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班级精神文化的内涵

班级精神文化的内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班级精神文化的内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班级精神文化的内涵

班级精神文化的内涵范文第1篇

一、读书法名家的故事,扬书法精神,塑造勤奋好学的班级文化底蕴。

书法名家有许许多多,但是,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能成为名家,必定是要下苦功的。所谓“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因此,每周利用一节晨会课,由一个小组运用各种形式(讲、读、演、放录像等),给大家讲一则书法名家的故事,并组织大家一同来讨论他们的成长之路。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受到书法名家的精神熏陶,产生向他们学习的动力,使整个班级蕴藏着一种刻苦努力、勤奋好学的内涵。这种方式,既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又能完美的塑造班级的文化内涵,一举两得。如一次,一个小组学生以小品的方式,给大家演绎了一则王羲之“入木三分”的故事。虽然表演的技能十分拙劣,但是学生们都看得津津有味,为他们这个团队喝彩。通过这个故事,学生不仅学到了这个人物写字功夫的深厚与他刻苦努力的精神,还凝聚班级的团人力量。一个又一个书法故事,在一个学期中一一讲述,学生们听得有滋有味,学习到的精神也是实实在在的表现了出来:每位学生书写的书法进步了;整班学生参加的钢笔字整班书写比赛获得了区第二名的好成绩;期末考试中我班每门功课成绩都是名列前茅……看到这些成绩学生们兴奋不已,的确,书法名家的故事牢记在心,书法名家的精神继承发扬,勤奋好学的班级文化已身入每位学生的内心。

二、学书法的运笔,练书法气质,塑造沉着稳重的班级文化底蕴。

书法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其中的学问无所不含。对于一个小学阶段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书法就是把汉字写好,写出韵味来。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但学习书法运笔时那种沉着稳重的气质,那是能很快学会的。学习书法,特别是写毛笔书法,必须沉下心来,专注地认真书写运笔,这样才能把字写好。因此,我利用每周三的午间自习时间,在古雅的古琴音乐声中,先让学生静下心来,再拿出笔墨,练习书法。这时,学生不仅练习的是书法,还是在练习一种沉稳的气质。小学生大多好动,用书法来修身养性,养成能动能静的心性,使整个班级形成一种沉稳的文化内涵。如我班有一位学生,他平时十分好学,作业完成也很出色,应该说成绩肯定很好,但他每次考试都不如人意。原因是他容易紧张,越是大的考试他越是紧张考不好。通过这一个学期的书法练习,他的紧张情绪稳定了许多,成绩也进步很大。可见,在书法运笔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潜移默化地把书法那种沉稳的气质练出来了,他们已经能很大的控制自己的情绪,这归功于书法的练习呀!

三、赏书法的名作,品书法内涵,塑造自主创新的班级文化底蕴。

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书法名作千千万万,而且自成体系,自有风韵。利用班级课,让学生欣赏各位名家的书法作品,不管是什么字体,什么形式的书写,总之是让学生品读出书法名作的内涵。即各位名家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自己的创新,都有对书法的自我解读。因此,让学生领会到我们学习书法,模仿书法家的作品,不能就停留在模仿上。在模仿的基础上,应该有自己的创新,有自己的品质内涵在书法作品中。当然,这也许不是我们现在能做到的,但我们必须要有这种想法,拘泥于别人的创作是无法成功的。学习书法如此,学习其他更是如此。让学生能在各方面有自我的见解,自主的创新,这样我们的班级文化内涵将更加深厚。一幅幅书法作品,我们品读到的是书法的内涵,是创新的精神。

四、展书法的创作,显书法个性,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底蕴。

学习书法,当然要进行一个评价。我利用每周一评的方法。每一周由一组学生进行作品展示。让学生把自己的书法创作贴至展示墙,让其他学生评价。评价可以是贴星、笑脸或是一句话,主要以激励为主。展示的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有人欣赏,更激励自己把书法写好。而评价的学生,他在欣赏学生的作品时,有一个扬长避短的过程。总之,每位学生不是消极无趣,而是对书法更感兴趣。换言之,在其他方面,他们面对别人的所作所为,也是激励,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内涵。如我班一位学生,他的字写得很差,一开始让他进行展示时他不愿意拿出来,但是他看到另外一位同样字写得不好的学生展示了,还得到了笑脸,他下次也鼓起了勇气,把作品展示了出来。同样,他也得到了不少学生的赞同。从此,他的书写更规范了,就是作业的字也是进步了许多。由此可见,一次书法作品的展示,能使学生更自信,以一种阳光的心态来对待每一件事,这正是积极向上的班级作风呀!

班级精神文化的内涵范文第2篇

现在有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将班级文化作为管理班级工作的心理平台和学院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很多事实说明,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对社会体系进行适当的考察与研究,可以促进学生社会化与个性化。班级作为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基础单位,使学生的教育具有社会预期性。每一个班级都是一个微型的模拟社会,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他们之间互相交流,构成了一个小小的社会集体。在此程度上,班级成为社会文化传播的媒体,对社会文化具有选择、传递和聚合的功能。高职院校班级文化与其他校园文化相比,有着更为明显的职业性特征,更多地吸收了现代社会的职业特点与现代社会要求求职者具有的最基本的职业素养,隐约体现出企业文化内涵的痕迹。相对于高职院校的班级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则是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条件下,经企业相关人员的经营与管理,创造出的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精神与物质财富,诸如企业文化观念、劳动者价值观念、自身企业精神、人员的道德规范、企业的运行机制、企业的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等。在这么多复杂深奥的构成要素中,一个企业的文化中心无疑就是价值观。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企业型人才,在很久以前,就已经被认可成是培养一线一流、拥有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很多学生在高职院校中期待着完成自己人生角色的重要转换,将学校作为角色转换的前沿阵地,努力学习专业文化知识。从这个角度来看,在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是绝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人生角色的转换工作的。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和企业文化都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文化的内容、特点与表现形式存在很大的差别,但是从功能上来看,它们之间仍旧具有很大的联系,在对人的感染与教化、规范与培养和对人的塑造等方面都有类似的地方。

2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的教育任务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使学生具有服务生产一线的高技术职业水平的能力,正是由于这种教育目标与自身的定位,要求高职院校的教育与企业的人才需求相融合,使培养的学生在毕业时可以最大程度地缩小与企业要求的距离。都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目标和定位和现实情况也是如此,两者总是具有一定的差距,目前的情况是高职院校的应届毕业生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还具有很大的差别。很大一部分毕业生在工作初期还是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的要求,结果还是离开了自己曾渴望进入的企业。最可怕的现象是有的毕业生在一个月之内不断就业、失业,已经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为什么培养企业专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毕业后仍然不能实现自己的预期就业理想呢?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高职院校的班级文化建设脱离于企业文化,更多的重视物质文化建设,忽略了精神文化的建设,特别是缺少适应社会发展和企业发展所要求的班级文化建设。这便造成了培养的学生缺乏应有的职业文化素质,缺少企业现实文化的熏陶。高职院校的班级文化建设在理念和方法上的偏颇,也是高等职业院校班级文化与企业文化存在差别的重要原因。到目前为止,并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在创新性、实践性和职业性三方面,缺乏对高境界的班级文化精神的凝练和提升。另外,学生活动的品类很多但缺少一定的目的性,活动仅仅是一种活动,更多的人只是把其作为一种经历,而不是班级文化建设的载体。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很多学生的课余时间被电脑、手机等虚拟的网络平台所占用,参与集体性活动的主观愿望被大大减弱。很多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存在“跟风”现象,一个班级开展了一个主题班会,另一个班级可能随之也展开了类似的班级活动,缺乏针对性。在认清这些现状的基础之上,很多人已经认识到,要注重提升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层次、丰富内涵,强调精神层面的培育,重视企业文化的融入,为高等职业院校的内涵建设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3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融入企业文化的意义

由于当前的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思。经过实践,很多学校发现,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学生成为了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融合的最大受益者。”一方面,提高了他们的服务意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文化内涵。高职院校与企业的文化合作实现了双赢,两者的文化定位是共荣,也就是说互相吸取有利因素,学校教育考虑到企业发展,企业发展考虑到就业者的教育等社会责任。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中融入了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提升也借助了高职院校班级文化的力量。校企合作不仅搭建了校企间知识技能的桥梁,也搭建了校企间文化融合的桥梁,这种互相融合的机制,对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促进企业发展具有双重意义。

4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的途径

班级精神文化的内涵范文第3篇

【关键词】班级文化 特色

学校根据“和谐发展、文化育人”的办学理念,提出了打造校园金笔文化(学校的第三幢教学楼外型像一支笔)的构想。金笔文化的内涵:金笔笔头朝上,象征着东小人积极向上、富有朝气;这支笔直直的,象征着东小人为人正直、求真务实;笔身鼓鼓的,象征着东小人腹中有知识、热爱学习;这支笔是红色的,象征着东小人满腔热情、无私奉献。为充实、丰富、深化校园金笔文化的内涵,我们把在金笔文化引领下的班级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切入点。

一、金笔精神感召下的班主任队伍建设

班主任是班级的灵魂,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前提和保证。在金笔文化引领下的班主任应该有爱心和责任心,树立像金笔一样的服务意识、奉献精神,能传递金笔文化的教学观,能体现金笔文化的创造精神,崇尚文化,热衷学习。

学校根据打造校园金笔文化的要求、目标制定了班主任培训计划,在班主任队伍中广泛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的理论学习和经验交流。如把过去每月一次的班主任例会形成工作布置会、总结会,改变成经验交流会、理论培训会,并加强了例会的计划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每次例会都要根据当前工作任务确定一个研究专题,如开学教室布置研究,要求班主任围绕班级精神的打造精心设计、布置教室,并把设计方案交由学校。再如中队活动设计研究、班级制度研究等。

学校还分两个层面召开了班级文化建设研讨会。先在年级段研讨,由年级段长主持,要求每位班主任根据班级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在年级段交流的基础上,又召开了全校性的班级文化建设研讨会,会上六位班主任(每年级段推荐一位)分别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精神文化建设等方面作了典型发言,并分析了当前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另外,每周周会前用抓阄的形式进行 10分钟班级文化建设经验交流,营造一种浓郁的研讨、学习的氛围。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心得体会,都有自己的“亮点”,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如陈素玲老师介绍的“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班级管理制度,潘文红老师介绍的《走近孩子的心》等深受老师的欢迎。

另外还通过组织观看录像(如魏书生的《如何当好班主任》等),请专家来校讲学,下发有关学习资料,网上交流等,努力提升班主任的思想、业务素质。

二、在金笔文化引领下的班级文化建设

1.学校层面的要求

(1)要求班主任深刻领会金笔文化的内涵,并结合班级实际,注重班级精神的提炼。如开展班名、班训设计评比活动,班主任和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起这班名,确定这样的班训,并从不同角度宣讲其内涵,让学生认可、内化,逐步形成班级精神。

(2)结合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凝聚班级文化:①“亲近母语,以书为友,共同成长”经典诵读活动。如“相约经典诗文(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童话大派送、名家诗篇大回放”等活动。②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学校结合儿童年龄及兴趣特点,设立声乐、器乐、舞蹈、美术、篮球、乒乓球、田径等各类兴趣小组,每天安排一小时的时间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兴趣小组去学习。③感恩教育活动,让学生学会“知恩、报恩、施恩”,开展了感恩师长、感恩同学、感恩自然、感恩父母的系列活动,让感恩之心成为班级精神文化的主要元素。

2.班级文化建设

在金笔精神的引领下,在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的影响下,每个班级都各具特色地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如有一位班主任(也是语文老师)崇尚文化,爱好文学,她针对现在孩子,尤其是城里的孩子物质相当丰富,但是他们并不一定快乐的现状,形成了让文学润泽学生人生的教育理念,并提出鲜明的班级口号“我是一个快乐的读书人”,催人奋进的班训“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在班级里努力营造文学氛围,通过各种文学活动让孩子找回童真童趣。开展了六个“一”活动:①召开一次“做时间的主人”的主题班会。②开展一次“我愿做书的新娘”的读书活动。③组织一次《草房子》读书会。④召开一次“名人故事会”。⑤组建一个班级苗苗文学社。⑥每位同学编辑一本个人作文集。尤其是班级文学社定期向全班征收稿件,定期刊出班级作文集,给了学生很宽广的自我展示天地,成了形成班级凝聚力,锤炼班级精神的有效载体。现在班级成员个个热爱读书,快乐作文,奋发向上,和谐发展,形成了个性化的班级文化。

再如一个班级,班名为“阳光中队”,喻义为队员们犹如一颗颗种子沐浴着阳光健康成长,朝气蓬勃,奋发向上。提出的班级口号是“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展示自我”。围绕班级制度的建设在教室布置时设计了几个“板块”:①挑战自我,促使种子破土而出。内容全面,包括行为习惯、文明礼仪、学习成绩、课外阅读等方面的记载。目的是让孩子认识自己哪方面比较优秀,哪方面需要改进,为超越自我作准备。②超越自我,促使种子发芽成长。各项表现记录定期总结,让孩子及时认识自己,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把表现突出的和有进步的名单写在成长链上,激励其更上一层楼。③展示自我,鼓励嫩芽舒枝展叶。设计了“阳光苗圃”、“芳草地”两个栏目,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成长的、激励的。每 1~2周更换一次,内容丰富,优秀作品被入选的孩子名单也记录在成长链上。④多方合力,优化嫩苗生长环境。

孩子们犯错误时老师从不大声呵斥,常用心理游戏让孩子在如沐和风细雨般中认识自己,改正错误;在学校网站上建立了一个以“阳光部落”为名的文件夹,每个孩子有一个子文件夹,里面放着孩子们的优秀作文,可互相阅读,记录作文成长过程,体会成长的快乐;“新闻袋袋库”由孩子们轮流写新闻,犹如每天给教室带来新鲜的空气。这样就营造了一种民主、平等、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有效地促进了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

三、在金笔文化推动下的班级特色文化展示活动

为进一步推进班级文化建设,我们在学校宣传窗开展了班级特色文化展示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第一期由五年级六个班展示,第二期由四年级六个班展示,内容各具特色,个性鲜明。有体现班级精神文化的班级名称、口号、班训等展示。有精心设计的班级环境文化展示,如“我们的爱”(大爱心由 61颗小爱心组成,心心相连、相惜,每颗小爱心上贴一位孩子的头像,让孩子们感受到那颗心就是我,我的一举一动影响心脏的跳动,大爱心里面有三个小爱心,分别写着做人诚心、学习静心、友情真心的班训,做人诚心最重要,所以做得最大,时刻提醒大家)等。有严格、规范的制度文化展示。有丰富多彩的中队活动剪影,如编织、刺绣、剪纸等手工活动,在活动体验感悟的基础上,写写心得体会,深化活动内涵,激发了班级的生机和活力,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锤炼了班级精神。一张张可爱的笑脸,那是东小少年的风采;一双双专注的眼睛,那是孩子们投入的心灵;一双双灵巧的小手,编织着童年的梦想;一本本精美的作文集,闪烁着孩子们的童真童趣,那是孩子们童年的音符。

参考文献

班级精神文化的内涵范文第4篇

一、教学实践中文化意识与语文教师职业素养

有“北魏南李”之称的著名语文教师李镇西说过,他无意要惹火烧身对语文的学科性质发表自己的见解,但他认为语文学科绝不等同自然科学,不能用“严密”“客观”的逻辑体系来要求它。语文教学的内容当然有知识,但孤立的知识再多,都不代表语文素养本身。教学是语文教师“文化意识”水平最直接的体现,语文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崇高的精神思想。没有脱离文本的语言教学,更没有脱离精神意识的文本。在语文教学中赋予文字符号精神文化内涵,这是一个具有“文化意识“的教师必须具备的。例如,“推敲”,它是动词组成的并列词组,如果没有教师讲解,学生就很难知道它的确切含义(反复考虑、锤炼的意思)以及背后所蕴含的故事(贾岛吟诗炼词的故事)。再如,“汗牛充栋”,从本意上是指书很多,用牛车都拉不完,仅从本意上讲不难,但不说清楚成语所处的时代背景,为什么是“牛”不是“马”(春秋时期主要用牛车作为运输工具)?不讲清楚成语的典故,学生也很难在脑海中浮现出古人收集藏书、追求知识智慧时的生动画面,也难体验不到古人对知识的渴求。这样的语文教师也谈不上具有文化意识素养。符号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历史文化背景的再现和其背后强大的精神力量。教师缺乏赋予文字历史文化意义和强大的精神文化的能力,那么这个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至少是缺乏人文性的。例如,李镇西老师在上《孔乙己》这一课时,对“秋风一天凉比一天”这样的句子就进行了深挖,不仅要让学生读出秋风所烘托出来的气氛、情感,还要让学生联想到秋风和孔乙己悲惨命运的关系,把秋风比作当时的社会,表现了作者对旧社会的憎恨,赋予文字以生命力。所以,任何脱离“文化意识”的语言教学,都不可能称之为真正的语言教学。

二、班级建设中的文化意识与语文教师职业素养

文化意识可以理解为社会群体通过大脑共同的意识形成的价值观或理想体系。其形式都以群体的物质存在表现,如斯巴达人崇尚武力,英国推崇绅士教育。每个集体、民族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精神风貌,这是每个民族的文化气质。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对自己教学的班集体也负有这样一个文化建设的责任。有的班级爱学习,有的班级爱劳动,这不全是学生的素养问题,多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有报告说,某中学的语文老师给每个学生都取了字,同学之间称呼不叫名,叫字,有文气又亲切,这也是班级文化,无形中也培养了班级古文学习的兴趣。有凝聚力的班级往往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和文化故事,他们会习惯性地使用一些大家认为生僻的词汇或者对某种事物有其特殊的情感。一个好的语文老师要善于运用文化意识,建设班级文化。魏书生老师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他将民主管理融入班级文化,在他的班级里,人人都有事做,有事管,都愿承担责任。所以,即便老师不在,班级依然秩序井然。好的班风学风学生学习事半功倍。但要培养好的班风学风,教师还得在文化意识上多下功夫,建设健康文明的班级文化。总之,对语文教师“文化意识”素养的提出,在实用主义盛行和我国应试教育为主的今天,不仅是对时代教育的反思,也是对语文教师教育观念的重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加强“文化意识”培养,还要在教学实践中树立这一意识,融汇贯通运用于整个教学实践中。

作者:杨成洪 高阳 窦纪军

班级精神文化的内涵范文第5篇

一个好的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积极因素,点燃他们内心闪光的火苗。要学会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力求对学生的每次思想教育都能使学生如坐春风,如沐春雨。时刻以榜样的力量去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张扬并传承正能量。要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发展和生命质量为出发点,力求给学生一个全新的教育,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谁都渴望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是和谐融洽的,尤其是学生。班主任的人格魅力来自于教师高尚的师德、来源于善良和慈爱。爱是师德最本质的内涵,是师德的灵魂。师爱是蕴含教师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一种博大而深沉的爱,它是教师高尚情感的结晶,是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体现,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二、用目标激发学习斗志,用制度规范学习行为

无规矩不成方圆。近三十年的班主任工作,我觉得最深的体会就是:一个班级必须有健全的班级制度和目标。管理突出一个“细”字,紧扣一个“勤”字,体现一个“严”字

(一)班长分工负责制

一个班级,首先得有一个强有力的班委会。我的班委会一般有正班长1名,副班长3名。正班长负责班级全面工作及与班主任,与科任老师的协调。负责纪律的班长要与每天的值日班长及各小组组长协调配合,共同管理;负责卫生的班长领导督促检查两名卫生委员的卫生工作;负责学习的班长主要与学习委员及各科代表,各学习小组组长协调配合。这样就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机构。每周周末,班长组织班委会成员召开班委会会议,对一周来的成绩,值得发扬的方面做出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要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还要明确下周工作重点及奋斗目标,将要在下周一的周会课上向全班同学及班主任做出汇报和反馈。

(二)值日班长负责制

由班级每一个学生轮流担任“值日班长”。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同时,享受担任班干部的荣耀,体验班级管理的难处。久而久之,都能感受到作为班级一份子尽义务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这样,“人人都当家,人人都爱家”。当然,每周班会课上,对上周的6名值日班长要做出工作评定。方法是,班委会先推荐出4名候选人,再由大家根据其值日表现民主选举出两名周优秀值日班长。

(三)学科代表负责制

每个学科,由学生共同推选出两名学科代表。负责学科老师与学生学习方面的信息传递,精神的上传下达。负责作业的收发,督促和检查。反馈学生在本学科学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引领本学科的交流与学习。

(四)学习小组长负责制

我所带的班,不论是学习还是纪律卫生,都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考核评比。大到完成班级活动,遵守班级各项纪律,完成各科作业,小到上课回答问题,日常行为规范,都按照班级“奖罚分”制度。每天以小组为单位累计积分。期末汇总评比,对前三名的小组分别要予以奖励。小组长就会评为学习标兵,同样受奖。

三、打造班级品牌,让班级文化引领学生成长

健康高雅的班级文化是良好班风的外在表现。我认为,一个班级必须有班训、班级口号、班级奋斗目标;必须有班徽、班歌。教室、学习园地的布置必须体现班级文化特色,宣扬和体现积极向上的氛围、追求,思想、理念。归结为目标文化、标识文化、专栏文化、小组文化。

目标文化要体现时代精神,班训要有思想高度,要有约束力;班级口号要积极向上,能振奋人心,体现班级精神风貌;班级奋斗目标要具体,要符合班级学生的学习实际、思想状况。

标识文化指班徽、班歌和组徽。设计要简洁,有比较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蕴。体现班级(小组)精神风貌,要以激发学生积极向上、超越进取的精神为主。要求配以内涵设计解读。

专栏文化。即教室的布置。内容、主题、理念既要突出不同年级的阶段性特点,还要体现出三年的内在联系。要富于阶梯性,层递性。构成学生初中生活三部曲:理想与信念,知识与追求,成功与升华。

“小组文化”不容忽视。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大家,每个小组就是一个小家。每个家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独到的追求。从小组独特的命名,到口号的提出,到奋斗目标的确立,再到组徽的设计,无不闪现浓郁的文化气息。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