业务,通过财务指标、现金流量类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结合,构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能够提供给企业的投资者和管理者潜在的预警信号。此外,企业还需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加强内部审计,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优化企业工作环境,为企业高层领导做出最优战略决策和经营目标提供科学、真实、可靠的参考依据,从而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让企业平稳健康的发展壮大。
关键词:财务风险 内控 管理
加入WTO后,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作用下,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国内企业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但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机遇与风险并存的今天,企业想要不断发展,必须实施科学的内控管理,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能力提高面对风险的能力。
一、实施内控管理对企业的作用及意义
企业内控管理是以专业管理制度为基础,以防范风险、有效监管为目的,通过全方位建立过程控制体系、描述关键控制点和以流程形式直观表达生产经营业务过程而形成的管理规范。
内部控制管理作为对企业进行全面管理的统筹性经营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通过实施内部控制管理可以对各部门起到约束作用,在出现问题时及时进行内部调整,且有利于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顺利执行经营方针以达成其经营目标,可以有效保护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避免企业资产遭受不必要的风险,促进企业经营更经济化、高效化,提高企业整体竞争能力。企业实施内控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对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面对的风险,尤其是财务风险多角度进行分析,判断企业是否会存在潜在风险,针对存在的风险及时采取防范措施,降低其对企业的不良影响。实施内控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考核资料等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从而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规避财务风险,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企业的内控管理对企业各方面进行严格管理和控制,例如大到收入、资金支出;小到物资的采购、保管、和领用等,严格保护企业的财产不受侵犯。内控管理制定适合企业管理的规章制度,做到有规可依促进企业内部管理向正规化转型,同时对企业内各工作流程以及职能、职权进行明确分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保证企业经营活动和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另外,企业的内控管理还有助于企业方针政策的顺利贯彻与实施,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重要保证。
二、财务风险防范下企业内控管理存在的缺陷
(一)企业进行内控管理的动力不足
所谓内部控制就是企业对自身进行控制和管理,企业通过努力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和制度对自身的行为实施控制和束缚,显然没有人喜欢制定一些规章对自身实施控制,所以企业在制定控制制度方面缺乏动力。此外,企业实施内部控制所需要的成本必须由自己来承担,加强内控管理势必会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因此,虽然加强内控管理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有的企业仍然只重视眼前利益,缺乏加强内控管理的动力。
(二)内控管理制度不完善
所谓内控管理制度既是以进行内部控制度管理为目的,制定而成的相关规章制度。企业内控管理制度不完善大部分原因是由于,企业只将工作重点放在如何增加经济效益上,忽略了财务风险的存在以及危害,因此出现了财务风险防范缺失不能及时完善内控制度等现象。在内控制度存在缺失与漏洞的情况下,其组织架构也很难健全起来,最终使内部管理控制之成为一纸空谈。监督评价机制不健全同样会影响内控管理制度的实施。监督评价机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形同虚设,是否按规章操作已经没有任何的监督,做的好没有奖励,做得差也没有惩罚,因此制度逐渐被忽略。
(三)企业员工缺乏对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正确认识
由于企业员工还没有形成风险防范意识,对内部控制管理的作用、意义认识不够全面,忽视了内部控制对企业长远发展存在的积极促进意义。即使企业已经制定了相应的内控制度,员工的认识度不够在执行上缺乏力度,其效果将会大打折扣。还有一些企业甚至根本忽略内部控制管理,只有在上级开始检查工作时才临时抱佛脚,员工开始有模有样的按照内控管理制度办事。这些认识上的偏差不仅使实施内控管理的积极作用难以发挥,还削弱了风险防范、应对能力,尤其是财务风险。
三、提高财务风险防范提高企业内控管理水平对策
(一)改善内控管理环境
企业内部环境是实施内部控制管理的基础,是决定内部控制管理是否能够顺利开展,并成功进行风险防范的重要因素。由于各企业实际情况存在差异,因此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规定企业的内部环境应达到何种标准,各企业应该根据实际发展情况按照自身需求制定目标。改善企业内控管理环境可以从三方面着手:第一,通过讲座、会议等形式对企业管理者进行专门培训,及时吸收先进的管理理念,提高其对对财务风险防范不及时的危害的认识,了解企业内控管理对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作用。第二,发挥法人治理的积极作用,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建立起管理结构,为有效防范风险,避免企业重大决策只有少数人决定的现象,发挥法人治理结构就非常必要,在企业进行重大决策和制定对企业有重大影响的方针制度前应采取集体决策。第三,对于没有形成企业文化的企业,要尽快树立起适宜自己的文化理念,已经有企业文化的企业则要迅速使其成熟并发挥其作用,在企业内形成按规办事、按流程操作的良好风气。
(二)根据企业特点完善内控管理监督评价制度
企业对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防范的过程,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以备不时只需,还应有监督部门进行监督,如审计部门、财务监察部门以及其他的内部监督部门采取其各自的方式对其进行监督。如发现其防范过程中存在问题,则要及时进行调整与弥补。在突发重大问题时应快速决策,采取相应的应急预案,以避免风险进一步扩大缩小企业损失,之后再对处理流程进行评价总结经验,对风险防范存在的漏洞及时弥补。
内控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监督制度督促其运行,其成果也需要科学的评价制度进行衡量。由于企业员工存在不能正确认识监督评价机制的情况,一味认为这套机制仅仅是为了“抓短处”,因此要改变员工这种片面的认识。监督评价机制存在的主要目的,并不只是监视内控管理制度的运行是否存在偏差,因此要明确奖惩对于优秀的员工及时进行表彰与奖励,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减少其对监督评价机制的误解与抵触。由于监督评价机制在管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保证职能的发挥不受影响要保持其独立性。例如企业的会计部门只有上级审计部门进行监督,减小企业内部对其的影响。
(三)提高员工对内控管理的认识
员工对内控制度的重视程度,会影响到这套制度能否认真被实施。企业应注重培养员工的风险意识以及对内部控制正确的态度,尤其是财务部门的员工。他们直接管理着企业的资金,更应时刻保持警醒具备及时发现存在的风险,迅速判断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快速制定应急方案的能力。归根结底要提高员工对内控管理的认识,必须让他们接触到更先进的管理理念,更新管理思想做到与时俱进。
三、结束语
在全球经济复杂化的情况下,企业进行内控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对风险的防范能力,尤其是潜在的财务风险。经过对现阶段企业内控管理现状的分析,发现一些普遍问题,例如存在的企业实施内控管理的动力不足;已实施的内控管理制度不完善;企业员工缺乏对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正确认识,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企业对财务风险防范的能力,因此必须及时解决。
参考文献:
[1]刘艳红.对企业内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外资. 2012(13)
关键词:财务风险体系设计管控措施
一、财务风险管控的必要性
企业风险管理同企业的计划、组织、决策、控制职能一样,是企业管理活动中的一项交叉性、复合性职能,并与企业管理的其它职能紧密相关,贯穿于企业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从而形成全方位的企业管理职能体系。
财务风险管控是企业管理控制的重要方式。从出资者角度看,现代企业的本质特征是出资人的所有权和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分离。出资者将其资本投入到企业后,其资本就与债权资本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企业的资本,形成企业的法人财产,出资者这时失去对法人财产的直接控制权。出资者为实现其资本保值增值的目标,只能通过控制其资本的方式操纵法人财产,以实现出资者资本价值的最大化。控制资本既是产权控制的重要内容,也是财务控制的前提和基础。从企业内部管理角度看,其财务控制的对象就是其运营的法人资产,出资人的目的及资本的本质决定了法人财产的运作目标是价值增值,虽在法人财产的运作过程中表现为实物形态的资产流动,但其价值的流转过程才是资本的本质反应,因此,法人财产的控制基础是财务控制。
二、财务风险管控的体系设计原则
(一)以资本运营为核心的原则
企业财务管控的主要作用是财务计划和控制。财务管控必须坚持以资本运营为核心的原则。财务风险管控就是对融资中的"杠杆陷阱"风险的管控。资本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风险水平和企业的总体融资能力。企业不同筹资组合将直接影响筹资成本的高低,进而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乃至企业的竞争地位。一个公司的负债能力是依据其自有资本、还款能力和提供的担保而定,但在负债能力上具有杠杆效应。
(二)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
企业日渐成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资本运营实体,这种机制即要求发挥集团的战略决策和协调交易的作用,又要调动下属分、子公司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因此,在财务管控上要适时运用集权与分权的方法,根据形势与任务的变化,灵活调整财务管控的具体方式和方法,不拘泥一种固定的模式和既定的范围,力争实现集团公司的整体财务利益最大。
三、构建合理的财务风险管控体系的有效措施
(一)构建以财务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全面风险管控体系
目前各个企业都处在经营多元化、管理复杂化的阶段,风险有呈扩大化趋势。其中主要伴随而来的就是财务风险,财务风险会直接或间接体现在财务结果上,最终会影响现金流量的变化,现金流短缺可能引发现金流量风险。因此建立以财务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显得至关重要。为此,企业首先应从风险控制目标出发,建立以总体经营目标为核心的整体观。即企业要在全面了解发展目标和总体风险的基础上,形成协调一致的风险管理机制和策略。其次,在风险管理模式选择上采用财务导向型。即在财务风险管理较为系统的基础上,推进全面风险管理。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应与其他管理工作紧密结合,把风险管理的各项要求融入企业管理和业务流程中。
(二)建立有效的预算管理机制
预算管理是以企业经营目标为中心,通过对业务、资金、信息、人员的整合,明确、适度的分权和授权,战略驱动的业绩评价等,来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作业高度协同、战略有效贯彻、经营持续改善、价值稳步增加的综合管理系统。可以说,预算管理是财务风险管控的基本手段。预算管理是从财务角度对企业生成经营活动进行综合规划和有效控制的重要手段。企业对预算的控制应该以资本预算为中心,成立资本预算的专门监管机构,以确保预算管理机制的有效实施。
(三)建立规范的内控体系
(1)企业应综合运用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等风险应对策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
风险规避是企业对超出风险承受度的风险,通过放弃或者停止与该风险相关的业务活动以避免和减轻损失的策略。
风险降低是企业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准备财务适当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
风险承受是企业对风险承受度之内的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不准备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的策略。
(2)企业应结合不同发展阶段和业务拓展情况。持续收集与风险变化相关的信息,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及时调险应对策略。
(3)企业应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通过手工控制与自动控制、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控制措施一般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制等。
(4)企业应当建立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明确风险预警标准,对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或突发时间,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员、规范处置程序,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理。
(四)确定合理的资金结构
强化公司的筹资约束,确定合理的资金结构也是财务风险管控的重要手段。这要求公司高层应以其长远规划为基础,根据投资计划制定筹资方案,制定相应的筹资政策和资本结构政策,通过对各种可能选用筹资方式的分析,估计应承担的风险。在确定资本结构时应充分考虑公司抵御风险能力,对债务性资本的杠杆效要谨慎、适度利用,防止进入杠杆陷阱误区,从而真正达到提高自有资本使用率和收益率的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1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施工企业竞争更加激烈,面临的财务风险也将更多样化和复杂化。山东黄河是差额拨款单位,经费缺口将长期存在,必须通过发展经济来弥补。山东黄河施工企业是在事业经费不足的前提下组建的,目前山东黄河施工企业仍是弥补经费不足的主要来源。当前一些山东黄河施工企业由于财务管理不完善,财务风险防控不力,造成债权收回困难、利润收益下降甚至是亏损等问题,制约了企业正常发展。因此,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合理规避财务风险,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一、黄河施工企业财务风险表现形式及成因分析
(一)投标风险。企业在进行投标时,对于一些基本问题掌握不够全面,如信息不对称,不到位的标书研究、不合理的调查,估价过于盲目。报价过高,导致无法中标;报价过低,致使利润过低或亏损,引发财务风险。同时无论施工企业是否中标,都必须缴纳大量保证金,如集中投标,将导致资金周转困难,可能带来财务风险。
(二)合同风险。目前,企业一般通过招标方式进行承包商的选择,因此,在合同中标后的履行过程中,一旦出现工程变更、漏项或者原材料价格上涨等问题,将给施工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因市场竞争激烈,许多施工企业与业主签订不平等合同,不平等合同的签订最初就决定了企业需要承担的财务压力,使财务风险系数增加。工程变更是众多施工因素中的重要环节,在施工不确定因素中,表现较为突出,如果变更没有在合同中进行明确规定,使得责任不够明确,则风险也将不可避免。
(三)成本控制风险。施工企业的中标基本都是低价中标,其本身就不具备较大的利润空间,再加之后期的材料上涨、人员费用增加以及固定资产费用等,都导致了施工成本的增加。施工企业成本的主要集中点在项目成本方面,如在项目施工阶段,施工企业没有制定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成本控制方案,施工方案不够合理科学以及没有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等,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成本控制力度的不足,造成施工成本的增加,以至于引发财务风险的发生。此外,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强也会对成本控制造成一定影响,特别是高危作业,极容易导致人员伤亡,对成本控制造成不利影响,形成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加大财务风险。
(四)资金风险。施工项目往往为多头开户,对于资金的利用和管理不科学、不合理,进而使施工后期的资金不到位、垫付比率增高,对企业资金的正常流转造成影响。
(五)竣工结算风险。竣工结算是施工项目经济收益的全面反映,应该在竣工后立即验收,注重其时效性。但问题是,由于业主往往存在拖欠款项支付的情况,施工设计也存在变更,因此会造成财务结算的滞后,使施工企业回收资金不能及时,资金压力和项目成本压力剧增,财务风险也随之出现。
二、山东黄河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提高施工企业对财务风险重视程度,加强财务内控制度建设
增强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财务风险意识,强化财务风险防控的概念,对管理层需要担负的风险职责予以明确,为财务风险防控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施工企业要高度重视财务风险防范工作,加强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教育,严于律己,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事,建设诚信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积极开拓市场,增强经济实力。加强财务管理,建立健全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和报销制度,以制定管理人和事,做到资金支出有据可查。
(二)从前期、中期、后期各个阶段进行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
1.加强投标管理。投标前,需要严格调查业主的资金信用程度,并进行评价,进而对投标项目予以可行性分析。如果评估后发现信用不好,甚至要求垫资,就应引起重视,不可进行盲目投标,防止中标即亏损的现象出现。决定投标后,对标书仔要进行认真研读,对模糊不清之处及时与对方沟通,并进行现场勘察、测算,最终获得具有经济效益的投标报价,最大限度的规避风险。
2.加强合同管理。在合同签订时,施工企业要对合同条款进行认真研读,对合同中所涉及到的验工计价、工程结算方式和时间、竣工结算时间、违约条款等要进行明确,对其中的变更索赔条款要重点考虑,避免纠纷出现时,没有相应证据,只能自己承担损失。在签订施工合同时,要考虑一些意外因素,其可以通过合同变更追加补偿款的方式实现对于风险的转移,比如人工和设备费用的上涨、征地拆迁过程中突发事件造成的成本加大等。
3.加强成本管理。工程开工前,根据实际情况对成本进行预测。对施工过程中实际成本的发生进行控制,形成责任成本制,按预算成本划分进行责任的划分,责任到人,制定奖惩制度,提高经济效益。定期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总结原因,吸取教训,确保施工安全,最大现代减少安全事故费用的支出。
4.实行项目资金集中管理。加强项目部资金管理,包括加强资金募集、资金合理调度和使用等三个方面,确保资金管理规范管理、使用。对项目部实行集中管理、分别核算的办法,由总部财务部门进行统一管理,防范财务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5.保证工程质量,及时进行竣工决算。加强施工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保金的退还,避免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导致无法进行竣工决算。加强工程项目变更索赔工作。施工阶段要安排专人对工程质量进行跟踪,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若出现设计变更,业主违约以及不可预见因素等造成成本的增加,要做好书面签字,办理好现场签字和变更手续工作。在工程后期,要做到及时与业主进行沟通,确保足额结算。
(三)建立财务风险防范评价奖惩体系
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实施项目经理和总工负责制,进行工程的全程跟踪,对项目施工过程予以全面掌握。借鉴现代化的风险管理理论,以财务风险发生频率及严重性使财务风险得以量化,并提出解决方案。建立财务风险防范应急预案,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识别,以财务风险的合理化应对体系对风险进行防范。明确专门部门负责,建立健全风险问责机制,落实管理制度,加大执行力度。建立考核与奖罚制度,将经济效益和财务风险防范作为项目负责人考核内容,达到减少财务风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