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外企业财务风险研究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2-000-01
一、引言
改革开放后,我国中小企业已经逐步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带动经济、解决就业和提供服务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是其维持生存的关键,面对加入WTO后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我国中小企业在把握机遇快速发展的同时应不断自我完善以在迎接挑战时维持生存,因而提高财务管理能力对中小企业至关重要。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特别是企业本身对其财务管理能力的疏忽,使得中小企业的财务资源无法得到合理的规划与配置,严重降低了其生存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因此,帮助中小企业有效衡量自身财务管理能力,对财务管理能力进行目标性的改善,对其长远发展意义重大。
此前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学者已经对财务管理能力评价进行了大量的探讨,但大都关注大型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而且主要是依据来自于企业的财务统计数据进行量化评价,测评系统在内容与结构上的普适性仍有待验证。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动态性、非线性与不平衡性的特点,而且财务管理能力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具有延后性,所以现有的研究结果并不能真实有效地评价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能力。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国外的研究未形成综合性的财务管理评价体系,研究内容过于集中,但是其领先的探索为国内的学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理论;国内大多数研究强调企业财务管理能力内涵的界定,没有形成标准的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评价体系,主要依靠国外的评价体系对其进行评价。所以该领域的后续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以构建出合理可行的企业财务管理评价模型。
二、研究过程
(一)数据来源与问卷编制
本研究以问卷形式在西南地区中小企业进行样本数据采集,为确保问卷构成的合理性,我们首先在重庆市工业园区选取18家中小企业进行预调研,根据预调研数据对问卷题项进行了完善修正。研究针对该地区的180家中小企业高层管理者发放500份问卷,其中收回328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达到65.6%。理论界认为科学调研对高层管理者的调查中,有效问卷回收率可接受度为20%以上,因此,本研究的问卷有效回收率是可靠的。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评级体系的构建
本文参照已有理论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发展现状,构建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评价模型。欲从财务绩效管理能力、风险管理能力、预算管理能力和信息化管理能力4个要素着手评价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 :1、财务绩效管理能力,具体包括财务营运能力 、财务盈利能力与财务成长能力,指企业对财务资源的管理能力,通过相关财务报表显露出来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效果。2、财务风险管理能力,具体包括财务预警能力 、财务内控能力与财务风险应对能力,主要指对内部财务构成不当、融资方式不合理等原因而致使企业缺乏债务偿还能力的风险的管理能力。3、 财务预算管理能力,具体包括科学预算能力、预算考核体系以及预算战略的执行力,是指企业对未来的投资活动、融资活动以及经营等计划预算的管理能力。4、财务信息化管理能力,包括信息处理效率、企业经济效益与业务流程效率,主要是指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对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以及管理的现代化程度。
上述内容从4个维度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进行了12 个测量指标体系的构建,本文借助于 SPSS17.0对这些指标体系的可信性进行了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量表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三)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结构分析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构成要素分析的结果显示财务绩效管理能力、财务预算管理能力、财务风险管理能力以及财务信息化管理能力分别拟合了 3 个指标。综合多种分析方法,本文构建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评价模型包括财务绩效管理能力、财务预算管理能力、财务风险管理能力以及财务信息化管理能力等不同维度。从该评价模型来看,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力的评价不仅要在整体上分析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能力,而且要分析财务管理能力的不同维度,从而保证科学合理地评价其财务管理能力。
三、相应优化措施
根据研究构建的评价模型,本文提出以下财务管理优化建议:首先要加强企业财务绩效管理,建立高层管理者和企业全员共同参与的管理机制,并在企业内部落实,从而深入到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中。同时财务部门在对企业内部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外,还应强化对整个行业信息的对比分析。此外企业也需要完善资金管理体制,利用外部资源促进企业财务绩效管理和资金流转方向的把握,关注投资、筹资、生产、销售等活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其次企业各部门人员要相互监督配合,严惩、受赂等不良行为,防范应收账款不明确,信息不准确,财务状况混乱的现象,有效地降低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水平。此外企业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法律规范民间融资等多种形式的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从而建立多元化的融资体系。最后还要加强财务信息化管理能力,更新业务流程,转变管理观念,重视技术性人才的培养,确保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传统的成本管理也应向战略成本管理转换,对企业及其关联企业的成本行为和结构进行战略高度的分析,使管理者全面了解公司的发展状况和资金运转情况以便及时调整经营决策,寻求发展性的竞争策略,促进经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关键词:财务风险;海外投资;风险管理
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日显重要,为进一步促进世界经济共同发展,国家提出了“一带一路”等倡议。同时,在国内市场日趋饱和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大战略向海外挺进,在各领域全力开拓海外市场,近些年来取得了不少的成就,赢得了世界上不少国家和人民的一致好评。但是,海外企业生存环境毕竟不同于国内,收益虽然可观,但伴随的风险隐患同样不可小觑。在历年的投资中,已有不少国内投资企业因未能提前做好对当地投资环境的深入研究,没有充分了解当地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税收、环保等对投资的影响,造成无法充分预防和应对风险而损失巨大,甚至投资失败,并在投资当地造成很大的声誉影响,对中国企业、甚至国家的形象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由此可见,海外投资的风险环境极为复杂,企业要想得到稳健发展,把控好财务风险尤其重要、紧迫。
一、海外投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概述
海外投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针对其在海外财务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计量和分析评价,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和控制,确保财务活动正常开展,有效保证海外投资安全运作。财务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等环节,目的在于降低财务风险,将损失控制在企业可接受范围内。在海外投资财务风险管理中,应基于所在国当地现行财务、税收等制度,注重市场供求、收入、成本、税金、财务盈利能力、借款能力、偿债能力等,制定财务风险管理策略,合理预测关键财务指标,进行项目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的敏感性测试,定期跟踪监测项目财务测试的重点指标,比较分析项目风险监测指标的当期值与基准值的偏离度,针对具体情况,及时发出风险预警。同时,要根据海外投资企业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确保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科学有效。
二、健全海外投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意义
我国海外投资企业面临的生存环境日趋复杂多变,惨痛教训比比皆是,充分暴露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不力的严峻问题,缺乏财务风险控制和危机意识,没有健全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导致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难以及时识别并应对潜在的财务风险,造成海外投资者无法承担的巨大损失,甚至导致投资彻底失败。因此,根据投资所在国各方面的实际情况,作好全面且充分的调研,及时制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并不断健全海外投资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合理运用财务关键指标,进行敏感性测试并进行分析,有利于培养并增强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让员工时时刻刻提防风险,全方位研究可能存在的隐患并实施预防;有利于企业有效预防、控制风险,强化企业整体对风险的抵抗力;有利于企业保持合理资本结构、现金流等,降低甚至消除相关风险给海外投资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利于促进企业经营符合当地法律政策、有效保护财产安全、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有利于企业更加适应海外市场生存,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提高投资所在国的经济水平和产业水平,增强东道国对中国投资企业的信心及认可。因此,只有加强海外投资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才能实现海外投资企业的长久健康发展。
三、海外投资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到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中。但同时,也有不少企业在海外投资中取得的成效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其财务风险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 .缺乏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海外投资环境不同于国内,很多方面具有不确定性,很多情况下想要做全面的调研具有很大难度,投资风险较国内要高出很多。更何况还有不少海外投资企业走出国门前未充分考虑当地政治环境、商业环境、税务环境等实际情况,直接生搬硬套国内财务风险管理的那套模式不作任何针对投资地实际情况的必要修改,甚至根本没有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导致企业无法有效识别相关财务风险。2 .未能有效执行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很多中国海外投资企业没有制定一套适应当地特定环境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或者尽管有,但由于治理层、管理层不予足够重视,未能要求全体职员严格执行,员工不按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办事,风险管理观念薄弱,导致该制度形同虚设,给企业造成采购、生产、销售等整个运营环节的管理混乱,各个部门之间不能很好地配合控制风险,很多关系到企业命运的重要决策没有事先按照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流程实施,盲目决策,再加上企业内控机制不健全或得不到正常运转,无法做到很好的监督工作,导致企业无法有效识别、防止并消除致命的风险,造成企业难以承受的损失。3 .缺乏具有胜任能力的专业管理团队投资于海外的企业对财务人员素质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仅仅要具有国内财务人员的做账、进行报表编制及分析等业务能力,还要能适应海外的财务管理环境及语言交流环境,要能自如或尽快地融入海外复杂的投资环境中。但部分公司的管理层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或是因为对公司运营成本的过度压缩,不少企业没有聘请具有胜任能力并能适应海外财务工作环境的专业人员严格把控财务风险,而是以廉价的成本聘请对海外环境不了解、专业程度不高的人员,往往缺乏专业基础,没有丰富的实战经验,缺乏同海外相关部门业务沟通的能力,不能有效识别、分析、降低或化解在海外特定环境下的重大风险。
四、海外投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不少国内企业走出国门到海外投资,采用的是国内的财务风险管理模式,由国内总部财务直接远程操控,仅仅派遣少数水平达不到应有要求的财务人员到海外投资地按总部指示办事,不重视结合当地的实际环境制定适当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再加上不少海外投资地的硬件和软件设施非常薄弱,网络、通信系统跟不上企业办公的要求,相关财务信息不能及时传达国内财务总部;此外,海外缺乏相关经验的财务人员表达的信息难以做到精确,导致本来就对东道国各方面情况并不十分了解的总部财务作出不恰当或者无效的指令,而无法有效应对东道国存在的实际财务风险。海外财务风险管理是一个连续的、贯穿整个业务活动的过程,一般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目前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1 .海外投资企业未能有效识别重大财务风险海外投资环境十分复杂且多变,很多企业缺乏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没有招聘经得起考验的具有丰富海外经验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企业面对新的投资环境,没有专业的财务人员去熟悉和研究东道国的政治、经济、宗教等风险,做不到有效地收集并识别信息,没有采取有效的监测手段,很难做到提前识别重大财务风险,无法在风险事故发生之前,将致命的重大财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范围之内。2 .不能做出准确的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以风险识别为基础,运用各种分析方式,对风险的影响程度做出的判断。海外投资具有不同于国内投资的特殊性,风险较高,需要根据东道国的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等,作出综合评估。但很多海外投资企业因没有予以应有的重视而不具备适用于投资当地风险管控的制度体系,甚至没有招聘能达到要求的海外财务专业人员,难以全面收集到东道国有关风险因素的信息,不能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无法做出及时且准确的风险评估,导致企业不能有效应对风险,造成不必要的损失。3 .不能正确应对海外财务风险海外投资的吸引力大,但丰硕的利润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不少海外投资企业只关注高额利润,却没有对东道国财务风险予以应有的重视。企业没有适用于当地的风险管控制度体系,加之没有招聘具有匹配能力的财务风险管控人员未能有效采取应对措施,甚至不去采取有效的防范、控制手段去应对、消除相应的风险,而采取消极的态度予以形式上的应对。更何况海外的财务风险远高于国内的风险,对于我国企业管理团队而言更加复杂、难以控制。
五、加强海外投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1 .建立并健全海外投资企业财务风险识别系统建立并不断完善财务风险识别系统,提高对海外投资的财务风险管理,合理充分运用投资回收期、投资报酬率、净现值及内含报酬率等关键财务指标,进行敏感性测试并进行分析,预防并控制财务风险,以适应复杂多变的海外财务风险环境。面对多变的财务管理环境,完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细化财务风险管理的各项工作,使企业财务风险识别系统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提高系统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降低、消除相关风险给海外投资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2 .组建专业团队,加强风险评估近些年来,中国企业投资于海外的势头逐渐增强,但不少企业的海外专业管理团队却未能与其业务发展相匹配,包括财务团队、市场团队、客服团队、行政人员、翻译人员等,尤其是海外专业财务风险管控团队的有效建立极为重要。因此,海外投资企业应建立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财务团队,深度了解东道国的实际情况,通过利用当地的法律、财税、外汇等政策,来充分化解企业可能面临的任何财务风险问题。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多个环节,保持稳定的专业团队对海外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及把控至关重要,公司需要专业财务人员对业务各个环节进行反复研究分析、判断,将风险的识别、防控贯穿于整个财务管理工作。因此,企业应对海外财务人员进行专门选拔,并定期进行风险意识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及专业素养,充分应对海外投资的风险。企业匹配了稳定并专业的海外财务风险管控人员,便于建立适应于东道国特殊投资环境的风险管控体系,并定期及不定期地对该体系进行测试,确保其适应当地投资环境的变化,并做好内部控制,定期对运用该体系的评估工作进行审计,加强监控,这样能够保障企业风险评估工作的正常有效运转。针对海外业务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分析,科学合理地评估任何可能存在的重大风险,并采取专业手段规避风险、转移风险、降低风险,或者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将未来的风险或当下风险降到企业能够承担的程度。3 .建立有效的风险应对机制,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海外投资企业生存风险高,除了要建立自己专业的财务团队,还可以考虑选择东道国具有实力的企业合作,比如吸引他们作为小股东,或者找当地比较有名的专业机构作为投资风险顾问,可以大幅减少海外投资不必要的风险。海外投资不同于国内投资,会受到当地政治、战争、经济、环保等多方面的影响,发生时难以招架,这时转移企业财务风险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充分考虑未来可能面临的各项风险,并通过购买保险方式,尽可能转移企业将来可能会面临的各种风险。建立并不断完善资金使用监管制度。公司应定期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考核,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企业的借款和偿债能力。经营中若出现未经批准或超出一定额度的资金,要给予人员相应的惩罚。所有的银行账户必须要以企业的名义进行申请,不得使用以个人名义申请的账户。充分考虑海外投资的实际情况,做好每年预算工作,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如有特殊需求,需重新按制度走流程,给出详细原因及依据。4 .了解合作国的法律制度和财务制度,有效规避法律风险在开展海外投资的过程中期应该对自身与合作国家之间存在的税务、财务系统的匹配度、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定价、其他未登记风险等因素明确了解,正是因为这些因素的存在,会使企业海外投资项目制定的盈利目标无法有效实现。与此同时,企业经营状况也会因合作国家财税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变化而变化。比如,美国法律明确规定在美国上市的所有国外企业必须严格按照《萨班斯法案》的内容执行,其中一些大洲已经根据《萨班斯法案》对本州的法律进行了制定,导致我国海外投资企业想要在美国上市所付出的成本代价极高。根据对《萨班斯法案》展开的大量实际调查研究能够发现,大型美国公司需要对《萨班斯法案》中与“完善内部控制”条款有关的内容进行严格执行,甚至第一年在建立内部控制系统的过程,年平均成本就高达4 0 0 万美元以上。因此在美国进行投资的中国企业想要保证自身持续稳定发展,必须对这些法律法规内容进行充分了解。
六、结语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深化,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呈现了喷井式增长,发展趋势不可阻挡。同时,我国海外投资企业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和更加复杂多变的国际经营环境。因此,企业应当根据东道国特定的环境建立相适应的财务风险的管理机制,并不断加强完善以适应其不断的变化,充分了解东道国可能存在的任何风险,掌握当地法律、财税、环保等要求,考虑政治、经济、外汇、融资等环境,提前做好防范工作,加强企业自身财务风险的应对能力,将风险降至企业可承担范围之内,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建芳.企业海外投资财务管理的风险与对策[J].纳税,2 0 2 0 ,(5 ):6 3 ~6 4 .
[2 ]刘君芳.公司投资海外业务的财务风险应对[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 0 1 9 ,(1 0 ):6 9 ~7 0 .
[3 ]陶红凯.浅议海外投资项目财务风险成因和应对措施[J].财经界,2 0 2 0 ,(1 0 ):2 0 4 ~2 0 5 .
关键词:内部控制;石油企业;财务管理;优化升级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02
一、优化内部控制制度对石油企业重要意义
(一)行业性质特殊
内部控制制度是优化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制度和手段,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其中财务管理是其核心。石油是国家重要的能源资源,资源总量有限,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能够为企业合理利用和开采石油资源提供基础,保障我国石油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开采。
(二)石油行业竞争激烈
对石油企业来说,绝对不存在一家独大,虽然石油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受宏观调控的影响较大,但是石油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我国经济水平的逐渐提高,百姓环保意识加强,加之石油替代品天然气、电力等行业发展迅速,都给石油企业带来挑战。石油企业若想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必须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从管理因素着手,逐渐外延,最终使得整个企业运作链条稳定。
(三)规范石油行业财务
监督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是内部控制中重要的制度构成。我国石油企业是典型国企,若监督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就加大了发生贪污受贿等违法犯罪行为的风险,严重影响企业利益;严重的,还会对国家资源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因此,石油企业要在制度上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
二、我国石油企业目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实行内部控制制度环境差
内部控制环境建设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个环节,很多公司的管理者认为在建设内部控制制度之前先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十分浪费时间成本和财力成本,但事实上,完善内部控制环境是基础。完善内部控制环境要求具有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在石油企业中,一些新建立起的石油公司情况相对较好,而一些规模较大,资金股份构成相对复杂的公司经常会出现相互推卸责任的问题,甚至出现腐败,近年来多起石油企业腐败案件,直接反映出制衡机制建设存在问题,归根结底,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第一步--环境建设没有高质量的完成,后期建设可想而知。
(二)风险评估的实效性欠缺
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中重要的环节,但是很多石油企业的风险评估机制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或实际作用远小于机制对企业资源的消耗。风险评估机制有其自身的特点,需要较强的专业技术与数据分析能力,难以落实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仅仅只存在石油企业。但是石油企业多为上市公司,并且对安全系数要求高,无论是财务风险防控还是安全风险防控,都需要具体落实,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三)监督机制不完善
石油企业在监督环节出现的问题主要出现在高层,尤其是对高管的监督机制。因为内部控制制度主要由高管制定和执行,难免缺乏对高管们自身的有效监督制衡,即使有看似严格的监督机制,也难以落实,或者无法全面监督。高管腐败和相互推卸责任问题近年来一直是社会热点问题,社会舆论一直推动石油企业内部改革。但是实质上,只要完善管理层的制衡与监督机制,就可以有效减少专权和。
(四)缺乏科学的绩效评价制度
绩效评价制度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科学的绩效评价制度是绩效评价得以存在的前提,石油企业若不能设计科学的绩效评级机制,那么该制度在企业的作用就不能够充分发挥。目前很多石油企业过分重视财务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的价值表现,忽视非财务指标的非价值评估。这是目前管理者的普遍误区,将绩效评价机制主要放在财务管理之中,忽视了绩效评价机制在其他环节的作用。重视财务管理的绩效评价机制,可以帮助石油企业对现有资产进行控制和规划,从而防止国有资产和股东资产流失。
(五)石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生产运营效率难以提高。石油企业的生产效率多指石油开采率或石油产品生产销售的比率,但是企业内部财务生产运营效率也十分重要。目前很多石油企业内部财务部门的建设存在很大问题,存在不相容职位未分离、职权重叠等问题。并且,财务部门很多职位设计上也存在缺陷,导致石油企业财务部门结构庞大,工作效率难以提高。
2.预算管控。科学的预算编制、执行、评价有助于保证石油企业的资金运行流畅,就目前石油企业整体现状而言,预算控制工作相对完善,但是不够细致,应当细化。
3.成本管控。成本控制在目前石油企业中具有很大的应用空间,石油企业对服务质量以及安全体系的成本投入较大,这与其行业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成本管控要做到开源节流,开源方面,目前的石油企业普遍欠缺,而节流要细致入微,例如原材料采购、开采技术、开采方式、人员配置等方面都要考虑,但是一些石油企业忽略了在一些细致的运营环节中控制成本的问题,造成企业的资源浪费。
三、石油企业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议
(一)完善石油企业应用内部控制环境
对于石油企业特别是上市石油企业来说,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程度十分依赖于企业管理者的重视程度。根据现代企业制度,无论企业是否有意识,其设计的管理制度都可以成为内部控制制度,但是不同的制度科学性不同,其能够发挥的作用也有着巨大差距。只有石油企业管理者具有科学思维,构建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才能取得理想效果。另外,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实行环境的完善上,石油企业要推行科学思维,将内部控制观念深入员工之中,形成企业文化,从而在企业中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推广与实行。
(二)建立真实有效的风险防控机制
1.注重安全风险防控机制的建设。石油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石油企业生产、储存、运输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石油企业必须重视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增强企业对风险发生的预防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在风险发生前,石油企业要能够做到预防,并且根据日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风险发生过程中,石油企业要增强控制能力,尽量减小安全损失和企业资源损失。在风险发生后,石油企业要做好总结和归责,避免此类问题继续发生。
2.注重财务风险防控。财务风险防控是石油企业内部控制中,财务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石油企业建立了财务风险防控机制,但该机制只是形式,作用有限。石油企业应当彻底落实财务风险防控机制,聘请专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人才,根据公司整体财务情况,设置相应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在制度设置后,要保证该制度可以真正实行,重视对风险防控结构的重视,将其归入业绩考核,从而提升财务风险防控机制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只有做好财务风险防控,才能够保证石油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在资本运作中更为安全。
(三)完善监督机制
1.做好内部监督。石油企业的内部监督机制是企业的第一道防线。石油企业作为石油资源的经营者,其地位不言而喻。在监督机制的设置上,要体现在企业的方方面面。尤其在职位设置上,要避免出现兼任不相容职务,企业内部各部门要防止出现绝对权利。另外,石油企业要充分利用企业绩效评价制度,通过绩效来监督职工的工作,将监督机制融入绩效考核中,从而保证监督效果。对于企业独立的监督系统,石油企业要建立单独的监督部门,该监督部门不能受到绝对权利的影响,需独立于企业的其他权利之外,从而保证其监督权的行使。
2.自觉接受外部监督。石油企业要做好内外部监督相结合的工作。石油企业应当自觉接受和积极配合上级部门的审计工作,保证审计结果真实有效。另外,石油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命脉,还应当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凡是不涉及企业商业秘密且企业必须向社会公开的,必须公开,只有做到公开透明,才能减小企业舞弊问题的发生几率。
(四)完善财务管理控制
石油企业的财务管理控制应当要保证预算管理的科学性。预算管理分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评价。在预算编制中,石油企业要综合考虑企业整体的运营链条,并且注重细节和小项目的预算编制,从而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在预算执行上,石油企业要建立完善的预算执行机制,严格预算调整的审批制度,增强预算编制的权威性。在预算评价上,石油企业要重视历年预算编制的执行效果,为下次预算管理提供参考和基础。
石油企业财务部门要重视管理。财务部门除了保证企业财务事项外,其部门内部也要有健全的管理制度,要通过制度保证企业票据的保管完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财务安全。
(五)完善绩效评价体系中的财务指标体系
虽然对于石油企业来说,企业的各个环节都需要绩效评价体系,但是财务作为企业的心脏部门,应当尤其重视绩效评价的应用。尽管从目前来看,整个石油企业总体还不能完全适应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评价的要求,但是并不意味着,石油企业可以抛弃财务业绩评价。相反,石油企业作为国内的前沿企业,应当首当其冲,积极实施财务业绩评价,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措施,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寻找适合企业又符合《企业绩效评价操作细则》要求的制度。
四、结语
在我国石油企业发展中,企业往往只注重其生产效益,忽略了对其内部控制的管理,使石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尚不成熟。石油企业除了以盈利为目的,还应当明确自身社会责任,只有保证自身的高质量管理,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优势,并且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朱小芳,张佳兴.内部控制目标与内部控制基本假设关联研究[J].财会通讯,2012(26).
关键词:跨国公司财务风险管理
财务风险管理是风险管理的一个分支,是一种特殊的管理功能。它是指经营主体对其理财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度量和分析评价,并适时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进行防范和控制,以经济合理可行的方法进行处理,以保障理财活动安全正常开展,保证其经济利益免受损失的管理过程。财务风险的实质就是企业财务成果的风险和财务状况的风险,是企业未来财务收益不可能实现的概率。论文百事通相应的,财务风险管理的实质,就是在财务风险和财务收益之间进行权衡,以便能做出科学的财务决策,将财务风险控制在企业所能承受的限度之内,努力提高企业的收益,从而增加企业的价值。
一、新阶段我国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外汇风险
1.外汇风险的定义和分类。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中的外汇风险是指因汇率变动,公司以外币计价的资产和负债、收入和支出的价值量增加或减少,从而发生损失或收益的不确定性。在进行财务管理及经营的全过程中贯穿着国际资本的流动,跨国公司不可避免地会在国际范围内收付大量外汇或拥有以外币表示的债权债务。一旦汇率发生变动,,将会给公司运用外汇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外汇风险主要有以下三大类:
(1)交易外汇风险。交易外汇风险是指企业对外投资及经营中以确定的外汇进行交易,在交易与价格结算期间内,因汇率发生变动影响企业收入或支出金额的可能性。交易风险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己经列入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应付款项目。
(2)会计风险。会计风险是由于汇率变动使企业的资产价值在进行会计结算时可能发生的损益。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企业的外币资产、负债、收益和支出等,均需转换成本国货币来表示。境内母公司在每一个会计年度期末需将境外投资子公司的财务报表合并成汇总报表,在将子公司报表以东道国货币计价的会计科目折算成母国货币的过程中,由于汇率变动有可能给境外企业带来损失。由于外汇市场的汇率频繁波动,使会计账目中的本币数也会发生相应变动,给企业带来损失或收益。
(3)经济外汇风险。经济外汇风险是指由于汇率变动引起境外投资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变化,导致业务现金流量可能发生变动而产生的经济损益的风险。
2.外汇风险的防范控制和管理措施有以下几点:
(1)管理策略。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建立外汇市场情报系统,及时掌握外汇汇率现状和预测汇率变化,在此基础上结合公司具体投资行为做好预测工作。(2)生产策略。公司应选择生产要素成本较低的地域并通过灵活的采购政策,以抵制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获得生产上的相对成本优势。同时加强研发力度来提高产品差异化程度,维持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减少外汇风险影响。(3)市场策略。跨国公司可以通过调整产品定价、促销以及多元化等市场策略来规避外汇风险。
二、新阶段我国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管理风险
1.管理风险的定义和分类。
(1)组织风险。企业在财务管理中面临与本国截然不同的经营环境,内部组织机制与外部环境变化的冲突再所难免。无论企业由于惰性而保持原来的组织结构,还是为了适应新的竞争环境而变革,都必然充满风险。这种风险的表现形式随着企业对外投资成长阶段的不同而变化,依次表现为领导权风险、自风险、控制权风险、组织作风风险和企业再造风险
(2)财务管理风险。企业对外投资不仅包括实业投资,也包括金融投资,在此过程中企业财务管理所涉及的内容复杂,包括资金的来源管理、资金的运用、境外筹资管理等各个方面,加上企业会计制度与东道国制度或是国际惯例的差异,使得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也相当复杂。
(3)人力资源风险。企业的人力资源投资是企业海外投资的重要形式之一。投资的内容主要包括员工招聘投资、培训投资、福利和社会保障投资、劳动力配置投资等多个环节。与企业物质投资风险不同的是,人力资源风险不仅来源于市场,更主要来自于主观因素。
2.管理风险的防范控制和管理。
(1)管理制度风险防范。第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改进财务管理资产管理方式;第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强化国内母公司对境外投资企业的控制;第三,加强企业的外部监督和约束,降低资产经营风险。
(2)财务风险防范和管理策略。第一,建立财务风险的审查制度,确定海外投资财务风险管理目标;第二,依据风险的类型,选择适当的资本结构,强化资金流动的管理;第三,强化资金融通的管理;第四,选择多个投资方案的组合,利用国际上比较先进的财务方法防范风险。
(3)人力资源风险与文化风险的防范。第一,重视跨文化理解与沟通;第二,创建共同的经营理念与企业文化;第三,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第四,利用外部资源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三、新阶段我国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经营风险
1.经营风险的定义和分类。
(1)宏观经济风险。宏观经济风险是指由于东道国宏观经济运行失调,发生不景气变动,出现如通货膨胀、债务危机、经济衰退等现象,从而给外国投资者带来经济损失。东道国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同时也反应其政治风险的大小。
(2)微观经济风险。即商业风险,是指由于境外投资企业微观经营环境如市场、价格、汇率等因素的变化给企业投资造成损失的可能。微观经济风险与东道国经济或产业的竞争程度和企业对市场信息的掌握与应变紧密相关。主要有市场风险、汇率风险、信用风险、价格风险等等。
(3)企业运营风险。企业运营风险是指海外投资企业自身由于对海外投资项目的选择、论证以及在市场开拓和决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出现偏差而引发的运营风险。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市场进入风险。由于国际营销环境的错综复杂,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国家间文化的差异,任何境外投资企业不可能完全适应市场的要求。因此,如何选定目标市场,以何种模式进入目标市场,这一过程必然充满风险。第二,产品风险。是指企业产品在开发过程和其后的商业化过程中因受产品的各个层次因素和与产品相关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产品价值波动的不确定性。
2.经营风险的防范控制和管理。
(1)系统分析财务管理的经营环境。由于我国跨国公司普遍缺乏财务管理的经验,因此在财务管理的时候首先一定要重视项目投资前的可行性分析,必须做到对海外市场的经营环境的全面分析和评估。评估重点在于对企业在东道国经营影响重大的经济政策、制度的稳定性,公共管理和服务体系的质量,社会环境,法律体系,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等各方面因素。其次应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先选择东道国大型竞争对手不太重视的产品市场,以优异的质量和合理的价格打开市场,条件成熟后,进一步进入主导产品市场。在区域策略上,先选择竟争对手势力薄弱的周边市场,积累经验和实力,然后向核心市场发展。
(2)培养公司全球业务活动的整合能力。我国跨国公
司财务管理的产业主要集中在贸易、资源开发和制造业等全球性产业,这在客观上需要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对生产、经营和管理进行有效的协调,以获得全球竞争效率,降低经营风险。通过对企业全球资源的整合,可以更好的利用国际机会,通过利用海外子公司与国内母公司的整体优势和有效协调增强应对风险和危机的综合能力。
(3)建立全球学习能力。跨国公司为保持在海外市场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和危机,必须形成自己的全球学习能力。我国跨国公司经营管理者必须以一种不断质疑、挑战、激励和创新的态度,促使企业整体积极面对市场的变化,保持企业在激烈竞争的环境里的忧患意识和替觉意识。
四、新阶段我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风险
1.技术风险的定义和分类。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市场上竞争各方由于技术水平的差异,从而产生竞争优势的高低。技术水平低的国家或地区会出现由于缺乏技术而产生的风险。这种风险是竞争中各方在创造和使用技术后产生的不平衡风险。其实质是由于各国的社会、经济、技术等综合因素的作用,导致企业技术研发、取得和运用活动中的失败、中止、延期从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1)产品开发风险。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需要根据东道国市场需求的特点,开发相应的产品。而新产品的开发是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的,无论是自行开发还是合作,是购买还是引进关键技术,都是高风险的项目。特别是当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技术研发能力不足,产品开发风险很大。
(2)技术保护风险。技术是一个企业的生命,但由于受到东道国或第三国相关企业、组织和个人非法的侵害,境外投资企业的有形和无形资产会遭受巨大损失。在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中,技术保护主要通过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来进行。但如果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不力,企业就会面临技术外泄的巨大风险。同时企业专有技术是无法通过法律形式保护的,因为其技术内容和诀窍处于机密状态,不能让其他经营机构知晓。但企业在技术管理上的漏洞往往会被利用,竞争对手会利用对方企业少数人的疏忽大意或功利心理,采取各种办法达到窃取技术机密的目的。
(3)技术引进风险。技术产品存在无形损耗,因此先进技术也只能在一定时间内才能发挥效用。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引进技术的风险主要包括:企业一哄而上,重复引进:对引进的技术项目不加论证,导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技术开发后,应用效果并不明显;引进的技术作价过高而且成熟度低:技术合同落入专利保护期或专利循环等不利于企业的境地;使用许可技术生产的产品受到返销限制,造成企业法律上的侵权。
(4)技术壁垒风险。技术壁垒风险是指一国或地区以维护国家及地区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等为由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自愿性的技术措施。技术措施越来越多的被用作贸易和投资的保护手段来限制国外商品和投资对本国产业的冲击,技术壁垒己成为实施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的高级形式,已经成为各国企业对外投资不可忽视的重要风险之一。
2.技术风险的防范控制和管理。
(1)重视技术研发、转移、保护等方面的论证和咨询。对外直接投资总是伴随技术的输出,从而涉及到专利、专有技术、品牌等无形资产的保护。因此,在技术外移之前,应该组织工程技术人员、法律专家、财务专家、投资专家等对投资项目中的技术方案进行先进性、合理性和实用性的可行性论证,充分估计技术实施后的问题和困难,对结果进行预测。超级秘书网
(2)健全技术开发和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行为,防止其操作失误造成的风险和损失。特别是对人员接触机密技术、携带资料出入、样品送检、技术交流、技术档案借阅、技术机密和商业机密的管理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提高技术研发的关键科研人员的待遇,防止人才流失带来的技术流失。
(3)加强投资项目的技术保险。对于风险较小、无法投保的技术项目,对我投资的公司需要根据自身的投资赢利水平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建立保险基金以补偿可能发生的损失。对风险较大的技术项目,则需要去东道国或母国保险公司投保。同时,为降低境外技术风险程度,还可以选择资信好的东道国企业进行联合技术研发,选择合适的合作方式,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部分转移技术风险。
(4)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技术壁垒的风险。首先加快产品和技术的国际标准化进程,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素质和质量,产品按国际标准生产,考虑以国际先进技术标准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向,并积极参与国际上行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工作。其次,加强与国内和国外技术咨询机构的联系,及时了解东道国技术壁垒的信息。
参考文献:
[1]薛媛媛:论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及其选择[J].技术经济,2003,(02)
[关键词]企业并购海外并购财务风险
企业的合并与合营,往往是现代大公司形成和发展的有效手段。在经济全球一体化和科学技术进步的今天,并购是现代经济和金融环境中不可忽视的力量,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随着《收购管理办法》的修订,股权分置改革的接近完成,中国资本市场将迎来全流通的时代,今后资本市场并购的势头更是有增不减。正因为并购重组处于如此重要的地位,所以我们更应该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并购的现状,以及并购重组的存在的风险问题,这有利于企业科学决策。
一、我国现阶段并购市场的现状:
(一)内资并购:由“借壳上市”转为产业并购
综观前几年的并购交易,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进入门槛比较高,所以企业并购主要是为了获得上市公司的“壳”资源。在全流通时代,随着退市机制和发行制度的完善,企业并购的目标也逐渐由获得二级市场融资资格逐渐向获得被并购企业的主营业务,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转变。在2007年最有影响的并购事件中,几乎都是产业并购。
(二)海外并购:风险与机遇并存
在目前全球并购的浪潮中,大公司与大公司之间“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形成了一批“巨无霸”企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以并购方式参与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弥补国企改革中资金不足的问题,有助于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产生协同效用,抢占国际市场。而且,我国现在拥有强大的外汇储备,同时人民币的升值,降低了海外并购的成本,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企业有实力去进行海外并购。海外并购虽然能够带来诸多好处,然而,并购是始终是一项有风险的活动,实际上大多数的并购都是以失败收场。并购的成功并不等于成功的并购。最难的部分在于并购之后的整合问题,这就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我国企业并购所面临的风险
(一)财务风险
在企业的整个并购活动中,财务风险是决定并购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企业由于并购而涉及的各项财务活动引起企业财务状况恶化。并购财务风险主要是:
1.被兼并企业的价值评估风险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使得收购企业无法准确的判断企业的价值及其盈利能力,可能使得定价高于被兼并企业的收购价格,由此造成过高的资产负责率,使得企业面临财务风险。
2.偿债风险
企业要进行收购往往要筹集大量的资金,来保证收购活动的顺利进行。收购必须实现很高的投资回报率才能使收购者获益。企业的融资渠道通常是银行借款,发行债券、股票、认股权证。收购活动使得企业的债务负担加重,导致企业出现支付困难的情况。
海外并购后的财务风险与内资并购遇到的财务风险基本相同,不同之点在于海外并购还具有汇率风险。跨国并购无论是采用那一种并购方式,由于涉及到两种和两种以上的货币的利率和汇率的问题,所以跨国并购最常见的就是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由于现在我国在人民币升值及美国次级债务危机的影响下,企业走出国门去买相对便宜的国外企业,但是我们也需要提高警惕。上个世纪随着日元的升值,日本开始了在美国展开了大规模的收购活动,但是当泡沫破灭后,日本人才发现,自己买的是泡沫财富。我国当前的形势与当年的日本有诸多相似之处,我们应该在进行走出去战略的同时也要警惕所面临的风险。(二)多元化并购风险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为了提高效益,增加股东财富,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展开了多元化经营,但同时也带来了多元化经营的风险。
企业为了扩大其经营规模,往往通过兼并其他公司来达成这一目的。这就离开了原来熟悉的主营业务贸然的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行业,由于对行业的不熟悉,可能会出现经营亏损。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学术界对于多元化经营持有否定态度。国内学者对我国证券市场上的251起多元化并购事件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多元化并购影响企业的长期绩效,会对股东财富造成损失。
St春兰曾是国内空调行业的老大,目前缺面临着退市的风险,若是在08年不能实现盈利则遭强令退市。业内认为多元化经营是导致春兰面临退市的主要原因,春兰股份母公司春兰集团涉足企业制造和混合动力电池制造等。而春兰股份也在多元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多元化的决策导致了春兰在国内形势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没有在主营业务上做强,而是在非主营业务上加大投入,导致主营业务出现了亏损。
(三)并购后的整合风险
企业并购后面临着文化冲突,海外并购更是如此。由于中西方在文化、市场机制、法律体系、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多差异,这就给并购后的整合带来诸多困难。企业实施跨国并购最大的困难在于没有较强的管理水平和优秀的管理团队,缺乏能够掌握全局的管理人才,这就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问题。
对于并购中存在问题的一些建议:
1.选择合适的目标企业制定合适的融资方案
为了选择合适的目标企业,准确的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并购前对目标企业进行详细的审查,并购企业准备阶段越长,所获得的资料就越充分,目标企业价值估计就越准确,并购方可以聘请投资银行对企业并购进行全面的策划,对其经营能力、财务状况、内部治理结果进行判断,从而对目标企业未来的获利能力做出比较合理的预期。中介结构能比较准确的掌握目标企业的各种信息,改变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减少估值风险。同时企业也应该拓展多种融资渠道,推动并购重组的顺利进行。在支付的方式上,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降低财务风险,尽量减少现金支出。采用“股票+现金”方式,就是与国际接轨的一种方式。联想并购IBM就是采用的这种支付方式。在西方的大部分企业并购中,直接换股是主要的交易方式,用股票来支付,尽量的减少现金的支出,减轻以后的还贷压力。
2.多元化经营是企业常用的经营战略之一,具有扩大经营范围、降低经营风险的优势。但是多元化经营可能使企业在各个领域都缺乏竞争力,最后导致经营的失败。所以企业应该把其主营业务做强,巩固其市场份额,这样才能为企业去并购其他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3.建立和完善有关并购的法律法规体系
健全的法律是并购重组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也是防止或限制由于并购活动所带来的垄断而阻止市场有效竞争的重要措施。通过法律的形式对并购活动中的每一步都有明确的规定,使得收购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4.立足国内发展
我国目前的企业在国内还没有形成大的并购浪潮,同时对于跨国并购还缺乏相应的经验。最根本的一条经验就是:企业自身的发展是并购的最终的动力。企业应该在充分研究自己的资源条件、行业发展趋势,确定战略目标。成功的并购往往是建立在强大而有效的公司的基础上的。因此企业应该首先立足国内的发展。TCL由于进行海外并购而使得国内市场的业绩下滑。TCL集团总裁李东生在一次演讲中多次提到要恢复国内市场。为了收复失地,TCL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划。总之,企业首先要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然后再进行海外并购,这样才能加大并购重组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