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经济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保障措施
制度健全,建立了《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认真学习《新疆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法》、《新疆大学各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职责》、《新疆大学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制定了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年工作计划和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0年工作计划,为工作落实提供了保障。
(二)机构设置
成立经济学院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院健康教育工作。
设立经济学院心理辅导室,制定了《经济学院大学生心理辅导室职责》,但因条件有限,设备不齐。
配备心理辅导老师,接受了新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培训,迪老师参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各班级培养一名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员,成立了经济学院各班心理健康教育小组(三级)。
(三)培训工作4分
对辅导员、学生会干部、班委、团支部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员进行了心理健康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及日期:
1、**专题讲座《大学生应如何进行人际交往》;
2、**专题讲座《怎样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
3、**10专题讲座《调整心态,学会适应》;
4、**专题讲座《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
5、**专题讲座《勇敢面对,愉快度过我们的青春期》;
6、**专题讲座《如何看待大学生心理健康》。
(四)日常工作4分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有总结
制定了《经济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经济学院**-**学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并撰写了经济学院**-**学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能够配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完成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其主要工作任务和内容有:
1、关于做好**级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2、**-**学年第一学期新生心理健康普查信息;
3、关于做好**级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4、做好**级新生upi普查协调会;
因此,本文提出“一二三”模式,即一理念――心理自助理念,二培训――培训学生骨干、培训辅导员班主任,三结合――结合贫困生资助体系、个体咨询与团体咨询相结合、班主任与辅导员相结合,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模式,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咨询体系。
一、“一理念”
定位于心理自助理念,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自助模式,完善现有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心理自助的实质是通过主体在自我意识的支配下,主动寻求自我帮助、自我发展的方法,有效促进自身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保持身心的和谐状态,促进自身发展(李笑燃、钟建军、陈中永,2008)。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表明,当个体发生心理问题时,均表现为“先求诸己,后求诸人”的倾向,大部分人在觉知到自身心理困扰时,一般都先依靠自我力量采取策略,做解决问题的尝试,实施心理自助,只有当个体认为需要外部力量支持的时候,才会考虑寻求他助的方式,即个体在寻求他助式的心理健康维护方式之前,更多地会先选择自助式的维护方式。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心理自助意识尤为必要,以此发挥大学生在心理发展与成长中的主体作用。
基于心理自助理念,构架大学生心理自助系统,该系统可以包括以下5个子系统:自我意识系统、心理健康信念系统、心理自助方法系统、社会支持系统、学校及心理老师支持的网络资源系统。构建该系统的措施可以有以下几个途径:(1)优化学校心理课程体系,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2)运用各种团体咨询和个体咨询的技术手段,把心理学理论和生动的实践体验、操作、探讨结合起来,帮助大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领悟和成长,认识自我、管理情绪、体验情感、应对压力与挫折、掌握沟通技巧、处理交友和恋爱问题、预防心理疾病和心理危机;(3)召开相关的专题讲座,如大学生适应心理讲座、恋爱讲座、就业心理讲座、人际交往心理讲座等。从而帮助大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心理自助系统,提高心理自助能力,让更多的大学生学会做自己的心理咨询师,使他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会首先依靠自己的力量,及时有效地运用专业的心理自助方法,让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断得到改善。
二、“二”培训
培训心理委员,进行朋辈心理咨询。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将辐射班级中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形成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监控体系,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加贴近每一个大学生。据调查显示,同学们认为班里的心理委员是自己的同学,是同龄人,与教师相比,没有距离感,能够了解彼此的想法,因此会更愿意找心理委员倾诉问题。同时,心理委员是班委会的一员,为教师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桥梁的作用,提供身边出现心理异常的同学的信息,为及时发现与预防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加强与完善心理委员的培训。对心理委员的培训可采取定期定专题培训,一学期举行三次及以上的次数的培训,其专题可以包括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解决心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与途径。通过系列的培训,明确心理委员工作的职责,以便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培训工作在第一线的辅导员和班主任。辅导员与班主任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中的重要力量,他们长期与大学生打交道,工作内容涉及大学生学习、工作与生活,因此,相对其他专任教师来说,他们更接近大学生,为深入了解与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提供有力条件。然而,高校辅导员与班主任多数是由刚毕业生的青年教师担任,也并非为心理学专业背景。因此,对辅导员和班主任展开心理培训,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掌握心理咨询方法与基本的心理问题诊断知识,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以便及时发现学生情况并进行反馈。通过发挥辅导员和班主任这一重要队伍的作用,配合专职心理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三结合”
(一)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相结合
当前,高校普遍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紧缺的状况,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面临强大的工作压力,为更好地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一支高素质、稳定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显得尤为必要。通过专、兼、聘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高校资源,将班主任、辅导员等纳入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业互补,专兼职结合,相对稳定的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队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体,主要负责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规划与实施方案的设计,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库,开设并教授心理教育课程,开展心理辅导培训和心理咨询、治疗工作,承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动态分析和理论研究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中的兼职工作人员,主要承担学生心理动态的掌握,兼任日常心理咨询工作,开展大学生心理讲座与心理辅导。通过专、兼和聘的方式,有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形成专兼职心理咨询队伍,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结合贫困生资助体系,发挥其在心理健康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近年来,我国尤为重视贫困生大学生的资助,逐步形成了以“奖、贷、勤、补、免”为主体的资助体系。然而,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依然存在困境(段俊磊、肖迪、唐润葆,2011)。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存在问题有,一是过于物质资助,而淡化精神资助;二是资助形式以经济救济为主,助困机制单一,在贫困生中容易滋长依赖心理和惰性思维,这极大影响资助工作的实施效果。因此,高校要进一步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结合贫困生资助系统,完善其育人功能,显得尤为重要。贫困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要彰显贫困资助体系的育人功能,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采取多项教育举措,通过感恩教育、挫折教育、团体游戏等形式,克服依赖心理和惰性思维,培养贫困生自尊自强自立的意识,掌握应对挫折的能力,增强回报社会的责任意识;第二,加强受助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正确引导学生消费,真正把资助款用在实处;第三,发挥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主体作用,及时掌握学生心理问题,主动关怀学生,将学生心理问题消灭在萌芽中,另外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心理卫生知识讲座,帮助贫困生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知识,了解自身心理特点,能自我疏导不良情绪。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高职院校没有给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足够的重视。一些高职院校过于重视对学生的技能培养和专业学习,对于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在认识和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偏差,没有从根本上去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工作的开展力度不够。有的甚至认为,只要成立学生心理辅导咨询机构就能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了。这些都导致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实程度和实效性不足。其次,课程设置不科学,理论与实际脱离。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比较单一,缺少专业的教材,课时少,教育普及范围小,大多只对对刚入学新生进行教育,内容上偏重于理论讲解,没有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再次,教师专业化水平不够,师资力量达不到标准。尽管有很多高职院校也配备了心理教育专业人员来进行辅导,但是多为心理教育专业的教师,师资力量明显不够。从事心理教育的全职和专职人员较少,多数为兼任或兼职。学校方面对于兼职人员也缺乏进修教育的力度,造成兼职者本身具备的能力就不够强,在面对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和困惑时,不能做到有效解答和正确辅导,专业水平低下,造成辅导效果也较差。最后,教育教学方式相对落后。教师在教学中照没有从实践出发,创新教学模式,导致在教学实践中,不能有效解决高职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课堂上多强调心理学理论知识学习,没有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去进行教育,使得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健康教育效果与水平也差强人意。
二、基于素质教育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转变思想意识,提高重视程度
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提高人格修养、实现顺利成才和终身发展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要充分认知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转变思想意识,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逐步提上工作日程,积极展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还要采取有效策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认真指导大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问题。这不仅是学生成才教育的根本保证,也是高职院校的基本责任。
(二)充分利用电子网络平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有了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良好外部条件。目前,许多高职院校仍然沿用传统说教式的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影响了学生心理健康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要汲取传统教学模式的精华,将其与网络技术进行结合,比如,高职院校可以让学生在网络平台上进行选课,利用网络平台收发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习作业,制定电子学习计划。教师可以在公共网络平台上上传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视频,与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资源的分享,提高教学成效。
(三)开设网络心理咨询平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
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高职院校可以开设网络心理咨询平台,使学生可以以匿名的形式,向教师或者心理咨询师寻找帮助。心理健康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有效、快速地帮助学生快速解除不良情绪。网络心理咨询服务有利于打破距离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与效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聊天室、在线心理健康服务、电子邮件或者QQ的形式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现代化程度。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成立一支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高、专职专业的教师队伍,是提高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对全职和兼职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组织教师和辅导员积极学习,取得全国心理咨询专业的资格证书,鼓励他们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并积极为教师的培训学习创造条件。让教师与学生在实践互动的情形下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动态,鼓励教师学习最新的学术文献,通过不断创新和思维转变,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做好心理健康教育。
(五)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学校要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并掌握心理学知识和技能。通过开展班会专题、电影赏析、拓展训练、情景剧表演和讲座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并让学生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整体素质水平。学校还可以经常组织先进人物巡演讲座和社团活动,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互动性。让学生在学校内德智双修,形成独立自强的良好人格。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体系,需要学校、社会、教师等各层面不懈努力。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在教育实践中,必须要通过教学模式改革,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效果。高职院校教育的持续发展,离不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序、高效进行,只有加强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才能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优秀人才,从而也增强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能力与自我发展能力。
作者:刘凡香 单位: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菊梅.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调查与思考[J].价值工程,2014,13:223-224.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高校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高校的教学水平也不断提高,但是,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高校应该改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发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校在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无法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效果。因此,高校教师应该找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进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效果,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较为单一
由于高校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缺乏系统性,并且高校教师在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中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忽视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缺乏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管理,不能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生的心理疾病无法得到及时的治疗,长此以往,学生的心理状况会存在更大问题,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产生了严重的消极作用。由此可见,高校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心理健康教学水平。
2.缺乏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虽然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是缺乏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因此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正是因为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大多数都是非专业性人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没有充分掌握,没有经过专业化训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是表面形式,从而无法实现教学效果。有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用的方法不够合理,反而会产生负面影响,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所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教师队伍应该实现专业化。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较为简单
这主要体现在用心理健康教育替代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较为淡薄;还体现在用思想政治教育替代心理健康教育,只是简单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导致学生的心理疾病无法及时得到疏导,从而使学生的心理疾病加重,无法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由此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较为简单,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够重视,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非常不利的作用。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高校应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学质量,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系统化
高校应该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实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系统化,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学效率。高校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系统的规划,保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时,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此同时,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2.合理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高校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该合理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谈心、咨询、小组讨论、邀请心理专家讲座以及利用网络平台等教学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承受挫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此可见,高校教师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3.重视培养专业化教师队伍
高校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学质量,应该培养一批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从而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这样,教师对心理学和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非常了解,能够根据学生的心理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克服挫折的能力,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分析和研究,从中深刻地认识到高校通过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心理健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加强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袁贵仁.提高认识 狠抓落实 大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N].中国教育报,2004(09).
[2]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件选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05).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2)01-0000-01
摘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发展问题,也决定了国家将来的兴衰。探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是是全面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确保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本文尝试从心理预防、心理咨询、建立和完善危机预警和干预机制三个层面讨论如何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心理预防危机预警干预机制
大学生作为祖国的下一代,是每个国家的希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发展问题,也决定了国家将来的兴衰。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纲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战略部署基本成型,说明了党和国家对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因此,探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是是全面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确保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也是解决当代大学生实际问题的需要。本文从心理预防、心理咨询、建立和完善危机预警和干预机制三个层面讨论如何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一、 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心理预防
(一)充分调动师生的主动性,建立健全心理预防体系
1. 建立、健全学校、院(系)、学生班级三级心理预防工作网络
参照互联网的网状结构,建立并逐步健全以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为平台,由学校的心理健康专职教师及专、兼职心理咨询师、院(系)辅导员和学生班级心理委员组成的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由心理健康教师负责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为在校大学生讲授相关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使大学生们具备认识自我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学校专职心理咨询师一方面为院(系)辅导员和学生班级心理委员开设相应的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课程,帮助他们提高管理和解决学生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及时与辅导员进行磋商,就某一学生的问题进行沟通探讨,增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法是他们具备初级的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知识,更有利于提高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意识,既可以减少因教育和管理不当产生的问题,也可以以此为依据来了解本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有心理问题的同学,给予初步的心理支持,并及时反馈给院(系)辅导员对其持续跟踪。
通过建立、健全学校、院(系)、学生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积极、有效地开展心理预防工作,筑起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道屏障。
2. 充分发挥主动性,抓住大一入学教育关键期,完善大学生入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为了考取理想的大学,大学生在中学期间的绝大部分精力和时间都用在了繁忙、紧张的学业中,而忽略学生其它方面的发展。另外,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有限性也造成了大学新生对自身的心理特点不了解,对于自身所出现的心理问题也不能很好地应对。加上进入大学后,目标的暂时缺失、大学生活的丰富、评价体系的多样性等因素使得很多大学生一时很难适应,有的也会因此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影响整个大学生活。
如果能抓好大一新生入学教育的关键期,完善入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帮助大一新生顺利度过适应期,为大学生建立起心理健康的第一道屏障,为以后的大学生活奠定健康的基础。完善的入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包括:以讲座或班会的形式向大一新生介绍简单的心理健康常识、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心理咨询的有关知识、学校可利用的心理健康资源等;以班级团体辅导的形式让陌生的同学尽快熟悉起来,帮助新生更快地融入到班集体中,消除新生的孤独感;邀请高年级的学生就大学四年的学习和生活与新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帮助新生尽早地了解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尽快树立新的目标;以游校园的形式带新生游览校园,熟悉周围的环境,让新生尽快熟悉陌生的环境等。
3. 引导、支持学生心理社团开展自我学习和心理健康宣传工作,建立心理健康宣传辅助系统
社团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相聚而成的互益组织,是各种群众性组织的总称。高校大学生社团是由大学生依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兴趣、共同的理想、自愿组成的、履行社团组织审批登记手续成立的一种群众性组织。目前,社团已成为大学生校园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社团文化也是校园文化中最活跃的部分之一。大学生心理社团是一群对心理健康知识感兴趣、希望学习相关知识,希望自我成长并能帮助身边同学的学生们自发组织的学生群众性组织。因此,充分发挥大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展心理健康的自我学习和宣传是可行而有效的。
对心理社团所开展的活动,诸如心理电影赏析、心理健康茶话会、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学生心理剧及朋辈咨询等,高校心理健康教师或心理咨询师在专业上对其进行指导和支持,从而提高学生社团活动的有效性及专业性,让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同时,心理社团也是大学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的主力军,他们可以采用多种灵活的形式协助学院进行各项心理健康工作的宣传,传播心理健康知识,扩大宣传面,营造全校师生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
(二)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开展心理预防工作
1. 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完善教学内容
课程的优点在于受众面广,即能在一定时间内最大范围地传播基础的知识。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在校大学生数量也随之有了大幅度地增加,而学校辅导员和专职心理咨询师的数量是有限的,很难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而心理健康课程恰恰能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心理健康课程主要针对的是大多数正常的学生,旨在提高个体的心理品质,目的就在于通过课堂讲授大学生最为关注和需要的积极适应、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认识自我、学会学习、积极应对挫折、树立正确的婚恋观、职业生涯规划及生命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较系统地学习、掌握相关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和理论,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并学会自我调节的方法,从而维护和促进自身心理健康,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2. 举办丰富多彩的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课外活动
第一,举办每年一度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活动。每次宣传周可以围绕某个心理健康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教育活动,例如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大型现场心理咨询和心理测试、心理专家答疑、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剧、心理电影赏析、心理学图片展和以班为单位的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等。这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学校的有利资源,挖掘学生自身的潜力,创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氛围,培养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一步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正确认识心理咨询。
第二,开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和论坛。针对不同年级开展专题讲座,如为大一新生开展学会适应大学生活、学会人际交往主题讲座;为大二、大三学生开展学习和考试心理、爱情观的讲座;为大四学生举办就业心理调试、缓解压力等专题讲座。通过讲座,使学生掌握相关心理健康常识,以科学、正确的方式应对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
3. 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心理预防工作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己成为一个重要的交流平台。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网站,以文章、图片、视频、问答、留言等方式在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也为同学们建立一个互动的平台。还可以利用QQ,建立QQ群,实现心理健康知识的共享,也使心理健康教师与班级心理委员之间、心理委员与本班学生之间及班级心理委员之间的交流更方便、及时。
二、个体心理咨询与团体心理咨询相结合
心理咨询工作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心理健康讲座和心理健康课程而言,它更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对解决个体的心理困扰和问题有独特的效果,能达到心理健康讲座和心理健康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通过心理咨询,不仅能直接解决困扰来访学生的心理困扰和问题,而且能间接地促使学生在认知、情感、行为上做出改变,从而提高其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一)坚持开展个体心理咨询
个体心理咨询可以通过两种形式来开展:预约咨询和基于新生心理普查结果的个体咨询。
预约心理咨询是有需要的学生主动来心理咨询中心进行预约的咨询方式。
基于新生心理普查结果的个体咨询则是根据新生心理普查结果筛选出一类和二类学生,先由经过培训的辅导员老师在高度保密的情况下,主动找学生进行约谈,如发现有需要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学生,则建议该生到心理咨询中心。
(二)积极开展团体心理咨询
团体心理咨询是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形式。团体心理咨询是在团体情景下,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知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
大学生所遇到的心理问题多为发展性问题,而且他们大都住校,过的是集体生活,所以在大学生中开展发展性团体心理咨询尤其适合。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可以开展认识自我、人际关系、时间管理、两性成长、职业生涯规划等团体心理咨询。
(三)开通校园心理热线和开展朋辈咨询活动
由于咨询需要提前预约、安排,因此不能立即解决大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而校园心理热线的特点则是能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第一时间给予帮助。朋辈咨询的优势在于,朋辈咨询员们也都为在校大学生,他们和求助学生有类似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因此,他们对求助学生的问题更能理解和接纳,同时,由于朋辈咨询员是经过专业训练和督导的,这就保障了他们咨询的有效性。因此,开通校园心理热线和开展朋辈咨询是高校心理咨询的有力补充,可以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更深一步走入学生的生活。
三、 建立、完善危机预警和干预机制
高校成立“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院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由分管学务工作的院领导任组长,学务处处长、教务处处长、院办公室主任及保卫科科长为成员,下设办公室。
建立班级、系(部)、学院三级预警机制,遇到异常和紧急情况及时向上一级报告。班级为一级预警,由辅导员(班主任)及学生骨干组成,负责广泛深入地了解同学、帮助同学。发现有危机可能的同学要立即上报给系(部)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领导小组;院(系)为二级预警,各院(系)领导、全体教师、宿管员、尤其是辅导员(班主任)要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成为学生心理支持力量。当发现有危机可能的学生时,院(系)负责人应立即采取措施,立即干预,并迅速上报给学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领导小组办公室。学校为三级预警,当经过心理咨询中心评估后,根据当事人不同情况及时采取危机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彭浪. 高校大学生社团文化功能浅析[J] .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9, 1(1): 57.
[2]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民族出版设:122.
[3]叶一舵.我国大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二十年.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6): 148-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