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诚信经营的意义

诚信经营的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诚信经营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诚信经营的意义

诚信经营的意义范文第1篇

知名度向来是可遏不可求的。尽管鲁信文化传媒投资公司成功投资拍摄过多部电视连续剧,也投资出品过省内多本杂志,但在2007年之前,还是只有为数不多的人知道鲁信这个名字。2007年,一直关注电影产业的文化鲁信传媒公司成立了山东鲁信影城有限公司,是从事连锁电影院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的专业性公司。在影院建设尚处在更新换代初期的省城,以高端现代露面的鲁信影城一下吸引了济南市民。正是在电影院线的黑马冲出,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鲁信影城,知道了鲁信公司。

依靠科学的管理经营,鲁信影城公司在影院市场中呈现了几何状发展。

目前鲁信影城公司已建成济南省体育中心店、济南家乐福店、东营新华书店店和聊城金鼎中心店四座影城。德州银座商城店、泰安银泰中心店、烟台莱山银座商城店、莱芜银座商城店、济南银座商城(三期)店、济南振兴街银座中心店、威海侨乡广场店、日照贵和购物中心店正在兴建中,预计在2010年底前建成运营,青岛、潍坊、临沂、枣庄、菏泽、济宁、淄博等地也选址完毕,将在2011年底前建成运营。

影城战略的成功推进给鲁信文化传媒公司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鲁信影城公司2008年经营收入1029万元,2009年经营收入2976万元,2010年上半年经营收入同比增长100%,国庆、春节、五黄金档期间多次出现“票难求”的局面,仍有较大的成长潜力。

更难得的是,鲁信影城公司通过各分店框架,初步建立健全了管理制度体系,强化了工作流程,使影城日常经营管理、危急事件处置等工作初步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通过建设、运营济南省体育中心店、济南家乐福店、东营新华书店店和聊城金鼎中心店,鲁信影城公司初步形成了一套可以复制的影城网络快速发展模式,加快了影城建设与经营步入正轨的速度。

省内“设备最先进、环境最舒适、服务最周到、影响力最强、市场份额最大”是鲁信影城的发展目标之。仅仅4年的时间,鲁信影城就树亩起了“设施高档、服务周到、观影舒心”的良好形象,增强了“鲁信影城”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下一步鲁信影城公司的全省网络布局、资本运作奠定了基础。

从无到有,鲁信影城以高端起步改变了山东的影院市场。在鲁信影城成立之前,省城济南的电影院基本还处在设施简陋陈旧状态,市民看电影的关注点在于电影内容而不是消费的环境。鲁信影城的出现让他们眼前一亮,原来电影也可以这样看。宽敞的放映厅、松软的航空座椅、逼真的音响效果、数字化的放映技术、周到细致的服务,看电影从愉悦变成了种享受。

这种享受电影消费正在加速扩展。用不了很长时间,山东全省将都能感受到鲁信影城的精彩奉献。根据发展规划,鲁信影城公司在2010年到2015年期间,将投资5.63亿元,到2015年,把鲁信影城公司建设成为省内第一、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电影院线公司,拥有70家左右影院,实现经营收入7亿元左右,利润总额4000万元左右。按照健康快速发展的要求,坚持吸引省内外甚至国内外有实力和影响力的战略投资者加盟,增强企业实力,优化管理水平,不断做大做强。

诚信经营的意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保险业;诚信缺失;诚信建设

诚信是保险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保险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保险业发展的基石,诚信日益受到保险业内的重视,诚信体系建设也已初步展开。2003年,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强调:“越是加快发展,越要注重诚信,搞好服务,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2005年以来,中国保监会更是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保险业诚信建设的文件及规定,为我国保险业的诚信建设指明了方向,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我国现行的诚信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为有些保险企业产生失信行为提供了空间。近年来,一些重大违规经营案件屡有发生,在社会上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也阻碍了保险企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保险业诚信缺失现状

国际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的调查报告显示,近两年国内寿险保单退保金额巨大,甚至逾300亿元,其中有两成理由是因为消费者被骗。而据某网站的“你认为国内的保险公司可信度为多少?”的投票调查显示:63%的投票者认为国内的保险公司可信度为0%,35%认为可信度为50%,只有1%的人认为可信度为100%。

(一)保险供给者的诚信缺失

保险供给者即保险市场上提供保险产品的保险公司。一直以来,保险行业缺少信息披露制度,加上保险业务专业性较强的特点,使得保险消费者实际上处于信息严重不对称的状态中,从而妨碍保险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并产生次品驱逐良品的现象。许多投保人在投保前甚至投保后都难以了解保险人及保险条款的真实情况,只能凭借主观印象及人的介绍做出判断,客观上为保险人的失信行为创造了条件。此外,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在保险业务中隐瞒与保险合同有关的重要情况,欺骗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不及时履行甚至拒不履行保险合同约定的赔付义务,使一些保险消费者丧失了对保险公司的信任。

(二)保险中介者的诚信缺失

保险中介的诚信缺失主要为保险人的诚信缺失。由于目前我国从事保险业务的人数量众多、规模庞大、业务素质及道德水准参差不齐,不少保险人在获得更多手续费的利益驱动下,片面夸大保险产品的增值功能,许诺虚假的高回报率,回避说明保险合同中的免责条款,甚至误导投保人,给投保人、被保险人造成经济损失,引起保险消费者的普遍不满。

(三)保险消费者的诚信缺失

保险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同样表现在投保人(被保险人)方面,一些投保人在投保时,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使保险公司难以根据投保标的的风险状况确定是否承保、应该以什么样的条件承保,使道德风险防范产生困难。

二、保险业诚信缺失症结所在

国内保险业诚信缺失的问题日益突出,已大大制约了保险业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不对称

按照信息经济学的原理,卖方总是比买方更了解产品的质量,而受短期利益驱动,商家可能会利用信息不对称来误导客户获取利益。对保险这个特殊行业而言,信息的不对称还表现在买方或投保人总是比保险公司掌握更多关于保险标的信息,这也是为何在实际的保险交易中投保人骗保骗赔现象屡见不鲜的原因。假如交易双方都想利用信息不对称来误导对方的话,最终博弈的结果就是陷入相互做假的恶性循环,即经济学中所谓的“囚徒困境”。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

保险供给者及保险中介者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管力度不够,使保险公司员工及保险人的诚信行为具有不完全控制性。保险公司的业务运作是保险公司的内部员工及保险人行为集合的结果,员工及人的忠诚度、能力及协作精神是保险公司诚信状况的基础,当员工及人的诚信状况失控超过一定的范围和度,就会影响保险公司的整合状况,弱化保险公司的诚信能力。由于对保险人的管理制度不完善,上岗要求不够严格,保险人总体素质偏低,保险公司难以完全控制保险人的不诚信行为。

(三)《保险法》不完善,执法不切合本法

我国《保险法》仍不完善,国际惯例不能体现,许多具体案例无法可依。比如,我国《保险法》规定了重复保险的定义和分摊方式,但是,对于重复保险的规定是不完善、不严谨的,并且对于被保险人

的索赔没有提供法律上的依据。此外,对于近因原则等国际惯例也没有明确的规定,对各种不诚信行为缺少相关的惩罚规定,这些法律漏洞形成了我国保险业的诚信问题的一个很大来源。我国对《保险法》的执法也常常不切合本法,有些执法者对《保险法》及保险的相关概念和原则不清楚,同时由于《保险法》的不完善,在具体操作时常用其他法律条款代替,造成误判。

(四)国家信用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善

国家信用管理制度体系的不完善,导致诚信的保障机制、惩罚机制和监督机制的缺乏。从诚信的保障机制来看,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健全的国家,会从制度上保证诚实守信的合法权益。而目前中国保险业的诚信监督没有完善的相关法律的强制约束,失信行为的屡禁屡犯也就在所难免。

三、加强保险业诚信建设的几点建议

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的意见》的出台,为我国保险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与此同时,当前的严峻形势对保险企业的诚信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

完善诚信体系,规范诚信秩序,是当前我国保险体制改革和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加强保险业的诚信

建设要从企业内部和外部各方面着手。

(一)建立和完善信息披露机制

由于保险机制的固有特性,无论是保险的买方还是卖方都不可能如愿获得足够的信息,这种对信息占有的不对称状况,很容易被保险市场参与者所利用,并导致保险市场运行的低效率,因此,建立和完善信息披露机制,使买卖双方能够站在同一平台上平等、公开地对话,建立买卖双方的相互信任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建立和完善法律监督惩罚机制,加大失信行为惩罚力度,增加失信成本,也是减少商业活动中诚信缺失行为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强化保险监管力度

加强和改善保险监管机构对保险市场的监管一直是促进我国保险业发展的一个重点话题,从两次《保险法》的修订都把强化保险监管手段和措施作为一个重要方面可以看出其在保险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继第一次修订增加了监管机构对保险公司在金融机构存款的查询权,增加了对保险违法行为处罚的措施,加大了惩治力度等规定后,第二次修订草案拟增加的监管手段和措施主要包括:对监管对象进行现场检查,进入涉嫌违法行为场所调查取证,询问当事人及与被调查事件有关的单位和个人等;与保险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监管谈话;对出现重大风险等情况的保险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采取通知出境管理机关限制其出境、申请司法机关禁止其处分财产等。只有更加有效的进行保险监管,才能使保险这一社会的“稳定器”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三)提升员工诚信服务意识,构建保险业的诚信文化

保险市场上的各种行为主体应该转变观念,重新认识企业利益、个人利益与诚信的关系,树立维护诚信行为的责任观。在保险公司的员工培训及对保险人的培训中,应重视诚信教育,增加诚信内容,特别是要规范保险展业行为。保险机构要制定并遵守规范的业务程序管理,完善业务考核管理办法。要改进、优化保险服务,及时兑现理赔承诺。要落实营销员持证上岗制度,制定从营销员招聘到市场退出的管理办法。

(四)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加大执法力度

要进一步完善《保险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充实保险诚信的具体条款,将保险人、保险中介人、投保人、被保险人等各有关方面的行为纳入相关法律法规之中。要加大依法查处各种失信行为的力度,重点是要严厉打击各种弄虚作假骗保骗赔的行为。

2008年8月1日,国务院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对《保险法》的第二次修订《草案》。草案进一步明确了保险活动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对保险行业的基本制度和自律规定作了进一步补充、完善,并强化了保险监管机构的职责和监管手段,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如“不可抗辩条款”的增加,能有效减少保险人的“逆选择”现象,有助于解决困扰保险行业已久的“投保容易,理赔难”的问题,更加体现保险的最大诚信原则。

(五)建立统一协调的保险信用管理体系

第一,要完善保险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建立了解和评价客户咨信和风险情况的机制,及时掌握和制止不诚信行为的发生。第二,要完善保险信用监管机制,推行违信惩罚制度,增大失信的成本。此外,还要建立和完善保险人信用管理制度,规范和约束人的行为。把保险信用管理制度纳入社会诚信体系框架,做到明确目标,统一领导,有效考核考评,各有关方面及时互通信息。

参考文献:

[1]魏华林,林宝清.保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魏华林.保险法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

[3]傅夏灵.我国商业保险个人人营销中的诚信问题[j].就业保障,2007,(9).

诚信经营的意义范文第3篇

调研发现1:移动通信网络质量总体满意度偏低,移动通信网络质量的总体感知水平普遍低于用户预期。

用户对于网络质量满意度低的原因到底在哪呢?是服务商的网络质量表现,未能达到客户的常规水平的期望?还是质量表现的提升速度,赶不上客户期望的上涨呢?还是服务短板一直没有改进呢?通过服务差距模型分析发现,其实满意度评价不仅源自用户实际的使用感受,同时也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其中较大程度受客户的期望值所影响。用户的满意度还会受到其他如企业形象、价值感知等品牌表现层面因素的影响。客户期望值是影响客户满意的关键内部因素,如果实际感知与期望值之间的较大差距,则会直接影响了客户的满意度评价。因此,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客户期望值管理,适当地降低客户的期望值也成为各电信运营商的当务之急。

调研发现2:“手机上网顺畅性/稳定性” 是各移动通信运营商急需优先改进的短板,

由服务短板矩阵分析发现,手机上网时的网络质量环节处于满意度较低的区域,表明它是目前急需改进的服务短板,而信号覆盖范围以及短信发送稳定性等要素则处于影响力较高的区域,对总体满意度的影响较大,需重点关注的服务优势。研究发现现阶段手机网络服务质量面临着较大的挑战,优化网络建设并进一步提升网络整体质量水平,将是各电信大运营商以后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新力市场研究集团专家表示,移动通信网络的服务短板以及业务点满意度评价均呈现明显区域差异。复制强势区域的成功模式,为弱势区域的发展提供参考,是发展阶段式管理的关键手段。一、二线城市的强势环节在于手机信号覆盖表现,其成功经验可以作为三线城市推广学习的参照标准;同样,作为三线城市优势环节的手机通话质量,同样可以成为四线城市的改进方向。

在经历了前一阶段大规模的投资建设之后,运营商的工作已经从网络建设转向了网络管理,而且管理的方式也从传统的“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移动通信网络是一个动态的网络,网络的负载随时都在变化,网络上的业务会不断更新,网络对资源的需求也是动态变化,所有这些都要求运营商应不断地准备对网络进行调整,以便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地调整网络的参数,使网络达到最佳的运行状态。

关于新力市场研究

诚信经营的意义范文第4篇

为什么要进行有效作业的探究

有效作业是新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

作业作为教学过程的一部分,应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起促进作用,也是师生、生生互动的方式。它作为书写的方式,服务于评分和考试,成为社会、家长、教师监控学生的一种手段。然而,在现实教学中,作业却成了学生的“包袱”,成了负担。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学生为了应付各类作业,普遍存在着作业抄袭、不交、不订正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仅常常发生在我们称之为“差生”的身上,而且也会不经意地发生在我们所谓的好学生身上。学生不交作业的现象令老师很伤脑筋,甚至感到很失望。针对不能够按时完成作业的同学,老师常使用的办法就是批评,甚至有的老师采用停课补做和加倍做作业的办法加以惩罚。因此造成学生作业负担加重,害怕心理加剧,以致抄袭现象更为隐蔽、更为严重。抄袭使教师不能真实地了解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进行补救,造成知识的“负积累”;还有的教师一味埋怨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等,从而造成负担加重,形成恶性循环。尽管不少老师也经常静下心来认真地思考过此问题,但是作业问题,特别是不能按时交作业和抄袭作业的问题,依然时刻困扰着我们。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育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并积极倡导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保护学生健康茁壮成长。而学校少布置作业或不布置作业往往会给社会、家长带来恐慌。只要有社会竞争,只要外部环境与学校这种以分数定胜负的机制相衔接的链条一致,中学生的作业负担就不能没有。因此,如何解决好这个矛盾是一个非常现实、非常重要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下作业的功能

过去的课程和教学将作业的功能主要定位于巩固和检查知识的掌握情况,新课程则要求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作业功能定位于这样三个层面:一是巩固和检查功能,侧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目的是强化记忆和获得反馈信息,重在对课本知识、技能的巩固;二是深化和提高功能,侧重于过程与方法方面,目的在于促进知识的形成和能力的发展,重在参与学习情境和思维过程;三是体验和发展功能,侧重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方面,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更全面的发展,重在体验和发展。

新课程标准下作业布置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的开放性和探究性。在传统的课程和教学中,作业过于强调答案的唯一性和确定性。在新课程背景下,除了保留部分传统型作业外,大部分的作业内容均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性,也就是说学生解答问题时要有一定的思考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作业的答案要有一定的迁移性、开放性和不确定性。从实践中可知:实践性作业是连接课堂与社会生活的桥梁、纽带。学生在完成实践性作业的过程中,运用新知识、新理念去理解、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从中增加学科知识,增长才干,才会有很好的收效。

2.形式的新颖性和多样性。在传统的课程和教学中,作业几乎都是以文字和作业本的形式,以学生个人为对象进行的。新课程背景下则要求改变这种单一的作业形式,比如可以是文字式的,也可以是操作式、实物式和口头式的;可以是课内完成的,也可以是课外完成的,甚至可以是由学生和教师、家长来共同完成的。作业可以以“练习”、“思考”、“探究”、“小实验”等不同的面目出现,但在题目的表述上要避免程式化,尽量趣味化,符合青少年心理。“百学趣为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赖于兴趣。趣要体现在内容上、形式上、结论上。教学实践也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学生对学科作业产生了兴趣,就会“亲其师,信其道”,其学习效果还能不提高吗?

3.容量的量力性和差异性。传统的课程与教学,往往注重作业的量而不是质,以致“题海战术”一度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法宝。新课程背景下的作业更多关注的是作业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业负担问题,这与上述作业的功能、内容和形式的改进有关,也与作业的容量问题有关。作业在容量上:一要考虑量力性,既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又尽可能发挥学生的潜能;二要有差异性,比如部分题目只要求部分学有余力或有特别兴趣的学生去完成。总之,作业量遵循的原则不是“多多益善”,而应是“适量而有效”。正常情况下,每堂课上宁可少讲一两个新题目,也要努力让大多数学生听懂绝大部分内容,保证课堂作业当堂完成,并切实抓好作业检测的当堂反馈、纠错,让学生知其然和所以然,致力于收举一反三之效。全国著名学校——洋思中学课堂教学“节节清、天天清、周周清”的做法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诚信经营的意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诚信建设;市场经济;对策

一、诚信建设的深刻内涵

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础。目前,诚信建设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核心理念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涉及到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诚信缺失不仅会增加经济运行成本、扰乱市场秩序、降低市场配置的效率,还不利于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成熟。因此,要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市场机制正常运行,就必须加强诚信建设。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诚信建设所面临的问题

(一)市场经济的趋利性。

市场经济的求利原则,使市场经济行为人具有强烈的趋利性。人的自身价值的实现被体现为拥有金钱的多寡,以金钱为尺度衡量一切。人与人的关系也潜伏着物欲关系、金钱关系,使人们易出现功利化的价值取向。因此,它诱使人们对追逐功利,走向利己主义,在攫取私利的同时对诚信建设表现出冷漠,甚至排斥。

(二)市场经济加剧人们心理的不稳定性。

市场经济的发展,从社会来讲,使整体社会不断进步;从个体来讲,增强了个体发展的不确定性,人们难以掌握市场经济的规律,往往觉得不能控制、支配自己的“命运”。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收入自然拉开了距离。这里既存在正当的差距,也存在不正当的差距,但给人们心理上的冲击引起人们心理上的不平衡,容易出现道德观念上的误区和迷失,产生宿命感,因而对诚信建设冷漠不从。

(三)非诚信行为成本低。

失信成本过低是目前诚信缺失的一个主要原因。失信成本包括失信行为本身的成本以及受法律惩罚的成本、受舆论批评的成本和受良心谴责的成本。信用缺失本质上是一种违约行为,经济活动主体是否选择违约,主要看违约成本的高低,当违约所带来的收益超过守约所带来的收益或失约所产生的成本时,经营者便会选择违约。目前,对于非诚信行为的法律惩罚,总体上力度不够。由于失信得不到严厉的惩戒,失信成本过低,因而不能对失信者起到有力的和有效的震慑作用。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加强诚信建设的对策研究

(一)发展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的不发达是市场主体缺乏诚信意识的根本原因,这就要求我们应该理智地对待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失信现象。当前整个社会之所以如此关注诚信建设,这本身就说明了人们的诚信意识在不断地增强,我们不应该把当前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失信现象归结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恰恰相反,市场经济的不发展才是失信现象产生的深层根源。因此,可以说建立健全的诚信体系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是同一个过程。

(二)加强制度建设

诚信固然是规则的基础,但是没有规则,诚信也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加强诚信建设,同样离不开对社会信用制度的建设。市场经济的诚信体系要发挥其作用,必须依赖社会信用制度作为外在的保证。社会信用制度既包括政府和社会监督、管理各类市场主体信用活动的法律法规,也包括社会信用中介机构的发展和规范。社会信用制度的职能在于通过建立健全稳定的信用制度和诚信管理制度,形成针对信用活动的约束监控机制、防患纠错机制、评估奖惩机制和导向模塑机制,借助国家机器的强制性力量,以法律法规形式赋予上述要求以权威性的普遍效力。只有这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诚信建设才能获得最基础的制度保障。

(三)促进法律与道德的有效结合

评判主体、控制范围、力量向度和作用方式等方面的特点,赋予了道德与法律互补的社会控制力量。单靠法律制裁,不足以确立社会诚信,要加强道德与法律的互补,扩大控制范围,充分发挥道德控制的作用。为此,我们应从在多样统一的基础上,确立全社会在现阶段的道德体系,为社会成员提供具有普遍认同性的诚信体系,和评判社会行为的奖惩体系。

四、结语

市场经济发展历史表明,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也是法制经济、诚信经济。市场经济要求用法律来强制约束社会成员的行为,市场经济更要求依靠诚信来自觉建立相互交往的关系,建立健康规范的市场秩序。因此,加强诚信建设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张洁.市场经济与诚信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

[2]姜鹏.当前市场经济诚信缺失透析与解决途径[D].沈阳师范大学,2011.

[3]杨瑞龙.关于诚信的制度学经济思考[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05).