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养老护理康复服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李培英:与很多只涉及产业发展,不能惠及甚至对民生带来负面影响的业务不同,彩虹鱼所从事的康复护理业务的发展集中了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双重积极意义:
首先,康复行业能促进健康产业结构调整完善,促进产业升级,使医疗健康产业由产业链前端的急症医疗向产业链后端延伸,利用急症医疗的存量,发展产业链延伸段的增量。以杭州市上城区为例。上城区土地资源紧张,产业升级必须依赖于高端服务产业的发展。这里集中了杭州乃至浙江的优质急症医院,每年有近3000万的就医人流,但却缺乏急症之后的康复护理服务,导致人流资源没有充分发挥对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依托优质的急症医疗资源和丰富的就医人流量,发展康复护理产业,上城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具有对城市中心区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示范作用。
其次,康复行业能够创造大量就业岗位,既包括医护、管理专业技术岗位,也包括康复治疗师、护理员、护工、康复工程技师等职业技术岗位。对于改善就业,促进传统低端人才职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养老是政府和社会家庭不得不面对的严峻形势。上城区是杭州人口密度最大,老龄化最为严重的区域。康复护理产业是养老产业发展最核心的技术支柱。康复护理是健康服务业体系中占比最大的板块,彩虹鱼推动康复护理产业发展,可以直接带动养老服务品质的提升。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养老人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通过管理输出提高养老机构的医疗康复护理服务水平,通过与政府PPP合作开展社区和家庭上门康复护理服务,可以真正实现老百姓居家养老的目标。
中国商人:能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彩虹鱼康复护理院吗?
李培英:彩虹鱼康复护理院是以急症医疗后病人康复护理以及社区和家庭病人居家康复服务为主的医疗机构。医院曾被美国著名设计专业杂志 Interior Design (ID)专题报道,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医院”。医院充分考虑设计细节,环境、设施突出人性化、功能化与舒适性关怀,为患者提供贴心的就诊引导及高效的就诊流程,家庭病区的设计,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酒店式的餐饮客房服务。所有设施按照国际标准配备,拥有最人性化的温馨治疗环境和国际顶级康复设备。彩虹鱼康复护理院整合国内外顶尖的康复治疗和康复护理资源,致力于将国外先进的康复护理体系引入中国,为消费者提供完整连续的医疗服务。此外,杭州彩虹鱼康养护理站则侧重以康复护理院为技术依托,以居家养老、家庭上门康复护理和社区康复护理为主要服务内容。
中国商人:彩虹鱼在教育和科研方面也独树一帜,能介绍一下这两方面的大概情况吗?
李培英:彩虹鱼在构建康复服务体系之初,首先建立了人才孵化机制,成立了具有大专和本科学历教育资质的彩虹鱼康复护理学院和彩虹鱼培训学校,打造了源源不断的造血功能。2015―2016年,彩虹鱼在国际专业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了6篇专业学术论文,其中2篇在SCI排名前10位的专业杂志。
中国商人:在您接触的客户中,您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位?能给我们讲讲她与彩虹鱼的渊源和故事吗?
李培英:“宝妈”是上海滩的风云人物,海归,出色的设计师,业余时间组织史上最牛的TEDx演讲。“宝妈”是彩虹鱼的一位产后康复客户,这是她第一次当母亲,对于母亲的角色有着无限的期待,同时也对产后的生活有着各种各样的强烈诉求。像所有明星辣妈一样,“宝妈”希望产后仍然皮肤晶莹剔透,身材曼妙,要工作,要旅行,更要和先生永远甜甜蜜蜜。另外,她与先生(还有“宝爸”的妈)也在琢磨着二胎的事……
电影中身在香港的桃姐中风后住进了养老院,而现实中内地的绝大部分失能失智的老人需要留在家中接受家人照料。
青松护理正是为这些失能失智的老人服务,无论是家人还是缺乏专业护理知识的护工,都不能替代护理师的作用,这是目前养老产业的刚需。
2002年底,王燕妮进入了商学院,此前,她已经确定了要创立一家叫做青松的机构,在商学院,她是众所周知的“青松疯子”,除了必修的商业战略课程外,她的所有选修课都是和创业相关。
王燕妮最初想做的是引入欧美盛行的中老年乐龄俱乐部,通过带领老人旅行等方式丰富他们的老年生活,可此路不通。国外老人多在二战结束后的婴儿潮出生,创造并掌握着绝大多数的财富,成长中经历自我解放和自我实现欲望强烈,自然不甘寂寞。中国则不相同,老人并未掌握财富,活也自制隐忍,娱乐消费是锦上添花并非雪中送炭。
这群相对健康老人背后的另一个群体,则是失能失智、术后恢复期的人群。我国有将近3300万名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简称“失能老人”),民间估计有将近4000万,无论以哪个标准,我国都是世界上失能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面临的照护服务压力也最大。
这部分人群,就是王燕妮看到的刚需。即使100个人配备一个护理师,整体也需要40万个左右的专业服务人群。这是个相当巨大的职业缺口。
“青松俱乐部”改头换面成了“青松护理”,做上门护理,没有成功的先例,王燕妮只好从已经经历老龄社会的发达国家寻找成功模式,没有一个能够照搬到中国,除了科学化、标准化的服务核心可以学习外,其他环节都需要本地化。
首先,国内人才结构不健全。在服务业成熟的国家,健康服务的人才分级明确,各司其职,医生和护士之外还存在着提供家庭护理的人才,在保姆、护工和养老护理员之间也有明确的技能分隔。而国内却不存在这样专业的职业认证,家庭照料多通过住家保姆完成。
王燕妮选择“就高不就低”的人才培训,宁选有全日制医学护理教育背景、有临床护理经验的服务人员,虽然在欧美等服务成熟地区,这样明显“大材小用”,但可以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更专业的服务。从这点上,青松护理与众多基于住家保姆的生活照料服务区别开来。
王燕妮不厌其烦地重申“替代性护理”和“康复性护理”的不同。“替代性护理”就是常见的请护工来替代老人完成行动,这样的护理更简单,只需要代劳,但缺点是容易让老人因为长期缺乏运动而失去功能。康复性护理在在于延缓慢性病引起的身体恶化和衰退,并维持身体功能,目的是让老人与疾病和平共处。
中国触目惊心的失能老人数字也证明了这一需求的迫切,中国人均预期寿命是73 岁,但实际的只有62.5 岁,剩下的10年中,很多人是在与卧床与疾病共存中度过。
即使是在高龄遭遇疾病的袭击,多数老人并未得到有效的康复。康复被分为先期住院期急性康复、中期专科康复医院康复以及后期住家康复,最为广泛和持久的住家康复却最为缺失,“脑梗病人完整康复80% 以上的功能,需要长达6个月的时间。”这个最佳时间把握住了,可以避免各种后遗症,而90% 以上的人并未得到及时康复。
长寿如若质量不高,也就失去了意义。专业护理的意义之一也在于能让老人高质量地享受生活,“经过青松护理的高龄老人,有些经过一段时间后在睡眠中安详地离去。老人走以前生活品质提升了,心情不错,家里人虽然舍不得老人,也会对老人离世前的状态感到安慰。”王燕妮说。
本地化措施还包括照护者支持,青松护理为所有护理人员提供心理辅导和心理干预,这在国内属“先锋”之举。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服务的护理团队接触老年病患,日久难免会积累消极情绪,这在老年护理行业是情理之中,有些养老院甚至出现虐待老人事件。
青松护理针对多数人群,在北京老人接受每周三次的护理一个月需要花费800到1000 元左右,这已经是大多数家庭可以承受的价格。抱着改善养老产业的想法开始创业的王燕妮,想让这一服务被大多数老人都用得到,用得起。
通过此次培训,能掌握相关的养老护理基础知识、技术护理、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心理护理的知识与技能。
二、课程设置与课时分配
1.老年护理基础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
2.生活照料
3.技术护理
4.康复护理
5.心理护理
三、培训要求与培训内容
1、护理的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
a.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
b.老年人的护理特点
c.老年人的常见疾病
d.老年人的营养需求
e.养老护理员职业工作须知
f.老年人权益保障的相关知识
2、生活照料
(1)通过本章节培训,学员能够了解清洁卫生、睡眠照料、饮食照料、排泄照料安全保护等方面的工作内容及生活照料的知识、方法和技巧。掌握并熟悉生活照料的操作步骤。
(2)培训内容
a.清洁卫生
b.饮食照料
c.排泄照料
d.安全保护
3、技术护理
(1)通过本章节培训,使培训对象熟悉了解技术护理的理论知识,掌握熟悉给药、观察、消毒、冷热应用、护理记录、临终护理等技术护理操作步骤。
(2)培训内容
a.给药
b.观察
c.消毒
d.冷热应用
e.临终护理
4、康复护理
(1)通过本章节培训,培训对象能够了解肢体康复的主要内容,作业疗法的原理,掌握被动运动和作业疗法训练的操作步骤、训练方法,指导老人合理使用健身器材及主要功能,组织适合老人的闲暇娱乐活动。
(2)培训内容
a.肢体康复
b.闲暇娱乐活动
5、心理护理
(1)通过本章节的培训,使培训对象初步了解造成心理异常的原因及老年人的心理特征,观察老人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变化及疏导技巧,掌握与老人沟通,协调及情绪疏导的具体方法步骤;指导老人的人际交往及情绪自救的方法;初步掌
握临终关怀技巧。
(2)培训内容
1.理论知识
2.心理异常
3.心理的定义
4.心理异常的含义
为了加快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养老服务人员专业化,推行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根据《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宿政发〔**〕131号)要求和省民政厅、财政厅《**省
养老护理员培训实施方案(**-**年)》(苏民福〔**〕24号、苏财社〔**〕165号)、《**省省级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苏财社〔**〕224号)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年,计划培训初级养老护理员220名,中高级130名。全市养老护理员岗前培训率达到100%,持证上岗率90%以上。
二、培训方案
(一)培训对象: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的护理人员,包括公办养老机构、民办养老机构、农村敬老院、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从事养老护理服务的人员。
(二)培训等级:培训共设三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三)培训机构:初级养老护理员培训由具有符合条件的学校承担,中、高级养老护理员由省民政厅委托相关机构组织培训。
(四)学时要求:初级不少于180个标准学时。
(五)培训内容
1.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基本知识、职业守则
(1)尊老敬老,以人为本;
(2)服务第一,爱岗敬业;
(3)遵章守法,自律奉献。
2.老年护理基础知识
(1)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
(2)老年人的护理特点;
(3)老年人的常见疾病;
(4)老年人的营养需求;
(5)养老护理员职业工作须知。
3.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1)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相关知识;
(2)劳动法的相关知识;
(3)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4.安全常识(讲座)
(六)培训教师
应具有本职业或相关专业较丰富的知识、实际操作经验和教学经验。培训初级养老护理员的教师应具有中级职称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三、考核与鉴定
培训的考核和鉴定按照国家《养老护理员职业培训大纲》和《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执行。具体由培训机构向考核和鉴定机构申请,统一组织考核和鉴定。
四、组织实施
(一)组织参训
各县(区)民政部门负责做好培训报名、组织参训等管理工作。各养老服务机构新增养老护理人员必须全部参加岗前培训。各县(区)民政部门对辖区内各类养老服务机构新增养老护理员应及时统计上报,市民政局按月汇总,并安排市
培训机构适时组织培训。需参加省厅中、高级培训的,根据省厅通知要求,由各县(区)民政部门一次性申报,市民政局汇总上报省民政厅后,由省培训机构分期安排培训。
(二)经费保障
1、补助标准。初级养老护理员培训经费参照省补助标准执行,每人1200元,包括培训、食宿、鉴定等费用。由市、县民政部门从省补助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中支付。
2、与培训合格率挂钩。培训机构要确保培训合格率(职业资格认定通过率)不低于90%,如低于90%的,则按照比例扣减培训经费。
3、中、高级培训经费,按照省民政厅有关培训通知要求执行。
(三)实施时间
全市护理员培训从**年5月起实施,并实现常态化。根据各县(区)新增护理员情况,由市民政局统一组织开展培训。有条件的县也可以自行组织培训。
(四)相关要求
1、各养老服务机构新增养老护理人员必须符合养老护理员任职资格的基本条件(年龄50周岁以下、初中以上文化、身体健康),并要全部参加岗前培训,未经过培训的,不得安排上岗。
2、各县(区)民政部门对辖区内各类养老服务机构新增养老护理员应严格审核把关,符合任职资格基本条件的应及时统计上报,参加岗前培训;不符合任职资格基本条件的不得从事养老护理工作。
3、培训学校要认真组织,只要有培训需求,就要及时安排培训,确保全市新增护理员能够及时得到培训;同时,要坚持教学标准,保证培训质量,真正让参训人员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并做到学以致用,从而不断提高全市养老护理
一、加快发展居家养老服务
一是着力提升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功能。城乡社区已有的居家养老服务站、“星光老年之家”,通过设施改造、功能提升,转型升级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或小型养老服务机构。尚未建有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的城乡社区,通过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加快建设。
二是鼓励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机构。通过采取购买服务、项目委托、以奖代补等多种形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开展居家养老服务,重点扶持发展一批专业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企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三是积极改进居家养老服务方式。依托社区服务信息平台,对接老年人服务需求和各类社区主体服务供给,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居家养老服务。
二、重点发展以护理型为主的养老机构
一是实行养老服务机构分类管理。大力发展具有医护功能,以接收失能、失智老人为主,提供长期照护的护理型养老服务机构;以接收半自理老人、自理老人为主,提供适当照护、集中居住式的助养型养老服务机构;以接收自理老人为主,采取家庭式居住方式,设有配套的护理和生活照护场所的居养型养老服务机构。重点支持发展护理型养老服务机构,在政策上给予一定倾斜。
二是加强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建设。通过完善设施、增强功能、提高服务质量,把现有社会福利机构和乡镇(街道)养老服务机构加快发展为护理型养老服务机构。尚未建有敬老院的乡镇(街道)原则上都要建设1所以护理型为主的养老服务机构。继续推进敬老院转型升级,在满足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的同时,积极为有需求的其他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
三是大力发展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各类养老服务机构。鼓励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创办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就近就便为社区老年人提供集中照护和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可以实行集团化管理模式、办理法人登记,也可通过社区服务组织备案进行登记管理。
三、提高养老服务机构的医疗康复服务能力
一是加强与医疗机构合作。规模较大的护理型养老服务机构须单独设置卫生所(医务室);规模较小的护理型和助养型养老服务机构可单独设置卫生所(医务室),也可与周边医院、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合作,促进养医结合。引导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与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站)加强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养老服务机构内独立设置的卫生所(医务室),经人力社保部门审核,符合条件的纳入当地医保定点机构。
二是提高养老服务机构康复服务能力。通过“福彩助我行”等活动,免费为社会困难老人和护理机构的失能、失智老人提供各类康复辅助器具。积极推进省级老年人康复中心建设,为全省养老服务机构提供示范康复服务和技术指导。
四、加强和创新养老服务运行管理
一是建立健全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对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的失能、失智老人,政府给予养老服务补贴。根据老年人或其家庭意愿到养老服务机构接受服务的,由民政部门将养老服务补贴支付给相应的养老服务机构;居家接受服务的,其养老服务补贴支付给提供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养老服务补贴标准参照重度残疾人托(安)养费用补助标准执行。
二是全面实施养老服务评估制度。以县(市、区)为单位,对当地老年人的家庭经济状况、身体状况和养老服务需求进行评估,建立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全面建立公办养老机构服务对象入住评估制度和养老服务机构质量评估及监督检查制度,切实维护老年人基本权益。
三是完善养老服务机构政策性保险制度。坚持政府支持、机构投保、保险公司运作的原则,通过全省统保、行业互保的办法,降低养老服务机构运营风险。
四是推进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抓紧研究制订居家和机构养老服务的相关标准,建立养老服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展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通过等级评定、标准引导和信息化管理等,提高养老服务行业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
五是探索养老服务新机制。实行居家养老服务招标制度,通过政府招标采购方式,引导具备资质的各类社会机构进入养老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机构收费管理新机制,鼓励实行公办民营和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连锁运营模式,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水平。通过资金、信息引导和现代信息技术支持,在居家养老服务和机构养老服务之间形成贯通机制,确保老年人自主选择养老服务方式和服务场所,满足不同养老服务需求。
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加强养老服务机构用地保障。以市、县(市、区)为单位,按照到2015年养老床位占老年人口总数5%以上的要求,合理规划布局养老服务机构,确保满足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用地需求。对福利性和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项目建设用地,采用政府划拨方式供地;对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项目,可根据土地用途,依据养老服务机构具体类型,参照成本逼近法等方法进行地价评估后,采取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供地。
关键词:养老护理人才;养老行业;人才紧缺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老龄事业改革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的重要战略窗口期,我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5年底,中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22亿,约占总人口的16.10%[1];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人将增加到2.55亿,约占总人口的17.8%;到2050年该比例将达到28.00%,老年人口将达到4.80亿,约占全球老年人口的1/4,中国将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2]。庞大的老年人口带来了养老服务需求的持续增长,然而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不足,质量效益不高,尤其是专业护理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养老机构护理从业人员年龄多为40~50岁,文化水平偏低,且缺乏专业的医护知识和技术。我国现有养老机构护理人才不到30万,其中持有执业证书的只有4万多人,按照国际公认的3位老人需要一名专业护理人才的比例,我国老年护理人才需求量在一千万左右,供给与需求处于严重失衡状态[3]。
1养老护理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1.1养老护理人才培养基础薄弱,绝对数量不足
目前我国开设养老护理服务相关专业的高职院校约三十余所,中职院校25所,总计划年招生两千五百人左右[4]。据了解,大部分开设该专业的院校招生情况不太乐观,有些院校虽然开设了相关专业,但报名的学生很少,有的学生被分到该专业,入学后却要求转专业。老年护理专业虽然发展潜力很大,但是目前吸引力却不大。养老行业的“热”,与人才短缺的“冷”形成鲜明对比。
1.2养老护理人才职业认同感低,人才流失严重
社会普遍认为养老护理职业“轻技术、重体力、待遇差、通道窄,上升空间小”,相对于医院护士,社会地位不高,这些因素影响着护理学生的就职意愿,成为制约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行业的重要因素。此外,养老护理人才流失严重、各机构之间抢挖人才、人才市场竞争无序混乱等是养老机构普遍面临的问题。
1.3养老护理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健全,高级人才缺乏
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老年护理专业的不多,研究生层次更是凤毛麟角,没有形成成熟的养老护理人才培养体系,不管是业务运营还是专业护理高级人才都比较缺乏。由于内部培养耗时耗力,大多数养老机构倾向从国内医疗、康复机构以及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专业养老照护机构引进人才。
2医学院校的对策探索
2.1医学院校要抓住政策机遇,加强养老护理人才继续教育培训
一是发挥高校服务社会功能,抓住国家将在“十三五”期间实施养老护理人才培养培训计划的机遇,依托医学院校办学资源全面开展和承担各级医疗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和护理人才等的培训;二是主动适应行业需求,积极落实国家政策,根据养老机构的需求开办一系列培训班,加强养老机构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三是创新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发展“互联网+教育”,建设养老护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慕课、微课等网络学习资源,构建优质网络学习平台,方便有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经历的从业人员通过完成一定的网络课程学习,掌握相关知识,顺利通过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鉴定。
2.2医学院校要采取积极措施,改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招生困难的现状
目前许多医院已经开设老年病科,《“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提出,到2020年,35%以上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要设立老年病科,鼓励加强老年康复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机构和综合医院老年病科建设,有条件的地区可将部分公立医院转为康复、护理等机构。针对目前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招生困难的现状,部分院校应及时调整招生策略,在护理专业中开设老年护理方向,培养养老护理人才,这样学生能获取护理执业资格证书,既能在医院工作从事普通护理,又能在养老机构工作从事老年专科护理,解决了学生的后顾之忧。
2.3医学院校要加强政策宣传和就业指导,积极引导相关专业学生从事养老护理
通过积极宣传国家对养老行业的优惠政策,鼓励普通护理、康复治疗等相关专业学生进入老年护理行业。一是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在护理、康复治疗等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开设老年护理学、护理心理学等专业课程,使学生具备进入养老机构从事护理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5];二是注重培养职业理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职业道德修养课程、道德讲堂中宣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孝道、深入社区开展社会养老事业志愿服务等活动来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三是在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等课程中也融入相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四是通过宣传政策,如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在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中培养选拔优秀护理员,在居住落户、住房保障、子女就业等方面加强政策扶持,使学生深入了解目前养老行业的发展前景和优惠政策,鼓励学生进入养老行业就业[6]。
2.4政府要搭好平台、优化政策,促进校企之间进一步深化合作,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一是鼓励校企之间加强养老服务实训基地建设,共同开发与行业企业技术要求、工作流程、管理规范同步的实训指导方案,促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努力实现实习与就业一体化;二是鼓励高校与医疗机构开展医疗业务合作,共同建设集医疗、教学、康复、养老及社区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既能有效缓解群众养老难的问题,又能给学生实习、就业创造有利条件,还能解决养老医疗机构“用工难”的难题;三是积极与企业合作,实行“订单培养”模式,通过签署联合办学协议,为养老机构定向培养专业养老人才,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的开放型养老人才教育体系。
2.5重视职业技能鉴定,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
医学院校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优势,积极申请成立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所,依托师资优势对学生进行理论和操作培训。通过常年开展养老护理员、保健按摩师等职业技能鉴定,基本实现学生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此外,《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意见》提出,对于已经取得养老服务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且符合条件的从业人员,可由职业院校按相关规定择优免试录取,经考核合格后获取相应的学历证书。各相关院校可以积极开展养老服务方面的学历认证,为养老护理人才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盛蕾.中国的人口危机与化解对策[J].卷宗,2016,6(1):754-757.
[2]谢虔.南通基本现代化进程中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3(5):87-91.
[3]杜源,班晓娜.我国老年护理人员从业现状及应对策略[J].商业经济,2014(22):19-21.
[4]孟凡华.职业教育助力现代服务业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2013(27):48-50.
[5]叶宝华.在卫生职业院校设置独立养老护理专业的可行性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3(3):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