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课堂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竞争存在于体育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它能够让一些枯燥乏味的动作教学变得生动起来。因此,在进行一些技术动作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比赛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好胜心。以最简单的队列报数为例,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报数比赛,看哪个小组能最快地整好队形,快速无误地完成报数。对于成绩好的小组进行奖励表扬,成绩差的小组进行适当的惩罚。这种方式能在很好地完成队形队列教学的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2.推行差别教学
考虑到学生在性别、身体素质以及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这些差别正好可以成为我们体育教学中合理利用的部分,因为有差别就会有竞争。比如在练习“男女接力赛跑”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把男女生分为两组,女生在内圈,男生在外圈,同时开始比赛,比赛过程中男女生都想向对方展现自己最优秀的方面,因此会更加努力地去挑战自己。这种差别教学法,能够变短处为诱因,实现向长处的转化,能够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玩乐氛围中学到知识,最终达到活跃课堂的效果。
3.开展多样化教学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也存在相同之处,那就是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会给学生带来感官疲劳,无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而形式多样的竞赛化教学能够很好地适应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使教学活动取得很好的效果。以加速跑的教学为例,采用传统的分组训练的方式,学生练习两次就烦了。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换一种方法,在每一位练习者的胸前贴一张报纸,给他们解释为什么跑得快纸就掉不下来的原理,然后进行贴纸跑的比赛,纸掉下的次数少的一组获胜。在比赛过程中教师要反复强调快速跑的技术动作要领,规范学生的动作。在这样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加速跑的基本技术动作,又实现了竞争意识的增强,从而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引导自主学习
体育教学中的自主学习主要是指给学生足够的自由掌握的时间和空间。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进行独立判断和独立思考,并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有效学习和训练。所以,教师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努力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和活动空间,使他们充分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同时要积极鼓励和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帮助他们消化所学知识,探究更新的知识。以小学篮球投篮练习为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高以及自身能力,选择合适高度的篮框进行训练。教师要随时对每个场地的学生进行技术动作的纠正和指导,对做得比较好的学生提出表扬,同时鼓励其他学生努力练习。这样既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又能加强正确辅导。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辅导要做到简洁明了,精讲那些容易出错的地方,注重加强对学生错误动作和习惯的纠正。平时可以穿插一些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或者可以对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进行创编与修改。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学得开心快乐,也可以让学生了解体育的一些传统运动项目。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正确引导,能够让学生实现从被动学习向自主探究学习的转变,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学习的自信心,为后续的学习和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
5.总结
随着时代与教育背景的变化,以及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语言,已经不能适应学生个性增长的需要,新《体育课程标准》和教学模式对体育课堂教师教学语言提出更多的要求。教学语言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得正确与否对教学的效果有着重要作用。艺术的体育课堂教学语言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创造师生平等的良好课堂环境。
2.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体育教学语言刻板单一。体育教学主要强调学生的参与合作,在日常体育教学听课过程中,我们常常能感受到体育教学语言过分强调标准化、统一性。有的教师只用简单的“口令”教学,有的只过度强调肢体语言的示范,等等。命令式的语言过多,导致学生只能一味的听从,不能有效理解;只能一味模仿,不能举一反三。另外,有部分教师课堂导入语刻板无趣、平淡如水,缺乏行动性。
(2)体育教学语言缺乏创新。在现今的高中体育课堂上,教学方式一般是“一对多”的形式,即一名教师负责几个班的体育教学任务,而高中一个班又有四五十名学生。大多数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语言模式,即教师一味的按照教材进行讲解,学生疲于听讲解、看示范,然后反复练习,这就导致一部分学生不愿学,再加上升学的压力,于是把大部分学习时间用于别的学科的学习上,体育教学出现了恶性循环。在这种师生教学关系下,使学生个性体育习得被扼杀,没有时间去真正体会体育给人带来的乐趣。
(3)体育教学语言问题归因。导致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语言问题的因素很多:一是高中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语言不够重视。大多数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只重视肢体语言的示范和单一的口头语言讲解而忽略了体育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二是偏重结果而轻视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教育的结果,而忽略讲授知识的过程,甚至不注意学生对新知识理解的思维过程。三是偏重传授而忽视发展。在高中体育课堂现状中,我们可以发现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知识传授重视对体育技能的传授,忽视对学生的发展。四是偏重形式而忽略差异。学生的自身素质有高低,许多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对学生的心理体验的把握上有失偏颇,当学生有不同见解和疑惑时,很多教师不能用有效的语言艺术去适时地指点迷津、有效引导。
3.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培养策略
(1)更新理念,吸收知识。如果体育教师自身没有强烈的想要提高自己的语言的需要,没有想要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的信心,那么一定不会形成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语言也就不能唤起学生的兴趣。只有教师对自己有了更高的目标和追求,并且不断超越自身的高度,才能形成自己良好的艺术性语言。体育课堂艺术化的教学语言不但蕴含着丰厚的内涵和底蕴,也是对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的一个考核。艺术化的教学语言可以经过大量地阅读书籍、大量地在课堂上演练得以锻炼出来,切忌刻意营造,急功近利。高中体育教师还应该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学习语言文学的各类知识,掌握汉语的结构特征、修辞手法,等等。也应及时关注高中体育课教学的最新成果,掌握最新动态,与时俱进。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应多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观摩。只要多多练习,还有平时文化的积累,就会慢慢提高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2)精心备课,随机应变。高中体育教师教学语言艺术是传送文字的一个载体,同一教学内容,有的教师讲授能使学生茅塞顿开,很快掌握动作的技巧,有的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却并没有使学生掌握动作要领。高中体育教师要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准备,要提前写好讲课的教案。课堂上,把“标准化”的语言转化成生动、幽默的口语,这样听起来比较自然随和。教师在课前应先对课堂进行设想,模拟课堂,认真推敲自己的语言,把课前所写的教案经过多次演练,认真思考,进而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这样的方法,会使一些教学经验不是特别丰富的教师不会太紧张,进而减少教师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失误,使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形成一种精神交流与情感对话。
(3)谙熟规律,学会反思。高中体育教师要想加强语言艺术化,一定要熟悉教学规律。这是指一定要熟悉、掌握教学的语境。教学方案要与课本密切结合,对于教学目标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对于重点更要反复推敲,对于每一个教学步骤都要事先做好准备,比如如何导入新课才能引人入胜,如何举例子来吸引学生有意注意,如何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积极踊跃参与。只有反复推敲这些问题,预想到课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好补救措施,这样才能保障给受众者上一堂好课。切忌不清不楚、无逻辑地想到哪里说到哪里。教学者的语言应该紧跟时代步伐,结合课本内容勇于创新,让自己的教学内容不断融入新的内容和想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4)宽厚仁慈,加强修养。高中体育教师要实现语言的艺术化,应该在掌握本学科语言的基础上,调整自己的心态。因此,高中体育教师作为教学者必须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教师应该宽厚仁慈,在学生犯了错误之后不应急于批评学生,也不要因为看不到学生的进步而发脾气,教师需要有宽厚的心态,能包容学生的一切,做到内心与语言相和谐,这样才能让语言有魅力,从而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不但能够受到艺术化的熏陶,也能提高培养自己的健全的人格,促进身心发育。
1.1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学生之间由于家庭背景、成长环境、个人能力等方面都不相同,因而就会出现性格特点、学习成绩、思维意识等方面的差异,可以说,每位学生有自己的优势与缺点,都是独立的个体,而教师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很难做到让每位学生都能及时掌握所学知识。但运用分模块分层次教学法,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布置不同的学习内容,每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收获快乐,得到满足,充分尊重了个体差异。1.2有效提升体育教学质量。高校体育教学进行分模块分层次教育并将其有效地运用到课堂活动中,体育教师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情况,综合分析,制定出个性化特色教学计划、教学任务以及教学内容,开展不同的体育训练活动。让学生都能通过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提高相应能力,同时又使每位同学都参与到课堂当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运用分模块分层次教育,教师可以在上课过程中,及时了解每位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充分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以便随时调整教学方案,使其更加适合学生学习。这种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提升了整体教学质量,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3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分模块分层次教学方法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形式,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体验,更加科学有效,因此,对高校体育教师的要求也相应的提高。体育教师在分模块分层次教育时,首先就要将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充分详细的了解,明确学生属性才能开展下面的各项教学工作,才能确保所指定的教学任务与安排的教学内容适合每位学生,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对学生进行了解时,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理念,并且贯彻到体育教学整体过程当中,分模式分层次教育使教师完全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为学生制定教学方案,给学生带来良好体育锻炼,真正做到了一切从学生出发,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这就是以人为本的主要内容。学生在学习当中,对这种全新的教育方式更加感兴趣,更愿意加入到体育锻炼当中,真切地感受到了体育锻炼的乐趣,从而有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提升身体素质。
2高校体育课堂分模块分层次教育的深入探讨
2.1做好前期调查、合理划分。在分模块分层次教育当中,最重要也是基础工作,就是首先要进行详细的调查,对班级所有学生性格特点、学习成绩、学习态度以及身体情况要深入了解,然后才能根据前期调查表格,综合分析,做出基本判断,将平均水平相近的学生分到一起,根据分出的不同程度小组,教师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中,涉及到学生不足之处的重点锻炼,扬长补短,同时编排适合学生水平的体育锻炼内容,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进步。因此,做好前期调查,是分模块分层次教育的前提依据,为后面各项教学工作提供了有效参考。2.2确立教学目标、确保全面。高校体育教师在课堂中,会将提前做好的分层计划落实到实际当中,按照学生之间身体素质、接受能力、运动基础等方面合理分层,一般的班级主要形式为高中低3个档次,只有合理分层,才能确立教学目标,确保高校体育教学的全面性。体育教师按照分组的安排,结合每个组内学生的主要特点,从而确定出最终体育考试的要求,也就是教学目标,每个小组之间虽然期末考试都是百分制,但考试内容以及教师的评价标准要求完全不同,高能力的标准要以拓展挖掘内在潜能为主,中等能力主要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即可,对于稍差的学生就要适当降低标准,只要他们尽力完成就能通过考试,这也是分模块分层次的具体体现。2.3模块层次教学、提高效率。高校体育教师要对高中低3组学生的分层,安排不同程度的教学内容,高档要进行体育技能、体育项目专业训练、体育终身意识培养以及强度稍高的集体拓展活动,中档的教学内容主要保障学生在全面掌握并运用熟练的前提下,进行相应难度的跳高、跳远或是排球等基本内容锻炼,而对于低档学生则注重将基础体育项目进一步夯实,保障每一位学生都能学会、学懂。其次,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学方法也要做到分层,高档学生以自主学习、组员合作探讨学习为主,可以将微课或是翻转课堂等运用到其中,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中档学生要加强学生的身体协调性与运动连续性,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及时发现并规范其动作,以引导式教学方法为主,而低档学生教师要多花时间与精力,重点进行教学,主要以讲解为主,示范为辅的方法,在示范时要各个角度进行动作展示,让学生充分看清楚动作要领,增强他们的理解。2.4根据成绩表现、调整分层。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分模块分层次教育,许多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发生了巨大转变,有的学生可能在低档中,但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成功激发了他们对体育学习的潜能,进步飞速,能力提高得比较明显,而有的高档学生可能由于学习过程中产生些许自负骄傲的心理,对待学习热情有所下降,态度不够端正,导致成绩下滑。因此,高校教师面对这种情况,要调整原有分层,不好的降一级,进步的上升一档,这样不仅让学生感觉到尊重与公平,同时也能让每位学生学会自我反省、自我总结,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产生竞争危机,从而增强他们的努力上进学习精神。2.5科学分层评价、以人为本。高校体育考试期末成绩评价,也要充分体现出分模块分层次教育的特点及优势,要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综合做出评价,考试成绩的分数只是评价的一部分,还要加上学生在日常课堂中的进步程度与学习态度等,最终给出合理、人性化、公平、服众的成绩。
根据笔者理解,目前体育创新是一种演变的和渐进的过程,可以从3个方面去理解和把握:
一是培养体育创新的态度;
二是培养体育创新的技能;
三是培养体育创新的思维。
一、培养体育创新的态度
1.教师必须富有创新精神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新态度,教师必须首先成为个富有创新精种的人,只有自身具有创新精神、富有创造力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的学生。就教师的"创新精神"而言,它主要包括:创新思维、首创精神、成功欲、甘冒风险、以苦为乐精神。
2.创新要以人为本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还未想到,但必会喜爱的活动,要从学生喜爱的活动中找突破口,不因循守旧。主动突破教材定势与习惯性框框,在教学内容上要由以单纯的执行和完成《大纲》向以《大纲》为基础,补充具有当地特色、学校特点或时尚活动的灵活丰富的教学内容转变。例如当电视播放《排球女将》时,安排排球教学;播放《贯篮高手》时,安排篮球教学并结合"三对三"篮球比赛规则;全国甲A足球联赛期间,安排足球教学并结合"四对四"足球比界规则等等。学生个体只有在自身需要的推动下,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才能有效地促进创新态度的升华。
3.创新必须大胆探索、求新体育创新是他人未曾想过、做过的,常常突破传统方法,打破平衡格局,创新者的思想和行为,难免不为多数人所接受。在活动中,学生的种种创造性表现常常与错误、缺陷、顽皮、任性、争吵等联系,学生不断"犯错"的过程,其实是不断改正错误,完善方法的过程。假如不给予这类机会,轻易代替、否定,非但剥夺了学生探索的乐趣,尝试失败、内疚、挫折的情感体验、也会使学生变得懒于动脑,疏于尝试。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正确对待"良性争吵",多给学生创造"犯错"的条件和机会,大胆求真、求新。
二、培养体育创新的技能
创新是一种学习过程,需要技术知识的积累。因此创新过程是一种有组织的、时间序列的、不可逆转的和路径依赖的过程。创新是与教师的"干中学"和学生的"用中学"等活动紧密相关的。因此创新所需要的技术技能知识与其说是一种大家都可获得的公共知识,还不如说是一种特有的和带有地方、学生色彩的知识,学生的技能创新有其本身自然的路径。尽管某项技术技能的创新发生在某一时刻,但是我们追溯上去,这个实现技能创新的学生一定已经有了较长过程的该项技能知识的积累过程和学习过程,没有这样的知识积累和学习过程、没有任何渊源关系,学生要根据公共知识,实现某一活动的突然的技术创新是极其困难的。
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学生技能形成规律的定性和量化研究。例如,影响学生动作技能的因素包括哪些(如学生形态、身体素质、课堂教学结构、教法研究、学法指导、发展身体素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哪些是主要因素?现课堂教法主要有主题式、学导式、分层递进式、发现法、尝试教学法等等,其目的之一是使学生能较快地形成动作技能的巩固的动力定型。没有体育技能很难有体育活动的创造力,在创造性的活动中,技能越高,就会产生更多的新设想、新活动。
三、培养体育创新的思维
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必须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讲究方法的灵活性。如果教学总是从确定的前提出发,经过确定的过程,得出确定的结论,造成学生思维的直线性,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妨碍了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尽量少讲,使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思维价值,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掌握创新的方法。
1.教会自编游戏的方法
学生需要游戏活动,渴望掌握更多的游戏方法。根据教材师生一起学习《自编体育游戏》一文,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活动方法的构思过程:
参加人数达到目的活动形式胜负规则场地、器材、时间裁判安排,然后训练"在篮球场,用海绵球自编最喜欢的游戏"。
经过思考、构思、选择等理性活动,学生创编了地滚海绵球、投远比赛、击中目标、手球比赛、足球比赛、投篮比多等等。
2.优化组合
一种创新活动可能派生出另一创新活动来,创新和创新之间可能有一种技术技能互补的关系。更大范围来讲,一项活动创新可能导致另一项活动创新。教师教会学生各种技能技术,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程度选择组合。例如花样跳绳、花样毽拍、木捧+海绵球=棒球等。
3.重新排列
学生已经较好地理解掌握动作要领,产生更高的学习欲望,是尝试创新的好机会。如《五步拳》教学,教师教会步法:弓步、马步、歇步、仆步、虚步;掌投《五步拳》动作:并步抱拳--弓步冲拳--弹踢冲拳--马步驾打--歇步盖打--提膝仆步穿掌--虚步挑掌--并步抱拳,然名要求分组自编一套《新五步拳》。
4.迁移提高
创新从学生的纵向活动情况来看,是一种前赴后继的过程,当前的创新源于从前的创新,同时当前的创新也可进一步激发以后的创新。如低年级戏绳(个人抛投接等)--中年级戏海绵球(2人抛投接等)--高年级戏篮球(多人抱抛投传等)。
5.学会几种思考角度
一、指导自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自学”即自主学习,是一种主体教学。其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促使学生自觉求知、积极参与、主动发展。并通过强化的训练,使学生形成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在进行课堂教学中,灵活指导学生自学处理教材,既能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指导自学教材,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要指导好学生自学处理教材,必须教给学生阅读教材的方法。具体的阅读教材方法有四小点:
1、阅读要有自觉性和专一性。进行阅读要做到一字一句地读、聚精会神读,尽快进入阅读的意境,保持稳定的情绪,抑制思想开小差。
2、边读边标记,提高阅读效果。进行阅读要做到抓住每一自然段的关键性词语和重点句子进行标记,并联系上下文的内容理解关键性的词语和重点句子的含义。
3、注意全面阅读,划分教材的主次部分。进行阅读要做到全面性,理解自然段与自然段之间的联系,既能把全文的知识点列出来,又能把全文的主次划分出来,进一步理解教材,提高阅读效果。
4、注意阅读的情感,充分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阅读要做到情感交融,深入领悟作者表达的喜、怒、哀、乐,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如教《林海》一课中,在学生掌握阅读教材方法的基础上,去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使学生能在阅读中准确地画出描写“岭”、“林”、“花”的特点的关键性词语和重点句子,又能抓住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和作者的联想划分课文的主次部分,并通过情感阅读领略到作者对大兴安岭那种赞美与喜爱之情。
这样,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有步骤、有目的、有要求地进行阅读教材,不但掌握了教材的内容,还培养了学生阅读能力。
(二)指导自学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讨论,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手段。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自学讨论,是对教材懂得什么的讨论目标。通过进行积极的参与、讨论、交流等教学活动,逐步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教《月光曲》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贝多芬为什么走进茅屋给盲姑娘弹琴?他不进去行吗,为什么?”来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后很快就把第一问的答案写了出来:“那就是兄妹俩的对话中饱含着盲姑娘对音乐的爱以及哥哥无法使盲姑娘得到满足感到遗憾和内疚感动了贝多芬。”而第二个问题答案就冲突了。一部分同学的答案是:“行,因为贝多芬到各地演出是为了钱,盲姑娘买不起入场券听不到贝多芬弹钢琴是理所当然的,贝多芬根本不用同情盲姑娘。”另一部分同学的答案是:“不行,贝多芬到各地演出虽然是为了钱,但听到兄妹俩凄楚感人的对话,如果不进去,良心会自责,依理也说不过;很可能再也没有机会谱写出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学生经过了激烈的辩论,接受的知识留下的印象更为深刻。这样引导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深刻性,同时还能满足学生的求胜心理,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指导求异自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少年儿童天生好奇,对万物万事都爱问个为什么,这是学生本身就有求异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本能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较好地引导学生那两种思维发散和深化,不但能提高教学质量,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教《凡卡》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当凡卡提心吊胆好不容易有机会把写好了一封关系到命运的信投入邮箱以后,结果将会是什么样的?”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后,同学们都能在教材中找出答案:“信寄不出去,凡卡命运改变不了,他的悲惨生活还将继续下去。”这时,我抓住时机提出来说:“可能有不同的结果发生吗?”这样一引导,就点燃了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有的学生说:“过几天,凡卡的爷爷就把凡卡接回去了。因为送信的邮差正好是凡卡爷爷的好朋友,把凡卡那一封死信送出去”;有的学生说:“信虽然寄不出去,但碰巧凡卡的爷爷第二天来看望凡卡,凡卡把悲惨生活告诉了爷爷,爷爷就把凡卡接回去了”;还有的学生说:“凡卡等了一个多月不见爷爷来接他,他又再也忍受不了,就逃出老板家,正好碰到马车夫帮人送货,马车夫就把凡卡带回去了”等等。
由此可见,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思考,而且要引导学生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勇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才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获取更多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引导质疑问难,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古人言:“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一般只限于对事理的认识和表象的认识,未能对知识作进一步的探讨;通过找知识点学习后,认为已掌握了教材的内容,无疑可质。如果这时教师能把学生引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交流,直到“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样就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如教《草船借箭》一课中,同学对这样的历史故事一看就懂了,似乎掌握了要学的东西。这时,我抓住贯穿全文的重点词语“神机妙算”进行设疑:①诸葛亮先神机妙算到什么才答应周瑜三天造好十万枝箭?②诸葛亮还算到什么才能成功借到箭?③从“神机妙算”中看出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一设疑,把学生带进了思考和探讨之中,让学生一点一点地进行讨论、交流,并鼓励同学们大胆把想到的都说出来。这样引导学生设疑、释疑,使学生通过遇难解难,得来的知识印象更为深刻,也特别有成就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实践证明,运用“指导自学、质疑问难法”进行教学,可突出以下几方面:
(一)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被动的学习局面变为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大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