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临床思维的训练方法

临床思维的训练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临床思维的训练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临床思维的训练方法

临床思维的训练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职 技能竞赛 训练方法

【正文】从少数专业的少数项目到多专业多项目覆盖,从简单的操作到作品设计创作,从地域赛事到全国大赛,中职技能竞赛正逐步走向规范、走向成熟,技能竞赛的难度、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为了适应大赛要求争取优异的大赛成绩,更好的实现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笔者所在的学校对技能竞赛项目的训练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梯队建设是基础

1、设置训练项目

兴趣小组地设置由专业部申报教务科统一规划。电子装配、单片机、维修电工、普车、普钳、数控、数铣、电焊、动漫制作、网站设计、网络搭建、服装设计、服装制作、临床护理、儿童护理等项目小组的设立,覆盖了我校机电、计算机、服装、护理所有专业。

2、组建项目小组

一是对新生进行专业认知教育,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就业方向有一个充分的认识,然后动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发展方向申报项目小组。二是动员专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能力申报辅导科目。细致的思想工作和得力的奖励措施保证了师生参与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3、训练内容及措施

训练内容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满足技能操作所需的专业基础理论,一部分是基本的操作规程、步骤、方法。训练采取分组进行和集中培训两种形式,集中培训由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完成,分组训练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以老带新完成;训练由学校提供机器设备,耗材由联合办学单位和家长委员会共同承办;训练通过进厂见习和作品回报展出加以丰富、通过学校技能节得以推进。

二、人才选拔是关键

1、参赛队员的选拔

项目小组的活动为参赛队员的选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选拔参赛队员时主要考察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理论基础好、动手能力强;思维敏捷、创新能力强;治学严谨、协作精神强;心理素质过硬、竞争意识强。当然对于不同的竞赛项目来说选拔考察的重点也不能完全相同要加以注意。比如在去年数控项目类的竞赛队员选拔时李凌云同学就是因为治学严谨的态度获选并在宜昌市一举夺魁;再比如在今年网站设计团体项目中夺魁的秦萍、李明洋同学因为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获选。

2、指导教师的选拔

指导教师的选拔将直接影响到大赛成绩,一是老师的节奏、心态会影响队员的节奏和心态;二是老师的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队员的技能水平。因此指导教师的选拔主要考察一下四个方面的意识:一是责任意识,二是钻研意识,三是奉献意识,四是目标意识。

三、集训工作是重点

1、领导要重视

领导的重视程度将直接影响技能大赛集训的效果。在实训场地安排、实训设备购置和实训材料保障学校必须给予足够的支持;选手地鼓劲加油、训练方法地点拔、训练地布署、训练中所遇到的问题地解决,需要各科室的协调和领导的支持。我校的具体做法是:成立工作专班、领导亲自蹲点项目组;各科室、专业部分工负责。这样上下一心、齐抓共管,技能集训才能收到预期的目的。

2、计划要周密

集训计划是训练的总纲,要想保证训练的科学性和高效性必须制订详实的训练计划。计划地制订首先要透彻理解竞赛大纲和准确把握试题难度,其次要抓住重点科学的分解竞赛内容及流程;计划地制订要有层次感,由易到难逐步推进;计划地制订还要有阶段性,不同阶段训练的重点也会不同。(一)、训练的初期要在知识的巩固提高、方法的掌握、操作的规范性上做文章;(二)、训练的中期却要注意在操作的细节、训练的强度、加大难度上下功夫;(三)、训练的后期在保证训练强度的同时要加强赛前的心理辅导和竞技状态的调整。

3、训练要扎实

训练的扎实程度直接决定着训练的效果,而训练的落实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核:一是日训练小节,分学生自我总结和老师评价,主要是总结经验、教训以及改进措施;二是阶段作品汇报,分理论测试和技能操作两部分,主要为了查缺补漏、强化提高;三是模拟竞赛,严格按照竞赛流程进行,主要为了熟悉过程、调整心理、最后冲刺。

4、科学训练。

科学的训练方法有利于提高训练效率加快集训进程。(一)研究竞赛方案,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案。(二)外聘行业专家。普车项目聘请机械厂的杨永新等专家参与指导训练。(三)外出训练提高训练效率。电焊项目到博创机械训练,学习训练方法和技巧,短时间内提高了训练成绩;组织各项目组到赛场熟悉场地和器材,增强了选手的自信心。(四)创新方法。随着各地的训练成绩的不断上升,在训练方法上寻求突破成为取得好成绩的关键,网站设计项目在训练方法上不断创新,自己探索一套训练方法,取得了较好的训练效果。

四、 存在问题:

1.学生的整体水平不高,虽然层层选拔,但学生后劲不足,难于有成绩的突破。

2.教师的水平成为提高技能成绩的瓶颈,虽然教师都很努力,但离取得一等奖的水平有差距。

3.专家引领不够,还要聘请一些具有技能赛指导经验的专家来校培训指导。

4.配套技能大赛的实训设备不够,虽然学校已添置了设备,但对照省技能大赛要求仍然有差距。

5.教师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学校在制度层面及相关政策还需要更明确,教师有观望、畏惧心理。

临床思维的训练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脑卒中;失语;康复训练

脑卒中致残病人出现失语症的比率高达20%~30%[1]。失语症病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听理解障碍、口语表达障碍、阅读、计算、写字能力下降。因此,严重影响与他人的交流。自2004年以来,笔者对经头颅CT、核磁扫描证实为脑卒中后致言语障碍的病人,进行了语言训练,病人语言功能康复明显。现将训练方法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住院病人72例,男50例,女22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41岁,平均68岁。其中脑出血26例,脑梗死46例,均经CT或MRI确诊。病前均智力正常,言语流利,阅读、书写能力正常。按失语症分类诊断为运动性失语38例,感觉性失语23例,完全性失语11例。失语程度采用改良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检查。言语障碍的评估标准:0度,不能用言语进行实际的思想交流或言语不能使人理解;Ⅰ度,能说极少量词汇及短语;Ⅱ度,能说单词或短句,对日常用语可理解,表达中存在语法上错误;Ⅲ度,对日常熟悉的事物或经历能较快地领悟或表达,对不熟悉的事物或经历则表达困难;Ⅳ度,多数情况下无言语障碍,但有时有理解障碍,言语欠流畅;Ⅴ度,言语障碍极轻,不易被他人察觉,仅病人自己有所体会[2]。根据评估标准,其中0度的有11例,Ⅰ度的有28例,Ⅱ度的有21例,Ⅲ度的有12例。笔者把经康复护理后评估标准提高2度者定为明显好转(如由Ⅰ度提高到Ⅲ度),评估标准提高Ⅰ度者为好转。

1.2方法

1.2.1运动性失语的康复训练运动性失语以语音训练为主。先做好心理行为干预,运动性失语病人最初多表现为抑郁、烦躁、易怒等,此时护士应给予耐心开导,并与家属一起制定训练计划。(1)发音训练:先要进行舌肌、面肌、软腭和声带运动的训练,以使语言肌肉的功能得以恢复。(2)词、句单音训练:发音训练1周后逐步训练病人说出单词-词组-短句。从简单的单词开始,逐渐加大难度。0~Ⅰ度病人以单词训练为主,Ⅱ~Ⅲ度的病人以词组、短句为主。(3)阅读训练:将适合病人发音的生活用语录制成磁带,让病人跟读,反复进行语言刺激。

1.2.2感觉性失语的康复训练感觉性失语以提高理解能力训练为主。(1)听觉训练:护士与病人采取一对一的形式,通过病人以往所熟悉的声音,如平常最喜欢的音乐等,刺激病人的听觉,强化应答能力,刺激思维,增加语言的理解力。(2)手势训练:通过病人较熟悉的手势激发其理解能力。如梳头,护士做梳头动作,让病人模仿、重复。(3)实物刺激:让病人说出所看到的实物的名字,护士可适当提醒,反复练习。(4)图片刺激:护士用图片边读边示意,并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病人思考后回答,以锻炼病人对问题的理解能力。

1.2.3完全性失语的康复训练完全性失语康复训练时不应该过于着急,一般选用适当的难度,使病人基本能完成为宜。因部分病人的情绪常不稳定,连续生硬的语言可使病人失去信心而不能配合治疗。可请病人尽可能多地进行自我介绍,家庭成员介绍和自己的病史述说等,训练病人的表达能力,同时指导病人家属配合训练,可以互相促进效果。康复训练应因人而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2结果

本组病人采用BDAE检查法评价效果。在总共38例运动性失语的病人中,Ⅱ度以上病人或经过3~4周时间训练,掌握一般的词组、短句即能接受跟读或阅读短文的训练。有31例由Ⅰ度恢复到Ⅲ度,属明显好转,另有7例语言能力提高1度,总有效率达到100%。经康复锻炼后,感觉性失语的23例病人经6周训练有6例病人的恢复不稳定,只提高了1度,而其他17例病人效果较为明显,由Ⅰ度恢复到了Ⅲ度,不但对常用的语句能够理解,对日常熟悉的事物也能较快地表达,对于感觉性失语,康复疗效也满意,总有效率达到100%。但完全性失语的病人,经过语言康复治疗7周后,效果均没有运动性失语和感觉性失语恢复得好,有7例由0度恢复到Ⅲ度,仍有4例经康复后并无明显改善。见表1。

表1脑卒中康复锻炼效果(略)

3讨论

病人一旦确诊为失语,应立即进行语言训练,可加快代偿活动,帮助病人尽早恢复语言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护理人员要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科学地评估失语的类型和程度,根据其类型和程度采取相应的训练方法,充分调动病人语言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进行语言训练,大多数病人是可以恢复语言功能的。为取得好的训练效果,在训练过程中要教会家属语言训练的方法,使家属能够主动协助医护人员对病人实施康复训练。实践证明,家属的支持帮助是病人语言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

良好的心理准备是语言康复训练成功的基础和保障。运动性失语病人能理解别人的语言,但不能用口语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常表现烦躁、易怒、情绪抑郁。而语言康复又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因此,帮助病人建立和巩固语言康复的信心和决心非常重要。完全性失语症较难治愈,对于此类病人来说进行系统的、频繁的语言康复治疗才能得出最好的疗效。而对于运动性失语症和感觉性失语症病人来说进行系统的、频繁的语言康复训练是肯定有效的,通过词汇的反复再现和再积累使病人重新能够与他人交流,使之回归社会、回归家庭、降低致残率。病人家属的积极配合可使病人达到语言恢复最好程度的必要条件。要根据病人不同时期的进步和表现改变训练计划,逐渐增加训练难度,并根据病人的职业和兴趣爱好,及时调整训练内容,使病人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行语言训练,以改善交流能力,充分发挥残存功能,才能使失语症病人语言能力的康复达到最佳水平。

【参考文献】

临床思维的训练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认知疗法;放松训练;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心理干预

呼吸道疾病大多数需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方才能得出准确的诊断结果,镜检查也是呼吸道疾病诊断的必需检查之一,被广泛的运用于临床[1]。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比较痛苦,其操作手段具有"侵入性",将细长的镜管经过患者的鼻或口置入患者的下呼吸道,从而观察呼吸道病变或者提取肺泡细胞进行活检观察,整个过程患者常会伴有恐惧感、心理焦虑等心理情绪[2]。本文选取我科80例患者进行观察,检查前对患者进行认知疗法结合放松训练的心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收治的呼吸道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焦虑评分均>70分,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其中男55例,女25例,患者平均年龄(56.43±10.37)岁,所纳入患者标准:①认知功能良好,无精神疾病;②积极配合检查,无心、肾、肝严重疾病;③社会认可度良好,家庭和谐,无严重的经济困难;④家属及医院伦理委员会知情同意本次研究。

1.2护理方法 在镜检查1 w前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仅进行日常的住院护理,包括给药、饮食指导、卫生指引、病房消毒、和蔼的心理安慰。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认知疗法结合放松训练,认知疗法:识别自动思维,护理人员采用提问、自我演示或模仿等方法,找出患者导致不良情绪反应的思想;识别认知性错误,护士记录患者的自动性思维,然后帮助来访者归纳出它们的一般规律;真实性检验,鼓励患者在严格设计的行为模式或情境中对假设进行检验,使之认识到原有观念中不符合实际的地方,并自觉纠正;减少焦虑。具体操作步骤,放松训练:①向患者讲解镜检查的目的、操作过程、注意事项以及在检查时如何更好的配合,以便让患者全方面了解镜检查内容,消除无知恐惧心理;②呼吸放松训练护理:教会患者做深呼吸放松做法,正确引导消除焦虑的呼吸方法,标准为:在深呼吸时,双手叉腰,吸气时双肩不能抬起,20 min/d;③精神护理:鼓励患者闭上眼睛30 min/d,想起以往美好的事情,集中精神回忆,分散对镜检查的注意力。检查前30min评定SAS评分。SAS评分越高,焦虑程度越重[3]。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包处理数据,两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取P

2结果

两组患者心理焦虑变化情况,见表1。

3讨论

认知疗法,医学上也称之为认知行为治疗,起源于上世纪60~80年代的美国,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改变患者对事物的认知、对人对事的看法从而改变自身对疾病的态度,以便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开展治疗[3]。认知疗法结合放松训练的心理干预方式,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和应用,谷朝晖等人认为该心理干预方法可以减少患者的负刺激反应,提高患者对检查过程的依从性,有助于医生更好的进行治疗和检查[3]。经过有计划、有规律的放松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加强对自身注意力的控制,调整呼吸,在遇到检查问题的时候更好配合医生,说明原因,避免因紧张原因造成对自身的伤害,现代医学也证明,认知疗法结合放松训练不仅对患者有帮助,对正常的焦虑紧张者进行干预后也可减轻其心理紧张感,提高其自信度。

纤维支气管镜用于慢性咳嗽、咳血、影像学检查显示肺部阴影、食管癌侵犯支气管、支气管肿瘤等呼吸道疾病的诊断检查,是呼吸科常用的检查设备,但如果操作不当,也会导致痉挛、心律失常、出血等并发症,该检查会引起患者心理紧张。本文选择西京医院呼吸科80例需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且焦虑程度严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进行了认知疗法结合放松训练的心理干预,从干预1周的数据可以看出,相比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焦虑明显减轻,说明认知疗法结合放松训练是可行的,对减轻患者焦虑十分有利。

总之,认知疗法结合放松训练干预对减轻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焦虑是有帮助的,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支气管镜学组.纤维支气管镜(可弯曲支气管镜)临床应用指南(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 (3):134

临床思维的训练方法范文第4篇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4-0065-02

【摘 要】目的 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社交技能训练以促进其社会功能的恢复。方法 采用对照组研究的方法将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给予社交技能训练,及疾病知识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并于入组前及入组治疗后进行SDSS,SANS量表评定。结果 研究组SDSS SANS 的减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社交技能训练有助于促进病人的社会功能恢复,可以减缓衰退,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社会技能训练 慢性精神分裂症 社会功能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迁延性疾病,其社会功能会随着病情的进展而逐渐丧失,尤其是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大多已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缺损,如何减缓衰退促进社会功能恢复?本文作者通过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社交技能训练及生活技能训练,并通过对照组研究发现这类训练能明显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现将本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入组病人均来源于我院住院病人共64例,全部符合CCMD―3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病程5~20年,平均(12.64±10.31)年,年龄35~61岁,平均(38.25±11.27)岁;入组时住院时间(5.36~11.28)月,平均(7.17±4.36)月;入组时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社交技能训练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的影响评分8~14分平均(9.47±3.25)分;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分[1]45~97分,平均(63.35±71.66)分;所有病人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研究组男20例,女12例;对照组男23例,女9例,两组病人在年龄、病程、入组时已治疗时间及量表评定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1.2 方法 研究组病人采取以下方法,而对照组病人则采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1.2.1 环境安排及设施的配备 研究组病人的病室中放置衣柜,床头柜,换洗衣服,洗漱用具等,并确定家务操持,基本社会技能训练项目内容及相应设施。

1.2.2 技能训练内容 活动缺乏及不良行为矫正,社会独立生活技能训练见表2。

1.2.3 技能训练方法 研究组病人在指定场所由专人负责按预先设计好的内容进行训练,并不断重复,强化达到要求,在训练过程中采取奖惩制度,以增强患者的主动性,提高效果。

1.2.4 疗效判定 评定者不参加活动,两组病人于入组后共同进行一次评定,所用量表为SASS、SANS,两个均由精神科非参与本研究的2名主治医师评定,研究时间为6个月,未满6个月出院的,向患者家属交待其回家后的训练方法,并指定专人跟踪随访指导,定期上门评定。

1.2.5 结果处理 对统计所得数据进行显著性检验,计算t值,比较其结果。

2 结果

2.1 研究组SANS ,SDSS 评定较入组时明显降低,详见表3。

2.2 对照组SASS、SANS 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 见表4。

2.3 两组研究结束时量表评定结果显示研究组SDSS、SANS 的评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详见表5。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多在壮年期病,病程迁延,进行性加重,常引起感知,思维情感,认知及社会功能的损害,尤其慢性精神分裂症长期反复发作者多残留明显社会功能损害,如不积极治疗并加强康复训练,有约25%的患者最终走向衰退[2]。

目前,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控制精神症状,改善认知功能,而对于残留的社会功能损害,须通过综合的手段来恢复,许多临床实践证明社交技能训练可以减轻或消除精神残疾[3-4]。

本文通过对32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期6个月的跟踪研究,并与对照组比较发现,在常规精神科药物治疗及护理的同时加强社交技能训练,能明显改善这类患者阴性症状,量表评定发现SDSS,SANS的减分率明显高于训练前及对照组结果有显著差异(P<0.01)。综上所述,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研究药物治疗的同时,积极开展社交技能训练,有助于其社会功能的恢复,降低致残率,最终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 费立鹏,熊卫,赵祖安.精神病阴性症状评定量表使用有关问题[M]. 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1990,5:141-193.

[2] 沈渔村.精神病学[M]. 第4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6:405.

临床思维的训练方法范文第5篇

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安徽省安庆市 246003

【摘 要】目的:运用循证护理干预手段的康复理念,分析了其护理对于脑卒后,吞咽有困难的患者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 年1 月-2014 年1 月,因脑卒而造成的吞咽困难患者160 例,随机选取80 例,分成对照组40 例及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病患护理后的疗效、营养情况。结果:循证护理组的病人疗效、白蛋白明显比对照组的普通护理有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干预可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的情况,提高营养情况,值得推广。

关键词 循证护理;脑卒;吞咽困难

循证护理具有研究科学的价值为基础,通过一些相关的问题以及经验,通过实证来照顾患者,可让患者最大程度的恢复。如果在临床上只是单纯以药物来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因此,如果进行有效、及时的康复护理,对于吞咽功能的恢复是非常有效的。

1 一般资料、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 年1 月-2014 年1 月,因脑卒而造成的吞咽困难患者160 例,随机选取80 例,分成对照组40 例及观察组40 例,并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人会议于1995 年所通过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并无明显的智能障碍或是感觉性失语的情况,观察组40 例,男女分别为25 例、15 例,年龄35-77 岁,平均年龄(56±15.2 岁);对照组40 例,男女分别为22 例、18 例,年龄35-79 岁,平均年龄(57±15.2 岁)。吞咽困难分级:重度:无法口补营养,有吞咽困难或是误吸的情况;中度:口补营养不足,需要补充养分;轻度:通过口补可保证身体所需养分,但需要特殊的指导。对照与观察组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吞咽困难等,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与观察组都接受神经内科的常规性治疗,观察组同时接受吞咽功能训练。方法如下:一对一形式,每天2 次,每次保证在二十分钟左右,连续执行两周的时间。步骤:成立专门的康复小组,成员由各护士组成并接受有关知识的培训,根据病人的需求做好科学的护理计划。查找资料并找寻循证的支持,根据提出的问题查找资料,对证据的真实、科学、可靠性作出评价,明确结论。

1.3 统计学处理

软件spss 11, 检验标准a=0.05,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两个星期后发现患者吞咽功能和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2.4%,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0%,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循证护理方法可以促进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患者有效的康复,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3.1 吞咽功能困难的循证支持

实际上,在60% 左右的脑卒患者,可被检查出患有吞咽功能的障碍,具体表现如下:无法进食、喝水容易被呛,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还有可能引发起多种并发症。由此可见,吞咽功能困难是脑卒患者在康复护理中非常需要解决的问题。正常的吞咽过程分成三个阶段:口腔阶段、咽喉阶段、食管阶段。其对应的运动为随意、反射、蠕动三种。在脑梗死之后,吞咽困难常常发生在口腔与咽喉阶段,主要是因为麻痹或是假性球麻痹所引起的。在对受损部门有所了解之后,包括明确了临床症状,对于明确患者进食的训练方法是有利的,同时可以此为依据,拟定出有效的康复护理方案。

3.2 咽功能困难的护理方法

3.2.1 功能恢复训练

对经颈部进行活动式的训练:头部、颈部前伸、后屈、左旋转、右旋转、两边侧头。呼吸道训练:深吸气—憋一口气—呼气(咳出)。

吞咽有关肌群功能训练:做吮吸动作,开口—闭口—鼓腮—吐气。

咀嚼训练:也是舌头功能的恢复,主要是做水平、后伸、侧主的运动,包括舌背的抬主运动。同时,还可以给予适当的压力,如用压舌板给一定的阻力,或用纱布把舌绕住,轻轻从上到下,从左到左进行被动的运动。

嘴唇的训练:即是唇部力量的训练,让患者将唇闭合,往前突出,保持五秒后再放松;进一步再增加唇部的力量,同时将软海绵棒放在上唇与下唇间,患者尽量将嘴嘟起,努力不让治疗师拔出。

3.2.2 特殊吞咽技术的锻炼

例如,侧吞,空吞,低头咽等。当病人吞咽,保持上提的姿势,允许患者停止吞咽,并保持三到五秒,或治疗人员用手拉病人的喉咙,同时保持三到五秒。

3.2.3 食物摄取训练

进食的时候,可采取坐位式或是身体上抬式,头部往前伸展,同时要注意,无法活动的一则需要用软垫支起,并朝健康一侧倾斜三十度左右,保证食物可从健康一侧进入。如果患者的头部可转向不健康一侧八十度,这时,健康咽部会有扩大,可让食物顺利进入。

4 结论

综上,循证护理是护理学科中一新新的程序,为广大临床护理及教育、管理人员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与思维,是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并运用的。

参考文献

[1] 吴立新.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循证护理[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3):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