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等职业教育现状

中等职业教育现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等职业教育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等职业教育现状

中等职业教育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 市场需求 学校管理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264-01

1 中等职业教育现状

1.1招生难、生源质量差

近几年,中职教育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形势严峻,处境堪忧。社会普遍存在重视普高、轻视职高的思想,即是进入了职业学校,也是无奈之举。大多数家长宁愿交高额学费去普通高中,也不愿意让孩子到中专去学一技之长,究其原因,一是他们对职业教育认识不足,存在一些偏见思想;二是中等职校的教育教学方面存在问题。

1.2培养的人才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虽然职业教育的发展处于一个艰难的阶段,但每年从职校也走出数以万计的技工人才,然而适应岗位需求的技术过硬的人才却极其短缺,可以说是供不应求,这也就是说我们在人才培养上出现了问题,不能培养出工作岗位对人才的质量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大发展,但可惜的是这种发展更多的是在“硬件”上,而中等职校的“软件”方面却是极其薄弱。不少职校的教学楼、校园面积可以说堪称一流,但缺少科学的管理方法和良好的校风、学风,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大障碍。

1.3中职学校的办学投资力度远远跟不上职业学校的发展速度

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和基础普遍较差,办学投资力度跟不上,使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很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设备奇缺,有些中等职校的实习设备还没有中学的充足,就连实训基地也大多有名无实,这些将制约职业教育质量效益的提高。所以经费投入不足,也是中职学校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2 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趋势和策略

我国国情决定了需要相当数量的初、中级人才,所以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结构的一种形式仍需要发展、需要长期存在。基于中等职校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必须要做出相应的几个方面的努力。

2.1合理的利用资源,有效遏制恶性竞争

中等职校生源竞争异常激烈,某些中职学校夸大招生宣传偏离了职业教育宗旨,更甚者还会做出损害其他职校声誉的事,有些私立职校甚至打出零学费的旗号,这些恶性循环的竞争严重影响了职业学校的正常招生秩序。中等职业教育要振兴,要发展,必须合理的利用职教资源,不管公办的还是民办的,招生还是就业、升学,都要全方位的进行资源整合,对不符合办学条件的职校实行关、并,提高综合实力,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2人才培养上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都是从大量的普通劳动者到从事高、精、尖高级人才,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尽管对劳动者的素质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但总的人才队伍还是具有层次性的。专业设置要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不同的职校由于基础不同、层次不同、学科(专业)结构不同,应该有不同的办学模式、不同的功能侧重、不同的培养目标和服务方向,并且还要根据人才需求变化的预测,不断地调整办学方针和专业设置,以满足未来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使得职校毕业生能够在劳动力市场找到工作。

2.3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是承担教育、育人的地方,学校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教育质量。要加强学校管理制度,为学生营造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也为学生的就业、升学提供良好的条件,要结合学校自身特点,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让企业直接参与学校培养学生的全过程,在培养人才规格、专业课程设置、知识技能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采取灵活的教育教学方式,培养适应岗位需求的高质量的技术人才。就会得到社会的赞誉和肯定,就会转变学校上门求生源,招生困难的局面。

2.4转变办学模式,突出实用性

中等职业学校要改善办学设施,培训教师。职业教育还要从用人单位的立场出发,不能惟考试论,而应适应社会和专业发展的需求,在教育中突出职业性、专业性、实用性,才能实现技能人才的合理利用和顺畅流通,职业教育才会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

2.5加强职校师资队伍建设

中等职业教育现状范文第2篇

一、美国中职教育发展概述

美国中学阶段的职业教育(在美国统称为生涯与技术教育,Caree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CTE)①主要是指课程设计为学生进入特定职业领域或相关的中学后教育及培训做准备的教育,包括对学生进行一般就业技能方面的教育,诸如基本的电脑知识、技术导论和一般就业经验,以及为学生提供有薪酬的劳动力市场角色作准备的课程,如家庭和消费科学教育[1]。

(一)美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机构构成

美国的中等职业教育机构主要是指美国中学阶段的CTE机构,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机构:综合高中,全日制CTE学校,地区或区域CTE中心。这三种机构在CTE方面各有特色:综合高中主要聚焦于学术教育,但是其可以提供“或在现场或在附属区域CTE中心”的选择性CTE课程;与综合高中不同,全日制CTE高中强调生涯与技术教育课程和学术课程的整合;而地区或区域CTE中心,为那些参加综合性高中学术课程学习,并且业余时间参加CTE中心CTE课程学习的学生提供服务[2]。上述机构可以为中学阶段的任何学生提供多种方式的生涯与技术教育。美国教育部、美国教育科学研究所和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的一项纵向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美国公立高中的学生都参加了某所学校提供的CTE教学;2009年,95%的九年级学生参加了公立学校提供的CTE计划,或是在校园,或是在合作学校,如一个地区的CTE学校、高等教育机构、或其他的高中附属机构[3]。

从美国教育现实来看,教育者正尝试采用各种方法和学校组织来为学生提供CTE服务,其中,强调“应用性学习”是各教育机构为学生提供CTE服务的一个重要特色,其具体方式比较多样。职业学校(career academies)是位于综合性高中或全日制高中内的校中校,学校围绕一个或多个职业主题将学术性课程与技术课程整合,为学生提供情境化的学习[4]。 一项调查数据显示,2011~2012年间,25%的美国公立高中设置了校中校(职业学校)。除此之外,项目导向(Project Lead the Way)(4000所学校)强调“应用性学习”。通过采用统一的四年课程将工程的概念引入高中教育,如高中工作项目(High Schools That Work,HSTW)(1200所学校)是由南部区域教育委员会开发的,强调学术课程和技术课程的整合及工作本位学习,以为学生中学后教育和职业作好准备②。

(二)美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参与”情况

美国中学阶段CTE的“学生参与”情况是CTE质量的一个重要表征,而测量中学阶段CTE“学生参与”最直接的指标即是中学“CTE课程选修”情况,“CTE课程选修”的测量又可以通过测量学生CTE课程的学分获得情况来获得。由此,可以通过学生CTE课程学分③获得与专业分布领域及其发展变化态势两个角度,分析美国中学阶段CTE的“学生参与”情况。

1.美国高中毕业生CTE学分获得情况及其专业分布领域④

最新统计数据表明,2009年,85%的美国公立高中毕业生选修并完成了一个或多个CTE课程;76%的高中毕业生已经获得CTE领域的至少一个完整的学分,并且,19%的“CTE集中者”(CTE Concentrators)已经获得同一个CTE领域的至少3个学分,见表1。

资料来源: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 High School Transcript Study (HSTS), 2009。

从CTE学分获得的专业分布领域来看主要集中在“商业”“通信与设计”“计算机和信息科学”三个职业领域。在2009年的所有公立高中毕业生中,有33%的毕业生获得“商业”课程学分,30%的毕业生获得“通信与设计”课程学分,21%的毕业生获得“计算机和信息科学”课程学分;而对于“CTE集中者”来说,不同职业领域之间的区别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见表1。

2.美国高中毕业生CTE学分获得及专业分布领域变化趋势

从学分获得的变化态势来看,美国中学CTE课程选修呈略有下降、而学术课程选修呈增加的趋势。例如,1990~2009年间,美国公立高中毕业生获得任何职业CTE学分的比例由1990年的88%下降到2009年的85%;“CTE集中者”的比例则由1990年的24%下降到2009年的19%。然而,获得至少1个职业CTE学分的人数比例由1990年的78%下降为2009年的76%,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见图1。

图1 1990~2009年美国高中毕业生学分获得变化趋势(单位:%)

资料来源: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s,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 High School Transcript Study (HSTS), 1990, 2000, 2005, and 2009。

从学分获得的职业分布领域来看,在1990~2009年中学课程选修中,一些CTE职业领域大幅增长,其中,“健康科学”增长了222%,“公共服务”增长了153%。然而,在一些其他选修课程领域却呈减少趋势,如“制造业”减少了42%、“商业”减少了37%。具体而言,在“健康科学”领域获得1个CTE学分的公立高中毕业生比例增长了3倍多,由1990年的3.2%上升到2009年的10.3%。同样增幅较大的职业领域还有“公共服务”(由1990年的3.8%上升到2009年的9.6%)和“通信与设计”(由1990年的18.4%上升到2009年的29.6%)。与此同时,在其他一些领域,高中毕业生获得学分的比例却呈下降趋势,如“制造业”(由1990年的22.4%下降到2009年的12.9%),“商业”(由51.7%下降到32.5%),“维修与运输”(由10.1%下降到8.0%),工程技术(由13.7%下降到11.1%),见表2。

表2 1990~2009年美国高中毕业生CTE各专业领域学分获得变化态势

职业领域 1990年 2009年 变化的百分比

健康科学 3.2% 10.3% 222%

公共服务 3.8% 9.6% 153%

通信与设计 18.4% 29.6% 61%

消费和餐饮服务 13.8% 18.0% 30%

农业与自然资源 9.1% 10.7% 18%

市场营销 8.5% 8.5% -

建筑与建筑学 7.4% 6.7% -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 25.1% 21.2% -

工程技术 13.7% 11.1% -19%

维修和运输 10.1% 8.0% -21%

商业 51.7% 32.5% -37%

制造业 22.4% 12.9% -42%

任何职业领域 88.2% 84.9% -4%

资料来源: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 High School Transcript Study (HSTS), 1990 and 2009。

(三)美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状况

1.美国中等阶段CTE教师的数量

美国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在100多万9~12年级教师中,大约有8%的公立中学教师确定其主要教学任务与特定的CTE职业领域相关。除此之外,大约有3%的9~12年级教师从事一般的与“劳动力市场准备”相关的教育,2%的教师从事与“家庭和消费科学教育”相关的教育;2/3的中学教师是学术教师(68%);剩余的20%中学教师有其他类型的教学任务,如特殊教育和体育教育[5]。

2.美国中等阶段CTE教师的学历情况

从整体上看,与学术教师相比,美国中等阶段CTE教师拥有学士或硕士学位的人数更少,学历层次偏低。统计数据显示,2011~2012年,与学术教师相比,公立学校9~12年级CTE教师拥有学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为82%,而学术教师的比例则为97%,少了15个百分点;而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CTE教师仅为46%,学术教师则达59%,少了13个百分点。在不同的CTE职业领域,CTE教师拥有学士或硕士学位的人数比例存在很大差距,如“市场营销”职业领域,99%的教师拥有学士及以上学位,而在“维修与运输”职业领域仅为26%,见表3。

表3 9~12年级不同专业领域CTE教师学历情况

主要教学任务和CTE职业领域 学士及以上学位 硕士及以上学位

主要教学任务

职业CTE 82% 46%

学术教育 97% 59%

所有学科 95% 57%

CTE主要职业领域

健康科学 81% 36%

通信与设计 82% 52%

消费和餐饮服务和公共服务 72% 48%

农业与自然资源 93% 38%

市场营销 99% 63%

建筑,建筑学和工程技术 69% 32%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 90% 57%

维修和运输 26% 12%

商业 96% 64%

制造业 47% -

维修与运输 26% 12%

资料来源: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 Schools and Staffing Survey (SASS). Public School Teacher Questionnaire. 2011-2012.图2同。

3.美国中等阶段CTE教师的认证类型

在美国,教师有两种认证方式:一种为传统认证路径,另一种为选择性认证路径,教师选择性认证是在传统以学院或大学为主的教师教育之外的一种教师认证方式与途径。从整体上看,美国各个州对CTE教师认证的要求并不完全一样。虽然有些州要求所有的CTE教师要像学术教师一样满足同样的执照和认证要求,但大多数州的CTE教师通过以工作经验代替学术课程的方式进入教师职业。另外,大多数州要求以“选择性认证”方式认证的CTE教师要通过州资格考试。2007年,48个州要求以“传统培养/训方式”认证的CTE教师要通过州资格考试,46个州要求以“选择性认证”方式认证的CTE教师要通过州资格考试。全部50个州还为教师获得临时或短期教师执照提供选择,临时教师执照主要是在高需求区域为教师提供时间以完成额外的资格认证要求,诸如课程以及通过教师考试。

从CTE教师认证方式来看,与学术教师相比,CTE教师更有可能通过“选择性认证”路径进入到教学专业。调查数据显示,2011-2012年,85%的CTE教师定期参加州资格认证,而学术教师定期参加州资格认证的比例为91%;另外,与学术教师相比,CTE教师更有可能拥有临时教学资格,其比例为14%,而学术教师这一比例为8%;2011~2012年,33%的CTE教师通过“选择性认证”过程进入教师职业,学术教师通过“选择性认证”进入教师职业的比例为19%,见图2[6]。

图2 美国9~12年级公立学校教师资格认证类型(单位:%)

4.美国中等阶段CTE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有效的教学需要高质量且贯穿教师整个职业生涯的教师专业发展。对CTE教师来说,由于大量教师是直接从企业进入到教育行业的职业变更者,所以其专业发展显得更加重要。行业经验及关联性能帮助CTE教师更好地理解这个领域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但是教师还需要教育教学技能来将知识传递给学生。CTE教师还需要接触新的和不断变化的技术,以保持在该领域的领先优势。正如一位当地的CTE管理者指出的:“资金应集中在专业发展之上,因为科技日新月异,教学需要跟上科技发展的速度。”[7]

调查数据显示,与学术教师相比,平均水平上,CTE教师接受了更长时间的专业发展。2011~2012年,与学术教师相比,更多的CTE教师报告其专业发展的时间超过17个小时,有58%的CTE教师的专业发展时间超过17小时,而有52%的学术教师超过17小时;当然,教师专业发展时间超过32小时的教师比例,CTE教师和学术教师基本持平,均为28%,见表4。

表4 2011~2012年9~12年级公立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教师专业发展时间 CTE教师 学术教师

超过32小时 28% 28%

17~32小时 30% 24%

9~16小时 26% 27%

少于9小时 16% 21%

资料来源: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 Schools and Staffing Survey (SASS), “Public School Teacher Questionnaire,” 2011-2012。

二、美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

(一)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的机构广泛而多样

在中等教育阶段,美国实施CTE的教育机构分布相当广泛,绝大多数中学阶段的教育机构均涉及CTE课程教学,CTE开展的形式有“校中校”、合作学校等,而学生CTE课程的学习往往以工作本位学习、校外实习、项目导向学习、中学工作项目等多种形式为主;除此之外,美国中等CTE教育机构强调学术课程与CTE课程的整合,强调中学和中学后CTE教育机构之间的衔接。多种类型CTE教育机构、多种CTE教育方式不仅极大增加了美国中学阶段学生学习CTE课程、获得CTE学分的机会,而且,还能促进学生尽早进行职业定向、形成职业兴趣、养成职业精神,更有利于学生就业及终身发展。尽管如此,CTE教育在美国仍处于弱势或边缘地位,特别是中学阶段,从整体上看,美国CTE在中学阶段更多地在以学术教育为主的综合中学实施,CTE难免处于弱势,与此相对照的是,单纯以“职业/技术中学”命名的中学为数不多,2008年统计数据显示,这类中学仅占美国公立中学的3.7%[8],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佐证CTE的这种弱势地位。

(二)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参与”呈下降趋势,参与的职业领域呈不均衡变化态势

尽管美国中等阶段实施CTE教育的机构分布广泛且教育形式多样,但从整体上看,经过20年的发展,美国中等阶段CTE发展并未表现出量和质的增速,仅从中学阶段学生CTE学分获得这一视角来看,总体上获得CTE学分的学生数量占该阶段学生总数的比例在降低。另外,那些在同一个职业领域取得3个学分以上的学生人数也在减少,20年间减少了5个百分点,且各职业领域均未超过占比3%。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美国中等教育阶段CTE从学生参与的量和结果方面并未有大的发展。从学生获得学分涉及的职业领域来看,也呈现出不均衡的变化态势,与人们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一些职业领域日益成为CTE课程选修的热门。例如,与“健康科学”相关的卫生保健类CTE课程成为中学生选择热点,当然,一些与现代技术相关的CTE课程,如通信与设计,也成为中学生选择的热门。但另一方面,诸如制造业、维修与运输等职业领域在中学阶段受到“冷遇”。

(三)中等教育阶段CTE教师数量少、学历偏低且更需专业发展

从整体上看,与学术教师相比,美国中学阶段CTE教师不仅数量少(仅占总体的13%左右),而且学历偏低,再加上CTE师资来源多是通过“选择性认证”路径而取得教师职业资格的,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CTE教师更需专业发展,尽管现有数据也证明,CTE教师确实比学术教师接受了更多时间的专业发展。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中学阶段的CTE教育目的已从单一的职业准备教育,拓宽为既要为中学后学生的就业进行职业准备教育,又要为中学后学生的继续教育做好准备,社会和学校对CTE教师提出了新的知识和技能要求。特别是,随着美国国内标准化测验运动及技术的不断更新,CTE教师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CTE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借鉴与思考

中美两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在很多方面都具有相似性,如中等职业教育的弱势地位、专业(或职业领域)的不平衡、职业教育教师存在数量和质量问题等,这些问题都是中美两国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方面亟待引起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从学制上来讲,美国是典型的“单轨制”国家,也正因为这种“单轨制”,决定了其独特的中等职业教育组织机构体系及其制度体系。从教育组织机构来看,综合中学是其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机构,在综合中学,美国中等职业教育以“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相整合或相融合”、采用课程选修的方式来开展的。其最大的优势是几乎所有的高中毕业生都能至少选修一门职业教育课程,并由此获得基础性的进入职业所需的职业技能、奠定初步的职业意向、养成一定的职业精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种意义上的职业教育具有“普及性”、“公平性”特征,最为关键的是,这种职业教育都是“个性化”的、符合学生个体发展需求的职业教育。

由此,反观我国当前的中学阶段的职业教育,不得不面对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是否也体现了一种“普及性”和“公平性”,是否也是“个性化”的?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效能”如何?

中等职业教育现状范文第3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 体育 现状 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各个行业对于技能型人才需求量的加大,不仅要求职工具备优秀的技能,还要有健康的体魄和坚毅的品格。中等职业教育的体育教学就可以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本文就中等职业教育中对体育教学的不重视、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没有针对性等多方面问题,提出了相对应的政策,具体分析如下。

一、中等职业教育中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巩固和加强学生的体育教学,加强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培养,将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途径之一。但目前从各中等职业教育的体育教学现状来看,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积极改革。

1.思想认识不足,体育教学流于形式

中等职业教育不仅要为各类企事业单位培养所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还承担着教育和培养各方面素质俱佳的学生的重任。但从当前技术人才市场反馈的信息来看,有些职工虽然拥有一身好技术,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上有很大的差距,吃不得半点苦,受不得半点罪,心理承受能力极差,难以管理。在职业教育中,以将来就业为目的的专业课及文化课成为教学的主体,体育课程一般情况下都不受重视,甚至忽略不计,使体育教学流于形式,达不到体育锻炼、科学强身的教学目标。这主要是由于教师和学生本身都对体育课程教学思想的认识不足造成的。

2.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死板

我国教育体制一直强调学生们以文化学习为主,忽视运动的功能,使得学生们对于体育课程缺乏兴趣。再加上教师本身对体育教学不重视,体育教学能力有限,致使教学形式单一,没有任何目的性,在上课的过程中比较随意,如此一来降低了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也只是在小学、中学里已经学过的基础项目,造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这是中职教育中体育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

3.体育教学少特色,教学管理松散

体育课程的教学项目比较单调,如果在教学方法上没有创新的特色和亮点,肯定不能够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最终难以完成体育教学目标。

在我们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存在着两种情况:一种是老师不停地讲,而下面的学生却做着各自的事情,原因是课程没有特色,引不起他们的兴趣;另一种是在体育课程中让学生自由活动,或者自由练习所讲项目,可是过不了一会儿,学生将会如放养的鸭群一样,三一堆两一伙儿的,这堂体育教学也将随之流产,根本达不到设定的目标。

二、中等职业教育中体育教学改革的对策

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不仅是中职教育中学生自身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如何改革中等职业教育的体育教学,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以适应将来工作中的各种锻炼,成为当前中职教育改革的重点。

1.丰富教学形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要想进一步促进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育运动的兴趣,首先必须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跳出来,尝试将新的教学模式运用到日常教学中来。多采取一些具有娱乐性、竞争性、目的性的教学模式,多增加一些老师与学生的互动环节,既引发了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支持和热爱,也增强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沟通让彼此之间更加了解,而教学目标也更轻松容易地达成。

2.加强硬件建设,完善教学设施

职业教育通常以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为根本目的,因此,实际技能操作练习是必不可少的阶段。相对于盲目添设专业、扩招生源来说,教学环境和配套设施跟不上,势必会影响教学效率。要想进一步提升体育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力和对工作岗位的适应性,必须要充分重视体育教学,加强硬件建设的投入,完善教学设施,对于体育目标课程中涉及的训练器材及场地,都要进行相应地增加,保证每个学生都可以练习。

3.抓住专业,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目前中职教育中的体育教学,无论是在教学课程的设置上,还是具体目标的完成上,都具有较强的统一性,不利于对学生各自的具体需求进行训练。在下一步的教学中,可以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专业,以及学生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特点,可以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开展教学。比如会计、行政管理、机械维修、餐饮服务等专业,将来就业的环境和劳动强度不同,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也迥异,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所在专业的特点,有重点、有目的地选择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专业才能和身体素质方面全面发展,为将来就业和快乐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用人单位对员工的招聘标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不仅要求职工具有较高的技能,还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尤其对于劳动强度较大的单位来说更是如此。同时,加强中等职业教育的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的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出路。

【参考文献】

[1]韦毅华.关于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5(11):241-242.

[2]朱海波.浅析中职体育教学中学校发展特点的融入[J]. 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10) :148.

中等职业教育现状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教育经费 经费来源 生均经费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Funding Status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HAN Xiaofei

(Management College of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Sichuan 637002)

Abstract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 school education, which is charged with the important task of training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highly qualified workers,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the national call to enhance the focus on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increase investment in their education funding,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mad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However, compared with the needs of modern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re is total lack of funding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student funding is too low, putting disproportionate, sources of funding, and the structure is not scientific.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education funding; sources of funding; student funding

1 政府对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够

因为职业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很多的教学设备和一些实践的场所,所以职业教育的办学成本要比普通教育高很多。那么,原则上职业教育得到的教育经费应该要比普通教育多一些,才能保证其正常的教育活动。可是,实际上却恰恰相反。

1.1 横向比较,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过低

在2009年全国教育经费支出构成中可以看到,全部教育经费的29.00%投入到高等教育中,28.90%投入到普通中学教育中,25.26%投入到普通小学教育中,然而却只有7.26%投入到职业教育中。因此,可以看出,原则上要高于普通教育的职业教育经费却是在各类教育中所占经费比重最低的。还有,一般来说,职业教育的生均成本应该是普通教育的二到三倍,可是据2008年的生均教育经费预算显示,中等职业教育的生均经费预算约为3811.34元,普通高中的生均经费预算约为3208.84元,前者仅为后者的约1.19倍。所以,可以清楚地看到,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投入的教育资金是明显不够的。

1.2 纵向比较,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比例逐年下降

从发展的角度看,虽然国家财政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量总体在提高,但是,对中等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占国家教育经费总投入的比重却在逐年递减。据相关材料显示,中等职业教育经费占国家总教育经费的比重,从2000年的9.49%下降到了2009年的7.26%。所以,可以看出,原本该比普通教育经费多的中等职业教育,总是得不到国家的足够重视,经费所占比例越来越低,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2 职业教育经费来源不均衡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的来源很不科学,结构也不够均衡。国家财政教育经费的投入弱化,社会各界的支持力量不足,资金投入甚少,而学费占总投入比例偏高,致使学生家庭负担过重。

2.1 国家财政投入是经费的主体来源

中等职业教育可以说是一种准公共产品,政府是其经费的投入主体是很正常的,但现在问题是,主体的投入资金是不够的。据调查,发达国家的教育经费占该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为5.1%,全世界平均比重是4.9%,即便是欠发达国家也达到了4.1%。而我国教育经费只占GDP比重的2%到3%之间。所以,可以看出我国总体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偏低,对教育经费总体的投入连世界平均水平都没达到。总体的教育经费就不多,那么可想而知,得不到足够重视的中等职业教育,在教育经费上得到的就更少了。

2.2 社会各界支持力量投入不足

其实,中等职业教育的最终成果就是为了培养更多的人才服务社会,而社会各界对与中等职业教育却不是很支持。出现一些企业认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培养出来的不是高素质的人才,忽视了他们的能力,而一味地只注重高学历。这样不仅影响了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还有,我国缺乏相关的鼓励企业捐助或直接投资办学的运作机制,没有完善的政策帮助到企业和学校相结合发展,影响了社会各界投资办学、助学作用的发挥,致使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来源单一,影响其发展。

2.3 学生家庭资金投入比重偏高

现阶段,我国各地中等职业院校的学费收入占其总教育收入的25%,在教育经费来源上占很大的比重。从各地的学费标准来看,中等职业院校的学费占居民收入水平的比例偏高。所以,为何有些家长不愿意让孩子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恐怕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这学费问题了。虽然,现在在助学系统和学费减免的政策下,学生家庭的负担可以有所缓解,但是相对学生家庭的收入水平而言,中等职业院校的学费整体依然偏高。所以,现在中等职业教育处于国家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和学生家庭承担比例偏高的两难境地。这种困境,制约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对培养贴近社会需求的职业人才有所阻碍。

3 利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建议

3.1 提高国家财政收入,加大政府对教育经费的总体投入

上文中提到,我国对教育经费的总体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的2%到3%之间,和世界平均水平差很多。而且,我们国家在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要在本世纪末达到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这个目标是经过验证的,是目前我国的国力可以实现的,但为什么到现在都没能实现呢?其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太低,财政收入少,那么财政支出的教育经费自然也不会多。所以,要想提高政府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就先要解决财政收入问题。例如,实行税费改革,加大税收管理,让财政收入多元化。这样提高政府的财政收入,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国家对教育经费的投入。

3.2 重视职业教育,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比列

上文说过,正常的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成本要比普通教育高很多,然而在国家财政对于教育经费总体投资不高的情况下,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所占总体投入经费的比例又比较低。所以可以知道,中等职业教育所得到的教育经费是很少的。如果要发展好中等职业教育,就必须把重视中等职业教育落到实处,提高对中等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比例。

3.3 加大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改善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中等职业教育还面临的问题是社会各界的理解偏差。虽然,现阶段已经有不少用人单位认可了职业教育,但还是有一些企业,无论什么职位,只一味地追求高学历人才,忽视了职业能力的问题,这不仅给职业学院的学生就业带来困扰,阻碍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企业自身的发展。像这类情况,就需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让企业了解职业教育的目的,明白怎样使用各类人才。

3.4 健全社会各界投资办学、助学的运作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

经过之前的陈述,我们知道我国财政对教育经费的投入总体是不够的,虽然提出了改善这种情况的方法,但是其实施过程是复杂的,时间也是漫长的。所以,要想进一步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还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健全投资办学、助学的运作机制,同时调整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使其更迎合市场的需求,从而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使办学主体格局多元化。

4 总结

总的来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较快,例如,2009年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人数就超过了普通高中。现在,一般的中等职业教育院校的教育规模也已经和普通高中大体相当。但是,对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需求来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事业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特别是职业教育经费的问题,因为教育经费是教育发展的前提和物质基础,只有保障了教育经费的足够投入,职业教育才能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2] 张万朋.对中等职业教育经费现状的分析及相关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

中等职业教育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教育财政制度;现状;问题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财政和财政制度的现状

(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财政的现状

1.职业教育经费短缺。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一直低靡不振,办学条件差、生源萎缩、巩固率下降、骨干教师奇缺,这些现象归根结底是因为职业教育办学经费紧张所至,职业教育经费不足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大主要因素。据统计,职业教育生均教育成本约是普通高中的3倍。然而,政府对于职业教育的财政拨款无论是从总量上还是生均教育经费数量上都低于普通高中。表1显示,2003年我国京、津、沪三地区的职业教育生均预算内拨款均低于普通高中,而生均学费却大大高于普通高中。职业教育经费的相对短缺已成为阻碍职业教育发展的“绊脚石”。

2.职业教育经费资源配置的不合理。[1]

(1)财政教育拨付低于财政收入增长。根据《中国统计摘要2001》和《中国教育统计年鉴》1997年至2000年的数据,1996至1999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分别为2.50%、2.55%、2.64%、2.84%,一直处于2.5%与3%之间。其中河北、辽宁、吉林等城市长期占2%以下,全国有2/3的省、市、自治区没有做到各级教育生均预算内事业费、生均公用经费支出逐年增长。职业教育财政拨款增长同样低于财政收入增长。

(2)职教经费在教育拨款中比例偏小。根据2004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数据,2003年,全国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3275.45亿元,其中职业教育仅占6.86%。

(3)职教经费支出在各类教育支出中比例偏低。根据上述统计年鉴,2003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支出5733.58亿元,各类教育支出比例:普通高等教育占29.86%;义务教育占55.16%,职业教育仅占7.40%。

(4)职教生均事业费低于普通高中。1999年,职业中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为1204.10元,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为1269.31元,职业中学比普通高中生均事业费低出65.21元。随着我国政府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也有所增加。《2004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显示,2003年,职业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为1684.79元,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为1606.58元。虽然职业中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高出普通高中近80元,但职业中学生均教育成本却约是普通高中生均教育成本的3倍。职业教育成本个人分担的比例远远高于普通高中,显然多出的数额满足不了职教经费实际的相对短缺。

3.职业教育经费的长效保障机制尚未建立。

一直以来,在国家政策层面上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视还不够,是造成现在技术人才紧缺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舆论误导更使政策偏离了重视技术人才的轨道,很多时候是百姓的认识和舆论左右了政府政策的制定。[2]

4.职业教育经费得不到有效的使用和管理。

由于缺乏宏观上的有机协调,职业教育的宏观管理与指导未能形成合力,政出多门、缺少监督的现象十分普遍。职业教育经费在短缺的情况下,经常得不到有效的利用,甚至被挪为他用,直接影响了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以及整体优势的发挥。

(二)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财政制度的变迁和现状

下面从多渠道筹资、拨款模式、学费和学生资助四方面对我国职业教育财政制度的历史变迁和现状概述如下:[3]

(1)多渠道筹资方面。1986年6月23日颁布的《关于职业中学经费问题的补充规定》:职业中学(农业中学)经费渠道问题仍执行原规定;多渠道筹措经费问题除有关文件规定的渠道解决外,可在自愿基础上,鼓励社会力量、单位、集体和个人捐资助学,实行委托培养或向用人单位酌收一定数量的培养费的办法以扶持职业中学的发展;合理使用中央和地方财政拨给的职教补助金;职业中学要大力提倡勤工助学、半工(农)半读。

1991年10月17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中相关内容为:在国家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各地各部门应采取多种措施,扩大职业技术教育的经费来源。

1995年5月17日颁布的《国家教委关于普通中等专业教育(不含中师)改革和发展的意见》中有:中等专业学校要改变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办学的状况,在坚持国家财政拨款为主渠道的同时,实行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中专要大力兴办校办产业,产教结合,促进学校自我发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部委应积极筹措专项经费,促进中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并通过收取学费、培养费、培训费,发展校办产业的收益和接受社会赞助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

1996年5月15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国家鼓励通过多种渠道依法筹集发展职业教育的资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本地区职业学校学生人数平均经费标准;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本部门职业学校学生人数平均经费标准;国家鼓励金融机构运用信贷手段,扶持发展职业教育。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对职业教育捐资助学,鼓励境外的组织和个人对职业教育提供资助和捐赠。提供的资助和捐赠,必须用于职业教育。

2002年8月24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有“可以利用金融、税收以及社会捐助等手段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

2004年9月14日颁布的《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相关内容为:逐步建立政府、受教育者、用人单位和社会共同分担、多种所有制并存和多渠道增加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新机制;要积极探索吸收国(境)外资金和民间资本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途径和机制。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经费的多方面来源渠道主要包括国家财政拨款,校办企业和社会服务收入,各种社会力量和个人的捐资,利用金融、税收等手段获得的经费收入,对受教育者收取的学费、培训费以及国(境)外资金和民间资本等。

从表2可以看出,2003年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经费总计不足普通高中的十分之一,且事业收入所占比重的差异相当大,中等职业学校的事业收入占总计34%,而普通高中的事业收入仅占总计的2.7%左右。另外,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虽然都是经费来源的主体,但是两者之间的数额还是存在相当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与职业教育的高成本也是不相匹配的。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中的校办企业、勤工俭学以及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占我国职业教育总经费的比重2000年为1.76%,2001年为1.50%,2002年为0.97%,2003年为0.91%,基本保持稳定。但是校办产业的发展与学校自身的科技水平、所处的地区与机遇、经营管理水平有很大关系,因而发展是不平衡的。这部分教育经费在某些地区的职业学校微乎其微。

教育经费中的学费收入通常是在像职业教育这样的非义务教育阶段筹措的。学杂费收入占职业教育总经费的比重2000年为23.87%,2001年为23.99%,2002年为26.02%,2003年为27.43%,这些数据显示,学费收入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经费来源。

社会捐集资办学经费占我国职业教育总经费的比重2000年为2.01%,2001年为1.06%,2002年为1.02%,2003年为0.84%。这部分经费所占比重在逐年递减。有研究表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每增加1%,人均捐集资相应增加0.28%。[4]这部分经费虽然不是学校经费的稳定来源,可是某些学校一旦得到,就能够成为基本建设或某专项费用的重要补充。但是,从长远来看,捐集资毕竟不是教育经费来源的稳定渠道,因此,不可过分依赖。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多渠道筹资的各渠道之间的经费比例应当根据各职业院校的自身特点适当调整,加大国家拨款投入是必要的,毕竟自己的筹资力量是薄弱的。

(2)拨款模式方面:1952年7月12日教育部颁布的《中等技术学校暂行实施办法》规定,中等技术学校的经费,按财政制度由各主管业务部门分别编入各该部门的预算内开支报销;私立中等技术学校中办学成绩好而经费确实有困难者,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业务主管部门应予以适当的补助,此项补助费应按财政制度一并编入预算内。

1963年9月20日,《教育部、劳动部、财政部关于职业学校经费、编制的暂行规定》颁布,该文件规定了中央和地方部门举办的职业学校(包括委托厂矿企业举办的职业学校)所需经费,和中等技术学校一样,列入各部门的教育事业费预算。1980年10月17日,国务院转批教育部、国家劳动总局《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该报告规定:职业教育应有专项经费开支。

1986年6月23日颁布的《关于职业中学经费问题的补充规定》:职业教育经费应列入地方教育事业费预算和各级人民政府的地方支出指标中。

1991年10月17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的业务主管部门要根据财力可能和事业发展的需要,商定同级财政部门制定本地区、本部门(行业)职业技术学校的生均经费标准。

1992年7月14日颁布的《劳动部、财政部关于调整技工学校经费标准的通知》:技工学校生均经费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部门和财政部门,根据目前技工学校的实际需要和国家财力可能负责制定,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执行。

2002年8月24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省级人民政府要制定本地区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标准,并依法督促各类职业学校举办者足额拨付职业教育经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用于举办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财政性经费应当逐步增长,确保公办职业学校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并监督民办职业教育机构按时足额发放教师工资。城市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15%,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不低于20%,主要用于职业学校实验实习设备的更新和办学条件的改善。中央财政增加职业教育专项经费,重点用于补助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课程教材开发和多媒体教育资源建设以及骨干和示范职业学校建设。地方人民政府也要增加职业教育专项经费。

2004年8月19日颁布的《教育部等七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从2004年开始,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实训基地进行扶持。省级人民政府要制定本地区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标准,并依法督促各类职业学校举办者足额拨付职业教育经费。

2005年10月28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各级财政安排的职业教育专项经费,重点支持技能型紧缺人才专业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农业和地矿等艰苦行业、中西部农村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及成人教育发展。从2006年起,城市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一般地区不低于20%,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不低于30%。

综上所述,我国职业教育经费的拨款模式主要为:(1)综合定额标准。确定额度的标准是将包括职工工资、补助工资、学生奖学金、公务费、修缮费、其他费用等加总再分摊在每一个学生头上,形成的综合生均经费;(2)专项补助。包括对符合条件的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的扶持,对技能型紧缺人才专业的建设,对农业和地矿等艰苦行业、中西部农村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的推动等;(3)国家根据每年的财力安排一定数量的一次性补助。

我国职业教育现行教育经费拨款制度是一种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它虽在一定程度上充分调动了国家现有财力,避免了有限资金的分散和浪费,但仍带有这种管理模式不可克服的弊端。在这种体制下,教育事业发展计划由教育部门做出,教育经费分配权分别由财政和计划部门掌握,财权、事权的分离,造成教育事业发展和经费供给相脱节。

职业教育经费由地方政府负担,虽可以保证经费来源,但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入、支出水平与结构不同,势必造成职业教育经费在地区之间的较大差别。因此,教育经费来源和比例需用法律予以保证。

另外,职业教育经费核拨中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方法是一种相对科学的管理方法,这种补助的性质是纯粹调剂性的、机动的。但定额的测算仍需不断完善,并须逐步引进自我约束的机制。[5]

(3)学费收取方面:1991年7月20日,国家教委、物价局、财政部、劳动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收取学费的暂行规定》,该文件规定中等职业教育属非义务教育,自1991学年起,对中等专业学校(不含中师,下同)、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新入学的学生适当收取学费,收取的学费由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全部用于补充学校办学经费不足,不得挤占和挪作他用;学校主管部门不能因收取学费而减少拨付学校的经费;各地教育、物价、财政、审计、劳动等部门应对学费收入加强监督与审计。

综上所述,我国职业教育学费的收取依据主要为:根据职业教育的产品属性将其界定为非义务教育,从而财政制度规定职业教育应当适当收取一定学费。学费标准则根据学校所在地经济发展水平、群众支付能力、专业特点来规定。采取属地化原则,由学校所在地政府有关部门规定。

世界银行统计表明,学费占社会直接成本的合理比重很难看出,但总的趋势是,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和公共教育经费的短缺,学费及其占成本比重呈上升趋势。作为非义务教育的职业教育,因为可以获得预期经济收益,又非同龄人都能接受到的教育,所以受教育者有必要分担一部分教育成本。对于学费标准的制定应当遵循两个原则:首先它是教育成本的一部分,其次它必须为多数居民所接受。[5]

从表1的例子可以看出,我国职业教育预算内生均学费远远高于普通高中,但是国家预算内事业性拨款却不足普通高中的数额。这种收支的不协调同样可能抑制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学校的成本显著高于普通教育,因为职业学校需要实训基地、实验设施设备以及大量的材耗,而且专业技术是动态的,教学设备设施需要根据技术和市场变化不断更新,但是从预算内事业性经费拨款的角度来确定职业教育的学生分担成本比例应当更加合理。

(4)学生资助方面:1991年10月17日颁布《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其内容为:除国家投资外,要提倡利用贷款,有关部门要为职业技术学校使用贷款创造条件,并鼓励集体、个人和其他社会力量对职业技术教育捐资助学。

1996年5月15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可以对接受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学生适当收取学费,对经济困难的学生和残疾学生应当酌情减免。收费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国家支持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立职业教育奖学金、贷学金,奖励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或者资助经济困难的学生。

2002年8月24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立职业教育奖学金,奖励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资助经济困难的学生。金融机构要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提供助学贷款,优先为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村职业学校毕业生开展生产经营提供小额贷款。

2004年9月14日印发的《教育部等七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到:各级政府要通过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和培训费补贴等多种形式,对家庭经济困难群体及其子女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帮助,鼓励行业企业、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职业教育的专项经费投入,主要采取奖励、直接补助和资助学生等方式。

2005年2月28日颁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对家庭贫困学生提供助学帮助。国家和地方扶贫资金要安排一部分用于资助农村贫困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要采取半工半读、勤工俭学等多种形式为家庭贫困学生学习提供方便。鼓励行业企业、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

2005年11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在人事部副部长王小初的发言《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中提到:“建立职业院校贫困家庭学生助学制度。目前,高职院校贫困学生资助已经纳入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范围。明年,要研究建立中等职业学校贫困学生的资助制度。各级财政部门要安排经费,资助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农村贫困家庭和城镇低收入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中等职业学校要从学校收入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奖、助学金和学费减免,并积极组织勤工俭学和半工半读。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资助,要严格按照国家高校学生资助政策执行,与普通高校贫困学生一视同仁。各级财政部门要从以人为本和讲政治的高度,切实做好职业教育助学工作。今后,中央财政将对职业教育贫困学生资助工作开展得好的省份,给予奖励。”

综上所述,我国职业教育财政体制规定的资助形式主要是:对贫困生学费减免;设立职业教育奖学金、贷学金;金融机构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提供助学贷款;对家庭经济困难群体及其子女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帮助;鼓励行业企业、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为贫困生提供半工半读、勤工俭学的机会。

为了体现教育机会的平等,对支付不起学费的学生建立学生资助制度,是较为普遍的一种助学模式。在北京,一个中职学生三年学习直接成本需要1.6万至1.7万元,许多贫困家庭难以接受。而与此相关,职业学校学生就业后,待遇又很低,技师工人(制造业人员)在北京市的收入比北京市职工的平均收入低五分之一。这种状况直接影响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和数量以及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择业。[2]

就目前来说,学生资助和学生贷款是最为普遍的助学方式。由于各种资助方式都有其实施的难度,所以可以借鉴国外采用的混合模式,使各种方式发挥其不同的职能。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财政和财政制度所面临的问题

总的来说,我国职业教育财政和财政制度面临的问题主要有:

(一)职业教育经费的拨款制度方面

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依旧不足。职业技术教育面向包括大量弱势群体在内的大多数人群,需要实训基地、实验设施设备以及大量的材耗,而且专业技术是动态的,教学设备设施需要根据技术和市场变化不断更新,它的成本显著高于普通教育。2003年,和普通高中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政府财政给职教事业的投入低于他们的十分之一,多数情况下职业学校要靠自收自支。职业教育是一种技能教育,投入不足必定会给学校进一步发展带来很大的困难,也将影响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实际培养效果。

据统计,2002年预算内职教经费只占预算内教育总经费的6.35%,比1996年还下降了约5.18个百分点。此外,2003年,全国教育经费支出总计5733.58亿元,其中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支出424.46亿元,仅占总支出的7.40%,中央教育经费支出、地方教育经费支出中,中等职业教育的支出比重也仅分别为0.84%、8.29%,远低于同期高等学校、中学、小学等类学校的教育经费支出,而且全国、中央及地方财政预算内经费支出中,中等职业教育所占的比重更低,分别为6.64%、0.79%和7.31%。可见,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水平与教育部门提出的2007年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规模大体相当的发展目标还很不相称。[6]从表1可以看出,职业中学的生均预算内拨款也远远低于普通高中生均预算内拨款,这与职业教育当前所承担的教育任务是明显不相符的。而当职业教育的成本与其科技含量同步增高的时候,则更加重了职业教育的财政危机。

因此,职业教育的经费短缺是制约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关职业教育经费的来源结构,职业教育经费总量在我国教育经费当中所占的比重是否合理以及应当以什么标准和原则来分配等问题,都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内容。这个问题的合理解决势必会大大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经费的有效配置。

(二)职业教育的学费制度方面

受教育者个人承担职业教育成本,是因为个人接受了职业教育可以获得经济的、非经济的收益。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发展的差异,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存在着一定比例的经济困难居民。他们对职业教育成本的个人分担,仍有一定实际困难。此外,从表1可以看出,京、津、沪三地的职业教育生均学费基本上都远远高于普通高中生均学费,从而职业教育成本个人分担的比例远远高于普通高中成本个人分担的比例,造成事实上的不公平。如前所述,由于教育规模的扩大和公共教育经费的短缺,学费及其所占成本的比重还呈上升趋势,解决的途径主要是调整两类教育的个人分担比例,同时也要调整两类教育政府分担比例,即降低职业教育个人成本分担比例,提高职业教育政府分担比例,使其科学合理。[7]

(三)职业教育的贫困学生资助制度方面

包括资助的种类和对象、资助的项目和额度、贫困生的界定、贷款的偿还和违约处罚等问题。

现阶段,我国的职业教育贫困学生救助体系还不够完善。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双低”的特点,即入学分数低、家庭收入低(普遍来自城市中低收人家庭或者来自农村),但国家对职业学校的投入十分有限,使得职业学校为维持正常运转不得不收取较高学费(家长对中职生一年的投入相当于两年高中),贫困生救助问题也没有相应的机制保证。

在现有的贫困生资助体系中,许多政策实施起来都有其难度及自身的不合理性。例如勤工俭学实施的前提是校内外有适当的让学生业余工作的机会,这在不发达地区和学校受到一定限制;实施学费减免,就必须首先界定贫困生,因为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就有可能让真正贫困的学生无法享有此项优惠政策;奖学金的发放只有作为专业奖学金时才可以保证对贫困生的资助,如果是优秀奖学金,则只能解决一部分贫困生的资助问题,因为优秀奖学金的享受者未必都是贫困生;在助学贷款体系中,实施的困难在于还款,多数国家还款率较低,据世界银行统计,发展中国家贷款还贷率不到30%。还贷须对学生就业后进行追踪,为此还贷成本较高,因为借贷人缺少个人信用制度,作为发放贷款的主体――商业银行的目标还是利润最大化,这种风险较大的贷款,很多金融机构不愿意无息或者低息提供[6],使得贫困生未必真正能够从中获得解决生活、学习上经费短缺问题的办法。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2]郭培源.关于中国职业教育面临的困境与改革对策建议[J].教育发展研究,2005,(24).

[3]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M].海南:海南出版社,2002.

[4]缪明贤.中国教育捐集资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1995.

[5]王善迈.教育投入与产出研究[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6]张云华,等.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5,(34):10-13.

[7]牛征.职业教育经济研究[M].天津:天津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