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地质学

农业地质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地质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业地质学

农业地质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农类专业 办学低谷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B-0005-02

笔者在农村中职学校工作二十余年,期间目睹了农村中职学校农、林、牧、副、渔等农类专业办学的兴衰过程。目前,广西较多中职学校普遍反映:农类专业办学几乎步入“山穷水尽”的境地。就此,笔者对农村中职学校农类专业如何走出办学低谷作了初步探索,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措施,以期能为中职学校办学提供一些参考。

一、广西农村中职学校农类专业办学步入低谷的原因

农类专业在广西农村职校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只是后来高校招生政策变化,当地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学校办学思路存在偏差,农民的思想意识存在偏差,农民工进城务工,就业多元化等多方面的因素,使得曾经辉煌的农类专业慢慢步入低谷。

(一)高校招生政策的变化

1991 年,国务院作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要求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职业技术教育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积极贯彻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方针”。给职业教育事业带来了春天,当时中职教育方兴,师资紧缺,广西农业大学率先成立了职业技术师范系,定向招收区内职高种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按计划分配。于是全区所有的农村中职学校都开设了农类专业,这对于那些进入重点高中无望的学生无疑是一次机遇,他们把希望寄托在职高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激情高涨,职高农类专业生源充足,农类专业办学达到了辉煌的时期。1997 年以后,广西农业大学与广西大学合并,取消了职业技术师范系,不再招收职高农类考生,其他高校也相继实行了这一政策,眼看升学无望,农类专业对学生不再有吸引力,农类专业“门前冷落”,办学步入“严冬”。

(二)学校办学思路存在偏差

回顾职业教育发展历程,一些中职学校对自身办学持怀疑态度,办学思路太窄,没有树立为“大农业”服务的观念。一些学校挂的是中职学校的牌子,开设的是普通高中或初中的课程,到了高校招生录取中职农类专业毕业生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时,他们才急于开始“上马”。等到高校取消定向录取农类专业毕业生后,农类专业生源又枯竭。之后又面临精简机构,有些中职学校被拆并,在这过程中,为了给上级一个交代,或维持名存实亡的状况,许多学校又悄然办起了普通高中或初中班。P者电话采访区内的 20 所中职学校中,到目前为止已没有哪一所学校再办农类专业,其中有 12 所中职学校办起了普通高中或初中,有 8 所以其他专业和极少的学生数艰难维系。

(三)当地政府对中职学校办学支持力度不够

笔者从电话采访区内 20 所农村中职学校反映的情况中,了解到有些地方政府对中职学校办学支持的力度不够,如实习基地的征地和建设困难重重,学校硬件、软件不健全,农类专业内容陈旧,没有及时更新,实用性不强,不能适应市场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学生多数在黑板上学阉猪、在黑板上学修电器、在黑板上学果树嫁接等实践性强的技术,毕业出来的是一帮口头阉猪、口头修电器、口头嫁接果苗的学生,没有实际动手能力,家长看不到实惠,学生学不到技术,没有办法就业,报读农类专业的学生当然一年年骤减,以至于枯竭。

(四)社会对中职学校的认识存在偏差

社会尤其是农村学生的家长对中职学校办学宗旨存在偏差,他们送子女读书最主要的目的是“跳出农门”光宗耀祖,读中职学校尤其是农类专业被视为“没有前途,低人一等”的代名词,而学生自身看着父辈终年在田间地头劳作十分辛苦,收入甚微,有的甚至解决不了温饱问题,他们更不愿意再像父辈那样终年守在田间地头,不愿报读农类专业。在信息时代,互联网时代到来的当下,“农”字头专业更是被冷落,甚至被遗忘。

二、农类专业办学的重要性

上述种种原因严重制约了中职学校农类专业的办学,使之逐年步入低谷,有不少县市中职学校放弃了农类专业的办学。那么今后农类专业有没有必要再办下去?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一)国家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是有力的政策保障

从十七大报告中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到十报告中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现代”两字的加入,赋予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的目标和内涵。因此,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农类专业要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任,担起“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推进‘四化同步’”的重任。我们要把农类专业提到重要位置,将之办好办活办出特色。

(二)我区是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基础教育薄弱,劳动者素质低是一个突出问题

劳动力文盲半文盲的情况依然存在,文化素质低成为我区贫困群众获取先进生产知识和技能的巨大屏障。有知识、有文化、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和市场流程的新型农民数量有限,极为稀缺。因此,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一些地区粗放经营、广种薄收、靠天吃饭、刀耕火种等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仍然存在,要根本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以农类专业为支撑,给这些农民扫除农业技术文盲。从这个意义上讲,农村中职学校农类专业招生的对象不仅仅局限于初中生,而是要面向当地没有掌握农业技术的农民,只要我们把校区扩展到农村,扩展到田间地头,何愁没有生源?

三、农类专业走出办学低谷的措施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和发展的重要性之所在后,到底该采取哪些措施才能让农类专业走出困境呢。

(一)打破行业条块分割,实行农科教统筹

打破行业条块分割,实行农科教统筹。比如再就业培训,组织部、劳动局、人事局、文化局、教育局、农业局、畜牧局等各自为政,有的培训交叉重复,既浪费人力,又浪费财力,如果能整合职教资源,打造具备产业对接、人才培养、科研服务、校企合作等功能的职业教育平台,成立职教中心,形成“大职教”格局,由政府统一来抓,让职校去实施,相互借“势”,职校就能办活、办出特色。

(二)借精准扶贫之风、“三农”之风,把校区扩展到农村的田间地头

这一做法的关键是要得到政府的支持,统筹培训资金。在对贫困农户的调查中,笔者发现,有的农民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政府拨发的扶贫资金他们不是用来生产,而是首先拿去应酬,结果政府年年扶,农民依然年年贫困,如果换另一种方法通过技术扶贫,让他们通过科学技术实现增产增收,这就能够达到彻底扶贫的目的。在这一点上河池某县中等职校做得好,他们受到县扶贫办的大力支持,率先在 1998 年开始开设技术扶贫班,让各乡镇推选需要扶贫的贫困农户到培训班就读,学习科学种养、生态农业等知识,培训结束后政府又给他们小额信贷作为启动资金,搞家庭种养增加收入,现在许多农户已成为当地致富的带头人,形成“星火燎原”的良性循环之势。这样看来,我们把中职招生培训的对象由初中毕业生扩大到各种年龄结构,需要提高现代农业技术的农户上,把校区扩展到当地农村的田间地头,中职何愁没有生源?何愁办不出特色?

(三)根据市场需求加强教师的专业更新和开设专业

从中职农类专业的基本情况看,目前农类专业内容陈旧、落后、知识贫乏,针对这一问题,中职学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的制度;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同时中职学校还要建立市场信息预测领导小组,研究中央的农业政策,研究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及时更新农类专业的培训内容和教学计划,使学员能学到跟得上市场需求的先进技术和致富绝招,学员得到实惠,就不愁没有学生登门求教。

(四)构建“培训、生产、供应、销售”一条龙服务,刺激学员学农爱农立志兴农

当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来自于需求的约束使实物产量偏好风光不再。卖粮难、卖果难、卖猪难,增产不增收构成对农业的新困扰。缺乏经营知识的农民既要面对国内市场的疯狂竞争,又要面对国际市场的激烈角逐,显然他们处于劣势。即使有技术种得出养得出,也落得个“丰收成灾”的后果。反反复复的失利,使得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消失殆尽,他们宁愿外出务工,也不愿在农村发展种养业。留守的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他们的思想意识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在农业生产经营上更是粗放,造成恶性循环。针对这些问题,今后当地政府和中职学校不但要肩负起技术培训、生产指导的责任,还要引导他们寻找市场、销售产品,排除他们思想上的顾虑,使“培训、生产、供应、销售”成为良性循环的产业链。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尝到甜头后,他们生产的积极性、学习技术的积极性都会大大提高,这样就能“务民于农桑”,达到通过技术谋发展的目的。

(五)“宽进严出”,让学生真正学到技术

这与十关于职业教育要改革招生和教学模式、扩大农村职业教育培训覆盖面一致,当前中职学校发展良莠不齐,以招生行骗、学校疏于管理、学生学不到技术、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现象时有发生。中职学校要得到社会的信任,必需端正办学思路、树立面向农村、服务农村的思想,在招生上从宽,学生行为规范和技术考核上从严的方法。也就是说招生的对象不受年龄和文化程度的限制,只要乐于到中职学校学技术的都成为招生的对象。学生招进学校后,一定要抓好常规管理,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教他们学会做人,在专业上要开足课程,教学内容上要少讲理论,多讲实用技术,多讲致富绝招。教学方法上要做到“怎么做就怎么讲,怎么讲就怎么做”,同时要办好学校实习基地和学生的家庭实践基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努力培养出会做人、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术过硬、动手能力强的毕业生,力求帮助每一位毕业生都能找到致富的门路。

(六)把中职送生任务当做初中学校的一项评估内容

目前我们提倡素质教育,但评价的标准尚未完善,升学率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学校教学质量以及学校生命力的标准,为了让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他们盲目追求升学率,灌输的是升学思想,学生无形中有不能读高中上大学是低人一等的意识,因而即使升不上普高,宁愿去打工,也不愿读中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上级主管部门要从大局出发,把中职送生任务当作初中学校的一项评估内容,完不成任务,可以一票否决其教学质量,让初中学校从大局出发,从提高全民素质出发,端正办学思路,支持中职学校办学。桂东某县 2005年以来一直坚持这一做法,使职校办学迎来了春天,如今已发展成为区内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

总之,如果我们既端正了办学思路,又能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通过上述多方面的努力,我们农村中职学校农类专业就能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活力。

农业地质学范文第2篇

教学内容与分析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体现自然环境对农业地域形成的影响;商品谷物农业则体现了社会环境对农业地域形成的影响。本节内容包括两部分内容,一个是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一个是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教材文字内容不多,配备了大量的地图和景观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组织学生查阅地图,挖掘地理信息,培养分析能力。分析农业区位因素时,必须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去分析,找出优势区位因素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分析气候、地形、劳动力对水稻分布的影响。通过读图分析,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2.通过学习商品谷物农业,学会分析主要区位因素之间的关系,学会绘制简单图表表达地理事物。

3.理解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差异及它们的区位因素的差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的分析,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2.分析亚洲水稻生产商品率低的原因,找出这些区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1.理解两类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

2.提高利用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归纳。

教学过程[学生看图导入]水稻种植和水稻杂交之父

一、季风水田农业

1、读【季风水田农业图】

说出季风水田农业主要作物?(水稻)

2、读【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图】

说出季风水田农业分布?(东亚、东南亚和南亚)

3、读【亚洲气候类型图和气温降水图】

学生讨论回答: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区主要的气候类型有那些?其主要特点是什么?这与季风水田农业形成有什么关系?(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4、读【亚洲地形图】

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亚洲什么地形类型?为什么?

(平原,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便于水田管理)

5、读【亚洲人口分布图】

水稻种植业与人口分布的关系?(人口稠密的地方,水稻的种植过程环节多,劳动复杂,属于劳动密集型农业,需大量劳动力。)

学生在讨论下分析归纳:亚洲形成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优势条件:地形、气候、劳动力,除此之外,还可能受什么因素影响?

(水源、土壤、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种植经验)

出示几幅水稻生产过程的图片,结合这几幅景观图,阅读课本P48归纳出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并分析这些特点产生的主要原因,你能提出那些解决的措施?

二、商品谷物农业

请同学们阅读第49页第一段,结合幻灯片思考以下问题:

1、商品谷物农业概念

(商品谷物农业就是指面向市场,主要种植主麦、玉米的农业地域类型。)

2、【读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图】最大的分布区都是地广人稀说明了什么?

(商品谷物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国家有: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

4案例:美国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区位条件[学生快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提问]请同学们分析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为什么分布在中央大平原,试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其发展优势。

[学生讨论回答]中部平原有以下优势:①优越的自然条件-耕地面积大、土壤深厚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和。②便利的交通-五大湖与密西西比河、人工运河的航运、发达的铁路、公路运输网。③地广人稀,提供大规模生产经营。④高度发达的工业-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现代化的农业机械、电力、化肥、农药等。⑤先进的科技-有庞大的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系统,并形成了农业一体化。

主要分布地区

考点

农业的区位因素分析

作业设计1、下列关于季风水田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季风水田普遍分布在亚洲B、作物以小麦、玉米、水稻为主

C、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D、亚洲季风水田农业所产小麦占世界小麦总产量的绝大部分

2、季风水田农业需要改进的主要问题是( )

A.传统经验,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高B.现代化生产技术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不高

C.人均耕地少,水热条件利用不充分D.企业化种植规模大,农业生产商品率高

3、水稻种植可缓解某些地区人口对土地的压力的根本原因是( )

A.水稻地区适应性强B.水稻种植技术简单

C.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高D.水稻种植很适合于小农经营

板书设计一、季风水田农业

1、主要作物:

2、季风水田农业分布:

3、季风水田农业的有利条件:

4、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

二、商品谷物农业

1、作物:

2、特点:

农业地质学范文第3篇

高等学校是培育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和开创现代生产技术的基地,在支持农业发展方面优势凸出。尤其是那些具有相关行业背景的高等学校,农业对其依赖更为明显。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挖掘高等学校服务现代农业的潜在优势,重构“产学研”结合的新体制,扫去制度屏障成为时代课题。本文拟就“产学研”结合的思想路径所做的思考,但愿能对探索“产学研”结合模式有所裨益,对高等学校助推现代农业发展有所启发。

 

一、以整体发展为统领,夯实“产学研”结合的思想基础

 

发展是第一要务,而整体发展则是发展的基本要求,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与行业企业的“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上,整体性发展始终是统领一切思想行为的旗子。有了这面旗子,“产学研”结合便有了合理性,有了前进的目标和为此目标而奋斗的不懈动力。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的时代条件下,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公司企业必须积极迎和市场需要,快速更新观念,以责任意识和发展意识,重整组织模式和工作关系,革新激励模式和评价标准,以项目为纽带,按贡献计酬劳,推进社会整体发展。

 

高等学校是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安宁摇篮。除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人才培养工作外还,还应在探索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功能与外部社会的合作模式与合作途径,打造出一套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公司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的新模式,探索出一条不同以往的、又很适合今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以政策引导为方向,兼顾“产学研”结合的社会需求

 

政府政策是政府以引导社会发展方向,站在长远与当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的立场上制定出来的,具有宏观规划作用。因此它所设立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不论是整体性的还是局部性的,其间的关系都是非常紧密的。“产学研”结合模式,是在当今这种日益凸显出来的大科学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以争取最大工作合力的新型的生产关系模式。实现这种生产关系模式,将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出现质的飞跃。只有在政府政策的宏观引导下,“产学研”结合才能把各种社会机构的分力最大程度地合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才能避免社会出现各种发展能量相互抵消的负面效应。一是要有通盘考虑和长远设计。各参与单位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在认真领会政府政策的基础上,正确分析自身的发展状况和利益需求,设计出符合自身需要的具体的“产学研”结合模式,最大可能提升生产力水平。二是高等学校在这方面要有战略性考量,不断增强自己的政策敏感性和实践鉴别力,强化发展观念,树立战略意识,为最终建立起学校与企业的“产学研”结合认真做好准备工作并积极投身到社会产业模式调整的洪流中去。

 

三、以项目合作为纽带,重构“产学研”结合的有效模式

 

改革开放前,我们的产、学、研一度也是结合在一起的。但结合的力度和发展水平不高,通过革新制度、重整责权、凸现效率、提升速度,为之后的以项目为纽带的“产学研”结合的有效模式提供了有效的经验。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量上出现了质的飞跃,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量的要求,在质的方面,高等学校与外部社会的结合之路日益凸显。以项目来结合,项目是价值体系、创造体系和利益体系。项目执行时,项目参与主体首先以合同方式规定各自的责权利。这样一来,参与主体在市场规范的约束下各自发挥竞争优势,大家各显其长,各尽其能,责任互束,各取其利。

 

四、以转化现实生产力为动力,激发“产学研”结合的创新能量

 

高等学校里的教师被固定在某个院系或者学科专业,在行政管束和学术层压的双层制约下,开展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这样一来,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受到了很大限制。在激发教师的潜、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与当前的经济一体化的大潮和大科学时代相比突显弱性。要调整和改善这种关系,就要打破旧的格局,重塑新的格局。在保证学校稳定发展的前提下,只能采取渐变方式,探索在“产学研”结合模式下的高校教师的生产力转化。一方面,“产学研”结合模式是由政府倡导的正在积极试行的一种模式。该模式处在发育期,尚未成熟,需要大力扶持和支持。另一方面,“产学研”结合模式又是大家都愿意实行的。因为这种模式是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给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行业企业探索利益重分配机制留下了时间和空间。所以,高等学校要抓住这个历史机遇期,积极探索,大胆偿试,普写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新篇章。

 

当然,高等学校在探索在“产学研”结合模式下的高校教师的利益关系时,千万不要忘记自己的本质要求。高等学校不是企业,其价值取向不是掘取利润。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其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这样一来,高等学校在与行业企业、科研机构合作时,一定要站牢自己的利益阵地,谨守教育忠诚,维护教育利益。在利益分配中把握一个总原则:人才培养第一,科学研究第二;凡是有利于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事,就做,否则,就不做。

 

五、以法律规范为准绳,保证“产学研”结合的良好秩序

 

任何社会主体都要在法律的约束下活动,任何社会事件都要在规范的指引下发展,“产学研”结合也不例外。“产学研”结合是个复杂体系,这里面存在着利益主体和纷繁的事件过程,值得约束和指引的元素很多,同时,它又是一个创造体系,更多地需要体制的柔性和规范的活性,否则,“产学研”结合就走向了 “吃大锅饭”的尴尬境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随着“产学研”结合模式的日益成熟,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领域的法律规范的建设工作,尽早动手,让法律规范建设与“产学研”结合共同成长。

 

因此需要制订适合“产学研”结合的法律规范。对于高等学校,在探索践行“产学研”结合模式时,也要在法律规范的形成方面积累经验。尤其是针对那些牵涉到学校本质发展要求的关键环节和主要方面,高等学校更是要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因为不做不知道,只有做了,才能知道其中的复杂性。比如这里头的交叉学科的管理问题、产学研的对接方式问题、多元利益格局中的利益分配问题,都是十分难解的问题。都需要法律规范的指引,同时,又都需要给以足够的柔性照顾。对于法律界要积极关注这些交叉领域,紧跟时代需要,在实践基础上,加强理论研究,编写相关法律条文。政府部门要强化这个领域的管理工作,多调查研究,出台相关制度规范。只有政府真正重视起来,并且组织相关力量认真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一套刚柔相济的法律规范才能出现。唯此时,我们的“产学研”结合模式才能在健康发展中生动活泼。

农业地质学范文第4篇

患者,女,72岁,因“头晕4小时”到某院就诊,就诊时血钾3.39mmol/L,血钠132.16mmol/L。入院诊断为头晕原因待查、脑梗死(?)、低钾血症、低钠血症。给予吸氧、活血化瘀、营养脑细胞、对症、支持治疗,入院第二天12:00,用10%氯化钾20ml加10氯化钠30ml,经左手背浅静脉穿刺,微量泵(针筒微量注射式输液泵)泵入,速度4ml/小时,以补充钾、钠。自泵钾开始至16:40,患者无异常反应,17:40护士发现患者穿刺部位皮肤发红,患者未述疼痛等不适,17:50患者穿刺部位红肿、瘀青,考虑液体渗漏,立即拔出穿刺针,局部按压至不出血为止。第三天9:00,请外科医师会诊,左手背可见6cm×6cm血泡,皮肤表面稍发紫,无破溃,周围稍肿胀,给予50%硫酸镁湿敷患处,局部包扎每天2~3次。25天后由于左手背皮肤软组织坏死给予清创、削痂以清除坏死组织,促进肉芽生长,便于伤口愈合,并隔日换药1次,15天后不见好转转到外科住院治疗,行“削痂术+取皮植皮术,左前臂带桡动脉、桡神经皮瓣转移术”,手术顺利。术后皮瓣存活好,创口愈合良好,10天后拆线,继续换药治疗。又10天后皮瓣及植皮存活好,手术切口愈合好,留观几天后出院。出院后患方向法院对某医疗机构提讼,经医学会鉴定患者现状为左前臂带桡动脉、神经营养皮瓣转移术+取皮植皮术术后,皮瓣面积约9cm×4cm,皮瓣全部成活。分析医疗机构在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存在以下违反诊疗护理规范的事实:①泵钾途径不当。②泵钾过程中发生静脉渗漏后早期缺乏有效的处理措施。认为本病例属于四级医疗事故,医方承担主要责任。最后,医疗机构败诉、理赔。

讨 论

本病例医疗机构败诉的原因,医学会鉴定的结果已有定论:①泵钾途径不当;②泵钾过程中发生静脉渗漏后早期缺乏有效的处理措施。”这里侧重分析第①条泵钾途径。在《氯化钾注射液药品说明书》中的用法用量为静滴(忌直接静脉注射);适用于严重低钾血症或不能口服者。一般用法为10%氯化钾注射液10~15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滴注。不良反应为静滴浓度较高,速度较快或静脉较细时,易刺激静脉引起疼痛。这里说的是静滴,并没有经静脉微量泵补钾的任何内容。静滴补钾的浓度,教科书、药品说明书中,不超过0.03%。经典教科书《内科学》中说明对需要限制补液量及(或)不能口服补钾的严重低钾患者,可采用精确的静脉微量输注泵以较高浓度的含钾液体行深静脉穿刺或插管微量匀速输注[1]。这里说的是经深静脉穿刺微量泵泵入较高浓度的含钾液体,并不是经外周浅静脉泵入高浓度氯化钾。经外周浅静脉泵入高浓度氯化钾的法律依据及医学依据,并不多见或几乎没有。10%氯化钾、10%氯化钠都是高浓度电解质制剂,属于高危药品,临床应用时要掌握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相关基础知识,学习运用循证医学知识,参照药品说明书、药典、经典教材,合理用药;避免盲从或主观随意性。

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本病例从医生开写经外周浅静脉泵钾医嘱就是不恰当的,最终导致了患者穿刺局部皮肤坏死,植皮治疗,给患者带来身心痛苦,医院遭受经济损失。泵入氯化钾必须应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又称深静脉穿刺置管术),以避免进入困难、疼痛、静脉痉挛、血栓形成。如果要用周围静脉,必须是经外周静脉(如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以防经过周围静脉的高浓度氯化钾药液引起静脉炎、外渗到皮下造成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坏死。如果没有或不用中心静脉导管,不可经外周浅静脉泵钾,这一点应引起重视。

农业地质学范文第5篇

__市高级职业学校创办于1997年,分为学校本部和城区大专部两个校区。占地300亩,固定资产3580万元,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条件优越,实训设施先进。296名教职工中,中学高级教师52人,中学一级教师133人;现有教学楼1.4万平方米,实验楼1栋,各类实验室、专业教室、实习车间30多个,总面积约9000平方米,实验实习设施总价值980多万元,数控专业被山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确定为省级职业技能鉴定站。学校开设了机电、数控、汽修、微机、化工、服装、建筑、食品加工等与本地经济发展比较密切的专业,在校生4000多名,有远程教育、函授等成人教育学生近1000名,是一所以学历教育为主,成人教育和其他职业培训、职业鉴定为辅的综合性职业学校,荣获“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和“山东省职业教育百所骨干示范性学校”等称号,是__市职工再就业及农民工培训中心基地。

二、项目提出的背景:

近几年来,__市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出现了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的骨干企业,初步形成了以食品、机械、化工、服装为支柱的产业结构。这些行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非常旺盛,随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各类技能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制约企业快速发展的瓶颈。__市总人口89.07万,是人口大市,农村闲散劳动力较多,但他们普遍文化素质较低,而且不掌握必要的生产技能,无法适应企业生产的需求。为了认真贯彻“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为__市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服务,__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依托__高职现有的教育资源,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为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农民工转移提供优质的培训服务。

20__年4月,__市委在__高职召开了书记现场办公会,提出了“加快高职发展步伐,把__高职建设成为胶东一流的综合性培训基地”的目标,要求高职的发展要紧密围绕__市经济发展大局,增强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尤其指出:在高职的发展规划中,不仅要立足于培养合格的毕业生,还要努力提高社会培训的规模和质量,为__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和技术支持。

三、项目实施规划:

为贯彻市委的指示精神,促进高职的进一步发展,学校经过认真研究,确定了建设__市高级职业学校农民工培训基地项目,计划投资3000万元,新征土地50亩,新建187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购置1000万元的教学和实训设施。项目计划分两年完成,20__年主要完成土地的征用及各项基础建设的准备工作,20__年投资1661万元,新建6000平方米的教学楼1栋,2500平方米的实训车间,购置价值655万元的教学实训设施和385万元的配套设施,20__年投资1050万元,新建4600平方米的公寓楼1栋,3000平方米的图书科技楼1栋,2600平方米的餐厅1座,并配置368万元的教学实训设施。项目建成后,每年将新增社会培训能力10000人次。

四、项目进展情况:

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项目于20__年8月经__市发展和改革局以莱发改审[20__]81号文批准立项。项目批准立项后,学校成立了由校长负责,分管校长、教务主任、总务主任组成项目领导机构,负责项目的规划设计及资金的使用,并积极行动起来,进行各项筹备和建设工作。到20__年底, 51亩基地建设用地的审批和征地手续已经完成,295.6万元的资金全部付清,新征土地的道路硬化及各项基础设施全部到位。

20__年,按照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对项目建设计划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将公寓楼、图书科技楼建设提前,将教学楼项目推后到明年进行。目前,投资400万元建设的4700平方米的公寓楼已投入使用,3700平方米的图书科技楼建设项目已经通过各项审批手续和招标,于20__年4月破土动工,现已完成主体工程,预计10月正式投入使用;实训车间建设项目的各项手续正在办理过程中,计划9月份动工建设,年底完成土建工程,并配置好相应的教学和实训设施。根据已完成的建设项目,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计划在20__年10月招收首批学员到校学习。目前项目建设资金,市财政配套了500万元,省级服务 业引导资金100万元,学校自筹480万元,累计已完成投资108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