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体育活动;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1-064-1

在体育学习活动中创设问题的情境和民主宽松的心理氛围,培养初中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精神,训练初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和挖掘初中学生的潜能,开发初中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初中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本文试结合学习活动实际,谈谈在体育学习活动中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一、体育学习中培养创新思维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要给初中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民主、自由、融洽、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初中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欢乐愉快地参加体育活动。其次要发动初中学生来设计创新或提出创新性建议,组织发动初中学生创编绳操、球操、徒手操等,相信初中学生的创造力,肯定初中学生个性见解,启发他们做出更多的创新动作,把平时玩和喜欢玩的游戏转变为体育创新活动,做到细心观察、积极引导、精心培育。同时提出一些探索性的、创造性的目标,鼓励初中学生去完成,让不同水平、不同爱好和不同性别的初中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个性。

在日常体育学习活动中可以将课时教案简要地分发给初中学生,让初中学生课前了解学习活动内容、结构及组织形式,参与到我们的备课,使体育课处处体现初中学生自主作用和创新能力。我在体育学习活动中是这样培养初中学生创新思维的。

1.培养想象能力

想象是思维活动中最活力的方面,要培养初中学生的创新思维,离不开想象力。想象力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势,开启初中学生的创造思维。在培养初中学生想象力方面采取以下两种形式:

(1)用示范动作引导初中学生想象。如在“鱼跃滚翻”技巧学习活动中,用“蹬摆如兔跃,臀部比肩高”的形象语言描述,再做优美的动作示范,通过直观观察,使初中学生初步感知动作表象,了解动作的程序、结构,建立概念与动作之间的联系,便于展开联想。

(2)用原型启发促进初中学生想象。原型启发引发创造、发明的主要思维方法。比如可将标枪出手动作时的身体姿势,比作一张拉弦待发的弓,说明满弓的道理。教师把竹片比作身体,身体弯成“满弓”,由于学生知道在不超过竹片弹力的限度下,竹片弯得越大,小石子飞得越远。学习“蹲踞式”起跑的动作时,可用压缩弹簧作类比,从类比中悟出动作的本质,探求科学规律,激发初中学生创造欲望,逐步培养想象能力。

2.培养逆向思维能力

有目地从正确动作的反面或错误动作开始,初中学生有迫切解迷的心理,更能激活初中学生的兴趣和积极的思维。比如学习“前滚翻”时,教师用一方块作滚动实践,当然不会滚动,抓住这一时机,启发初中学生仔细观察与思考,不难想到圆球或圆形物体容易滚动,人体团得越圆越容易滚动,悟出了前滚翻正确的动作,促进了逆向思维能力的发展。

3.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在体育学习活动中创造条件和机会,激发初中学生大胆探索,引导多向思维:

一是让初中学生先实践后总结归纳,在实践中去体会、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如在“弯道跑”技术时,让初中学生在弯道上跑了以后,再启发引导理解身体向内倾斜是物理中离心力原理。

二是通过设疑发展思维。如在学习活动时提问学生:腿后蹬后,为什么要折叠起来前摆?推铅球的出手角度为什么是40—42度而不是45度?启发初中学生大胆想象,积极讨论,各抒己见,找出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促进多向思维。

在体育学习活动中注重初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会增强,主体地位就会得到落实,学习活动效果就会提高。

要培养初中学生创新思维,必须激起初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讲究方法的灵活性。如果学习活动总是从确定的前提出发,经过确定的过程,得出确定的结论,造成初中学生思维的直线性,不利于培养初中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妨碍了初中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应当尽量少讲,使学习活动内容保持一定的思维价值,推动初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掌握创新的方法。

二、培养初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1.发现法

我们在体育学习活动中,不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初中学生,而让初中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己去主动探索解决体育学习中遇到问题的,从而较快地掌握所学技术动作要领。

2.问题学习法

初中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如体育锻炼的方法,提高中考成绩的途径,各体育项目的技术、规则等,我们鼓励初中学生大胆提出问题,相互讨论,反复地的实践,逐步养成善思、好学的习惯,有效地培养初中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景学习法

在体育学习活动过程中通过各种学习活动手段,以生活画面展现情境,以实物模拟情景,以多媒体视频再现情境,以示范表演体会情境。例如办各种单项体育节、单项运动会、野营、郊游,激励初中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初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

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高中化学教学与初中化学教学有明显的区别。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是向学生讲授基础化学知识,要求学生掌握的概念性知识点较多。而高中化学教学则要求学生开始从本质上了解化学,能够更加深入地学习化学。此外,高中化学实验次数明显多于初中,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验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与积极性。因此,高中化学教学应当给予实验足够的重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跳出传统教育模式的禁锢,由单纯的知识灌输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转变,强调学生的学习能力。要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增强学生创新能力落于实处,将其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教学工作中。

一、高中化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中阶段化学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首先,教学方式单一。化学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且教学内容较为枯燥,缺乏丰富性和真实性。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负责讲授课程,学生仅仅被动接受知识,教学过程缺乏有效教学活动。课堂学习氛围凝重,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教学背景静态化、虚拟化、陈旧化,课程内容与真实情况下的化学实验和实际情况不符,缺乏创造性。最后,教师秉持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思维单一,过于强调化学学习的高考和升学目的。这导致大多数学生在学习化学时,仅仅将化学作为考试的科目,忽略了在化学学习过程中锻炼能力。此外,教师讲授课程时经常传授解题技巧,这会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失去主动探索的兴趣。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的措施

(一)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创新思维教育

课堂是创新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改变自身观念,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拥有创新能力,通过合适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生长环境、学习情况各不相同,同样,每个人身上具备的创新能力也存在差异。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自身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不能生搬硬套同样的模式。教师应当对创新能力在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有清晰的认知,明确学生在创新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摒弃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处于主导地位的状态,变灌输教育方式为引导教育方式,为学生创造更加活泼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二)结合实验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皮亚杰认为,所有与智力存在关联的工作都对兴趣有强烈的依赖性。作为能够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学习积极性的催化剂,兴趣能够对高中化学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强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想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应当为学生创造条件。在教学中,要尽量提高语言的生动性,选择较为直观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场景。例如,当进行原电池课程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安排苹果实验,学生看到苹果能够点亮灯泡,精神会立刻振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接着,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讲原电池实验原理,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类似物品和现象展开思考。有了之前的兴趣做基础,学生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良好的课堂氛围就会带来很好的教学效果。进行乙醇课程学习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近年来发生的假酒中毒事件,以此引出乙醇课题。在学习盐类双水解时,可以应用演示泡沫灭火器,加深学生对双水解的理解和记忆。

(三)坚持教学方式创新,鼓励学生突破思维定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时刻注意对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对于以往过于单一落后的教学方式要勇于放弃,努力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引进全新教学方式。学校应当为坚持教学方式创新的教师提供有利条件,定期组织化学教师研讨,邀请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手段多样的教师讲授公开课。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改革,还应当注意结合新技术,例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视频教学等。教师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成立学习小组,日常过程中借助知识讨论、知识竞答、实验比赛等形式的活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表现自我提供舞台。对待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应当保持耐心,结合实际情况从简单知识的讲授开始,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努力激发其对化学课程的兴趣。

(四)提升实验教学地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创新思维能力初中语文教学

引言:创新思维能力是现今教育的基本要求,而新课改要求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是当前推行素质教育的工作内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当作检验语文教学是否合格的标准。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自身要有创新意识,改变和摆脱以往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创新思维环境,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造条件。

1.语文教师自身要有创新意识

目前语文教师的教学模式还是沿用就得教学模式,因循守旧,不敢创新。要么是通过教学经验的积累,要么是学习老教师的教学方法,很难突破自己。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时,首先自己要有创新意识,要经常变换教学方法,突破传统的固定的教学思维方式,掌握创造性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在教授语文课时,把握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方法和途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潜在创新教育题材,鼓励学生要多提问和质疑,可以让学生组合成小组进行讨论,教师进行解疑,这样可让学生从不多角度来思考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培养创造思维

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以教师教授,学生听课为主。学生很少进行思考,也不问老师问题,学习课文只是强记段落和词句,不能深入理解,更不会应用,所以导致成绩不理想,尤其是在写作文时,不能正确的运用词汇,致使作文老套,没有新意。因此,要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就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把语文教学中的要求作为学生自身学习的要求,让学生通过多思考多质疑来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有些课文的结尾余犹未尽,令人寻味,可以利用这样的课文引导学生接着课文的故事情节展开丰富和合理的想象,写出续文,这样是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皇帝的新装》这一课时,老师让学生对课文的结尾进行续写。一些学生写到皇帝恼羞成怒,将小孩和他的家人残忍地杀死了,有些学生写到皇帝经过孩子的嘲讽后,顿时悔悟,惩罚了对他阿谀奉承的官员,从此一心为民,成为一名好国王,这些都是学生的创新思维。

3.营造创新思维课堂氛围

3.1.给学生阅读的时间

首先,要激发学生阅读课文心情,语文教师可以提出阅读的要求及要达到的目标,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才能从中有所得。第二,要学生读熟课文,带着感情去阅读。然后,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设计阅读的形式与方法,如多角色的课文,可以让学生按角色阅读,使学生始终带着一种兴奋的心情去读书。

3.2.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在语文课堂上,应该要求学生一边听课一边思考,鼓励学生多问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想像,看谁想的奇特,想的不同。语文教师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一直处于积极思维状态。

3.3.给学生表达的机会

语文教师应该多给学生表达自己观点、各抒己见的机会,可以组织小组讨论,使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和观点,老师要细心分析解答;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可以创设辩论的情境,利用课文中的矛盾点与分歧点,鼓励学生大胆辩论,抒发自己的观点,从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结论: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语文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多提多问,敢于创新,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与途径来思考和解决问题,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创造思维能力的环境的方法和规律,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董学敏.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学术研究.2011(7)

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对策

1引言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针对创新教育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教育机构对创新教育的认识也更加深刻。但是,在推进创新教育实践方面仍然存在明显不足,真正实施创新教育的高校为数不多。因此,对于创新教育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要积极面向全体学生推广实施,坚持创新教育与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在促进学生全面提高文化素质水平的同时,培养学生形成创新思维能力。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现代信息技术给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强烈冲击着人们传统的思想观念。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快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更成为了人们必备的生存技能之一。目前,衡量人们文化教育素质水平的重要指标就是计算机技术的掌握程度。基于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国家在推行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更要提高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形成创新思维意识。本文在创新教育理念背景下,以普通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依托,探索高校计算机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高校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将创新教育理念融入到计算机课堂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形成创新思维能力。

2计算机教育中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问题

传统的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在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下,一切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知识本位”成为了唯一的教学目标,“灌输式讲授”成为了惯用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轻探究、轻实践、轻过程,重记忆、重成绩、重结果;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过程中根本没有考虑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问题,导致学生无法形成创新思维意识;学生长期缺少自主思维的空间,在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过程中不能开发内在的创新和创造潜力。由此可见,我国高校在计算机教育中长期以来采取的传统教学模式严重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据调查研究表明,我国高校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远远不如发达国家高校学生。

3计算机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建议

3.1改变创新思维培养理念

高校在实施计算机教育过程中要坚持一切以学生为出发点,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培养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目标。同时,高校要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如何体现个人价值,尊重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质疑和批判,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意识,使学生逐渐形成创新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向传统知识进行挑战,积极探索、敢于创新。高校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形成创新思维过程比较复杂,其中涉及了不同领域学科知识和不同层次的机制影响,因此,高校计算机教育要采用创新教育理念,采取不同的多样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理念使学生突出个人的个性特征。

3.2加强专业课程内容建设

高校计算机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富有创新思维意识的高层次、高水平专业人才,以促进社会IT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增加实践操作教学和人文科学教育,提高学生亲自动手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知识主动探究的兴趣爱好。在教学内容方面,要进一步增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内容,使学生在深入了解创新能力的特征和优势后,积极主动参加创新能力训练,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热情,在全面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会主动运用知识以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意识,使学生掌握灵活变通的解题方法,深入挖掘学生的内在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3深入改革传统教学方法

在高校计算机教育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高校计算机教育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并没有统一定式,其本质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进一步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长此以往形成创新思维意识,最终达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根本目标。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整个教学活动围绕某些特定问题展开,利用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活动中要提前设计问题,在课堂讲授时由浅入深地提出一系列问题,要求学生思考问题并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其次,教师可以采用分组合作教学法,使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进行情感交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分组合作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安排学生在课余时间收集资料,深入思考,形成独具个人特色的观点,在课堂上与其他学生进行讨论。最后,教师还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缩短现实生活与教学情境的距离。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可以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思考和分析典型案例,真正理解具有不确定性因素的问题,进而给出客观合理的解决方法。

3.4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水平

在高校计算机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扮演了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指导者,如果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水平不高,使用的教学方法过于落后,很难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必须积极主动地更新理论知识,引进新型教学方法,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问题,发掘可以刺激和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手段,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同时,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根本,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和课后能够主动探究知识内容。根据创新教学理念的需求来看,作为一名高校计算机教师,要具有接受学生质疑和挑战的勇气,能够利用自身用于创新的思维方式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努力为学生创造适合学生本身的课堂气氛,启发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模式思考问题。

3.5培养学生的挑战精神

高校要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向教师提出质疑、向课本知识提出挑战,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计算机知识作为一项需要探索和发现的问题,使学生逐渐树立一种批判精神,同时又不会过于偏激质疑。在高校计算机教育中,要使学生真正了解现代计算机行业的知识更新速度很快,教师可以将计算机学科前沿的知识引入课堂,组织讨论辩论活动,使师生、生生之间获得充分的交流和沟通。由此可见,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唯一强者,在计算机学科的某方面,也许学生的创新想法比教师的更加超前,因此,教师更要主动与学生进行相互交流,共同研究和解决问题,使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地位,以获得学生的尊重、理解和信任。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就某一问题进行相互质疑和探讨,是高校计算机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趋势。

4结论

综上所述,国家大力推行创新教育的实施是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切实需求,更是二十一世纪培养创新型高素质水平人才的根本需要。目前,创新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教学领域热切关注的重点问题。高校计算机教育要积极采取有效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将计算机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本文提出高校计算机教育要从改变创新思维培养理念、加强专业课程内容建设、深入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水平和培养学生的挑战精神五个方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晓翠,陈敏,叶晓舟.地方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08).

[2]左鹏.浅析我国计算机教育开展现状及应对措施[J].电子制作,2014(04).

[3]王云鹏,罗学义.浅谈部队计算机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01).

[4]包殿华,徐景春.论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01).

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范文第5篇

一、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原则

1.尊重学生“异类”意识.现在的初中学生,能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也能够接触并使用电脑、MP4等新型学习工具,还有自己的独特的个性、兴趣特长和学识水平为基础,喜欢刺激,能够广泛地接受新生事物汲取知识,扩大自己的视野.所以说,现在的初中学生有比较广的知识面,较为宽泛的爱好兴趣,在课堂学习时不再拘泥于教材的内容和范围,这就是他们的“异类”.在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也可能是错的),教师应予以尊重.虽然这些学生的观点有时得不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同,但他们的求异思维应予以保护.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师生、生生进行互动交流,进而得出正确的观点,让学生自觉地传递知识,参与教学活动,进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激发学生的创新情感.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利用声、光、电的作用实行多元教学,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多样风采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情感.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一般使用动漫演示,符合初中生的心身要求,能够营造出学生所需要的活泼生动的教学氛围和意境,也随之让学生的情感以一种新的方式展现.此时,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种本能反应,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一种内在的推动.

3.让学生发挥个性.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教学,是以实验教学为主,目的是让学生不但从理论上理解化学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做到理论和实践的融合.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按照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学识情况自主安排课程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1.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实行互动交流的课堂教学.传统的化学教学,教师是整堂课讲解,学生是被动听“天书”.一堂课下来,教师累得够呛,学生脑子空空.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学生对教师“心存敬意”,教师对学生“恨铁不成钢”,总是那么不合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教师的思维牵引着,没有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更谈不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一切围着学生“转”,教师的教学要遵循学生的学识水平和个性特点,自然就找到了学生和教师进行互动交流的“结合点”,这样的课堂能和谐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会有吗?答案是肯定的.学生没有了对教师的畏惧心理,有的只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学习者的关系,并且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自己独立空间内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教师主动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摸清学生的“脉搏”,为学生指出正确的学习方向.只要方向引导到位,学生就能学有所得,就会有兴趣、有激情,就会有探究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有了这种意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就会主动使用一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原理和教学技巧.

3.探索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有效转变学生的思维空间,使一些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知晓结论的正确与否,并加深印象,从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拓展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初中化学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调查探究活动,促使学生掌握课堂学习的知识.这样,不仅让学生在课内学习,还要引导学生课外深入到社会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及教育资源对自己身边的化学问题进行探究解答,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